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排行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2011年GDP及人均GDP排名
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2011年GDP及人均GDP排名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2011年GDP及人均GDP排名(一)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面积/人口排名<1>各省份面积、人口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2/地区7/自治州5/市辖区11/县级市20/县62/自治县6/人口1925万02:西藏自治区 (面积12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地区6/市辖区1/县级市1/县71/人口262万0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7 盟5 市辖区19 县级市13 县17 旗49 自治旗3/人口2376万注:前三名的面积加起来大约40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半个中国陆地面积。
-------------------------------------------------------------------------------04:青海省(面积72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地区1/自治州6/市县级市7/县58/自治县12 /人口4489万10:湖南省(面积21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3/自治州1/市辖区34/县级市16/县65/ 自治县7/人口6440万11:河北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1 /市辖区36 /县级市22/ 县108/自治县6/人口6744万12:陕西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0/市辖区23/县级市3/县83/人口3605万13:吉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地级市8/自治州1/市辖区19/县级市20/县18/自治县3/人口2728万14:湖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2 /自治州1 /市辖区38 /县级市24 /县37/ 自治县2/ 林区1/人口6028万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地级市21 /市辖区49 /县级市30 /县42 /自治县3/人口8642万16:贵州省(面积17万平方千米) 地级市4/地区2/自治州3/市辖区9/县级市9/县56/自治县11/特区2 /人口3525万17:江西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 地级市11/ 市辖区19 /县级市10 /县70/人口4140万18:河南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 /人口9603万(居全国第1位)地级市17/ 市辖区48 /县级市21 /县89/人口9256万19:山东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人口9024万(居全国第2位)地级市17 /市辖区48/ 县级市31/ 县60/人口9079万20:山西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区 1 /地级市 10 /市辖区22 /县级市 12 /县 85/人口3297万21:辽宁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4 /市辖区56/ 县级市17/ 县19/ 自治县8/人口4238万22: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7/市辖区44/县级市5/县56/人口5986万23:福建省(面积12万平方千米)地级市 9 /市辖区 27 /县级市14 /县 45/人口3471万24:江苏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3 /市辖区52 /县级市27/ 县27/人口7438万25:浙江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1/市辖区30/县级市22/县35/自治县1/人口4677万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市辖区15/县级市4/县17/自治县4/人口3090万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万平方千米)地级市4/市辖区8/县级市2/县14/人口562万28:海南省(面积3.4万平方千米)地级市2/市辖区4/县级市6/县4 /自治县6 /人口787万29:北京市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6/县2/人口1128万30:天津市 (面积1.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5/县3/人口924万31:上海市 (面积6340.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8/县1/人口1674万32: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区号00852/人口673万33: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8平方千米)区号00853/人口44万34:台湾(中国外海领地)(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 人口2277万<2>海上领土面积1>渤海 (内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1年数据==========5月17日,记者从郑州市统计局获悉,经过第六次人口普查,郑州全市常住人口为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增长29.55%。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注: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各省辖市、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为 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 1967505人,增长 29.55 %。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注: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2436501 户,家庭户人口为76672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0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2202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 4204481 人,占48.74% 。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65下降为105.17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0000人,占16.00% ;15-64岁人口为6628910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
2011年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总人口(年末)(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134735 11.93 7.14 4.79
