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新人教版
课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案一等奖设计2篇
![课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案一等奖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df661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c.png)
4、课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案一等奖设计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⑶理解举世闻名。
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⑶理解闹市口。
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4、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⑷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5、课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案一等奖设计【教材简说】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
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
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45bc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3.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对比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和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东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重点:东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东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东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分析东方科学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西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重点: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西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西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分析西方科学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对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比并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重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4.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5.2 教学重点:总结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思考和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未来。
5.3 教学难点:深入思考和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未来。
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东方科学的代表人物和成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科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培养学生对东方科学成就的认知和尊重。
6.2 教学重点:东方科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高中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1d57732f60ddccda38a099.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教案【教学内容】《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程类型】学科课程【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高一(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总结“要尊重东方科学”的论点;2.学会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3.了解本文精确严密、生动睿智、委婉含蓄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在内容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句的能力;2.在研读语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论证手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者博大的胸襟,科学的态度;2.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提炼关键词句,写出内容提要;2.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常用的论证方法。
•难点:总结“要尊重东方科学”的论点。
【教具】ppt媒体播放设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教学进程】一、课堂导入(一)东方脸谱与西方小丑1.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左边)脸谱、书法;(右边)小丑、曲谱2.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回答。
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等(二)西方眼中的东方这样一幅图画,让我们想到了文化的碰撞,也让我们想到了文化的融合。
图画所表达的到底是东西方的交锋还是交融,我们在这里并不下定论,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从这幅画中看出了东西方的差异。
的确,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我们过去的学习经验中,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大多采取求同存异或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那么反过来想,西方又是如何看待东方的呢?让我们学习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从这位西方科学家眼中寻找答案。
(板书题目和作者)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乔治·萨顿。
二、萨顿和他的理想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3.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 (2) 教案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3.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 (2)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351b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7.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东方科学对于西方科学的意义。
2. 认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学习并会运用本文的论证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
3. 学习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正确对待不同科学文明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1. 学会为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2. 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难点:学习能够客观地对待不同科学。
●设计思想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加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更新内容,以适应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使学生切实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能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能力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语文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不同国家、民族的起源、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多元文明。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各种文明也在加速碰撞,既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共享,也突显了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
本文追根溯源,阐明了西方科学从东方科学中得益的观点,探讨了西方科学的作风,批评了错误的认识。
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承认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要以平等的态度和积极地开展文明对话,减少偏见和敌意,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要学生借鉴前贤的远见卓识,学习前贤的辩证思维,切实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见识不盲从的独立的人。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47993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a.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科学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比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和差异。
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1. 中国古代科学: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其对世界科学的影响。
2. 印度古代科学:介绍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阿拉伯数字、零的概念等。
3. 阿拉伯科学:介绍阿拉伯时期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贡献,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星盘等。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1. 希腊古代科学:介绍希腊古代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
2. 欧洲中世纪科学:介绍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进步。
3.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的比较1. 科学观念的差异:分析东方和西方在科学观念上的不同,如东方注重实用主义,西方注重理性主义。
2. 科学方法的区别:探讨东方和西方在科学方法上的差异,如东方注重经验总结,西方注重实验验证。
3. 科学传播的影响: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如东方的科学传播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西方的科学传播则更加开放和广泛。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差异。
2.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科学的影响和启示。
六、东方科学的现代发展1. 中国现代科学: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载人航天工程等。
2. 印度现代科学:探讨印度独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如核能、航天、信息技术等。
