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飞行力学第四章-运动方程
9、飞行力学第四章-运动方程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8
四、在气流坐标系中的平动动力学方程
根据速度之间的关系
u = V cos α cos β ⎫ ⎪ v = V sin β ⎬ w = V sin α cos β ⎪ ⎭
可得
du dV dα dβ ⎫ V sin α cos β − V cos α sin β ⎪ cos α cos β − = dt dt dt dt ⎪ dv dV dβ ⎪ V cos β sin β + = ⎬ dt dt dt ⎪ dw dV dα dβ ⎪ sin α cos β + V cos α cos β − V sin α sin β ⎪ = dt dt dt dt ⎭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5
引言(续)
本章主要工作 (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矩定律和运动学原理, 导出飞行器相对于动坐标轴系的一般运动方程组; (2) 在小扰动假设前提下,对非线性运动方程组进行 线性化; (3) 在特定条件下,将纵向运动和横航向向小扰动运 动分开,得到飞行器的纵向和横航运动方程组。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4
引言(续)
假设 1、飞行器为面对称刚体 2、静止地球与平面大地假设 3、标准大气假设 4、忽略旋转部件及液体晃动的影响。 运动方程 采用刚体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包括六个动力学方程: 其中三个用来描述质心的平动,三个描述飞行器绕质 心的转动。另外,还有六个运动学方程,分别用来描 述飞行器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
固连于飞行器的任意动系中质心的转动动力学方程
dh δh = +ω×h dt δt
得转动动力学方程为
⎡ 0 ⎢ 其中 ω × h = ⎢ ω z ⎢− ω y ⎣
飞行力学第四章
解出
dV / dt, d / dt, d / dt
在、 不大的快速机动中,可近似认为速度不变,且
u V const v V w V
从而有
T cos Z b g d q p cos cos dt mV V Yb d g p r sin cos dt mV V
3、重力
2、气动力
Ax D Ay C L Az a
W x 0 W y m 0 g W z
g
航迹轴 系 ,
(无风时)
气流轴 系 ,
,, dVb Vb b Vb dt t Tb Lba Aa LbgW g
引言
研究内容
性能
飞行品质
质点动力学系统
质点系动力学系统
操纵性与稳定性:研究飞机在外力和外 力矩作用下运动参数的变化特性。
稳定性
指飞行器在受到外界瞬时扰动后,是否具有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平 衡状态的能力。
操纵性
指飞行器对驾驶员操纵或舵面指令输入的响应,即从一种飞行 状态过渡到另一种飞行状态的能力.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第四章
刚性飞行器运动方程
内容
引言 4.1 刚性飞行器动力学方程 4.2 刚性飞行器运动学方程 4.3 刚性飞行器运动方程讨论* 4.4 运动方程组线性化 4.5 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组 4.6 横航向小扰动运动方程组 小结
矩阵 形式
hx I x hy I xy h z I zx
飞行动力学飞机方程
xydm Ixy
表示惯性积
依据假设 Ixy=Izy=0 ,H 的各分量
H
x
H y
pI x qI y
rI xz
代入
dH dt
1H
dH dt
H
H x dt
pI x rI xz
dH y dt
qI y
dH z dt
rI z pI xz
由于
i jk
H p q r i(qH z rH y ) j(rH x pH z ) k ( pH y qH x )
1.地轴系与机体轴系间的方向余弦表
o
xg
x
cos cos
y
cos sin sin- sincos
z
cos sin cos+sinsin-
yg sincos sin sin sin+cos cos sin sin cos-cos sin
zg -sin cos sin cos cos
表中,oxyz为机体轴系, oxgygzg为地轴系
—动坐标系对惯性系的总角速度向量
—表示叉积,向量积
1H —沿动量矩 H 的单位向量
dV , dH dt dt
—对动坐标系的相对导数
1.力方程
F
m
dV dt
dV dt
1V
dV dt
V
V 和 用机体坐标系上的分量(u,v,w;p,q,r)表示
V iu jv kw, ip jq kr
三个力方程 三个力矩方程 飞机六自由 度动力学
线性方程 增量方程
m
d u dt
( X u
)0 u
( X
)0
( X
)0
m
飞行动力学公式总结
飞行动力学第二章公式总结空气动力:X=C x qS阻力公式Y=C y qS升力公式Z=C z qS侧向力公式动压公式q=ρV22升力:C y=f(Ma,α,δ)升力系数函数C y=C y0+C yαα+C yδzδz升力系数在攻角和舵偏角不大的情况下的表达式C y=C yαα+C yδzδz轴对称时Y=Y0+Yαα+Yδzδ升力在攻角和舵偏角不大的情况下的表达式α攻角不大情况下攻角变化引起的升力Yα=C yαρV22Yδ=C yδzρV2δz舵偏角不大的情况下舵偏角变化引起的升力2侧向力:C z=C zββ+C zδzδz侧向力因数在侧滑角和舵偏角不大的情况下的表达式-C zβ=C yα轴对称下成立(不大)-C yδz=C zδz轴对称下成立(不大)阻力:X= X0+X i阻力的组成由零升阻力和诱导阻力构成C x=C x0+C x i阻力因数由零升阻力因数和诱导阻力因数构成气动力矩:M x1=m x1qSL滚转力矩M y1=m y1qSL偏航力矩M z1=m z1qSL俯仰力矩M z =f(M a ,H,α,δz ,,ωz ,α̇, δz ) 俯仰力矩的函数M z = M z 0+M z αα+M z δz δz+ M z ωz ωz+ M z αα̇+M z δz δz参数不大的情况下升力表达式 m z = m z 0+m z αα+m z δz δz+ m z ωz ̅̅̅̅ωz ̅̅̅̅+ m z α̅α̇̅+m z δz ̅̅̅̅δz̅ 无量纲力矩因数表达式 δz ̅=δzL/V 舵偏角角速度对应的无量纲参数 α̇̅=α̇L/V 攻角角速度对应的无量纲参数 ωz ̅̅̅̅=ωzL/V 俯仰角角速度对应的无量纲参数M z α=C z αSqα(x g −x F )=m z αSqαL 升力力矩和里表达式之间的关系m z α=C z α(X g ̅̅̅−X F ̅̅̅̅) 攻角升力系数和攻角升力力矩系数之间的关系 m z δz =C z δz (X g ̅̅̅−X r ̅̅̅) 舵偏角升力系数和舵偏角升力力矩系数之间的关系 m z =m z αα+m z δz δz 轴对称定常直线飞行下的升力力矩系数表达式m z ααb +m z δz δz=0 "瞬时平衡假设"下的升力力矩平衡状态方程C b y =C b ααb +C b δz δzb =(C b α−C b δz m z αm z δz )αb “瞬时平衡”状态下平衡升力的表达式m z α|α=αb <0 纵向静稳定条件m z C y =ðm zðC y =(X g ̅̅̅−X F ̅̅̅̅) 稳定性的定量表示——静稳定度 ∆α=arctanrωz V 俯仰角角速度引起的下洗角度 M z ωz =M z ω̅z ω̅z qSL 俯仰阻尼力矩表达式t t t αεεαα•∆()=(()-)实际下洗角 偏航力矩:m y =m y ββ+m y δy δy +m y ω̅y ω̅y +m y ω̅x ω̅x +m y δ̅y δy +m y β̅β 偏航力矩系数表达式 ω̅y =ωy L/V偏航角速度对应的无纲量因数 δy=δy L/V 航向舵偏角速度对应的无纲量因数 β=βL/V 偏航角角速度对应的无量纲因数m x =m x0+m x ββ+m x δy δy +m x δx δx +m x ω̅x ω̅x +m x ω̅y ω̅y 滚转力矩因数的表达式 m x ββ<0 横向静稳定性的条件M ℎ=m ℎq t S t b t 铰链力矩模式表达式M ℎ=−Y t ℎcos(α+δz ) 铰链力矩实际表达式M ℎ≈M ℎαα+M ℎδz δz 铰链力矩的近似表达式 推力:P =m s μe +S a (P a −P ℎ) 推力的表达式 M p =R p ×P 推力力矩表达式重力:G=G 1+F e 重力表达式F e =mR e Ωe 2cosψe 离心惯性力的表达式 g =g 0R e 2(R e +H e )2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的表达式导弹建模基础:m dV dt =F质心移动的动力学公式 dH dt =M 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公式导弹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m dV dt =m (ðV ðt +Ω×V)=F 用相对坐标系表示以绝对坐标系为基准的矢量变化率表示-力 ρ=V θ 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a y2=Vθ 弹道法线加速度 导弹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dH dt =ðH ðt +ω×H =M用相对坐标系表示以绝对坐标系为基准的矢量变化率表示-力矩 H =J ∙ω动量矩M =J ∙α力矩 J ={J x1−J x1y1−J z1x1−J x1y1J y1−J y1z1−J z1x1−J y1z1J z1} 三维空间下转动惯量矩阵 dm dt =−m s (t)导弹质量流率方程 m =m 0−∫m s (t)dt tf t0 导弹质量方程角度几何关系:cosφ=cosα1cosα2+cosβ1cosβ2+cosγ1cosγ2 余弦定理α=ϑ−θ 无滚转无侧滑角度关系时β=ψ−ψv 无攻角无滚转时角度关系操纵关系方程:N =P +R 控制力为空气动力与推力的合力N =N n +N τ 控制力的切向与法向的分解N τ=P τ−X 切向控制力分解 N n =P n +Y +Z 法向控制力分解导弹飞行的运动方程组(轴对称型导弹,以地面为绝对坐标系): 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弹体->弹道坐标系):m dV dt =Pcosαcosβ−X −mgsinθ切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mV dθdt =P (sinαcosγv +cosαsinβsinγv )+Ycosγv −Zsinγv −mgcosθ 竖直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mVcosθdψv dt =P (sinαsinγv −cosαsinβcosγv )+Ysinγv +Zcosγv 水平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弹体坐标系):J xdωx dt +(J z −J y )ωy ωz =M x 弹体x 轴力矩表达式 J ydωy dt +(J x −J z )ωz ωx =M y 弹体y 轴力矩表达式 J z dωz dt +(J y −J x )ωx ωy =M z 弹体z 轴力矩表达式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弹道->地面坐标系):dxdt=Vcosθcosψv地面坐标系x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ydt=Vsinθ地面坐标系y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xdt=−Vcosθsinψv地面坐标系z轴方向运动学方程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弹体->地面坐标系):dϑdt=ωy sinγ+ωz cosγ俯仰角角速度表达式dψdt =1cosϑ(ωy cosγ+ωz sinγ)偏航角角速度表达式dγdt=ωx−tanϑ(ωy cosγ+ωz sinγ)滚转角角速度表达式质量方程:dmdt=−m s角度转换:sinβ=cosθ[cosγsin(ψ−ψv)+sinϑsinγcos(ψ−ψv)]−sinθcosϑsinγ侧滑角用其他角的表达关系cosα=[cosϑcosθcos(ψ−ψv)+sinϑsinθ]/cosβ俯仰角用其他角进行表示cosγv=[cosγcos(ψ−ψv)−sinϑsinγsin(ψ−ψv)]/cosβ速度滚转角的表示控制方程:ε1=0 俯仰方向的控制方程ε2=0 滚转方向的控制方程ε3=0 偏航方向的控制方程ε4=0 速度大小的控制方程描述导弹纵向运动的方程组(忽略z、β、ψ、ψv、ωy、γ、γv、ωx):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m dVdt=Pcosα−X−mgsinθ纵向平面内沿速度方向的动力学方程mV dθdt=Psinα+Y−mgcosθ纵向平面内速度纵法线方向的动力学方程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J z dωzdt=M z纵向平面内绕弹体z轴旋转的动力学方程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dxdt=Vcosθ纵向平面水平运动学方程dydt=Vsinθ纵向平面竖直运动学方程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dϑdt=ωz弹体绕z轴的转动质量方程:dmdt=−m s质量变化方程几何关系方程:α=ϑ−θ纵向平面俯仰角、弹道倾角、攻角之间的关系控制方程:ε1=0 俯仰方向的控制方程ε4=0 速度大小的控制方程侧向运动方程组(基于纵向运动方程组):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mVcosθdψvdt=P(sinα+Y)sinγv−(Pcosαsinβ−Z)cosγv速度侧法向方向动力学方程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J x dωxdt=M x−(J z−J y)ωzωy绕弹体x轴转动的力矩守恒J y dωydt=M y−(J x−J