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
宁德市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分析
宁德市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分析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宁德市的空气质量也受到了影响,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物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宁德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气候变化导致的空气污染物增加1.温度升高导致臭氧浓度增加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宁德市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高温天气会导致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增加,这两种物质是产生臭氧的主要前体物质,因此高温天气会导致臭氧污染的加剧。
臭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因此臭氧污染的增加会加剧宁德市的空气质量问题。
2.气候变化引发的降雨减少气候变化还会导致降雨量减少,特别是在夏季。
降雨减少会使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稀释和清除,导致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干旱的天气会使扬尘等颗粒物的排放增加,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气候变化还会引发风速减小,这将导致空气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能力减弱。
特别是在夏季,风速减小会导致空气污染物滞留在城市中,使污染物浓度增加,空气质量恶化。
二、宁德市空气质量问题的现状近年来,宁德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宁德市的空气质量在夏季普遍偏差,臭氧污染、颗粒物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和工业集中区,空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宁德市的偏远山区也存在着烟草生产、燃煤取暖等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宁德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宁德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的空气质量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引导民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控制工业和交通源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业和交通源的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车辆和工业设备的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宁德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扬尘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福建省极端气候特征及其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
福建省极端气候特征及其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张艳艳1姚德全1洪兰秀2(1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32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摘要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夏季高温、台风以及冬季局部低温等极端气候发生频繁,对全省的电力需求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收集影响程度较强的多个极端气候特征,分析其对电力需求的影响,进而总结全年电力需求的预测修正模型,为电力生 产和调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极端气候电力需求中图分类号:TM 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院1672-9064(2017)05-022-03'nm 研究与探讨ISSN1672-9064CN35-1272/TK0引言气象的极端变化直接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进而对电力需求和负荷特性产生了间接影响,对电力系统带来巨 大的运行风险和不良社会影响。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热 浪是发生在福建省夏季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一,破纪 录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
冬季福建省温度 降低而负荷、电量曲线仍然较高,除工业企业年底赶工等因 素外,采暖负荷的启动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同时,福建省还是 台风的重灾区之一,灾害性台风平均每年造成福建省近25 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威胁 福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变化对福建电网造成的影响,提高 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的精度,帮助在极端气候到来前提前做好 生产准备,已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在收 集福建省气候变化趋势的同时,重点研究各种极端气候对电 力需求和用电特性造成的影响,积累极端气候对电力市场的 量化的影响,对福建电网的抗灾预警、提高电力市场分析预 测精度等方面奠定工作基础。
1极端气候特征的影响分析福建地区多种极端气候具有其各自的特征,本节对各种 极端气候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气候对福建电网电 力需求、负荷特性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因素,为数学模型的构 建提供依据。
南平天气预报
南平天气预报
南平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闽南山区。
因地势起伏,山
岳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南北差异明显。
总的来说,南平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四季分明的同时也具有典型的岭谷气候特点。
春季(3月-5月)是南平气温回升的季节,昼夜温差较大。
早晨和晚间气温较低,午后则逐渐升高,最高温度在25-30℃之间。
春季雨水较多,气候湿润,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为适宜,是山区的美好季节。
夏季(6月-8月)炎热潮湿,气温较高,最高可达40℃,同时夏季也是南平的雨季。
由于山区多,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云雾,导致夏季日照不充足,天气多阴雨。
夏季降雨量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也容易引发山洪和水灾。
秋季(9月-11月)是南平的金秋季节,阳光充足,气温
适宜,是出游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机。
早晚温差逐渐加大,特别是进入11月,气温逐渐下降,形成寒露、霜降,进一步标
志着秋季的结束。
冬季(12月-2月)南平气温相对较低,且多阴雨天气,
最低温度可达0℃以下,山区更为寒冷。
冬季气候干燥,风大,需要注意保暖。
同时,冬季也是南平的雨季之一,降雨较多,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除了四季的气候特点外,南平还有一些地域差异。
山区
的气温普遍较低,湿度较大,降水量也更加充足。
而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温度相对稳定,降雨量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南平的气候多样,春季湿润宜人,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阳光明媚,冬季寒冷多雨。