指标Biblioteka 全 国 按地址分 北京市 2019 8.29 4.27 4.02 天津市 1355 8.58 6.08 2.5 河北省 7241 13.02 6.52 6.5 山西省 3593 10.47 5.61 4.86 内蒙古自治区 2482 8.94 5.43 3.51 辽宁省 4383 5.71 6.05 -0.34 吉林省 2749 6.53 5.51 1.02 黑龙江省 3834 6.99 5.92 1.07 上海市 2347 6.97 5.1 1.87 江苏省 7899 9.59 6.98 2.61 浙江省 5463 9.47 5.4 4.07 安徽省 5968 12.23 5.91 6.32 福建省 3720 11.41 5.2 6.21 江西省 4488 13.48 5.98 7.5 山东省 9637 11.5 6.4 5.1 河南省 9388 11.56 6.62 4.94 湖北省 5758 10.39 6.01 4.38 湖南省 6596 13.35 6.8 6.55 广东省 10505 10.45 4.35 6.1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45 13.71 6.04 7.67 海南省 877 14.72 5.75 8.97 重庆市 2919 9.88 6.71 3.17 四川省 8050 9.79 6.81 2.98 贵州省 3469 13.31 6.93 6.38 云南省 4631 12.71 6.36 6.35 西藏自治区 303 15.39 5.13 10.26 陕西省 3743 9.75 6.06 3.69 甘肃省 2564 12.08 6.03 6.05 青海省 568 14.43 6.12 8.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9 13.65 4.68 8.9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209 14.99 4.42 10.57 注:1.本表数据根据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数,分地区数字中未包括。3.全国总人口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初次数据2011-04-28 10:22:15| 分类:【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快递与2011年中国各省人口、面积、gdp等经济数据
收入占GDP 0.05 0.06 0.07 0.07 0.07 0.07 0.07 0.07 0.08 0.08 0.08 0.08 0.09 0.09 0.09 0.09 0.10 0.10 0.10 0.11 0.11 0.13 0.21 0.21 0.24 0.25 0.37 0.46 0.47 0.95 #N/A #N/A #N/A #N/A #N/A
省会 太原 西宁 哈尔滨 兰州 贵阳 郑州 南昌 南宁 长春 沈阳 西安 长沙 石家庄 海口 济南 武汉 合肥 昆明 重庆 成都 乌鲁木齐 天津 南京 拉萨 福州 银川 杭州 广州 北京 上海 北京 呼和浩特 台北 香港 澳门
பைடு நூலகம்
面积 (万km2) 16 72 45 45 18 17 17 24 19 15 21 21 19 3 15 19 14 38 8 48 166 1 10 123 12 7 10 18 2 1 965 118 4 0 0
人口 人口密度 (万) (人/km2) 3268 209 492 3724 2581 3787 9768 4302 4830 2659 4162 3642 6599 6782 790 9108 6001 6410 4176 3130 8529 1889 932 7164 259 3350 580 4552 7223 1154 1342 128260 2350 2000 680 45 7 82 57 215 585 258 205 142 285 177 312 361 232 592 323 459 109 380 177 11 825 698 2 276 87 446 401 687 2130 133 20 556 6176 17520
人均GDP (美元) 5324 5257 5231 3012 2331 4269 4212 3757 6154 8268 5319 4615 5597 4944 7711 5065 3696 3297 4952 3817 5418 18784 10614 3622 8116 5612 10993 11406 21805 22146 6876 9461 23346 35724 81867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名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名比重(%)排名地区人口数(人)2000年2010年大陆合计1339724852100.00100.00 01广东省104303132 6.837.79 02山东省957930657.177.15 03河南省940235677.317.02 04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 0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 06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 07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 08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 09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 10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 11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12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 13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 1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 15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 16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 1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 18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 19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 20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 21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 22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 23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 24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 26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 27天津市129382240.790.97 28海南省86715180.620.65 29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0.440.47 30青海省56267220.410.42 31西藏自治区30021660.210.22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0.35现役军人23000000.17台湾省23162123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香港特别行政区7097600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552300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汇总表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2347 7899 5463 5968 3720 4488 9637
2096 4889 3403 2674 2161 2051 4910
89.30 61.90 62.30 44.80 58.10 45.70 50.95
251 3010 2060 3294 1559 2437 4727
5.75
8.97
6.71
3.17
6.81
2.98
6.93
6.38
6.36
6.35
5.13
10.26
6.06
3.69
6.03
6.05
6.12
4.68
8.97
4.42
10.57
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进行了修正,分地区人口未作修正。
6.40
5.10
6.62
4.94
6.01
4.38
6.80
6.55
4.35
6.10
6.04
7.67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877
2919 8050 3469 4631
303
3743 2564
568 639 2209
443
1606 3367 1213 1704
