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连词意义用法总结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跟、=与、=及、=同<方>。

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

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

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工业与农业。

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同你一起去。

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

(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

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

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

就。

既然。

也。

既然。

还。

继而=既而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

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

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

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

一而再,再而三。

由秋而冬。

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
1. “哎呀,我和你说呀,‘和’这个连词可重要啦!”
- 早上我对弟弟说:“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吧。

”在公园里,我和弟弟一起玩耍,阳光和微风都让我们好开心呀!
2. “嘿,你看,‘或’就是表示选择呀!”
- 妈妈问我:“晚上想吃饺子或面条?”我想了想回答:“吃饺子吧。

”这就是“或”的用处呀!
3. “哇塞,‘但’字可有意思了呢!”
- 我喜欢吃冰淇淋,但不能吃太多,不然会肚子疼呢。

4. “哟呵,‘而且’能让句子更丰富呢!”
- 妹妹画的画很漂亮,而且很有创意,大家都可喜欢了。

5. “哈哈,‘因为……所以……’这可是一组好搭档呀!”
- 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们不能出去踢球了,好可惜呀。

6. “咦,‘如果……就……’能想象好多情况呢!”
- 如果明天是晴天,我们就去爬山,那该多棒呀!
7. “哇,‘既……又……’用处可大啦!”
- 这个玩具既好玩又有趣,我和小伙伴们都抢着玩呢。

8. “嘿呀,‘然而’也很特别呀!”
- 我以为今天会很热,然而却很凉爽,真舒服呀。

9. “哎呀呀,‘不管……都……’好厉害的感觉!”
-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对不对?
10. “嘿嘿,‘只要……就……’给人希望呢!”
- 只要我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我要加油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连词真的太有趣太重要啦,它们让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能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呢!。

现代汉语_词类(二)(1)

现代汉语_词类(二)(1)

地 祥子傻子似的一气喝下去。(老舍《骆驼祥子》)
比况助词2
(2)一般 于是,小船轻飘飘地像流水落花,风吹柳絮一般地飞驶 起来。(刘绍棠《渔火》) 协和学院的通州旧址,改办潞河中学,却又与一般中学 不同,高中仍然分科。(同上) (3)一样 ―名雅,今后你也要跟连环大哥一样,改口叫我方雨舟。” 阮碧村交代了这么一句。 这盖着的,就一样东西,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小哥俩长得太一样了,别说你了,就是他们的妈妈,都 不能一下子分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地 1、彻底de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4、问题得到了彻底de解决。 ||的 谓 主
主 ||] 状 谓 ] 中 中 状 动 || 宾 宾 ] 中 动 状 定 ) 中 请记住: 作为结构助词: “的”是定语的标志; “地”是状语的标志; “得“是补语的标志。
读音。 2、作用。
介词3
3、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1)简单方法:
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 它是介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2)先看以下四个例子:
王老师在家。 王老师在家备课。 王老师在备课 王老师坐在沙发上。
(动词) (介词) (副词) (介词)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
1. 虚词概说 2. 介词 3. 连词
5. 语气词 6. 虚词小结 7.词类小结
(
4. 助词
8. 练习
虚词概说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概说 1.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2.虚词的共同特点: (1)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依附于实词
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数量少,封闭性强,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基本没有增 减; (3)能量大,是决定汉语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 是连结和附着。 (4)不能重叠。

关于“连”字的连词用法——以《歧路灯》为例

关于“连”字的连词用法——以《歧路灯》为例

2022No.5 2022 (Vol.6)145关于“连”字的连词用法——以《歧路灯》为例毛晓新(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摘要:关于“连”字的词性问题,在语法学界有三种认识:一是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介词说;二是以王力先生为代表的副词说;三是以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为代表的助词说。

“连”字应该归属连词,因为它在很多句子里边,都是典型的关联词语,而且形成了较固定的“连……都(也)(就)……”格式。

在《歧路灯》中,“连”字属于并列类连词,连接三种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连贯关系。

