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物质只存在固态、液态、气态C .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就是紫外线D .宇宙中存在静止不动的物体,我们将之看作参照物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光在真空中2s 内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86.010mB .全新的初三物理课本宽约18 d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 000 Hz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到地球的B .当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为90°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D .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红外线发生了反射4.如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一块平面镜,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 .右侧底部适当垫高B .左侧底部适当垫高C .水平向右适当移动D .水平向左适当移动 5.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3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将变为( )A .150°B .120°C .90°D .60°6.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为( )A .10°B .20°C .70°D .无法确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B .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8.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9.某班的学习共同体在一起研讨所学过的知识。

其中合理的是()A.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10.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初二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新人教版附答案)一、选择题(1-10为单选题,每题2分,11-13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1分,错选0分,共29分)1.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章节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章节检测(含答案)

章节达标检测【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从2009 年11月9日开始,我国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又先后遭遇低温雨雪天气,有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 .小冰晶升华形成的2★如图分别表示四位同学在实验室“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3.★放学回家后,小明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解渴,此时他看到棒冰的包装纸周为有一层白气,这是由于 ( )A.小水珠在冰箱内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在冰箱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后随棒冰带出来的D.冰箱外空气凝华而成的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48℃B .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C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 .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5.★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如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象,a 、b 、c 、d 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体状态的是 ( )A .aB .bC .cD .d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图1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7.★今年春节过后,我国西南地区遇到了几十年末遇的严重干旱,广大干群日夜奋战在抗旱保苗第一线。

成都军区多次派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如图所示,则干冰在进行人工降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液化、熔化B.汽化、凝固、升华C.升华、凝华、熔化D.汽化、升华、熔化8.★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第四章卷(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2014•丹东)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手影游戏﹣﹣光的色散B.小孔成像﹣﹣光的折射C.照镜子﹣﹣光的反射D.鱼在哪里﹣﹣光沿直线传播【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解答】解:A、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D、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告诉我们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所学的知识要回到生活,真正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2.(2分)(2014•资阳)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象信息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考点】A1:光源;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AP:光的色散.【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A、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B、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D、牛顿利用三棱镜散射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解答】解:A、水母本身可以发光,是光源,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牛顿利用三棱镜散射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跟光有关的现象,从光的产生、传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属基础知识.3.(2分)(2014•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为小明拍摄的石拱桥风景相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前伸D.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的调节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3)大楼在湖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4)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解答】解:A、石拱桥在湖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后缩,故C错误;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4.(2分)(2011•烟台)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A.平面镜发出的B.像s′发出的C.平面镜反射的D.人的眼睛发出的【考点】A6:光的反射;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从物体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于一点,这便是像点.【解答】解: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我们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很容易认为光是从像点发出的,其实看到的是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5.(2分)(2014•咸宁)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AK:光的折射规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已知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已知CD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此题已经告诉界面和光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即可.6.(2分)(2011•成都)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16 :压轴题;31 :定性思想.【分析】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平面镜大小无关.【解答】解: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不符合题意.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不符合题意.D、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1.6m.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和平面镜大小无关.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2分)(2014•泰安)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A.反射B.折射C.直线传播D.色散【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我们应该向古代劳动人民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2分)(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A.猜想B.评估C.设计实验D.实验结论【考点】2Q:物理学方法.【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故选A.【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9.(2分)(2014•上海)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A.15°B.20°C.30°D.60°【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已知入射角为1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1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10.(2分)(2016•合肥模拟)“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故C正确;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也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11.(2分)(2014•哈尔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B.小孔成像C.光的色散D.放大镜【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3)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解答】解: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的了解与掌握,在平时要注意区分.12.(2分)(2016•扬州一模)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B.C.D.【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3分)(2014•株洲)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B.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C.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考点】A6:光的反射;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A、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正确;B、如果小朋友在右侧,我们不能看到面部的一部分,但可以看到其虚像(左侧),故B正确;C、因小朋友是面对平面镜,因此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但该照片是我们看到的,不是小朋友看到的,故C错误;D、照相机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叉鱼B.手影C.看到地上的书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12 :应用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解答】解:A、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A正确;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C错误;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AD.【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15.(3分)(2014•盐城)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 B.C.D.【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解答】解:(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点评】本题尽管是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2分)(2015•江西模拟)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不变(增大/不变/减小).【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故答案为: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属于光学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17.(1分)(2014•东营)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60°.【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可知天上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然后可求得入射角.【解答】解:已知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天上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也是30°,则入射角为90°﹣30°=60°.故答案为: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比较简单.18.(1分)(2014•长沙)小军和小刚一起做“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的实验,当他们将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某入射角射入玻璃砖时,测得折射角为40°.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为40°,如下图所示:因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故答案为:远离.【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的画法,一定要熟记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19.(2分)(2014•齐齐哈尔)身高1.68m的小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在镜中的像高为 1.68m,她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1m/s.【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小颖的身高是1.68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小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8m.她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也以同样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所以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1m/s故答案为:1.68,1m/s.【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题目中的2m与解答无关,不要被迷惑.20.(2分)(2014•丹东)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器用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考点】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AT:红外线.【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做成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等.【解答】解: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不同按钮发出红外线的频率是不同的.故答案为:红、绿、蓝;红外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21.(3分)(2014•河北)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4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选填“衣领”或“平面镜”).【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2.(2分)(2014秋•南长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且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虚/实)像;(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6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0.5m,说明水位下降(上升/下降)了25cm.【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成因与“小孔成像”的成因相同的是()A. 海市蜃楼B. 一叶障目C. 杯弓蛇影D. 镜花水月2. 对于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其中()A.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3.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人们看到玫瑰花呈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玫瑰花()A. 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B. 发出了太阳光中的红光C. 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光D. 透过了太阳光中的红光4.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5.下列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A.看不到不透明体后的物体B.日食和月食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D.人的身影早晚长,中午短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7.如图所示,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人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8.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的昆虫像的光路图是()A. B. C. D.9.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 B.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C.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D.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10.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 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11.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水中的月是像(填实或虚)。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测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测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第四章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2.如图4-1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3.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D。

