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举⼿就可以摘下来。
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个,那就是勤奋。
接下来⼩编给⼤家分享关于⼋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第⼀章⽔和⽔的溶液第⼀节地球上的⽔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咸⽔),约占地球⽔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的淡⽔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淡⽔3、⽔的循环:⼩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海上内循环:海洋--⼤⽓⼤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4、海陆间⼤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汽输送、③降⽔、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岩⽯和⽣物发⽣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使⽔资源得到再⽣。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引⼒。
内因:⽔的三态变化6、我国⽔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与⽣命:⼀个健康成年⼈,平均每天需2.5升⽔。
据测量,⼈体重量的2/3以上是⽔分,⼉童⾝上4/5是⽔分。
8、每年的3⽉22⽇为“世界⽔⽇”第⼆节⽔的组成⽔的电解实验结论:⽔通直流电氢⽓+氧⽓(⽔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由⽔分⼦构成的,⽔分⼦由氢原⼦和氧原⼦构成;1个⽔分⼦由2个氢原⼦和1个氧原⼦构成,⽔的分⼦式:H2O)。
第三节⽔的浮⼒1、液体(⽓体)对浸⼊(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其内的物体都会产⽣向上的浮⼒。
⼤⼩:浮在⽔⾯上,F 浮=G;⽅向:垂直向上;作⽤点:物体重⼼。
2、阿基⽶德原理: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浮⼒的⼤⼩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
公式:F 浮= G 排液=ρ液gV 排液注意 :(1)浮⼒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有关;(2)浮⼒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ρ液取kg/m?, V排取m?)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G和浮⼒F浮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硬度等-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第二章:材料常见的物理性质1. 颜色与光- 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颜色的三原色和三基色2. 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3. 声音与噪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电与电路- 电的产生和传导-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和电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 非金属的性质:不良导电性、脆性等2.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碱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盐的性质和应用领域3.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性质和重要性第四章:机械运动1.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牛顿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关系 - 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方法3. 功和机械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特性:平面镜、凸镜和凹镜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成像规律和应用第六章:声的传播与反射1. 声的传播- 声的传播介质和速度- 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 声的反射和回声- 声的反射规律和应用- 回声的产生和特点3.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放大和捕捉- 声音的运用:通讯、音乐等第七章:电的传输与应用1. 电的传输-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电阻的作用和测量方法2. 电的应用- 电的加热效应和电灯的原理- 电的化学效应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第八章:常见现象与科学思维方法1. 声光电效应与光电池- 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晶体管和光电池的作用和结构2. 磁场与电磁铁-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磁铁的结构和应用3. 科学思维方法- 观察、提问、实验和推论的过程-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这是《科学》上册各章的知识要点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上科学知识点

八上科学知识点
纲要:
1.生物学
–细胞
–遗传:简介基因和遗传规律
–进化: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物理学
–物质的结构和运动: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光学: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规律
–力和压力:力的作用和压力的概念
–简单机械:杠杆、轴、绳的简单机械原理
3.化学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
–物质的分类:化合物、混合物和纯物质的区别
4.地球科学
–地球构造和运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地形等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质与矿产资源:地球上的各类地质现象和矿产资源分布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拓展科学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每位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探索出自己的风帆,驶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的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一一学习。
一、物理知识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计算。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p=mgh计算。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与位移的比值相等,可以用公式v=s/t计算。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可以用公式a=(v2-v1)/t计算。
3. 电路基础知识电路是一种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系统。
其中电源提供电能,导线将电能传输到电器,电器通过电能完成相应的功能。
二、化学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学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2.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
当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三、生物知识1. 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是指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基因包含了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全部或部分。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分内质、细胞膜、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等组成部分。
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分裂等多个功能。
3.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等。
生态系统具有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特征。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八年级上册科学书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实际应用,培养科学思维,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笔记
一、生物学
1. 细胞组成与功能
-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呼吸作用、代谢作用、排泄作用和生殖作用。
2. 遗传学
- 遗传定律:孟德尔第一、二、三、四法则。
- 基因和染色体:染色体具有遗传信息,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单位。
- 人类遗传病:都昌病、脑积水、镰状细胞贫血等。
3. 生态学
-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 生态问题: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二、物理学
1. 运动学
-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牛顿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以及动量守恒。
2. 能量
- 能量转换和守恒: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 能源消耗和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和太阳能、水能等的替代。
3. 光学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 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具。
三、化学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2. 反应和反应速率
- 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物质状态和溶液
- 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等。
- 溶液:溶液的组成、分类和应用。
八年级上册科学速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速记知识点科学是自然规律的研究。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速记:1. 物质的结构: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如氧气、氮气等。
