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研究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69b0302f61fb7360a4c6556.png)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01c9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5.png)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中国精神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中国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9ec045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4.png)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中国精神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景象或事物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思想或寓意。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意象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能够体现出中国精神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及其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1. 自然意象: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描绘自然景观,如山川、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等。
这些自然意象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
2. 动物意象:动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鹏、龙、凤、鹤、鹰等。
这些动物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鹏代表高远志向,龙象征权威和力量,凤寓意吉祥和美好等。
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力量、权威和美好的追求。
3. 植物意象:植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兰等。
这些植物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高尚品德和坚韧精神,如松象征坚韧不拔,竹代表正直清高,梅寓意傲雪凌霜,兰象征高雅纯洁等。
4. 月亮意象:月亮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往往代表着思乡、离别、忧伤等情感。
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月亮意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乡、亲人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意象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崇尚自然、追求美好、坚韧不拔、思乡爱国等,都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明月意象探赜
![中国古典诗词明月意象探赜](https://img.taocdn.com/s3/m/a20bc7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3.png)
中国古典诗词明月意象探赜明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诗人墨客以其明亮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筑了一座座文学的丰碑。
本文将以探索中国古典诗词中明月意象为主线,通过对相关作品的分析,探讨明月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开篇。
通过这四句诗,诗人李白以明月为线索,展示了他内心深邃的情感和对宇宙的思考。
明月作为地球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之一,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天地的广阔。
诗中的诗人吟咏明月,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和对命运的哀叹。
明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描绘出了无数的姿态,每一幅画面都饱含着丰富深邃的内涵。
古人常以明月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揭示人性。
明月被赋予了思乡之情、友情之意、爱情之美等。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这首词以明月为背景,在墨客的笔墨之间,诉说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除了表达个人感受,明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还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寓意。
明月常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美、高洁和坚持。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用明月的形象勾勒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明月在此扮演了一种理想状态的象征,在诗人笔下成为了他眼中社会中的“一轮明月”。
明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远不止于此,它还具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明月是中国诗词中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意象之一,其形象丰富多样,给予了诗人们无尽的创作灵感。
宋代文学家林则徐在其《赴举行堂见谢连舒》中写到:“纺影明月掩横笼,三更合古瑶玉容。
”作者以明月作为对自然美的描绘,将其与女子的美貌相联系,构成了一种优美的联想。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词中明月意象的探幽古今,是一条颇具文化底蕴的线索。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d0814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7a.png)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乌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古代诗歌中,乌鸦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生物,出现的频率十分之高,乌鸦被大量用于古代诗歌中,为诗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情感色彩。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的研究,来深入探讨乌鸦在古代诗歌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用以解析作者的文学思想。
一、乌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乌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它通常出现在诗歌、故事和抒情文学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它的形象以黑色为主,据说乌鸦有聪明、变化莫测的特性,这一形象被作者抓住,在诗歌中被用来饰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乌鸦有着多种不同的意义。
首先,它多次出现在古典诗歌里,常常用来象征悲伤和愁苦,弥补了作者的情感,以达到表达作者本身痛苦情感的目的。
例如,“乌鸦叹息一声,秋风何其寒!”(李白《长相思其一》),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情绪。
其次,乌鸦也被用作哀伤的象征,以抒发作者的悲伤。
例如,“乌鸦在夜空叫唤,把我的思念搅乱!”(杜牧《窗》),这表达了作者对思念之情的深切抒发。
此外,乌鸦也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悲凉,例如:“乌鸦啼应人去,云山黑分明”(李贺《星月》),这象征了离别的悲凉的气氛。
二、乌鸦与古代文学思想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乌鸦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生物,乌鸦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内涵,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文学思想。
对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的乌鸦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
一方面,作者常常通过乌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乌鸦来表达自己的忧伤和悲凉。
因此,通过对乌鸦象征意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
例如,苏轼的诗歌“乌鸦声声哀,岁岁重相思”(《水调歌头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对彼此思念的深切情感,可以解读为苏轼对爱情困惑的表达。
另一方面,乌鸦也要表达出作者的悲观情绪。
