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共95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共9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6a0c29fe4733687e21aad9.png)
助学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 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 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 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 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 论为基础,以名、法、墨、 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 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 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 的智慧之光。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 ◇ 牛在角斗时会出现多种情况。 ◇ 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 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凡事要仔细观察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展开 想象。
怎么做
怎么说
怎么想
◎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
板书设计
杜处士 尤所爱 戴嵩画作《牛》“耕当问奴,
交代表现了伯牙对锺子
期无比的敬重和深情的怀 念,同时也表现了两人之 间山高水长的深厚的友情。
课文结构
伯牙:鼓 锺子期:听
伯 牙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鼓 琴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不复鼓
知音难得 情谊深厚
课文主题
《伯牙鼓琴》通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琴的 故事的记叙,表达了两人山高水长的深情厚谊。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其代表作有《题西 林壁》《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等。
课文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犹 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时无刻不焕发出夺目的光 彩。它可以是一首曲、一幅画……今天,让我们在 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斗牛图》中感悟艺 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7240055acfa1c7aa00ccb3.png)
5.明道理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
弓缴(zhuό) /而射之。虽/与之/俱
(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
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
也。
14 文言文二则
yì
弈
下
棋
围
棋
学弈: 学习下围棋。
14 文言文二则
作者简介
14 文言文二则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善④弈⑤者也。
①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⑤弈:下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14 文言文二则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14 文言文二则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第二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介绍资料:《两小儿 辩日》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 的论集。列御寇,战国 时郑国人,《列子》共 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如愚公移山,歧 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 规律,强求速成,结果 反而把事情弄糟)
刻舟求剑
来 源 于 《 吕 氏 春 秋 ·察 今》,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 遽 ( jù 急 ) 契 ( qì 用 刀 雕 刻 ) 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
(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 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14 文言文二则
一 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 两小儿各抒已见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
弓缴(zhuό) /而射之。虽/与之/俱
(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
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
也。
14 文言文二则
yì
弈
下
棋
围
棋
学弈: 学习下围棋。
14 文言文二则
作者简介
14 文言文二则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善④弈⑤者也。
①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⑤弈:下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14 文言文二则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14 文言文二则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第二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介绍资料:《两小儿 辩日》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 的论集。列御寇,战国 时郑国人,《列子》共 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如愚公移山,歧 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 规律,强求速成,结果 反而把事情弄糟)
刻舟求剑
来 源 于 《 吕 氏 春 秋 ·察 今》,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 遽 ( jù 急 ) 契 ( qì 用 刀 雕 刻 ) 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
(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 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14 文言文二则
一 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 两小儿各抒已见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内文言文汇总(16篇)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内文言文汇总(16篇)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a42eb6cc22bcd126ff0c82.png)
五年级上 10、士人读书
清·曾国藩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 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五年级下 11、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势》战国 韩国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 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 可同世而立。”
六年级上 13、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本味》 秦 吕不韦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 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 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 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 ,待伯乐而后至也。
六年级上
14、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 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六年级下
16、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战国 郑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 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
六年级下
16、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战国 郑国 列御寇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 焉,东流注于河。
四年级上
4、王戎不取道旁李 《世说新语·雅量》南朝 宋 刘义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四年级文言文ppt课件
![四年级文言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c1258e1ed9ad51f11df2e5.png)
完整版ppt课件
13
与朱元思书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 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 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完整版ppt课件
26
醉翁亭记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 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完整版ppt课件
27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完整版ppt课件
14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 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 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完整版ppt课件