三点对一线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5.在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6.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B。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7.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8.以下有关声和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9.在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10.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1.选B。

四个成语中,只有金光闪闪描述了能够自行发光的现象。

12.图中应该有小鸭和它的倒影,选D。

13.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因此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2m,选C。

14.选C。

漫反射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会发生偏折,而太阳灶对光线没有会聚作用。

15.选B。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16.瞄准器利用的是红外线,防晒伞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17.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8.冬冬同学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3m;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9.(1)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的其他舞蹈者。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中的“鸟”和“鱼”( A )
A.鸟的像是虚像
B.鱼的像是实像
C.都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都是折射形成的虚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理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斑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孔是 约为2 mm的五角星孔,光源到半透明膜的距离约为30 cm, 纸质圆筒长约为10 cm,打开光源,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的 光斑形状是( B )
·物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2分) 8.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其中 ___C_O____是入射光线,反射角为___3_0____度,折射角为 ____4_8___度.
·物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小明生活中的相应情景,完成
9~10题. 9.小明在自己居住的小区路段看到如图所示的镜子.这种 镜子为___凸__面___(选填“凸面”或“凹面”)镜,这种镜面可 以__发__散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光线,将它装在街道 的拐角处,能起到__扩__大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视野 的作用.
·物理
14.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 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 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则看到的像是___虚_____(选填“实” 或“虚”)像,若你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 中像的大小将__不__变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将乙图Q窗户转动打开的过程中,A点 的像的位置___改__变___(选填“改变”或 “不变”).
·物理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图所示,物体AO放置在水平面上,A'O是AO在平 面镜中的像,且A'O垂直于AO.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卷0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2.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A.AB.BC.CD.D4.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顺着光线照射方向看去,看到被照射部分()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5.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6.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