无论何时前往南平,都要做好应对各种气候变化的准备,合理安排行程,尽量避免遭遇自然灾害。
福建气候
大风日数
福建各地大风日数(风力≥8级即最大风速≥17.2m/s)相差悬殊, 总的来说沿海多,内陆少;高山多,河谷盆地少。
➢沿海及岛屿地区秋冬季大风 日数多,春夏季大风日数少。 ➢内陆地区相反,春夏季大风 日数多于秋冬季,但数值上差 异不大。 ➢高山突出部的大风日数年月 变化不大,春季的大风日数相 对多些。
➢ 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武夷 山脉、鹫峰山区、戴云山脉、博平岭 山脉是多雨地区,年降水量1700毫米 以上;沿海是少雨地区。
➢ 季节分布:受季风交替影响和台风活 动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 季,其中春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雨量的 52.5%,雨季降水量多于早春季。
日照充足
日照时数最少 邵武(1491.8小时)
➢ 冬季是福建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的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 气是寒潮与强冷空气造成的低温雨雪冰冻。
雨季特征
➢虽然5~6月通称雨季,但由于降水集中期起止时间和大气环流季 节变化的差异,个别年份雨季起止并不局限于5~6月。 ➢雨季多在4月下旬开始,平均开始日为4月30日;6月下旬结束,平 均结束日为6月26日,雨季平均长度为58天。 ✓开始日最早为4月19日(1986年),最迟为5月18日(2009年); ✓结束日最早为6月3日(1974年),最迟为7月13日(1976年); ✓雨季最长持续77天(1982年),最短仅33天(1961年)。 ➢雨季强度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 ✓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至今,雨季强度偏强且年际波动剧烈; ✓19世纪70~80年代,雨季强度偏弱且年际波动较小。
降雪时段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降雪区主要分布在内 陆和北部山区,中、南部沿海大部以及龙岩南部偶有降雪, 闽东南沿海县市无降雪,内陆山区多数县市年平均降雪日 1~5天。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修订)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3.30•【字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三届〕第六十九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三届〕第六十九号《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3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
本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3月30日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年3月30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人员,按照职责依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福建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V1
福建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V1福建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福建省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福建省水利厅制定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该规程的内容。
一、应急响应等级划分福建省水利厅在水旱灾害应急响应方面,根据灾害的影响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Ⅰ、Ⅱ、Ⅲ级。
灾害影响愈大,等级愈高。
二、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包含着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灾后恢复等一系列应急响应措施,分别如下:1.收集、分析、预报、报警。
地方水文部门、气象部门、水务管理机构要不断监听、记录、收集和分析水文、气象等信息数据,及时预测和预报水旱灾害情况。
2.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当灾情发生后,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组织有关人员实施一系列应急措施。
3.组织物资储备。
由水利部门提前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水泵、排水设备、救生艇、抢险器材等,在必要时将其迅速调配给重要的抢修、救援任务。
三、应急响应措施除了上述应急响应程序外,福建省水利厅还提出了以下应急响应措施:1.及时组织抗旱调度。
发现水库、干河、干病田、干枯水井和失收地块等被旱情影响严重时,要及时调度水源,保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2.加强对抗旱农作物的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人员提供给农民科学浇水技术,降低耗水量,提高旱地作物的抗旱能力。
3.落实地方水政府部门的主体职责。
各地水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协调相关部门,优化预警机制,提高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管理效率。
四、监督和检查福建省水利厅将定期对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程落实到位,避免应急响应措施的失误和效率低下。
总之,福建省水利厅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文件,但是对于防范和控制水旱灾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只要我们认真落实该规程,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相信福建省在水旱灾害抗灾工作中的表现一定会更加卓越。
福建防汛预案系统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多变,防汛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防汛预案,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福建省防汛预案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架构福建省防汛指挥部是全省防汛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全省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
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防汛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工作。
此外,还建立了防汛专家组、抢险救援队伍等,为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保障。
二、预报预警福建省防汛指挥部建立了完善的气象、水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台风路径等信息。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提醒人民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三、应急响应福建省防汛预案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根据雨情、水情、台风路径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各级防汛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转移危险地区群众、调度水库、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抢险救援福建省建立了抢险救援队伍,负责在防汛应急情况下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抢险救援队伍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成,具备较强的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抢险救援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
