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ⅩⅩ镇附近居民出行状况问券调查

1.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生活节奏的变迁,人们的出行观念不断改变着。ⅩⅩ的交通可以说是很拥挤,那么了解大家的出行心理就很有必要了。

2.调查目的:

ⅩⅩ的居民是怎么样呢?为了上班抢时间,为了回家赶午饭,为了在繁重的压力之后稍微的放松,为了……大家有太多的理由。

我们想了解清楚。

小组成员:

2011年ⅩⅩ附近居民出行状况问券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目前是人们日益关注的研究领域, 其中, 居民出行调查与分析是改善城市交通布局的主要依据。在介绍城市居民出行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 利用收集信息与在市场上50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 进行理论提升, 通过对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分布及出行空间分布等指标总结归要采用居民出行调查。通过居民出行调查, 可分析人们日常出行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进而分析了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基本特征和动态变化以及区域差异,其中重点剖析了交通出行总量、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重点从影响因素的角度, 考察了城市居民出行的发生机理, 包括上班交通、影响交通的习惯因素、民经济水平等方面。

在ⅩⅩ有车不见得是一件美妙的事。因为开车出行已经变得十分恼人。如果你在ⅩⅩ生活过一段日子,或许会有这样的经历:你的车被堵在路上纹丝不动,

眼睁睁看着一位老妇人慢悠悠从人行道上“超”过自己,然后越走越远。

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至2010年9月底,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信息,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与1980年相比,20年增加了25倍。在大城市,机动车的增长尤为迅猛。北京机动车从100万辆增长到200万辆用了6年多的时间,而从400万辆到500万辆却只用了一年零六个月。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机动车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16%。机动车数量飙升带来的另外一个城市之痛是出行困难。机动车的发明是为了让出行更加快捷,可现实正朝着事与愿违的方向发展。

对交通的改善,ⅩⅩ市居民的愿望十分迫切。从人的尺度考虑,宜居城市应建设一个完整的公交优先交通系统,减低公众对私家车出行日益严重的依赖。步行和自行车作为低碳出行方式,是市民或观光客认知一个城市、热爱一个城市的重要手段。当公众对城市无所适从,宜居城市的概念也就开始虚无。

对此我们做了问券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发放问券60份

回收问券50份

有效率83.3%

①我们做的调查中,共有9人为上班族,我们发现,一般的上班族离家都是有点距离的,这个就需要我们当地的交通发达,政府部门要切实落实,加强公交系统,方便民众。上班族的交通工具也更青睐与摩托车(34.6%),小汽车(38.5%),这也说明广大的ⅩⅩ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公交车的比例才19.2%,在这个情况下,这就导致了我们的交通将变得拥挤,大气污染也随之增加,而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全国各地所面临的大问题,而从家到单位平均每次花多长时间,20到40分钟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3.8%,一小时以上达到了15.4%,这个数据也反应了目前ⅩⅩ镇的交通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在工作日里,出行一般为每天早上九点以前(53.8%),晚上5点到8点(34.6%),这个时间段是上下班的高峰,交通问题再一次出现。在节假日里,广大居民的活动各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差不多,53.8%的人有在家里看书的习惯,这个结果是很让人欣慰的,这个说明我国的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这里的比例看,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②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在选用公交交通系统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燃油费太高和ⅩⅩ交通太堵这两块上,由之可看出ⅩⅩ交通状况还有待改善,目前燃油问题还是困扰国民的大问题。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源匮乏。在出行费用的问题上,我们大多市民主要在500-2000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经济水平,我们的两极分化问题不是很严重。我们的居民还是主要集中在小康水平。他们在出行的方式选择方面很多人会用到电脑占总数的48.3%,说明电脑的普及让我们有更便捷的方式搜寻这些信息。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我们的市民更多考虑的是安全和便捷上,这说明从经济生活的提高上可以反映出我们的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不必再以经济元素作为我们唯一的考虑因素,我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我们的精神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数据还显示,居民收入水平是出行选择的主要因素。

③居民收入水平是选择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收入档次的家庭, 交通支付能力不同, 对时间效益的追求也不同, 决定了出行的不同选择。这种影响既有一般特征, 也有区域差异。由于对方不愿意透露具体的工资情况因此我们采用个人的消费水平代替。分析问卷将居民

收入分为5级:消费水平在500以下的,500到800的,800到1000的,1000到1500的,1500以上的。依据这种划分, 从ⅩⅩ各个小区50 份问卷中, 随机抽取问卷进行汇总分析表明, 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所产生的消费水平的通勤交通方式( 以户主为代表) 差异甚大, 并且经济水平不同的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的比例随收入增加而大幅下降。出行利用公交的居民中, 低收入者占40 %以上, 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者在1 /4 左右。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低收入者居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摩托车和助力车随之也较普及,导致较多的工作者以摩托车和助力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行为,小汽车是高收入者的消费品,当然只在少数。这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人们的意识能懂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人们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从而有一个消费的范围,又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有目的的选择自己的交通工具,当前居民摩托车助力车居多是人们意识能动作用的必然结果。

④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频率,交通工具的选择等不断发生变化, 并呈现各种特征。居住区位决定了出行便利程度, 对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很大。在公交车覆盖的区域,居民大都选择公交车,在调查是有居民反应,公交车的安全以及公交车的拥挤程度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城市居民出行同其居住区位有直接关系。居住区位不同, 居民离市中心区的通勤和通学距离不同, 居民对出行存在不同需求和比较选择及偏好, 使得居民出行存在很大差异。第一, 乘坐公共交通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 ⅩⅩ镇就近工作者甚少, 利用自行车或步行者很少。ⅩⅩ学院附近为高档居住区(欧洲世家等),选择私家车比重高; 其余多为为经济适用房或者临街的小商店, 距市中心区较远, 购房成本节约和购车成本支出的比较决定了部分居民存在购买私家车的需求,同样也决定了交通工具小汽车的选择。居民收入水平是出行选择的主要因素。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80%以上都选择了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生活费500元以下的80%上都选择公交车作为交通工具。从调查结果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中不难看出,男性商人或职员,考虑到上班的方便及准时,大都选择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⑤在最后一栏意见反馈中有填入内容者为33份占回收问券的64%,其中主要的意见有:觉得ⅩⅩ私家车太多出行停车难(占90%);很大一部分人觉得ⅩⅩⅩⅩ马路太窄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约占80%)其中还有一人提出动漫城就要营业了,不懂到时候交通会不会有所改进;随着油价的提高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觉得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ⅩⅩ工地的分散使得他们很难离开摩托车;还有就是ⅩⅩ的交通管制和盗车现象也很使ⅩⅩ人民烦恼。

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发现现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努力去解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应该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也就是我们可以理解我为:我们应当了解社会问题解决问题。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社会的未来,并作出自己的预见。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