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

下列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7.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8.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9.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如图所示。

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D.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2.光的三原色是()A.红、黄、蓝B.赤、橙、绿C.赤、绿、紫D.红、绿、蓝3.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5.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A.0°B.23°C.32°D.45°6.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

把VCD光盘放在阳光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着光盘能看到自己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B.人对着光盘能看到自己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C.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7.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8.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9.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边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到处波光粼粼。

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都是漫反射形成的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10.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右移动B.水平向左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选填“大”或“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萤火虫B.点燃的蜡烛C.点亮的电灯D.月亮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色散B.光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是90°C.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保持不动,当平面镜转动5°时,反射光方向改变5°D.小汽车前面挡风玻璃都是倾斜安装的,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对司机的干扰4.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会发生偏折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只要光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就一定改变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 B C D6.下列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夜间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野外草木、岩石的辐射的红外线强,人们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7.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 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1 m B.1.5 m C.2 m D.2.5 m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AB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AB的左边是玻璃B.EO是入射光线,OG是折射光线C.GO是入射光线,OE是折射光线D.FO是入射光线,OE是反射光线9.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的实像B.蜡烛的倒立的实像C.三角形光斑D.蜡烛的倒立的虚像10.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人向平面镜靠近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1.在电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产生.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12.小明身高1.72 m,站在平面镜前1.5 m,平面镜长1 m,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当小明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13.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选填“实”或“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夹角放置.三、作图题(14题、15题各2分,16题3分,共7分)14.如图所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15.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的像.16.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放置.(2)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选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相同,目的是为了比较.(4)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选填字母).A.平面镜成虚像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5)实验中,小强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雨石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小强(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6)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强同学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原来位置上放一个光屏,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小强同学的做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18.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黏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为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此时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反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在图甲中,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光将沿方向射出,这表明.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共19分)19.(8分)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作用.(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F点位置,依据的原理是.(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举一个凹面镜应用的实例:.(4)道路拐弯处应放置的是镜,用来扩大视野.20.(11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神奇的激光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奇异的光”.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梭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具有超强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直径几百纳米的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工业上,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激光刀还是外科医生的好帮手,用它做手术没有丝毫机械撞击,而且又快又精准,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如血管瘤、脑部手术等.激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测距精度高,使得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宇航员在月球上安放激光反射器,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个激光脉冲信号,月球上的反射器能够将激光脉冲原路返回,激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时间间隔为2.56 s.激光也被作为电影素材,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天行者使用的激光剑能释放出一道长约1 m的纯能量束,战斗时悄无声息.(1)激光(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是白光.(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只需答出一种即可),此过程需要热量.(3)如果《星球大战》中的激光剑刺向你,你可以利用把激光挡回去,那么拿剑者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m.第四单元检测题二、填空题11. 漫反射镜面反射12. 1.72 不变02:51 .13.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虚30°三、作图题14、15、16、四、实验题17.垂直没点燃物像大小关系 B 能错误18.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得到普遍规律不能存在证明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OA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五、综合能力题19.会聚光路是可逆的太阳灶(车灯或手电筒的反光罩) 凸面20.一定不熔化吸收平面镜 3.84×108。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镜中花 B.水中月 C.林中影 D.缸中鱼2.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D.图d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发生了镜面反射3.如图所示,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若把反射面更换为粗糙表面,该反射将不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5.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的像在平面镜中()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6.深圳秋冬温暖的天气吸引了无数南迁的候鸟,为深圳人带来一场场海景盛宴。

如图所示是一只琵琶鹭在水面上捕食的画面,在它靠近水面的过程中,琵琶鹭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成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变小B.成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变大C.成实像,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D.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A.aeB.bcC.bdD.cd8.如图是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时所穿的宇航服,上面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这是为了穿着厚厚宇航服的航天员,可以利用手腕上的小镜子看到正常的汉字,准确操作。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第四章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第1题图)1.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

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

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2.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

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第2题图)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A.10°B.15°C.30°D.60°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7.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