五、灾后重建福建省防汛指挥部制定了灾后重建方案,确保在灾后迅速开展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六、宣传教育福建省防汛指挥部高度重视防汛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防汛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
此外,还定期组织防汛演练,提高各级防汛队伍的应急能力。
总之,福建省防汛预案系统旨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防汛工作中,福建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分级管理,部门配合,充分发挥防汛指挥部的作用,确保防汛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福建省干旱发生趋势的原因
福建省干旱发生趋势的原因福建省干旱发生趋势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降水分布不均,一些地区变得更加干燥。
福建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较大,但由于气候变暖,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出现了不均衡分布。
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异常现象增多,雨量不稳定性增加,出现干旱频率增加的情况。
二、久旱成灾: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福建省的降水分布出现了不规律的变化。
在一些年份,降雨量明显偏少,且雨季延迟或提前,降雨量密度小,导致土壤湿度不足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从而引发干旱。
三、水资源短缺:福建省水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较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福建省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加剧了干旱的发生。
四、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导致干旱发生趋势增加的原因之一。
例如,大量的土地开垦、石漠化、森林砍伐等破坏性行为导致土地水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的发生。
五、自然因素:福建位于海岛型气候带,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导致福建省降水偏少,水倒养滞等影响进一步恶化。
总之,福建省干旱发生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变化、久旱成灾、水资源短缺、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因素等。
为了应对干旱问题,福建省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节水措施,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应对干旱的应急能力,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降低干旱灾害对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福建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福建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23•【字号】闽政文[2007]230号•【施行日期】2007.07.23•【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福建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闽政文[2007]23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加强对我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部署全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现将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黄小晶省长副组长:李川副省长苏增添副省长成员:庄稼汉省政府副秘书长林宝金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照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XXX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徐钢省经贸委、国资委主任鞠维强省教育厅厅长庄荣文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陈伦省监察厅厅长马潞生省财政厅厅长丛远东省人事厅厅长黄琪玉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坚飞省建设厅厅长谢兰捷省交通厅厅长卢增荣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庄先省水利厅厅长姜安荣省农业厅厅长黄建兴省林业厅厅长彭照杉省政府副秘书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国瑛省地税局局长马承佳省环保局局长翁星省广电局局长龚守栋省统计局局长姜榕兴省物价局局长詹毅省工商局局长黄序和省质监局局长路平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冬团省委书记叶顺煌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金水省国税局局长郑宝强福州电监办专员杨维生省气象局局长吴国培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胡渡南省经贸委副主任李卫东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宪培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任由徐钢同志兼任,副主任马承佳、杨维生、胡渡南同志兼任。
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
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3•【字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16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六号《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11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
本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2023年11月2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产业发展第三章科技创新第四章生态保护第五章文化兴海第六章开放合作第七章闽台融合第八章服务保障第九章监督管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本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海协作,打造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海洋经济及其管理与服务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以各种投入产出为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总和。
第三条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创新驱动、集约开发、开放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省、沿海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海洋经济促进工作的领导,负责海洋政策制定、重要规划编制、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利用等重大决策,督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统筹海洋经济发展。
其他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区域涉海产业发展情况,建立相应协调机制,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牵头本省海洋经济促进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承担海洋经济工作的部门负责牵头推进本区域内海洋经济促进工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福建跨越发展