关键词:连;连词;《歧路灯》DOI: 10.12184/wspcyycxWSP2516-413964.20220605《歧路灯》是一部用河南方言所写,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长篇小说。

从近代汉语发展历程来看,其成书时间处于近代汉语末期。

因此,一方而保留了近代汉语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又在语法功能上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汉语。

此外,《歧路灯》用当时的河南方言写成,因此使整部作品在语言上具有浓厚的河南方言特色,这一点在连词的运用上也有所体现。

本文以其为例,探讨关于“连”字的连词用法。

一、连词的界定及与副词、介词的划界标准(一)学界关于连词界定的看法1898年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问世,作者马建忠模仿泰西语法(grammer)词法中的连接词(conjunction)并结合我国文言虚字的用法建立了一种新的语法术语—“连字”,开启了后来汉语语法中的连词词类,使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起连接作用的这一个语言单位有了定类和归属。

《文通》说,“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曰连字。

”《马氏文通》是我国著名的依据意义区分词类的主张者。

”(陈望道 1958),马氏将连字分为四类:提起、承接、转挨、推展,共计94个。

《文通》中所论及的连字用现在的术语等于关联词语。

既包括比如副词:今、盖、非、会、诚;介词:比、自、至;语气词:夫;也包括比如短语:统一、总之、要其归、推而大之。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一、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5)表判断的,如:是(6)表相似的,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连词而的用法、意义

连词而的用法、意义

连词而的用法、意义连词“而”的用法与意义概述:连词是语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被用来连接句子、短语或单词,以便在描述信息时使其更加准确和流畅。

其中,“而”作为一个常见的连词,在汉语中有着多种用法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而”的用法与意义。

一、连接前后相对独立的两个句子1. 连接并列句:当需要同时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动作、状态或事实时,可以使用“而”来连接。

例如:“他喜欢音乐,而她喜欢美术。

”这里,“而”起到了平行对比和并列关系的连接作用。

2. 连接转折关系:有时候,“而”可以表示转折关系,传递两个相对矛盾的观点。

例如:“她外表文静,而内心充满了活力。

”这样的句子强调了外貌和内在之间的反差。

3. 连接因果关系:在表达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时,可以使用“而”来连接。

例如:“他学习很努力,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里,“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二、用于连接句子和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1. 表示让步关系:当两件事情发生冲突或相互制约时,可以使用“而”来表示其中一方的让步。

例如:“虽然下雨了,而他仍然去跑步。

”这里,“下雨了”与“去跑步”形成了让步关系。

2. 连接动宾结构:有时候,“而”还可以用来连接并列的动宾结构,进一步修饰主语。

例如:“她读完书,放下笔,而沉思良久。

”这里,“读完书”和“放下笔”共同修饰了主语“她”。

三、在比较和对比中起连接作用1. 表示递进关系:连词“而”经常被用来表达递进关系,将信息进行扩展。

例如:“他不仅聪明,而且勇敢。

”这里,“聪明”和“勇敢”的特点在句子中通过递进进行了彰显。

2. 表示反义对比:有时候,“而”可用于表达反义对立的意思,以突出差异之处。

例如:“你是高个子,而我是矮个子。

”通过使用“而”,强调了两者身高上的对立。

四、修辞和表达手法中的应用1. 起连接衔接作用:连词“而”还常常被用于大段文字的开头,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例如:“而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这样的句子给读者一个引导,帮助他们明确文章的主题。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欢迎阅读语文连接词表并列关系的用法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语文连接词表承接关系的用法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语文连接词表转折关系的用法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语文连接词表因果关系的用法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语文连接词表选择关系的用法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语文连接词表假设关系的用法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语文连接词表比较关系的用法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语文连接词表让步关系的用法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语文连接词表递进关系的用法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语文连接词表条件关系的用法不管、只要、除非等。

语文连接词表目的关系的用法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汉语连词发展史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

