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振兴乡村产业,富裕乡村农民。通过分析发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供需不匹配、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提高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消除“供需”矛盾,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广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广西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重心。当前广西农业虽然在良种良法创新、农业科研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供给需求不匹配、机制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以及人才紧缺等问题制约着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
1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1.1良种良法创新取得新进展
据统计广西全区2016~2018年共育成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474个,其中水稻210个、玉米132个,甘蔗自主品种占有率超过30%,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攻关成效突出。
1.2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全区至2018年已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认定建设广西重点实验室22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农业良种培育中心100个、广西星创天地156个、广西院士工作站29个。整合区、市、县三级农业科研院(校)所资源,建立19个创新团队,涵盖23个产业,其中首席专家岗位19个、功能岗位49个,综合试验站88个,一级团队专家156名。组织成立广西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1.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逐步完善
继续加强国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截至2018年底,共建设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65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16家,并成功举办全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会。
1.4对外农业科技合作日益活跃
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与东盟、非洲、欧盟国家农业交流与合作,加大我国—东盟边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力度,共建中老、中柬、中缅农业合作示范项目。通过建设一批桂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示范区和创业园,近300家台资农业企业落户广西。拓展深化与粤、闽、浙、鲁、沪等区域农业科技合作,逐步形成了多渠道、
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农业科技合作格局。
1.5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和企业。2011~2015年,广西共有各级农村科技特派员6072名,其中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1088名,累计服务企业650家、农民131万人。2017年和2018年,全区分别确认选聘贫困村科技特派员2959名和2873名,科技服务覆盖5000多个贫困村和贫困村的主要服务产业。二是加快推进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建设完善区级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科技服务热线实现全覆盖。各农业相关单位通过微信群等,发布各类农业资讯信息。完善广西农业信息网站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三是依托科技示范县,提升科技兴县(市)科技服务能力。通过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形成产业品牌79个,建设服务机构515家,培训农民140327人次。
2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2.1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失衡
一是在现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专职人员不足,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二是在现有体制下,农业科技的供给方(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校等)和需求方(如农户)匹配失衡,供给方对市场调研不足,导致科技创新成果并不是市场需要的成果,同时农户等需求方由于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对于供给方的供给成果并不能很好地消化和接受,农业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目标错位。
2.2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与管理机制问题突出
一是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成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推广能力较强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中未能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考核方式仍以论文、立项等级、立项数量等指标为主,未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科研链与产业链对接存在障碍。三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机制尚不健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50%左右,广西仅为4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仅为46%左右。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建设滞后,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极其缺乏,在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方面也存在大片空白。四是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存在严重不足。不同农业科技项目供给主体间资料没有实现共享,不同科研单位对一个项目重复立项等问题严重,科研单位之间相互竞争,难以形成创新合力,极大地导致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
2.3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袁学国(2012)等学者认为,只有当农业R&D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2%时,农业科技创新才会突显,才会真正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阶段。2018年我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即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GDP 的比重)为0.77%,广西更是不足0.7%,而国际平均水平是1%,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明显偏低。广西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资金审批困难,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加强资金投入成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
2.4农业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人才紧缺
人才的紧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素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紧缺。广西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本身较小,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高端人才留不住、低端人才占位的问题突出。二是农业科技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紧缺。农技推广人员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者、试验场以及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最新信息交流。但当前广西农技推广人员紧缺,没有实现产学研紧密合作,这也是导致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三是高素质农民紧缺。与传统经验式的农业技术相比,新的农业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农民素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3.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消除“供需”矛盾
强化供给侧和需求侧要素资源的培育,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明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转化优质高效成果。以调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种业、生物肥料、农业机械装备等现代产业技术转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以提品质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核心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技术集成与转化。以增效益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效生产、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以及规模化、设施化、工厂化农业技术等技术集成与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等成果转化,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3.2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