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局限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4abc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导致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
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证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1)了解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商帮的出现;(2)掌握货币制度的变化,金银币的流通。
2. 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1)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海禁、边禁等;(2)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内外贸易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20课明清时期的经济与“闭关锁国”人教版 教案
![第20课明清时期的经济与“闭关锁国”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80e43767f5acfa1c7cd7e.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藁城市实验学校杨士华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被雇用
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雇用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对外什么政策?平等开放
2.图二为对外开放创举,说出该事件名称及影响?郑和下西洋
3.图三是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dcf2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6.png)
中国的明清时期是一个极漫长而富有变革的时代,这段时间里,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当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只有在确定了这个时代原始状况的情境下才能真正理解。
其中,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封闭之间的关系,是近代中华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
各种学说和理论纷纷涌现,而在不同意见的议论之间,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真正历史价值。
一、经济的发展与封闭最初的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丝毫没有放缓。
在明朝时代,中国政府再一次集中政治力量,加固了官方政权,使古代传统的生活方式短暂地复苏了。
此时,亚洲的海岸线对中外贸易都十分热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市场。
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活动相当繁荣,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在清朝时代,国家逐渐向内闭关锁国。
这个时期,加强政府统治的首要目标,变成了封锁交通和限制人民的自由,以此来控制经济发展。
货币也被统一管理,丝路被封闭,国外商人的来访被限制,禁止有关中国知识和情报的出入。
轻工业和制造业缓慢萎缩,经济活动也减弱。
国内门派相争和多次战乱,更是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二、封闭带来的启示近代的中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文化研究。
在不同时期,明清历史教材的中心重点也会不断变化。
总的大趋势,始终是封闭与开放这一命题。
封闭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人民和政府都在经济体系中损失了许多。
封闭也是国际了解中国观念逐渐浮出水面的必要手段。
对于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大多数的商人和外交官并不认为自己是探险家。
相反,他们希望找到一条通商的路,寻求多种的互惠协议。
封闭和人权之败,使中国在世界上沉寂最终不得不向外开放。
三、中国的文化与近代化经济和政治的困境并不是近代中国的全部。
近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冲突,一直是中国的一大内耗。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西方观念的腐蚀,而推出大力发展道德精神、儒家哲学和宿命论的政策。
再加上在政治上有着相当大的压抑,这些措施也是中国文化与近代化、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4a5c9f5af61fb7360a4c654e.png)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加文化自信。
知识点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的表现类别表现农业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在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商业①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②商帮出现: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③工商业市镇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知识点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核心:“致良知”。
(3)内容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②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③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④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离经叛道的李贽(1)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a2f38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f.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闭关锁国政策,认识到其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
2. 教学新课:(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解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分析其对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正确看待闭关锁国政策的价值观。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等相关教材;2.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历史文献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3. 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与开放政策的差异;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f30e76284ac850ac02420e.png)
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北京市第九中学罗宁城一、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封建专制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重点是要说明:明清是繁荣与危机并存,本课第15课讲明清的经济与文化一方面侧重于经济文化科技等出现新的变化,在归纳梳理新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对这些新变化的原因以及阻碍新变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观点、分析原因,从历史情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时空的横向联系,乾隆盛世与欧美大事对比,思考明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以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半学期的中国古代史,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明清的历史剧,对明清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所了解;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
劣势:对明清历史只是碎片化的,没有建立一个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结构,另外,对中外历史的联系也是割裂的,不容易理解18世纪中后期中西历史潮流。
三、教学目标通过地图、文献史料的研读,了解明清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在明确史实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分析明清阻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对明清新经济因素的缓慢发展进行合理解释;在了解明清思想的基础上,分析史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思想界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进行合理解释;在了解明清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明清市民文化的繁荣原因进行合理解释;通过了解明清科技著作、历史典籍以及世界地图等,分析史料,对比中西方对外来思想和科技的态度,利用时空的横向联系,乾隆盛世与欧美大事对比,思考明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对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进行合理解释。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经济文化的新变化难点: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五、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微视频、PPT等六、板书设计明清时期中国西方固守传统走向近代七、教学过程【导入】第四单元课题展示,找出本单元的特点是繁荣与危机,危机是与当时的西方社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
通过教案了解历史: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通过教案了解历史: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b6ee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e.png)
通过教案了解历史: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教案综述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基础上,能够描述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
2.能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思想与情感:1.意识到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
2.学会用历史数据来分析问题,不盲目相信一定的经济理论。
3.培养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讲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介绍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引入闭关锁国政策的概念,讲解明代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形式,并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本质和影响。
3.引导学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瓶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讲解清朝末年爆发的种种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
4.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5.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PPT讲解及多媒体资源2.课堂讨论3.教案提供的案例4.小组讨论5.纸笔作业6.评价方式1.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线上互动3.期末作业成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完全围绕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课堂上课堂发挥、相互交流来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同时,本课还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能力,老师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e462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e.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影响,树立开放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明朝和清朝的历史背景;(2)提问: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有哪些发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组讨论,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错失发展机遇的原因。
5. 课堂小结: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明清经济发展的理解;(2)思考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后果,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错失发展机遇的认识;4. 学生对开放意识的树立和运用。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cab47bf46527d3240ce030.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3.联系当前的改革开放,以史为鉴,提高学生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1.明清经济的发展 2.“闭关锁国”政策三、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等。
