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实词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一、词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3、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二、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被说明的对象,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担任。
2、谓语:句子中的陈述部分,通常由动词担任。
3、宾语:动作的承受者,通常由名词或代词担任。
4、补语:对宾语进行补充说明,通常由形容词、名词、动词等担任。
5、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和限制,通常由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担任。
6、状语:对动词、形容词等进行修饰和限制,通常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担任。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句型。
2、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句型。
3、主谓宾宾句:由主语、谓语、宾语和第二个宾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句型。
4、主谓定语定语宾语句:由主语、谓语、定语、第二个定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的常用句型。
四、修辞手法1、比喻:用比喻词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以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表达意思,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4、对偶: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反的句子或句子成分表达意思,以增强作品的对比性和感染力。
5、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五、常见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意思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
2、搭配不当: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语义习惯,导致意思混乱或不准确。
3、语序不当: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语义习惯,导致意思不清晰或不准确。
4、重复赘余:句子中出现了重复或多余的词语,导致意思重复或不简洁。
5、用词不当:句子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导致意思不准确或不形象。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整理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整理总结大全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各种名称的词语。
名词的用法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名词的分类名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集体名词、数词名词等。
- 具体名词:表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物,比如“桌子”、“书”等。
- 抽象名词:表示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物,比如“爱”、“快乐”等。
- 专有名词:表示特指的人、地点、公司、学校等名称,比如“李华”、“中国”等。
- 集体名词:表示一类事物中的所有成员,比如“人群”、“家具”等。
- 数词名词:表示数量,比如“一本书”、“两个苹果”等。
2. 名词的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用于单数形式,如“一本书”。
- 复数名词表示多个人或多个事物,用于复数形式,如“三本书”。
3. 名词的性名词有两种性别形式:男性名词和女性名词。
- 男性名词:表示男性的名词,如“爸爸”、“男孩”等。
- 女性名词:表示女性的名词,如“妈妈”、“女孩”等。
4. 名词的所有格名词的所有格表示某物属于某人或某物的关系,通常在名词后面加上"'s"表示。
- 例如:李华的书、学校的校长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
动词的用法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的时态动词根据所表达的时间不同,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时态。
- 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或完成的动作,如“跑过”、“写过”等。
- 现在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经常发生的动作,如“跑”、“写”等。
- 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或完成的动作,如“将跑”、“将写”等。
2. 动词的语态动词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形式。
-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主动进行或完成的动作,如“李华在写作文”。
-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被动或受到动作的影响,如“作文被李华写了”。
3. 动词的谓语动词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小学到初中知识点语文大全

小学到初中知识点语文大全一、字词知识1. 字的组成部分及字的形体结构2. 声、形、义的关系3. 汉字的基本笔画顺序和写法4. 字形变化规律5. 词的构成方式6. 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二、基础语法1. 词的分类和性质2. 句子成分的种类与功能3. 短语、分句的概念及分类4. 句子的主谓一致5. 语法规则的运用,如主谓宾、定状补结构等6. 倒装句、比喻句、祈使句等的构成与运用三、阅读技巧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标点符号的使用3. 理解并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等4. 分析短篇文章的结构与要点5. 掌握摘录、概括、总结等技巧四、写作表达1. 书写规范与规则2. 描写事物的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3. 细节描写与情感描写4.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技巧5. 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五、修辞手法1. 比喻的使用方法与技巧2. 夸张的艺术表达3. 对仗、排比、倒装、设问等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4.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六、作文写作1. 作文的基本结构与要素2. 写作思路的拓展与构思3. 引起读者兴趣的开头与结尾4. 表达清晰、逻辑连贯的中间段落5.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6. 修饰语的运用与句子的衔接以上是小学到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大致范围,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法应用能力以及写作水平。
在学习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掌握语文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综合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关联词(de)使用关联词(de)意义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de)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de)句子(de)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de)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de)表达效果.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de)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de)一个方面.既…又… 一边…一边… 又…又… 一面…一面…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那么…那么…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因果关系:前面(后面)(de)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de)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因为…所以… 既然…就… 由于…因而… ……因此……既然…那么… ……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转折关系:后面分句(de)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de)转折.