分子:由至少两个原子组成,化学上的最小单位。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物质。
2. 物态变化:凝固:气体转化为固体。
熔化:固体转化为液体。
汽化:液体变为气体。
凝华:气体变为固体。
3. 热:温度:物体内部微粒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热量无关。
热量:能够传热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导热:传热方式之一,热量通过物体的分子向周围传播。
辐射:传热方式之一,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4. 水的性质:水密度:1克/立方厘米,4度时密度最大。
水循环:自然界中,水从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中不断循环。
水的三态:水可以存在于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
5. 人类和环境:生态系统: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组成,生态平衡很重要。
资源: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保护环境:为了保护环境,需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控制开采。
6.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过程,同时伴随能量的排放吸收。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
化学计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以上只是部分八年级上册科学速记知识点,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给初中生们带来一些帮助。
学习科学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小结不是万能的,希望同学们多进行实验和思考,加强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1. 第一章: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 植物的生长过程: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的结构:核和电子层-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性- 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及其区别3.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平衡反应和不平衡反应- 化学计算中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比等概念-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 第四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相变的概念和分类:沸腾、融化、冷凝、凝固和升华等- 温度和气压对物质相变的影响- 固态晶格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区别5. 第五章:流体的压力和浮力-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液体和气体-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浮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应用- 显微镜、水压机和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6. 第六章: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 反射光的形成和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的区别-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应用7. 第七章: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光的全反射现象和应用-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8. 第八章:声的传播和反射- 声的传播介质:空气、固体和液体- 声的振动和频率-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现象和定律- 声的反射在声学设计和建筑中的应用9. 第九章:电能的利用与输送- 电流的概念和方向表示-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10. 第十章:磁场中的电荷- 磁铁和磁场的特性-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 磁场中的电荷在导线中的运动规律- 洛伦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应用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的简要介绍。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知识点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知识点一、生物学1. 细胞:-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DNA与基因:- 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 基因是DNA的特定区段,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3.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传递的过程,可以通过遗传变异而产生新的特征。
- 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4.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理学1. 力学:-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
- 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光学:-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特性。
- 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是光学中常见的现象。
3. 声学:- 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4. 热学:- 热学研究热的传递和性质。
- 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三、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2. 反应与平衡:-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 反应速率和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
3. 酸碱与盐:- 酸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
-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
4.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工业产品。
- 非金属大多为难导电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四、地球科学1. 地球构造:-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地幔和地核则位于地壳之下。
2. 岩石与矿藏:- 岩石是地球上的主要固体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矿藏是含有可开采矿物的地质体。
3. 气候与环境:- 气候是地球大气长期平均状况的总体表现。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科学,本文总结了八年级上册必考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物理1. 力和运动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力的单位是牛顿(N),其公式为F=ma。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可以用公式F=m*g计算。
2.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的是不运动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现象包括摩擦电、电荷感应和电离等。
3. 声音和光学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有关。
声音分为噪声和音乐,音乐可分为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要素。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光线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是光学重要的基础概念。
二、化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物质两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在物理状态下混合而成的,不具有固定的成分和化学性质。
而纯物质则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其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不变性。
2.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物质,反应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消耗和生成的过程。
反应方程式中必须要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符号和系数。
3.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的是化学反应和电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电解和电池。
电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电池可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三、生物学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不同层次上的多样性表现,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不同类群的生物在形态、生理、习性和环境适应方面都有所不同。
2. 生殖和遗传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遵循遗传规律,性状和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遗传是八年级上生物学习的重点。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研究的是生物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
