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7

合集下载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数字鸿沟,即信息鸿沟,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接触、使用和理解信息技术及信息内容方面的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导致信息获取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数字鸿沟研究的历程,包括其内涵定义、表现维度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探讨数字鸿沟的内涵,从不同学科和研究视角出发,解析其深层含义和演变过程。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数字鸿沟的表现维度,包括技术接入鸿沟、使用技能鸿沟、信息内容鸿沟等,以及这些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综述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回顾和梳理数字鸿沟研究的历程,本文旨在加深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解,为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鸿沟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数字鸿沟的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

在国内方面,研究数字鸿沟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数字鸿沟概念的界定和度量方法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数字鸿沟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缩小数字鸿沟。

近年来,国内研究还涉及到了数字鸿沟与教育公平、城乡差距、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关系。

在国际方面,数字鸿沟研究起步较早,涉及领域广泛。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水平的差距,后期则逐渐扩展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国际研究不仅关注数字鸿沟的现状和趋势,还深入探讨了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和措施。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可编辑版】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可编辑版】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的相关概念数字鸿沟,也叫知识鸿沟或知沟。

数字鸿沟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困分化”问题。

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所以,研究数字鸿沟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动机1.研究目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所以,研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存在,在大方向上与政府的方针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播的基层骨干培养、基层群众的信息接受能力的训练各个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之一。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状况发生了变化。

同样,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布局与实际发展的结果在城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本研究从举国关注的奥运会着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关题目,然后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投放,通过比较来揭示城市和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确实存在,且现状令人堪忧。

其次就是为了观察受访者的年龄、学历、收入、性别等各方面和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数字鸿沟的存在形式。

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此次调查农村的对象为**市宾县常家屯、张家屯和**市香坊区旭光村,选择这三个地点一方面是因为三者经济水平有不同差距,调查的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众媒体覆盖情况的差异,这样实施的调查能够有效地评估大众传媒覆盖情况对农村知识水平的影响。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

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的表现和影响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数字鸿沟的相关概念数字鸿沟,也叫知识鸿沟或知沟。

数字鸿沟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困分化”问题。

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所以,研究数字鸿沟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动机 1.研究目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所以,研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存在,在大方向上与政府的方针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 30 年来,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播的基层骨干培养、基层群众的信息接受能力的训练各个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之一。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状况发生了变化。

同样,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布局与实际发展的结果在城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本研究从举国关注的奥运会着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关题目,然后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投放,通过比较来揭示城市和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确实存在,且现状令人堪忧。

其次就是为了观察受访者的年龄、学历、收入、性别等各方面和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数字鸿沟的存在形式。

2.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此次调查农村的对象为**市宾县常家屯、张家屯和**市香坊区旭光村,选择这三个地点一方面是因为三者经济水平有不同差距,调查的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众媒体覆盖情况的差异,这样实施的调查能够有效地评估大众传媒覆盖情况对农村知识水平的影响。

医疗健康产业数字鸿沟治理报告

 医疗健康产业数字鸿沟治理报告

医疗健康产业数字鸿沟治理报告医疗健康产业数字鸿沟治理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健康产业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一项重要的发展领域。

然而,在数字化时代,医疗健康产业中存在着数字鸿沟的问题。

本报告将针对此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数字鸿沟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数字鸿沟在医疗健康产业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和管理方面:医疗机构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患者数据,但由于数据收集方式不规范、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大量数据无法被充分利用。

2. 医疗服务提供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滞后,无法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使得患者与医疗资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

3. 医疗资源分配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偏远地区的群众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出现鸿沟。

二、数字鸿沟的原因分析1. 技术难题:医疗健康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受到技术水平、信息安全等问题的制约,影响了数字化应用的推广和使用。

2. 信息不对称: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患者无法准确了解自身状况和医疗服务的优劣,造成了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

3. 资金不足:一些中小型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数字化程度较低,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服务。

三、数字鸿沟的治理措施针对数字鸿沟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治理措施,以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医疗机构加强数字化建设。

