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见金相组织
(完整word版)金相组织相图
组织纯铁熔点1538℃,温度变化时会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称α—Fe;912℃~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称为γ—Fe;在1394℃~1538℃(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称为δ—Fe。
纯铁的强度和硬度都很低,不能用作结构材料.碳溶解于α-Fe或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用α或δ表示。
δ铁素体也叫高温铁素体.碳在α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218%,δ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为0.09%。
碳溶解于γ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表示.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
11%。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C具有斜方结构,无同素异构转变。
硬度很高,塑性几乎为零,是脆硬相.Fe3石墨是稳定相,Fe3C是亚稳定相。
但是石墨的表面能很大,形核需要克服很高的能量,所以在一般的条件下,铁碳相图中的碳是以渗碳体FeC形式存在的。
3铁碳相图整个相图包含三个恒温转变:包晶,共晶、共析.(1)在HJB水平线(1495℃)发生包晶转变:LB+δH→γJ,转变产物为奥氏体。
含碳量在0。
09%(H点)~0。
53%(B点)的铁碳合金发生这一转变。
(2)在ECF水平线(1148℃)发生共晶转变:LC→γE + Fe3C。
转变产物为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Ld)。
含碳量在2。
11%(E 点)~6。
69%(Fe3C)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3)在PSK 水平线(727℃)发生共析转变:γs →P+Fe3C 。
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P )。
所有含碳量大于0.0218%的铁碳合金都发生这一转变. Fe-Fe3C 相图中还有四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1) GS 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转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2) ES 线—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线,此温度常称为Acm 温度.低于此温度,奥氏体中将析出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 Fe3C Ⅱ,以区别液相中经CD 线析出的一次渗碳体Fe3C Ⅰ.(3) GP 线—碳在铁素体(α)中的固溶度线(共析温度以上) 。
钢铁中常见的金相组织
钢铁中常见的金相组织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
钢铁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简介
钢铁材料常见⾦相组织简介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相组织有下列⼋种:⼀、铁素体铁素体(ferrite,缩写FN,⽤F表⽰),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晶格。
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
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由的铁素体。
随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等。
铁素体还是珠光体组织的基体。
在碳钢和低合⾦钢的热轧(正⽕)和退⽕组织中,铁素体是主要组成相;铁素体的成分和组织对钢的⼯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对钢的使⽤性能也有影响。
碳溶⼊δ-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故称⾼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δ表⽰,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时溶碳量最⼤。
碳的质量分数为0.09%。
图1:铁素体⼆、奥⽒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体,具有⾯⼼⽴⽅结构,为⾼温相,⽤符号A 表⽰。
奥⽒体在1148℃有最⼤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铁素体⾼,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磁性,具体⼒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有关,⼀般为170~220 HBS、 =40~50%。
TRIP钢(变塑钢)即是基于奥⽒体塑性、柔韧性良好的基础开发的钢材,利⽤残余奥⽒体的应变诱发相变及相变诱发塑性提⾼了钢板的塑性,并改善了钢板的成形性能。
碳素或合⾦结构钢中的奥⽒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其他相,只有在⾼碳钢和渗碳钢渗碳⾼温淬⽕后,奥⽒体才能残留在马⽒体的间隙中存在,其⾦相组织由于不易受侵蚀⽽呈⽩⾊。
三、渗碳体渗碳体(cementite),指铁碳合⾦按亚稳定平衡系统凝固和冷却转变时析出的Fe3C型碳化物。
常见金相组织及其特性
奥氏体(A)
碳在γ铁中的固溶体, 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 晶格
呈面心立方晶格,最高碳含量为2.06%,在一般情况 下,具有高的塑性,但强度和硬度低,HBS=170—220, 奥氏体组织除了在高温转变时产生以外,在常温时亦存 在于不锈钢、高铬钢和高锰钢中,如奥氏体不锈钢等。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 在马氏体针间的空隙处。
马氏体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 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 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 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5个)。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 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 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 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 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淬火钢重新加热到350~450℃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它
铁素体和更细的粒状渗 碳体组成的组织
的硬度和强度虽然比马氏体低,但因其组织很致密,仍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并有比马氏体好的韧性和塑 性,硬度约为35~45HRC,托氏体有的叫二次托氏体和回
火托氏体。
上贝氏体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
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
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
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
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粒状贝氏体
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
刚形成时时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
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 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