3. 阿拉伯国家的科学现状:分析阿拉伯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以及他们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c188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05.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分析其差异和影响,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视角。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古代东方的科学2.1.1 中国古代科学2.1.2 印度古代科学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2.2 近现代东方科学2.2.1 日本近现代科学2.2.2 苏联近现代科学2.2.3 我国近现代科学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古代西方科学3.1.1 古希腊科学3.1.2 罗马科学3.1.3 中世纪欧洲科学3.2 近现代西方科学3.2.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3.2.2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3.2.3 20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发展四、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比较4.1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4.1.1 文化背景的差异4.1.2 科学发展历程的差异4.1.3 科学发展思想的差异4.2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联系4.2.1 相互借鉴与影响4.2.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方与西方科学4.2.3 未来发展趋势五、总结与展望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5.2 课程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东方和西方科学将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和影响,共同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
学生应关注这一趋势,以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
六、东方科学思想与方法6.1 儒家与科学6.1.1 儒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1.2 儒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2 道家与科学6.2.1 道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2.2 道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3 佛家与科学6.3.1 佛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3.2 佛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七、西方科学思想与方法7.1 希腊哲学与科学7.1.1 希腊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1.2 希腊哲学中的科学观念7.2 基督教与科学7.2.1 基督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2.2 基督教中的科学观念7.3 启蒙运动与科学7.3.1 启蒙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3.2 启蒙运动中的科学观念八、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 东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 西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九、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 东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1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9.2.2 近现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3 当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十、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 东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1 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2 印度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 西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与社会互动10.3.1 科学与技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10.3.2 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挑战10.3.3 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十一、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11.1 东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 西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 全球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2 环境问题对科学技术的挑战11.3.3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12.1 东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 西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 全球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2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2.3.3 科技泡沫与经济稳定的关系十三、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改变13.1 东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 西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 全球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2 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3.3.3 科技革新与未来人类生活的展望十四、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 东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 西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 全球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2 科技霸权与国际政治的冲突14.3.3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十五、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5.1 东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1 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2 印度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3 阿拉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 西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2.1 欧洲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2 美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3 其他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 全球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3.1 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2 科技革命与全球挑战15.3.3 人类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思想与方法、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变、国际政治的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f6a02652ea551811a68714.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作者:殷小平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0年第08期【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把握主题及作者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北京:当2008年8月8日8点临近,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当璀璨烟花绚烂北京城,这个夜晚中国北京成为全世界的中心。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圣火点亮每一个心灵,东西方文明的火花在这里绽放。
上海:2010年5月1日,游历世界各地150年、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火花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
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生活的伟大盛会,更是一次人类多元文化的精彩对话。
成功奥运,精彩世博,标志着中国走进更为开放的新时代。
偏见和隔阂已成过去,交流和对话成为共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起感受一个西方人呼唤中西文化融合的热切愿望,倾听他超越时空的美好梦想。
二、作者和文题乔治·萨顿:近代科学史学的奠基人,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
在他之前,科学史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他通过一生的努力,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三、阅读和讨论阅读课文,把握大意,归纳提纲。
师生讨论归纳如下:1.(1-3)东方科学的价值。
2.(4-7)科学需要来自东方的人文支持。
3.(8-10)重申东方科学的价值。
四、学习和探究哪些章节、段落、或者文字表达的观点引发了你的思考或者引起了你感情的共振?1.灿烂夺目的东方科学。
2.科学和人文的关系。
3.萨顿的科学态度。
一、灿烂夺目的东方科学(一)中国古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详尽地介绍了灿烂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改进以及扩大应用,如闸门及新的测量仪器等;都江堰。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69661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0.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一、根底目标掌握理解文中词语:骇人听闻、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等二、开展目标1.了解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包容并承受西方文化一、预习1.识记字形至高无上—礼尚往来绝无仅有—决不盛气凌人—陵园2.识记词义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3.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二、学习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东方科学?三、质疑1.思考:“光明从东方来,法那么从西方来”这句格言包含了哪些真理?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四、训练(一)知识识记1.根据汉字写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覆辙()盛气凌()人骇()人听闻(jué)无仅有2.解释成语骇人听闻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二)佳句品读文句:理由:(三)文段理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安康的因素,如果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铲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开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新的鼓舞,而且确确实实仍然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宏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成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十分清楚,科学精神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923a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4.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第一章:科学概述1.1 科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含义,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1.2 科学分类: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主要分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