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析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1 观察法- 定义: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观察- 要求:全面、细致、实事求是1.1.2 实验法- 定义: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1.3 调查法- 定义:通过访问、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地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1.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1.2.1 提出问题- 要求:具有针对性、适合探究、表述清楚1.2.2 猜想与假设- 要求:基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合理、可验证1.2.3 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 要求:方法合理、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有针对性1.2.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要求:如实记录、尊重实验事实1.2.5 分析与论证- 要求:针对探究内容,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1.2.6 评估- 要求:客观、全面、注重事实1.2.7 交流与合作- 要求:明确表达、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2.1.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2.1.2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2 物质的结构2.2.1 原子结构-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绕核运动2.2.2 分子结构-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化学键的类型2.2.3 离子结构- 离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方式、电荷分布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3.1.1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1.2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3.2 物质的变化3.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2.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第四章:能量与生活4.1 能量的种类与转化4.1.1 能量的种类-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4.1.2 能量的转化- 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2 生活中的能量4.2.1 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制作4.2.2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利用、生物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4.2.3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1.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改变5.1.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5.2 生态系统5.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5.2.2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的构成、食物网的特点第六章:科学、技术、社会6.1 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6.1.1 科学对技术的影响- 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6.1.2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生产力6.2 科技与社会的发展6.2.1 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6.2.2 能源技术的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6.2.3 生物技术与医学的发展- 基因工程、生物医药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探索的学科,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生命之源,我们首先来了解水的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 克/立方厘米。
水的沸点是 100℃,凝固点是 0℃。
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固态的冰受热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受热会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水,水遇冷还会凝固成冰。
水的电解实验让我们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溶液也是这一章的重点。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食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沿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和数据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要学会读懂天气预报,以便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出行。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
例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根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地性和背地性。
人的生命活动也有复杂的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比如膝跳反射;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望梅止渴。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常见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八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八年级科学是初三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备考,必须掌握八年级科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
下面是本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质量、密度、体积的计算公式质量:m = ρV,其中m表示质量,ρ表示密度,V表示体积。
密度:ρ = m/V,其中m表示质量,ρ表示密度,V表示体积。
体积:V = m/ρ,其中m表示质量,ρ表示密度,V表示体积。
2. 常见物质的密度铁:7.9 g/cm³铜:8.9 g/cm³铝:2.7 g/cm³水:1 g/cm³空气:0.00129 g/cm³3. 声、光与电的传播方式声: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电磁波,通过导体传播。
4. 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区别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只能在有介质的物质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机械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机械波传播时,质点只进行往返振动,不随波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是能量的传递,能量沿波的传播方向不断传递。
5. 电流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安培(A)。
电流可以通过伏安法进行测量。
6. 电压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计量单位为伏特(V)。
电压可以通过伏特计进行测量。
7. 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计量单位为欧姆(Ω)。
电阻可以通过欧姆表进行测量。
8. 电功率的定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路所消耗的电能,计量单位为瓦特(W),计算公式为P = 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9. 分贝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计算公式为L=10log(I/I0),其中L表示分贝,I表示声波强度,I0表示听力门槛。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是一门神奇而又有趣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自然奥秘的大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海洋。
一、物理部分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我们则是静止的。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公式为:v = s / t 。
在计算速度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3、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相反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重要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科学重要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生物1.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 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一个生物体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也对其生存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4.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基因的遗传和变异,而进化是指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这两个方面是生物学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物理1. 运动与力:运动是物体的状态变化,而力是物体受到作用而导致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等方面的研究。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的学科。
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
4. 能源:能源是指一定范围内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
它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多种类型。
三、化学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相同原子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研究。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指弱酸和弱碱的反应,产生中性物质的过程。
它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4.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物质,而非金属则是指不具备这些性质的物质。