五、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归纳明清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从历史图片、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展示图片(郑和下西洋),通过前面第十六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于1405年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它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这一远洋航行的壮举,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这也体现了明朝经济实力的雄厚。
那么,明清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小麦。
商朝时有了五谷:稻、黍[shǔ]、粟[sù]、麦、豆,汉朝时从西域传入:葡萄、石榴、核桃、胡萝卜等。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案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2a07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6.png)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案教案标题: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2. 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3. 探讨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1.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2.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3.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1. 掌握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 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的话题;2. 提问学生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认识和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 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如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商业贸易的繁荣等;3. 探讨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人口增长、城市发展等。
三、讨论与分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如封建制度的束缚、科技进步的不足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如“海禁”政策的实施;2. 学生分析该案例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局限性。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2. 引导学生思考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与局限的小论文;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3. 评估学生撰写的小论文。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多细节;2.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7bbe5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7.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探究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背景;(2)提出问题: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有何发展特点?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2.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史料;(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阻碍作用。
5. 总结提升:(1)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强调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作业布置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今世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明清时期的经济产业发展,每组选择一个产业(如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进行深入研究。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明清时期的人物,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 辩论赛: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就“闭关锁国政策是否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展开辩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96d6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9.png)
-利用比较教学法,将明清时期与前后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凸显其独特性和发展趋势。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明清时期的人物,体验当时的社会生活,增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期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及时反馈。
-商业与资本主义萌芽:分析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如城市商业的繁荣、商帮组织的形成,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显现。
2.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介绍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以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技术的传播。
-思想文化:讲解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如阳明心学、程朱理学等,分析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艺术:引导学生欣赏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3.在作业批改和反馈环节,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4.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适当调整作业难度和要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长。
(二)明至清中叶的文化成就
1.科技成就:介绍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以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技术的传播。
2.思想文化:讲解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如阳明心学、程朱理学等,分析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课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案)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课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b50d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4.png)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课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3课内容。
本单元的地位承上启下,关系全局。
上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演变史,下启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与抗争史,是中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
明清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方面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固,现代中国版图基本成型,农耕文明高度繁荣,在经济与文化领域都出现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却依然固守传统体制,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与此同时,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已成大势所趋,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也为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
所以学生通过对第四单元的学习,既对明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有整体认识,又能对中国古代与近代史的衔接有基本认知。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经济与文化一直处于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文化繁荣的程度;反之,文化繁荣促进了知识更新,激发创新创造,推动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包括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四大板块内容。
四大板块之间逻辑清晰,核心问题突出。
在教学中既要明确明清时期经济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更要理解在当时世界大势下这些变化与挑战、危机相伴相生,进而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本课知识要点众多,涵括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等多层面;背景知识涉及广。
而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有着初步的了解,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善于发现问题,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体系,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的认识过于表面,尚未形成历史学科思维,未能较好的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
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
![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f0ddd94028915f804dc2e3.png)
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高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教案设计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原因: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但由于统治者在一定的阶段和一定程度上注意和,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
具体有:1.一条鞭法:⑴目的:⑵推行: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⑶措施:将并为一条,折成把从前分摊在按的多寡分担。
⑷作用:①,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松驰。
③,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的增长。
2.年康熙帝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叫做,有利于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和开荒。
3.摊丁入亩:⑴措施: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中,征收统一的。
⑵作用:①它废除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②对我国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③也相对减轻农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二、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⑴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⑵国外引进农作物推广种植,对促进有重要意义。
⑶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⑷农产品生产商品化,形成一些。
2.手工业的进步⑴的革新,如明朝浙江嘉兴的。
⑵的提高,如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⑶日益细密,促进行业或地区新。
⑷扩大。
⑸新的出现。
3.商业空前繁荣⑴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⑵发展较快。
⑶有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⑷商品经济向延伸,如地区。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出现:由于和的发展,明代中后期,在的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发展: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扩大,分工更细,资本主义萌芽的增多。