69
86.20 80.50 45.60 49.68 56.62
279 264 3939 1808 1077
13.80 19.50 54.40 50.32 43.38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4383 2749 3834
2807 1468 2166
64.05 53.40 56.50
2011年中国各省人口、面积、gdp等经济数据
率折算;世界经济体数据、购买力平价基于IMF2012年10月数据
93.8
147.29
0.11
12.7
津巴布韦
95
乍得
GDP (美元) 58,665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3 6,608 6,608 4,854 4476 4,087 3,457 3,420 3,164 2,993 2,993 2,879 2,635 2,484 2429 2,357 2,212 1,898 1,898 1,772 1,772 1,735 1,735 1,610 1,403 1,227 993 727 727 390 348 317 256
2011年内地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与世
位次 汇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地区 中国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台湾 河南 河北 辽宁 四川 湖南 湖北 上海 福建 北京 香港 安徽 内蒙 黑龙江 陕西 广西 江西 天津 山西 吉林 重庆 云南 新疆 贵州 甘肃 海南 澳门 宁夏 青海 省会 北京 广州 南京 济南 杭州 台北 郑州 石家庄 沈阳 成都 长沙 武汉 上海 福州 北京 香港 合肥 呼和浩特 哈尔滨 西安 南宁 南昌 天津 太原 长春 重庆 昆明 乌鲁木齐 贵阳 兰州 海口 澳门 银川 西宁 面积 (万km2) 964.76264 18 10.26 15.38 10.2 3.6 16.7 18.77 14.59 48.14 21.18 18.59 0.63 12.13 1.68 0.1101 13.97 118.3 45.48 20.56 23.6 16.7 1.13 15.63 18.74 8.23 38.33 166 17.6 45.44 3.4 0.00254 6.64 72.23 人口 人口密度 (万) (人/km2) 128259.5 133 7223 7164 9108 4552 2000 9768 6782 4162 8529 6599 6001 1342 3350 1154 680 6410 2350 3724 3642 4830 4302 932 3268 2659 3130 4176 1889 3787 2581 790 44.5 580 492 401 698 592 446 556 585 361 285 177 312 323 2130 276 687 6176 459 20 82 177 205 258 825 209 142 380 109 11 215 57 232 17520 87 7 人均GDP (美元) 6876 11406 10614 7711 10993 23346 4269 5597 8268 3817 4615 5065 22146 8116 21805 35724 3696 9461 5231 5319 3757 4212 18784 5324 6154 4952 3297 5418 2331 3012 4944 81867 5612 5257 GDP (亿元) 569,640.00 53,210.28 49,110.27 45,361.85 32,318.85 30,157 26,931.03 24,515.76 22,226.70 21,026.68 19,669.56 19,632.26 19,195.69 17,560.18 16,251.93 15,690 15,300.65 14,359.88 12,582.00 12,512.30 11,720.87 11,702.82 11,307.28 11,237.55 10,568.83 10,011.37 8,893.12 6,610.05 5,701.84 5,020.37 2,522.66 2,353 2,102.21 1,670.44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7月1日零时
调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国人口底数。
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7月1日零时
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调查项目
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零时
调查项目增加到19项,还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零时
登记的项目共21项,是以往历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最多的一次。
与前三次人口普查采取的设立普查登记站的办法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将为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口依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
第1-6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自治区)人口数(万人)
未包括第一次人口普查当中的西康省和热河省;第二次人口普查中,天津市人口数含在河北省中。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统计表
3755 4201 27956 13291 7338
3641 4356 26725 12599 7053
9765 2970 6612 4629 6690
5000 1532 3832 2337 3139
内蒙古
辽 吉
宁 林
37447 23490 32757
18846 12002 16483
18601 11488 16273
本乡、镇、街道,
住本乡、镇、街道, 户口待定 小 计 男 女 小
居住在港澳台或国外, 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计 男 女
在外乡、镇、街道, 女
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106365
10164
5080
5084
1956
1064
892
4764 1438 2781 2292 3552
48 36 547 174 110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统计表
本表是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50‰。 单位:人 住本乡、镇、街道, 地 区 合 计 人 口 数 男 女 小 住本乡、镇、街道, 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计 男 女 小 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计 男
5 2 1 1 14
3 2 1
2
1 6 8
全
国
1145209
587039
558170
909392
463562
445830
223697
117332
北 天 河 山
京 津 北 西
17246 11577 61861 30698 21203
8796 5754 32083 15718 10540
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口数据排名
220 沧 州 47.52
221 防 城 港 47.44
222 朝 阳 47.36
223 肇 庆 47.31
224 白 银 46.87
225 张 家 界 46.28
226 龙 岩 46.01
227 汕 尾 45.60
228 通 化 45.43
149 安 阳 76.93
150 宜 宾 76.06
151 丹 东 76.01
152 昭 通 75.72
153 临 汾 75.58
154 铜 川 74.53
155 廊 坊 72.67
156 秦 皇 岛 72.01
157 荆 门 71.81
158 辽 阳 71.38
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口数据排名
《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口数据排名》(单位:万)
1 上 海 1270.22
2 北 京 1067.00
3 重 庆 999.05
4 武 汉 768.10
5 天 津 752.21
6 广 州 583.89
7 西 安 497.38
8 沈 阳 488.66
119 广 元 90.18
120 衡 阳 89.98
121 玉 林 89.70
122 孝 感 88.20
123 绥 化 86.06
124 巢 湖 85.42
125 张 家 口 85.26
126 锦 州 84.51