z)ωxωz绕弹体y轴转动的力矩守恒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dzdt=−Vcosθsinψv地面坐标系下z轴方向的运动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dψdt =1cosϑ(ωy cosγ−ωz sinγ)偏航方向转动方程dγ=ωx−tanϑ(ωy cosγ−ωz sinγ)滚转方向转动方程dt几何关系方程:sinβ=cosθ[cosγsin(ψ−ψv)+sinϑsinγcos(ψ−ψv)]−sinθcosϑsinγ侧滑角用其他角的表达关系cosγv=[cosγcos(ψ−ψv)−sinϑsinγsin(ψ−ψv)]/cosβ速度滚转角的表示控制方程:ε2=0 侧滑角的控制方程ε3=0 滚转角的控制方程有侧滑无倾斜的水平运动方程组:条件:θ=0弹道倾角为零γ=γv=0滚转角为零ωx=0滚转角速度为零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弹体->弹道坐标系):=Pcosαcosβ−X切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 dVdtPsinα+Y=mg竖直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Vcosθdψv=−Pcosαsinβ+Z水平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dt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弹体坐标系):=M y弹体y轴力矩表达式J y dωydt=M z弹体z轴力矩表达式J z dωzdt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弹道->地面坐标系):dx=Vcosψv地面坐标系x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tdx=−Vsinψv地面坐标系z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t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弹体->地面坐标系):dϑdt=ωz俯仰角角速度表达式dψdt =ωycosϑ偏航角角速度表达式质量方程:dmdt=−m s角度转换:α=ϑ俯仰方向角度关系β=ψ−ψv偏航方向角度关系控制方程:ε2=0 偏航方向的控制方程ε4=0 速度大小的控制方程导弹的质心运动:条件:m zααb+m zδzδzb=0攻角方向的力矩守恒m yββb+m yδyδyb=0侧滑角方向的力矩守恒ε1=0 ε2=0 ε3=0 ε4=0 俯仰、侧滑、滚转、速度方向上实现理想控制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弹体->弹道坐标系):m dVdt=Pcosαb cosβb−X b−mgsinθ切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V dθdt=P(sinαb cosγv+cosαb sinβb sinγv)+Y b cosγv−Z b sinγv−mgcosθ竖直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Vcosθdψvdt=P(sinαb sinγv−cosαb sinβb cosγv)+Y b sinγv+Z b cosγv水平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弹道->地面坐标系):dxdt=Vcosθcosψv地面坐标系x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ydt=Vsinθ地面坐标系y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xdt=−Vcosθsinψv地面坐标系z轴方向运动学方程质量方程:dmdt=−m s描述导弹质心铅锤平面内运动方程组: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m dVdt=Pcosα−X−mgsinθ纵向平面内沿速度方向的动力学方程mV dθdt=Psinα+Y−mgcosθ纵向平面内速度纵法线方向的动力学方程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dxdt=Vcosθ纵向平面水平运动学方程dydt=Vsinθ纵向平面竖直运动学方程质量方程:dmdt=−m s质量变化方程几何关系方程:δzb=−m zαm zδzαb控制方程:ε1=0 俯仰方向的控制方程ε4=0 速度大小的控制方程导弹质心在水平面内的运动方程组:条件:θ=0弹道倾角为零γ=γv=0滚转角为零ωx=0滚转角速度为零α->0攻角很小β->0侧滑角很小质心移动的动力学方程(弹体->弹道坐标系):=P−X b切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 dVdtPαb+Y=mg竖直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Vcosθdψv=−Pβb+Z b水平法向运动的动力学方程dt质心移动的运动学方程(弹道->地面坐标系):dx=Vcosψv地面坐标系x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tdz=−Vsinψv地面坐标系z轴方向运动学方程dt质量方程:dm=−m sdt角度转换:ψ=ψv+βb偏航角、速度滚转角、侧滑角水平飞行时的几何关系ϑ=α水平飞行时俯仰角和攻角之间的几何关系m zααb+m zδzδzb=0攻角方向的力矩守恒m yββb+m yδyδyb=0侧滑角方向的力矩守恒控制方程:ε2=0 滚转方向的控制方程ε4=0 速度大小的控制方程过载:过载矢量的定义n=NGF i=nG i通过过载来求导弹任意部分的外力大小过载的投影:(Pcosαcosβ−X)速度坐标系x轴方向过载的投影n x3=1Gn y3=1(Psinα+Y)速度坐标系y轴方向过载的投影Gn z3=1G(Pcosαcosβ+Z)速度坐标系z轴方向过载的投影n x2=1G(Pcosαcosβ−X)弹道坐标系x轴方向过载的投影n y2=1G(cos(γv) (sin(α) P + Y) − sin(γv) (−sin(β) cos(α) P + Z))弹道坐标系y轴方向过载的投影n z2=1G(sin(γv) (sin(α) P + Y) + cos(γv) (−sin(β) cos(α) P + Z))弹道坐标系z轴方向过载的投影过载表示动力学方程:m dVdt=N x2+G x2沿速度方向的动力学方程mV dθdt=N y2+G y2沿速度法向纵向对称面内的动力学方程−mVcosθdψvdt=N z2+G z2沿速度法向横向动力学方程用V、θ、ψv来表示过载:n x2=1gdVdt+sinθn y2=Vgdθdt+cosθn z2=−Vgdψvdtcosθ根据过载判断飞行状态:n x2=sinθ等速飞行n y2=cosθ不做上下拐弯n z2=0不做左右拐弯曲率半径与过载之间的关系:ρy2=V2g(n y2−cosθ)竖直转弯曲率半径与过载之间的关系ρz2=V2cosθg(n z2)水平转弯曲率半径与过载之间的关系n L=1G(PsinαL+qSC ymax)极限过载表达式n L>n P>n R(LIMIT>P