以上是八年级上学期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第一章: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探索世界的科学。
在物理学基础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力、运动和物质等基本概念。
下面是一些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1.1 物质和物质的分类1.2 物质的量和物质的基本单位1.3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1.4 运动中的力1.5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1.6 热量和温度1.7 热量传递方式1.8 定义速度和加速度1.9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1.10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11 牛顿第三定律第二章:光学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光学现象,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
以下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2.1 光的特性2.2 光的反射2.3 光的折射2.4 光的干涉2.5 红外线和紫外线2.6 透镜和成像2.7 反射镜和望远镜第三章:电学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电学的知识,包括电荷、电场和电路等。
以下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3.1 原子结构和电子3.2 电荷和电场3.3 电路和电导性3.4 静电场和静电荷3.5 电势差和电容3.6 电流和电阻3.7 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8 确定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9 简单电路和串联电路3.10 并联电路第四章:声学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的知识,包括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等。
以下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特性4.3 声的传播4.4 声速和共鸣4.5 声音的质量和音高4.6 乐器和声波的消除4.7 噪声和噪声的危害第五章:化学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反应和化学式等。
以下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5.1 物质的组成5.2 原子和元素5.3 化合物和化学式5.4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5 电子结构和化学键5.6 元素周期表5.7 酸、碱和盐5.8 酸碱中和5.9 化学反应的速率5.10 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为我们日后深入学习更高级别的科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点一、物理学1.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力,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很重要的基本原理。
2.声学声学主要研究声波,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同时声音还会受到衍射和反射等现象的影响。
3.光学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光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介质中的不同,同时光也会经历衍射和反射等现象。
凸透镜和凹透镜则是光学研究中的基本元件。
4.热学热学主要研究热的物理学性质。
温度是一个物体热量的衡量,同时热量的传导和热辐射也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
二、化学1.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受到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的影响。
2.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
其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3.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是元素的两个重要指标。
4.化学键化学键确定了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其中离子键是由化合物中离子的吸引力产生的。
三、生物学1.细胞学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组成。
基因是细胞核内的DNA序列,决定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生态和生物学系统等方式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的异同,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3.生态生态是研究生物环境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同时生物也会对环境进行相应的影响和调整。
4.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人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相互协作,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其中呼吸、消化和循环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可打印

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可打印八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是初中科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掌握必备知识点是成功学习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并提供可打印的学习资料。
物理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理、作用反作用定律3. 机械波:波的类型、特性和传播等基础知识4.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础概念5. 光学: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基础知识化学1.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组成、周期、族等2.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何平衡反应方程式3. 酸碱中和反应: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等4. 蒸馏和提纯:不同的蒸馏方法和在实验室中如何提纯物质5. 溶解性和浓度:浓度的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溶解性等常见概念生物1. 生物多样性:不同的生物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等2. 人类生殖系统:男女性生殖器官,不同性别的生殖生理原理3. 基因和遗传:基因的概念、染色体构成、基因的遗传方式等4. 呼吸系统:肺部解剖、呼吸过程,人体的氧气需求等5. 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营养吸收和需要营养的化学过程学习资料为了更好地掌握上述知识点,可以参考以下可打印的学习资料:1.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备知识点总结》2.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表》3. 《八年级上册生物常见问题解答》4. 《八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汇编》这些资料详细介绍了必备知识点和应用范例,并加强了学生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总结在八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并加深对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综合认识。
以上提供的知识点和学习资料是学生成功掌握科学知识的关键。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学生们将更好地了解课程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科学方法论-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观察结果、结论。
- 可控变量和被测变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方法。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 物质的溶解、融化、沉淀等变化过程。
- 确定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
光的传播与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镜子的特性及成像规律。
- 透镜的特性及成像规律。
电流与电磁效应- 电路中的电流流向和电流大小的计算。
-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 电磁铁、电动机等电磁效应的应用。
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 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和方式。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方式方法。
-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措施。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
科学探究与创新- 科学探究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操作规范。
- 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科学与生活-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 科学知识对于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 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
总结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科学方法论、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光的传播与成像、电流与电磁效应、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与生活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并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做出科学决策。
同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上知识点总结科学

人教版八上知识点总结科学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氮气等。
(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物质的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性质。