乌鸦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出现,有时乌鸦会把作者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作者更加明显地表达出他们的悲观情绪,这是作者表达悲观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说明了作者的情绪。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象似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象似性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c439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6.png)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象似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其中的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诗人与作品之间的意象是否存在相似性,一直是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从意象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似性,以期在文学研究领域做出一定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选取《唐诗三百首》中的若干诗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类分析,进一步探究其中的相似性,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具体的方法如下:1. 研究对象的选取:在《唐诗三百首》中选定若干篇诗歌,这些诗歌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适合用来探究意象的象似性。
2. 意象的分类:将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类,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
通过对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象征性语言的分析,将意象归纳到相应的分类中去。
3. 诗歌意象的相似性分析:对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相似性分析,探究其中的规律性。
主要是通过情感色彩、象征意义、艺术手法等因素来比对不同诗歌中的意象。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1. 揭示中国古典诗词中象似性的存在规律和特征,为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意象分类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3. 对文学教学和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简单易行,研究内容明确具体,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同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因此,此研究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五、研究的时间安排本文的研究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1-2个月:研究对象的选取、意象分类体系的构建;第3-4个月:对选定的诗歌进行意象分析,筛选出符合研究主题的材料;第5-6个月: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和总结,撰写论文;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完成本文研究后,期望得到以下成果:1. 提出一套完整的意象分类体系,为古典文学研究提供参考。
2. 揭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在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性特征,为文学教学和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387d9ff941ea76e58fa0480.png)
为月亮意象最重要的情感内涵加以阐释,对男子而言,月亮
“带去的是故乡的温馨回忆”和漫漫乡愁;对女子,则是无休
止的清冷寂寞和牵挂。[18 ]李丹也认为月亮“引发出浓重的乡
愁和深沉的离恨”,[19 ]体现着古人对团圆幸福的追求以及求
境界。”[21 ]
总体上看,目前学界对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学者们对
“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并未作出界定,往往是同时使用;
或者是有的用“象征意义”,有的用“情感内涵”,但是探讨的
内容大体不逸出上面的总结。
李白的作品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不仅注
(一) 月亮是女性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
象征意义是母亲与女性”,“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
的诗化象征”“, 月亮既然是诗化的女性,它也就有一种婉约
朦胧通脱淡泊的女性美学风格。
(二) 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思乡和相思
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闷。不管是边塞深闺,还是羁旅宦
成材料”“, 成了离人们映证友情、乡情、亲情的明镜和遥寄情
怀的信使”
(二) 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思乡和相思
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闷。不管是边塞深闺,还是羁旅宦
途,抒情主人公都钟情把月亮作为其孤独失意情感的寄托。
80 年代的研究论文侧重从女性的角度探讨月亮意象的这一
象征意义:“被封建帝王锁禁深宫的宫女妃嫔,被浪子游人抛
因此“, 象征永恒的月亮便常常作为生命有限的对照物出现
在诗人的创作构思中。他们的深沉喟叹总或多或少地流露
古代诗词经典意象解析
![古代诗词经典意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ef39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2.png)
古代诗词经典意象解析经典意象解析历史远去了,但大地上却留下了历史和文明的遗迹。
历史和文明的遗迹,仿佛是一个向导,把我们带进悠远的历史空间。
一把石斧,可以勾勒高擎火把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一篇残砖断瓦,令人遥想金碧辉煌巍峨入云的宏伟宫殿;凭吊一座废墟,宛若走进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摩挲一件兵戈,犹如置身于古战场的大漠烽烟之中。
凭借文明的碎片,我们有可能描绘历史发展的轨迹,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
人类在大地上居住过生活过劳动过,同样人类也在大地上哭泣过悲哀过歌唱过高兴过,既然物质文明的历史有物为证,而如此生动的精神世界会变得无影无踪随风飘去吗?“诗是人类的母语”(卡西尔语),德国作家霍普特曼说:“诗歌从语词中激荡起远古世界的回声。
”我们要探究古典诗人的心灵世界,要寻找古典艺术的源头活水,必须要沿着一个个古典意象一个个古典词语,去寻找这些词语背后隐藏的历史.中国文学在时间上惯于感吟黄昏,在空间上乐于歌咏月亮,古典诗人对钟声、森林、细雨、柴门、古船、灯烛等意象,吟咏不辍,情有独钟.因为每一个意象都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段经历。
一、中国的月亮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月亮的光华和风彩,体味到月亮绰约的神韵。
正如L·克兰默在《灯宴》序言中所说的:“月亮悬挂在中国旧诗坛的上空,是人问戏剧美丽而苍白的观众……她把远隔千山的情侣的思念联结起来”潘知常说的:“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
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死别离,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世界中有响应。
夜晚与白天一起,共同构成了诗歌的世界。
在古代的诗人看来,明月是夜空的女神,是连接天空节律与人间冷暖,沟通理想世界与现实人生的小舟,月的阴晴圆缺,总是对应着诗人的悲欢离合。
因此,诗人的静夜之思,总是与明月有着血缘般的联系。
苏轼诗词中四大意象研究
![苏轼诗词中四大意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a15e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8.png)
苏轼诗词中四大意象研究苏轼诗词中四大意象研究苏轼是宋代人,也是中国千古流传的诗文之一。
他的诗文形象众多,画面清晰生动。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美景,而且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想。
就其创作形式而言,苏轼多次使用“四大意象”进行描绘。
其中四个主要意象,分别是:一、时光意象。
时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苏轼通过对太极、清水、乾坤的形象描写,表示其深刻的理解。
“太极图”是表达意象的最理想之处,“越洋穿行,黑潮汹涌”——所有事物都处在时光的轮回之中,也是苏轼的强烈表现。
二、季节意象。
苏轼的季节意象以竹子为主要元素,以描绘萧条、凋零的结构。
竹子具有独特的语言,被描绘成静谧、宁静、高潮,伴随着清风拂面,洗肠破晓。
他用韵脚和比喻,把竹子视为一种美丽而神奇的自然存在,在时光中萦绕不灭,形成凋零永恒的意象。
三、剑意象。
以剑为意象的形式,可以表达苏轼的思想意识与人生态度。
剑在他的诗句中不仅仅是一种意象的想象,它还代表着一种爱情的信念。
剑的姿态象征着付出和承受,诉说着千丝万缕的心情。
这种心情在诗词中不断变化,湛蓝如春,回忆如潮,体现出苏轼潇洒自在的飞扬精神。
四、古典意象。
苏轼对古典诗文的熟悉,启发他去搜索诗词的道路。
古典意象是苏轼的绘画语言之一,他通常使用古代神话、传说和文物来表达思想。
他会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融入到他的诗文中,将虚幻的古典意象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叙事风格,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以泛泛渴望之情表现出来,证实了古典意象在苏轼诗句中影响不容小觑。