ASSABLE>REQUIRE)ε1=α−α∗=0 给定攻角下的理想控制关系式ε1=n y2−n y2∗=0 给定法向过载下的理想控制关系式α=n y2−(n y2b )α=0n y2αb 给定过载下小攻角的表达式式ε1=θ−θ∗=0 给定弹道倾角下的理想控制关系式ε1=ϑ−ϑ∗=0 给俯仰角下的理想控制关系式δz =K ϑ(ϑ−ϑ∗) 给定俯仰角下升降舵的偏转控制律θ=arcsin (1VdH ∗dt ) 给定弹道倾角的方案飞行可按给定高度飞行的方案弹道 α=mg P+Y α←[Psinα+Y =mg] 等高飞行下小攻角的表达式δz =−m z0+mgm zαP+Y αm z δz 等高飞行小攻角瞬时平衡假设下舵偏角表达式δz =δz0+K H (H −H 0)+K H ΔH等高飞行下升降舵的偏转控制律(微分项消除震荡) 侧滑转弯飞行情况下的飞行方案:3303()=y y b y b n n n ααα=- 平衡状态下的攻角的法向过载表达式303()1=y b y b n n ααα=- 平衡状态下无倾斜的攻角的法向过载表达式3031/cos ()=y v b y b n n αααγ=- 平衡状态下无侧滑的攻角的法向过载表达式水平面内给定弹道偏角下侧滑转弯飞行情况下的飞行方案: 2*0v v 给定弹道偏角的理想控制关系式dV dt =P−X m 切向方程303()1=y b y b n n ααα=- 竖直法向方程 −V gdψv dt n z3 b β=β 水平法向方程 dx dt=Vcosψv x 轴方向方程*()V V t 给定弹道倾角水平面内给定侧滑角或偏航角下侧滑转弯飞行情况下的飞行方案: φ:2*0v v 给定弹道偏角的理想控制关系式β:2*0v v 给定侧滑角的理想关系式dV dt =P−X m 切向方程303()1=y b y b n n ααα=- 竖直法向方程 dψv dt=1mV (Pβ−Z) 水平法向方程 dx dt=Vcosψv x 轴方向方程 dz dt =−Vsinψv z 轴方向方程φ:*()t 给定偏航角v =-水平飞行下侧滑、偏航、弹道偏角之间的几何关系 β:()*=t 给定侧滑角水平面内给定侧向过载下侧滑转弯飞行情况下的飞行方案:222*=n n ()0x x t 给定过载下的控制方程dV dt =P−X m 切向方程303()1=y b y b n n ααα=- 竖直法向方程 dψv dt=−g V n z2 水平法向方程dz dt =−Vsinψv z 轴方向方程 22b z z n n β角度和过载间关系 22*()z z n n t 给法向过载自动瞄准的相对运动方程组(极坐标系): cos cos T T drV V dt导弹与目标之间的矢径方向关系式 sin sin T T dq rV V dt 导弹与目标之间的角度方向关系式 q 导弹自身角度关系式q T T 目标角度关系式=0 导引关系式遥控导引的运动学方程组:d cos RV dt基站与导弹之间矢径方向关系式 sindR V dt 速度垂直于目标线方向上的关系式 航天器的开普勒轨道推导:3r r r 万有引力下的动力学方程 const h r r单位质量的角动量守恒 r rv h L 拉普拉斯常量-守恒 22v E const r 能量守恒 222=+2L Eh 三个守恒量之间的关系。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_第四章 纵向运动
第四章 纵向运动 4.1 纵向运动线性化方程前面推导出来的线性化的纵向方程组重写如下:⎪⎪⎪⎩⎪⎪⎪⎨⎧∆+∆=∆-+∆+-∆-∆+∆=∆-+-∆--+∆-∆+∆=∆+∆-∆-T e q w w u T e qw w u T e w u T e T e T e M M dt d M dt d w M dt d M u M Z Z g dt d Z u w Z dt d Z u Z X X g w X u X dt dδδθδδθθδδθθδδδδδδ)()(]sin )[())1[()cos ()(22000 (4.1-1)其中e δ∆和T δ∆分别是空气动力控制项和推力控制项。
在工程实践中,力的导数q Z 和w Z 通常被忽略,因为它们对飞机响应的贡献非常小。
考虑到q ∆=∆θ,上面方程改写为状态空间的形式,得 ⎥⎦⎤⎢⎣⎡∆∆⎥⎥⎥⎥⎦⎤⎢⎢⎢⎢⎣⎡+++⎥⎥⎥⎥⎦⎤⎢⎢⎢⎢⎣⎡∆∆∆∆⎥⎥⎥⎥⎦⎤⎢⎢⎢⎢⎣⎡+++-=⎥⎥⎥⎥⎦⎤⎢⎢⎢⎢⎣⎡∆∆∆∆T e w w w q ww w u w u wu w u T T ee Te Te Z M M Z M M Z Z X X q w u u M M Z M M Z M M u Z Z g X X q w uδδθθδδδδδδδδ0001000000(4.1-2)如果写成η B x A x+= 则有u w x q θ∆⎡⎤⎢⎥∆⎢⎥=⎢⎥∆⎢⎥∆⎣⎦,⎥⎦⎤⎢⎣⎡∆∆=T e δδη (4.1-3)⎥⎥⎥⎥⎦⎤⎢⎢⎢⎢⎣⎡+++-=01000000u M M Z M M Z M M u Z Z g X X A w q ww w u w u wu w u (4.1-4) ⎥⎥⎥⎥⎦⎤⎢⎢⎢⎢⎣⎡++=00T TTeTe Z M M Z M M Z Z X X B w w δδδδδδδδ (4.1-5)矩阵中力和力矩的导数已经分别除以飞机的质量和惯性矩。
1 北航飞行力学_飞机性能计算的原始数据和质心运动方程
xh
G d V Y Pky sin( P ) G cos g dt
北航 509
0
G
§1-3 飞机质心运动方程
几种特殊形式
•直线飞行(直线上升、下降等)
const , d / dt 0
•水平直线飞行(平飞加减速等)
G dV Pky Q G sin g dt Y G cos G dV Pky Q g dt Y G
喷气式发动机性能参数以及其高度特性、速度 特性、转速特性、特定油门状态 能画出铅垂平面内质心运动受力图,并推出各 种特殊运动状态下的质心运动方程
北航 509
2)最大状态:对应于最大许用转速(nmax)的发动机状态 。推力为非加力时的最 大值。只能连续工作5-10min,通常用于起飞、短时加速、爬升、空中机动等。 3)额定状态:对应于最大转速97% ,推力为最大状态的85-90%,可较长时间 工作(半小时~1小时),用于平飞、爬升、远航飞行等。
4)巡航状态:n巡90% n额,Pf巡 80%Pf额,耗油率最小,不限时,用于巡航。
最大可配平升力
Ymax
Y' LT ( ) max xA
Y2max Y1max
超音速时平尾平衡能力剧降形成飞行限制
C ymax
Cy
C ymax
最大允许升力系数
C ysx C yyx
C ydd C y max
C yyx min{ C ysx , C y max }
M
北航 509
f 0, 0 f 0, 0 一 般 f 0, 0 ( 0 f 0 0 0
0
Y 0
f 0, 0 0
飞机运动方程及小扰动方程推导
飞机运动方程及小扰动方程推导飞机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运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程来描述。
其中,飞机的运动方程是指描述飞机在空气中运动的基本方程,而小扰动方程是指描述飞机在受到微小扰动时的动力学方程。
飞机的运动方程是通过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得到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飞机的运动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F = ma在这个方程中,F代表飞机所受到的合力,m代表飞机的质量,a 代表飞机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飞机所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飞机所受到的合力可以分解为重力和气动力两部分。