虽然…但是… ……可是…… 尽管…还是…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或者…或者… 宁可…也…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de)两个孩子.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如果…就… 要是…就… 假如…就… 倘若…就… 即使…也…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de)道路就会出现在你(de)面前.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de)老师.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而且… 不仅…还…①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②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de)道理.关联词语填空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9、雷锋()死了,()他(de)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10、这个橡皮()我(de),()李明(de).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15、道德()只是个简单(de)是与非(de)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24、做事()坚持不懈,()能成功.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33、鲁迅()是伟大(de)文学家,()是伟大(de)思想家和革命家.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42、周末(de)晚上,我()看电视,()听音乐.43、王敏多才多艺她()会唱歌,()会跳舞.小学关联词专项练习题一.为下面(de)句子搭上恰当(de)关联词: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既然……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即使……也…… 只有……才……(1) ()多读多写,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2) 花生()不好看,()很有用.(3) ()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4) 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5)()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6)()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de)建设者.(7)这座井里(de)水()清凉,()甘甜.(8)()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二.填写关联词1、我爱鸟, 也爱养鸟.2、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容易患近视.3、你们成绩很好, 不能骄傲.4、你们成绩再好, 不能骄傲.5、这次比赛输了,我们不能参加复赛了.6、这次比赛赢了,我们不能骄傲.7、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我们赛出了成绩.8、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 我们必须有充分(de)思想准备.三.请你让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要用上合适(de)关联词哦.1.小华(de)字写得很快. 小华(de)字写得很好.2.革命(de)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de)步伐.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de)武术表演.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de)任务.(二)修改病句概念: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de)句子都属于病句.1、常见(de)语法类型有:(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5)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2、怎样修改病句(1)认真(de)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de)是什么意思.(2)找出有毛病(de)地方,根据病因修改.(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de)意思.(4)检查修改后(de)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3、常用(de)删改符号(略)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de)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1.上星期去植树了.2.我和姐姐都参加了.3.完成了作业.5.经过老师(de)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de)深刻含义.7.小周虚心接受同学们.二、词序颠倒.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2.这个深深有趣(de)想法印在我心里.3.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de)报告.4.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7.我国(de)人口是世界上最多(de)国家.三、用词不当,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5.有没有好(de)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de)关键.11.学校(de)操场扩张了不少.18.所有(de)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四、搭配不当类.1.江心岛(de)夜晚是人们乘凉(de)好地方.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de)革命事业.7.随地吐痰(de)人,是一种不文明(de)习惯.9.我(de)家乡是上海市人.10.秋天(de)西安是个美丽(de)季节.五、指代不明.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5.这个精致(de)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de)嘉宾(de)礼品赠送给他.7.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9.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六、前后矛盾.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de)问题.5.平静(de)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6.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8.今天早上下了一天雨.七、重复罗嗦.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3.我有一条很红(de)鲜红(de)红领巾.6.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de)往事.8.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八、不合逻辑类.(归纳不当)2.学校(de)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5.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9.妈妈今天买回来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西红柿、梨、黄瓜.(三)修辞手法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de)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de),浅显(de)、熟知(de)事物来说明抽象(de)、深奥(de)、生疏(de)事物.(二)比喻必须具备(de)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de)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de)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de)词.常见(de)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de)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四)典型例句(1)桂林(de)山真秀啊,像翠绿(de)屏障,像新生(de)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de)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de)宝库.美丽(de)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de)修辞方法.(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de)情感、意志或动作.