127 伊 春 84.31
128 保 山 84.05
29 石 家 庄 204.96
30 宁 波 203.41
31 莆 田 200.81
2011年全国人口及GDP排名(前260名)
11.60% 12.70% 13.00% 13.50% 12.30% 14.20% 11.00% 18.30% 18.00% 12.90% 13.10% 13.50% 14.30% 15.80% 14.80% 16.20% 14.10% 15.20% 15.10% 14.20% 14.90% 12.60% 13.80% 12.50% 13.30% 13.10% 12.20% 12.10% 12.10% 15.80% 15.30% 11.90%
2011年中国各市人口及GDP排名(前260)
GDP全国排 名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城市 上海市 香港 北京市 广州市 深圳市 苏州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杭州市 无锡市 青岛市 佛山市 成都市 武汉市 大连市 宁波市 沈阳市 南京市 长沙市 唐山市 烟台市 东莞市 郑州市 济南市 哈尔滨市 泉州市 南通市 石家庄市 城市人口 2301.91万 711万 2,018.6万 1,270.08万 1035.79万 1047万 1,293.8万 2884.61万 870.04万 637.26万 871.51万 719.43万 1404.76万 978.53万 669 万 760.57万 810万 810.91万 704万 757.73万 696万 822万 862.65万 681.4万 1063.6万 812万 728.28万 1016.38万 城市GDP(亿元) 增长幅度(%) 16872.42亿元 15196.31亿元 13777.94亿元 10604.48亿元 9510.91亿元 9168.91亿元 9108.83亿元 7894.24亿元 5945.82亿元 5758.00亿元 5666.19亿元 5651.52亿元 5551.3亿元 5515.76亿元 5158.06亿元 5125.82亿元 5016.97亿元 5010.36亿元 4547.06亿元 4469.08亿元 4358.46亿元 4246.25亿元 4002.90亿元 3910.80亿元 3665.9亿元 3564.76亿元 3417.88亿元 3401.02亿元 9.90% 6.80% 10.20% 13.00% 12.00% 13.20% 17.40% 17.10% 12.00% 13.10% 12.90% 14.30% 15.00% 14.70% 15.20% 12.40% 14.10% 13.10% 15.50% 13.10% 14.10% 10.30% 12.50% 12.70% 14.00% 12.80% 13.00% 12.20%
2011中国城市人口排行榜
2011中国城市人口排行榜1 上海市辖区上海市直辖市94957012 北京市辖区北京市直辖市72969623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67800004 天津市辖区天津市直辖市50661295 武汉市辖区湖北省副省级市44888926 广州市辖区广东省副省级市41548087 沈阳市辖区辽宁省副省级市39810238 重庆市辖区重庆市直辖市39342399 南京市辖区江苏省副省级市282211710 哈尔滨市辖区黑龙江省副省级市267206911 西安市辖区陕西省副省级市258898712 成都市辖区四川省副省级市234120313 长春市辖区吉林省副省级市222317014 大连市辖区辽宁省副省级市211808715 杭州市辖区浙江省副省级市193261216 济南市辖区山东省副省级市191720417 太原市辖区山西省地级市190540318 青岛市辖区山东省副省级市186736519 郑州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168868120 石家庄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163227121 昆明市辖区云南省地级市154959322 兰州市辖区甘肃省地级市152738323 淄博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151407024 长沙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148925925 南昌市辖区江西省地级市138645426 乌鲁木齐市辖区新疆地级市135898627 贵阳市辖区贵州省地级市134124328 鞍山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128713629 唐山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127922630 无锡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124512931 吉林市辖区吉林省地级市124472532 抚顺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124411433 福州市辖区福建省地级市117221934 苏州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117061835 包头市辖区内蒙古地级市114650636 齐齐哈尔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112594837 徐州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112053438 合肥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110714339 邯郸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106914640 深圳市辖区广东省副省级市105853141 洛阳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104324342 南宁市辖区广西地级市101601343 大同市辖区山西省地级市99994145 烟台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91790146 大庆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86414847 淮南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86313548 本溪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83169149 常州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82713150 呼和浩特市辖区内蒙古地级市81746651 柳州市辖区广西地级市81181852 宁波市辖区浙江省副省级市80688953 伊春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80372454 商丘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79024055 鸡西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75764756 淮安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72538157 枣庄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71120458 阜新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68992859 锦州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68932260 潍坊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68397161 张家口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68110962 牡丹江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66636663 平顶山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66339564 西宁市辖区青海省地级市63931565 湛江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63739166 保定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63548767 宜昌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63456868 襄樊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63324069 新乡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63317370 