图中“科学”两字是()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9.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小明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

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测试卷-附答案

第四章卷(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A.激光引导倒进方向B.水中倒影C.钢笔错位D.看到不发光物体【考点】A6:光的反射.【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激光引导倒进方向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B、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看到不发光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2.(3分)(2014•新洲区模拟)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A.直线传播现象B.反射现象C.折射现象D.色散现象【考点】A6:光的反射;AT:红外线.【专题】12 :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遇到墙壁会反射这一知识点.【解答】解: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照在墙上被墙反射到了电视机的接受装置上,是利用光的反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3分)(2008•云南)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AA:漫反射;AP:光的色散;AS:太阳光谱.【专题】12 :应用题.【分析】(1)光照在凸凹不平的物体上会发生漫反射;(2)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会看见比水中物体较浅的物体虚像;(3)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对太阳光进行折射形成的现象;(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解答】解:A、错误,磨砂玻璃凸凹不平,可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黑板上的字;B、正确,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池子里的水深要比实际的浅些;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漫反射现象、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都是基础知识.4.(3分)(2012•巴中)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43 :推理法.【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3分)(2013•德州)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考点】A6:光的反射;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解答】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一种创新的题型.6.(3分)下列应用不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的是()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探地热,寻找水源B.在气象服务领域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考点】AT:红外线.【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解答】解: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探地热,寻找水源,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B、在气象服务领域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属于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故选C.【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起来的效果比较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7.(3分)(2012•天津)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B.C.D.【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4B :图析法;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B图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8.(3分)我们把筷子放入水中时,你看到的筷子的“像”应该是()A.B.C.D.【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水的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解答】解: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折射,B图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位置错误,C图向下弯折,只有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9.(3分)(2011•玉溪)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考点】AA:漫反射;AG:实像与虚像的区别;AP:光的色散;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34 :比较思想.【分析】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分清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透明材料制成的三棱镜都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解答】解:A、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题意.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呈接,是虚像.不符合题意.D、玻璃是透明材料,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实像和虚像、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的联系和区别.10.(3分)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A.21:05 B.21:15 C.20:15 D.20:05【考点】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3分)(2014春•灌南县校级月考)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3×105千米/秒.【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3×105千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故答案为: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5.【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速度,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2.(3分)(2016秋•西乡塘区校级月考)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60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入射角为45度;当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是0度.【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专题】12 :应用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即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和为9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45°;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也为0°.故答案为:60;4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13.(3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考点】AP:光的色散;AU:紫外线.【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2)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3)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3)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故答案为:色散;紫外;各种.【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紫外线的作用以及物体颜色的规律等,在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的紫外线照射.14.(3分)(2016秋•鄂尔多斯期中)你在湖边漫步,你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水中鱼,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它们都是虚像.【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①蓝天、白云与观察者在同种介质中,且在水面的一侧;鱼、观察者在两种介质中,且在水面的两边.②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③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①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②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答案为:反射;折射;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15.(3分)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发生了漫反射;而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发生了镜面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做得光滑些.【考点】AA:漫反射;A9:镜面反射.【专题】31 :定性思想;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滑镜面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2)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射向了同一方向,而漫反射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时,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得是向各个方向反射.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发生的是漫反射.【解答】解: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字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台灯上有一个灯罩,灯罩内部表面应尽量做得比较光滑些,其作用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故答案为:漫;镜面;光滑.【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应用,知道镜面反射的表面是光滑的,反射光线向同一个方向,漫反射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16.(3分)身高1.70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镜中的像高 1.70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变大”、“变小”“不变”).【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12 :应用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3m,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3m×2=6m;由他身高1.70m可得镜中的像高也是1.70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答案为:6;1.70;不变.【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7.(3分)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错误(填正确或错误)假如终点记时员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偏高(填“偏高”、“偏低”),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11.29.【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声在百米中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解答】解: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不准确,忽略了声传来的时间,故结果偏高,所以这种计时方法是错误的;由v=得,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t==≈0.29s,故真实成绩是:11s+0.29s=11.29s.故答案为:错误;偏高;11.29s.【点评】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18.(3分)太阳灶是用凹面镜制成的,它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从而用来烧水、煮饭.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考点】AJ:凸面镜和凹面镜.【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凹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太阳灶是利用太阳能辐射,通过聚光获取热量,进行炊事烹饪食物的一种装置,太阳灶的关键部位是聚光镜,就是利用了凹面镜会聚光线的原理;汽车的后视镜,采用的是凸面镜,这样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便于观察车后的情况,有利于行车安全.故答案为:凹面;会聚;凸面.【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种面镜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两种光学器件的成像原理及光学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19.(3分)(2016秋•抚顺县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要求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5A1:图像综合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也为60°.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20.(3分)(2014•安定区模拟)如图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首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折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记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1.(3分)(2013秋•新乡期末)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 中的像A′B′.【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14 :作图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四、实验题(22题每空2分,23题每空1分,共27分)22.(20分)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M侧(选填“M”或“N”)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小芳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点A′、B′、C′与物点A、B、C对应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镜面与桌面不垂直.【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2)据平面镜成像时,所成像的大小关系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分析判断即可;(3)实验中,需探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从而可确定刻度尺的作用;(4)平面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为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看到像是因为看到了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观察像时,人眼应在物体一侧透过玻璃板进行观察;(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7)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达标测试卷考试范围:第四章;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30分)1.(本题3分)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计时原理利用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本题3分)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本题3分)如图所示的日食现象,又称为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