(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de)词来描写物.(三)拟人(de)作用把无生命(de)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de)大地.(2)顽皮(de)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de)舞蹈.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de)短语或句子构成.(二)判断要点排比(de)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de)短语或句子.(三)排比(de)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de)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de)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de)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四、夸张(一)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de)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二)夸张(de)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de)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de)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de)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de)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三)夸张(de)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四)例句(1)这巴掌大(de)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de)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五、设问(一)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de)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de)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de)问题.(二)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三)设问(de)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de)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四)例句1、她敢从成把(de)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de)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六、反问(一)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de)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de)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三)反问(de)作用反问表达(de)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de)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de)作用.(四)例句(1)这不是伟大(de)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de)地方吗七、对偶(一)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de)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de)意思.(二)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对偶(de)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四)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八、借代(一)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de)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de)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二)判断要点用相关(de)事物代替所要表达(de)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de)相关点.(三)典型句子(1)一群泪痕满面(de)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de)刺刀闯进来.(四)句式转换一、同样(de)词语,不同(de)语序,表示不同(de)意思.如“我、哥哥、同学、(de)、来了”这五个词语,可组成五句话:A、我哥哥(de)同学来了.B、我同学(de)哥哥来了.C、哥哥,我(de)同学来了.D、同学,我(de)哥哥来了.看,次序变了,意思就大不相同.二、“把”字句、“被”字句和一般陈述句,三种句式互相变换,意思不变.A、“把”字句即带“把”(de)句子.如:大水把森林淹没了.B、被字句,即带被(de)句子.如:森林被大水淹没了.C、一般陈述句,即告诉人一件事(de)句子.如:大水淹没了森林.意思不变,可是不同(de)三个句式.三、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双重否定句式A、肯定句式,即不带否定词(不、没…)(de)句式,表示肯定(de)意思.如:明天我们去看画展.B、否定句式,即带否定词(不、没…)(de)句式,表示否定(de)意思.如:明天我们不去看画展.C、双重否定句式,即带两个否定词(不、没…)(de)句式,好象数学中(de)“负负得正”一样,“否定+否定=肯定”,表示肯定(de)意思,但比肯定句语气更加强烈.如:明天我们不能不去看画展.四、直接对话句,转述句A、直接对话句,即一个人说(de)话一字不差,照录不误.如:爱因斯坦友好(de)对小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这是直接写人(de)对话.B、转述句,即一个人转述另一个人(de)话,当然只是人家(de)意思,不是自己(de)话,人称也要变成第三人称.如:死因斯坦友好(de)对小姑娘一笑说,对不起,小姑娘,是他不小心.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de)对话,有时需要转述.练习将引用人物语言(de)句子改为转述语句,可以增强我们语言表达(de)能力.在练习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你、我、我们等改为他、他们).二是改动符号,将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三是适当(de)调整词语,是语句通顺.四是保持愿意不变.五、文明语言,不文明语言A、文明语言,即话说得很有礼貌.如:岳飞向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de)他往哪条路上去了”B、同样意思(de)话,有(de)讲(de)就很粗野,没礼貌.如:牛皋像一个老者问路,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真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六、陈述句,反问句A、陈述句指说明意思,叙述事实(de)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不可能是最伟大(de)人.B、反问句只用疑问句(de)形式,表示肯定意思(de)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怎么能是最伟大(de)人呢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首先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de)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de)词.2、再把原句中(de)句号改为问好.3、有时为了加强语气,还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词.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可以有不同(de)改法.如:A句还可改为:(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难道能是最伟大(de)人吗(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de)人,能是最伟大(de)人吗(五)三种该注意(de)标点符号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文中内容(de)省略;(2)表示说话(de)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5)表语句内容(de)跳跃.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de)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de)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矮小而结实(de)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de)家乡——中国.(2)意思(de)递进或转折;(3)声音(de)中断或延续.“卖——扇子啦”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de)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de)词语;(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de)词语,专用词语.。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学好语法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前提。
