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纯金属结构与结晶
• 原子半径 ➢ 晶胞中相距最近的两个原子之
间距离的一半。体心立方晶胞 中原子相距最近的方向是体对 角线, 所以原子半径与晶格常 数a之间的关系为:
• 常见金属
R 3 a 4
➢ 钼(Mo)、钨(W)、钒(V)、α-铁
(α-Fe, <912℃)等。
4.3.2 面心立方晶格( FCC) • 原子排列方式 ➢ 金属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
2.3.3 密排六方晶格( HCP) • 原子排列方式 • 十二个金属原子分布在六方体的十二个角上, 在上下底面的
中心各分布一个原子, 上下底面之间均匀分布三个原子。
• 密排六方晶胞的特征:
➢ 晶格常数:用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a和两 底面之间的距离c来表达, c/a=1.633,
两相邻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20°, 侧面与 底面之间的夹角为90°。
树枝状长大的实际观察
树枝状结晶
金
金
属 的
属 的
树
树
枝 晶
枝 晶
金 属 的 树 枝
冰 的 树 枝 晶
晶
2.5.4 金属结晶后晶粒的大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晶粒度: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为测量方便,常以单位界 面内晶粒数目
• 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 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
法称为细晶强化。
动画--晶面指数的确定方法
15
晶面族
在晶体内凡晶 面间距和晶面上 原子排列分布情 况完全相同,只 是空间位向不同 的一组晶面的集 合称为晶面族。
16
(2)晶向指数 • 确定步骤 ➢ 建立坐标系,度量单位 ➢ 求坐标。u’,v’,w’ ➢ 化整数。 u,v,w. ➢ 加[ ]。[uvw]。 • 说明: ➢ 指数意义:代表相互平行、
分析纯铁的晶体结构与结晶过程
分析纯铁的晶体结构与结晶过程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晶体、晶格、晶胞、晶粒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晶格类型;·明确金属实际晶体结构;·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熟悉合金的概念及合金的相结构;·了解金属与合金的结晶过程。
能力目标:·熟悉金属或合金的结晶过程及规律,能有效控制金属的结晶过程,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二、任务引入纯铁是由铁矿石经冶炼而成的,先得到温度较高的铁水,铁水经冷却后形成高温固态铁,然后在逐渐冷却到室温。
液态铁水经过什么变化形成固态铁,高温固态铁冷却过程中铁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三、相关知识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组织结构,而材料的组织结构由它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工艺决定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即使是同一种金属材料,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其性能也是不同的。
金属性能的这些差异,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其内部结构所决定的。
(一)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1.晶体与非晶体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根据原子排列的状况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1)晶体物质的原子都是按一定几何形状有规则地排列的称为晶体,如金刚石、石墨及固态金属和合金。
(2)非晶体在物质内部,凡是原子呈无规则、杂乱地堆砌在一起的称为非晶体,如松香、普通玻璃、沥青、石蜡等。
晶体与非晶体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能也有差异。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其性能呈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呈各向同性。
2.晶格与晶胞晶体内部的原子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
为了便于理解,将金属晶体中原子看成一个小球,图1-7(a)是金属晶体中原子在空间作有规则排列的简单模型。
为了说明排列的方式,人为地把原子看成一个点,用假想的线将各原子的中心连结起来,这样就得到一个抽象化了的空间格架,见图1-7(b)。
这种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a)晶体的原子排列模型(b)晶格(c)晶胞图1-7 晶体、晶格和晶胞示意图由上图可见,晶格是由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最小几何单元重复堆积而成的。
金属晶体结晶知识点总结
金属晶体结晶知识点总结一、晶体结晶概念及原子排列规律1. 晶体结晶概念:晶体是由一定种类的原子或者分子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规则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周期性排列结构和明显的晶体性质。
2. 晶体的原子排列规律:晶体的结晶形式是由原子或分子的周期性排列而形成的,这种排列具有高度规则性和周期性,其排列方式受到晶体内部原子结构和晶体生长条件的影响。
二、晶体的基本结构1. 金属晶体的结构:金属晶体基本结构是由金属离子或原子经过排列而成。
在金属晶格中,金属原子之间由金属键结合,通过电子云间的共享而形成结晶结构。
2. 晶体的晶格:晶体的结构由晶格组成,晶格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基本单元组成的。
晶格在三维空间中构成晶体的结构基础,束缚着晶体材料的原子或离子。
3. 晶体的晶胞: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晶胞,晶胞是晶体内可以复制整个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是晶体中基本的空间单位。
三、晶体生长1. 晶体生长的条件:晶体生长的条件包括适当的温度、压力和爆发原子。
晶体的生长过程受到物理、化学条件和材料的约束。
2. 晶体的生长方式:晶体生长方式分为固体相生长和溶液相生长两种方式,固体相生长是指晶体在固态材料中生长,溶液相生长是指晶体在溶液中生长。
3. 晶体生长的影响因素:晶体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液浓度、温度、溶液饱和度、晶种的形状和结构等。
四、晶体结构及其性能1. 晶体的结构类型:晶体的结构分为立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六方晶系六种。