重力是指地球对飞机的引力,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Fg = mg在这个方程中,Fg代表重力,m代表飞机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大小与飞机的质量成正比。
气动力是指飞机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和升力。
阻力是指空气对飞机运动的阻碍力,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Fr = 0.5 * ρ * V^2 * Cd * A在这个方程中,Fr代表阻力,ρ代表空气密度,V代表飞机的速度,Cd代表阻力系数,A代表飞机的参考面积。
阻力的大小与空气密度、速度、阻力系数和参考面积有关。
升力是指空气对飞机垂直方向上的支持力,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Fl = 0.5 * ρ * V^2 * Cl * A在这个方程中,Fl代表升力,ρ代表空气密度,V代表飞机的速度,Cl代表升力系数,A代表飞机的参考面积。
升力的大小与空气密度、速度、升力系数和参考面积有关。
小扰动方程是指在飞机受到微小扰动时,飞机的动力学方程。
小扰动方程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m * δa = δF在这个方程中,m代表飞机的质量,δa代表飞机的微小加速度,δF代表飞机所受到的微小合力。
小扰动方程描述了飞机在受到微小扰动时的运动情况。
通过对飞机的运动方程和小扰动方程的推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飞机在空中的运动规律。
这些方程为飞机的设计、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这些方程也为飞机的飞行安全和效率提供了指导,使得飞机能够更加稳定、安全地在空中飞行。
01_飞机的一般运动方程
0 1 L qh 0 cos s 0 sin s
0 sin s cos s
coscos Ltq sin cos sin
sin cos 0
cos sin sin sin cos
2015/10/7 5
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飞机和微型无人飞机
最大尺寸微型飞行器
英国的“Sender”无人机
微型飞行器和小尺寸无人机的尺寸对比
2015/10/7 6
“黑寡妇”微型飞机
“微星”微型飞机
2015/10/7
7
特殊航空器:微型扑翼和旋翼飞机
加州理工大学的“微型蝙蝠” 微型扑翼飞机
美国加州大学:扑翼机(翼展 200mm,总重11.5克,微型电 机驱动
10
三、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015/10/7
11
机翼 :产生升力 ,机翼上一般有用于横向操 纵的副翼和扰流片;机翼前后缘部分还设有各 种形式的襟翼,增加升力 尾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V型尾翼;水平尾 翼一般有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组成;垂直尾翼 一般有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超音速飞行 时通常采用全动水平尾翼(差动);鸭翼 机身:容纳人员、货物或其他载重和设备;要 求流线;飞翼式飞机取消机身。 起落架:起飞降落(机轮、滑撬、浮桶)
2015/10/7
17
半机体坐标系Oxbybzb :O在质心, Oxb沿飞 行速度矢量 V 在飞机对称平面投影方向, Oyb在对称平面内,垂直于Oxb向上(因而与 Oyq重合),Ozb垂直于飞机对称平面(与轴 Ozt重合)。
2015/10/7
18
2015/10/7
图2-2
19
航迹坐标系 Oxhyhzh : O 在质心, Oxh与 Oxq一 致,Oyh在包含飞行速度矢量V的铅垂面内, 指向上, Ozh 垂直于 Oxhyh(因而使水平的), 指向右。
第4章 飞行器运动方程组汇总
• 对轴对称导弹,有
。
• 当攻角上升到一定程度,升力系数达到最 大值,称为临界攻角;攻角继续增大,升 力系数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失速”。
4.2.1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5
• 轴对称导弹,侧向力和升向力的产生机理 相同,所不同的是个别地方有符号差别:
• 导弹受到的总阻力通常分为两部分进行研 究,零升阻力和诱导阻力,前者与升力无 关,后者取决于升力的大小。
• 零升阻力又可分为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两 部分,在低速流动中,都由空气粘性产生。
4.2.1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6
• 诱导阻力随着攻角的增大,其值迅速上升, 在总阻力中的比重也随之增大,逐渐成为 主要部分。
• 另外,阻力还受到飞行 马赫数以及飞行高度等 因素的影响,右图是马 赫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
4.2.1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7
4.2.2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矩-13
• 本图为侧滑时,左、右翼的实际后掠角; • 左、右翼前缘的垂直速度分量; • 左、右翼的有效展弦比; • 前、后缘。 • 因此有后掠翼,可
增加横向静稳定性。
4.2.2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矩-14
侧滑时,上反角导致的有效攻角的变化
矢量在水平面的投 影与地面系Ox轴之 间的夹角;
弹道倾角θ:导弹
速度矢量与水平面 之间的夹角。
4.1 坐标系-11
• 地面系与弹道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
4.1 坐标系-12
• 速度系与弹体系:
侧滑角β:速度矢量与
弹体纵向对称平面之间 的夹角;
攻角α:速度矢量在弹
体纵向对称平面Ox1y1内 的投影与Ox1之间夹角。
翼和尾翼时,由于左、右翼的绕流条件不 同,压力分布也就不同,左、右翼升力不 对称则产生绕导弹纵轴的滚动力矩。 • 偏导数 表征导弹的横向静稳定性,对于 BTT型导弹具有重要意义。
力学中的动力学方程与运动方程
力学中的动力学方程与运动方程在力学中,动力学方程和运动方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方程。