本文通过研究苏轼诗词中四大意象,总结出相应的描绘方式,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理解。
他的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部分,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也是中国千古凝固的文学精华,在当今文学范围内有无穷的借鉴意义。
古诗常见意象鉴赏
![古诗常见意象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e3862dd49649b6648d747ce.png)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 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 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 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天……
开头两句以回忆起笔,叙写 谪仙居 刘长卿 晴 多年前与梁耿分手时的情景。 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红日西沉,天色已晚,孤舟催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发,离愁别绪不禁油然而生。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接着,由眼前自由飞翔的鸟儿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想到自己反不如鸟,只能在海 注:此词是作者由淮溪鄂岳转 中听凭命运的摆布。深切而含 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在赴睦 蓄地表现内心的酸楚和悲愤。 州途经苕(音条)溪时所作, 五六两句借白云明月寄托对梁 是寄给也在贬谪中的朋友梁耿 耿的思念。白云飘忽不定,自 的。① 晴川:晴朗的原野。 己的思念之情也悄悄地随着远 ② 解携:与友人分手。③ 平 去的白云飞向天涯,诗人伫立 芜:杂草丛生的地方。④ 长沙: 溪畔,凝神远望,不觉月亮已 原指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 上,照彻前溪后溪。最后诗人 这里借指梁耿。 问:诗人通过 借连绵不断、延伸天涯海角的 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萋萋芳草 写自己竭力从离愁别 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 恨中解脱出来而终于无法解脱 情 出来的情状。可见之悲苦
古典诗歌的意象分析课件(22张ppt)
![古典诗歌的意象分析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299246fad6195f302ba63f.png)
•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 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等。
•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 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等。
•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 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 《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 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
(5)杜鹃鸟。(也叫“子规”)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 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 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 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 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 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3、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 染凄冷、悲凉气氛)
• (1)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 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2)芭蕉。
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 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 股脑儿倾吐出来。
古典诗歌的意象
•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 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 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 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 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 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 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 帮助。
•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 别后思念)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e1bb003a300a6c30c229f96.png)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诗韵犹画韵,无韵之画自古不得品位,同样的,无韵之诗则更是为世人所不屑。
此中之“韵”就是诗与画的灵魂,无之则诗画无以留存。
而“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即是诗词的意境。
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体道”的境界。
“道”,不知其名,也不可名,甚至也不能用语言给予确切的表达和解释,但它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先天地生,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它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正是道家这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思维特点,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去追求一种深远杳冥的、飘渺恍惚的、不可以用语言穷尽而又能表现一种高远意旨的艺术境界。
诗人、艺术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种种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许多的空白和断裂,通过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启发读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味、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去获取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审美享受。
这正是文学作品中意境的魅力。
可见最早的意境基本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刘勰把哲学的命题转为文学理论命题,“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一、关于意境究竟何为意境?意境一词,最先由唐代名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与他同时代的王昌龄、刘禹锡又有所阐发王昌龄在《诗格》的著作中提出“三境”说。
他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在经过历代诗人、理论家的探讨和发挥,终于形成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特有的概念,并主导着古典诗词的创作。
自提出“意境”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无数种界定。
在不少关于意境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哲学意蕴说。
中国先秦的“道”论,有深刻的学术影响。
“道”家的“道”与后来佛教、禅宗结合影响尤其大。
文学领域提出“原道”主张,也根深蒂固。
这样后人就又引“道”论来解释“意境”,力图说明意境中所谓“象外”、“意外”,其实就是一种行而上的意味。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以禅论诗,就提出诗之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叶朗教授更是明确提出:“‘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道’的体现。
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999a8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7.png)
文学创作与审美
艺术表现
夕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被用 作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的载体, 它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情感意蕴 ,为诗人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灵感
。
审美追求
夕阳意象的运用体现了古人对自 然美和和谐美的追求,它不仅给 诗词增添了艺术魅力,还传达了 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文学价值