2. 晶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晶体的结构类型决定了晶体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不同的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3. 晶体的晶格缺陷:晶格缺陷是指晶格中原子位置的缺失、位错、夹杂等现象,这些缺陷会影响晶体的性能和行为。
五、晶体的性能1. 金属的晶体缺陷:金属晶体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等,这些缺陷对金属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
2. 晶体的热学性能:晶体的热学性能包括热导率、线膨胀系数、比热容等,这些性能与晶体结构和晶格缺陷有关。
金属工艺学各章节习题、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章节习题第一章金属的力学性能一、填空题1、金属工艺学是研究工程上常用材料性能和___________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2、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3、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叫做金属________。
4、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断裂前金属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成为塑性,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_。
6、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氏硬度。
二、单项选择题7、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韧性D、压力加工性能8、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9、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A、抗压强度B、屈服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10、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11、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热膨胀性D、耐腐蚀性1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13、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大些,但不可过大D、小些,但不可过小14、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A、≥1%B、≥5%C、≥10%D、≥15%15、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可以16、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不宜17、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都可以18、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A、变好B、变差C、无影响D、难以判断19、判断韧性的依据是()A、强度和塑性B、冲击韧度和塑性C、冲击韧度和多冲抗力D、冲击韧度和强度20、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A、强度B、塑性C、抗拉强度D、疲劳强度21、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A、越好B、越差C、无影响D、难以确定三、简答题22、什么叫金属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23、什么是疲劳断裂?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四、计算题24、测定某种钢的力学性能时,已知试棒的直径是10mm,其标距长度是直径的五倍,Fb=33.81KN,Fs=20.68K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是65mm。
机械工程材料 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均匀长大
树枝状长大
2-2
晶粒度
实际金属结晶后形成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对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晶粒细小金属强度、塑性、韧性好,且晶粒愈细小,性能愈好。
标准晶粒度共分八级, 一级最粗,八级最细。 通过100倍显微镜下的 晶粒大小与标准图对 照来评级。
2-2
• 影响晶粒度的因素
• (1)结晶过程中的形核速度N(形核率) • (2)长大速度G(长大率)
面心立方晶 格
912 °C α - Fe
体心立方晶 格
1600
温 度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1534℃ 1394℃
体心立方晶格
δ - Fe
γ - Fe
γ - Fe
912℃
纯铁的冷却曲线
α – Fe
体心立方晶 格
时间
由于纯铁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特性,因此,生产中才有可能通过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来改变钢铁的组织和性能。
2-3
• 铁碳合金—碳钢+铸铁,是工业应用最广的合金。 含碳量为0.0218% ~2.11%的称钢 含碳量为 2.11%~ 6.69%的称铸铁。 Fe、C为组元,称为黑色金属。 Fe-C合金除Fe和C外,还含有少量Mn 、Si 、P 、 S 、 N 、O等元素,这些元素称为杂质。
2-3
• 铁和碳可形成一系列稳定化合物: Fe3C、 Fe2C、 FeC。 • 含碳量大于Fe3C成分(6.69%)时,合金太脆,已无实用价值。 • 实际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是Fe- Fe3C相图。
2-2
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 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
金属的结晶构造和结晶过程
Logo
金属晶体模型
二、晶格、晶胞、晶格常数
Logo
晶体 原子呈有序排列
名 非晶体 原子呈无序排列
词 术 语
晶格 描述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子 晶胞 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晶格常数 晶胞的棱边长度
将晶体中原子排列,假想成空间的几何格架
Logo
二、晶格、晶胞、晶格常数
Logo
二、晶格、晶胞、晶格常数
Logo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的周期性规则排列。
长程有序,各向异性。有固定熔点。