2. 技术创新推动:鼓励科技企业加大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提供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促进数据共享:建立医疗健康数据的统一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减少重复采集。

4. 建立在线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服务,减少患者与医疗资源之间的鸿沟。

我国数字鸿沟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数字鸿沟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数字鸿沟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我国数字鸿沟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数字化进程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数字鸿沟的问题。

数字鸿沟是指在技术、资源、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数字化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各种伦理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数字鸿沟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字鸿沟引发的隐私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已成为了数字时代的重要资产。

然而,我国数字鸿沟导致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不平等现象。

由于一些人对数字技术的使用和了解相对较低,他们的个人信息更容易被他人获取,进而可能被滥用。

这种不平等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可能引发隐私泄露的风险,威胁到人们的个人权益。

对策:加强隐私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

运用法律手段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同时,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究,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二、数字鸿沟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然而,我国数字鸿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在数字鸿沟严重的地区,学生很难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进而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对策: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教育资源的数字鸿沟。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建设数字化教室等措施,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此外,可以通过数字化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各地区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三、数字鸿沟引发的信息获取不对等问题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但数字鸿沟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对等的问题。

一些人由于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无法获得各种信息,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信息不对等现象。

对策: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推广数字技术的使用。

提供便利的渠道,让不同层次的人群都能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同时,应加强信息开放与共享,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获取的不对等。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这个在过去几十年间迅速崛起并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发明,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信息获取到社交娱乐,从在线购物到远程办公,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互联网用户规模与增长趋势截至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亿之多,并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几乎已经实现了全民覆盖。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尽管互联网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入互联网。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互联网的覆盖率也在逐步提高,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二、互联网接入方式与网络速度过去,人们主要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连接互联网,速度慢且不稳定。

如今,宽带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光纤入户让网络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移动网络也从 2G 逐步发展到 5G,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快速和流畅的上网体验。

然而,网络速度在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

在一些大城市,高速网络已经普及,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影响了当地居民对互联网的使用。

三、互联网应用领域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从传统的线下购物到如今的线上购物,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轻松选购全球各地的商品。

不仅如此,电子商务还带动了物流、支付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也成为了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的重要渠道。

3、在线教育在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远程办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办公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数字鸿沟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数字鸿沟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日益增长。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不断进步。

在这样一个追求效率与便捷的时代,网络技术的演进尤为引人瞩目。

同时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年龄构成上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远远超过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

同时,我国60岁及以上的脱网群众占脱网群众总体比例的46%,在这些老年脱网人群中,有些人甚至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出示支付码而无法进行正常生活中的交易,极大困扰了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

在老龄化与信息化的双重冲击下,推行信息技术的适老化改革已迫在眉睫。

科技与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的生活,从在线订餐、网购到医疗预约,智能手机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对年轻网民而言,电子设备为他们提供了即时且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然而,对于老年人群,情况却大相径庭,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正逐步下滑。

例如,湖南的一位老年男子在雨中前往社保中心缴纳保险,却发现机构仅接受电子支付,工作人员的冷漠态度让他陷入困境,最终只能依赖家人协助。

老年人普遍对电子产品接纳度较低,智能手机对他们而言是一项陌生且难以驾驭的技术,导致他们在很多事务中需依赖他人,同时因无法融入互联网,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受限,社会参与度也相对较低。

在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群作为一个被忽视的庞大群体,尚未找到属于他们的便捷通道,这导致他们被边缘化,陷入数字鸿沟,迷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之中。

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策略研究不仅加深了数字化时代对老年人群体影响的全面理解,进一步丰富课我国老年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而且深化了对数字包容性理论的探讨;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社会政策的基础研究。

我国地区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地区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地区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我国地区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地区之间数字化程度的差异越来越大。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地区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地区间数字化程度的均衡发展。

我们将从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数字文化意识不足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数字鸿沟形成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先进,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滞后。

先进地区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导致了与滞后地区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

此外,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效果有待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这也加剧了地区间的数字差距。

