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文测验

合集下载

水文测验

水文测验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学习本章的内容与意义:本章主要学习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水文测站的设立与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与技术。

本章研究的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就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方法之一,就是以后学习水文统计、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的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水文测站的设立、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的测验方法、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流速的测验方法、断面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断面流量与流速的计算、流量资料的整理、泥沙的测验方法、悬移质含沙量与输沙率的计算、水质监测的方法、水文调查的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等。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水文测站就是指。

2.根据水文测站的性质, 测站可分为、两大类。

3.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与两项工作。

4. 就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5.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 、、与。

6.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与、、及、各种断面。

7.目前,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_ 与。

8.观测降水量最常用的仪器通常有与。

9.自记雨量计就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

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 、与。

10.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就是采用观测,一般采用进行观测,即及各观测一次,日雨量就是将至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

11.水面蒸发量观测一次,日蒸发量就是以作为分界,将至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12.水位就是指。

13.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

14.根据所采用的观测设备与记录方式,水位观测方法可分为4种类型: 、、、。

15.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与两类。

16.水位的观测包括与的水位。

17.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就是从_ _时至时。

18、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就是从_ _时至时。

19.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与两种。

第三章--水文测验

第三章--水文测验
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 面。
2021/8/6
7
水文测站基线与断面布设示意图
基线: 基线的长度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
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
基本水尺断面
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 向垂直。
浮标测流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流速仪测流断面重 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 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 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 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 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 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
---- 基本站: 水文主管部门为掌握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测速垂线上 的测点数,根据垂线的水深,流速仪的悬吊方式和测量 精度的要求来确定。
我国精测法、常测法最少测速垂线数目的规定:
(三)流量计算
流速仪测流时有专用的记录和计算表格,通常在 测流时随即计算流量。具体 计算方法: 点流速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部分断面面积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绝对基面: 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 0.000m,作为水准基面。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 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 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 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情况下暂 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 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的 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2021/8/6
36

水文测验复习资料

水文测验复习资料

4.积深法测速 使用流速仪沿垂线均匀升降而测得流速。设流速 仪升降速度为 则
dh dt
1 1 N N vm v dh ( Kn C ) dh ( K C ) dt ( K C ) dt h0 h0 h0 T T h0
部分面积的计算:岸边部分,按三角形面积算; 中间部分,按梯形面积计算。 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两测速垂线之间的部分平 均流速为两垂线的垂线平均流速算术平均。
' b3
q0
q1
q5
q6
q2
q3
q4
岸边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为自岸边起第一条垂线的垂 线平均流速乘以岸边流速系数而得,即:
v0 vm,1
h h h h
N N 1 N 1 N (K C) T (K C) T (K C) T K C T h T h / T T T

vm
V
控制 0.25 vm 不改正
(三)测速历时 根据大量试验可知: (1)流速脉动强弱与测点至河底的距离有密切关系 ,距河底越近,脉动越大,测速的误差也越大。 (2)流速脉动产生的误差,随着测速历时的减少而逐 渐加大。历时越短,其误差的递增率也越大。如以测速 历时300秒为准,累积频率75%的相对误差,在水面时 ,测速历时100秒误差为±1.9%,50秒为± 2.5%, 30秒为± 3.6%。因此,控制一定的测速历时对于减 少流速脉动的误差是必要的。通常要求每一测速点的 测速历时一般不短于100秒,即其流速相对误差约为 ± 2%~ ± 4% 。在特殊水情时,可缩短测速历时,
d d 1 1
上式解出
v* v0 vm K
代入(3-3)式得: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3.2 水位观测及计算
观测常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大类。 采用水尺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 加旧永尺零点高程即为水面水位。 自记水位计可将水位变化的过程自动记 录下来。
一、水尺 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算: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
Csmi --- 第i根垂线的平均含沙量,
kg/m3。
---- 断面平均含沙量计算
断面平均含沙量 :
Cs
Qs Q
1000
(三)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
根据多次实测的断面平均含沙量和单样含沙 量的成果,以单沙为纵坐标,以相应断沙为横坐 标,点绘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点,并通过点群中心 绘出单沙与断沙的关系线(图3-26)。利用绘制 的单沙断沙关系,可进一步计算日平均输沙率、 年平均输沙率及年输沙量等。
两岸水边
V1 V1 Vn Vn-1
式中,α称岸边系数,斜坡岸边α=0.67~0.75; 陡岸α=0.8~0.9;死水边α=0.5~0.37。
在洪水期水位较高无法采用流速仪测流,或 洪水调查时,常采用浮标测速方法。
现在,一些测站应用超声波测速方式,观测 断面流速和流量。
当水文资料缺乏和不充分时,需进行洪水调 查。
3.5 河流泥沙的测算
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三类: 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 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 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三者 没有严格的界线,随水流条件的变化而相 互转化。一般情况,河流中泥沙以悬移质 为主。
一、 悬移质泥沙测验与计算
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 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单位体积 内所含干沙的质量,称为含沙量,用Cs表 示,单位为kg/m3。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 面的干沙质量,称为输沙率,以Qs表示, 单位为kg/s。断面输沙率是通过断面上含 沙量测验配合断面流量测量来推求的。