2、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不规则排列。
长程无序,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
3、在自然界中除少数物质(如普通玻璃、松香、石蜡等) 是非晶体外,绝大多数都是晶体,如金属、合金、硅 酸盐,大多数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甚至植物纤 维都是晶体。
1 538℃
1 394℃
912℃
L
δ-Fe
γ -Fe
α-Fe
(体心)
(面心)
(体心)
转变发生于固态 特点: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晶格类型发生变化
形核 + 长大
局部
整体
三、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曲线
Logo
Logo
三、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 金属的同素异晶有一定的转变温度并放出结晶潜 热。
❖ 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具有较大的过冷倾向。
密排六方晶格
Logo
❖十二个金属原子分布在六方体的十二个角上, 在上 下底面的中心各分布一个原子, 上下底面之间均匀 分布三个原子。
❖ 密排六方晶胞的特征:
晶格常数:用底面正六边形的边长a和两底面之间 的距离c来表达, 两相邻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20°, 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90°。
绪论,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73
1、过冷现象: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 理论结晶温度(熔点)。 2、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 际结晶温度Tn之差。 △T=Tm-Tn>0 3、同一成分的金属,冷却速度愈大,则 过冷度也愈大。 4、临界过冷度(△Tk):过冷度有一最 小值,若过冷度小于这个值,结晶过程 就不能进行。
74
(二)结晶过程的微观现象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111),
晶向是[110]。
51
52
(四)晶体的各向异性
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 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 有所差异。 如冷轧硅钢片,当易于磁化的〈100〉 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时,得到优异的磁导 率。
53
§ 1-2金属的实际结构和缺陷
一、多晶体结构 1、单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 晶体。
九江长江大桥 : 跨度216 米,始建于 1973年12月,1992年公路桥建成通车,
3
§0-2 影响金属材料性能的因素 一、化学成分 组成金属材料的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其浓 度(一般用重量百分数)。 成分 铝 抗拉强度(MPa) 20-80 延伸率 (%) 32-40
铜
纯铁
200-240
250-330
6
3、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 察到的组织。(反映了晶粒的种类、形状、 大小以及各种晶粒的相对数量和相对分布)
通常所说的组织就是指显微组织。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一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6
§1-1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的概念 1、晶体:原子(离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2、晶体结构(结构):构成晶体的原子在 三维空间的具体的排列方式。 3、晶格: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 格子。 建立:原子简化成点,用假想线连接点。
第二章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二章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自然界的固态物质,根据原子在内部的排列特征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
晶体物质的基本质点(原子等)在空间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故有规则的外形,有固定的熔点。
此外,晶体物质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的固态金属就是晶体。
一、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1)晶格与晶胞为了形象描述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规律,将原子抽象为几何点,并用一些假想连线将几何点连接起来,这样构成的空间格子称为晶格(图2-1)晶体中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通常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整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图2-1),它具有很高对称性。
(2)晶胞表示方法不同元素结构不同,晶胞的大小和形状也有差异。
结晶学中规定,晶胞大小以其各棱边尺寸a 、b 、c 表示,称为晶格常数。
晶胞各棱边之间的夹角分别以α、β、γ表示。
当棱边a b c ==,棱边夹角90αβγ===︒时,这种晶胞称为简单立方晶胞。
(3)致密度金属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百分数,它用来表示原子在晶格中排列的紧密程度。
二、三种典型的金属晶格1、体心立方晶格晶胞示意图见图2-2a。
它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8个顶角和晶胞各有一个原子,其单位晶胞原子数为2个,其致密度为0.68。
属于该晶格类型的常见金属有Cr、W、Mo、V、α-Fe等。
2、面心立方晶格晶胞示意图见图2-2b。
它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8个顶角和立方体的6个面中心各有一个原子,其单位晶胞原子数为4个,其致密度为0.74(原子排列较紧密)。
属于该晶格类型的常见金属有Al、Cu、Pb、Au、γ-Fe等。
3、密排六方晶格它的晶胞是一个正六方柱体,原子排列在柱体的每个顶角和上、下底面的中心,另外三个原子排列在柱体内,晶胞示意图见图2-2c。
其单位晶胞原子数为6个,致密度也是0.74。
属于该晶格类型常见金属有Mg、Zn、Be、Cd、α-Ti等。
金属结晶的
第6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讨论2:金属结晶的条件?