化的措 施 。
[ 关键词 ] 气候 变化挑 战
绿 色低碳
适 应 气候 变化
中图分类 号 : 1 0 3 F 2 .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6 0 2 1 ) 8— 0 9— 10 0 7 (0 2 0 0 9 3
城乡电网中的应用, 提高高效清洁能源在居民用能中的比重。
依托福建省电源厂址资源和绿色能源优势, 积极推进大型核 电基地建设和大型风电基地建设, 不断提高清洁、 绿色能源比 重, 优化电源结构。积极利用台湾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先进 技术 , 加大两岸新能源开发研发合作力度, 促进两岸在能源相
3 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一是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严格 、 控制高耗能 、 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 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碳
的排放。加强电力、 钢铁、 有色金属、 冶金、 石化 、 建材等重点
发低碳技术,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提高产品竞争力,
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积极推进十大重点节能T 程实施应用 , 提升节能降耗水平。二是加大节能减碳技术和 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通过每年在福建举办的 6・ 8中国海 1 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为科研单位、 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
福建省以煤炭、 石油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仍将居高不下, 决
定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 要改变这一状况难度 较大。尽管福建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但比例偏低, 风能、 核电等低碳能源的大规模发展还受到资源、 资金、 技术、 人才 等多方面的制约, 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 4 面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挑战。国务院于2 1 年 1 月 、 01 2
福建省气候
我的家乡——福建省的气侯我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长冬短、气温较高,霜冻少,作物生长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夏季风两者的强弱、进退、消长和更替影响着我省的气温、湿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天气现象的季节变化。
受季风影响,本省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较小,春温普遍低于秋温。
湿度较大,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春夏,但冬雨并不少。
夏秋有台风现象,干季现象只见于秋高气爽时期。
经所查资料可浅显的将气候形成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纬度位置:地处低纬度,光照资源丰富;丰富的太阳辐射是形成我省长夏热,冬季凉爽而短的基本条件,我省跨纬度超过4°,是境内南北气候异同的级基本原因。
2、海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濒临太平洋。
夏季风北上常取道于此,冬季风南下也要经过这里。
由于入侵气流常来自海洋,因此气候也带有海洋性特色。
3、环流因素:在冬季,高空位于南海高压附近;或者地面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多情郎稳定,这种情况多出现在12月。
1-2月,由于西南槽较为活跃,兼有锋系过境,阴雨日子增多,这是形成我省多雨的主要原因。
初春,西南槽更加活跃,常有锋面降水。
春夏之交,江南低压系统不断发展,锋面过境频繁,常有准静止锋出现,进入梅雨季节。
夏季盛行季风,天气受热带系统控制,多台风活动,无台风时候晴天少雨天。
秋季9月仍受台风的影响。
中旬以后冷空气开始活动,有时南侵,使闽北和中山区第一次出现秋寒天气。
晚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南撤冷高压不断南侵,逐渐控制我省地面,南海高压还盘踞我省高空,全省天气晴朗稳定,形成暂时的干季现象。
4、地形因素:由于山地的影响,我省的山地气候比较明显。
局部地形的影响,形成特有的小气候。
5、海流因素:夏季海洋季风移经暖流海面进一步加深后给我省的广大地区带来更加丰富降水。
冬季东南沿海岸流降低了沿海气候的温和程度,并对我省地区沿海地区春季回暖也有一定的推迟作用。
大陆季风移动经过台湾暖流或者东南沿海海流面后,湿度加大,当入侵省境内时候,增加了阴雨天气的可能性,对我省冬季和初春的降水产生了影响。
福建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福建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我国一贯采取全球治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积极推进碳排放减排,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面推进低碳发展。
福建省作为我国的海洋省份,也积极投入低碳发展,针对全省碳排放趋势和发展战略,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水平,研究和制定福建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福建省低碳发展方案(以下简称碳达峰实施方案)是福建省科学面对碳排放挑战、实现低碳发展和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路径,是福建省合理调控碳排放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政策,是实施我国政策的重要体现。
二、实施方案的总体原则(一)福建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原则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碳减排为目标,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路径,推动低碳高效能发展”。
(二)福建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总体原则是:减碳排放、优化结构、创新技术、提高效率、消纳利用、加快发展。
(三)福建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将持续实施坚持绿色发展、突出措施、创新思路、多元发展、低碳高效能,科学有效地实现减碳目标。
三、具体措施(一)加快发展低碳产业。
福建省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生物质等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无人驾驶交通等领域发展,建立和完善无碳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产业链等体系,推动发展低碳产业和社会经济。
(二)加快建设油气储备基地。
福建省将积极建设油气储备基地,提高油气储备能力,有效缓解能源紧缺,改善能源供应能力,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发展。
(三)强化煤层气采收利用。
福建省将强化煤层气采收利用,有效提高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改善煤层气储备能力,有效缓解煤层气供应压力,实现低碳减排。
(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福建省将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产业,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可再生能源排放,推动低碳环保发展。
(五)开展全省能源消费节约宣传。
福建省将开展全省能源消费节约宣传,提倡全民节能减排,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碳排放减排,加快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低碳环境改善。
“海沧”的气候如何?
