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试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3、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4、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被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5、游离水——一种是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为初水、游离水或自由水。

6、吸附水——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吸附水、结合水或束缚水。

9、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10、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

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 nitrogen,缩写NPN)两部分。

11、非蛋白质含氮物——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生物硷、氨等。

12、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13、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

14、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易被动物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15、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6、可消化营养物质——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20、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可消化性。

21、动物的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

22、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23、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

(因粪中所含各种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寄生虫等内源性产物)
24、蛋白质的变性——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25、美拉德反应——反应指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

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的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消化、吸收。

26、瘤胃中的氮素循环——氨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

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在肝中转变成尿素。

生成的尿素一部份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

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27、未代谢尿氮——瘤胃中未被利用的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肝脏,合成尿素,而从尿中排走的那部分称为未代谢尿氮。

28、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
29、蛋白质的热损害——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

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

30、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1、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半胱氨酸或胱氨酸、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转化而来。

相反动物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特定需要却不能由半胱氨酸或胱氨酸及酪氨酸满足。

3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并不是指
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3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34、饲料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BV)——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即表观生物学价值。

35、真实生物学价值(TBV)——是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UN ),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
36、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蛋白质效率比——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PER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

37、化学比分——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某种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其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则为该待测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

38、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饲料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39、可消化氨基酸——是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

40、可利用氨基酸——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41、有效氨基酸——有时是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却特指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有效赖氨基酸,或者用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的可利用氨基酸。

42、瘤胃蛋白质降解率——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微生物氮)÷食入的饲粮氮]
降解率更精确的计算公式则是从十二指肠非氨氮中扣除内源部分
43、降解率=1—[ 十二指肠非氨氮-微生物氮-(微生物氮+内源氮)]÷食入的饲粮氮
44、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45、氨基酸的缺乏——一般在低蛋白质饲粮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氨基酸缺乏不完全等于蛋白质缺乏。

46、氨基酸的不平衡——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

不平衡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主要是量不足。

在实际生产中,饲粮氨基酸不平衡一般都同时存在氨基酸的缺乏。

47、氨基酸的互补——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

这是提高饲粮蛋白质品质和利用率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48、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些)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

赖氨酸与精氨酸精氨酸与组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异亮氨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苯丙氨酸与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与甘氨酸苏氨酸与色氨酸之间也存在拮抗作用;
比例相差愈大,拮抗作用愈明显。

49、氨基酸中毒——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存在氨基酸中毒,只有在使用合成氨基酸大大过量时才有可能发生,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和严重的生长障碍。

50、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指大麦中含的β-葡聚糖和部分阿拉伯木聚糖。

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

54、脂类的水解特性——脂类分解成基本结构单位的过程除在稀酸或强碱溶液中进行外,微生物产生的脂酶也可催化脂类水解,这类水解对脂类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异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适口性。

55、脂质自动氧化——是一种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

先形成脂过氧化物,这种中间产物并无异味,但脂质“过氧化物价”明显升高,此中间产物再与脂肪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当氢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则分解形成短链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现不适宜的酸败味,自动氧化是一个自身催化加速进行的过程。

56、微生物氧化——是一个由酶催化的氧化。

脂氧化酶或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最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

57、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

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58、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59、胆汁肠肝循环——各种动物吸收的胆汁,经门脉血到肝脏再分泌重新进入十二指肠,形成胆汁肠肝循环。

6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3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61、有效能——饲料中的能量不能完全被动物利用,其中,可被动物利用的能量称为有效能。

62、1卡(calorie)——表示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从14.5°C升高到15.5°C所需要的热能
63、总能——是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64、消化能(表观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即:表观消化能。

65、真消化能TDE = GE —( FE —FmE )
66、粪能——FE(energy in feces,缩写为FE)为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称为粪能
67、代谢粪能——FE中扣除代谢粪能FmE后计算的消化能自然是真消化能(true digestible energy.缩写为TDE)
68、代谢能(表观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energy in urine,缩写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energy in gaseous products of digestion,缩写Eg)ME=DE—(UE+Eg)=GE—FE—UE—Eg
69、氮效正代谢能——MEn是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代谢能,主要用于家禽。

70、真代谢能——TME = GE —( FE —FmE ) —( UE —UeE )
71、尿能——是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72、消化道气体能——来自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

微生物发酵产气的同时,也产生部分热能,在冷环境条件下,具有参与维持体温的作用。

73、净能(Net Energy ,缩写为NE)——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eat increment,缩写为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74、食后体增热HI ——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体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热增耗以热的形式散失。