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这就是日食现象。

若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同一天时间里观察日食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日全食和日环食都能观测到B.日偏食和日环食都能观测到C.日偏食和日全食都能观测到D.只观测到了日偏食4.(本题3分)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C.乙图中的“像”很明亮,所以是实像D.乙图中的水中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本题3分)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55°,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A.50°B.55°C.70°D.110°6.(本题3分)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平面镜前直立着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

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5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0cm 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s1=s2B.s1>s2C.h1=h2D.h1<h27.(本题3分)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C.∠AOM是入射角,∠NOC是折射角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8.(本题3分)以下光的反射、折射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9.(本题3分)如图所示,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后,如果只被分成OA和OB两光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A.OA为红光,OB为紫光B.OA为紫光,OB为红光C.OA为红光,OB为复色光D.OA为紫光,OB为复色光10.(本题3分)嫦娥奔月是一个中国流传古老的神话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第1题图)1.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

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

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2.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

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第2题图)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A.10°B.15°C.30°D.60°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7.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

图中“科学”两字是()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9.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小明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10.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11.新修的武昌东湖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

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

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B.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C.自行车的尾灯D.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二、填空与作图题(19、20题各3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13.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14.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像高为________m。

15.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

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16.青海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

站在湖边的游客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湟鱼洄游时游客也能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他们看到的是鱼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有时,游客还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行的趣景,以白云为参照物,鱼是________的。

17.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①阳光下树的影子;②水面波光粼粼;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

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8.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人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

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人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 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αC。

(第18题图)(第19题图)(第20题图) 19.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

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0.“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

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

三、实验与探究题(21题8分,22题6分,23题10分,共24分)21.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M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第21题图)(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

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___(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第22题图)2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第23题图)2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 cm。

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 cm。

(1)最好选用________玻璃板(填“茶色”或“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 m的人,站在镜前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综合应用题(24题7分,25题14分,共21分)24.为了捕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请你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25.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 kg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成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

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

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

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阿波罗15号的角反射器列阵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小到15 cm。

(1)想一想:我们能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2)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第25题图)并说出下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装置()A.自行车尾灯B.汽车后视镜C.手电筒反光罩(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 s,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第四章达标检测卷一、1.A点拨: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水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B.河水看起来变浅”属于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D.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2.C点拨: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

由此可知,B、D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A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

3.C点拨: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C5.D点拨: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像不动,故B错误;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6.A点拨:连接AB,过折射点作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 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