1 工业纯铁退火铁素体白色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深色线为晶界。
2 20钢退火低碳钢平衡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深色块状为珠光体,高倍可见珠光体中的层状结构。
3 45钢退火中碳钢平衡组织同上,但珠光体增多。
4 65钢退火高碳钢平衡组织占大部分的深色组织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
5 T8钢退火共析钢平衡组织组织全部为层状珠光体,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组织。
6 T12钢退火过共析钢平衡组织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为二次渗碳体。
7 亚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黑色树枝状为初晶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
8 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白色为渗碳体(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黑色圆粒及条状为珠光体。
9 过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渗碳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渗碳体10 T8钢正火索氏体索氏体是细珠光体,片层间距小11 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层状结构,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体。
12 65Mn 等温淬火上贝氏体羽毛球为上贝氏体,基体为索氏体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3 65Mn 等温淬火下贝氏体黑色针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4 20钢淬火低碳马氏体成束的板条状为低碳马氏体15 T12 淬火高碳马氏体深色针片状组织为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16 45钢淬火中碳马氏体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体17 T10钢球化退火球化体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状为渗碳体。
18 T12 正火正火组织白色呈针状、细网络状分布的为渗碳体,其余为片层状珠光体。
19 15钢渗碳后退火渗碳组织表层为过共析组织(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由表向内含碳量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多。
20 45钢渗硼渗硼组织表层为硼化物层(呈锯齿状)和过渡层,心部为45钢基体组织。
21 40Cr 软氮化软氮化组织表层为白亮色的氮化合物和含氮的扩散层,心部为40Cr基体组织22 高速钢铸态共晶莱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骨骼状组织为共晶莱氏体,基体为黑色屈氏体组织,白色小块为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23高速钢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其余为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24 高速钢淬火及回火回火马氏体+碳化物黑色基体为回火马氏体,白色颗粒状为碳化物25 高速钢退火球化珠光体白色球状为碳化物,基体为珠光体26不锈钢固溶处理奥氏体部分的奥氏体晶粒有孪晶面2720钢铸态低碳铸钢组织白色网状、针状、块状组织为铁素体,黑色部分为珠光体28 T8钢退火脱碳表层脱碳组织表层脱碳后这亚共析钢,黑色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心部为粗片状珠光体。
焊接人必须知道的15种金相组织
焊接人必须知道的15种金相组织先回忆一下铁碳合金相图↓↓奥氏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
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
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
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
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铁素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特征: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渗碳体定义: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特征:渗碳体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但受碱性苦味酸钠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
渗碳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很多,在钢和铸铁中与其他相共存时呈片状、粒状、网状或板状。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珠光体定义: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特征: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电炉知识钢中常见金相组织精品文档5页
电炉知识:钢中常见金相组织电炉知识:钢中常见金相组织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珠光体+铁素体电镜照片-珠光体片层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
金相常见组织2019.4.9
偏析处易形成魏氏组织,因为含碳量升高,Ac3线降低,同一温度下导致晶粒粗大。
结构钢的组织(P)
•
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
合物。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
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
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
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
光体,简称珠光体。
亚共析钢(F+P)
20号钢
45号钢
珠光体+铁素体,1000倍
结构钢的组织(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 魏氏组织 (白色针状为F ,黑色为P)
魏氏组织
• 影响
一种缺陷组织,降低钢的塑性及韧性。
• 形成原因:
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高温区快速冷却,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析 出,沿一定晶面向内呈针状生长。
马氏体(按照形态划分)
• 高碳马氏体:(针状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氏体、 透镜马氏体)单独的片,片之间不平行,成一定角度,立 体形态为双凸透镜状,断面为针状或竹叶状。故又称针状 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特点
• 1、低温转变,转变温度在Ms-Mf之间,共析钢约230到-50 C ; • 2、非扩散切变位移,碳在-Fe中过饱和固溶体,固溶强化的亚稳定
T8钢(P)
碳钢的平衡组织(过共析钢)
T12钢(P+Fe3C)
常见金相组织照片word版本
组织金相图谱大汇总时刻:2020-08-04 12:37来源:中国热处置网作者:点击:次Cr12MoV 热处置淬火以后共晶碳化物内裂纹 Cr12MoV 原材料莱氏体共晶碳化物角状化 ; 碳化物拖尾及链状 GCr15 材料低倍组织查验Ф165mm 原材料(图1-4 )发此刻切片横截面上近中心区域呈现Cr12MoV热处置淬火以后共晶碳化物内裂纹Cr12MoV原材料莱氏体共晶碳化物角状化; 碳化物拖尾及链状GCr15材料低倍组织查验Ф165mm原材料(图1-4)发此刻切片横截面上近中心区域呈现颇多的细长条发纹,裂纹二侧呈锯齿形,是典型的白点裂纹,按1979-80标准中Ф150-250mm规格评定,白点裂纹为2级,属不合格材料。
Cr12MoV未热处置时工件上存在内裂纹,工件高度=60毫米。
反面没有裂纹原材料Cr12,Φ90mm.共晶碳化物>>8级.碳钢脱碳Delta Ferrite 内的 carbide, 以类似 Fine Pearlite 的型态呈现,并非黑黑的一大块. 需放大 2000 ~ 3000 倍才可看出。