到近代多起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

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

本文是站在现代汉语的立场上,讨论连词从"诞生"到现代汉语中的定型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特点。

正是有了这些发展特点,才使得连词有了当今使用的定型词儿和结构格式。

这些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兼职者分担──精密化。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连词词汇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连词词汇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连词词汇一、“和”
- 发音:hé、hè、huó、huò、hú(在连词用法中读hé)。

- 词性:连词。

- 示例:我和你都是学生。

二、“与”
- 发音:yǔ。

- 词性:连词。

- 示例:这件事与他无关。

三、“及”
- 发音:jí。

- 词性:连词。

- 示例: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都是国家的建设者。

四、“以及”
- 发音:yǐjí。

- 词性:连词。

- 示例:他喜欢唱歌、跳舞以及绘画。

五、“并”
- 发音:bìng。

- 词性:连词。

- 示例:他不但聪明,并且努力。

六、“而且”
- 发音:ér qiě。

- 词性:连词。

- 示例:他不但成绩好,而且品德高尚。

七、“或者”
- 发音:huò zhě。

- 词性:连词。

- 示例:你可以选择红色或者蓝色。

八、“要么”
- 发音:yào me。

- 词性:连词。

- 示例:要么你来,要么他来。

连词-现代汉语

连词-现代汉语

连词概说
a.连接两个和两个以上并列项,位于两项之间或多项并列最后两项之间,所连接的语言结构体可以单说。
例:去或不去,随你的便。
老王、老张和小李都是这个学校的教师。
b.连接先行句,位于主语之前或之后,或者位于整个先行句之后,所连接的语言结构体不能单说,有引导后续句的作用。
例:不但我们想去,(而且其他人也想去。)
例如主语和谓语: 不但她的双亲,而且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从家乡赶到北京来了。 定语和状语: 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 给白莽的柔石。 如果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宾语和补语: 这一次她做得不但快,而且好,使婆婆挑不出一点毛病。
谦虚而谨慎的性格、严肃而认真的态度; 任重而道远; 用严肃而略带责难的口气; 热烈而镇定的情绪
(2)偏正关系,状语多为由“为(了)、因(为)、由(于)、随(着)、顺(着)、沿(着)”等构成的介词短
语;或用在双音节状语后构成一个四字格。例如: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 因口误而深感遗憾; 随光线而变化; 顺流而下 侃侃而谈
当谓词性成分用“和”连接充当谓语时,前后必须有其他成分,不能是光杆谓语。比如:
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
; 他们的品质那样地纯洁和高尚
像“党领导和率领我们”、“他们的品质纯洁和高尚”,一般都是不说的。
b.“及、以及”与“和、跟、与、同”不同的是,它们既可以连接并列关系的成分,也可以连接主从关系的成分。例如:
连词在单句中的功用
1.组合连词在单句中的功用。可以用于单句的组合连词(包括兼类的)主要就是:和、跟、与、同,及、以及、
而、而且、或、或者、并、并且、乃、乃至等。

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综述

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综述

现代汉语转‎折连词综述‎一、引言现代汉语虚‎词历来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其中表转‎折的连词又‎是难点中的‎一个难点。

本人自知才‎疏学浅,无法也无力‎对转折连词‎的研究做出‎多少开荒式‎或创新的贡‎献,也无意对前‎贤的文章或‎研究成果吹‎毛求疵,只能尽自己‎所能拾遗补‎缺,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而‎述之,试图做一个‎梳理性的工‎作,以便以后做‎此方面的研‎究时,有一个导向‎性或条理性‎的东西可供‎参考查阅。

二、正文1、概说现代汉语中‎表转折的连‎词有的能单‎独出现或使‎用,有的成对或‎成组出现。

根据我们在‎查阅的各家‎虚词词典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确定现代汉‎语中表转折‎的连词的具‎体数量为8‎个或8组,它们分别为‎:不过、(虽然┅┅)但是、(虽然┅┅)但、而、然而、可是、可、只是等。