夕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文学价 值,不仅体现在其艺术表现和审 美追求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
THANKS
感谢观看
目前对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的研究多集中在个别诗人和作品上,缺乏系 统性和全面性。
对于夕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演变和发展尚需进一步探讨,以便更深入 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未来可以结合现代文学理论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对古典诗 词中夕阳意象的研究,包括对其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等方面 的研究。
刻思想和人文精神。
人生哲学与智慧
人生感悟
夕阳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它所蕴含的哲 理和智慧,使人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自然规律
夕阳意象所象征的自然规律和生命过程,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积极面对人生。
精神追求
夕阳意象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如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等,为现代人提 供了心灵上的寄托和精神上的滋养。
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夕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丰富 的象征意义,如表达时光流逝、
人生无常、怀古思今等情感。
夕阳意象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 感体验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对 生命、历史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夕阳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具有独特 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为后 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审美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f8be74e48d7c1c709a14512.png)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中国古诗词鸟意象探究
![中国古诗词鸟意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24287e168884868762d641.png)
中国古诗词鸟意象探究杨佳杰(云南师大附中高一十六班)摘要:我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人类文化的瑰宝。
其优美的形式,含蓄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古老的画卷,传达着先人无限的思想感情及厚重的,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
而意象,作为一个能含蓄凝练地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窗口,一个古诗所不可或缺的优美元素,渐渐成为了现代的我们超越时空观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体会到作家的喜怒哀乐的重要途径。
以古诗词中的鸟意象为例,可探究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及内涵,体会古诗的精妙所在。
关键词:思想感情鸟意象一、雁归雁(杜甫)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回?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解:1.乱:指安史之乱。
2.肠断:特别悲伤。
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关月:边关的月亮。
②矰: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自可疑:意思是说不会无缘无故孤飞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注释1.次:路途中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风正:指顺风。
3.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旧年:过去的一年。
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4.客路:旅途。
5.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bb9de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e.png)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
乌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成为了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意象。
乌鸦出现在古典诗词中,既容易被识别,又充满了象征意义。
本文将聚焦于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探讨乌鸦形象表现出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古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
一、乌鸦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中,乌鸦代表着对安定人心的祈求,通过乌鸦的出现,可以象征着平安、祥和的家庭。
此外,乌鸦也可以象征着谨慎、灵活、勇敢,因此它也被称为“勇士之鸟”。
古代诗人通过乌鸦传达出中国人民希望获得祥和安定的Android主题。
许多古代作品中都有乌鸦出现,如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诗歌。
二、乌鸦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
1.《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了乌鸦意象,他用乌鸦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象征,言传达的意义,把它当做一种信仰。
《史记》中的故事中,曾经有一位名叫阿鲁白的管理官,他听到很多报告乌鸦的鸣叫,他觉得很不正常,于是不断寻找着乌鸦出现的原因,并发现乌鸦有着很多神秘的含义,他们传达着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气氛,诉说着一种安定的生活。
2.甫的诗歌
杜甫的诗歌也涉及到乌鸦的意象,他在《赤壁怀古》中有一句“乌翼终日锦书空”,他把乌鸦形象表现出来,他用乌翼终日取代这词,
以表示乌鸦的美丽和忠诚,也代表着安定的生活。
三、结
乌鸦在古代文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义,古代诗人用它来传达着对人民的安定祈求。
古代作品中,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甫的诗歌中都有乌鸦出现,它们都让人们看到乌鸦的神奇意义和它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3c00e7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3.png)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1.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古人情感的大门。
比如说“月”这个意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望着那轮明月,就像望着故乡的方向,那月啊,就代表着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思乡的时候,谁不会抬头看看月亮呢?那月亮就像一个知心老友,默默陪伴着思念家乡的人儿。
2. 古典诗词里的意象如同色彩斑斓的画笔,绘出千般思绪。
“柳”就是这样的意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那青青的柳色,就像看到了离别的愁绪在飘舞。
这柳啊,就跟那扯不断的情思似的,看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仿佛它在说:“朋友啊,这一分别,何时再相见呢?”3. 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
拿“雁”来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身处塞外,看到大雁飞走了,没有一丝留恋。
那大雁就像归心似箭的游子,毫不眷恋这荒凉之地。
他心里是不是在想:大雁啊,你都能回家,我却只能在这他乡,真叫人难过啊!4.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宛如星星点点的灯火,照亮古人的内心世界。
“酒”这个意象就特别有味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独自一人,只有酒相伴。
那酒就像是他的知心朋友,在他孤独的时候给他慰藉。
你说,当一个人孤独到只能和酒说话的时候,是多么的寂寞啊,就像被世界遗忘在角落一样。
5.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打开古人心灵宝箱的密码。
像“夕阳”这个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笔下的那个游子,看到夕阳西下,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那夕阳就像生命的暮钟,敲打着他孤独的心。
这时候他肯定在想:我的归宿在哪里呢?夕阳下的他显得那么无助。
6. 意象在古典诗词里如同灵动的精灵,传递着细腻的情感。