2.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投入不足。

缺乏高速互联网接入、通信基站、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导致了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规划不合理、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数字差距。

3.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缺乏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使得这些地区的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效果不明显,加剧了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4.数字文化意识不足数字文化意识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些地区,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和认同度较低,缺乏对数字化时代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这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数字文化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缩小。

200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

200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

五、手机上网网民分析截止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

尽管这个数量在13700万人的网民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数据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代表着中国网民上网方式、上网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发展。

1.性别特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网民占67.8%,女性网民占32.2%(如图5.53所示)。

与整体网民的性别比例相同,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占据网民主体,这个比例也高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网民的比例(如图5.54所示)。

相比较于女性网民,男性网民更加喜欢尝试使用新的上网方式和上网设备。

图5.53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性别分布图5.54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性别比较2.婚姻状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网民占66.0%,已婚网民占34.0%(如图5.55所示)。

整体网民中,未婚网民占网民的主体,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婚姻状况的分布亦如此,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的网民更加集中(如图5.56所示)。

图5.55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分布图5.56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比较3.年龄分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为41.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为24.6%;再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6.9%;31~35岁的网民比例为8.2%;36~40岁的网民比例为5.5%;4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3.1%(如图5.57所示)。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年龄分布与整体网民的年龄分布基本情况一致,并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30岁以下的网民更加集中,所占比例高达83.2%(如图5.58所示)。

可见,手机上网这种年轻的上网方式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

图5.57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年龄分布图5.58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4.网民职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31.5%;其次是学生,所占比例为30.9%;排在其后的是自由职业13.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2%;无业5.9%;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4.0%;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3.3%;其他职业和农民所占比例较小(如图5.59所示)。

分析中国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现象UP小组

分析中国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现象UP小组

“信息孤岛”
普及 率 经济 发展
信息 获取 能力
小组浅析:中国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现象 软环 境 人口 网民城乡结构差异 城乡居民文化程度差异 职业 网络应用
普及 率 经济 发展
信息 获取 能力
城乡网民的信息获取情况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 由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信息获取和发布的渠道相对匮乏,居民的 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广大农民公共参与意识和政治民主意识 相对薄弱,在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影响社会的能力较低,从 而使农村地区的民主进程也比城市缓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参与度的分析, 农村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帖的比例为39.4%,回帖的比例为51.3%, 城镇网民的参与度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普及 率 经济 发展
信息 获取 能力
小组浅析:中国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现象 软环 境 人口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发展瓶颈,是成为拉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 素,也是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产生的因素。互联网 具有信息储量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 时等优势,对于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相对不便利的 农村而言,互联网是缩小城乡信息资源差距的契机。 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包括前面提到过的软硬件差 距,城乡的信息获取能力也存在差距。
普及 率 经济 发展
信息 获取 能力
小组浅析:中国电子政务城乡数字鸿沟现象 软环 境 人口 城乡经济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是中国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 逐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拉大。 我们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在东部沿海地带,更可以 尽管中国经济整体上发展迅速,但中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之间 说中国的城市构筑了支撑中国经济的骨架。大中型企业 的收入差距仍较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比较明显。到 2008均植根于城市发展,而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也是由实力 年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 元人民币/年,扣除 雄厚并且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推行。企业与政府间的电 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 8.0%,而城镇居民收入是农 子政务,亦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而进一步展开。反 村的3.3 倍。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 观农村经济,以软硬件实力都比较弱的中小企业为主, 的地区落差问题仍比较严重。 受企业资金、技术、战略等能力的限制,农村企业未能 在企业信息化上达到与城 城乡思想观念及文化的差异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的三分之一。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捷。

一、互联网络普及率稳步提升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4%,与2010年相比提升了28.6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地区的普及率达到了79.9%,农村地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了48.4%。

这表明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开始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二、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得信息和服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9亿,占比超过90%。

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手机APP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社交媒体、新闻、购物平台等应用层出不穷。

三、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方式互联网的普及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网络零售额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2019年,中国网络零售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占社消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24%。