下面就从释‎义、分类、同义辨析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

此外,有的象“但却”这样的语言‎符号到底算‎不算一个连‎词甚或一个‎词,各家学者对‎此争论不一‎,众说纷纭,至今还无定‎论,本文姑且不‎把它包含其‎中,待时机成熟‎后再另行讨‎论。

而“却”这个词语虽‎然属于表转‎折的副词,但由于在同‎义辨析时,更能凸现“但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用法,因此在介绍‎有关“但是”的部分中会‎有所涉及。

还有,有的词语有‎多种意义和‎用法,这里只讨论‎其作为表示‎转折的连词‎时的用法,余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各种特殊情‎况先在此交‎代清楚,免得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2、词典释义下面我们就‎以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和北京大学‎1955和‎1957级‎语言班编著‎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例释》)为基本,结合其他各‎家的词典或‎教材,对各个词的‎语法意义略‎作解释:⑴、“不过”:表示转折,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或补出同上‎文对立的意‎思。

例如:质量和样式‎都好,不过颜色多‎少查一点儿‎。

现代汉语连词的用法总结

现代汉语连词的用法总结

现代汉语连词的用法总结一、连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连词是连接词句、短语或单词之间关系的重要语法元素,起到了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语义更加明确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连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语境中,从简单的句子连接到复杂的篇章组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并列连词并列连词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类连词。

它们主要用来连接同类型的成分或思想,并以不同方式传达出连接意义。

常见的并列连词有“而且”、“并且”、“还有”等。

并列连词既可以连接两个独立存在或者相对独立存在的成分,也可以连接两个具有对比、因果等关系的成分。

“而且”常被用来表示递进关系,强调一个观点与前面提到的观点补充相似;“并且”则强调所引起的内容与前面已经提及过去内容直接增添或附加;“还有”则表达了事物数量或者质量上发展扩充。

例如:“他学习努力,而且成绩很好。

”其中,“而且”将前后两个观点连接起来,同时强调了主语的学习态度和他的优秀成绩。

这样的使用方式可以让句子更流畅,增加话语的连贯性。

三、选择连词选择连词常用于引导选择性表达,表示选择关系或者对比关系,使得句子更具变化和灵活性。

常见的有“或者”、“还是”、“要不然”等。

选择连词在表示两种或多种选择之间切换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或者”通常用于列举可供选择的事物,“还是”则用于表示明确二选一的情况,“要不然”则暗示着对比关系,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意味。

例如:“你喜欢吃苹果还是橙子?”这个句子中使用了“还是”,将两种水果做出了明确区分,并引导读者或听众进行明确选择。

四、因果连词因果连词用来表示原因与结果之间、条件与结构之间以及目标与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它们使得说话人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事物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从而增强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常见的因果连词有“所以”、“因为”、“如果”等。

对于表示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连词来说,“所以”往往用于引导结论或得出结论,指示后面发生的事情是前面某个条件或者原因的结果。

现代汉语关联词分类及使用ppt课件

现代汉语关联词分类及使用ppt课件
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 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 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 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 而(因此)……、既然……就(那么)……、之所以……是 因为……等。 6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 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 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等。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 种类及使用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 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 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 (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 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 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 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 (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1)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例1、只要雨水充足,庄稼就长得好。 例2、你如果不骄傲自满,就不会落后。 例3、要改造自然也是如此,我们假如经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创 造出人类最需要的一切。 例4、小王如果患肺炎,就会发烧。小王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 了肺炎。 2)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例1、只有电灯亮了,线路里才有电。 例2、(只有学习好,才能当三好学生。)小王学习好,所以, 小王一定能当三好学生。 例3、(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做好工作。)具备了一 定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做好工作。 例4、(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他深入生活了, 他就能深刻地反映生活。