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而运动方程则描述了物体在给定力场下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力学方程和运动方程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一、动力学方程1. 动力学方程的概念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F = ma,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动力学方程的应用动力学方程可用于解析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以及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动力学方程的例子(1)自由下落物体的动力学方程:考虑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受到的合力为重力,方向向下。
根据动力学方程F = ma,可以得出物体的动力学方程为mg = ma,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动力学方程,可以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为g,即a = g。
(2)悬挂物体的动力学方程:考虑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一根弹簧上,受到的合力包括重力和弹力。
根据动力学方程F = ma,可以得出物体的动力学方程为mg -kx = ma,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物体离开弹簧平衡位置的位移。
根据动力学方程,可以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二、运动方程1. 运动方程的概念运动方程描述了物体在给定力场下的运动规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基本公式,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s = ut + 1/2at^2,其中s为物体的位移,u为物体的初速度,t为运动的时间,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运动方程的应用运动方程可用于计算物体在给定条件下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等参数。
通过已知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和运动时间,可以求解出物体的位移以及其他运动参数。
3. 运动方程的例子(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考虑一个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其初速度为u,加速度为a。
根据运动方程s = ut + 1/2at^2,可以求解出汽车的行驶距离。
飞行动力学飞机方程
设方向余弦表为矩阵Mbg,用欧拉角描述:
体轴坐标与地轴坐标可以互相转换
Mbg是复共轭矩阵:
x
y
M bg
xg
yg
z
zg
M 1 bg
MbTg
姿态角变化率与角速度分量间的几何关系
地轴系 Oxgyg平面
飞机三个姿态角变化率的方位
—沿ozg轴的向量,向下为正
—在水平面内与ox轴在水平面上的
u vw
F 按各轴分解,表示为: F iX jY kZ
各轴分量:
X m u wq vr
Y
m v ur
wp
Z
m
w
vp
uq
飞机的力方程
2.力矩方程
M
dH dt
dH dH dt 1H dt H
先考虑第一项
H 是动量矩,单元质量dm因角速度引起的动量矩为
dH r ( r )dm
式中:r 为质心至单元质量dm 的向径。
对飞行器的全部质量积分,可得总的动量矩 H r ( r )dm
式中: r ix jy kz, ip jq kr
依据:
i jk r p q r i(qz r y) j(r x pz) k( p y xq)
xyz
i r ( r ) x
xydm Ixy
表示惯性积
依据假设 Ixy=Izy=0 ,H 的各分量
H
x
H y
pI x qI y
rI xz
代入
dH dt
1H
dH dt
H
H
z
rI z
pI xz
可得
dH x dt
pI x rI xz
dH y dt
qI y
飞行器运动方程
假定飞机有一个对称面xoz(机体坐标系),且飞 行器不仅几何外形对称,而且内部质量分布亦对 称,惯性积
I xy I zy O
;
忽略地面曲率,视地面为平面;
二、 六自由度飞机运动方程
1、飞机运动的自由度:(six-degrees-of freedom)
飞机在空间的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质心沿地 面坐标系的三个移动自由度和绕机体坐标轴系 的三个转动自由度 。
x1 0 sin x1 1 0 y1 C y 1 z g 0 cos z g 得到 xyz 最后绕 ox 轴转
0 0 x x 1 x y 0 cos sin y C y 1 z z 0 sin cos z2
0 求 与 p,q,r 的关系。再将 加上可得: ,
0 0 cos 0 sin 0 p 1 q 0 cos sin 0 1 0 0 0 r 0 sin cos sin 0 cos
dV dV 1V V dt dt
dL dL 1H L dt dt
1、牵连运动
1V :沿 V 的单位向量;
:动坐标系对惯性系的总角速度向量;
1L :沿动量矩 L的单位向量; :表示叉乘 v 是牵连加速度。
dV dt
dV dt
和
dH dt
dH dt
:表示在动坐标系内的相对导数。
一、动力学方程式
动力学方程式是描述飞机所受力、力矩与飞机运 动参数间关系的方程,显然包括两组方程:
飞行力学第九章
x(∞) → ∞
结论:x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取决于特征根,且x的终值取 决于特征值的符号。
飞行器飞行力学
¾多元线性自由系统——齐次微分方程组
(1) 形式
⎧ x1 + a11 x1 + a12 x2 +
⎪ ⎪ ⎨
x2
+
a21
x1
+
a22
x2
+
⎪
⎪⎩ xn + an1 x1 + an2 x2 +
通解取决于特征行列式
计算结果
a1, a2 , a3 , a4 > 0 R = 29.88 > 0
纵向运动具有动稳定性。
飞行器飞行力学
6. 特征根计算
计算结果
λ1,2 = −2.520 ± 2.597i λ3,4 = −0.017 ± 0.213i
分析 一对模值较大的共轭复根;一对模值较小的共轭复根。
飞行器飞行力学
7. 模态特性分析
1 mV*
qsC Lα
ZV
=
LV mV*
=
1 mV*
∂(qsCL ) ∂V
=
qs mV*2
( 2C L
+
Ma
∂CL ) ∂Ma
MV
=
MV Iy
=
1 Iy
⎡ ⎢ ⎣
q* sc V*
(2Cm
+
Ma
∂Cm ∂Ma
⎤ )⎥ ⎦
=
1 ( q*sc Iy a
∂Cm ) ∂Ma
Mα
=
Mα Iy
=
1 I y qscCmα
a4 = g(Zα MV − ZV Mα )
飞机运动方程
co s co s u v (sin sin co s co s sin ) w (co s sin co s sin sin )