“海沧”的气候如何?一、气候类型与特点海沧地处东北季风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交汇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其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使得海沧的气温适宜,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具有较高的湿度。
1.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海沧的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体现在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的特点。
冬季,受到西风的影响,寒潮频发,气温较低,但并不寒冷。
夏季,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气温升高,炎热潮湿,降水量较多。
2.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海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春季温暖宜人,花开满园,是赏花的好时节。
夏季炎热潮湿,气温上升,降水量较大,但受到季风的调节,夏季并不酷热。
秋季凉爽干燥,气候适宜,是旅游的好季节。
冬季寒冷,但较温和。
二、气候影响因素海沧的气候特点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 地理位置海沧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部,地处我国东海沿岸,面临台湾海峡。
地理位置使得海沧受到台风影响较大,年平均台风登陆频次较高,降水量较多。
2. 地形地貌海沧地形复杂,山脉、丘陵、海岸线错综有致,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小气候。
山脉对气候起到一定的屏蔽和调节作用,丘陵则使得局部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存在差异。
3. 水域环境海沧周围被大片的海洋环绕,海洋的湿润和稳定性使得海沧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温和性。
海洋蓄热量较高,降温速度较慢,使得夏季气温不至于过高,冬季气温也较为温和。
三、气候变化趋势与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沧的气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总体的适宜气候背景下,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如气温升高、降雨量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
1. 气温升高近年来,海沧的气温逐渐呈上升趋势,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延长。
为了应对气温升高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绿化覆盖,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推广节能减排等。
2. 降雨量不均海沧的降水量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而秋冬季降水量较少。
这给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福建气温现状分析报告
福建气温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气候受季风影响,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近年来,福建省气温发生了显著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福建省气温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探讨气温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对当地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将分析可能影响福建气温变化的因素,并对未来气温变化进行展望,为相关决策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福建气温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地区发展和生活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章节结构,以及每个章节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文章结构的设计旨在清晰地呈现福建气温现状的分析报告,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福建气温现状的分析报告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正文部分将具体探讨福建气温的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差异,以客观数据和分析为基础,全面呈现福建气温的现状和特点。
结论部分将对福建气温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影响福建气温的因素,并展望未来福建气温的变化趋势,为读者提供深入的思考和参考。
通过以上结构的设计,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福建气温现状分析报告的全貌和重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旨在对福建省的气温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福建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福建气温的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差异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福建气温变化的规律性,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政府部门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保障福建省的气候适宜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2.正文2.1 福建气温的变化趋势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其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泉州的气候条件如何
泉州的气候条件如何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而其气候条件,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泉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使得泉州四季温和,没有严寒酷暑,总体来说较为宜人。
从气温方面来看,泉州的年平均气温在 20℃左右。
夏季时,气温较高,最高气温常常能达到 35℃以上,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到闷热。
但由于靠近海洋,海风的吹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暑热。
冬季相对较为温暖,最低气温一般也在 5℃以上,很少出现极端寒冷的天气。
这种温和的冬季气候,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降水方面,泉州的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平均在 1000 毫米以上。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每年的台风季节,常常会带来大量的降雨。
台风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灾害,但也为泉州补充了水资源。
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但也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基本需求。
泉州的季风特征明显。
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冬季则受来自内陆的西北季风影响,相对较为干燥。
季风的交替,使得泉州的气候在不同季节有着明显的变化。
这种气候条件对泉州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丰富的降水和适宜的温度,使得泉州成为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水稻、蔬菜、水果等。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在旅游业方面,泉州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四季温和的特点使得游客在大部分时间都能较为舒适地游览泉州的名胜古迹。
然而,夏季的高温和台风季节可能会对旅游活动产生一些影响,需要游客提前做好规划和防范措施。
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来说,泉州的气候也有一些需要适应的地方。
夏季的高温和潮湿,容易导致食物变质,需要注意食品的储存。
冬季虽然较为温暖,但室内没有集中供暖,对于一些习惯了暖气的北方人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不适应。
此外,泉州的气候也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建筑设计上,需要考虑通风和防潮;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上,要充分考虑到夏季暴雨可能带来的洪涝灾害。
