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天津市都市农业发展对财政金融支持需求的调研分析

天津市都市农业发展对财政金融支持需求的调研分析
市发展 战略 , 以与 城 市 统 筹 和 谐 发 展 为 目标 , 以城 市需 求为导 向 , 以现 代 技 术 为 特 征 , 具有 生产 、 生
动中开展 了天津市农户 、 农业 园区、 农业管理部 门 等各类 现代农业 主体 的问卷调查 、抽样调查和实 地调 研 , 旨在 探 讨 天 津 都 市 农 业 发 展 对 财 政 、 金 融 支持的需求特征 , 为财政 、 金融支农提供遵循 。
Ab s t r a c t :T h e u r b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 t n e e d s t h e s u p p o r t o f i f s c a l a n d mo n e t a r y .T h e d e m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u r b a n
1 需 求 主体 —— 农 户 的 需 求 分 析
态、 生活等 多功能性 和知识 、 技术、 资本 高度密集 特点 的物质流 、 能量 流 、 信 息 流 快 速 运 转 的现 代 集 约持续农业 。它既有沿海都市对都市农业 的依赖 性, 又 有 都 市 农 业 对 沿 海 都 市 的依 存 性 。 其都 市 农 业 的快速 、 持续 、 稳定 发展 , 迫切 需要 多部 门的合 力 支持 , 需要 财政 、 金 融部 门的大力 支持 , 更需要 构 建多部 门支农的长效机制 。 但是 , 天津对于财政
a g r i c u l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i f n a n c e s u p p o t r 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 T i a n j i n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n e e d o f p e a s a n t h o u s e h o l d a n d

天津都市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天津都市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天津都市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思考摘要:新时代,天津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给我市都市型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本文从天津市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入手分析,提出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不深化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促进我市农业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多业态发展态势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都市现代农业;现状;发展思考国家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国家战略,把乡村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纳入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体布局,为天津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天津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天津充分利用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序推进,取得了八个方面成就,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1.1粮食和“菜篮子”供给水平稳定发展1.1.1地产农产品数量基本稳定天津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设施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蔬菜年产量稳定在260万吨左右,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改善1.2.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搭建平台。

1.2.2设施蔬菜面积迅猛发展天津市设施蔬菜发展迅猛,设施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已成为当前天津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并为市场平抑物价、保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1.2.3全面推进了畜牧水产健康养殖现代畜牧业是天津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自2020年全面部署了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任务,推进农田林网和河道防护林建设。

加快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农机库房、维修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1.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天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在蔬菜种植、淡水水产品健康养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国内技术推广领先成果,共推广128项农业新技术和214个农业新品种。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关 键 词 :都 市 型 现 代 农 业 ;熵权 法 ;天 津
0 引 言
现代农 业是 2 0世 纪 6 0年代 首先 在西 方发 达 国
津 沿海 都 市 现代 型 农 业 , 指 处 在 沿 海 开 放 地 区 , 是 依 托都 市 、 务 都 市 , 服 以高 科 技 为 支 撑 , 以设 施 化 、
分 别从质 与 量 两 个 方 面 反 映 了现 代 农 业 的 生 产 规
了农业增效 和农 民增 收。③ 农 业科 技 队伍 。天津 的 都市农业离 不开优 秀的农 业科 技 队伍 , 他们对农 业科
技创 新和推广做 出 了重要 的贡 献 。2 1 0 0年天 津市农
模; 其次 , 业 化 经 营1 0 2年 1 0月
第 5期
第2 5卷
总第 1 9期 4
天津都市型现 代农业发 展水 平评价
王 静 赵 淑 杰
( 天津农 学院经济管理系 。天津 3 0 8 ) 0 34

要: 在界 定沿海都 市现代型农业概念的基础上 , 应用熵权 法从 粮食安全 水平 、 产业化经 营水平、 现代 化生产 水
以提供 安全健 康农 产 品和 生 态 服务 为 主要 目标 , 融 生产、 生活 、 生态 于一 体 , 有 服 务 辐 射 带动 作 用 的 具 区域性 现 代 农 业 … 。 天 津 的 沿 海 都 市 型现 代 农 业 将 产业 型都 市农业 、 科技 型都 市 农 业 和 生态 休 闲型 都 市农 业融 为一 体 。 首 先 , 业 型都 市 农 业 。产 业 型都 市 农 业 是 指 产 依 托 于大都 市 , 市 场 为 导 向 、 高 经 济 效 益 为 中 以 提
是 依托 并服 务 于都 市 的 、 产 力水 平 较 高 的现 代农 生