现代汉语连词解释

现代汉语连词解释

现代汉语连词解释连词在语言中起到连接不同部分的作用。

它们可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和句子等,用于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有以下几种: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同等重要的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常见的并列连词有:- 和:表示并列关系,连接相同种类的事物。

- 又...又...:表示多重并列关系,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

- 或者...或者...:表示选择关系,连接两个或多个可替代的选择项。

-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连接两个或多个递进的事实或观点。

递进连词递进连词用于连接递进关系的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

常见的递进连词有:- 而且:表示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实或观点,强调递进的关系。

- 而:表示转折关系,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递进或对比关系。

- 再说:表示进一步的补充或理由,用于强调递进的情况。

- 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提到的情况之外,还有进一步的补充。

转折连词转折连词用于连接转折关系的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

常见的转折连词有:-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引出与前面情况相对立的观点或事实。

- 然而:表示对前面情况的转折或对比,引出相反的观点或事实。

- 而是:表示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转折关系,用于指出替代的选择或更正确的观点。

- 而:表示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转折关系,用于指出对比的情况。

因果连词因果连词用于连接因果关系的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

常见的因果连词有:-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用于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原因和结果。

- 由于...以致于...:表示因果关系,用于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原因和结果。

- 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用于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结果。

以上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以及它们的解释。

连词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

在写作和口语中,合理地运用连词能够使表达更加准确、连贯和丰富。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欢迎阅读语文连接词表并列关系的用法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语文连接词表承接关系的用法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语文连接词表转折关系的用法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语文连接词表因果关系的用法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语文连接词表选择关系的用法或、或者、还是、亦、非&hellip;即、不是&hellip;就是等。

语文连接词表假设关系的用法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语文连接词表比较关系的用法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hellip;不如、若&hellip;则、虽然&hellip;可是等。

语文连接词表让步关系的用法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语文连接词表递进关系的用法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语文连接词表条件关系的用法不管、只要、除非等。

语文连接词表目的关系的用法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汉语连词发展史上古时期,开始形成的连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连词,比较集中地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复音连词(主要是双音节的),上古时也有,但不多。

到近代多起来,并形成一个复音连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显示出共存与竞争(据王士元竞争变化理论)的现象,最后成为现代汉语复音连词的定型形式。

在产生连词的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

连词搭配组合使用的大发展时期在近代。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后期的明清时期。

本文是站在现代汉语的立场上,讨论连词从&quot;诞生&quot;到现代汉语中的定型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特点。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1.并且/而且/也:表示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用来连接同类的句子或者词语。

例如:“他既聪明,而且勤奋。

”。

其中,“并且”、“而且”、“也”都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2.而:表示对比关系,用来连接对立的句子或者词语。

例如:“他勤奋而我懒惰。

”。

3.但是/可是/然而/却:表示转折关系,用来连接两个相对矛盾的句子或者词语。

例如:“他很聪明,但是成绩很差。

”。

其中,“但是”、“可是”、“然而”、“却”具有同样的用法和意义。

4.所以/因此/因为/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用来连接原因和结果的句子或者词语。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们取消了计划。

”。

其中,“所以”、“因此”、“由于”都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5.如果/假如/要是:表示条件关系,用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游泳。

”。

其中,“假如”、“要是”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6.虽然/尽管/虽说:表示让步关系,用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例如:“虽然有困难,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

其中,“尽管”、“虽说”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7.若是/如果/倘若/假如:表示假设关系,用来引导假设状语从句。

例如:“如果你有空,可以来我家玩。

”。

其中,“若是”、“倘若”、“假如”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8.不仅/不只/不单/还:表示并列关系,用来连接两个以上的并列成分。

例如:“他不仅聪明,还很有才华。

”。

9.所以/因此/故而:表示推理关系,用来连接前后句子之间的推理关系。

例如:“天黑了,所以我们回家。

”。

其中,“因此”、“故而”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语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列、对比、转折、因果、条件、让步、假设、推理等各种关系。