和传统消费方式相比,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和优惠更受消费者青睐。

四、网络教育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据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教育用户规模已突破2.5亿,占全国教育参与人群的近一半。

网络课程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吸引了大量学生和职场人士,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间找到平衡。

五、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庞大,包括网络病毒、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

为加强网络安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并通过立法加强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但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数字鸿沟”背景下的金融服务适老化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开题报告(含提纲)2300字》

《“数字鸿沟”背景下的金融服务适老化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开题报告(含提纲)2300字》
(四)老年群体遭遇金融诈骗现象
四、金融服务适老化应对措施
(一)继续做好老年群体基础金融服务
(二)持续优化金融适老产品设计
(三)持续完善适老支付环境建设
(四)切实提升老年群体金融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5、参考文献
[1]张潆予.数字化时代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会计,2022(08):26-30.
[2]许诚栋.科技赋能金融服务适老化的调查与思考——以赣州市为例[J].金融科技时代,2022,30(06):83-85.
[3]娄飞鹏.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J].中国金融,2022(10):20-22.
[4]修佳志,汪华超.适老化金融服务发展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22(10):25-26.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专业:金融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数字鸿沟”背景下的金融服务适老化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化持续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进行,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球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人类寿命普遍延长的趋势,即人口老龄化趋势。1956年,联合国发布《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研究报告,正式将“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作为判定一个国家(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人,占比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十四五”时期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3、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相关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概念解析,阐述了数字鸿沟及金融服务适老化的基础定义。第三部为我国金融服务适老化现状,主要从金融服务不断下沉、厅堂改造持续推进以及金融知识全面普及等五个角度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金融服务适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在金融适老延伸服务仍有待提高、面向偏远地区老年群体基础金融服务不足、老年群体普遍金融素养较低以及老年群体遭遇金融诈骗现象四个方面。第五部分则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7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7

D I D 代表 一 国或地 区数字 鸿 字鸿 沟 。 沟 总指 数 。D I 于 0 1 间 , D介 — 之
Q, 表 主 要 考 察 指 标 的种 时的乡村一方 、 代 性别数字鸿沟间 类及其相对差距指数。 结合 国际 的女性一方等 。 在进行 国际间数 D I 大 ,说 明数 字鸿 沟越 大 ; D越 D I 小 ,说 明数 字 鸿 沟越 小 。 上通 常 采用 的主要 指 标 , 文 重 字鸿 沟 比较 时 , D越 本 由于设 定 中国 为 最 般来讲 , D 小于 03表示数 点以互联 网普及 率 、 DI _, 计算机家庭 观察 对 象 , 终指 标 相 对 差距 指 字鸿 沟不 明显 ; D 介 于 03 05 普及率 、 D I .— . 移动电话普及率和固定 数 及 数 字 鸿 沟 指 数 可 能 为 负 值

20. .1 中国信息界J 071 3 0 r
维普资讯
二> l 势报 告 j 趋
公信 力 的统 计 数 据 , 免使 用 主 避 观判 断数 据带 来 的不确 定性 。
() 2 分类数字鸿沟的测算
差 距 的 大 小 。 值 介 于 0 1之 —
维普资讯
势 { 告 l< 艮
中国 信息 趋势报告( 七十二)
中 数 鸿 报 0 国 字 沟 告2 7 0
■ 国家信 息 中・ 信 息化研 究部 张新 红 e . 2
所 谓数 字 鸿 沟 , 指 不 同社 鸿沟 ” 是 一章 , 报告更 加完整 。 使
鸿 沟 问 题 不 仅 关 系 到 国 家 信 息 和性 别 数 字鸿 沟 , 以此 为基 础 差 距 等 方 法 的基 础 上 , “ 对 并 以 相 化 战 略 目标 的实现 , 也将 对 统 筹 进 行数 字鸿 沟 总水 平测 评 。鉴 于 差 距 综 合 指 数 法 ” 内核 对 “ 为 数 城 乡 和 区域 发展 产 生 深 远 影 响 ,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超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 我国成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超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  我国成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超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我国成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超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我国成全球最庞大数字社会近日,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十亿人,成为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

