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Z i x u n t a i1.发病特点受气候异常因素影响,各稻型纹枯病发生危害普遍较为严重。
杂交中籼稻由于施肥量相对较少,且杂种优势的存在,对纹枯病的耐害性较强,虽然部分田块病情严重,但田间很少出现纹枯病“透顶”现象。
而粳稻品种多数感病性强,加上施肥量高,纹枯病垂直发展迅猛,危害程度较重,严重发生田块发生“透顶”现象普遍。
2.侵染环境水稻收割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量,在一般病田每亩平均在10万粒以上,严重病田每亩达70万一80万粒,少数还高达100万粒以上。
菌核的生活力极强,湖南测定,种植各种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在土表越冬的菌核其存活率达96%以上,在土表下3—8寸越冬的菌核存活率也达88%左右。
春耕浇水耕耙后,越冬菌核飘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和丛茎数的增加,附在稻株茎部的南核数量也加多。
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
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
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
3.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
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
4.防治工作不到位4.1防治喷水量过少。
目前大多数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喷雾药液量在240~300kg/hm2左右,仅为正常防治要求药液量的30%左右。
若在水稻封行以前用药,对纹枯病还多少有一些效果;如果在水稻中后期用药,则对纹枯病防效甚微。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

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4.品种和生育期
籼稻抗病强于粳稻,糯稻最感病;窄叶高秆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 此外,植株体内细胞硅化程度高,纤维质和木质素含量多的品种抗病性也相应 增强。
五.防治方法
采取压低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稲株抗病性,适时施药的综
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 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3.选用良种,根据保山市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
药物防治
纹枯病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靠水流传播,在密植的稻丛间菌丝也能蔓延传 病,一般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末期,主要在株间或丛间横向扩展亦称水平扩 展,导致田间病株率和病丛率的增加,其后病部由下位叶鞘向上位叶鞘和 上部叶片发展,危害水稻上部功能叶,增加水稻的秕粒数。 因此药剂防治纹枯病应抓好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施药在于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 展。第二个时期即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时,用药防治,在 于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向上部叶鞘和叶片的发展,保护水稻上部三 片功能叶不受侵染。 目前市场上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 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
三.病害循环
上越冬。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作物或杂草的残体
水稻收刈时落入田中的大量菌核是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据调查,水稻收割后遗留 田间的菌核数量,在一般病田每亩平均在10万粒以上,严重病田每亩达70万一80万粒,少数 还高达100万粒以上。 菌核的生活力极强,湖南测定,种植各种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在土表越冬的菌核其存活 率达96%以上,在土表下3-8寸越冬的菌核存活率也达88%左右。春耕浇水耕耙后,越冬菌核 飘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和丛茎数的增加,附在稻株茎 部的南核数量也加多。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在叶鞘 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 则1-3天,多则3-5天。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 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
水稻抽穗灌浆期纹枯病严重怎样防

怎样防2023-11-09CATALOGUE 目录•水稻纹枯病概述•水稻抽穗灌浆期的管理•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及评估•案例分析01水稻纹枯病概述定义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抽穗灌浆期最为严重。
病斑初期呈暗绿色,逐渐扩大形成纹状或云纹状病斑,后期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导致叶片枯黄,谷粒不饱满,甚至全株枯死。
定义及症状传播途径水稻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来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水稻,引起发病。
发病条件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受气候、品种抗性、施肥水平、灌溉方式等因素影响。
高温高湿、氮肥过多、植株抗性弱等条件下,纹枯病容易发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水稻纹枯病导致叶片枯黄,谷粒不饱满,产量大幅下降。
产量下降品质下降增加生产成本纹枯病影响水稻的品质和口感,降低稻谷的等级和价值。
为了防治纹枯病,需要增加农药投入、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增加了生产成本。
