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共四课时,今天我就第一课时《理解折线统计图》实行设计。
(二)、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点的基础上,又一次理解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具有的基本要素,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够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作出合理的推测。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说教学重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线的起伏变化实行分析,会读图。
(五)、说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实行分析,并做出预测。
(六)、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个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
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水平。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二)、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奥运会话题引入历届中国代表团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引导学生注重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分成四部分:1、创设情境,激趣启思;2、探究新知,强化特点;3、巩固延伸,紧扣生活;4、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第一环节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创设情境引入,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第二环节问孩子你们想知道我国在前几届奥运会中获得的金牌数量吗?在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的情况下课件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条形统计图。从而了解统计图名称,你从统计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条形统计图的最大优点是什么?第三个环节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自然引入除了条形统计图以外,我们还能够这样画(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谁知道它又是什么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理解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使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探究新知,强化特点
第一环节看图质疑:
对于这幅折线统计图,你最想了解或知道哪些知识呢?(预设主要对“点”、“线”“作用”“制图”提出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第二环节理解折线统计图:首先理解折线统计图具有的基本要素(标题、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奖牌数量,单位是枚。统计图中还有好多由网格线组成的格子,一格代表10枚。这个10枚也表示一个单位长度代表10枚金牌。通过折线统计图演示学生观察到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先描点再连线。
(2)、关于点。说明在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作用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同时老师强调:在折线统计图中每个点的位置正好在横轴和纵轴的相交处(边说光标边演示)。
(3)、关于线:点的作用同学们明白了,那么线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谁知道?(这时引导学生看24-25届、25-26届、28-29届的变化)线是做什么用的?(板书: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
下面我们再来进一步深入探究。线到底是怎样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的?(光标指向平的一段,引出:这段比较平,说明什么?这段缓一些,说明什么?这段特别的陡,又说明了什么?引出变化的特点:平、缓、陡。(板书:平表示没有变化,缓表示变化不大,陡表示变化大)
(4)、教师小结统计图的要素。
(5)、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初步感知特点,对比强化特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强调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更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结合对比强调。通过上面的对比,在绘制统计图时如果为了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就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为了反映数量间的增减变化情况,就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三环节生活应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折线统计图,观察并进一步强化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下面出示2010威海市月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实行分析,并做出预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份折线统计图中,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2)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
(3)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4)2010年3月威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使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因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仅仅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水平。】
3、巩固延伸,紧扣生活
巩固练习我设计了第一题填空。第二题小小辨析师,(课件出示统计表)一个统计表是某小学四年级(1)班5位同学的身高统计表,另一个统计表是李明同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统计表。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的两个问题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第三题身高分析师(目的是强化折线统计图的现实意义)(1)通过看折线图,你感觉陈东同学的身高有什么变化?(2)完成如下问题:a.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b.陈东身高是115厘米时是几岁? c.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3)尝试预测:请你预测一下陈东11岁身高大约是多少?如果继续记录这个同学的身高,会怎样?会一直增高吗?第四题是某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学生完成三个问题。a、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b、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c、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不但能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发现一些信息,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4、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