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

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

文章编号:1002-0659(2022)06-0022-04王海员1,文雪娇2,肖 霞3,张立民4(1.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 300161;2.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下旬,天津 300402;4.天津市蓟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900)设施农业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文章结合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在研究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应对破解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天津市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2-04-25主要作者简介:王海员(1983—),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天津市蔬菜生产管理、设施农业(种植业)建设推动等工作。

E-mail:*****************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设施种植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菜篮子”蔬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农业效益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天津市区位优势明显,蔬菜种业发达,农民设施种植习惯历史悠久,设施农业发展基础牢固。

本文结合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在研究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应对破解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天津市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可以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1 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决策部署,抢占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通过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引导,种植业生产设施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冬淡”季节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2020年底,天津市现有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约1.25万hm 2,其中温室面积约0.7万hm 2,大中棚面积约0.48万hm 2,小棚面积约730 hm 2。

天津市现代种业发展约束与破解对策

天津市现代种业发展约束与破解对策


要: 种 子是 农业生产最基础 、 最 重要 的生产资料 , 其质量 直接 关系到农业生产 的安全 、 农 民增收和农村社会 的稳定 。研 究
发现, 天津市种业发展存 在基 础设施薄弱 、 种业企业 实力不强 、 组织化程度低 等约束因素 , 制约天津市种业 的规模化 和产业化
发展, e d i n d u s t r y i n T i a n j i n w a s w e a k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 s e e d i n d u s t r y s r t e n g t h w a s n o t s t r o n g a n d l o w l e v e l o f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 h i c h
YANG Xi a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8 n j i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0 3 8 4, C h i n a )
业。 如黄瓜种子 繁育 , 天津黄瓜种子 占全 国市场 的 3 0 %左右 , 占市 内黄瓜种子 市场的 9 0 %以上 ; 除驰 名 中外 的 “ 小 站稻 ” , 水 稻 育种 栽 培 技 术 也 在 国 内
天津农业科学
・三 农 问题 研 究
i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1 3 , 1 9 ( 9 ) : 6 7 一
天津市现代种业发展约束 与破解对策

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区域发展定位

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区域发展定位

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区域发展定位一、定位依据天津在京津冀城市圈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它在资源条件、市场状况、产业形态、发展方向等方面更接近北京,在经营模式、产品类型、产业分工方面又与河北省密不可分,因此可以看作是连接京冀的纽带与桥梁。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应重点完成以下任务:与北京加强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借助北京高端科技和教育资源,发挥天津在黄瓜、葡萄、奶牛、海珍品等品种上的技术优势,联合搭建农业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平台;立足自身产业链构建,向上与北京就种子种苗的培育与市场化开展合作,向下与河北省就农产品加工流通开展合作,利用多方资源打造开放性市场体系;借助北京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与北京联合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扩展休闲农业产品内涵;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依托河北省丰富的物产资源,打造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农业效益提升。

二、区域发展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区域发展定位可概括为:(1)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区以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搭建现代农业研发转化、交流合作、推广示范平台,强化与北京、河北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围绕天津农业主导产业技术需求和已有的多项优势领域,开展专项技术研发、集成创新与转化推广,不断完善天津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依托天津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创新示范基地、特色产业科技园区,组建一批产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器等方式,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示范、展示和推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打造京津冀农业高新技术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

(2)高端精致特色农产品供给区以京津市场为主要服务对象,适应天津及周边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提升质量为突破口,把提供优质、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建立鲜活农产品均衡供应的可控农业生产基地,增强供给保障能力;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与认证,进一步提高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海珍品、乳制品、特色果品等农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加工水平,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打造高端精致特色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对健康安全新奇农产品的需求。

新时代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时代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房 骏等:新时代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44文章编号:1002-0659(2023)02-0044-03房 骏1,赵昌娜1,张雨辰1,吕 峰2,赵亚洲1(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2.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800)专题综述新时代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新时代天津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给天津都市型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指出了天津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产业纵深发展活力不足、农业产业链仍然较短、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优质不优价等问题,提出了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地产农产品品质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天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津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2-12-09主要作者简介:房骏(198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普宣传工作。

E-mail:*************中国实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把乡村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体布局,这为天津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助推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天津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新机会。

为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天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新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延伸型农业、体验型农业、智慧型农业等方兴未艾,推动了农村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的重构,为天津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 天津市农业发展现状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所谓“都市”侧重的是空间,即农业生产围绕都市开展,“现代”侧重的是时间,即农业生产处于最新发展阶段[1]。