03对水稻生长的影响020102水稻抽穗灌浆期的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肥料,以满足水稻抽穗灌浆期的营养需求。
同时,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生长。
科学施肥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也要注意灌溉方式和水质。
宜采用浅水勤灌、适时落干的方式,保持田间湿润,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深水灌溉,以免影响土壤通气和根系发育。
合理灌溉肥水管理纹枯病是水稻抽穗灌浆期的常见病害之一,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三唑酮等。
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水稻产生药害。
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水稻抽穗灌浆期还易受到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的侵害。
对于这些害虫的防治,应密切关注田间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水稻的纹枯病是在水稻植株上面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其对于水稻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稻瘟病等病症,成为了水稻发病的第一大灾害,为水稻产量的增加带来严重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在种植的比较多的水稻对于纹枯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方面的防治还不够重视,使得纹枯病对水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一、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水稻的纹枯病又称为云纹病,是在水稻的苗期至穗期都会发生的一种病症。
水稻的叶鞘在染病之后,在进水面的部分会产生暗绿色的斑纹,之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的形状。
云纹的中间呈灰绿或者灰褐色,当湿度比较低的时候中部会呈现出淡黄色,中部呈现半透明状。
当水稻发病的时候,许多病斑将会融合成为一个大病斑,并且呈现出不规则的云纹状,并且还会导致叶片枯死。
叶片在染病之后,病斑也将呈现出云纹状,并且在边缘的部分变成黄色,当发病比较快的时候病斑将呈现出污绿色,而且叶片也将会发生腐烂。
穗颈部分在最开始感染的时候呈现出污绿色,还不会发生抽穗,千粒重下降。
当湿度较大的时候,在病变的部分将会长出白色的网状菌丝,然后在形成菌核。
二、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分析!、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水稻播种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直播的方式具有省工节本的特点,这就使得种植面积直线上升,目前有的地区的种植面积甚至会达到"#$以上,导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直播稻株比较松散,再加上种植面积的密度比较高,使得药液难以喷洒到水稻的基部,让药剂的效果进一步的降低。
大多数的直播型水稻为人工播撒,各植株之间的差距不均匀,导致的田间透光性差,为了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便利。
%、防治工作不到位对于水稻的水肥管理并不到位,由于长期的深灌以及施肥的失误,导致水稻发生郁蔽和徒长,这都会使得水稻的纹枯病逐渐发生蔓延,并且还加深了危害程度。
水稻纹枯病在到抽穗期的时候发病最盛。
根据纹枯病的发病特点,应该尽早的用药。
尽早是使用农药能够让药剂尽早的进入到水稻的基部,让防治的效果达到最大。
水稻纹枯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措施

Z i x u n t a i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常见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近几年水稻纹枯病随着垦区水稻面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多年老水田,发病率呈几何增长。
纹枯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稳产及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农艺措施普及。
一、纹枯病简介及识别方法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云纹、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
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二、纹枯病发病趋势9月3日-4日对全场水稻田,按照不同品种抽样检查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种植年限的增长,纹枯病已经成为了垦区水稻的又一重点病害,该病害严重的制约了垦区水稻的产量及稻米品质。
防治水稻纹枯病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成功防治该病害将给水稻稳产高产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药剂筛选,化学防治(一)试验材料1、试验品种:水稻,空育1312、靶标生物:纹枯病3、试验产品:24%噻呋酰胺30%噻呋酰胺噻呋酰胺+嘧菌脂井冈蜡芽菌对照为满穗或30%爱苗或清水4、试验地情况:试验地设在前锋农场科技园区试验田,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4﹪,碱解氮141mg/kg,速效磷16mg/kg,速效钾54mg/kg,PH值5.57,前茬水稻秋翻地更深18-20cm。
常规施肥尿素为10kg,二铵5kg,33﹪硫酸钾10kg,共计亩施肥25kg,氮肥的施用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的模式,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量严 重 降 低 。 2水 稻纹 枯 病 出 现 的 原 因 水 稻 纹 枯 病 一 般 应 该 被 归 类 为 真 菌 引 起 的 农 作 物 病 害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担 子 菌 亚 门真 菌 瓜 亡 革 菌 的 病 原 菌 在 稻 田 中 经 过 一 个 冬 季 从 而 针 对 农 作 物 发 生 感 染 .最 终 造 成 水 稻 病 死 问 题 的发 生 。 除 了此 基 本 水 稻 纹 枯 病 出 现 原 因 外 ,其 他 相 关 原 理 及 因素 分 析 说 明如 下 :