3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3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江、河、湖、海和水库等水体在某一地点的水面离标准基面的高度
标准——我国统一采用青岛附近黄海海平面为标准基面
意义与作用——是最基本的水文特征,是反映水流变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斗争的重要依据
2.水位观测设备
分为水尺和水位计两类
水尺
是传统的有效的直接观测设备,分为 、 、 和 式等数种。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即得水位值。
上式表明,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同一水位下, 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对流量的影响能互相补
由此可见,在测站控制良好、河床稳定的情况下,该测站的水位流量可以保持稳定的单一关系,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据比较密集,没有系统的偏离
推求流量时,在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由已知的水位过程便可求得相应的流量过程
2)水力学法,是利用各种量水建筑物,测量水力因素,代入相应的水力学测流公式算出流量的方法
3)化学法,是从物质不灭原理出发,将一定浓度的指示剂注入河水中,由于扩散,稀释后的浓度与水流的流量成反比,因此,测出水中指示剂的浓度,就可以算出流量
4)物理法,是利用某种物理量在水中的变化来测定流速,例如超声波法测速、电磁法测速等
水位变化较大或出现缓慢的峰谷是,每日
洪水期或水位变化急剧时期,每 小时观测一次
暴涨暴落时期,应视需要再增加测试
水位观测结果,应换算成日平均值,并编制“逐日平均水位表”
内水位变化缓慢,或水位变化虽然较大,但系等时距观测时,日平均的水位的计算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若 内水位变化较大,且不等时距观测时,采用面积包围法(亦称“加权法”),将本日 时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
第四节流量资料整编

工程水文学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工程水文学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13
3.2.2 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
计算日 / 月 / 年平均水位
水位过程线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① 算术平均法
该法适合于水位变化缓慢或变化大但等时距观测 的情况。
1 n
Z n i1 Z i
式中,Zi ~ 第 i 次水位观测值; n ~ 一日内水位观测的次数。
14
② 时间加权法 该法适合于水位变化大且不等时距观测的情况。
>3.202
流量计算: 计算流量的步骤:
测点流速
求垂线平均流速
相邻二垂线间面积的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上的流量
过水断面面积的总流量
23
a. 求垂线平均流速
按测点数区分的公 式名称
计算公式
一点法
Vm=V0.6
二点法 三点法
Vm=(V0.2+V0.8)/2 Vm=(V0.2+V0.6+V0.8)/3
五点法
浮标系数与浮标类型、风力风向及河流状况 等因素有关。
可通过流速仪与浮标测流的比测实验来确定, 即利用同期二种方法测流的资料进行对比,从而
求出Kf。
32
思考题
水文测站观测的项目有(____) A. 风 B.水位 C.流量 D.湿度 E.泥沙 F.降水 G.蒸发 H. 辐射 I.水质
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____) A.水位站 B.雨量站 C.基本站 D.专用站 E.流量站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 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 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 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7
3.1.2 水文测站的设立
(1) 测验河段的选择
在站网规划规定的范围内, 具体选择测验河 段时,主要考虑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 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并有利于简 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 具体地说,就是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良 好的稳定关系(单一关系)。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收集PPT。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收集PPT。
然后求得全断面的流量 Q qi
流量测验工作包括: 断面测量、流速测定及流量计算
(一)断面测量
起点距D
布置测深垂线 测水深和起点距
A 线基