天津市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模式探讨

天津市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模式探讨
面。
( 一)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用污水来维持 农业生产 。超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 ,不但
由于天津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加 陕,城市扩张压缩了农业 增加成本 ,而且加剧地面沉降及有关连带问题 。由于工业 污染
的发展空间 。在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下 ,虽然土地产 出大幅提 和农业面源污染 ,致使天津地表水除引滦水系外 ,大多水体为 高 ,但药物使用后有残留 、过渡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使用 劣五类 。污水灌溉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增高 ,以致污灌 农膜对土壤造成污染等现 象普遍存在 。天津现有 2 3 s 3万 ha 区土壤中的污染物 向农产品转移 ,使粮食和蔬菜普 遍受到污 rz
6 ,扣 .亿 。 9 资源 ,发挥优势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 水资源量为 5 0亿 m。 除两者重复计算量 0 5 m ,全市 5 4亿 m。 0 9年天津市供水总量为 2 9 亿 ,2 。 22 业 ,不断创新农、] 能,促进农业的多功能转变的区 陧农 。 水资源总量为 12 J. 【 , 力 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定位是与沿海大都市 、北 方经济中心和 生态宜居城市的地位榴适应 的。近年来 ,天津农业发展势头 良

单产水平比发达 国家 低 3 %以上。天津耕地环 境问题威胁耕 3 地质量 , ( 三)水资源严重短缺 ,水体污染严重 2 ∞ 年天津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 1. O 0 9亿 1。 5 7 、地下 1

天津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
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 ,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乖 农业综合生产 口 能力为 目标的集约型 、节约型 、生态型农业 ,是整合利用各种
※基金项 目: 津市哲 学社会科 学规划基金重点项 目“ 天 天津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 究” ( J Yo — 09 TY 7 2 6 )

现代都市型农业大有可为

现代都市型农业大有可为

龙源期刊网 现代都市型农业大有可为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5年第03期“天津的农业虽然只占全市GDP的1.3%,比重非常小,但是天津的农业高效、集约,它的基础性地位非常重要。

天津市郊农田是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农民的‘命根子’。

天津的农业是全市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是美丽天津建设的‘台柱子’。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大有可为,有基础、有潜力、有机遇,要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两大国家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在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上下功夫。

黄兴国说,天津市将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立足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创新经营体制机制,拓展农业综合功能,大力发展节水、绿色、高效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建设以优势、精品、安全为特色的“菜篮子”产品供给区,以现代种业、生物农业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健全的流通体系、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为特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基本形成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特色明显、科技水平先进、管理高效集约、综合效益突出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推动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黄兴国说,天津市将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支持500个困难村两个文件,市、区两级通过切块资金整合共安排财政资金43亿元,财政支持力度之大、措施之实、农民受惠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黄兴国表示,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主要措施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

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组织100个技术帮扶组,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加快推广一批优势种业和科研成果。

在500个困难村帮扶方面,天津市出台实施方案,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500个困难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社”;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万元,达到全市农村平均水平。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问题研究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问题研究

处都 市及其 延 伸地 带 , 紧密 依 托并 服务 于 大都 市 的农 业 , 是适 应 现代 化 都 市 生存 与发 展 的需 要 它 而形 成 的现代化 农业 的综合 概念 。它 集高效 型生 产农 业 、 形成 良性 循 环 的生 态农 业 和 可 持续 发 能
济 、 区等方 面 产生 融合 现象 , 社 广大 农村 快速 向城 市转 化 。在 这种 情况 下 , 出现 了所 谓 的“ 城市 郊 区 化” 郊 区城 市 化” 象 , 和“ 现 都市 的城 乡界 线逐 步消
失 。都 市农业 是伴 随着 现 代化 大都 市 的发 展 而 出
现并 发展 起来 的 。 世界 各 国对 都 市农 业 的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初 期 。1 1 年 , 国学 者提 出 了市 民农 园 的发 展 模 99 德
作者 简 介 : 张雅 光 (9 4 , , 北 青龙 人 , 津 农 学 院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系教 授 。 16 一) 男 河 天
49
后, 都市农 业正 式 成 为 一个 经 济 学 理论 而 流 行 于 国际经 济学 。特 别 是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 随着
新兴 城 市 的崛 起 , 日本 、 加坡 、 国等一 些 国家 新 韩
展 的 战 略 定 位 是 发 展 沿 海 都 市 型 现 代 农 业 , 取 在 全 国率 先 基 本 实 现 农 业 现 代 化 。 天 津 沿 海 都 市 型 农 业 具 有 区 位 争
优越 性 、 业 融 合 性 、 能 多 样 性 、 素集 约 性 、 展 可 持 续 性 、 产 功 要 发 高度 开 放 性 、 态保 护 性 等特 点 ; 有 强 化 经 济 功 能 、 生 具
完 善 安全 环保 生 态 功 能 、 出辐 射 带 动 功 能 、 展 社 会 文 化 服 务 功 能 ; 点包 括 种 源 农 业 、 色 生 态农 业 、 施 农 业 、 突 拓 重 绿 设 加工农业、 洋农业 、 海 口岸农 业 和 休 闲 观 光 农 业 。 关 键 词 : 市 农 业 ; 海 都 市 型 现 代 农 业 ; 津 ; 能 定 位 都 沿 天 功 中图 分 类 号 : I 7 文献 标 识 码 : F2 A 文 章 编 号 : 0 8 7 6 ( 0 9 0 —0 4 —0 10 — 1 8 2 0 )2 0 9 5