种 好 。但 我 国水 稻 的 栽 培 方 面 碰 到 的 主要 问题之 一就 是水 稻纹 枯病 问题 . 这也是 世界 水稻 种植 中 的一个 难题 . 为水 稻 栽 培 带 来 了不 小 的 损 失 ,我 国 黑 龙 江 地 区也 不 例 外 。水 稻 纹 枯 病 针 对 水 稻 的危 害是 极 大 的 ,最 突 出 的 表 现为可 以让 水稻 的生 长受 到损 害 . 最 后 造 成 水 稻 无 法 结 出 高 质 量 的 种 子 直 至 没 有 结 种 子 . 间接 危 害 主要 表 现 为 让 种 植 户 们 的财 产 受 到 损 失 .造 成 我 国 农 业 发 展 滞 后 ,最 终 制 约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水 稻 的纹 枯 病 针 对 我 国 种 植 水 稻 的 产 量 有 不 小 的 影 响 .针 对 我 国农 业 的 长 远 发 展 也 有 不 小 的 负 面 影 响 ,所 以 分 析 水 稻 纹 枯 病 的 出 现 原 因 .从 而 给 出 有 针 对 性 的 防 治 方 法 对 于 我 国水 稻 种 植 业 来 讲 意 义 非 常 重 大 .针 对 我 国农 业 的长 远 可 持 续发展也大有益处。 1水 稻 纹 枯 病 的概 述 开展 水 稻 纹 枯 病 控 制 和 分 析 的 第 步 骤 应 该 是 了解 水 稻 纹 枯 病 的 具 体 内容 ,这 就 要 从 水 稻 纹 枯 病 发 病 的 内 部 发 生 原 因和 外 部 表 现 症 状 2方 面 人 手 开 始 分 析 ,但 是 水 稻 纹 枯 病 有 一 大 特 点 就 是 在 不 同条 件 下 发 病 的 症 状 表 现 也 各 有 不 同 ,水 稻 在 生 长 的 各 个 阶 段 均 能 够 出现 纹 枯 病 感 染 的 现 象 。在 发 病 的 初 期 ,水 稻 纹 枯 病 表 现 为 叶 鞘 部 分 接 近 边 缘 的部 分 显 暗 绿 色 ,水 浸 边 缘 出 现 模 糊 小 斑 点 。后 期 和 中 期 将
水稻纹枯病病方案

病害症状与识别
症状
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 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 灰绿色。
识别
根据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发生部位,可以初步诊断为水稻纹枯病。同时,可以 结合实验室检测,如镜检病原真菌等,进行确诊。
病害分布与危害
加强防治技术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活动,提高农民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
的掌握程度。
02
推广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方法
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
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03
建立智能化监测和防治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水稻纹枯病的智能化监测和防治系统,实
优势互补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降 低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风险
05
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田间监测网络
建立田间监测点,定期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时掌握 病情动态。
遥感监测技术
分布
水稻纹枯病在中国稻区为害严重,主 要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 广西、湖南、湖北和台湾等省。
危害
水稻纹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 量。发病严重的田块,水稻叶片大量 枯死,稻株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的 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病害发生条件
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温度是影响发病的 重要因素,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0℃。湿度也是影响 发病的重要因素,连续阴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病 害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Z i x u n t a i目前,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
水稻受害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水份、养分输送,造成瘪谷、死孕穗、白穗等多种症状,严重时水稻可大面积倒伏,影响水稻产量,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一、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
叶鞘受害,初在近水面处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斑点,后渐渐扩大成边缘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稍呈湿润状的椭圆形,病斑多时,常数个相互结合成不规则云纹状大斑,导致病部上面的叶片发黄枯死。
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黄白色蛛丝状菌丝,后扭集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易脱落。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但形状不规则,重者最后枯死。
茎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杆一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
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
二、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1.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及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
2.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早稻上发生迟早和晚稻上终止的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