不同的连词具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和运用。

现代汉语 介词、连词

现代汉语 介词、连词
词类,具有表示逻辑关系、时间顺序、条件关系等功能。虽然本文档主要聚焦于介词的介绍,但连词同样在现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连词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如并列连词、转折连词、因果连词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和表达功能。例如,并列连词“和、及、以及”等用于连接并列的词语或句子;转折连词“但是、然而、却”等则用于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连词的使用需根据语境和表达需求进行恰当选择,以确保语句的通顺和逻辑的严密。虽然本文档未详细展开连词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对介词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类比理解连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作用和丰富用法。

连词“那么”分析

连词“那么”分析

连词“那么”分析作者:刘倩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11期现代汉语中,“那么”一词使用频率很高,《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那么”有三个义项:1.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如:像油菜花那么黄。

2.放在数量词前,表示估计。

如:借那么二三十个麻袋就够了。

3.表示顺着上文的寓意,申说应有的结果(上文可以使对方的话,也可以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假设)。

这样做既然不行,那么你打算怎么办呢?《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那么”有三个词性:指示词,代词,连词。

前人对“那么”的词性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语言学界一般比较明确地认为“那么”有做连词的用法,主要起衔接作用。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那么”做连词的情况。

为方便起见,在本文中,我们将含有连词“那么”的句子称为“那么”句。

一.“那么”句的结构、句型及句法位置一般在“那么”句中“那么”常与其它词一起配套使用,如:如果…那么…、假如…那么…、既然…那么…、如果说…那么…等等。

也就是说,“那么”做连词,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承接上文的假设或前提。

这是“那么”做连词的典型用法。

如:(1)如果说唱戏是救场如救火,那么医生是救场如救命。

(毕淑敏《阑尾刘》)(2)“你既然这么喜欢这颜色,那么我去买一件女式的送你。

”男人温柔地说。

(毕淑敏《苔藓绿西服》)(3)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

(丰子恺《黄山松》)“那么”也经常单独使用,前面没有其它词相呼应。

这类情况也特别多。

例如:(4)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矛盾《白杨礼赞》)(5)这是谁给她的呢?逸蓝第一个想到的是应涤凡。

她当然希望是他,但她知道绝不是他。

他果真再也没有出现过。

那么只可能是一个人——晚平。

(毕淑敏《硕士今天答辩》)在口语中,“那么”有时还用在省略句中。

如:那么我们……甚至在回答别人的话语时,通常也可只使用一个“那么”,这种纯单用的“那么”常是为了引起对方话语的继续,让对方说明情况或说出下一步骤,或是由于说话者自身的原因未将话说完、说出来。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座(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结构规律,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2、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包括语结构规则、句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二、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哪些词类?划分实词和虚词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将叹词和拟声词列为特殊类?1、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实词和虚词是根据能作句子成分划分出来的。

3、拟声词和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但又不与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是汉语词类中比较特殊的两类。

六、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哪些?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

汉语的功能单位包括: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或说明。

二者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2、述语和宾语述语是述宾短语中支配、关涉宾语的动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或行为。

宾语是述宾短语中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表示人、物或事情。

述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定语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的成分。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4、状语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5、补语补语是述补短语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6、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语修饰、限制的成分。

现代汉语下册连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连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连词解释一、连词的定义和作用连词是汉语中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起到衔接、连接、承接、转折或并列的作用,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和流畅。

二、常见的连词分类1. 衔接连词衔接连词用于连接同类词语、短语或句子,使句子更加连贯和完整。

常见的衔接连词有:和、与、同、还、连、或、或者等。

例如:- 我喜欢吃水果和蔬菜。

- 他跟我一起去旅行。

- 我同学买了一本新书。

2. 承接连词承接连词用于连接前后句子,表示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语境更加清晰和连贯。