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
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报表制度(2018年统计年报)福建省统计局制定2019年3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1)二、报表目录 (2)三、调查表式 (3)综合年报表式1.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情况(PW01表) (3)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PW02表) (4)3.钢铁企业温室气体相关情况(PW03表) (5)4.各设区市全社会用电量及发电量表(PW04表) (5)5.火力发电企业温室气体相关情况(PW05表) (6)6.各设区市天然气销售量表(PW06表) (6)7.含氟气体生产和进出口(PW07表) (7)8.含氟气体产生和处理(PW08表) (7)9.含氟气体使用(PW09表) (8)10.城镇污水处理(PW10表) (9)11.森林生物量生长量(PW11表) (10)四、主要指标解释 (11)一、总说明(一)为反映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基础,为我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发改气候〔2013〕937号)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统计局印发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发改区域〔2014〕64号)文件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是福建省统计报表制度的一部分,是福建省统计局对省直有关部门、省电力公司、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综合要求。
福建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
【主题】福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1.引言福建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提出,福建省也积极响应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在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和努力。
2.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福建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低碳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福建省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福建省在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建设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并将之纳入到全省的碳中和工作中。
该体系不仅包括了碳排放的测算、统计和核查等方面,还包括了碳排放交易、碳金融和碳税等方面。
这种全面的、多元化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为福建省的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对于推动福建省的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可以提高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碳交易和碳税提供可靠的依据。
它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和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倡导绿色生产和低碳消费。
它可以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碳金融和碳交易,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路径和选择。
5.总结与展望通过建设和创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福建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全国范围内的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未来,福建省将继续深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碳市场机制,加大对碳金融和碳交易的支持力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6.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我国人,我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充满信心和期待。
福建省在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方面的建设和创新,为我国的碳中和工作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中考福建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
中考福建作文2024年最新热点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应对气候变化:我省的行动与责任导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愈发明显,气候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报表制度(2018年统计年报)福建省统计局制定2019年3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1)二、报表目录 (2)三、调查表式 (3)综合年报表式1.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情况(PW01表) (3)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PW02表) (4)3.钢铁企业温室气体相关情况(PW03表) (5)4.各设区市全社会用电量及发电量表(PW04表) (5)5.火力发电企业温室气体相关情况(PW05表) (6)6.各设区市天然气销售量表(PW06表) (6)7.含氟气体生产和进出口(PW07表) (7)8.含氟气体产生和处理(PW08表) (7)9.含氟气体使用(PW09表) (8)10.城镇污水处理(PW10表) (9)11.森林生物量生长量(PW11表) (10)四、主要指标解释 (11)一、总说明(一)为反映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基础,为我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发改气候〔2013〕937号)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统计局印发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发改区域〔2014〕64号)文件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是福建省统计报表制度的一部分,是福建省统计局对省直有关部门、省电力公司、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综合要求。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全省统一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填报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涉及的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内容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和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个领域的活动水平指标。
(四)本制度是省直有关部门、省电力公司、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综合年报报表,由各有关部门以电子邮件方式向省统计局报送, 邮箱nyc_fj@,同时报送纸质统计报表一式两份,加盖公章向省统计局报送。
(五)本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二、报表目录三、调查表式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统计指标表号:P W01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生态环境厅、财政厅、住建厅、工信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质监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气象局负责报送。
2.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表号:P W02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全省公共机构。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4.审核关系:A04≥A05;A04≥A06+A07;B04≥B05;B06≥B07。