C
L
(a) 横断面
B



(b) 平面
测深杆
起点距的测量方法
1、断面索观读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 较小、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 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专用站 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 的需要而设立的。
实验站 是为了对某种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 或对某些水体做深入研究而设立的。
2、水文站密度:我国为3.56站/万km2,世 界100多个国家的平均值为4.0站/万km2。
3、水文站的主要任务:按统一标准,对指 定地点(或断面)的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 测与资料整编。
2、测角交会法:在没有架设断面索的测站 上,可用经纬仪、平板仪或六分仪平面 测角交会法测定起点距。
断面索
130
140
测角交会法 (1)经纬仪岸上交会法:D Ltg
(2)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D Lctg
D
A

B
L

C
(二)流速测定 测速仪器:流速仪和浮标 流速仪分为:旋杯式和旋桨式两种。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三)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1)一日内水位及其它水力因素变化缓慢时 由日平均水位直接查出日平均流量 (2)当一日内水位变幅较大时 可用瞬时水位求得瞬时流量 按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流量
本节小结
一、名词解释:水位 二、水位、流速观测设备和方法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断面流量计算步骤 五、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有哪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第3章 水位观测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第3章 水位观测
原处改设的次数。
2)当设立临时水尺时,在组号前面加一符 号“T”,支号按设置的先后次序排列; 当校测后定为正式水尺时,则按正式水尺 统一编号。
3)当水尺变动较大时,可经一定时期后将 全组水尺重新编号,可一年重编一次。
2、自记水位计记录
利用自记水位计,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记录或显 示水位 ,可以连续地记录水位变化的完整过程。
• 浮子式自记水位计适用于可修建测井、无封冻、河床无较大 冲淤变化的测站,应设置在岸边顺直、水位代表性好、不易 淤积、主流不易改道的位置,并应避开回水和受水工建筑物 影响的地方。
• 浮子式自记水位计由自记仪和自记台两部分组成。自记台按 结构形式和在断面上的位置可分为:
• 岛式:岛式自记台由测井、支架、仪器室和连接至岸边的测 桥组成,适用于不易受冰凌、船只和漂浮物撞击的测站。
2)订正方法,当属于突变时,变动开始至校测时 间统一加一改正数;当属于渐变时,渐变期间的 水位按时间比例改正。
3.3 水位观测和计算方法
3.3.1 水位观测方法 1、人工观读——直接观测 • 直接观测的设备是水尺,它是每个水位观测点必需的水位测量
设备,是水位观测基准值的来源。 • 水尺布设的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保证观测精度,经济安全。 • 水尺是为直接观测河流或其他水体的水位而设置的标尺。 • 水尺的形式:应优先选用直立式水尺;
一采用的基面的高程一般是已知的,并设有标志或埋设带有 标志的标石。
(1)基本水准点,是水文测站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应设在测 站附近历年最高水位以上、不易损坏且便于引测的地点。
(2)校核水准点,是用来引测和检查水文测站的断面、水尺和 其它设备高程经常作校核测量的控制点。可根据需要设在便 于引测的地点。
观读误差、刻度误差、水尺零点高程的测量误差

第三章水文测验

第三章水文测验

1、驻测: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称驻 测。这是我国收集水文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但存在着用人多、站点不足、 效益低等缺点。
对于为了探索各种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防汛需要而设立 的基本水文站。特别是对于干、支流大河控制站,要求水文观测人员常驻 水文观测站点,对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较长时期的连续观测。
6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内容提要 1、水文测站(hydrometric station)的内容和分类; 2、水文站网(hydrologic network)的定义和布设原则; 3、水文测站的设立(network layout); 4、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 学习要求 握水文测站和站网的定义、布设原则和内容以及水文信息收集的基本途 径。
水文站网(Hydrologic network):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一定原则, 用一定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站网布设(Network layout):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经统一规划,对 水文测站进行的查勘设站工作。 水文信息(Hydrologic information):广义指一切水文数据。狭义指 预先不知道的有关水文情况的报道。 水文资料(水文数据)(Hydrologic data):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 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 水文资料整编(Hydrologic data processing):对原始水文资料按科 学方法和统一规格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和存贮的 全部技术工作。 水文资料插补(Hydrologic data interpolation):根据水文资料中断 前后的实测值或相邻测站的同期资料或用其它方法推算出中断部分数据 的工作。 水文年鉴(Hydrologic year-book):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格并按流域、 水系统一编排卷册,逐年刊印的水文资料。 站年(Station year):水文资料系列的统计单位,以单站观测一年的 资料为一站年。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的收集 工程水文学