任何语言都有独属于她自己的一套语法系统,汉语也是如此。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四、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五、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四、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五、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六、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七、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九、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一、词类1.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2.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
3.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4.代词:代替名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
5.数词:表示数目。
6.量词:用来表示数量的词语。
7.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8.连词:连接句子或词语,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等。
9.介词:用来表示方位、时间、方式等关系。
10.感叹词:表示情感或感叹的词语。
二、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的人或事物。
2.谓语:句子中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限定或描述它们的性质、特点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6.表语:说明主语的状态、特征等。
7.同位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句子部分。
8.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状态等,常用于“是”、“变成”等系动词后。
三、句子的分类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的句子。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4.疑问句:用来提问的句子。
5.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或表达惊讶、赞美等情绪的句子。
6.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的句子。
四、动词时态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习惯性或客观事实。
2.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4.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一些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6.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7.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一些时间已经完成的动作。
五、代词1.人称代词: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与说话人、听话人有关的人或事物,分为第一、二、三人称。
2.指示代词:用来指示所指的人或物的代词,包括“这、那、这些、那些”等。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之——词性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之——词性【知识讲解】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中、间、旁;合成的: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
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
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祈使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
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
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
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
只有一个“是”。
小学的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

小学的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语文是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而语法作为语文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小学阶段的语文语法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语文。
一、词汇类语法知识点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等的名称的词语,主要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它是一种词性的分类。
同时,名词还可以根据单复数和所有格等方式进行变化。
2. 动词动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存在状态的词语,主要分为实意动词和系动词。
实意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而系动词用于连系主语和表语,表示状态或特征。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的词语,用来表达事物的性质、特点、状态等。
形容词一般要和名词搭配使用,形容词的变化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形式。
4. 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词性的词语,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
副词一般用来回答“怎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等问题。
二、句子类语法知识点1.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通常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是进行某种行为的对象,而谓语则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存在等。
2. 宾语宾语是句子中动词所及物动词的表达对象,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从句等。
3. 定语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描述、限定或补充名词或代词的意义,常常出现在名词前面。
常见的定语有形容词、代词和数词等。
4. 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全句或者成分的成分,它可以回答“怎么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等问题。
5. 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概念。
主语补足语通常是形容词、名词、代词或者不定式等,而宾语补足语通常是形容词、名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从句等。
三、从句类语法知识点1. 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是在复合句中充当名词的作用,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等。
小学语文语法运用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语法运用知识点总结语文是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而语法则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表达思想,写出通顺、准确的句子。
下面是小学语文语法运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
常见的名词有:人、物、地点、动物等。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来进行数量的计数。
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单数表示一个,复数表示多个。
复数名词通常在词尾加s,有些则需要加-es。