➢ 金属要结晶,必须有动力,即金属必须处于理论结晶温 度以下。此时,液、固两相之间有一自由能差△G,这个 能量差就是金属液体结晶的驱动力。
➢ 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温度之间的差称为金属结晶时的过 冷度。即△T=T0-T1,可以说一定的过冷度是金属结晶的 必要条件。
第2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8讲 金、金属结晶的基本概念 二、金属的结晶过程
第8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讨论1: 什么是结晶? 金属与合金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
过程,是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状态 逐步过渡到原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 的过程,称之为结晶。
第6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所示。
3、什么是过冷现象? 4、的 过冷度(克服界面能)
T
过冷度
T= T0 - Tn
冷却曲线
理论结晶温度
}T 开始结晶温度
t
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第6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结论
可以说,一定的过冷度是金属结晶的必 要条件。 一般情况下,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T越 大,结晶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越快。
细化晶粒的措施 1. 提高过冷度 2. 变质处理 3. 振动结晶
第6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谢谢
平面生长
树枝状生长
第6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讨论.金属结晶时,需要控制晶粒的大小吗? 如何控制晶粒大小?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通过增大过冷度,也就是增大冷却速度、 进行和附加振动等工艺方法来获取细小的晶粒。
(a)液态金属 (b)形成晶核 (c)晶核长大 (d)部分结晶 (e)完全结晶
第6讲 金属的晶体结构
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02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放大100∼2000倍的组织称高倍组织或显微组织。 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千∼几十万倍的组织称精细组织或电镜组
织。
显微组织实质上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属中各相或各晶粒的
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二、合金的相结构
1、固溶体 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
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根据组元数, 分为二元相图、三元相图和多元相图。
Fe-C二元相图
三元相图
1. 二元相图的建立
几乎所有的相图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最常用
的是热分析法。
二元相图的建立步骤为:[以Cu-Ni合金(白铜)为例] 1、配制不同成分的合金,测出各合金的冷却曲线,找出曲线 上的相变点(停歇点或转折点)。 2、在温度-成分坐标中做成分垂线,将相变点标在成分垂线上 3、将这些相变点连接起来,即得到Cu-Ni相图。
因而细晶粒无益。但晶粒太粗易产生应力集中。因而
高温下晶粒过大、过小都不好。
2.细化晶粒的方法
晶粒的大小取决于晶核的形成速度和长大速度。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形成的晶核数目叫形核率(N)。
单位时间内晶核生长的长度
叫长大速度(G)。
N/G比值越大,晶粒越细小。 因此,凡是促进形核、抑制长 大的因素,都能细化晶粒。
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与结晶
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
力学性能,主要是由于材 料内部具有不同的成分、
组织和结构。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是指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常态下金属
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非晶体是指原子呈无序排列的固体。在一定条 件下晶体和非晶体可互相转化。
T= T0 –T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1.1 合金的晶体结构
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单元称为组元。由两个组元组成的合 金称为二元合金,由三个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三元合金,由三个以上组 元组成的合金称为多元合金。
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相同和性能一致,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组成 部分称为相。只有一种相组成的合金为单相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 组成的合金为多相合金。用金相观察方法,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看到的相 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及相间结合状态称为显微组织。