15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 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 啾(jiū)。
完整版ppt课件
16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 (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 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 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汗 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
《小学文言文阅读》课件
![《小学文言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edfb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9.png)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 困难
未来学习展望与建议
拓展阅读范围: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实际应用:将文言文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章
标题
标题:小学文言 文阅读
副标题:培养文 言文阅读兴趣和 能力
课件封面图片: 一幅古代儿童阅 读文言文的插图
课件封面字体: 楷体或宋体,适 合古代氛围
制作人
姓名:XXX 单位:XXX小学 制作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制作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制作日期
2022年1月 小学文言文阅读 课件封面 制作团队:XXX
《小学文言文阅读》 PPT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课件封面 03 课件目录 04 文言文基础知识 05 小学文言文阅读指导
06 小学文言文阅读实例分析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课件封面
课件目录
第三章
课件内容概览
课件结构与布局
课件使用方法与技巧
课件内容与特点 课件制作与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阅读 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文言 文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文言 文阅读能力和理 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点:小学文言文阅读 中的重要知识点
难点解析:针对小学文言文阅 读中的难点进行解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PPT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e45d8528ea81c758f578b4.png)
(怎么样)?”其人弗(fú,不)能应(回答)也。
——(选自《韩非子》)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 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 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 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山海经》
【寓意】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面对厄运要知难而进,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做到问心无愧。后 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逃亡)也,百姓有得钟(古代的 打击乐器)者,欲负而走,则(但是 )钟大不可 负(用背驮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锤(槌子或棒子)毁之,钟况 然 有 字面意思: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
【有关成语】: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叫作)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 的山名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乌 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白 喙,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它的叫声是在 呼唤自己的名字)。是(这)炎帝之少女(小女儿),名 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所以) 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 填塞)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吕氏春秋》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 下。世传(历史上传说)李太白(李白,唐朝著名诗人)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寓意】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ao,年老的妇女),方(正)磨铁杵(棒槌),问之 (指代老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被老 媪的言行所感动),还(回家)卒业(完成学业)。媪自言 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选自《韩非子》)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 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 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 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山海经》
【寓意】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面对厄运要知难而进,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做到问心无愧。后 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逃亡)也,百姓有得钟(古代的 打击乐器)者,欲负而走,则(但是 )钟大不可 负(用背驮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锤(槌子或棒子)毁之,钟况 然 有 字面意思: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
【有关成语】: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叫作)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 的山名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乌 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白 喙,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它的叫声是在 呼唤自己的名字)。是(这)炎帝之少女(小女儿),名 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所以) 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 填塞)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吕氏春秋》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 下。世传(历史上传说)李太白(李白,唐朝著名诗人)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寓意】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ao,年老的妇女),方(正)磨铁杵(棒槌),问之 (指代老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被老 媪的言行所感动),还(回家)卒业(完成学业)。媪自言 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小学文言文阅读》课件
![《小学文言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5886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0.png)
05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巩固
词汇积累与运用
总结词
掌握基础词汇,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详细描述
在ppt课件中,应列出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 ,并给出例句和解释。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 些词汇,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句子理解与翻译
总结词
理解句子含义,提高翻译能力
详细描述
选取文言文中典型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引导学生理解 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现代汉语句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讨论 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THANKS
03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文言文 阅读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内容健康
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避免 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
难度适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 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文 言文阅读材料,避免过于 简单或过于复杂。
题材广泛
选择题材广泛、有趣的文 言文阅读材料,包括寓言 、故事、诗歌等,以激发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字经》
总结词:简短易懂
详细描述:《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适合小学 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时阅读。
《千字文》
总结词:内容丰富
详细描述:《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农业、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 知识面。
《论语》节选
总结词:深奥难懂
详细描述:《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语言较为深奥,但节选部分较为简短,适合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阅读。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感受古典美