例如:book(书)- books(书籍);dish(盘子)- dishes(盘子)。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进行数量计数的名词。
它们表示整体、抽象的概念或是无法分割的物体。
例如:water(水)、milk(牛奶)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它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的称呼。
主要有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和第三人称(he、she、it、they)。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事物或人。
常见的指示代词有:this(这个)、that(那个)、these(这些)、those(那些)。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特定的事物或人。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what(什么)、who(谁)、which(哪一个)。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表示不确定的事物或人。
常见的不定代词有:some(一些)、any(一些)、no(没有)、every(每个)。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它是句子的核心成分,能够表达人或事物所做的具体行为。
1. 动作动词动作动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
例如:run(跑)、sleep(睡觉)等。
2. 状态动词状态动词表示人或物体所处的状态。
例如:be(是)、feel(感觉)等。
3. 助动词助动词用来帮助其他动词进行时态、语气和否定等方面的表达。
例如:do(做)、can(能)等。
小学语文语法与修辞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语法与修辞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法和修辞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掌握语法知识,学生可以正确地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修辞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艺术性。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点进行总结。
语法知识点:1. 词的分类:语文中的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概念的词语;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的词语;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性质特征的词语;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其他词语的词语。
2. 句子成分: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主语是句子中的主要名词或代词,谓语是句子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宾语是句子中的动作的承受者或动作的影响者。
3. 时态和语态:时态是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关系,常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语态是表示动作所受影响的程度或动作的主体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4. 修辞性词语:修辞性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和副词,用于修饰名词或动词。
形容词可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如“美丽的花朵”;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非常高兴”。
5. 语法连接词:语法连接词可以用来连接句子或句子中的成分,如并列连词“和”、“或”、“还有”等;从属连词“因为”、“所以”、“虽然”等;关联词“是…的”、“不仅…而且”等。
修辞知识点:1. 比喻:比喻是通过借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比如,“他是一个太阳,给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2. 拟人: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维、行为和感情。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好像在和大地耳语。
”3. 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夸大事物的特点而进行的修辞手法。
比如,“她笑得可以把整个屋子照亮。
”4. 对仗:对仗是指在一首诗或一篇文中,通过字句之间的韵律或句式的对等、平衡来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具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用来表示可以计数的事物或物品。
例如:- 单数形式:book(书)、cat(猫)、table(桌子)- 复数形式:books(书籍)、cats(猫咪)、tables(桌子们)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无法计数的名词,通常表示抽象的概念、物质或无法分割的事物。
例如:- water(水)、milk(牛奶)、knowledge(知识)二、代词代词是替代名词在句中的作用的词语。
根据在句中替代的名词不同,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人称代词用来代替句子中的人或事物,包括主格和宾格两种形式。
例如:- 主格:I(我)、you(你)、he(他)、she(她)、it(它)、we(我们)、they(他们)- 宾格:me(我)、you(你)、him(他)、her(她)、it(它)、us(我们)、them(他们)2. 物主代词:物主代词用来表示所有关系或归属关系,用来替代名词的所有格。
例如:- mine(我的)、yours(你的)、his(他的)、hers(她的)、its (它的)、ours(我们的)、theirs(他们的)3.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包括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两种形式。
例如:- 近指代词:this(这个)、these(这些)- 远指代词:that(那个)、those(那些)疑问代词用来提问特定的人或事物。
例如:- who(谁)、what(什么)、which(哪个)5.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替代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例如:- some(一些)、any(任何)、none(没有)、every(每个)、all (所有)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
根据词形变化和词义,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等。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知识(一)—、语文语法知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大凡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详尽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大凡不受副词修饰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大凡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促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消瘦;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明净、清晰、幽美、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2. .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3. .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G、副词:大凡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大凡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语法特点:①大凡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1.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2、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3、表排除:除除了4、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5、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6、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大凡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大凡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大凡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出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同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大凡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大凡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分外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统统的(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任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大凡常做主语、宾语3、单句:(1)、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量、数量等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2)、大凡统统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大凡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再划分句子成分。