1.3 科学的发展:简述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特点和影响。
第二章:东方科学的发展2.1 古代东方科学:介绍古代东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等。
2.2 中世纪东方科学:探讨中世纪东方科学的发展状况,如伊斯兰世界的科学繁荣。
2.3 近现代东方科学:分析近现代东方科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
第三章:西方科学的发展3.1 古代西方科学:介绍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成就,如欧几里得几何、阿基米德物理学等。
3.2 中世纪西方科学:探讨中世纪西方科学的发展状况,如基督教会对科学的影响。
3.3 近现代西方科学:分析近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
第四章:东方与西方科学的交流与碰撞4.1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交流:介绍东方与西方科学之间的交流历史,如丝绸之路上的科技传播。
4.2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碰撞:探讨东方与西方科学在近现代的碰撞,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变革。
4.3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融合:分析东方与西方科学在近现代的融合,如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交流。
第五章: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发展趋势5.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趋势:讨论全球化对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如国际科技合作。
5.2 科技创新与科学伦理:探讨科技创新对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影响,以及科学伦理的挑战。
5.3 东方与西方科学的未来发展:展望东方与西方科学的未来发展,如新兴科技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第六章:东方科学的特点与价值6.1 东方科学的方法论:分析东方科学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如整体观、阴阳五行学说。
6.2 东方科学的价值观:探讨东方科学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天人合一、仁爱等。
6.3 东方科学对现代科学的贡献:阐述东方科学对现代科学的启示和影响,如中医、围棋等。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f48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0.png)
汇报人: 2023-12-27
目 录
• 课程导入 • 东方科学概览 • 西方科学概览 • 东西方科学的融合与创新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到现代,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东西方科学的交流与融合
阐述历史上东西方科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趋 势。
东方科学概览
东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东方科学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等 文明古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 程。
东方科学的发展
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重要突 破和进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东方科学的特色与贡献
东方科学的特色
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等思想,注重实践和应用 。
西方科学的应用广泛, 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西方科学与东方科学的比较
01
02
03
思维方式
西方科学注重逻辑推理和 实证分析,东方科学强调 整体思维和辩证思考。
研究方法
西方科学采用实验方法, 东方科学则注重实践和经 验总结。
应用领域
西方科学在技术领域应用 广泛,东方科学在医学、 农业等领域有显著贡献。
03
西方科学概览
西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古代西方科学
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以自然哲 学和数学为基础,探索宇宙、
自然和生命的本质。
中世纪西方科学
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兴起,西方 科学逐渐与宗教融合,形成了
独特的自然神学体系。
近代西方科学
16-18世纪,西方科学进入飞 速发展阶段,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突破。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69e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a.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案标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差异。
2. 探索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优势和挑战。
3. 培养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差异和共同点。
主体: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特点和差异,并列举例子。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5. 学习案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或科学实验,介绍他们在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中的贡献和影响。
6.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总结:7. 总结比较:总结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它们的优势和挑战。
8. 反思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优点,提升自己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
评估:9.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比较文章,包括他们对两种教育方式的理解和看法。
10. 小组实验报告:每个小组准备并呈现他们进行的科学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 选定的科学家和科学实验案例- 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深入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应用。
-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科学展览,展示他们的科学成果和创新思维。
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资源和实验活动的安全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4e1981b84ae45c3a358c4d.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课设计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一些详细案例。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重点。
写作构造,领悟精练语言、严实逻辑的表现力。
4.学习谈论文的论证技巧,提升谈论文鉴赏能力和谈论文写作水平。
5.学习作者的自我鼓励、自我否认、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教课重点】掌握谈论文基本写作构造,领悟精练语言、严实逻辑的表现力.【教课难点】学习谈论文的论证技巧,提升谈论文鉴赏能力和谈论文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有一次,一位西方老外夸赞一位中国女子“美丽”,那位女子害羞地说:“哪里啊。
”老外认为要他说出详细美丽在“哪里”,就说:“在你弯弯的眉上,在你两层眼皮上,在庄重的鼻子上,在嫩嫩的嘴巴上……”在场的中国同胞一个个不由哈哈大笑。
老外的话为何引人大笑。
因为老外受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不懂得东方女子的谦逊语言,形成误解,认为对方要他详细说出美在“哪里”。
这个小故事反应出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不行调解的吗?二、作者介绍,基础累积(步步高):乔治·萨顿,科学史家,能够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定者之一。
在萨顿以前,科学史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广泛接受,而萨顿经过一世的努力,以其业绩确立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立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成立了以科学史学科为基础的学会;并成立起科学史的教课系统。
总之,人们常把萨顿看作是今世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定者之一。
衰.(shuāi)亡仇恨..(zēnɡ) 骇.(hài)人听闻用之不断(jié)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盛.(shèng)气凌. (línɡ)人(1)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汲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重蹈覆辙)(2)极其罕有。
(绝无仅有)(3)说话过分,不切合本质。
(名过其实)(4)地位最高,没有更高的。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58aae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e.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1. 中国古代科学:(1)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历法、天文观测等。
(2)数学:勾股定理、代数学、几何学等。
(3)医学:中医理论、草药学、针灸等。
(4)农学:农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培育等。
2. 印度古代科学:(1)天文学:印度历法、天文观测等。
(2)数学:阿拉伯数字、零的概念、代数学等。
(3)医学:阿育吠陀、草药学等。
(4)建筑学:印度教庙宇建筑。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1. 古希腊科学:(1)哲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等。
(2)数学:几何学、算术等。
(3)天文学:托勒密的地心说。
(4)医学: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理论。
2. 中世纪欧洲科学:(1)阿拉伯科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2)基督教科学:神学与科学的结合。
四、东方科学的传承与影响1. 中国古代科学的传承与影响: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等。
2. 印度古代科学的传承与影响:印度数学、医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五、西方科学的崛起与全球影响1.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地理大发现、科学实验方法等。
2.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量子力学等。
3. 西方科学对全球的影响:科技革命、全球化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六、东方科学的近现代发展1. 中国近现代科学:(1)洋务运动与科学技术的引进: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如铁路、电报等。
(2)民国时期的科学发展:民国时期,中国科学家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937a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7.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东方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印度古代科学、阿拉伯科学。
2. 西方科学的发展:古希腊科学、欧洲中世纪科学、近现代西方科学。
3. 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
4.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及影响。