第三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的收集 工程水文学
(m3/s ) (m2 ) 水位 H(m)
90
H~ t
5 5 5 6
Q
6 3 7 9 2 7 9 2

8
H
80 70 60 3 50
3 9
H ~
A
68
8
3 7
2 1
1
5
7
9 时间(月) 0
1
面积
100 200 300 流量
图3-8 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位延长法 高水位是洪水流量过程的主要部分,对洪峰流量的确定 至关重要。对于高水位的延长不能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 幅的30%。其延长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由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延长
200 400 0 200 400 600
面积(m2 ) 流速(m/s)
图3-5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洪水涨落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水 位 (m) 落水 涨水 落水 涨水
( m3/s ) 流量
面积 ( m2 )
流速(m/s)
图3-6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曲线

3、河床冲淤变化时的水位流量关系:
Vmax Vmid
h0.2 H
h0.6 H
流速仪实测流速的方法
方法种类
流速仪
旋杯式 旋浆式
浮标法
第三章 河川水文测验 → (3) 流量观察
6/6
1、测量流速的仪器
(a)旋杯式流速仪
旋浆式流速仪
v=kn+c 式中: v——测点流速,m/s; k——仪器率定常数; c——仪器的摩阻系数,m/s, 一般较小; n——回转率,n=N/T;N为旋杯或旋浆的总转数, T为测速历时,s。

第3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

第3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

(2)观测项目 观测项目: 观测项目
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 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 水位等。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 水位等。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 则按其主 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 也称水文站)、 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 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 蒸发站等
第3章 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
研究内容
1.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 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 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 2.降水、蒸发、入渗、水位、流量、泥沙的 降水、蒸发、入渗、水位、流量、 降水 观测; 观测; 3.水文的调查方法; 3.水文的调查方法; 水文的调查方法 4.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3.2.3 入渗量观测
(1)入渗量观测的方法 )
同心环法、 同心环法、人工降雨法及径流场法
(2)同心环法 )
定量加水法 粘土:第一次加水 第二次加水300-500cm3 粘土:第一次加水1000cm3;第二次加水 第二次加水 沙土:第一次加水 第二次加水500-1000cm3 沙土:第一次加水1500-2000cm3;第二次加水 第二次加水 定面加水法 根据内环中所设置的测针,作为固定标志, 根据内环中所设置的测针,作为固定标志,每次加水至针尖
④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 浮标测流断面有上、
一般中断面应与流速仪测流断面重合, 一般中断面应与流速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 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 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 流速的50~ 倍 流速的 ~80倍。
⑤比降断面设立 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 (4) 观测水位的设备
直立式
水尺
倾斜式

桩式
悬锤式
自 记 水 位 计
①.水尺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水尺零点高程可以预先测量出来
• ②自记水位计 • 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
不遗漏任何突然的变化和转折.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重点:流速仪测流方法。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 测流原理
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 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它是目前国内外 广泛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法。
Q qi viA i
因此流速仪测流工作包括断面测量和流速测量两部 分工作。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一、大断面测量
冻结基面 在统一规定的基面为青岛黄
海基面。
• 注意: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 (3)水位观测的作用:
• ①直接为水利、水运、防洪、防涝提供具有单独使 用价值的资料,如堤防、坝高、桥梁及涵洞、公路 路面标高的确定;
• ②为推求其他水文数据而提供间接运用资料,如水 资源计算,水文预报中的上、下游水位相关法等。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 一、水文站观测资料 • 一定时期内连续实测的资料,能较为真实地反映 客观实际,是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河川水文测验
• 二、洪水调查资料 • 对于缺乏水文站观测资料的河流,洪水调查是搜集
水文资料的基本方法;对于有长期观测资料的河流, 洪水调查资料也是重要的补充,可以提高水文分析 和计算的精度。 • 三、文献考证资料 • 我国很多历史文献,比如地方志、县志等,都有洪 水和干旱的灾情记载,为洪水调查提供线索 。