3.缓慢发展指的是与西欧相比,整个生产处于阶段,力量未足以分解。
根本原因是。
表现在:①农民贫困,造成狭窄;②地主商人买房置地,影响;③国家设,征;④实行政策。
四、闭关政策1.原因:⑴⑵⑶2.内容:一方面,另一方面。
3.后果:⑴中国的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于促进。
⑵由于中国逐渐落后在世界潮流后面。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36f1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0.png)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教案名称: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化;2. 了解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出示明清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提问: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有哪些变化?二、讲授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15分钟)1. 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如海外贸易的兴盛、手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改进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比如纺织业的兴盛、瓷器的出口等。
三、介绍闭关锁国政策(15分钟)1. 解释闭关锁国政策的定义和原因。
2.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限制贸易、控制外来文化等。
四、讨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时期经济的影响。
2. 各小组代表发表观点,进行班级讨论。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2. 展望后续课程内容,比如中国的开放与新的经济改革等。
教学方法:1. 导入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2. 讲授采用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3. 讨论采用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明清时期的地图;2. 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评价:1. 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提出能力;2. 在班级讨论中,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的逻辑性。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角度。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研究和写作。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f692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f.png)
6.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与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如《故宫》、《中国十大商帮》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朝至清中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
2.掌握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理解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变革。
2.学生作答: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答案解析:教师公布答案,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2.学生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3.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巩固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拓展,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明清时期的绘画、瓷器等艺术品,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
2.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艺术品,思考它们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哪些社会特点?这些特点与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4.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现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a5a5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2.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之前学习了古代的经济繁荣,那么大家知道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吗?(2)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为学习明清经济发展做铺垫。
2.知识讲解(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a.农业生产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手工业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纺织、陶瓷、冶金等行业。
c.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区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初步发展。
(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a.限制对外贸易: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少数沿海地区的商人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
b.封锁海疆:明清政府加强海防,禁止民间私自出海,严惩私自下海者。
c.推行海禁政策: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私自与外国商人接触。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a.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避免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b.消极影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3.课堂讨论a.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b.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5.课后作业(1)熟记教材内容,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与古代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cb24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f.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其后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后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2)提问:闭关锁国政策是什么?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分组讨论,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2)详细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其后果。
4. 案例分析:(1)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3.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后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是否讲解清楚?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如何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认识?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经济为何未能实现跳跃式发展;2. 讨论:闭关锁国政策是否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学生在讨论中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5396a66c175f0e7dd13790.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方法
提问法、重点讲解法、材料辅助法、纵向联系法
教学过程
我们应从“闭关锁国”改革中吸取教训: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2、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板书设计: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农作物品种增多
一、明清经常的发展手工业水平高规模大基地多
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二、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三“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 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 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年×月×日 人教版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
为什么难
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全班配乐朗读。
思念。 ③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 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 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 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 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 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 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 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 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因而难以引导到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 语文
单位名称 年级/册
×× 五年级(上)
第七单元 21《长相思》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 “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 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 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 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 《长相思》。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 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填写示例 难点教学方法 1. 通过 XX 直观演示算理 XX
2. XX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5、明清经济的发展的动力或基础,除了生产向广度的拓展外,还由于商品品流通的发展。历史事实 证明,流通和市场推动分工,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这种情况,与西 欧的所谓“斯密型成长”有相似之处。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仍然以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市场繁荣的推动力主要是地主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生产消费需求,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 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 2 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 劣。 ② 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唐红星 历史
单位名称 桂林市第十七中学
年级/册
高中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局限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局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6.6 人教版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 1,在第二次 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 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 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 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 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 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