文言文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精髓,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古典文学的美感和魅力。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PPT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e0ac6e647d27284b7351b7.png)
4
【有关成语】: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叫作)发鸠之山(古代传说 中的山名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 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白 喙,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它的叫声是 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是(这)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所 以)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 。填塞)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了热豆腐“,要尊重自然—规—律《。孟子•公孙丑上》
2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露出地面的树 【桩寓),意】兔既走讽刺(了跑懒)触汉思株想,,也折批判颈了而经验死主义,。因这告释诉 其耒 而守株,冀 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
幸的心理(l,ěi片古面代地的凭一着种老农经具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希功望的) 。
——《吕氏春秋》
9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 下。世传(历史上传说)李太白(李白,唐朝著名诗人)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寓意】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ao,年老的妇女),方(正)磨铁杵(棒槌),问之 (指代老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被 老媪的言行所感动),还(回家)卒业(完成学业)。媪自 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为蛇足者,终(最后)亡其酒。 《战国策·齐二》
7
郑人买履
郑(郑国)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量)其足 ,而置之(指代量好的尺码)其坐(座位),至之(待到去)市 【而寓忘意操】说(拿明)做之事。要已善于得变履通,,要乃根曰据:实际“情吾况忘做事持;度做(事尺不码) 能懂。迷得”信根反教据条客(同;观“讽实返刺际”了采)那取归些灵取固活之执对己策。见的及,人(死。等守到教)反条,,不市知罢变通,不 (散),遂不得履。人(有人)曰:“何不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a630967ec102de2bd89f7.png)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四年级文言文课件PPT可编辑全文
![四年级文言文课件PPT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1c23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4.png)
• ①并:一起 ②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古代传说中的 怪兽。大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猛禽;封豨:大野猪;修蛇:一种能吞 大象的蛇。 ③诛:杀死。 ④畴华:地名。 ⑤凶水:地名,在北 方。 ⑥青邱:地名,在东方。 ⑦洞庭:洞庭湖。
2024/8/20
29
练一练
•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 ①十日并出:____一__起____。 • ②尧乃使羿诛凿齿:___杀__死_____。 • 2.翻译句子。 • ①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 老百姓们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当帝王。
• ①垂死:临近死亡。 • ③黎甿:黎民百姓。
②地里:地理,地上的纹理,道路。
2024/8/20
23
练一练
•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 ①阳清为天:___成__为_____。 • ②故天去地九万里:___距_离____。 • 2.翻译句子。 • ①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 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
• ⑦鸷鸟:猛禽。
⑧攫:抓取。
2024/8/20
16
•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 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 虫死,颛民生。
• ①冀州:泛指中国。 • ③狡虫:凶猛的鸟兽。
②淫水:洪水。
2024/8/20
17
练习题
• 1.解释划横线的字。 • ①火爁焱而不灭:___熄__灭____。 • ②淫水涸:___干__涸____。 • 2.翻译句子。 • ①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
2024/8/20
28
六、《后羿射日》
• 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 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 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 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2024/8/20
29
练一练
•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 ①十日并出:____一__起____。 • ②尧乃使羿诛凿齿:___杀__死_____。 • 2.翻译句子。 • ①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 老百姓们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当帝王。
• ①垂死:临近死亡。 • ③黎甿:黎民百姓。
②地里:地理,地上的纹理,道路。
2024/8/20
23
练一练
•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 ①阳清为天:___成__为_____。 • ②故天去地九万里:___距_离____。 • 2.翻译句子。 • ①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 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
• ⑦鸷鸟:猛禽。
⑧攫:抓取。
2024/8/20
16
•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 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 虫死,颛民生。
• ①冀州:泛指中国。 • ③狡虫:凶猛的鸟兽。
②淫水:洪水。
2024/8/20
17
练习题
• 1.解释划横线的字。 • ①火爁焱而不灭:___熄__灭____。 • ②淫水涸:___干__涸____。 • 2.翻译句子。 • ①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
2024/8/20
28
六、《后羿射日》
• 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 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 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 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小古文】曾子杀彘小学语文文言文 教学PPT课件
![【小古文】曾子杀彘小学语文文言文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4f0a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6.png)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她赶忙劝阻曾子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小孩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依赖父母并向他们学习,听从父母给予 的教导。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 子的方法啊!” 遂烹彘也。 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煮着吃。
曾子杀彘
曾子①杀彘② 《韩非子》 曾(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 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以孝著称。 ②彘(zhì):猪。 ③之:去,往。④市:集市
其母曰:“女⑤还,顾反⑥ 为女杀彘。”妻适市来⑦,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⑧与婴儿戏耳⑨。”
⑤女(rǔ):通“汝”,你。 ⑥顾反:还返。反,同“返”。 ⑦适市来:赶集回来。适,往。 ⑧特:不过,只是。 ⑨戏耳:开玩笑罢了。
戏,开玩笑。
⑩待:依赖。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 ⑪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有知也,待⑩父母而学者也,听父
⑫而:则,就。 母之教。今子⑪欺之,是教子欺也。
⑬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 母欺子,子而⑫不信其母,非所以
成教也⑬!”遂烹⑭彘也。
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⑭烹(pēng):煮。
理清文意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曾子的妻子去赶集,他的儿子哭闹着也要跟去。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孩子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其子随之而泣___哭__闹_______ (2)特与婴儿戏耳_不__过__,__只__是___ (3)婴儿非与戏也__开__玩__笑______ (4)今子欺之__他__,__指__曾__子__之子
2小学必掌握经典古诗文文言文.ppt
![2小学必掌握经典古诗文文言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a58aa25901020207409ce2.png)
【译文】: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 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出脖子 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寓意】: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教导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思 考一下,要思前顾后。