水文测验学(第三章)

水文测验学(第三章)
测至洪水边界;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背河侧地面为止。 测量时间
大断面测量宜在枯水期单独进行;水道断面测量与流量测验同时 进行。
测量次数 新设测站的基本水尺断面、测流断面、浮标断面、比降断
面,均应进行大断面测量。 断面设立后,对于河床稳定的测站,每年汛期前复测1次;
对河床不稳定的站,除每年汛前、汛后施测外,每次较大洪峰 后加测,以了解和掌握断面冲淤变化过程 。 精度要求
Wi

1 2
(
H
i
-1

H i )ai
W0

1 2
H 1a1
W4

1 2
H 4a5
②大断面计算 大断面计算的作用:计算各
水位级的平均水深、湿周、 水力半径。 计算原则:按水平分层计算。 方法:分析法和图解法
分析法步骤 ①在大断面图上,以河床最
低点分界,画一垂线,将 断面划分为左、右2部分。 ②将断面按水位分成若干级 (0.5m或1.0m为一级)。 ③分别计算左右两边各分级 水位所增加的水面宽
二、流速仪法测流
河流横断面上的流速分布 不均匀,全断面的流量 可用积分法求得:
(一)测流原理
(二)测速方法
用流速仪测流时,必须在断面上布设测速垂线和测速点,以测 量断面面积和流速。
测速方法分类: 根据布设垂线、测点的多少繁简程度可分为精测法、常测法
和简测法。 根据测速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积点法和积深法。
55.00
54.00
53.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起 点 距 (m)
某水文站流速仪测流断面图
断面面积的计算
①水道断面面积计算 以测深垂线为界,分别计算出每一部分面积,其中两岸边的部分面积按三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Kn C
测速方法: 积点法、积深法、积宽法。 积点法: 选择若干垂线作为测速垂线,并在每条垂线上 选定若干个测点。
四、流量计算
20m 20m 10m 10m 20m 20m
左 0.9
V0.2 1.2m / s
右 0.8
h1
h2
V0.6 1.0m / s
V0.8 0.8m / s
在水位流量曲线中、低水弯曲部分取三各点 (Z a,Q a)、(Z b,Q b)、(Z c,Qc) 代入上式,得:
以(Z0,0)为控制点,延长得低水曲线。
Hale Waihona Puke 低水延长示意图三、日平均流量计算 当流量变化平稳时:可用日平均水位在水位流量 关系曲线上推求日平均流量。 当流量关系变化较大时:则用逐时水位推求得逐 时流量,再按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求得日平均流 量。 据此计算月平均流量和年平均流量。
bi bi 1
i
hi 1
i 1
fi
hi
i
Q

i 1
n
i
fi
面积流速法测流示意图
二、断面测量
目的: 绘出测流断面图。 方法: 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测 深垂线的起点距和水深并观测水位,用施测时的水位 减去水深,即得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
三、流速测量:
采用流速仪测流: 流速仪:旋杯式、旋浆式。 原理:
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⑴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⑵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①原因:
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或其他因素的个别 或综合影响。
Ⅰ、洪水涨落
Ⅱ、断面冲淤
Ⅲ、变动回水
② 整编方法: 水力因素类: 时序型:按实测流量点子的时间顺序连接曲线。

水文测验复习资料.