气温在25~31℃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笔者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
偏施重施氮肥,恶化了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
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一味地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
纹枯病怎么防治,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纹枯病怎么防治,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回答纹枯病是一种可发生在水稻上的常见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毫升、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80-120克,兑水量30公斤,搅拌均匀后喷雾防治。
喷药前田间保持好浅水层,喷药时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以提高药效。
一、纹枯病怎么防治
1、对于水稻纹枯病,应该适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毫升、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80-120克、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100克、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量30公斤,搅拌均匀后喷雾。
喷雾时田间最好浅水层,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以提高药效。
2、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硅肥,分期追施氮肥。
并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徒长,增强水稻抗病力。
二、纹枯病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1、水稻纹枯病防治最佳时间为孕穗期和灌浆期,在这两个时期进行防治效果好,施药不宜过早、过迟。
2、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时可引起水稻倒伏枯死。
3、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适宜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田间相对湿度为80%时病害受到抑制,田间相对湿度在71%以下时病害停止发展。
气温在18℃-34℃之间都可发病,22℃-28℃最适
宜发病。
因此,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应该加强防治工作。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

水稻纹枯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水稻纹枯病世界各产稻区均有产生。
主要引发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瘪谷率增加,粒重降落,一样减产10%~30%,产生严重时,减产超过50%。
下面一起学习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一、水稻纹枯病症状最初表现为在水稻苗中下部叶梢上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为灰褐色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出现灰白色,湿润时呈灰绿色,病斑与健康部分出现黄褐色或褐色。
随着病斑的增多和扩大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病斑,后期严重时在病斑上形成大量的白色菌丝,并结成浅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形如油菜子一样的菌,使水稻的茎秆变软,其抗倒伏能力减弱,在高温高湿、水稻施入氮肥过量的情形下水稻纹枯病产生特别严重,导致成片死亡。
二、水稻纹枯病产生原因(一)土壤中菌核残留的数量稻田中越冬菌源的多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样新开垦的稻田,无菌核存在不会发病。
一样越冬菌核残留量大,早期发病就重,但后期病情轻重,则和幼苗的长势,田间的水肥管理,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氮肥过量地块儿。
没有及时晒田。
稻子长势过旺,茎杆脆弱,抗病力低下非常有利于病害产生。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产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产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产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样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产生,特别在孕穗期遇到高温,水平扩大速度非常快,可使病株率增加,以后连续性高温高湿加速病害垂直扩大使病情加重。
病菌通过植物气孔、水孔感病。
稻株在暴雨或大风气候条件下,植株有伤口,感病就重。
(三)水肥因素的原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产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田间调查发觉,爱好深灌、漫灌,因此造成田间湿度大,营建了适宜水稻纹枯病产生流行的田间吝啬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产生流行。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汇报人:日期:•水稻纹枯病概述•水稻纹枯病的病因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诊断与识别•水稻纹枯病的预防与控制目•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案例分析•水稻纹枯病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录01水稻纹枯病概述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叶部和茎部,病斑初期呈暗绿色,后期呈灰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模糊不清,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定义和症状症状定义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田间杂草中越冬,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