这一数字令人瞩目,也凸显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日益数字化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互联网的初创阶段到如今覆盖全国各地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逐渐形成了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体系,数字技术也不断推动着经济的转型升级。

首先,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无论是新闻资讯、学习资料还是娱乐信息,互联网让信息的获取速度大大加快。

以前,人们要等待电视台和报纸的播放和发行才能获取最新的新闻,而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浏览器,就能看到各类新闻头条。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世界的变化,拥有更广泛的视野。

其次,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机遇。

比如,电商行业的快速崛起,让人们可以在家通过网络购买商品,不再需要亲自到实体店铺。

餐饮行业也逐渐与互联网结合,出现了外卖平台和手机点餐等新业态。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再次,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服务应用层出不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在线购物、在线预约、在线学习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同时,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平台,让人们可以与亲友交流、结识朋友,拓宽了社交圈子。

这种便利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加舒适和满足。

最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对于教育和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

2010中国数字鸿沟报告

2010中国数字鸿沟报告

2010中国数字鸿沟报告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前言】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

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准确测量、客观描述数字鸿沟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是客观评价政策效果、提出正确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数字鸿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客观反映,其形成原因、作用机理相当复杂。

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本着数据完整、理论通用、内涵直观的原则,建立了“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及其分析模型,对“数字鸿沟指数(DDI,Digital Divide Index)” 进行跟踪测算和研究。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0》是第六份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年度报告,继承了前此报告主体框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对 2009年中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扩散状况和数字鸿沟演变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在考察内容方面,鉴于性别间数字鸿沟已基本消除, 2010年的报告不再单独测算性别数字鸿沟指数,重点考察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字鸿沟总水平测评。

在考察变量方面,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

【总体概况】(一)互联网应用加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网民大国继2008年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网民大国之后,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又取得了两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一是网民总数突破3亿,到年底达到3.84亿人;二是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第一次真正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图6.8 2003-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中国互联网发展在2006年普及率达到10.5%后开始进入加速扩张期。

2007-2009年三年的扩张幅度分别达到5.5个、 6.6个和6.3个百分点,每年新增网民总数分别达到7300万人、8800万人和8600万人。

我国中东西部数字鸿沟问题分析

我国中东西部数字鸿沟问题分析
术 的开 发领域 , 也存在 于信 息技 术 的应 用领域 , 特别 是指 由网络技 术产生 的差距 。
了构 建和谐 社会 , 我们也 在 向 电信 强 国的 目标 迈进 ,
这个 时候我们 提 出创 建 公平 信 息社 会 , 有 非 常重 具 要 的现实 意义 。 数字鸿 沟最 先 由美 国 国家远 程通 信和信 息管理 局 ( A) 1 9 NTI 于 9 9年 在名 为《 网络 中落伍 : 在 定义 数 字鸿 沟》 的报告 中提 出。随后 , 字鸿 沟最早 正式 出 数 现在 美 国的 官方 文件 里 面— — 1 9 9 9年 7月 份 美 国
我 国 中东西 部 数 字鸿 沟 问题 分 析
张 超
70 6 ) 1 0 1 ( 西安 邮 电 学 院 经 济 与 贸 易 系 , 西 西安 陕
摘要 : 近年 来, 国一直在 大力推进信 息化建设并取得 了引人注 目的成绩 , 我 但是我 国 东中西部地 区问的数 字鸿沟仍
然存在 , 并有进一 步扩 大的趋 势。本文对此 问题进行 了分 析, 出产 生东中西部数字 鸿沟的原 因并给 出 了相应 改 指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西







Ma .0 6 r20
Vo. 1No. 11 2
第 1IAN OF ’ UNI VERS TY OS AND I OF F T TEL  ̄ M M UNI ATI E( C ONS
界 瞩 目的焦 点 问题 。2 0 0 2年 3月 1 8日~2 日。 7 国
任务 。信息 化也是 我 国加 快实 现工业 化 和现代化 的 必然选 择 , 小数 字鸿 沟是 贯彻 党 的十 六 大精 神 和 缩

