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讲义
分子荧光分析法实验讲义
5.空白溶液测试: 设置好仪器的工作条件后,把装有去离子水的样品池置于试样
架内,在荧光光路上插入UV-35滤光片,合上样品室盖子,在计 算机屏幕上点击“AUTO ZERO”,观察屏幕右下脚的基线值接近 零时,再点击“READ”读数,得空白溶液数值。
6.系列维生素B2标准溶液的测试: 把各标准样品按从稀到浓的顺序置于试样架内,和空白溶液测
3.仪器自检: 预热仪器20分钟后,双击电脑桌面上“RF-530XPC”
图标,仪器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开始自检,约3分钟完毕,此 时仪器操作软件打开。
若此时软件为“光谱测定”模式,则点击“Acquire Mode”主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Quantitative”,此时软 件转为“定量测定”界面模式。
(☆注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适用)
? 问题:
试比较荧光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性能。
1.4 荧光仪的基本构造
?问题:荧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光路设置
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5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简介
★ 常规分析应用:
☆ 定性分析:φf;λex;λem;峰形等 ☆ 定量检测: F = K﹒I0﹒φf﹒C ☆ 其它(略)
2.2 实验流程
1、VB2的荧光光谱的绘制 2、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 3、未知液的测定
1.开机: 打开RF-530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开关,打印机开
关,开启电脑。预热仪器20分钟。
2. 配制系列维生素B2标准溶液: 取5个干净的50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 2.0, 3.0,
4.0 , 5.0ml浓度为10.0μg/ml的维生素B2标准溶液用水稀释 至刻度,摇匀。
10-6 ~ 10-2 s F 荧光: 10-9 ~ 10-6 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PPT讲稿
E=h=hc/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 S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称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 电子光谱。
讨论: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 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 的依据。 (5)吸收谱带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 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 尔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可能 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 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 σ σ* (150~210nm)
H
* n σ* (259nm)
HCI
H
(2)不饱和脂肪烃
• 这类化合物有孤立双键的烯烃(如乙烯)和共轭双键的烯
烃(如丁二烯),它们含有π键电子,吸收能量后产生
π→π*跃迁。乙烯(孤立双键)的
m
a
为171nm(
x
=
15530 L mol1 cm1 );而丁二烯H(2C CH CH CH2 )
列吸收带,称为精细结构吸收带,亦称为B吸收带[从德文 Benzenoid(苯的)得名],这是由于跃迁和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B 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辨认芳香族化合物。 苯环与生色团连结时,有B和K两种吸收带,有时还有R吸收带,其中 R吸收带的波长最长 。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Chromophore):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
差示分光光度法
▪ 一般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适于测定微量组分, 当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将产生较大旳误差。 需采用示差法。
▪ 即提升入射光强度,并采用浓度稍低于待 测溶液浓度旳原则溶液作参比溶液。
▪ 设:待测溶液浓度为cx,原则溶液浓度为 cs(cs < cx)。则:
▪ Ax= εb cx As = εb cs
4.构造分析
▪ 1.鉴别物质旳异构体,如互变异构体, 顺反异构体,开链和成环异构体,旋 光异构体,空间异构体等。反式异构 体空间位阻小,共轭程度较完全。最 大吸收峰波长,最大摩尔吸收系数, 不小于顺式。
▪ 2.推测物质旳共轭体系和部分骨架 ▪ 一般需与色谱,红外,质谱,波谱等
多种仪器联合作物质旳构造分析。
▪ 激发单色器 : 置于光源和样品室之间旳为激发单色器或第一单
色器,筛选出特定旳激发光谱。
▪ 发射单色器:置于样品室和检测器之间旳为发射单色器或第二
单色器,常采用光栅为单色器。筛选出特定旳发射光谱
▪ 样品室: 一般由石英池(液体样品用)或固体样品架(粉末或片状样
品)构成。
▪ 检测器: 一般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可将光信号放大
并转为电信号。
荧光分析法与紫外-可见分析法异同点
荧光分析法与紫外-可见比较: 均属于分子光谱 仪器构造 基本相同
荧光
可见-紫外
本质
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
敏捷度 选择性
10-10-10-12 g/ml 高
10-4-10-7g/ml 一般
应用
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
维生素B1 在碱性溶液中被铁氰化钾氧化成硫色素,在紫(365nm)
②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旳原理,即在某一样品旳吸收曲线上, 各波长旳吸光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光度旳代数和,因而吸收曲线 也是两者吸收旳叠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子荧光光度法,是两种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光度测定技术,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来测量悬浮液和溶液中某种物质含量,通过检测它
们吸收波长不同的光,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仪可以很好地用来定量分析一种物质的含量,
主要原因是它可以采用强度谱的方式测定光谱分析,这是数据量最大的分光光度法。
而分子荧光光度法则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存在很大的不同。
分子荧光光度法是一种
用于测定物质的定量分析的光度测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激发某种物质的激发状态,并采
用光谱分析的方式测定淬发状态下某种物质吸收的光谱,采用发射率谱测量它发射出来的
光谱,这种方法有利于识别样品中含量很小的物质。