钢铁企业温室气体相关指标表号:P W03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工信厅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省内钢铁生产企业。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各设区市全社会用电量及发电量表表号:P W04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说明:1.本表由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报送。
2.各设区市发电量按在地统计原则即本设区市发电企业所发的电计入该设区市发电量。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火力发电企业温室气体相关指标表号:P W05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单机容量6000千瓦及以上的火力发电企业。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各设区市天然气销售量表表号:P W06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补充资料:液化天然气销往单位名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销售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销售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吨说明:1.本表由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报送。
2.各设区市天然气销售量按销售在各设区市的天然气计算。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含氟气体生产和进出口表号:P W07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全省内有含氟气体生产和进出口的工业企业。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含氟气体产生和处理表号:P W08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全省有含氟气体产生和处理的工业企业。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含氟气体使用表号:P W09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全省内有含氟气体使用的工业企业。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城镇污水处理表号:P W10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19)43号有效期至:2019年9月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报送。
2.统计范围是全省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集中处理装置。
3.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31日前。
4.审核关系:05=06+07+08+09。
森林生物量生长量表号:P W11表制定机关:福建省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9)43号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 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省林业局负责报送。
2.报送时间为为2019年7月31日前。
四、主要指标解释(一)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统计指标(PW01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指一定时期内,每产出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比前一时期的降低率。
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及其能力建设投入指用于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收集、评估、清单编制、核算,开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考核等方面工作所需的省级以上财政资金保障经费。
发展非化石能源投入指用于发展非化石能源的中央财政资金,主要包括用于核电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投入指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省级以上财政资金,主要包括重点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科技支撑研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以及其他相关重大专项研究的资金投入。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率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建筑面积消耗能源的增幅相比前一时期的降低率。
计算公式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率=基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增幅-报告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增幅=基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增幅-(报告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基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100%节能投入指用于节约能源的省级以上财政资金,主要包括用于支持十大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以及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活动。
水泥原料配料中废物替代比指在水泥生产流程中使用符合标准的各种工业废渣替代原料占所用总原料的比例。
工业废渣替代原料数量主要是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原料制备工序中使用的工业废渣替代原料数量。
利用替代原料可以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废钢消耗比指生产每吨合格粗钢所消耗的废钢量,其计算公式为:废钢消耗比(千克/吨)=入炉废钢量(千克)/粗钢合格产出量(吨)其中,入炉废钢量含转炉、电炉及其他各类炼钢炉入炉废钢量。
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投入指用于为控制、防御大江大河洪水以减免洪灾损失而修建工程的省级以上财政资金。
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库等。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保护性耕作面积指在地表有秸秆覆盖或留茬情况下,进行免耕或少耕播种的耕地面积。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指报告期内使用了配方肥或按方施肥的作物面积,按种植面积统计。
测土配方施肥是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各种作物有机肥、氮、磷、钾及微肥的施用数量、施用比例、施用时期以及相应施用方法等施肥技术。
沼气年产气量指处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所有户用沼气池和各类沼气工程一年实际运行中累计生产的沼气总量。
碳排放标准数量指在报告期内,由有关部门发布的、针对某一行业中主要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要求的标准总数。
低碳产品认证数量指报告期内经过低碳产品认证的证书数、企业数。
新增森林面积指报告期内新增的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
增加森林碳汇投入指用于增加森林碳汇的中央财政资金,主要包括用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抚育经营等活动。
年平均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
是指该省范围内代表性站点各站年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各站年平均气温是12个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得到。
平均年降水量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者固态(经融合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深度。
省平均年降水量是指该省(区、市)范围内代表性站点各站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各站年降水量是12个月的月降水量累加得到。
(二)公共机构能源消费(PW02表)公共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七条、《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二条规定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建筑面积 指公共机构办公使用的所有建筑面积,职工住宅除外。
用能人数 指公共机构报告期内日平均用能人数,包括在岗在编(注册)人员和各类编外工作人员。
计算方法:用能人数=公共机构办公区域报告期内的用能人数总量/报告期天数。
车辆数量 指公共机构报告期内属于公共机构公务活动使用的所有公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