传播途径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抗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氮肥过量等条件下容易发生。
发病条件发病规律水稻纹枯病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产量损失品质下降增加成本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会使稻谷的品质下降,如稻米色泽、口感等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防治水稻纹枯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030201影响与危害02水稻纹枯病的病因与防治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水稻生长环境菌源积累病因分析01020304不同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有差异,抗性高的品种发病率较低。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
稻田水质差、排水不良、氮肥过量等环境因素均可导致纹枯病的发生。
多年连作或未合理处理病稻谷,导致菌源积累,增加病害发生概率。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稻株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处理病稻谷,减少菌源积累,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清除菌源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等。
药剂防治采用稻鸭共育、生物防治等生态调控措施,降低纹枯病的发生概率。
生态调控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设备诱杀害虫,减少病害传播途径。
物理防治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提高稻株的抗病能力,同时定期轮作,减少菌源积累。
农业防治03水稻纹枯病的诊断与识别水稻纹枯病通常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有时病斑会扩展到穗部,造成籽粒不饱满或穗颈伸不出。
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在水稻实际种植的过程当中,要求相关人士能够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工作。
其中,纹枯病属于较为常见的水稻病害问题,水稻秧苗阶段以及成穗阶段都可能会出现纹枯病,尤其是抽穗前后阶段特别容易发生纹枯病,主要会对于叶片、叶梢造成严重危害,较为严重的状况之下,会导致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水稻成长还会受到了气候、栽培条件、全程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
最近几年,更加需要相关人士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避免纹枯病发展持续恶化。
为了能够对纹枯病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结合特点采取合理科学的防治策略。
一、水稻纹枯病病菌概述针对于水稻纹枯病菌来讲,病菌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菌丝不成熟之前没有颜色,老熟的情况下呈现出浅褐色,并且也会存在着较多的分支。
菌丝初期阶段是白色,之后转变成为褐色,呈现出扁球形以及不规则的形状,另外,菌丝会和寄主相互联系在一起,成熟之后就脱落到土壤当中。
对于菌核来讲,其大小状况不一,主要包括内侧和外侧两大部分。
外层主要是由10层~20层的死细胞构成。
内层主要是活细胞,在条件适宜的状况之下,直接会导致水稻病害问题。
另外病菌的发育温度主要是在10℃~36℃,在这个温度的条件之下容易导致水稻纹枯病爆发。
一旦发生大面积的水稻纹枯病以后,将导致水稻减产,还会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
二、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1、病菌特征在当前,要求相关人士能够高度重视水稻纹枯病菌,病菌主要是在土壤当中以菌核形式越冬,同时也可以寄生在残草上,水稻收获之后如果不进行必要处理,田间会存在着大量菌核,存活率大约在90%以上。
2、病害循环针对水稻纹枯病来讲,土壤当中病菌会在田边杂草残体或者病草上,收割的过程当中会导致大量的菌核脱落,菌核本身具有很强生命力和生存能力。
干燥土壤当中,一般来讲,大部分的菌核可以存活21个月。
进水的状况之下,大约30%以上的菌核可以活7个月。
对于菌核而言,春耕耙地之后,大部分都会漂浮在水面之上。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
病 害症 状
水稻纹枯病 又称 云纹病 。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 , 主要为 害叶鞘和叶片 , 重时也能深入茎杆和稻穗。叶鞘染病 , 严 在
近 水 面 处产 生 暗绿 色水 浸 状 边 缘 模 糊 小 斑 ,后 渐 扩 大 呈 椭 圆 形 或 云纹 形 , 中部 呈 灰 绿 或 灰 褐 色 , 度 低 时 中部 呈 淡 黄 湿
三 、 播 途 径 和 发 病 条 件 传
担 菌灵 可湿性粉剂 7 g 5 与异稻瘟净混用有增效作用 ,并可 兼 治稻瘟病 。也 可选用 2 %敌力脱乳 油 2 0 5 0 0倍 液于水稻 孕穗期一次用药能有效地 防治水稻纹枯病 、 叶鞘腐败病 、 稻 曲病及稻粒黑粉病 , 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 ( 者 单位 :5 5 0 黑 龙 江 省哈 尔滨 市 呼 兰 区农 业 技 作 10 0
水稻纹桔病的发病原因及 防治对策
许彦林 孙 艳 姜秀芝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栽 培作 物之一 , 年种植面积为 2 0万 亩。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 , 几乎每年都有不 同程度
发 生 , 般 流 行 年 份 可 造 成 5—1 %的 减 产 , 重 发 生 时 损 一 0 严 失可达 2 0~3 %。近 年来 随着 优质 米 品种 面 积 的扩 大 及 施 0
水稻病害纹枯病PPT课件电子版本

• 5%井岗霉素,每亩100毫升,加水50Kg喷雾。井 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具有特效,残效期长,又不会 产生药害。喷雾或泼浇或撒施 。
3 生物防治:
• 木霉菌、镰孢菌、青霉菌、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 菌的一些种;