dH dt
1H
~ dH dt
H
这里: 1 V 为速度向量的单位向量; 为动坐标系相对惯性系的总的角速度向量,目前表示的是沿机体坐标系测量的角 速度向量; 表示矢量叉积运算符号; 1 H 为动量矩的单位向量; ~ ~ d V , H 表示对动坐标系的相对导数。 d
dt
dt
注意:这里研究的是速度在动坐标系的表示形式。
机体角速度在地面的投影
p sin q cos cos sin
r sin cos cos
p ( r cos q sin ) tan
q cos r sin
牵连运动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其中分别是动系各轴上的单位矢量如果从动系中观察它们都表示矢量在动系中的导数称为相对矢导数导数符号记为如果从惯性坐标系观察都是变矢量当动系以角速度转动时利用泊桑公式有此为矢量在惯性坐标系中的导数称为绝对矢导数
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
1. 牵连运动 2.动力学方程 3.运动学方程
牵连运动
V i u j v k w i ( w q vr ) j ( u r w p ) k ( vp u q )
F
作用在机体坐标系的合外力 根据
dV F m dt
表示为
飞行力学与飞行控制-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3.3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困难
§3.4飞行控制设计方法
§3.5先进飞行控制技术议题
第四章航天器运动方程
§4.1航天器旋转和平移动力学模型
§4.2航天器姿态模型
§4.3航天器运动和平衡条件
§4.4航天器先进建模问题
第五章航天器控制
§5.1航天器控制模型
§5.2飞行控制目标
1、师资方面:
课程负责老师在美国一流航空航天院系受过相关领域的教育和训练,其他老师也在美国名校接受过专业学校。
2、教学内容方面:
以该领域前沿研究课题作为实例,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掌握正确科研方法,并且深入了解该领域前沿科研方向。
3、教学方式方面:
采用了以英文方式为主的授课形式,营造了一个既密切结合专业又反映科技前沿、生动活泼的情景,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国际前沿专业理论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授课过程中,采用国际一流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章节目录第一章刚体运动11简介12旋转运动13平移运动14牛顿欧拉方程第二章机体运动方程21机体旋转和平移动力学模型22非线性逼近模型23纵向飞行机动性24线化逼近模型25不同坐标系下飞机运动方程描述26飞机先进建模问题第三章飞行控制31飞行控制变量32飞行控制性能评估33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的困难34飞行控制设计方法35先进飞行控制技术议题第四章航天器运动方程41航天器旋转和平移动力学模型42航天器姿态模型43航天器运动和平衡条件44航天器先进建模问题第五章航天器控制51航天器控制模型52飞行控制目标53速度稳定性54姿态稳定性和跟踪问题55旋转稳定性56控制设计方法57航天器先进姿态控制问题教材
Wassim M. Haddad
91114-飞行力学-第9章:飞机纵向动稳定性和动操纵性
q
Z M
1 M Z M q M
q
特征方程为:2 (Mq M Z ) (M MqZ ) 0
根据二阶系统的稳定性准则,若短周期稳 定,上述特征方程的系数须大于0。
(M
q
M
Z
)
0
(M M qZ ) 0
对于一般飞机,M q 0 ,M 0 ,Z 0 ,故 第一条件自然满足。 将第二条件无因次化,注意到,Cm (xc.g xac)CL 和 CL CD* ,则得到临界条件:
握杆机动点—动稳定性;焦点—静稳定性
从静操纵性的角度讲,握杆机动点对应于升 降舵固定在原平衡状态下,飞机受到 nn 对应的 和 q 干扰作用时,飞机升力增 量的作用点。由于Cmq 0 ,握杆机动点位于 全机焦点之后; 握杆机动点的位置可作为飞机短周期运动 稳定性的判据。即若质心在握杆机动点之 前,则短周期运动稳定; 飞机的静操纵性和动稳定性是一致的。
b1 1 0 0
b3 b2 b1
1 0
0 b4 b3 b2
0 0 0 b4
1) b1,b2,b3,b4 0
2) R b1b2b3 b12b4 b32 0
当b4=0,一实根临界; 当R=0,一对复根临界。
2. 二阶振动系统---模态特性的简化分析基础
四次代数方程可分解为两个一元二次代数方程之积:
(2 D1 F1)(2 D2 F2 ) 0
若原四阶微分系统稳定,则对应的每个二阶系统均 稳定。 典型二阶系统的稳定特性:
二阶系统的标准特征方程: 2 2n n2 0,n2 0 ,n 分别称为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自振频率。
系统的特征根为:
1,2 n in 1 2 i
2. 二阶振动系统---模态特性的简化分析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飞机绕质心转动动力学方程
动量矩定理:
dh = ΣM dt
微元动量矩
Δh = r ×Vdm
微元绝对速度
V = VO + ω × r
全机动量矩 对质心
共84页
h = ∫ r ×Vdm =∫ rdm×VO + ∫ r × (ω × r )dm h = ∫ r × (ω × r )dm
可得标量方程组为: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9
质心动力学方程
dV x ⎫ m( + Vzω y − V yω z ) = Fx ⎪ dt ⎪ dV y ⎪ m( + V xω z − Vzω x ) = F y ⎬ dt ⎪ dVz ⎪ m( + V yω x − V xω y ) = Fz ⎪ dt ⎭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3
引言
研究内容 性能 飞行品质 质点动力学系统 质点系动力学系统
稳定性与操纵性:研究飞机受到扰动后及在 外力、外力矩作用下运动参数的变化特性。
稳定性 指飞行器在受到外界瞬时扰动后,是否具有自动地恢 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操纵性 指飞行器对驾驶员操纵或舵面指令输入的响应,即从 一种飞行状态过渡到另一种飞行状态的能力.
共84页
⎡W x ⎤ ⎡0⎤ ⎢ ⎥ ⎢0⎥ Wy ⎥ = m⎢ ⎥ ⎢ ⎢W z ⎥ ⎢ g⎥ ⎣ ⎦ ⎣ ⎦g
飞行器飞行力学 16
航迹 轴系 χ, γ 矢量形式方程组 地面 轴系
μ (无风时)
气流 轴系 α,β 机体 轴系
ψ,θ,φ
⎛ δ Vb ⎞ dV b m = m⎜ + ω b × Vb ⎟ dt ⎝ δt ⎠ = Tb + Lba Aa + LbgW g
飞行器飞行力学
15
外力分量
1、推力
⎡Tx ⎤ ⎡ T cos ϕ ⎤ ⎢ ⎥ ⎢ ⎥ Ty ⎥ = ⎢ 0 ⎢ ⎥ ⎢Tz ⎥ ⎣ ⎦ ⎣ ⎦ b ⎢ − T sin ϕ ⎥
3、重力
2、气动力
⎡ Ax ⎤ ⎡− D⎤ ⎢ ⎥ ⎢ C ⎥ Ay ⎥ = ⎢ ⎢ ⎥ ⎢ Az ⎥ ⎢ − L⎥ ⎦ ⎣ ⎦a ⎣
转动惯 量矩阵