衡阳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63065471 泰安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61525372 淮北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61236973 荆州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60543374 丹东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60239575 临沂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59737876 鹤岗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59398377 黄石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59316078 佳木斯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59139079 开封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58756580 辽阳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58688081 焦作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57067182 株洲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56774583 温州市辖区浙江省地级市56337984 安阳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56167385 芜湖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55113886 湘潭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55063187 蚌埠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53959389 扬州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53118290 镇江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52642391 东营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52546192 南阳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52373993 连云港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52141294 秦皇岛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52109195 银川市辖区宁夏地级市51656796 营口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51468697 桂林市辖区广西地级市51374698 海口市辖区海南省地级市51372099 咸阳市辖区陕西省地级市513578100 岳阳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511015101 济宁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508167102 攀枝花市辖区四川省地级市502478 103 盘锦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489421104 宝鸡市辖区陕西省地级市487414105 葫芦岛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482818 106 赤峰市辖区内蒙古地级市479285107 自贡市辖区四川省地级市478537108 阳泉市辖区山西省地级市477686109 邢台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463237110 韶关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463121111 南充市辖区四川省地级市455568112 长治市辖区山西省地级市445368113 常熟市江苏省县级市444790114 绵阳市辖区四川省地级市443999115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440000 116 双鸭山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436154 117 潮阳市广东省县级市429664118 佛山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429433119 中山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426871120 仙桃市湖北省县级市425967121 马鞍山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420295 122 珠海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418087123 乐山市辖区四川省地级市416708124 常德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416132125 南海市广东省县级市405564126 盐城市辖区江苏省地级市404326127 东莞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403698128 莱芜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401642129 厦门市辖区福建省副省级市397303 130 十堰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396115131 滕州市山东省县级市394504133 九江市辖区江西省地级市392895 134 四平市辖区吉林省地级市392581 135 信阳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391862 136 通化市辖区吉林省地级市389701 137 双辽市吉林省县级市386844 138 辽源市辖区吉林省地级市386844 139 牙克石市内蒙古县级市386697 140 天门市湖北省县级市382362 141 荆门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380329 142 安庆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373775 143 顺德市广东省县级市369874 144 海门市江苏省县级市368408 145 沧州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368289 146 威海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367675 147 阜阳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362081 148 宿州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359491 149 罗定市广东省县级市359480 150 日照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359167 151 通州市江苏省县级市358715 152 公主岭市吉林省县级市358668 153 台山市广东省县级市355266 154 邳州市江苏省县级市353595 155 新泰市山东省县级市353148 156 遵义市辖区贵州省地级市352504 157 随州市辖区湖北省地级市348102 158 张家港市江苏省县级市348072 159 萍乡市辖区江西省地级市346759 160 江门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345452 161 延吉市吉林省县级市345077 162 菏泽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344327 163 石河子市新疆县级市343959 164 湖州市辖区浙江省地级市343879 165 乌海市辖区内蒙古地级市343779 166 德州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342535 167 