非晶体
晶体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图2-1 晶体结构示意图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 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包括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
晶格三大类。 1)体心立方晶格 body—centered cubic lattice 特点:b 较好。如:<912℃ Fe, Cr, Mo, V等。 含有2个原子体积组成。
图2-7 刃型位错示意图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3)面缺陷。面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呈面状分布(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大,在第 三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常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晶界是位向不同的晶粒间的过渡区,其宽度为5~10个原子间距。晶界区域的晶 粒的位向通过晶界的协调逐步过渡到相邻晶粒的位向,如图2-8(a)所示。亚晶界 是由位向相差很小的亚晶粒组成的,如图2-8(b)所示。晶界和亚晶界的原子排列 都不规则,会产生晶格畸变。因此,晶界和亚晶界均可提高金属的强度,改善塑性 和韧性。
图2-10 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示意图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机械工程材料 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3 根据组元数, 一般分为二元相图、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
Fe-C二元相 图
2-3 同素异构转变 有些物质在固态下其晶格类型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这 种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锡,四方结构的白锡在13℃下转变为金刚石立方结构的灰 锡。 同素异构转变同样也遵循形核、长大的规律,但它是一个 固态下的相变过程,即固态相变。 除锡之外,铁、锰、钴、钛等也都存在着同素异构转变。
位错密度增加,能提高金属强度。
2-1
(3)面缺陷
呈面状分布的缺陷,主要是晶界和亚晶界。 晶体缺陷产生晶格畸变,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韧性下降。
2-1
二、合金的晶体结构 1.合金的基本概念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合成的 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例如,钢和生铁是Fe与C的合金,黄铜是Cu和Zn的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物质。可以是元素,也可以是化合物。 黄铜的组元是铜和锌;青铜的组元是铜和锡。铁碳合金中的Fe3C,镁硅合 金中的Mg2Si。 合金系:组元不变,当组元比例发生变化,可配制出一系列不同成分、不 同性能的合金,这一系列的合金构成一个“合金系统”,简称合金系。
2-1
(2)金属化合物
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正常价化合物:如Mg2Si, Mg2Sn, Mg2Pb, Cu2Se等。
2.电子化合物:不遵守原子价规律,但有一定的电子浓度的化合物。
如Cu3Al, CuZn3, Cu5Zn8等。
3.间隙化合物:由过渡族金属元素与碳、氮、氢、硼等原子半径较
通常在钢中加入铝、钒,向铸铁液中加入硅铁合金。
(3)机械振动、超声振动、电磁搅拌: 使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枝晶折断裂碎,增加晶核数,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第01章 晶体结构
1、体心立方晶格
①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见右图)是由 八个原子构成的立方体,并在其立方 体的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② 因其晶格常数 a=b=c ,通常只用常数 a 表示。由图可见,这种晶胞在其立方 体对角线方向上的原子是彼此紧密相 接触排列着的,则立方体对角线的长 度为31/2a,由该对角线长度31/2a上所分 布的原子数目(共2个),可计算出其 原子半径的尺寸r= 31/2a /4。 ③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因每个顶点上的 原子是同时属于周围八个晶胞所共有, 实际上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仅包含有: 1/8×8+1=2个原子。 ④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铁(<912℃, α-Fe) 、 铬 ( Cr ) 、 钼 ( Mo ) 、 钨 (w)、钒(V)等。
4 3 2 a 3 4 体心立方致密度= =68% 3 a
3
1.晶格的致密度及配位数
配位数:指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所紧邻的最近且等距离的原子 数。配位数越大,原子排列也就越紧密。在体心立方晶格中, 以立方体中心的原子来看,与其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有8个, 所以体心立方晶格的配位数为8。面心立方晶格的配位数为12。 密排六方的配位数为12。
确定晶向指数的方法2
1. 建立坐标系 结点为原点,三棱 为方向,点阵常数为单位 ; 2. 在晶向上任两点的坐标(x1,y1,z1) (x2,y2,z2)。(若平移晶向或坐标, 让在第一点在原点则下一步更简 单); 3. 计算x2-x1 : y2-y1 : z2-z1 ; 4. 化成最小、整数比u:v:w ; 5. 放在方括号[uvw]中,不加逗号, 负号记 晶格模型