【寓意】:“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26、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钳(qián)其喙(huì)。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wèi)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qín)之。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 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 “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 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寓意】: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寓意】: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1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
【注释】:鬻(yù)——卖。 誉——夸耀。 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或曰——有的人说。 莫不——没有不 应——回答 或——有人 “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坚——坚固 以——用 俄而——片刻、一会儿 莫能——没有什么。 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寓意】: 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教导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思 考一下,要思前顾后。
【寓意】:“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26、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钳(qián)其喙(huì)。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wèi)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qín)之。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 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 “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 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寓意】: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寓意】: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1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
【注释】:鬻(yù)——卖。 誉——夸耀。 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或曰——有的人说。 莫不——没有不 应——回答 或——有人 “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坚——坚固 以——用 俄而——片刻、一会儿 莫能——没有什么。 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小学生文言文课件
![小学生文言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9565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e.png)
PART 03
小学生文言文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选择
经典篇目
选取《论语》、《孟子》等经典 篇目,确保内容质量。
题材多样性
涵盖历史、神话、寓言等不同题材, 丰富内容。
贴近小学生生活
选取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激 发学习兴趣。
教材难度分析
文言词汇
控制词汇难度,选择常见的文言 词汇,避免过于生僻。
篇幅控制
选取短小精悍的篇目,避免篇幅 过长导致学习困难。
注释与解析
提供详细的注释和解析,帮助小 学生理解文言文。
教材教学方法探 讨
重视诵读
图文并茂
互动教学
结合德育教育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加 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采用丰富的插图和图示, 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PART 04
小学生文言文教学方法 设 计
故事情境引入法
总结词
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文言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通过让学生扮 演故事中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增强记忆。
对比教学法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对比古今汉语的差异,使学生明确文言文的特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其语法 和词汇。
小学生文言文课件
目录
• 小学生文言文教材分析 • 小学生文言文教学方法设计 • 小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评估 • 小学生文言文教学展望与建议
Pபைடு நூலகம்RT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 中国古代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战国策》)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感
—谢
学 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
文的
言关
文注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 下。世传(历史上传说)李太白(李白,唐朝著名诗人)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ao,年老的妇女),方(正)磨铁杵(棒槌),问之 (指代老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被 老媪的言行所感动),还(回家)卒业(完成学业)。媪 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为蛇足者,终(最后)亡其酒。 《战国策·齐二》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郑人买履
郑(郑国)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 duo,量)其足,而置之(指代量好的尺码)其坐 (座位),至之(待到去)市而忘操(拿)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尺码)。” 反(同“返”)归取之。及(等到)反,市罢 (散),遂不得履。人(有人)曰:“何不 试之以足?”曰:“宁(宁可)信度,无 (不要)自信也。”
——[南朝•宋] 刘义庆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 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车),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 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车夫)者善(技术好, 善于)。’此数(几个,几样)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 王动欲成霸王(指建立王业),举欲信於天下。恃(依仗) 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扩大)地尊 (提高)名,王之(到)动愈数,而离王(wàng称霸)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吕氏春秋·自知》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祭祀)者,赐其舍人(门客)卮((zhī)古 代的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互相商议)曰:“数人 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要求大 家在地上画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完成),引(拿,举)酒且(准备) 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本来,原来)无足,子安能(哪能)为(给)之足 ?”遂(于是、就)饮其酒。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露出地面的 树桩),兔走(跑)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êi 古代的一种农具)而守株,冀 (希望)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自相矛盾
人有鬻(yu,卖)矛与盾者,誉(夸耀) 其(他的)盾之坚,物(东西)莫能陷(刺破) 也,俄而(过了一会)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接着 问)之曰:“以(用)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 (怎么样)?”其人弗(fu,不)能应(回答)也。
——《山海经》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逃亡)也,百姓有得钟(古 代的打击乐器)者,欲负而走,则(但是 )钟 大不可负(用背驮东西);以锤(槌子或棒子) 毁之,钟况((huàng))然(形容钟声)有 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立刻)掩其 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害怕)己自闻 之,悖((bèi)荒谬)也!
小
—学
—生
文
言文
文( 成
言
语) 文
补
充必
学 习
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min,忧虑)其苗不长而揠(拔) 之者,茫茫然(疲劳的样子)归,谓其人(他 家里人)曰:“今日病矣(累坏了)!予(我) 助苗长矣!”其子趋(快跑)而往视之, 苗则槁(gao,枯萎)矣。天下之不助苗长 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放弃它)者,不 耘苗者也;助(帮助)之长(长高)者,揠苗 者
——(选自《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渡)者,其剑自舟中 坠(掉下去)于水,遽(急忙)契(刻)其 舟,曰:“是(这里)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按照、依照)其所契者(刻有记号 的地方)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如此、像这样),不亦惑乎 (不也太糊涂了吗)?