矩阵 形式
⎡ hx ⎤ ⎡ I x ⎢ ⎥ ⎢ ⎢ hy ⎥ = ⎢ − I xy ⎢ hz ⎥ ⎢ − I zx ⎣ ⎦ ⎣
− I xy Iy − I yz
− I zx ⎤ ⎡ω x ⎤ ⎥⎢ ⎥ − I yz ⎥ ⎢ω y ⎥ I z ⎥ ⎢ω z ⎥ ⎦⎣ ⎦
24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8
四、在气流坐标系中的平动动力学方程
根据速度之间的关系
u = V cos α cos β ⎫ ⎪ v = V sin β ⎬ w = V sin α cos β ⎪ ⎭
可得
du dV dα dβ ⎫ V sin α cos β − V cos α sin β ⎪ cos α cos β − = dt dt dt dt ⎪ dv dV dβ ⎪ V cos β sin β + = ⎬ dt dt dt ⎪ dw dV dα dβ ⎪ sin α cos β + V cos α cos β − V sin α sin β ⎪ = dt dt dt dt ⎭
− I zx ⎤ ⎡ω x ⎤ ⎡ M x ⎤ ⎥⎢ ⎥ ⎢ ⎥ − I yz ⎥ ⎢ω y ⎥ = ⎢ M y ⎥ I z ⎥ ⎢ω z ⎥ ⎢ M z ⎥ ⎦ ⎦⎣ ⎦ ⎣
25
飞行器飞行力学
得
dω x ⎫ 2 2 + ( I z − I y )ω y ω z + I yz (ω z − ω y ) + ⎪ Ix dt ⎪ dω y dω z ⎪ I xy (ω x ω z − ) − I zx (ω x ω y + ) = Mx⎪ dt dt ⎪ dω y ⎪ 2 2 + ( I x − I z )ω x ω z + I zx (ω x − ω z ) + ⎪ Iy ⎪ dt ⎬ dω z dω x I yz (ω x ω y − ) − I xy (ω y ω z + ) = M y⎪ ⎪ dt dt ⎪ dω z 2 2 + ( I y − I x )ω x ω y + I xy (ω y − ω x ) + ⎪ Iz ⎪ dt ⎪ dω y dω x I zx (ω y ω z − ) − I yz (ω z ω x + ) = Mz ⎪ ⎪ dt dt ⎭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6
4-1飞机质心动力学方程
基本原理: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dV m =F dt
一、任意动坐标系中质心运动方程
速度和角速度在动坐标系的投影
V = V x i + V y j + Vz k
ω = ω xi + ω y j + ωzk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7
速度的微分
dV y dVz dV dV x j+ k i+ = dt dt dt dt di dj dk + Vx + V y + Vz dt dt dt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1
外力分量
1、推力
⎡Tx ⎤ ⎡ T cos ϕ ⎤ ⎢ ⎥ ⎢ ⎥ Ty ⎥ = ⎢ 0 ⎢ ⎥ ⎢Tz ⎥ ⎣ ⎦ ⎣ ⎦ b ⎢ − T sin ϕ ⎥
3、重力
2、气动力
⎡ Ax ⎤ ⎡− D⎤ ⎢ ⎥ ⎢ C ⎥ Ay ⎥ = ⎢ ⎢ ⎥ ⎢ Az ⎥ ⎢ − L⎥ ⎦ ⎣ ⎦a ⎣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4
三、在机体坐标系中的平动动力学方程
速度分量
⎡V x ⎤ ⎡u⎤ ⎢ ⎥ ⎢v ⎥ ⎢V y ⎥ = ⎢ ⎥ ⎢Vz ⎥ ⎣ ⎦ ⎣ ⎦ b ⎢w⎥
角速度分量
⎡ω x ⎤ ⎡ p⎤ ⎢ ⎥ ⎢q⎥ ⎢ω y ⎥ = ⎢ ⎥ ⎢ω z ⎥ ⎣ ⎦ ⎣ ⎦b ⎢ r ⎥
共84页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5
引言(续)
本章主要工作 (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矩定律和运动学原理, 导出飞行器相对于动坐标轴系的一般运动方程组; (2) 在小扰动假设前提下,对非线性运动方程组进行 线性化; (3) 在特定条件下,将纵向运动和横航向向小扰动运 动分开,得到飞行器的纵向和横航运动方程组。
共84页
⎡W x ⎤ ⎡0⎤ ⎢ ⎥ ⎢0⎥ Wy ⎥ = m⎢ ⎥ ⎢ ⎢W z ⎥ ⎢ g⎥ ⎣ ⎦ ⎣ ⎦g
飞行器飞行力学 12
航迹 轴系 χ, γ 矢量形式方程组 地面 轴系
μ (无风时)
气流 轴系 α,β 机体 轴系
ψ,θ,φ
⎛ δ Vk ⎞ dV k m = m⎜ + ω k × Vk ⎟ dt ⎝ δt ⎠ = Lkb Tb + Lka Aa + LkgW g
飞行器飞行力学 22
因为
h = ∫ r × (ω × r )dm = ω ∫ r dm − ∫ r (ω ⋅ r )dm
2
由
ω = ω x i + ω y j + ωz k
r = xi + yj + zk
有
r = x + y +z ω ⋅ r = ω x x + ω y y + ωz z
2 2 2 2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9
解出
dV / dt , dα / dt , dβ / dt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20
在α、β 不大的快速机动中,可近似认为速度不 变,且
u ≈ V = const ⎫ ⎪ v ≈ Vβ ⎬ ⎪ w ≈ Vα ⎭
从而有
T sin ϕ − Z b g dα ⎫ = q − pβ − + cos φ cos θ ⎪ ⎪ dt mV V ⎬ Yb dβ g ⎪ = pα − r + + sin φ cos θ ⎪ dt mV V ⎭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0
二、在航迹坐标系中的平动动力学方程
速度分量
⎡V x ⎤ ⎡V ⎤ ⎢ ⎥ Vy ⎥ = ⎢ 0 ⎥ ⎢ ⎢ ⎥ ⎢Vz ⎥ ⎣ ⎦ ⎣ ⎦k ⎢ 0 ⎥
角速度分量
ω = ψ a + θa
⎡ω x ⎤ ⎡ 0 ⎤ ⎡ 0 ⎤ ⎡ − ψ a sin θ a ⎤ ⎡ − χ sin γ ⎤ ⎥ ⎢ ⎥ ⎢ 0 ⎥ + ⎢θ ⎥ = ⎢ ⎥= ⎢ γ θa ⎥ ⎢ω y ⎥ = Lkg ⎢ ⎥ ⎢ a ⎥ ⎢ ⎥ ⎢ ⎢ω z ⎥ ⎢ψ a ⎥ ⎢ 0 ⎥ ⎢ ψ a cos θ a ⎥ ⎢ χ cos γ ⎥ ⎦ ⎣ ⎦ ⎣ ⎦ ⎣ ⎦ ⎣ ⎣ ⎦k
共84页 飞行器飞行力学 17
标量形式方程组
du ⎫ m ( + qw − rv ) = T cos ϕ − D cos α cos β ⎪ dt ⎪ − C cos α sin β + L sin α − mg sin θ ⎪ ⎪ dv ⎪ m ( + ru − pw ) = − D sin β + C cos β + mg sin φ cos θ ⎬ dt ⎪ dw ⎪ m( + pv − qu) = −T sin ϕ − D sin α cos β ⎪ dt ⎪ − C sin α sin β − L cos α + mg co运动方程
内容
引言 动力学方程 平动动力学方程 转动动力学方程 运动学方程 平动运动学方程 转动运动学方程 运动方程线性化 线性化方程的分组 ——纵向/横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