从互联网报告看我国数字鸿沟的政府治理

从互联网报告看我国数字鸿沟的政府治理
详 实 的 数 据 揭 示 了我 国 数 字 鸿 沟 的 现 状 和 相 关 问 题 。
C N域名 和 w w站点数量是一 个地 区应用互 联 网 w 进行社会各项活动和展示信息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互 联 网的普及 与发展是 由经济基础条 件所决定 的 , 经济 越发达地 区互联 网的普及率也越 高。
数字鸿沟又称为 信息鸿 沟 , 指在 全球数 字化进 是 程中 , 同国家 、 同地 区、 同行业 、 同人 群之 间, 不 不 不 不
在掌握 、 应用信息技术 方面 以及发展信息产业 方面 的 差距 , 是信息富有者 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 …数字 鸿 沟存在于国家之 间、 区之 间、 地 产业之 间、 社会 阶层 之 间 , 反 映 了 国与 国之 间 、 它 国内社 会 各 阶层 之 间 在 获 取知识 、 知识共享 以及财富 占有 等方面的差距 。当前 , 数字鸿沟 已渗透到人们 的经济 、 政治和社会生活 中, 由 信息技术和信息福利产生的差距促使权力 和个 人地位 发生急剧变化 , 社会贫富差距进 一步扩 大 , 直接 影响到 社会政治经济 的稳定有序与和谐发展 。数字鸿 沟已成
域 名 数 ( ) 2 . 3 . 2 . 4 4 5 6 % 35 8 8 2 3 . .
网站数 ( ) 2 . 3 . 2 . 5 O 4 4 % 32 67 5 2 . .
25 .
从表 1 数据 可以看 出 , 经济 较发 达的华 北 、 东、 华 华南 的注册域名和网站数 比例分别为 8 . %、5 1 , 46 8.% 而相对落后 的东北 、 西南 、 西北仅分别 占 1. %和 1. 28 1 9 , 占比例非常 小。这就容 易导致信 息 的“ % 所 马太效 应” 即东南部地 区拥有 的信息 量会越来 越 多, , 而中西

我国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正文

我国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正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完成人:王彩霞指导教师:武士勋系(院)别:工商管理系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303完成时间:2007年6月15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王彩霞(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303班)指导老师:武士勋摘要:“数字鸿沟”是一种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教育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客观条件所导致的一种差异,既包括经济鸿沟、技术鸿沟,也包括知识鸿沟、制度鸿沟等。

“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的一种现象,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于一个国家内部之间。

“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一个畸形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问题。

在我国,“数字鸿沟”也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以及不同阶层之间。

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力的措施,理性地消除“数字鸿沟”。

由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所导致的“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国内区域及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而跨越“数字鸿沟”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阶层参与,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数字鸿沟;实证分析;影响因素;解决措施引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人群文化程度的差异、不同人群获取信息技术的智力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我国国内出现巨大“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

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合理的利用公共图书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开展信息经济的制度建设巨大等。

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平衡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以及完善制度建设。

同时政府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力的措施,理性地消除“数字鸿沟”。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一个如影随形的梦魇也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数字鸿沟”的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南北之间、国与国之间、一国内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这一趋势都表现得越来越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7“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1]序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

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准确测量、客观描述数字鸿沟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是客观评价政策效果、提出正确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对中国数字鸿沟现状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本报告是第三份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年度报告。

本报告继承了此前报告主体框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1.在主体框架方面,除继续全面反映中国内部数字鸿沟总体与结构状况外,增加了“中外数字鸿沟”一章,使报告更加完整。

2.在考察内容方面,重点考察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和性别数字鸿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字鸿沟总水平测评。