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 e at e t f cn mya dMa a e n ,T aj r utrlC l g ,T aj 3 0 8 D p r n o o n n gme t ini Agi l a ol e ini m oE n c u e n 0 3 4,C ia hn )
Ab ta t Co sa ub n sr c : a tl r a mo en g iut r i n mp ra t d r a rc l e s u a i o n mo e o ub n g ut r. h e s nil o dt n o t d l f r a a 打c lu e T e se ta c n ii s f o
调 、农 民综合素质提 升与多种发展模 式有机结合等角度 ,提 出了实施 沿海都 市型现代 农业的发 展对策 ,旨在 为 天津大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我 国现代都 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词 :天津 市 ;沿 海农 业 ;都 市 型现 代 农 业 ;思路 ;对 策 中 图分 类号 :F9 . 2 1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6 1 ( 09 602 - 0 813 2 0 )0 -140 3
D v lp n o g t n o n eme s rso atl b n Mo e n A rc l r a j e eo me t Th u h d C u tr a u e fCo sa a d r g iut ei Tini a Ur u n n Z O S uj HA h - e i
1 天津市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
近 年 来 ,在 良好 的 惠农 政 策 与 和 谐 的发 展 环 境 下 , 天津 市 农业 和农 村 经 济 得 到快 速 发 展 ,这 些 发 展 和 变 化 为全 市 加快 发 展 沿 海 都 市 型 现代 农 业 奠 定 了 良好基 础 。

天津沿海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对策

天津沿海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对策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中 国 食 物 与 营 养
2 0 年 第 8期 08
Fo d a dNu rt n i i a o n ti o Ch n i n
天津沿海都 市农业 的发展概 况及对策
信 丽媛 , 贾 宝红
天 津在 蔬 菜育 种 ( 瓜 、大 白菜 、芹 菜 、花 椰 黄
业 。 目前 ,全市有从事观光旅游渔船近8 艘 ,涉海旅游 0
业 游船 6 多艘 ,年接待 游客5 人左 右 。截 至2 0 年 0 万 06 底 ,天津 共建有 观光休 闲旅游 农业 园1 个 ,占地 面积 0 8 9 亩 ,年接待游客 1 80 人次 ,营业 收入5 7 90 20 0 7 万元 。
部市农业在大中城市具有重要 的地位 。它是大城市 食品供给系统 、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具有
研究 。1 1年德 国提 出了市民农 园的发展模式 ;2 世纪 99 0
3年代 日本开始 了与 “ 0 都市农业”相关的初步研究与实
经济性 、生态性和社会性意义 。同时,它也是我国统筹
践 ;2 世纪6 年代初美 国经济学 家首先提 出 “ 0 0 都市 农
19 年天津市政府制定实施 《 99 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
展的必 然趋势 。
1 1 都市农业 的由来 .
都市农业起源于城市周边及间隙地带 ,2 世纪5 年 0 0 代后是农村城市化进程最迅猛 的时期 ,在这段 时间,由
于城市 工业迅速发展 ,大批工厂企业在城郊兴建,使城 郊成为城市工业扩散地 …。大城市不断扩张,对邻近的
城 乡发展,消除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的起点和示范点 。
天津市政府根据天津市 自身的 自然资源和 自身的农业特

天津市西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天津市西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天津市西青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津市西青区位于中国北方,地处渤海湾经济圈中心地带,是天津市五大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天津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西青区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西青区的农作物生产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背景介绍:天津市西青区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

农业生产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贡献巨大。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加剧,农作物生产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西青区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西青区农作物生产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天津市西青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地区,农业是该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存在一些紧迫的问题,如作物品种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区农作物生产的发展,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在当前的生产现状下,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

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民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也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解决西青区农作物生产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适应市场变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接下来,本文将就西青区农作物生产现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天津市西青区农作物种植现状天津市西青区是天津市内农业生产重要的区域之一,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蔬菜和水果为主。