水文测验复习资料.
(四)流向测量 (五)流量计算方法 1.分析法 ⑴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如果采用积深法,不需要再计算。如果采用积点 法,则采用相应的算法公式计算垂线平均流速。 ⑵部分面积、部分平均流速及部分流量的计算 按组成“部分”划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均分割 法 及中间分割法两种。 平均分割法:为我国规范所采用的方法、它是以
TT
T
vm

V
控制 0.25 vm 不改正
(三)测速历时
根据大量试验可知:
(1)流速脉动强弱与测点至河底的距离有密切关系 ,距河底越近,脉动越大,测速的误差也越大。
(2)流速脉动产生的误差,随着测速历时的减少而逐 渐加大。历时越短,其误差的递增率也越大。如以测速
历时300秒为准,累积频率75%的相对误差,在水面时 ,测速历时100秒误差为±1.9%,50秒为± 2.5%,
在表3-12中,各积点法测速点位置的确定是根 据垂线流速分布的规律分析而得出,现以对数型垂线流 速分布为例说明。
分析思想:找出垂线平均流速与不同位置测点流 速的函数关系,比较差异。再用不同位置点的流速加 权平均,比较其与垂线平均流速的差异。
对数型垂线流速分布函数形式如(3—3)式所示:
v

v0

v* K
(1
ln )

vm 1

C
g K
(1
ln

)


vm 1

g CK

g CK
ln
)


vm 1

g CK

2.3 g CK
lg )
式中取 K 0.54 ;C 50
所以有:
而 ln 2.3lg

第三章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指导)

第三章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指导)

第三章 第三节
3.3 流量测验及流量资料整编

1.水尺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高 程, 可以预先测量出来。
第三章 第三节
3.3 流量测验及流量资料整编
2.自记水位计
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有 的还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 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 水、蒸发、水温、水质、地下水等。只观测上述 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 测项目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基本站、 专用站和实验站三大类。
第三章 第一节


3.1.1 水文测站的任务及种类
3.2.3 入渗量观测
目前,测定土壤入渗的方法有同心环法、渗透筒 法、人工降雨法及径流场法,简便而常用的为同 心环法和渗透筒法。
第三章 第二节
同心环土壤入渗实验装置示意图
第三章 第二节
3.3 流量测验及流量资料整编
3.3.1 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的作用一是直接为水利、水运、防洪、 防涝提供具有单独使用价值的资料,如堤防、坝 高、桥梁及涵洞、公路路面标高的确定。二是为 推求其他水文数据而提供间接运用资料如 ,水资 源计算,水文预报中的上、下游水位相关法等。 水位:对某一基面而言,用高程表示江、河、湖、 海、水库等自由水面位置的高低称为水位。

基本站是水文主管部门为掌握全国各地的 水文情况而设立的,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 的需要服务的。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某项特定工程 的需要由各部门自行设立的。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资料收集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资料收集
流,通过同步观测水位,再行延长; 2)设计断面距水文站较远,但其间出流和入流近乎
为零,采用同位相的水位移用; 3)设计断面的水位观测不足,通过计算水面曲线的
方法移用; 4)设计断面与水文站之间有出流或入流时,利用水
力学方法推算。
27/39
3.4.4 流量资料整编 当一日水位变化平稳时,用日平均水位在水位流
沙率,最后累加得断面推移质输沙率Qb。
3.5.3 河床质泥沙的取样 一般再施测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各测线上取样,并结合两
者进行河床泥沙的颗粒分析,以获得泥沙颗粒级配资料。
*泥沙颗粒分析及级配曲线,指按泥沙颗粒大小分级,分 别计算出小于各级粒径泥沙Ws’的重量之百分数。
计算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数P为
P=Ws’/Ws×100%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资料收集
3.1 概述 3.2 水位观测与计算 3.3 流量观测与计算 3.4 流量资料整编 3.5 河流泥沙的测算 3.6 水文调查 3.7 水文资料的收集
1/39
3.1 概述
水文测站的任务 水文测站是开展水文测验工作和收集水文资料的基本场 所,其任务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水文测验规范》对指定地点 (或河流断面)的水文要素进行系统观测和资料整编工作。观 测和整编项目,一般包括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 水温、冰凌、地下水位、水质,等等。
Q = K(Z Z 0)n
式中,K、n为待定常数。代入上式中,则有
K2(Zb-Z0)2n=K2(Za-Z0)n(Zc-Z0)n
可解得:
Z0 = ZaZc Zb 2 Za + Zc 2Zb
26/39
3.4.3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转移 在规划设计中,当设计断面缺乏实测数据时 1)设计断面距水文站不远,其间无明显的出流和入