常见的承接连词有:而、却、然而、但是、可是等。

例如:- 她很努力,而他不愿意付出努力。

- 我想去旅行,但是没有时间。

3. 转折连词转折连词用于连接对立或相反的意思,表示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

常见的转折连词有:但是、却、可是、然而等。

例如:- 他很有钱,但是并不快乐。

- 这个问题很难,但是我们要努力解决。

4. 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于连接相同等级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常见的并列连词有:和、与、并且、而且等。

例如:- 我喜欢吃水果和蔬菜。

- 她高兴地笑了,而且跳了起来。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连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连词的使用要符合语境和情景。

- 不同的连词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需要准确理解。

- 连词的选择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合理搭配。

以上是关于现代汉语下册连词解释的简要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连词,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有逻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跟、=与、=及、=同<方>。

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

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

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工业与农业。

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同你一起去。

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

(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

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

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

就。

既然。

也。

既然。

还。

继而=既而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

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

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

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

一而再,再而三。

由秋而冬。

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匆匆而过、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三十而立。

而且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性情温和而且心地善良。

他不仅会开汽车,而且会修汽车。

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丰收。

因而=因此表示结果。

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因为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去成。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何况他又是新手。

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even)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上海地方这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地址,一下子怎么能够找到他呢?然后=而后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确有把握而后动手。

学然后知不足。

先研究一下,然后再决定。

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1、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

2、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

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然而并不灰心。

甚至=甚而=甚或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参加晚会的人很多,甚至不少老年人也来了。

乃至=乃至于=甚至他的发明,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重视。

虽然=虽=虽说1、事情虽小,意义却很大。

三月天气,虽没太阳,也不觉得冷了。

房子虽旧,倒还干净。

现在虽然我们富裕了,但是还要注意节约。

他虽然工作很忙,可是对学习并不放松。

虽说是开玩笑,也该有个分寸。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也”相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是不影响乙事的成立。

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

转折意味。

2、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即使。

固然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这样办固然妥当,但是太费事。

2、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意见对,固然应该接受,就是不对也可以作为参考。

固然与虽然的区别二者都是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的连词。

区别在于:1、适用范围和呼应的词语不同。

“虽然”只用于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转折意味重的句子,后面用“但是”“可是”“然而”“却”等呼应;“固然”既可用于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转折意味重的句子,后面用“但是”“可是”“却”等呼应,也可用于前后分句意思不矛盾、转折意味轻的句子,后面用“也”“就是”等呼应,如“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2、“虽然”能用在主语前或主语后,如“虽然质量好,可是价钱太贵”,“质量虽然好可是价钱太贵”;“固然”一般用在主语后,如“质量固然好,就是价钱太贵”。

3、语体色彩不同。

“虽然”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固然”一般用于书面语。

即使=即便=即或=即令=即若=就算=就是=纵然=纵使=便是(1)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2)即使你当时在场,也未必有更好的办法。

(3)即使穷,我们也要活得开心。

(4)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5)即使神仙下凡,也难救活他。

(6)即使学生有不敬行为,老师也不能和他们一般见识,更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毕竟他们还是十六七岁的孩子.(7)我们不能和他一般见识,即使他不够朋友。

(8)即使不批准也干。

(9)这条生产线十分先进,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10)只要依靠群众,便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1、引入假设条件或范围条件(9)用来强调结果的不可改变性、结果的不可置疑、结果的重要性先进性,等等。

总之为了强调结果。

即使经常和“也、还、仍然”连用。

即使所引入的可以现实的事情,如例(3)。

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

如例(4)(5),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

如例(2)。

尚未实现的事情还可以分为可以实现的(4)和不可能实现的(5)。

即使分句和结果分句的主语可以是同一个如(3)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如(7)。

如果相同可以省略一个。

“即使分句”如果放在后面,“事实分句”就不能用也、还、仍然!见例(7)。

两个主语都省略的情况也有。

见例(8)。

2、即使用在单句中。

连词“即使”还可以用在单句中,起强调作用。

这时,“即使”后面往往是名词、名词短语或者介宾短语(限于“在……”“跟……”一类介宾短语)。

“即使……”部分说的是已经实现或者存在的事实,表示一种极端的情况。

例如:(1)即使很细微的情节,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2)柳即使在沙漠中仍能生长。