都市农业问题研究综述

都市农业问题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 市农业” 都 一词最早出 现在13 年出 90
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 而都市农业作为学 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 13 95 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 随后其他国家 的农业科学家和城市地理学家相继开展了城 市农业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 高,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 明确 都市农业的概念内涵, 解读都市农业与城市化 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探讨都市型现代农
不 它 念 ,是从 区域角度 对农业不同类型的划分 , 业 的发展模式 ,并进 行都市 型现 代农 业与农 果。都市农业概念是由城郊农业发展而来, 发展阶 段的划分 , 是可 以 行政区属的色彩很重。 是对 农业发 展水平 、 村 、农 民以及市场建设关系等方面 的探讨 , 有 更多地属于经济范畴, 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
地狱类 型 、 生产系统类 别 、 生产 目的和 生产规
发展以积累资金、 技术, 总结生产经验,00 2 1 年
3生态功能。 、 主要是指其营造优美宜人的 以后向都市型农业过渡:横向空间对接法, 如
改善 维护生态平衡 , 当 天津近郊 四区发展 都市型农业 , 充 远郊三 区两县 模, 提出都市农业是一种位于城区或者环城区 绿色景观 、 自然环境 、 防治城市环境污染 以保持 发展城郊型农业 ( 传统的粮油生产和畜牧业) , ( 在城镇都市 或者 大都会 边缘) 的产业 , 生产 都市 的绿化隔离带 、 它 或养殖 , 或者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 的产 清 新、 加工 宁静 的生活环境 , 并有利于 防止城市过 滨海三区发展滨海型农业( 渔业和海水养殖) 品, 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 度扩张 。 资源 、 物力 资源及产 品和服务 , 反过来 为该城 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 、 物力资源 以及产 品和服 三、 都市农业的分类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因此,现代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座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天津市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天津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天津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资源。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的发展效益和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天津市不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农基地集聚,综合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壮大、拓展,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农业园初见规模。

其次,天津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现代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绿色农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有待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其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仍然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再次,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也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最后,市场机制尚不够完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农产品价格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了进一步提升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水平。

再次,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天津市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天津市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基 础, 尽 管我国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的发展, 致使我 国的城市化
维普资讯



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 s 。 分析 沿 wT


A SO W TA n l s s o h o s a r a g i U t r i i n i a y i n t e C a t l U b n A r C l u e n T a j n
经济 区” 被确定为全国七大经济区之一-在 “ 。 环渤海经 济罔”
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予牙河 、大清河 、永 定河 、北运河
1 f 合处和人海 口,素有 “  ̄E g 九河下梢” 河海要冲 ”之称 。 、“
范 围内,包括三个城市经济圈 :一个是以北京 、 天津为 巾心
的京滓唐地 区 ; + 个是 以沈阳、大连为巾心 的辽 巾南地区 ;
天津市疆域周长约 9 0公里,其 巾海岸线长 1 28公里,陆 0 5. 界长 7 0 0 多公里。大津距北 京 10 2 公里,历米是拱卫京畿的 要地和门户,总面积 1 9 9 7 1 1 . 平方公里。
还有一个是 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 岛地区。而京津冀 地 区内形成 的京津冀北都 市罔无论 从经济总量 、产业层次 、 巾心城市 发展程 度上 米讲 ,都是其他两个地 区不能 比拟的, 并且京津冀北都 市圈在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 叶具有举足轻重 1
1 2科技 .
为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3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
科技实力是一个 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 的重要表现,是影 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区域科技实力是指 区域在现 有科技发展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科 技投入,开展科技活动 ,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展现状和存在 的问题 ,提 出了天津都 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的模 式构想和对策建议 。 关键词:都 市型现代农业 循环农业 发展模 式
我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尚处于从城郊农业的转变提 农业 科技 园区 。天津 滨海 生态 农业 科技 园区规 划 占地面积
升之中 ,北京 、上海等国际化程度 比较 高的大都市 ,依靠各 3 9 公 顷 ,总投 资 6 4亿元 。2 0 年 6月 底 已完成道路 、 8. 5 7 09
l 万株 。 ∞

天津 都市 型现代农 业 的发展 现状
( 一)天津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已有成果 小麦节水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平均亩节水 5 m。 0 ,在 示 范区内三年累计推广 3 万 亩 ,占示 范区面积 8 3 O 3 %,取得
二、天津都 市型现代农业 发展 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质麦新品种共 2. 18万亩 。优质粮经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 :选 占有量少 ,水 资源利 用效率低 ,浪费严重 ,水环境恶化 ,危 8 择 9种 优质作物 ,推 广 l 0项技 术 ,建设 l 3个示范基地 。无 害农业生产 。天津林木覆 盖率低 ,且增长缓 陧 ,制约着农村 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从 2 0 0 6年到 2 0 0 8年 ,全 市 l 2个 生态环境 的进一步改善。
游带 动农 业功能的拓展 ,促进 了都市 型农 业发展 。环城经济 是农 民生活 、生 产形成的垃圾 ,二是 来自城市 的垃 圾。农村
带重 点发展 了市民农园 、学童农 园、采摘 农园 ,在山 区开放 的生活垃圾是造成 大气 、水体 、土地等环境污染 的重 要原因
了农 家小 院等形式 ,为都市居 民体验农 业及进行休闲 、居住 之一 。由于处理 水平的落后 ,农村对垃圾仅采 取了收集 、清