此外,两种光度测量技术在检测样品中的某种物质的含量时也有很大的差异。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常可以测到复杂样品中有结构特性的物质,因此适用于分析各种复杂混
合样品,分子荧光光度法则是通过向某种物质添加少量共振激发剂来标记样品中某种物质,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它可以清楚地测量某种独特结构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纯化和同位
素比值等细胞研究中,并可以更明确地测量和筛选出某种物质。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子荧光光度法是两种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光度
测定技术,它们在原理,应用,检测样品中含量的某种物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根据实际
情况和需要,可以依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光度测量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
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主要应用
1、药物的杂质检查
利用药物与杂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性质的差异,若药物在杂质的 最大吸收波长处没有吸收,则可在此波长处测样品溶液的吸收度,通 过控制样品溶液吸收度来控制杂质的量。 例:地蒽酚中二羟基蒽醌的检查 二羟基蒽醌的三氯甲烷溶液 在432nm处有最大吸收,而 地蒽酚在该处几乎无吸收。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不需空白溶液作参比;但需要两个单色器获得两
束单色光(λ1和λ2);以参比波长λ1处的吸光度Aλ1 作为参比,来消除干扰。在分析浑浊或背景吸收 较大的复杂试样时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灵敏度、 选择性、测量精密度等方面都比单波长法有所提 高。 ΔA=A λ2 -A λ1 =(ελ2 -ελ1 ) b c 两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差值ΔA与待测组分浓度 成正比 (例子:课本366页)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 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 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 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
IF=KC
光照 分子基态 辐射跃迁 荧光 激发态
若光源是:
由荧光波长可确定物质分子 可见-紫外光源 分子荧光分析法 具有结构 由荧光强度可测物质的含量 原子特征光谱作光源 原子荧光分析 X射线作光源 X射线荧光分析
其他
卡尔曼滤波法
偏最小二乘法 小波变换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系数倍率法
……
原理 与紫外-可见法异同点
应用
原理
荧光 — 分子吸收电磁波后,从其最低激发 态重新发射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现象 利用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后所产 生的,能够反映该物质特性的荧光来进行 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浑浊样品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课件PPT
实验操作规范
仪器校准
在进行实验前,应确保紫外或 荧光分光光度计已经校准,以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处理
对于荧光分析法,样品应进行 适当的预处理,如过滤、离心 等,以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试剂纯度
实验所用的试剂应保证纯度, 避免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操作顺序
在实验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 操作顺序进行,避免因操作不
0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眼睛保护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合适 的护目镜,以防紫外线或荧光
物质对眼睛造成伤害。
皮肤保护
操作紫外或荧光实验时,应穿 着长袖实验服,并佩戴手套,
以减少皮肤暴露。
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室内通风良 好,以防有害气体积累。
废弃物处理
实验结束后,应按照相关规定 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对环境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主要包括样品处理、荧光激发和荧光测量三个步骤。样品处理是将待测物质提取、纯化、稀释等操作, 以便进行后续的荧光测量。荧光激发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产生荧光。荧光测量则是通过 光电倍增管等设备测量荧光的强度和光谱,并记录数据。
应用实例
01Biblioteka 0203环境监测
荧光分析法可用于水体、 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重金 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的监测。
人才培养与交流
1
2
加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领域的人才培 养,提高专业水平。
3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该领域的快 速发展。
谢谢观看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课件
目录
• 引言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荧光分析法 • 比较与选择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课程总结与展望
生物分析实验一_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分析法
三、被测样品的要求
1、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 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 长。
2、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干扰吸收。因此,在测定供试 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 要求
四、定性分析
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 数目、吸收峰的位置(波长)、吸收峰的强度、相应的吸 光系数进行定性分析。
CX=(AX/AR)CR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 A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C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
