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谓语前置及宾语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动词的宾语前置。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 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 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 介词的宾语前置 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 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方城, 山名)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是之谓”、“此之谓”这两个凝固结构也可 以单独形成分句,后面不带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译 成“说的就是这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 》:“《诗》曰:‘孝子不 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孟子·公孙丑上》:“太甲曰:‘天作孽, 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wk.baidu.com
② 唯(惟)……是……,唯(惟)……之……。 这两个凝固结构对前置宾语的强调作用更加 突出。 例如:
介词“于(乎)”的宾语偶尔前置。 例如:
《墨子·非乐上》:“启乃淫溢康乐, 野于饮食。”
② 前置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用“之” 复指。例如:
《孟子·离娄上》:“《诗》云:‘殷 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2) 用代词“之”、“是”复指前置宾 语的凝固结构:
① 是之谓,此之谓。例如: 《荀子·王霸》:“上不失天时,下 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 谓政令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 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 废。此之谓不朽。”
《诗经·魏风·园有桃》:“不我知者, 谓我士也骄。”
《诗经·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
3 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
(1) 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的基 本情况
在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就将宾语前 置,而以代词“之”、“是”等来复指它们(“之”、 “是”等也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有的学者认为, “之”、“是”等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 又谁敢怨?”
(2) 常见的有疑问代词的凝固结构 ① 何如,如何。 例如: 《论语·子路》:“乡人皆好之,何如?”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 ,如何勿重?” ② 何若,若何,奈何。例如: 《战国策·赵策》:“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③ 如……何,若……何,奈……何。例如: 《论语·颜渊》:“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2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在用了否定词“不”、“毋(无)”、“未”、 “莫”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放到动词 之前、否定词之后。例如:
《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 虞。”
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要求不是很 严,也就是说,可以前置,也可以不前置, 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不同于疑问句中疑问 代词作宾语时必须前置。例如:
④ 如之何,若之何。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 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⑤ 何……之……。这种格式是加强感叹的。 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⑥ 何其……。这种格式中的“其”是指示代 词,这也是感叹句式。例如:
《史记·孔子世家》:“汝来何其晚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 敌是求。”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 何……之有。这个凝固结构表达比较强 烈的反问语气,意思是“有何……”,可译 作“有什么……”。 例如:
《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晋书·周处传》:“三害未除,何乐之 有?”
4 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中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语法 形式作标志,仅凭语序手段来表现的 宾语前置。这种宾语前置不多见,必 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仔细辨别。
古代汉语谓语前置及 宾语前置
请看:
《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 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一般 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的顺序,“定 语”则用在名词之前。
二、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有时候, 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 这就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 言现象。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 限制,宾语无条件前置的情况较少。古汉语中 宾语前置的情况有四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这里有两种情况:
① 前置宾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用 “之”、“是”等来复指。例如:
用“之”复指的: 《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 《论语·乡党》:“吾以子为异之问, 曾由与求之问!”
用“是”复指的: 《左传·僖公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用“斯”、“焉”等复指的: 《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1) 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的基本情况 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胡”、 “奚”、“曷”、“安”、“焉”、“恶”、“孰” 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必须前置,要求很严,很 少例外。例如: 《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不足,君孰与足?”
如果动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即助动 词),那么疑问代词宾语要放到能愿动 词前面。例如:
一、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就是指为了突出或强调谓语, 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 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1 谓语前置的感叹句
例如: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
也!”
2 谓语前置的疑问句
例如: 《论语·颜渊》:“何哉,尔所谓达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