• 江苏农科院苏科实验农药厂生产的生物杀菌剂 “纹曲净”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都有很好的防 效。
• 长期深灌,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晒 田过度的田发病重,主要是因为水稻发育不良, 抗病力下降。
• 种植密度高低与病害发生有一定关系。
• 4. 品种与生育期: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别,未发现 免疫品种。籼稻最抗,粳稻次之,糯稻最感。孕 穗期和抽穗期易感病。
五、流行预测
• 纹枯病的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 素关系密切。气象因子中,以温度、湿度最为重 要;栽培因素中以氮肥使用量和品种影响最大。
菌丝融合群 真菌的种下面,根据菌株间营养体的亲 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群) 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
4、寄主范围
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极广,自然寄主有15 科近50种植物,人工接种可达54科210种植 物。重要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大麦、 高粱、粟、黍、豆类、花生、甘蔗和甘薯 等。
一、症状
• 发病时期: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 生,在抽穗期发病最盛。
•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引起 鞘枯和叶枯,称为花脚秆、烂脚秆,严重时 易造成倒伏,降低结实率和粒重。
•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 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 多时互相连接成很大的不规则云纹斑,引起 叶片发黄枯死。叶片病斑与叶鞘相似。
水稻纹枯病的科普知识

水稻纹枯病的科普知识水稻纹枯病的科普知识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病害。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
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稻纹枯病的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水稻纹枯病:别名:水稻云斑病、水稻云纹病;俗称花秆、花脚瘟。
分布为害: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世界各产区稻区均有发生。
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秕谷率增加,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30%,发生严重时,减产超过50%。
主要症状: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
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班,以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严重时全穗枯死。
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先为白色,后变成暗褐色的菌核。
病原:病原为立枯丝菌核,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态为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漂浮在水面的菌核附着于稻株上,在温度适宜时生出菌丝,侵入叶鞘,引起发病,然后病部菌丝向稻株上部或邻近稻株蔓延。
从水稻分蘖盛期开始发病,拔节期病情加快发展,到孕穗期前后盛发,乳熟期病情下降。
该病喜高温高湿,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该病发生;水稻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连续深水灌溉,造成通气透光差,田间湿度大,加速菌丝的伸长和蔓延,都有利于发病;矮秆多穗型的品种因分蘖多,叶片密集,容易感病。
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与菌源基数、品种抗性、气候及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凡当年移栽前灌水时打捞菌核较彻底的地块,发病轻;反之菌核越冬数量大,发病重。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症状又称云纹病。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
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
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病原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RhizoctoniasolaniKühn 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线核菌)。
从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开始产生扎需时间来看,R.solaniAG-1和AG-4较快,而双核丝核菌AG-Bb较慢。
在PDA上23℃条件下AG-1形成菌核需时3天。
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紧密。
菌落色泽浅褐至深褐色;AG-4菌落浅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褐色,不规则形,较扁平,疏松,相互聚集;AG-Bb菌落灰褐色,菌核形成需3-4天,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较一致,一般生于气生菌丝丛中。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 湿度大时 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 白色蛛丝状菌丝 暗褐色菌核。 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 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后期病部 偶尔可见白粉状霉层 担子和担孢子)。 白粉状霉层(担子和担孢子 偶尔可见白粉状霉层 担子和担孢子 。 • 典型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云纹状病 斑和菌核。 斑和菌核。
二、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俗称“云纹病” 俗称“云纹病”、“花脚 杆”.