2、吸收系数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 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CX
AX
/(E
1%
1cm
100)
EHale Waihona Puke 1% 1cm紫外分光光度法 与荧光分析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可达10-4~10-7g/ml 2、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2%~5% 3、仪器价格较为廉价,操作简单 4、应用广泛(可以用此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
二、紫外分光光度计
光源
氢、氘灯;可发射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波长 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比色皿。比色皿材质主要有石英和 玻璃两种。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比色皿。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 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显示
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 因此,除了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 定前校正测定波长。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是两种不同的光学分析方法,下面进行一些对比:
1.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于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而荧光光度法基
于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的作用下产生的荧光效应。
2.应用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在紫外区的吸收光谱和吸光度,
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等;而荧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在可见光区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适用于荧光物质、高灵敏度分析等。
3.灵敏度: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通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可以检测到更低
浓度的物质。
4.干扰因素:紫外分光光度法受到溶剂、pH值等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精
心选择和调节;而荧光光度法受到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
5.样品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低,可以直接测定;而荧
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需要预先进行提纯和浓缩。
6.测量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时间较短,可以快速得到吸收光谱和吸光
度;而荧光光度法测量时间较长,需要等待样品达到稳态荧光。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各有其优缺点,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析化学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pt课件
• 分类:折射法、旋光法、比浊法、χ射线衍射 法
(3) 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波长改动) ➢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化学分析法总结
• 酸碱滴定法 • 配位滴定法 • 氧化-复原滴定法 • 沉淀滴定法 • 分量分析法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
准确度高
常量组分(>1%), Er 0.1%~0.2%
根据化学反响, 运用玻璃仪器
仪器分析
灵敏度高
微量组分(<1%), Er 1%~5%
根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求特殊的仪器
〔4〕εmax越大阐明该物质的吸光才干越强,用 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 :高灵敏; ε<2×104 :不灵敏。 〔5〕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5〕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 应选用max处或肩峰处测定 2) 吸光质点方式不变:离解、络合、缔合会破坏 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酸度、浓度、介质等) 3) 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加强
操作简便快速 运用广泛
2。溶液中溶质分子对光的吸收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nm 颜色 400-450 紫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蓝 绿蓝 蓝绿
紫外与荧光实验讲义
实验一绘制吸收光谱及测定摩尔吸光系数一.实验目的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和摩尔吸光系数的测定,掌握Agilent8453 UV-V is的使用方法。
学习导数光谱计算方法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1.本实验用Agilent8453型分光光度计绘制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找出它的吸收峰波长并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谱。
各种分子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即吸光度与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吸收光谱的形状与物质的特征有关,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为了清楚地描述各种物质对紫外区域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情况,往往需绘制吸收光谱曲线,即吸光度对波长的曲线。
在吸收光谱曲线上可以找到最大吸收峰波长。
根据比尔定律:A = ε b c式中A—吸光度ε—摩尔吸光系数b—液槽厚度,单位:厘米c—摩尔浓度,单位:mol/l摩尔吸光系数可按下式计算:ε=A b c实验测得的吸收光谱及摩尔吸光系数与仪器及其狭缝宽度有关。
因此实验结果须注明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缝宽条件。
2.导数分光光度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软件系统带有的数学处理功能,对吸收光谱进行处理,可以获得导数光谱。
利用导数光谱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称为导数分光光度法。
通常可以获得1-4阶导数光谱。