小学语文:基础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
标调歌:“有 a 不放过,无 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
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
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中小学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小学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中小学语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汉字知识:- 汉字的构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 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 常见的偏旁部首及其意义。
2. 词语知识:- 词语的构成:单纯词、合成词。
- 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 句子知识:-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 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 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等。
4.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
5. 文学常识:- 古典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 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主要思想。
6.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韵律、平仄、对仗等。
- 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7.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
-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8.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 分析段落结构和文章的层次。
-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9. 写作技巧:-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 写作中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 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10. 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 国内外重要节日和习俗的了解。
- 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语法与句子结构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语法与句子结构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语法与句子结构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法与句子结构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语文中的语法与句子结构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小学生巩固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动物、植物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名称。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
名词的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表示一个或多个。
一般在名词后加-s或-es构成复数形式。
名词的格:名词的格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三种。
主格通常用于句子的主语位置,宾格通常用于句子的宾语位置,所有格表示名词所属关系。
二、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
在句子中,动词常常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时态:动词根据动作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等时态。
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在的动作,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的动作,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的动作。
动词的语态:动词可以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形式。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指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根据程度的不同,可以有比较级和最高级两种形式。
比较级用于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最高级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
四、副词副词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副词的分类: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
五、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它可以避免重复使用名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代词的种类: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六、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的词语。
它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意思更加表达准确。
中小学语文语法总结:复句类型汇编

复句类型及其他555555关联词语(连词)常成对成套运用,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例1、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5(2004年湖南卷第5题)此句的语病类型是“搭配不当”。
句中的连词“而是”不能与副词“没有”搭配,应该将“没有”改成“不是”。
语病中常出现的不搭配的虚词还有“不管……这么”、“不管……和”、“无论……和”、“不能……得以”、“因为……因而(因此)(为此)”、“不只是……而是”等等。
二、虚词的位置不当造成语病关联词的位置在复句中是有限制的。
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前一分句中的连词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不相同时,前一分句的连词放在主语前。
后一分句的连词不论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用在主语前。
副词则在主语后。
例2、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2004年北京卷第5题)例2从质量、成本两方面来陈述大主语“这些产品”,小主语不一致,因此前一分句的连词“不是”应该移到小主语“质量”的前面,这样,才能跟下一分句“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相照应。
三、虚词重复造成语病例3、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03年全国卷第5题)“万一若”中的“万一”和“若”都是“如果”之意,只能用其中的一个。
类似的虚词重复还有来自于、付诸于行动、诉诸于法律、如果万一、如果一旦、如果要是、尤其更、要不是……否则、有助于对、盍不等等。
四、虚词多余造成语病一般来讲,句首(包括分句句首)的虚词容易造成句子主语残缺。