水文测验复习资料

水文测验复习资料

图3-5,3-6分别为畅流期及封冻期的等流速曲线。
垂线平均流速沿河宽的分布:
(三)流量模的概念
河道中流速的分如沿水平与垂直方向都是不同的 。将流速沿横断面的变化用一个立体图形表示。它是 以横断面、水流表面和流速矢端曲面所包围的体积,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水道横断面的水体积,即流量。 该立体图形称为流量模型,简称流量模。
4.精度要求 大断面岸上部分,应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二、水深测量 (一)测深垂线的布设 1.测深垂线的布设原则 测深垂线位置的布设应大致均匀,并能控制河床变 化的转折点。 2.对测深垂线数目的规定 见教材表3-3及说明。
3.垂线数及布设位置对断面测量精度的影响 ⑴垂线数目与断面面积的相对误差关系 累计频率为75%的垂线数目的含义:指计算垂线 数目占全部垂线数目的百分比。例如:全部垂线35条 ,作为100%,其累计频率为75%的垂线数目为:
v
(二)河道中流速分布
在研究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及水文测验问题时,
都要了解河道中的流速分布规律。
1.垂线上的流速分布
为了研究河流的垂线平均流速,确定垂线上测速
点的位置.研究流速系数、水面浮标系数,悬索偏角
改正及泥沙的分布、输移等,都需要了解垂线上的流
速分布规律。
天然河道中常见的垂线流速分布曲线3-3所示。
(二)水深测量的方法 水深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测深杆、测深锤测深 ⑴测深杆测深:适用于水深较浅,流速较小的河流 ⑵测深锤测深:适用于水库及水深较深,但流速小
历年最高洪水位 基面
,可测至最高洪水边界。有堤防的河流,应测至堤防 背河侧的地面为止。
2.测量时间 大断面测量宜在枯水期进行。水道断面的测量对 新设的水文站或河床有冲淤变化的水文站,每次测流 应同时进行水道断面的测量;对非新设站当测站断面 变化规律明显,冲淤变化不大时,可借用邻近测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流量计算
流速仪测流时有专用的记录和计算表格,通常在 测流时随即计算流量。具体 计算方法:

点流速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部分断面面积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Vm = V0.6 Vm = (V0.2 + V0.8 ) / 2 Vm =(V0.2+V0.6+ V0.8 ) / 3
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分布 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优化等问题。

3.1.3 水文测站的设立
水文测站的设立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 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 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 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
第一节

水文测站与站网
内容提要
1.水文测站的内容和分类; 2.水文站网的定义和布设原则;
3.水文测站的设立;
4.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
3.1.1 水文测站
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 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 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
五点法:
Vm = ( V0.0 + 3 V0.2 +3 V0.6 + 2 V0.8 + V1.0 ) / 10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 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间部分面 积的平均流速。 ---- 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i = ( Vmi-1 + Vmi ) ---- 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αVm1 或 Vn = αVmn
3.部分面积的计算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岸边部分按三角形计 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分 流量。

qi Vi Ai

5.断面流量的计算
Q
q
i 1
n
i
3.3.3 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速
后乘上浮标系数 才能得到断面实际的流量。
第四节
水文调查
水文调查是补充定位观测的不足,使水文资料更加 系统完整,更好地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水电建 设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的一种有效手段。
3.4.1 洪水的调查
洪水调查工作包括:调查洪水痕迹洪水发生的时间、 灾情测量、洪水痕迹的高程、了解调查河段的河槽情 况;了解流域自然地理情况;测量调查河段的纵横断 面;必要时应在调查河段进行简易地形测量;对调查 成果进行分析,推算洪水总量、洪峰流量、洪水过程 及重现期,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当水很深、流速很大时, 可用回声测深仪
测量水深。

---- 起点距的测定 ①断面索法
断面索法是在断面上架设钢丝缆索,每隔适当距离做上 标记,并事先测量好它们的位置,测量水深的同时,直接 在断面索上读出起点距。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较小、水上 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②交会法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研究对象: 水文信息(水位、流量、泥沙等要素)
的采集与处理技术。
研究内容 1.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 2.
水位、流量的观测;3.水文调查方法; 4.水文数据的处理 方法和技术。
研究目的: 学会收集水文资料,中心内容包括掌握
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测验的一般方法、日平均水位的计 算、测流断面流量计算等。
第五节 水文数据处理