在各阶导数光谱中,吸光度对波长的微分值与溶液中组分的浓度c保持线性关系:ssd Acdλ∝。
其中s为导数的阶数。
因此,可以利用导数光谱进行定量测定。
导数光谱可用于放大图谱间差别,定性分析中分辨重叠谱带,而且还可以减少定量分析中来自散射、基体、及其它吸收物的干扰影响。
由于导数光谱灵敏度高,因此对于试样纯度检验,多组分混合物的测定,消除共存杂质的干扰和背景吸收,测定混合式样都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Agilent8453 UV-Vis分光光度计;2.移液枪(德国BRAND公司生产);3.25ml容量瓶,50ml容量瓶10支;4.氨基酸储备液:色氨酸0.400 g/l,苯丙氨酸2.00 g/l;5.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波长测定(1)用氨基酸储备液及去离子水在50ml容量瓶中配置氨基酸溶液,色氨酸浓度为50mg/l, 苯丙氨酸720mg/l;(2)分别取上述溶液,用1cm石英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溶液,在波长范围为190nm——450nm间测定他们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被测量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波段范围(150~800纳米)单色辐射的吸收或反射强度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或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分子荧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较短波长的光能后发射较长波长特征光谱的性质,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可以从发射光谱或激发光谱进行分析。
组成部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①辐射源。
必须具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350~2500纳米),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单色器。
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组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
③试样容器,又称吸收池。
供盛放试液进行吸光度测量之用,分为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前者适用于紫外到可见区,后者只适用于可见区。
容器的光程一般为 0.5~10厘米。
④检测器,又称光电转换器。
常用的有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⑤显示装置。
这部分装置发展较快。
较高级的光度计,常备有微处理机、荧光屏显示和记录仪等,可将图谱、数据和操作条件都显示出来。
分子荧光光度法:激发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记录显示部分。
1. 光源能发射紫外到可见区波长的光、强度大、稳定。
常用的有溴钨灯、高压汞灯、氙灯。
2. 单色器,两个单色器。
3. 样品池通常用石英制成。
4.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常见类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双光束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
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
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3.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λ1 ) 快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
中国药典版紫外分光光度法讲义优秀
• 肩峰或吸收谷处的吸光度测定受波长变动影响也较小,有时也可用谷 值、肩峰值与峰值同时作鉴别依据。(比如甲硝唑片的第三个鉴别就 是分别在277 nm和241 nm的波长处分别测最大吸收和最小吸收。)
• 具有不同吸光基团的化合物可有相同的最大吸收波长,但它们的摩尔 吸光系数常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摩尔吸光系数常用于分子结构分析中 吸光基团的鉴别。对于分子中含有相同吸光基团的物质,他们的摩尔 吸光系数常很接近,但可因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使百分吸光系数的值 差别较大,可以用百分吸光系数作为鉴别的依据。(比如结构相似的 甲基睾丸酮和丙酸睾丸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都在 240nm,但在该波长处的E1%1cm数值,前者为540,而后者为460, 因而有较大的鉴别意义)。
• 紫外光谱是物质在200~400 nm的近紫外 光区和400~850 nm的可见光区的吸收光 谱。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 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本法在药品 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 测定。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组分的分析,测 定灵敏度可达到10-4~10-7g/ml或更低范围。
处的吸收度与浓度之间是线性关系。因此 只要选择适宜的波长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就可以求出其浓度。通常应选择被测物质 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处,以提高灵敏度并减 少测量误差,被测物质如有几个吸收峰, 可选不易有其他物质干扰的较高吸收峰, 一般不选光谱中末端吸收峰。
中国药典版紫外分光光度法讲义优秀
• 单组分物质的含量测定 • 就是物质有单一成份构成,常用的测定法
中国药典版紫外分光光度法讲义优秀
第二节 原理
• 紫外分光光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分析方 法,主要依据两点:
• 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吸收度,2005年版药 典已将它改为吸光度,这样说可能更准确 些。就是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我们首先 说一下电磁波,所有电磁波在性质上都完 全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波长或 频率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构分析
▪ 1.判别物质的异构体,如互变异构体, 顺反异构体,开链和成环异构体,旋 光异构体,空间异构体等。反式异构 体空间位阻小,共轭程度较完全。最 大吸收峰波长,最大摩尔吸收系数, 大于顺式。
▪ 2.推测物质的共轭体系和部分骨架 ▪ 一般需与色谱,红外,质谱,波谱等
多种仪器联合作物质的结构分析。
▪ ΔA=Ax -As =εb(cx - cs )=εbΔc
▪ 测得的吸光度相当于普通法中待测溶液与
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之差ΔA。示差法测得的
吸光度与Δc呈直线关系。由标准曲线上查得 相应的Δc值,则待测溶液浓度cx : ▪ cx = cs + Δc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不需空白溶液作参比;但需要两个单色器获得两 束单色光(λ1和λ2);以参比波长λ1处的吸光度Aλ1 作为参比,来消除干扰。在分析浑浊或背景吸收 较大的复杂试样时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灵敏度、 选择性、测量精密度等方面都比单波长法有所提 高。