例4、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04年全国卷四第6题)例5、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汇总一、字、词、句语法知识1.字的分类:实词和虚词。
2.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3.名词的分类:个体名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和集体名词。
4.动词的分类: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5.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6.形容词的分类:限制性形容词和描绘性形容词。
7.代词的分类: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相互代词。
8.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频度副词等。
9.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
10.句子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11.句子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12.句子的语序:主谓宾语序、主语宾语谓语序、倒装语序等。
二、核心句法知识1.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
2.宾语的选择:宾语和动词之间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3.定语的位置: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
4.并列句的连接:用并列连词“和”、“与”、“或”、“还有”、“不但……而且”等连接并列句。
5.倒装句的结构和意义。
6.强调句的结构和意义。
7.陈述句中时间、地点、方式状语的位置。
8.句子的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9.并列词语的结构:可以使用“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
三、修辞与变化句法知识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偶等等。
2.具体句型和修辞效果:倒装句、排比句、修饰互补结构等。
3.变化句法:省略、倒装、重叠句尾、补词、叠字句、连接词、词义变换等。
四、虚词和习惯用语1.虚词的功能和分类:介词、连词、助词等。
2.常见习惯用语的使用和搭配。
五、常见语病及改正方法1.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不一致。
2.汉字使用错误:错用通假字或生僻字。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1,汉语的发展顺序汉语的演变过程: 字词 短语单句 复句 多重复句2.词 性实词 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意义及词例: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表示抽象事物:教育交通事物战争 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表示时间: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将来刚才表示处所:郊区附近到处左近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二、动词意义及词例: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灭亡增加缩小扩大下降发展 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感到希望羡慕 憧憬 回忆 情愿 D.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
例如:使叫让请派要求命令禁止推选 委托 任命 允许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大 粗细 圆长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 窄 笔直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实 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 朴素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 倦急噪 四,数词 数词的分类: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表数目的多少,(一、二、三)十、百,千,万。
(2)分数(二分之一)(3)概数(几、许多、三十上下) (4)倍数(五倍,五十倍)数目的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来表示 数目的减少只用分数表示(5)序数词:表序数。
如:第一、初五、老大。
五,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①物量词A 个体量词:只个件间所座B 集合量词:对双群伙帮副批C 不定量词:点些D 度量衡量词: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E 借用量词: 杯盘碗桶瓶身手笔刀口屋子堆封卷捧张担铲②动量词A 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 六,代词A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 家大家B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问处所) 几 多(问数量)A.表示动作、行为。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一、词性在中小学语文语法里呀,词性可是个超级重要的基础呢。
名词嘛,就是表示人、事物、地点这些的词啦,像“老师”“书本”“学校”。
动词呢,那就是表示动作的啦,比如“跑”“跳”“读”。
形容词可就有意思啦,它是用来形容名词的,像“美丽的花朵”里的“美丽”。
还有数词、量词、代词这些小伙伴,数词就是“一、二、三”这样的,量词就是“个、只、条”,代词呢,“我、你、他”都是哦。
二、句子成分句子就像一个小团队呢。
主语就像是团队的队长,一般是名词或者代词,比如“小明看书”里的“小明”。
谓语就像是队员的动作,这里就是“看”。
宾语呢,是动作的对象,这里的“书”就是宾语啦。
还有定语,就像是给名词打扮的,“美丽的花朵”里“美丽的”就是定语。
状语是给动词或者形容词做修饰的,像“小明快速地跑”里“快速地”就是状语。
补语呢,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或者程度,像“小明跑得飞快”里“飞快”就是补语。
三、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就像小伙伴手拉手,“老师和学生”就是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有个中心词,前面有个修饰它的,像“美丽的校园”。
动宾短语就是动词加上它的对象,“打篮球”就是。
主谓短语呢,就是主语加上谓语,像“太阳升起”。
四、单句和复句单句就是只有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像“我爱学习”。
复句可就复杂一点啦,它有好几个分句呢。
比如说“因为我喜欢语文,所以我经常读课外书”,这里“因为我喜欢语文”是一个分句,“所以我经常读课外书”是另一个分句。
五、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号就是一句话说完了,就像“今天天气真好。
”问号就是表示疑问的,“你吃饭了吗?”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多么美丽的景色啊!”逗号呢,就像是句子里的小停顿,“我今天,去了学校。
”六、语法的重要性语法就像是房子的框架,如果语法不好,那写出来的句子和文章就会歪歪扭扭的。
就像盖房子,框架搭不好,房子就不结实。
学好语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写作文还是在日常说话的时候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汉语的发展顺序汉语的演变过程: 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多重复句7.词性实词分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意义及词例: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表示抽象事物: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表示时间: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将来刚才表示处所:郊区附近到处左近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二、动词意义及词例:A.表示动作、行为。
例如:走打说作保护分析赞成旅行B.表示存现、发展变化。
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灭亡增加缩小扩大下降发展C.表示心理活动。
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感到希望羡慕憧憬回忆情愿D.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
例如:使叫让请派要求命令禁止推选委托任命允许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大粗细圆长弯曲宽广鲜红雪白狭窄笔直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实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朴素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敏捷匆忙平静悠闲混乱愉快轻松痛苦疲倦急噪四.数词数词的分类: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表数目的多少,(一、二、三)十、百,千,万。