(3)即使一口水也好。

(4)即使跟我没有直接关系,我也要过问。

以上例(1)至例(4),带“即使……”的部分所提出的让步条件,如“很细微的情节”、“在沙漠中”、“跟我没有直接关系”,都是已经成为事实或者实际存在着的。

“即使”在上述四个例子中的作用不是在复句中的连接作用,“而是修辞上的强调”[1]。

我们可以把四个例子中的连词“即使”都删去,同原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句子的意义不变,只是失去了强调语气。

带连词“即使”的单句所强调的是一种极端情况,不过,带有连词“即使”的单句中的让步条件的现实性较弱,事情显得若有若无,似实似虚,难以确定。

一般要在具体的语境间隙中才能确定是否成为事实。

如果脱离具体语境,孤立地看句子,如例(3)的“一口水”、例(4)的“跟我没有直接关系”,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未实现的假设让步条件。

但是,当我们加上它的上或下句时,情况便不同了:“你喝一点吧,即使一口也好”;“即使跟我没有直接关系,我也要过问,你别再拦我了。

”有了具体的上下文,才可以断定让步条件是属实的。

就算=即使。

就算有困难,也不会太大。

就算死也要去。

就是=即使。

为了祖国,我可以献出一切,就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一般和“也”呼应。

就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尽管=虽然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和他呼应。

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要向他提的。

尽管以后变化难测,然而大体的趋势还是可以估计的。

尽管他身体有病,他还是坚持学习。

尽管的功能和即使有点相似,都是要强调一种结果。

尽管前路荆棘丛生,我心依旧如初。

尽管分句是“绿叶”,它的作用在于突出主句的“红花”。

尽管和即使的区别与联系尽管后面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即使后面的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不真实的。

如果是真实的,两者可以替换。

反之,不可以替换。

如果=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或=倘使=若=若是=要是=如如果不及早治疗,就会变成顽疾。

你如果不信,就亲自去看看吧!如果你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一定去。

如果遇到这种事,你该怎么办?如果我能回到十年前,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学习外语。

假使你同意,我们明天一清早就出发。

如果是一种假设,分为五类,过去的如果、现在的如果、将来的如果、可能实现的如果、不可能实现的如果。

如果我昨天和他一起去,那现在我就在天堂了。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就飞离站这里。

如果我去北京,我肯定回去找你。

如果我考上北大,我就给你一万元。

如果我有三条脚,我就给你一条。

只要1、动词。

只是要,无其他=only。

我只要你回来。

我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家。

我只要温暖的家。

2、连词。

只要大家鼓足劲(充足条件),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凡是总经理要办的事,假如别人办不到,只要找梅佐贤(必要条件,不可缺少),没有一件不(=都、=便、就)能完成的。

只要大家鼓足干劲,什么困难也能克服。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只要经常和“就、也、都、便”呼应,表示充足的或必要的条件,后半句是这个充足条件产生的效果。

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

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论语文、数学还是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

不管=不论不管远不远,他都不去。

不管困难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除非修个水库,才能更好地解决灌溉问题。

只有表示唯一条件,下文常用才、方。

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病人精神还不错,只是胃口不大好。

只是(副词、连词)=不过。

但是。

口气较轻。

本来预备今天拍摄外景,只是天还没有晴,不能拍摄。

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用在后半句开头,表示转折。

常用却、竟、还、倒。

我刚要出门,不料下起了雨。

何=岂表示反问语气。

何必何不何曾何尝何妨何苦、岂但岂敢岂止岂有此理。

做副词的居多。

不但=不仅=不独用在表示递进的复句的上半句,下半句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或副词“也、还”等相呼应:不但以身作则,而且乐于助人。

这条生产线不但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新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