天津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天津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天津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资源环境条件(1)气候资源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农业类型以一年两作种植业为主,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年平均气温约为14℃,7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历史最高温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温度-2℃,历史最低温度是-17.8℃。

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值是600毫米左右。

(2)土地资源2012年,天津市农用地总面积7061.73平方公里(1059.26万亩),占天津土地总面积的59.3%。

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4392.78平方公里(658.92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2.2%;园地306.71平方公里(46.00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3%;林地面积555.86平方公里(83.38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其他农用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1806.39平方公里(270.96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5.7%。

表4-1 天津市土地面积与构成(2012年)天津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全市山地面积840.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

湿地面积为171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4.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337平方公里,人工湿地面积为381平方公里,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1.2%和3.2%。

海岸线长度153.669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53.2公里;岛屿岸线0.469公里。

(3)土壤资源天津土壤分布从山地、丘陵、平原到滨海,依次为棕壤、褐土、潮土、沼泽土(湿土)和滨海盐土五个主要土类,17个亚类、55个土属、459个土种,其中以潮土分布最广,占土壤总面积的81.35%。

受成土母质影响,全市土壤质地由北向南依次为砾质→砂质→壤质→粘质,由西向东为砂质→壤质→粘质。

土壤PH在5.6-9.5之间,平均为8.2,碱性土壤占95.29%。

基于DEA方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山西为例

基于DEA方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山西为例
基于 D E A方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以 山 西 为 例
关 海玲 , 一 , 宋世 琼
( 1 . 太原科技 大学 经济与管理 学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4 ; 2 . 北京林业 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 摘 要 】 文章运用 D E A 分析法 , 对2 0 0 1 —2 O 1 0 年 山西省各地 市都 市型现代 农业发展水平进行 了实证研 究。结 果表 明:在研 究期 f . - I 山西都 市型现代农 业的发展经历 了由规模收益递减 到规模 收益递增 ,再 到规模收 益不 变的过程 ; 2 0 0 9 年和 2 0 1 0年均 为 D E A有效。此外 , 山西省各地市都 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存在 一定 差异, 2 0 0 9年 , 太原 、 长 治和晋 城D E A有效 , 2 0 1 0年又增加 了朔 州市。 而非 D E A有效 的各 地市 , 其规模 收益均为递 增, 表 明其发展处 于成长 阶段, 有较强 的发展潜力 。 【 关 键 词 】 都 市型现代 农业 ; 规模 效率 ; 技 术效率