(C) 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
2、面心立方晶格
①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见右图也是由八个原 子构成的立方体,但在立方体的每一面的 中心还各有一个原子。 ②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在每个面的对角线上 各原子彼此相互接触,其原子半径的尺寸 为r=21/2a/4。 ③ 因每一面心位置上的原于是同时属于两个 晶胞所共有,故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 有:1/8×8+1/2×6=4个原子。 ④ 属于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铝(Al)、铜(Cu )、镍(Ni)、铅(Pb)等。
项目三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三、奥氏体
碳溶解于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虽然γ-Fe晶格的 原子排列较紧密,但空隙比较集中,因此面心立方结构的γ-Fe可以溶解较多的碳, 在1148 ℃时,最多可以溶解2.11%的碳,随着温度的下降,奥氏体溶解碳的能力减小, 到727 ℃时,碳的质量分数降到0.77%。奥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 性,是大多数钢在高温进行锻造和轧制时所要求的组织,故在轧钢和锻造时,常把钢 加热到高温呈奥氏体状态,奥氏体没有磁性。
目录
CONTENT
CONTENT
01 二元合金相图 02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03 绘制 Fe-Fe3C 相图 04 钢的结晶过程 05 铁的结晶过程 06 Fe-Fe3C 相图的应用
任务一
二元合金相图
合金比纯金属结晶过程复杂,随着合金中元 素种类的变化,其组织和性能随之变 化,这种 变化规律可以借助于相图认识。合金相图是生 产中分析研制合金材料的理论 基础,也是制定 合金熔炼、铸造、焊接、锻造及热处理工艺的 重要依据。
任务三
绘制Fe-Fe3C 相图
铁和碳是铁碳合金中的两种主要元素。铁 碳合金在加热和缓慢冷却的条件下,不 同成分 的铁碳合金,随温度的变化,其状态或组织也 随之发生改变。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和学习铁 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组织、成分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有必要建立一种学习工 具——Fe-Fe3C 相图。
学习目标
四、渗碳体
随着温度的降低,渗碳体会从不同的相中析出,通常把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分为: (1)一次渗碳体,由液体金属中直接结晶出来; (2)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 (3)三次渗碳体,由铁素体中析出; (4)共晶渗碳体,在共晶转变时形成; (5)共析渗碳体,在共析转变时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大小 。
整个晶格就是有许多大小、形状和位向相 同的晶胞在空间重复堆积而成的。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2.晶系 按原子排列形式及晶格常数不同可将晶体分为七种晶系,见表 1-2。
表1-2 晶系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3、立方晶系的晶面、晶向表示方法
• 各个方向上的原子聚集密集大致相同,即具有各向 同性。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2、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为了便于表明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规律,把每个原子看成是固 定不动的刚性小球,并用一些几何线条将晶格中各原子的中心 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空间格架,各原子的中心就处在格架的几 个结点上,这种抽象的金、属的用晶于体结描构与述结晶原(金子属工在艺晶) 体中排列形式的几 何空间格架,简称晶格。
3、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
原子半径是指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相邻两 原子之间距离的一半。 晶胞中所含原子数是指一个晶胞内真正包含的 原子数目。
致密度(K)是指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分数, 即K = n v′/ V 。 式中,n为晶胞所含原子数
v′为单个原子体积 V为晶胞体积。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具体晶向指数 如图所示,其 形式为[uvw]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晶面指数的确定方法
1)选坐标,以晶格中某一原子为原点(注意不要把原点放在所求的晶面 上),以晶胞的三个棱边作为三维坐标的坐标轴。 2)以相应的晶格常数为单位,求出待定晶面在三个坐标轴的截距。 3)求三个截距值的倒数。 4)将所得数值化为最简单的整数,并用圆括号括起,即为晶面指数。
固态物质按其原子(或分子)聚集状态可分为体和非 晶体两大类。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 何规律作周期性地排列 。
非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则是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 (如松香、玻璃、沥青)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晶 体