(2)分数(二分之一)(3)概数(几、许多、三十上下)(4)倍数(五倍,五十倍)数目的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来表示数目的减少只用分数表示(5)序数词:表序数。
如:第一、初五、老大。
五.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①物量词A 个体量词:只个件间所座B 集合量词:对双群伙帮副批C 不定量词:点些D 度量衡量词: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E 借用量词:杯盘碗桶瓶身手笔刀口屋子堆封卷捧张担铲②动量词A 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六.代词A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B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C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虚词分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意义及词例: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肯定否定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二、介词用在词或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
表示时间、方向、处所:从、自、自从、于、至、往、当、当着、朝向、趁、由、随、随着、沿、沿着、顺、顺着。
表示方式、方法、手段:按、按照、照、依、依照、本着、经、经过、据、根据、通过、以、将、把、被、凭、鉴于。
表示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给。
表示对象、范围、关联: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表示比较:比、和、跟、与、同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开、除去三、连词1、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
连接词和短语的有:和跟与同或既等。
连接短语或句子的有: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等。
连接句子的有: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连接词、短语、句子的有:而并并且而且或者等。
四、助词助词是附在词、短语、句子后头起辅助作用的词,一般读轻声。
1. 结构助词:的地得A:“的”用在定语后边,例如: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B:“地”用在状语后边,例如:在乡间的小路上,她慢慢地走着C:“得”用在补语前边。
例如:我们今天玩得很尽兴。
2.动态助词:着了过“了”表示动作完成。
例如:我写完作业了。
“着”表示正在进行。
例如:我正在写作业。
“过”表示早已完成。
例如:我早就去过上海了。
3.语气助词:呢吧啊吗嘛罢么了的哇啦哪呀哩“啊“常常要同前边的词连读如:走啊走哇来啊来呀看啊看哪。
最好“啊”也写成“哇”、“呀”、“哪”。
五、叹词、拟声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
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标识符号•主语:“==== ”划在主语下面谓语:“——”划在谓语下面•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定语:“()”用在定语前后•状语:“[ ]”用在状语前后补语:“〈〉”用在补语前后•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主谓宾修饰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定“地”状“得”后补牢牢记住别忘记!•(定语)+ 主语+[状]+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句例:1、今天星期六。
2、今天是星期六。
3、说话[要]简洁〈一些〉。
—————————~~~~~~~ ——————•4、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领属+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
句例:(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短语的概念: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
1、介宾短语(1)介宾短语的构成: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
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
(2)介词短语在句中常作状语和补语。
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2、联合短语●词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地位平等称为“联合短语”。
●(一)表示并列关系。
如:“爸爸和妈妈”、“研究商量”“真的、善的、美的”等;(二)表示选择关系。
如:“今天或明天”、“棉的或者毛的”、“米饭还是面条”等;(三)表示递进关系。
如:“妈妈甚至奶奶”、“研究并决定”、“多而好”等。
3、偏正短语●这种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限制、说明后一部分;其间关系是修饰关系。
前一部分称为修饰语,●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定中短语: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
他的马江苏人状中短语:有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组成。
马上回来花园里谈这么走4、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所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
动词是中心词,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
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
如:敬畏生命放下包袱发展生产骗取信任5、中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的后边,其间是补充关系。
看<清楚> 去<一趟>拿<起来> 打量<一番> 吓<跑>盛<满>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6、主谓短语结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觉悟提高思想解放什么也不懂成绩下降露珠晶莹精力充沛8、连谓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词性短语构成的短语。
●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
●如,上街买菜进城看戏出去闲逛看着心烦听了很高兴复句1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单句)组成。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蓝蓝的天空,巍巍的群山,火红的战旗。
复句的类型1.并列复句:平列式、对比式常用关联词:既…也(又)有时…有时一边…一边是…不是不是…而是例句:白天海面的涨落叫“潮”,晚上海面的涨落叫“汐”。
2顺承复句:按顺序叙述常用关联词:首先…然后先…又例句:一五O六年,哥伦布去世,接替他职务的是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波。
3递进复句:分句之间表示意义上层进常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例句:在场的人都笑了,有的甚至笑弯了腰。
4选择复句: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选一舍一常用关联词: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例句:我们宁可走着去,也不挤那公共汽车。
5转折复句:重转式、轻转式常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却例句:虽然自然界里有的是各种各样的盐类,却没有一种能够在食物营养上代替得了食盐。
6因果复句:前因后果、前果后因常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既然…就(那么)例句:因为马克思有了广博的多种知识作基础,所以他能够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7假设复句:前句假设,后句是假设的结果常用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例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8条件复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常用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例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才能一步步接近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
9目的复句:以、以便、为的是、免得、以免等例句:你们仔细商量商量,以免出差错。
10解说复句:指不相连的复指中的复句。
常用关联词:即例句: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