在 工业化 、 城 市化高度 发展 的都市 及周边 地 区 , 依 托城市 在资 本、 信息 、 人才、 科技 、 市 场等方 面的优势 , 以农业 资源为 基础 、 市 场为 导 向、 效益 为 中 t l , 、 产业 化为 抓手 , 城 市与 乡村 融 为一
【 中图分类号】 F 3 2 0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0 6 — 0 0 3 3 — 0 4
பைடு நூலகம்
体, 农业 与其他产业 日益融 合 , 农 产品生产 、 加工 、 营销 、 服 务互 相配套 , 具有经济 、 生态 、 文化多种 功能的现代农业 系统 。王祥 峰等 ( 2 0 1 1 ) C 3 1 是从多 功能性 的角度 定义 的 , 他 认为都 市型现代 农 业是 以满足 城乡居 民要求 为 目标 ,以现代 科技和 装备 为支 撑, 以现代 产业体系和经 营模 式为载体 , 融生产 、 生活 、 生态 、 示 范、 休 闲、 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 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王朝 年( 2 0 1 0 ) t 4 J 是从 农业 现代化 的角度来 定义 的 , 认 为都 市型现代 农业 是集生产 、 生活 、 生态于一体 的高效农业 , 是现代农业 的发 用 现代科 学技术改造农业, 会 的发展提 供 了强有力 的支撑 ,但 同时也 付 出了较 大的代价 。 展 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 与此 同时 , 从产业 结构发 展来看 , 农 业 的发展水 平 明显低 于其 用 现代发 展理念 引导农 业 ,是 实现都 市型现 代农业 的重要措 他 产业 ; 从 统筹城 乡发 展的角度来看 , 城 乡发展不协调 , 农村发 施 。 王爱玲 ( 2 0 0 7 ) i 5 1 是从城 乡关 系的角度来 定义的 , 认为都市型 展明显低 于城市。 因此 , 本文通 过建立评价指标 体系对 山西都 现代农 业是指 依托 于大城市 , 服务 于大都市 , 遵 从大都 市发展 市型现 代农业效 率进行 评价 , 提 出相关 的对策 建议 , 旨在实 现 战略 , 以与城 市统筹和谐发展 为 目标 , 以城市需求为导 向 , 以现 山西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 代技术 为特征 , 具 有生产 、 生态 、 生活等多功能性 和知识 、 技术 、 资本密 集特点 的现代集 约持 续农 业 、 区域现代农业 。雷德才等 文 献 综 述 2 0 0 7 ) 1 6 ] 是从农业 系统论 的角度 来定义 的 , 认 为都市型现 代农 国外最先提 出都市型现代农 业的是欧美 国家 , 美 国农业经 ( 业是 以满足大都市市场需求 为出发点 , 以农业增效农 民增 收为 济与城 市环境 学者 欧文 ・ 霍克 ( 1 9 5 9 ) 首 次提 出“ 都 市 型现代农 落脚 点 , 依托大都 市资本 、 市场 、 科 技 、 人才 、 信 息等优 势, 与城 业 区域 ” 的说 法 , 美 国农 业 经济 学家 约翰斯 顿 ・ 布 鲁斯 在 1 9 6 9 市发展 密切 联系且满足其功 能定 位要求 ,能够 较好 发挥生产 、 年 发表 的论文 中提 到了“ 都 市型现代农业 生产方式” 。t 1 ] 而我 国 生活 、 生态 和示范等 多种功 能 , 经济 、 生 态 、 社会效 益 明显 的现 都 市型现代农业 研究始 于 2 0世纪 9 0年代初 的东部沿海地 区 , 本文认为都 市型现代 由上海 、 北京 、 深圳 、 天津等地在都市农 业发展 的探 索 中最先提 代化大农业 系统 。基于 以上 学者的观点 , 农业是 在合理利用 现代都 市在资 金 、 科技 、 设备、 信息 、 人 才等 出要加 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 资源 优势 的基础 上 , 统筹 城 乡发 展 , 有 效结 合三 大产 业 , 融 生 国 内学 术界对 都市 型现代农 业 的定 义各 不相 同。胡 文显 产 、 生态 、 生活等功能 于一体 的现代农业 。 ( 2 0 1 2 ) 口 】 从 产业化 的角度来 定义 的, 他认为 , 都市 型现 代农 业是

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与新举措

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与新举措

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与新举措【摘要】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我们提出了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新思路,包括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及推动农业产品品牌化。

我们设定了新目标,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们还总结了这些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的作用,展望了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重要性、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产品品牌化、前景、作用、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新常态下,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都市型农业作为城市农业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城市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的特点,对于满足城市居民对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保障城市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城市群,其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增长,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资源,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推动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加快推动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现代都市型农业面临的挑战一、土地资源受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现代都市型农业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生产,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张天懿金彦平摘要:都市农业突破生产性的内涵,除具有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观光、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

城市工业装备的强大的科技、经济辐射力和社会文化对农业的渗透同时促进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融合。

本文结合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构想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我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尚处于从城郊农业的转变提升之中,北京、上海等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大都市,依靠各种优势走在了全国前列,具备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雏形。

本文结合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展开研究。

一、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一)天津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已有成果小麦节水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平均亩节水50m3,在示范区内三年累计推广30万亩,占示范区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原种生产示范区,累计原种田186亩、原种扩展田3820亩,生产小麦良种189万公斤,推广优质麦新品种共万亩。

优质粮经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选择9种优质作物,推广10项技术,建设13个示范基地。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

从2006年到2008年,全市12个区县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小区,小区辐射面积6万亩,每个中心小区规模400亩。

天津主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8年主要示范两种食用菌,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阿魏菇示范12万平方米,单产10公斤/平方米,香菇面积8万平方米,单产20公斤/平方米。

饲用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008年已建立5万亩饲用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大葱、大蒜、天鹰椒标准化示范区。

该项目已完成“三辣”标准化基地建设16万亩,总增效益4800万元。

(二)天津都市农业的乡村旅游和农耕体验的发展天津蓟县山区、静海的团泊洼水库、滨海的芦苇荡、杨柳青的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光、休闲等功能开发有机结合,通过自然景观旅游带动农业功能的拓展,促进了都市型农业发展。

环城经济带重点发展了市民农园、学童农园、采摘农园,在山区开放了农家小院等形式,为都市居民体验农业及进行休闲、居住提供场所。

(三)天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天津市从2008年下半年起至2011年,投资77亿元在滨海新区兴建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等六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占地面积公顷,总投资亿元。