75、维持净能(net energy for maintenance,缩写为NEm) ——NEm指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维持体温恒定、适度随意运动
76、生产净能(net energy for production,缩写为NEp) ——NEp因动物种类和饲养目的的不同,NEp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增重净能NEg、产奶净能NEl、产蛋净能NEe、产毛净能NEw、产脂净能NEf、繁殖净能NEr、使役净能NEw。

77、总消化养分——TDN = X 1 + X 2×2.25 + X 3+ X 4
78、淀粉价——是1kg淀粉在阉公牛体内沉积248g脂肪(相当于2356KCalNEf和9.858MJ净能)。

即为1个淀粉价。

81、能量总效率(gross efficiency)——指产品中所含的能量与摄入饲料的有效能(指消化能或代谢能)之比。

82、能量净效率(net efficiency)——指产品能量与摄入饲料中扣除用于维持需要后的有效能(指消化能或代谢能)的比例。

83、必需矿物元素——必须由外界供给,当外界供给不足,不仅影响生长或生产,而且引起动物体内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

在缺乏某种矿物元素的饲粮中补充该元素,相应的缺乏症会减轻或消失。

84、可利用磷——可利用磷(有效磷)= 无机磷+ 30%植酸磷
85、“草痉挛”——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草痉挛”,表现为:神经过敏,肌肉发抖,呼吸弱,心跳过速,抽搐和死亡。

86、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108、体内(in vivo)消化实验——用动物测定饲料养分经过其消化道后的消化率常称体内(in vivo)消化实验。

109、外源指示剂法——预备实验期开始将Cr2O3加入饲粮中混匀饲喂。

指示剂法除每日只收集部分粪样外。

粪的干湿对计算无影响,但Cr2O3和营养物质含量必须来自同一粪样。

110、内源指示剂法——内源指示剂法是指用饲粮或饲料自身所含的不可消化、吸收的物质作指示剂,如盐酸不溶灰分。

111、“尼龙袋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袋,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h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即为饲料可降解蛋白质量。

112、离体消化实验——指模拟消化道的环境,在体外(实验室内)进行饲料的消化(incubation)。

113、平衡实验——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实验称平衡实验114、氮平衡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饲料或饲粮蛋白质量的比较。

食入N = 粪N + 尿N + (毛发、皮屑、分泌N) + 体内沉积N分解N
115、碳平衡实验——食入C=粪C+尿C+CO2+CH4±体内沉积分解C
116、能量平衡实验——用于研究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动物对能量的需要和饲料或饲粮能量的利用率。

117、对照(对比)实验——考察某一营养因素或非营养因素对动物是否有影响,就可采用对照实验。

将所有动物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喂基础饲粮(based diet),另一组为处理组(基础饲粮加被考察的因子)
118、配对实验——为了使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实验动物尽量一致,常选择各方面条件相同的动物,双双配成对,再将每对动物随机分到处理组和对照组,更确切地讲是互为对照。

动物起始体重、血缘难一致时,也可按体重或血缘配对。

119、单向分类实验设计——与对照实验和配对实验相比,单向分类实验一般不设对照组,而是设多个处理组。

120、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为了考察不同养殖环境、水质等间否会给实验带来了影响,就可把三个养猪场看成三个区组,采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
121、复因子实验的设计——在营养研究中,往往在研究某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的同时,又想确定另一种或二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或适宜比例,就需要采用复因子设计。

在生长实验中超过三个因素以上的复因子实验是和很少的。

考察的因子愈多,除了统计分析麻烦,结果也不一定理想。

125、任食(ad libitum)——是指动物自由接触饲料,任意采食或自由采食。

126、限食(controlled feeding)——则是对动物的采食进行一定的限制。

127、纯合饲粮——是指配制饲粮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如合成氨基酸、纯化的淀粉、葡萄糖或蔗糖等。

这样易于配制除被考察的营养因子外,其他营养物质都适量的实验饲粮。

128、比较屠宰实验——为进一步了解动物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评定胴体品质、必须屠宰动物,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故称为比较屠宰实验
130、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131、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 也称营养需要量)——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简称“需要”。

营养需要量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134、维持——动物营养中,维持是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
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

135、维持需要——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136、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137、绝食代谢——动物绝食到了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138、内源尿氮(EUN)——EUN是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出的氮。

139、代谢粪氮(MFN)——动物采食无氮饲粮时经粪中排出的氮叫代谢粪氮。

140、体表氮损失——是指动物在基础氮代谢条件下,经皮肤表面损失的氮。

141、代谢体重(BW0.75)——按自然体重的0.75次方表示各种成年动物绝食代谢产热比较一致。

称为动物的代谢体重。

142、生长转缓点——动物在生长期内生长速度由快变慢及绝对增重由高到低的过程中,中间有一个转折点称生长转缓点(拐点)以下,日增重逐日上升;过转折点,逐日下降;转折点在性成熟期内。