• 水稻纹枯病是遍及全球的水稻病害 。在亚 洲、美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 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最重。 • 该病害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 水稻减产最高可达 50%。 •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 增加,矮秆、多蘖和密植等栽培技术的推 广,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蔓延加快,危害也 日益严重。
3. 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利用中抗品种, 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 利用中抗品种, 利用中抗品种 加强育种工作
4. 药剂防治
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 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 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 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药剂防治。 的田块, 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 的田块 需药剂防治。 药剂有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 药剂有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其他有效药剂有 井冈霉素 纹霉清、丙环唑、爱苗(世高 丙环唑)、多菌灵、 世高+丙环唑 纹霉清、丙环唑、爱苗 世高 丙环唑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菌核净、禾穗宁等。 甲基硫菌灵、菌核净、禾穗宁等。
•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对我国南方稻区的调 查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面积是稻 瘟病的 2.07 倍,造成的损失是稻瘟病的 1.97 倍,在我国南方稻区的许多地方纹枯 病已成为水稻的第一大病害。
一、症状(symptoms) 一、症状
•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发病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 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 最盛 。 • 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 主要危害叶鞘、叶片, 叶鞘 部。 •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扩大后形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 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 椭圆形或云形病斑,条件适宜时 病斑边缘暗绿色, 成椭圆形或云形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 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 边缘褐色, 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 至灰白色。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引致叶片枯黄。 至灰白色。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引致叶片枯黄。 • 叶片病斑和叶鞘相似。 叶片病斑和叶鞘相似。 和叶鞘相似
5.生物防治 5.生物防治
生防菌有木霉属、镰孢属、青霉属、 生防菌有木霉属、镰孢属、青霉属、假单胞菌 属和芽孢菌属的一些种。 属和芽孢菌属的一些种。
哈氏木霉寄生立枯丝核菌源自• 有性态担子倒卵形或圆筒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 顶生2~ 个小 形,顶生 ~4个小 梗,其上各生一个 担孢子; 担孢子; 担孢子单胞、无色、 担孢子单胞、无色、 卵圆形。
三、防治方法(Control methods) 防治方法( )
1. 清除菌源
齐泥”割稻; 水稻收获时 “齐泥”割稻;插秧前打 捞混杂于“浪渣”中的菌核; 捞混杂于“浪渣”中的菌核;不用病稻草 或未腐熟病草还田,铲除田边杂草。 或未腐熟病草还田,铲除田边杂草。
二、病原(Pathogen) )
1.分类地位 1.分类地位
无性世代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立枯丝核菌 , 无性菌 立枯丝核菌), 立枯丝核菌 类丝核菌属。 类丝核菌属。 有性世代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菌),担子菌门亡革菌属。 ,担子菌门亡革菌属。 (瓜亡革 瓜亡革
2.病原形态 2.病原形态
• 无性态
– 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幼期营 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 养菌丝分枝与主枝呈锐角,老熟菌丝分支与再 养菌丝分枝与主枝呈锐角, 分支一般呈直角,分枝处缢缩, 分支一般呈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有 分隔。 分隔。 – 菌核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初为白色,后变 菌核扁球形 肾形或不规则形,初为白色 扁球形、 初为白色, 褐色,表面粗糙,有菌丝相连。 为褐色,表面粗糙,有菌丝相连。
2. 栽培管理
–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配施磷钾肥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控氮保磷增钾)。 (控氮保磷增钾)。 – 合理排灌: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以水 合理排灌: 以水 控病,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控病,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提高水稻抗病力。 提高水稻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