▪ I=I0 e-εbc
▪ 假定入射光强度I0 在整个波长范围内保持恒定:
▪ dI 0 /dλ=0
▪ 则:dI/dλ=-I0 bc e -εbc dε/dλ
▪
=-I0 bc dε/dλ
▪ (例子:课本233页)
其他
▪ 卡尔曼滤波法 ▪ 偏最小二乘法 ▪ 小波变换 ▪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 系数倍率法 ▪ ……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
精品jin
基本原理 仪器主要部件
主要应用
基本原理
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 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 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 检查和含量测定。
范围: 紫外光区(200~400nm)
可见光区(400~760nm)
IF=KC
光照
分子基态
激发态
辐射跃迁 荧光
若光源是:
由荧光波长可确定物质分子
可见-紫外光源
分子荧光分析法
具有结构 由荧光强度可测物质的含量
▪ ΔA=A λ2 -A λ1 =(ελ2 -ελ1 ) b c ▪ 两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差值ΔA与待测组分浓度
成正比
▪ (例子:课本366页)
导数分光光度法
▪ 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浑浊样品分析、 消除背景干扰、加强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复杂光谱 的辨析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 利用吸光度(或透光度)对波长的导数曲线来进行分 析:
仪器主要部件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显 示系统
光 源: 常采用氘灯和钨卤灯 钨灯最适宜的使用波长范围为320~1000nm。 氘灯能发出光的波长范围一般为190~400nm
单色器:棱镜或光栅
吸收池:玻璃或石英吸收池
检测器: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及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仪器分类
▪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②物质对光吸收呈加和性的原理,即在某一样品的吸收曲线上, 各波长的吸光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光度的代数和,因而吸收曲线 也是二者吸收的叠加。
3、药物的鉴别
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 对比吸收度(或吸收系数)的比值 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例 苯磺舒:用含盐酸的乙醇[取盐酸溶液(9-1000)2ml,加乙醇制成 100ml]制成没1ml中含20ug的溶液,在225nm与249nm的波长处有 最大吸收,在249nm波长处的吸收度为0.67 。 甾体激素类药物:丙酸倍氯米松的乙醇溶液(20ug/ml),在 239nm的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为0.57~0.60;在239nm与 263nm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应为2.25~2.45
原理 与紫外-可见法异同点
应用
原理
荧光—分子吸收电磁波后,从其最低激发 态重新发射紫外线或可见光的现象
利用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后所产 生的,能够反映该物质特性的荧光来进行 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
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 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 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 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
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 普通测定分光光度法
▪ 1.单组分的测定 ▪ 通常采用 A-C 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 ▪ 2.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 ⑴若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不重叠,则可在各自
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进行测定。这本质上与单组 分测定没有区别。 ▪ ⑵若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有重叠,则可根据吸 光度的加合性求解联立方程组得出各组分的含量。 ▪ Aλ1= εaλ1bca + εbλ1bcb ▪ Aλ2= εaλ2bca + εbλ2bcb
如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巴比妥类药物 在碱性介质中电离为具有紫外吸收特征的结构)、 芳酸及其脂类药物含量测定、维生素A含量测定 (在325~328nm的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等。
三点校正法
本方法是在三个波长处测得吸光度,根据校正公式计算吸光度 校正值后,再计算含量。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①杂质的无关吸收再310~340nm的波长范围内几乎呈一条直线, 且随波长的增大吸光度下降。
Beer-Lambort
*A为吸收度;
定律A=lo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T
=Ecl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以
E
1% 1cm
) 表示,溶液浓度为1%(g/ml),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值
*c为溶液浓度;
*l为样品总厚度。
适用条件:入射光为单色光 溶液是稀溶液 固体、 液体和气体样品在同一波长 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差示分光光度法
▪ 普通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适于测定微量组分, 当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需采用示差法。
▪ 即提高入射光强度,并采用浓度稍低于待 测溶液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
▪ 设:待测溶液浓度为cx,标准溶液浓度为 cs(cs < cx)。则:
▪ Ax= εb cx As = εb cs
主要应用
1、药物的杂质检查
利用药物与杂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性质的差异,若药物在杂质的 最大吸收波长处没有吸收,则可在此波长处测样品溶液的吸收度,通 过控制样品溶液吸收度来控制杂质的量。
例:地蒽酚中二羟基蒽醌的检查 二羟基蒽醌的三氯甲烷溶液 在432nm处有最大吸收,而 地蒽酚在该处几乎无吸收。
2、药物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