5. 学生实践活动:比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差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2. 教学难点: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件。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比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差异。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2. 课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3. 资料: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件。
4. 实践活动材料:比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差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
2. 讲解:详细讲解东方科学的发展,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印度古代科学、阿拉伯科学。
3. 案例分析:分析古希腊科学、欧洲中世纪科学、近现代西方科学的发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件,如丝绸之路、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
5. 总结:概括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及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东方与西方科学交流与合作的认识。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范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fd470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d.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范文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一.导入这是一篇科学随笔,选自《科学的生命:文明史论集》。
题目应该看成一个偏正短语还是一个并列短语?即是“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还是“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从文章内容看,应该理解为并列短语。
二.作者简介:乔治。
萨顿:美国科学史学家。
生于比利时。
著有《科学史导论》等。
他将科学史视为沟通科学与人文最好的桥梁,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奉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为创立科学史学科做出了奠基性的奉献,因此被人们称为“科学史学之父”。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
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字词积累】重蹈覆辙(chóngdǎofùzhé)衰(shuài)亡盛(shèng)气凌人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四、学习课文考虑1.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2.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东方科学?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考虑,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
五.内容归纳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节)阐述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8节)批评某些偏见,阐述对待东方科学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9-10节)西方要擅长学习东方的科学。
东方和2021的科学优秀教案
![东方和2021的科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60a71905087632301212ab.png)
东方和XX的科学优秀教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优秀教案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 ___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2、分析文章思路以及表达方式、语言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理解领会 ___对科学的认识及评价。
1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
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 ___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 ___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
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 ___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体感知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
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主备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思路方法
本节课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图片解说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介绍。
另外,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图片、语言材料),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预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充分阅读。
列出文章思路提纲。
2.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寻找了解一些具体的东方和西方的发明创造和一些重要的思想学说。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一些具体事例。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点。
3.复习巩固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结构,领会精练语言、严密逻辑的表现力,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技巧,提高学生议论文鉴赏能力和议论文写作水平。
4.学习作者的自我鞭策、自我否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5.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
乔治·萨顿在其一系列的科学史的著作之中,以确凿的材料论证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本文是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了解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关系,认识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意义。
故事导入
有一次,一位西方老外称赞一位中国女子“漂亮”,那位中国女子害羞地说:“哪里啊。
”老外以为要他说出具体漂亮在“哪里”,就说:“在你弯弯的眉上,在你两层眼皮上,在端庄的鼻子上,在嫩嫩的嘴巴上……”在场的中国同胞一个个不禁哈哈大笑。
老外的话为什么引人大笑。
因为老外受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不懂得东方女子的谦虚言语,形成误会,以为对方要他具体说出美在“哪里”,运用解剖学原理,果真具体说出美在“哪里”。
其实,那位中国女子的美,是美在整体性的和谐,是不能一个个器官分开说的。
这个小故事反映出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乔治·萨顿的《东方与西方的科学》,从中或许会得出答案。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史家,生于比利时的根特,新人文主义的先驱,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
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基础积累
字音
骇.(hài)人听闻盛.(shèng)气凌人重蹈覆辙
....(chóng dǎo fù zhé) 词义
经院式:指陈词滥调的一套套形式。
经院,原指天主教会的学院。
希腊精神:唯我独尊的神态。
犹太精神: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
道德热忱:最可嘉的工作热情。
信息筛选
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合作探究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
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的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确: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本段从发达的美国文化的未来命运谈起,一层层地深入下去。
从提出问题谈到如何解决问题,强调了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作者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东方科学?
明确:光明从东方来。
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
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作者再一次告诫自己和人们改变“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完善自己,实现人类的使命。
这是作者所希望出现的和谐局面。
分析鉴赏
1.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又如“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2.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
如第5段谈美国文明的未来,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美国文明中存在的问题——谈论一代人的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最后照应前面,指出“文明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一种文明未必永远走在历史的前面,今天的辉煌未必是永久的。
方法点拨
把两个或两类事物作比较,确定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论证中使用了比较的方法。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比较将道理阐述清楚的。
明确:比较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常说的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就是比较的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可比性,就是要拿同类事物来比;一是要分清层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主要在4—8段中,由反入正,从分析错误认识入手,进行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再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
规律总结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体裁上是议论文,作者在文中主张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批评了西方某些人对东方文明的偏见,并分析了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论证严密,说
理有力。
主要采用了立论、驳论的类型和比较论证的方法,总结如下:
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1)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课堂小结
本文针对美国社会轻视东方科学的现象,以科学的态度,以确凿的材料证明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有关乔治·萨顿的资料,对其作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乔治·萨顿
设计点评
对这篇学术性很强的文章,该设计能从文本出发,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要点,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明确了东西方对话的意义,而且训练了学生概括、分析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本板块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