2009年6月底已完成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现已完工。

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位于大港区官港公园、马圈村和大港农场,核心区面积2070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建设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滨海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库,每年可繁育优质树种100万株。

二、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天津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压力天津土地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占用严重,后备资源匮乏,土地破坏严重,质量下降。

天津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水环境恶化,危害农业生产。

天津林木覆盖率低,且增长缓慢,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二)天津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亟需解决1.农业面源污染。

当前,天津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严重的重要原因。

天津市有138万亩耕地只能采用污水灌溉。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仅为8%左右,多数为无处理排放,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阻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白色污染。

农膜使用的增加使“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对农田环境也造成很大破坏。

目前天津多数地膜为聚乙烯成分,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积累在农田中不易清除,土壤中若积累过多的残膜,影响植物根部的生长发育,水肥吸收。

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目前天津农村垃圾的主要来源一是农民生活、生产形成的垃圾,二是来自城市的垃圾。

农村的生活垃圾是造成大气、水体、土地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处理水平的落后,农村对垃圾仅采取了收集、清运、自然堆放的处理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

4.规模化养殖污染。

近年来天津畜牧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也在扩大,禽畜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却相对滞后。

根据天津环保局的调查,禽畜粪便化学耗氧量的年排放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禽畜废弃物占农【农业发展】9-- 农业经济2011/2 【农业发展】村废弃物的80%以上,已成为天津农村地区污染的主要来源。

5.城市和工业污染转移。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大批污染企业和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因此,如何在天津构建一个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都市经济与现代农业交融,为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三、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构想(一)产业化+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为依托,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园区化方式的运作,使天津农业设施化程度大大提高,也体现出许多优越性,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于2009年5月在塘沽开工建设,包括现代新农村社区、海河休闲观光区、高效设施农业区、农事活动体验园、休闲生态垂钓园、果树采摘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生活办公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区9个功能区。

在这里可以让学员体验播种、插秧、授粉、收获等农事活动,可供城市居民租借进行耕种,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采摘的乐趣。

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无公害食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占领市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将产-供-销、种-养-加结合起来,扩大规模,优质优价,使全市农业科技园产业化有一个大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郊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真正确保天津市的食品安全。

(二)绿化产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模式绿化产业的发展是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为农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天津整体林木覆盖率低,且增长缓慢,尚未形成保护农田、村庄和城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必须通过绿化产业发展带动都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总的要求就是实行全程清洁生产,要求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

一是加强对产前的管理,符合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二是加强对产中的管理,即要强化生产过程(这里主要指农田生产过程)的农事操作,要求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少施化肥、慎用农药,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产品的污染;三是加强对产后各个环节的管理,尤其是产后加工、运输、贮藏、保鲜等。

(三)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延伸模式依据天津港口城市的优势及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必须大力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延伸模式的带动功能,形成北方农业科技龙头、产业化龙头、国际化龙头和市场龙头,进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科技中心、产业化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信息中心,从满足都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方面,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环境文化、海洋文化等。

在滨海经济带,围绕丰富的海洋资源,通过综合规划,全面开发海产品生产、海洋旅游休闲、海洋文化及港口贸易等产业,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滨海型都市农业。

水产作为天津汉沽另一特色农业,也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产业化经营体制也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相互兼容、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生态工程学原理及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维持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

狭义的农业废弃物特指秸秆和畜禽粪便。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所造成的环境生态效应愈发突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从循环农业的角度看,农业废弃物是某种物质和能量的载体,是错位的农业资源。

统计显示,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天津年产农业废弃物能转化成的沼气,户均达1128×103m3,可由此缓解农村的能源短缺,足见天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空间之大。

四、结语针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利用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能源农业;进一步研究生态农业增产、增收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模式的差异性和高效性;要筛选和集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加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产业链延伸。

(二)用城乡一体化的思维指导都市农业发展。

第一,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真正纳入都市统一发展规划和建设之中。

都市农业是建设生态、宜居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政府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一规划和建设都市中,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第二,彻底改变都市扩张对农业和农村环境、资源的破坏。

第三,建立更强的对都市农业支持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重点应当建立长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土地占用补偿机制,才能维护都市农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有效发挥。

(三)加强设施农业的保险政策,天津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原则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目前农民参与投保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四)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促进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是维护天津市农产品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

农业科研部门应义不容辞地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安全检测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全面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1]李民,陈清祥,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 [2]崔兆杰,司维,马新刚.都市农业模式构建理论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3):1854-1857 [3]沈梅,唐嘉义.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4(5):79-82 [4]赵国杰,杜翔,冯林安.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06(8):109-111 [5]顾益康,黄冲平.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与思路[J].浙江农业科学,2008(2):125-128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