(2)物质的凝固、熔化、汽化等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3)凝固点、沸点、气化热的概念和实验测定方法。
3.物质的化学性质(1)物质的燃烧现象和条件。
(2)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3)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二、分子与离子1.分子和分子模型(1)分子的概念和结构。
(2)同分子异构体的概念和实例。
(3)分子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2.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的概念和离子化合物的特点。
(2)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测定离子的方法。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观察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
(2)化学反应的种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离子置换反应。
(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2.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组成、平衡和计算。
四、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1.金属及其性质(1)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金属的化合物:氧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
2.金属的提取和利用(1)金属的提取过程和原理。
(2)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利用。
五、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非金属元素及其性质(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酸和盐。
2.非金属元素的应用(1)非金属元素的应用范围和原理。
(2)非金属化合物的利用。
六、大气与气象1.大气成分和性质(1)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大气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2.大气现象及气象预报(1)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的观测和测定方法。
(2)气象预报的方法和原理。
七、植物的生活活动1.植物的营养生活(1)植物的组成和结构。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uashida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uashida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个学年,是对于初中三年的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科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乎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于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章生物1. 生物的组成和生物大分子:生物通常由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构成。
有机物质的主要构造单元是生物大分子,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以及脂质等。
2.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生物的分类:把相似的生物归属到同一个类别,就是进行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遗传信息。
4. 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相对比较简单,由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等构成;而动物细胞则比较复杂,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构成。
第二章物质1. 空气和氧气: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不仅为生命提供了必须的氧气,而且还是燃烧的必要成分之一。
2. 分子运动与物质的状态: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气压下会呈现不同的物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物态之间互相转换的前提是分子的运动状态。
3.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之间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变化被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4. 酸、碱和盐的性质:酸是指能够电离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则指能够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盐则是酸碱反应产生的化合物。
第三章能量1. 热能与温度:热能是一种能量对象,具有传递性和可转换性;温度则指物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大小。
2. 热量的传递与传导: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热传导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运动实现的。
3. 功与机械能: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情况下,就称其具有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4.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例如热能、电能、动能以及势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溶液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2.5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第三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称量法:F浮=G-F4.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排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取kg/m³,取m³)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④F浮=G 漂浮此时<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 支持力=G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第五节物质的溶解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4)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5)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5、分离的常用方法:(1)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4)结晶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2.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3. 如果没有大气层:A 地球上没有生命B 地球上没有声音C 昼夜的温差大D 受陨石袭击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第二节气温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基本要素),气压,湿度,风,降水等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5.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 大气压强的存在: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具体事例: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
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2.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山反应。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 流速大,压强小(气体/液体)。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具体事例:**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 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5.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1.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A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B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四节风和降水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通常用风级(0—12级)表示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往北吹:南风O——东风3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常用%来表示)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4.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5. 降水的条件:A 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B 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C 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6.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温打干冰 2. 凝结核打碘化银第五节天气预报1. 天气图: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2.天气系统:A 高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晴朗干燥B 低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阴雨天气C 冷锋: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大风、降温天气D 暖锋: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F 台风:低压气旋(强低压系统),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对流雨: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第六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越高,温度越低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2)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