——《吕氏春秋》
——(选自《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叫作)发鸠之山(古 代传说中的山名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白 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音同“笑”。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是 (这 )炎帝之少女(小女儿),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所以 ) 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 音”。填塞)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
——《战国策·楚策一》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叫)人吹竽(古代一种乐器), 必三百人。南郭处士(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请 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lin,官府发给 的粮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 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望梅止渴
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行军找不到取水 的地方),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 梅林饶子(饶,丰富、多。果实结得很多。),甘 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乘此得及前源(借此部队坚持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 方)。
——选自《方舆胜览》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狐假(假借,凭借)虎威
虎求(寻求,寻找)百兽而食之,得狐。狐 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ang派 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 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 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对的,正确的), 故遂(于是)与之行。兽见之皆(都)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害怕)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感
—谢
学 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
文的
言关
文注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 下。世传(历史上传说)李太白(李白,唐朝著名诗人)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ao,年老的妇女),方(正)磨铁杵(棒槌),问之 (指代老媪),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被 老媪的言行所感动),还(回家)卒业(完成学业)。媪 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为蛇足者,终(最后)亡其酒。 《战国策·齐二》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郑人买履
郑(郑国)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 duo,量)其足,而置之(指代量好的尺码)其坐 (座位),至之(待到去)市而忘操(拿)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尺码)。” 反(同“返”)归取之。及(等到)反,市罢 (散),遂不得履。人(有人)曰:“何不 试之以足?”曰:“宁(宁可)信度,无 (不要)自信也。”
——[南朝•宋] 刘义庆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 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车),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 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车夫)者善(技术好, 善于)。’此数(几个,几样)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 王动欲成霸王(指建立王业),举欲信於天下。恃(依仗) 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扩大)地尊 (提高)名,王之(到)动愈数,而离王(wàng称霸)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吕氏春秋·自知》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祭祀)者,赐其舍人(门客)卮((zhī)古 代的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互相商议)曰:“数人 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要求大 家在地上画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完成),引(拿,举)酒且(准备) 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 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本来,原来)无足,子安能(哪能)为(给)之足 ?”遂(于是、就)饮其酒。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露出地面的 树桩),兔走(跑)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êi 古代的一种农具)而守株,冀 (希望)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自相矛盾
人有鬻(yu,卖)矛与盾者,誉(夸耀) 其(他的)盾之坚,物(东西)莫能陷(刺破) 也,俄而(过了一会)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接着 问)之曰:“以(用)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 (怎么样)?”其人弗(fu,不)能应(回答)也。
——《山海经》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逃亡)也,百姓有得钟(古 代的打击乐器)者,欲负而走,则(但是 )钟 大不可负(用背驮东西);以锤(槌子或棒子) 毁之,钟况((huàng))然(形容钟声)有 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立刻)掩其 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害怕)己自闻 之,悖((bèi)荒谬)也!
小
—学
—生
文
言文
文( 成
言
语) 文
补
充必
学 习
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min,忧虑)其苗不长而揠(拔) 之者,茫茫然(疲劳的样子)归,谓其人(他 家里人)曰:“今日病矣(累坏了)!予(我) 助苗长矣!”其子趋(快跑)而往视之, 苗则槁(gao,枯萎)矣。天下之不助苗长 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放弃它)者,不 耘苗者也;助(帮助)之长(长高)者,揠苗 者
——(选自《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渡)者,其剑自舟中 坠(掉下去)于水,遽(急忙)契(刻)其 舟,曰:“是(这里)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按照、依照)其所契者(刻有记号 的地方)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如此、像这样),不亦惑乎 (不也太糊涂了吗)?
——《吕氏春秋》
——(选自《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叫作)发鸠之山(古 代传说中的山名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白 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音同“笑”。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是 (这 )炎帝之少女(小女儿),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所以 ) 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 音”。填塞)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
——《战国策·楚策一》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叫)人吹竽(古代一种乐器), 必三百人。南郭处士(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请 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lin,官府发给 的粮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 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望梅止渴
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行军找不到取水 的地方),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 梅林饶子(饶,丰富、多。果实结得很多。),甘 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乘此得及前源(借此部队坚持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 方)。
——选自《方舆胜览》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狐假(假借,凭借)虎威
虎求(寻求,寻找)百兽而食之,得狐。狐 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ang派 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 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 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对的,正确的), 故遂(于是)与之行。兽见之皆(都)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害怕)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