鉴于区域数字鸿沟是地区数字鸿沟的表现,而教育数字鸿沟很大程度上是原因而非结果,所以本报告对这两类数字鸿沟不再进行单独反映。

3.在考察变量方面,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应用为依据,去除了彩电变量。

取消彩电变量,不是因为其不重要,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进行比较分析的需要(国际上主要评价指标体系中有许多不用这一变量,基础数据不易得到)。

4.在测算方法方面,在继续使用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时间差距等方法的基础上,以“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为内核对“数字鸿沟指数(DDI)”进行了测评。

数字鸿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客观反映,其形成原因、作用机理相当复杂。

鉴于人们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还刚刚开始,国际上对于数字鸿沟的测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有公信力的方法或报告。

本报告本着数据完整、理论通用、内涵直观的原则,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各方反馈和斧正。

【测算方法说明】在进行数字鸿沟测算时,本报告力求把握三点:一是理论通用:既可进行横向比较,又能进行历史比较;二是内涵直观:计算结果含义清晰,便于直观理解;三是数据完整:全部采用有公信力的统计数据,避免使用主观判断数据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鸿沟大小的一种测算方法,其核心指标是数字鸿沟指数(DDI)。

其计算方法和含义如下:(一)数字鸿沟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公式:DDI代表一国或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

DDI介于0-1之间,DDI越大,说明数字鸿沟越大;DDI越小,说明数字鸿沟越小。

一般来讲,DDI小于0.3,表示数字鸿沟不明显;DDI介于0.3-0.5之间,表示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DDI介于0.5-0.7之间,表示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DDI在0.7以上,表示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这一判断标准也适用于对下述值和的评估。

代表要重点考察的数字鸿沟种类及其指数。

在计算中国数字鸿沟时,本报告选取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作为考察对象,主要是因为这几类数字鸿沟相对比较重要,且具有可比性,基础数据也相对完整。

代表权重。

一般来讲权重的设定应以其重要性来确定。

考虑到难以判断到底哪一类数字更为重要,为不影响历史分析,在实际测算中赋予各类数字鸿沟相同的权重。

由于反映的是相对差距及其变化,只要对历年计算采用相同的标准就不会影响结果分析。

(二)分类数字鸿沟的测算计算公式:代表某一类数字鸿沟指数的大小,如城乡数字鸿沟指数、性别数字鸿沟指数等。

值介于0-1之间。

越大,说明数字鸿沟越大;越小,说明数字鸿沟越小。

=0,表明在某一方面发展水平完全平均,不存在数字鸿沟。

代表主要考察指标的种类及其相对差距指数。

结合国际上通常采用的主要指标,本文重点以互联网普及率、计算机家庭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和固定电话普及率作为重点考察指标,并分别计算其相对差距。

代表权重。

本报告中互联网、计算机各占1/3权重,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各占1/6权重。

(三)最终指标相对差距的计算计算公式:代表观察对象与比较对象间在主要考察指标方面相对差距的大小。

值介于0-1之间。

值越大,说明相对差距越大;值越小,说明相对差距越小。

=0,表明观察对象与比较对象间在某一方面不存在差别。

=1,说明观察对象在某一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代表观察对象某一考察指标在特定时期的实际数值。

一般情况下,为使相对差距指数值介于0-1之间,观察对象一般设为“弱势”群体一方,如城乡比较时的乡村一方、性别数字鸿沟间的女性一方等。

在进行国际间数字鸿沟比较时,由于设定中国为观察对象,最终指标相对差距指数及数字鸿沟指数可能为负值(表明中国在某些方面超过比较对象)。

代表比较对象某一考察指标特定时期的实际数值。

以互联网普及率相对差距的计算为例,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为16.9%,农村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为2.6%,则城乡互联网相对差距为1-2.6/16.9=0.846。

这意味着在互联网普及应用方面农村比城市落后了84.6%。

【总体概况】2006年以来,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颁布实施为主要标志,中国信息化发展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

配合战略的落实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

到2006年底,全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37亿人,比上年增长23%;城市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47.2台,比上年增长14%;全国固定电话总用户达到36781万户,比上年增长5%;移动电话总用户达到46108万户,比上年增长17%。