“红豆”就是这样的精灵,“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用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情。
红豆就像一颗火热的心,装满了对爱人或者友人的思念。
你想啊,看到红豆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思念的那个人,这感觉多奇妙又多揪心啊!7.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像是一艘艘情感的小船。
唐诗“桃李”意象研究
![唐诗“桃李”意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b36a19b307e87101f696ea.png)
唐诗“桃李”意象研究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
在诸多构成意境的意象中,又以植物居多。
意象作为诗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对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先秦时期,植物作为诗歌起兴的物象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学的发展,诗人们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
感情,这些植物意象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的重要构成。
“桃李”意象在《全唐诗》中多次出现,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诗经》。
时至今日,它仍旧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
本文梳理了《全唐诗》中的“桃李”意象,发掘其多方面含义,同时关注“桃李”意象与其他意象间的关系,以此发掘“桃李”意象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蕴。
“桃李”意象随着唐代社会的发展衍生出来多方面的含义,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政治变迁、世人心态观念的变化。
“桃李”意象也可称为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镜子。
“桃李”意象从雅到俗的发展流变,与其他植物意象的对比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及艺术价值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 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 中是传书的信使(鱼)。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孤鸿、断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鸿): 表达漂泊流离、
孤凄忧虑的羁旅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 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 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 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
王安石《梅花》:
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论语》:“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 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 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 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 人
1、“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 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
竹子、梅花、兰花、菊花、柳、 牡丹、桃花、扬花等
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芭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 蕉 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 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 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 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梧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桐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表现惜别怀远或柔情。 憎恨、讨厌。 讽刺那些倚仗权贵、作威作福的人。
另外:菊花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 • • •
•
杜鹃
二、动物类:
杜鹃、乌鸦、鸿雁、 青鸟、鹧鸪
沙鸥、鸣蝉 、 猿猴、 燕等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 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 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 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 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 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 起。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 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 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 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 “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 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 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 代表一种悲剧氛围。这些被赋予的物 事变成了一种意象。
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 融合。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后香。”诗人抓住梅花 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最先ຫໍສະໝຸດ 放的特点,写出 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
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 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
梅,也是咏自己。
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
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燕子
(1)、燕子因结伴 飞行而成为爱情的 象征。如“落花人 独立,微雨燕双 飞。”展示了词人 梦觉酒醒后凄寂惆 怅的心境和对感怀 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 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 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 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 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 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 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 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青鸟,传说西王母 有三只青鸟,一只 先被遣为信使,前 来给汉武帝报信, 另外两只随西王母 而来,并服侍在王 母身旁。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 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 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忽 变相,手中之竹 ,又不是胸中之竹。
第一、寄情于物, 赏心悦目
第二、意近象异, 同中见奇
第三、朦胧委婉, 意绪无穷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及其他类 6、人物意象等
无限感慨。
(3) 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过五溪。”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 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杜鹃。
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 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
等情感。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 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虞世南《蝉》 骆宾王《在狱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无人信高洁,谁为
表余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猿
啼
表现凄厉、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