内容提要
1.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2.不稳定的水位流 量关系曲线的处理方法;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方 法;4.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移用;5.流量资料整编。

学习要求
掌握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绘制与处理方法、水位流量 关系曲线的延长方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移用和流 量资料整编。 水文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水文数据处理。 本节主要介绍流量资料整编。
1 Z [Z 0 t1 Z1 (t1 t 2 ) Z 2 (t 2 t3 ) ... Z n1 (t n1 t n ) Z n (t n )] 48
第三节

流量测验
学习要求:
掌握水道断面测量(包括水深和起点距的测量)的 方法; 流速仪及其测速; 流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工作。
---- 观测断面的布设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 本水尺断面、流速面布设示意图

基线:
基线的长度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
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 基本水尺断面 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 向垂直。
3.3.1 概述

测量流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为流速面积法, 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法等, 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

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
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
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法。
流速仪法思路:
用流速仪测流实际上是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 计算出各部分面积;然后用流速仪近似地测算出各部分 面积上的平均流速;两者的乘积为通过各部分面积的流 量;累积各部分面积上的流量即得全断面的流量。
计算起点距的公式为 :D=Lctgβ

(二)流速 仪测速
旋杯式
旋桨式
LS68-2型旋杯式流速仪

流速仪测速原理是利用水流冲动流速仪的旋杯或旋桨, 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号的电路上发出讯号, 便可知道在一定时间内的旋转次数,流速愈大,转轴 转得愈快,流速与转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N V K C T
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设立。
这两类测站相辅相成,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
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3.1.2 水文站网
水文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网。广义 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与处 理体系。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
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
ⅰ)经纬仪岸上交会法: 水文站在布设测流断
面时,同时布设基线,
并用精确方法量出基 线的长度,测角时, 将经纬仪安放在基线 的终点,测出角度α ,
则起点距为 D=Ltgα。
交会法示意图

ⅱ)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当河道较宽时,岸上与船上联络困难,风浪较大 时用经纬仪瞄准河中活动的目标,施测有些困难,此 时可使用六分仪交会法。手握仪器即可测出角β , 能在船上使用,因此水文勘测中经常使用。

式中: N --- 流速仪在测速历时T内的总转数,一般 是根据讯号数,再乘上每一讯号代表的转数求得; T --- 测速历时,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 测速历时一般不应少于100s。

流速测量方法
流速仪只能测得某点的流速,为了求得断面平
均流速,首先在断面上布设一些测速垂线(一般在测
深垂线中,选择若干 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在每
(一)观测水位的设备
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水尺
按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 式与悬锤式4种。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 算: 水位 = 水尺零点高程 + 水尺读数
式中,水尺零点高程是指水尺板上刻度起点的高程, 可以预先测量出来。

自记水位计
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有的 还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使
仪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浮标法测流是一种切实可行
的办法。浮标测流的主要工作是观测浮标漂移速度, 测量水道横断面,以此来推估断面流量。
凡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可以制成浮标。

方法:
用水面浮标法测流时,测得的是浮标在水面的漂移速
度,这种流速称浮标虚流速,它不能代表断面平均流
速,将它与过水断面相配合,计算出断面虚流量,然
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
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
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 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
---- 基本站:
水文主管部门为掌握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
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 专用站:

浮标测流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流速仪测流断面重 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 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 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第二节

水位观测
内容提要
1.水位的定义和使用的基面;2.观测水位的设备和方 法;3.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学习要求
掌握水位观测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日平均水位的两种 计算方法。
一条测速垂线上布设一定数目的测速点进行测速,最 后根据测点流速的平均值求得测线平均流速,再由测 线平均流速求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进而推得断面流 量。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测速垂线上
的测点数,根据垂线的水深,流速仪的悬吊方式和测量
精度的要求来确定。
我国精测法、常测法最少测速垂线数目的规定:

3.4.3 枯水调查

在水位极枯或较枯的时 候才能进行。河流沿岸 的古代遗址、古代墓葬、 古代建筑物、记载水情 的碑刻题记等考古实 物以及文献资料,都是 进行历史水文调查的重 要资料。调查方法与洪 水调查方法基本相似, 一般比历史洪水调查更 为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