与此同时,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关注数字鸿沟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电话、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渐成热潮,都对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产生一定的作用。

但总体来看,城乡、地区间数字鸿沟仍很突出,依然是困扰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难题。

2006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51,表明仍然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

从变化趋势看,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

2002-2006年,中国数字鸿沟缩小了近15%。

图6.1 2002-2006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变化2006年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为0.75,表明城乡之间仍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总体上看,城乡数字鸿沟呈稳步缩小态势,2002-2006年缩小了10%左右。

从分类指标看,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主要得益于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差距的减小,而城乡之间在互联网、计算机普及应用方面的差距基本没有变化。

尤其是固定电话方面,由于城市固定电话几近饱和,并开始出现“移动替代”现象[2],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出现整体下降,而农村固定电话仍保持强劲增势,导致城乡之间固定电话差距迅速缩小。

2006年中国地区数字鸿沟指数为0.53,表明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

2002-2006年,地区间数字鸿沟缩小了9%。

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所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表现的很突出,但总的来看,互联网普及应用差距最大,移动电话次之,固定电话方面的差距最小。

图6.2主要信息技术应用地区基尼系数与人均GDP地区基尼系数变化对照值得一提的是,到2006年底,几乎所有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地区基尼系数都已经低于人均GDP地区差异系数,表明落后地区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超越发展的好成绩。

2006年,中国性别数字鸿沟指数为0.24,比上年继续缩小。

总体上看,性别数字鸿沟已不是十分明显,与发达国家情况基本相似。

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继续缩小。

中国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2006年中芬之间的DDI为0.67)。

但与处在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中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出平均水平98%,说明中国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好成绩。

2000-2006年中国与芬兰之间的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24%。

从分类指标看,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互联网差距最大并且总体变化很小,而固定电话差距缩小速度最快。

【城乡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是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

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是反映城乡数字鸿沟水平的主要指标,代表地区数字鸿沟的大小,由城乡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四个相对差距指数构成。

(一)城乡互联网差距2006年底,中国城市网民普及率为20.2%,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增长了19.5%。

农村网民普及率为3.1%,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增长了19.2%。

城市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网民普及率的6.5倍,与上年持平;城市网民普及率高出农村17.1个百分点,差距比上年拉大了2.8个百分点。

农村网民普及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

从时间差距上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落后于城市10年左右。

城乡之间互联网相对差距指数为0.85,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

从变化趋势上看,城乡互联网方面的差距多年来没出现大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图6.3 2005-2006年城乡网民普及率(%)(二)城乡计算机差距2006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47.2台,比上年增加5.7台,增长14%。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2.7台,比上年增加0.6台,增长30%。

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是农村的17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6.4 2002-2006年城乡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变化(台/百户)从绝对差距看,2006年城市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高出农村44.5台,比上年高出5.1台,比2002年高出25台。

图6.5 2002-2006年城乡计算机绝对差距变化(%)从相对差距看,2006年城乡计算机相对差距指数为0.94(农村比城市落后94%),表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计算机应用上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从变化趋势上看,2000年以来城乡计算机相对差距总体变化不大。

从时间差距看,农村计算机应用水平落后于城市10年以上,近十年来这一差距没有出现明显缩小迹象。

(三)城乡固定电话差距2006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3.3部,比上年减少1.1部。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4.1部,比上年增加5.6部。

城市家庭固定电话拥有量是农村的1.5倍。

图6.6 2002-2006年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变化(部)城市家庭固定电话拥有量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两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固话普及已达到饱和,出现拐点;二是近年来移动电话发展迅速,“移动替代”现象开始出现。

从绝对差距看,2006年城乡固定电话绝对差距为29.2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6.8个百分点,缩小幅度为18.9%;比2002年减少27.3个百分点,缩小幅度为48%。

城乡固定电话绝对差距连年缩小,主要原因是城市固定电话接近饱和并开始出现下降,而农村固话近几年继续取得长足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