• 原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 具有一定的熔点,如铁的熔点为1538℃,铜的熔 点为1083℃
密排六方晶格(hcp晶格)
⑴原子排列特征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如图所示。
⑵晶格常数 ⑶原子半径
abc,c 1 .6,3 3 9, 0 1 2 . 0
a
r 1a 2
⑷晶胞所含原子数 6个原子。
(5)致密度 74%。
(6)具有密排六方晶金格属的的晶金体结属构与:结M晶g(金、属工Cd艺、) Zn、Be、α-Ti等。
如图所示 形式为(hkl)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注意:
1)每一个晶面指数(或晶向指数)泛指晶格 中一系列与之相平行的一组晶面(或晶向)。
2)立方晶系中,凡是指数相同的晶面与晶 向是相互垂直的。
3)原子排列情况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晶 面(或晶向)统称为一个晶面(或晶向)族。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第二节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 晶体的基本概念 • 金属晶体的缺陷:
点缺陷——晶体空格、间隙原子 线缺陷——位错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一、单晶体和多晶体
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叫做单晶体。
实际使用的金属材料,由于受结晶条件和其它因素的 限制,其内部结构都是由许多尺寸很小,各自结晶方 位都不同的小单晶体组合在一起的多晶体构成。这些
的 • 晶体的性能随着原子的排列方位而改变,即单晶
特 体具有各向异性;
点 • 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不同方向上性能不同的性质叫做 晶体的各向异性。
非
晶 • 原子在三维空间呈不规则的排列。
体 • 没有固定熔点,随着温度的升高将逐渐变软,最终
的 变为有明显流动性的液体。如塑料、玻璃、沥青等。
特 点
体心立方晶格(bcc晶格)
⑴原子排列特征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如图所示。
⑵晶格常数 a=b=c,α=β=γ=90°。
⑶原子半径
r
3a 4
。
⑷晶胞所含原子数 2个原子。
⑸致密度 68%。 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α-Fe、β-Ti、Cr、W、Mo、V 、Nb等30余种金属。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小晶体就是晶粒,它们之间的交界即为晶界。由多晶 粒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在一个晶粒内部其结晶方
位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许多尺寸更小,位向差更小 的小晶粒,它们相互嵌镶成一颗晶粒,这些小晶块称
为亚晶粒,亚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亚晶界。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二、晶体缺陷 实际晶体中存在的晶体缺陷,按缺陷几何特征可 分为三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由于晶体中原子有规则排列且有周期性的 特点,为了便于讨论 通常只从晶格中,选 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 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
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在晶体学中,通常取晶胞角上某一结点 作为原点,沿其三条棱边作三个坐标轴X
、Y、Z,并称之为晶轴,而且规定坐
标原点的前、右、上方为轴的正方向,
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 内容
金属的晶体结构 合金的晶体结构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 目的
掌握晶体结构及其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力 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影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 好理论知识的准备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晶体的基本知识 1、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
为晶面。
任意两个原子之间的连线称为原子列,
其所指方向称为晶向。 表示晶面的符号称为晶面指数。 表示晶向的符号称为晶向指数。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
晶向指数的确定方法
1)以晶胞中的某原子为原点确定三维晶轴坐标系,通过原点作平行于所求 晶向的直线。 2)以相应的晶格常数为单位,求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三个坐标值。 3)将所求坐标值化为最简整数,并用方括号括起,即为所求的晶向指数, 例如[101]。
面心立方晶格(fcc晶格)
⑴原子排列特征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如图所示。
⑵晶格常数 a=b=c,α=β=γ=90°。
⑶原子半径 r 2 a 。
4
⑷晶胞所含原子数 4个原子。
(5)致密度 74%。
(6)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γ-Fe、Ni、Al、Cu、Pb、Au、
Ag等。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