邵阳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339575 168 茂名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337625 169 聊城市辖区山东省地级市337107 170 溧阳市江苏省县级市333478 171 普宁市广东省县级市332453 172 铁岭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330204 173 泉州市辖区福建省地级市329870 174 肥城市山东省县级市329813 175 邹城市山东省县级市328699177 通辽市辖区内蒙古地级市324320 178 肇庆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323228 179 鹤壁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322964 180 漯河市辖区河南省地级市322222 181 石嘴山市辖区宁夏地级市320594 182 七台河市辖区黑龙江省地级市320385 183 天水市辖区甘肃省地级市320297 184 承德市辖区河北省地级市318500 185 陆丰市广东省县级市318488186 益阳市辖区湖南省地级市318092 187 泰兴市江苏省县级市315742188 瓦房店市辽宁省县级市315502189 铜陵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314971 190 惠州市辖区广东省地级市312591 191 朝阳市辖区辽宁省地级市312468 192 六安市辖区安徽省地级市311825 193 潜江市湖北省县级市311724194 绍兴市辖区浙江省地级市311013。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名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名第一篇: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名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排名排名地区大陆合计01 广东省02 山东省03 河南省04 四川省05 江苏省06 河北省07 湖南省08 安徽省09 湖北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江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山西省贵州省重庆市吉林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难以确定常住地现役军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数(人)比重(%)2000年2010年1339724852 100.00 100.00 104303132 6.83 7.79 95793065 7.17 7.*** 7.31 7.02 80418200 6.58 6.00 78659903 5.88 5.87 71854202 5.33 5.36 65683722 5.09 4.90 59500510 4.73 4.44 57237740 4.76 4.27 54426891 3.69 4.06 46026629 3.55 3.44 45966239 3.39 3.43 44567475 3.27 3.33 43746323 3.35 3.27 38312224 2.91 2.86 37327378 2.85 2.79 36894216 2.74 2.75 35712111 2.60 2.67 34746468 2.78 2.59 28846170 2.44 2.*** 2.16 2.05 25575254 2.021.91 24706321 1.88 1.84 23019148 1.32 1.72 21813334 1.52 1.63 19612368 1.09 1.46 12938224 0.79 0.97 8671518 0.62 0.65 6301350 0.44 0.47 5626722 0.41 0.42 3002166 0.21 0.22 46499850.35 23000000.17 23162123 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7097600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52300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 2011-04-28 10:00: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时代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不是因为它遭遇的高增长压力,而是它面临的发展失衡危机。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结构和分布失衡……如果说,30年多前人口过快增长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今天,人口素质、结构、分布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阶段,人口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在哪儿?它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大影响?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总人口每年继续惯性净增800万人左右,数量压力依然沉重;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劳动力素质低下,影响人口红利的效用每逢节假日,火车站摩肩接踵,飞机场人潮涌动,旅游点拥挤不堪……最令出行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太多了”。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拆除人口爆炸的引信,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创造了人口有效控制的“中国奇迹”。
然而,成就背后,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人口数量问题依然突出。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1992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即一对夫妻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国际标准是2.1)以下后,人口增速趋缓。
但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左右。
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
“十二五”期间,预计净增人口约4000万,总人口将达13.9亿;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
人口数量仍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一方面,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升。
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7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排行
作者:排行老三发布于:2011-5-1 11:12 Sunday 分类:中国各地排行榜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以下为公报全文。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
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
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
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9]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
[6]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7]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8]文盲率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9]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