143、绝对生长速度——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

144、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重或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145、优先权——发育早的部位有摄取营养物质的优先权。

146、强化饲养——是指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浓度。

84天后强化饲养的两个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

但168天后强化饲养组育肥时间推迟50天。

证明短期的营养不足可得到补尝,而长期的营养不足则难以弥补。

147、母体效应——母体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初生重及日后生长的影响。

动物初生重明显影响出生后的生长速度。

148、析因法——则从维持和剖析增重的内容出发,研究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规律以及沉积单位重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所需的能量。

162、四分法——
163、几何法——
164、能量蛋白比——DE ME (Kcal Kj ) / CPg / Kgfeed
165、蛋白能量比——CPg / ME ( Mcal Mj )
166、料肉比(饲料报酬)(饲料利用效率)——指每增加1公斤活重所消耗的饲料量,F/G。

167、饲料转化效率——指每消耗1公斤饲料所获得的产品量,G/F。

186、采样——样品是待测饲料原料或产品的一部分,从待测饲料原料或产品中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

二、填空、单选、多选类:
德国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将新鲜饲料样品切细,放置于饲料盘中,先灭酶一刻钟后,在60~65℃烘箱中烘约8~12h,取出在空气中回潮冷却一昼夜称重,再同样烘干2h,取出,待两次称重相差小于0.5g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放入称量皿中,在100~105℃烘箱内烘干4~6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重,再重复烘干2h,待两次称重小于0.001g时,既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常规饲料分析测定粗蛋白质,是用凯氏定氮法测出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后,用含氮量乘以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6.25称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动物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1%血糖、肝糖元、肌糖元。

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酶的消化,
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不含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能量贮备物质。

脂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贮备物质。

微生物消化的最大特点是
优点:将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质(粗纤维)转化成能被畜主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菌体蛋白)。

缺点:在微生物消化过程中,也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发酵损失,这种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

饲料中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小于真实消化率。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表观消化率大于真实消化率。

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大多数的蛋白质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碘、钴、锌和锰等元素。

一般蛋白质的含氮量按16%计。

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氨基酸按其结构分为脂肪族AA,芳香族AA和杂环AA。

脂肪族AA根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中性、酸性、碱性氨基酸和含硫AA 。

成年动物需要八种必需氨基酸:Lys Met Try Leu Ile Phe Thr Val
生长动物需要十种必需氨基酸:Lys Met Try Leu Ile Phe Thr Val Arg His
雏禽需要十三种必需氨基酸:Lys Met Try Leu Ile Phe Thr Val Arg His Gly Cys Tyr
从营养生理角度考虑,多糖可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

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末端)消化、吸收。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后段(回肠末端以后)消化、吸收。

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特点,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VFA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VFA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

反刍动物体内代谢所需的葡萄糖必须全部由糖原异生作用提供。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以葡萄糖为主,而反刍动物则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乙酸可用于体脂肪和乳脂肪的合成,丁酸也可用于脂肪的合成。

丙酸可用于葡萄糖和乳糖的合成。

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饲料三大养分中的化学能
饲料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哺乳动物和禽类饲料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粗纤维——VFA
非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葡萄糖
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及国际生理科学协会确认以焦耳作为统一使用的能量单位。

卡与焦耳(joule)可以相互换算,换算关系以如下:
1 cal = 4.184 J 1 kcal = 4.184 kJ 1Mcal = 4.184 MJ
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镁、钠、钾、磷、硫、氯、等7种。

微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锌、硒、钴、碘、钼、氟、铬、硼等12种。

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是很多种动物缺锌的典型表现。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而含有维生素A原(先体)—胡萝卜素。

一个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A=0.3μg 的视黄醇、
=0.55μg维生素A棕榈酸盐
= 0.6μgβ-胡萝卜素。

维生素D有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

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胆钙化醇来自动物的7-脱氢胆固醇先体经紫外钱照射而转变成维生素D2和D3
维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钙化。

植物性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主要决定于光照程度,动物性饲料则取决于7-脱氢胆固醇的活性物质25-OH- D3的含量。

天然存在维生素K活性物质有叶绿醌(维生素K1)和甲基萘醌(维生素k2)。

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尼克酸。

对于猪,5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 尼克酸。

“尼龙袋法”优点是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实验期短,便于大批样品的研究
蛋白降解率%=1-十二指肠非氨氮-瘤胃微生物氮/食入氮
蛋白降解率%=放入前蛋白含量-放入后蛋白含量
三、简答、论述类:
中性洗涤可溶物(NDS)
中性洗涤处理
饲料PH=7.0 酸性洗涤可溶物(ADS)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剂处理
酸性洗涤纤维(ADF)
KMnO4 PH=3.0 72%H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