处置後, 碳化物固溶入铁素体"岛屿"(islands of delta Ferrite), 故看起来乾乾净净. 切削性与耐蚀性取得提升晶界上的氮化物大型塑料射出机的 tie bar, 直径约 250 mm. 疲劳断裂送验, 致命杀手是晶界上的氮化物薄膜 ironnitride film最后一張才是1000X, 前面那張是500X. 晶粒內也有小段氮化物析出.JIS SUJ2 轴承钢两种淬火温度的组织正确淬火温度:>/~ 800 C. 两相区, 淬回後: 碳化物微粒散布於回火 Martensite. 以碳化物微粒抗击磨耗错误淬火温度:>900 C. >Acm 单相区 (碳化物微粒全不见了), 淬回後: 残奥 (残奥无硬度可言) + 回火高碳 Martensite(相转变膨胀大易淬裂).。
钢铁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相图
钢铁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简介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一、铁素体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
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
随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等。
铁素体还是珠光体组织的基体。
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热轧(正火)和退火组织中,铁素体是主要组成相;铁素体的成分和组织对钢的工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对钢的使用性能也有影响。
碳溶入δ-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高,故称高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用δ表示,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时溶碳量最大。
碳的质量分数为0.09%。
图1:铁素体二、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40~50%。
TRIP钢(变塑钢)即是基于奥氏体塑性、柔韧性良好的基础开发的钢材,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及相变诱发塑性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并改善了钢板的成形性能。
碳素或合金结构钢中的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其他相,只有在高碳钢和渗碳钢渗碳高温淬火后,奥氏体才能残留在马氏体的间隙中存在,其金相组织由于不易受侵蚀而呈白色。
三、渗碳体渗碳体(cementite),指铁碳合金按亚稳定平衡系统凝固和冷却转变时析出的Fe3C型碳化物。
常用金相组织图片总结 (2)
一汽车钢板弹簧金相组织分级图(×500)图1 回火屈氏体 (1级) 图 2 回火屈氏体+少量贝氏体(2级)图3 回火屈氏体+少量铁素体 (3级) 图4 回火屈氏体+少量贝氏体+少量铁素体(4级)图5 回火屈氏体+铁素体+屈氏体 (5级)二马氏体组织a板条状马氏体 B针状马氏体 c片状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三莱氏体四粒状贝氏体五索氏体汽车钢板弹簧金相组织及缺陷组织——黎方英1、原材料金相组织及缺陷组织分析材料:60Si2Mn 钢、处理情况:热轧状原材料、组织分析:图1 a) ,金相组织为铁素体与片层珠光体、正常原材料组织、图1 b) ,弹簧扁钢表面的脱碳、图1 c) ,d) ,金相组织为带状铁素体与珠光体、严重带状组织一般热处理工艺难以消除、图1 e) ,弹簧扁钢表面的划痕,原材料表面缺陷、图1 f) ,弹簧扁钢表面的碎裂,原材料表面缺陷的废品、a)500× b)100×c)100× d)100×e)100× f)100×图1 原材料金相组织及缺陷组织分析2、60Si2Mn 钢板弹簧正常淬火与回火组织分析:处理情况:图2 a) ,860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图2b) ,860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组织分析:图2 a) ,金相组织为中等针状淬火马氏体、淬火获得马氏体,就是达到强韧化的重要基础、图2 b) ,金相组织为中等回火屈氏体、a)500× b)500×图2 汽车钢板弹簧正常淬火组织与回火组织分析3、淬火加热温度低形成的缺陷组织如图3材料:50CrVA 钢、侵蚀剂:4 %硝酸酒精溶液、处理情况: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组织分析:图3 a)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未溶解的铁素体与未溶解的碳化物、图3 b)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未溶解的铁素体与片状珠光体、a)500× b)500×图3 淬火加热温度低形成的缺陷组织4、淬火加热温度高形成的缺陷组织如图4、材料:图4 a) 、图4 c) ,60Si2Mn 钢;图4 b) ,50CrVA 钢、处理情况:图4 b)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图4 a) 、图4c)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组织分析:图4 a)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与上贝氏体,最大晶粒度超过1 级、图4 b) ,金相组织为淬火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图4 c)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表层有一层全脱碳铁素体层,并有沿晶界向内伸展的裂纹,裂纹内充满氧化物、a)500× b)500×c)100×图4 淬火加热温度高形成的缺陷组织5、淬火冷却速度不够形成的缺陷组织如图5、材料:图5 a),60Si2Mn 钢;图5 b) ,50CrV4 钢、处理情况:图5 a),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图5 b) ,加热保温后超速油冷淬火、组织分析:图5 a),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与上贝氏体、图5 b) ,金相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析出铁素体,析出屈氏体与上贝氏体、a)500× b)500×图5 淬火冷却速度不够形成的缺陷组织6 、回火缺陷组织如图6、材料:60Si2Mn钢、侵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处理情况:860℃加热保温淬火,460℃回火、组织分析:图6 a)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心部少量回火马氏体,心部硬度值为49 HRC。
各种金相组织的定义和区分
金相组织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
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
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
1 工业纯铁退火铁素体白色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深色线为晶界。
2 20钢退火低碳钢平衡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深色块状为珠光体,高倍可见珠光体中的层状结构。
3 45钢退火中碳钢平衡组织同上,但珠光体增多。
4 65钢退火高碳钢平衡组织占大部分的深色组织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
5 T8钢退火共析钢平衡组织组织全部为层状珠光体,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组织。
6 T12钢退火过共析钢平衡组织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为二次渗碳体。
7 亚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黑色树枝状为初晶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
8 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白色为渗碳体(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黑色圆粒及条状为珠光体。
9 过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渗碳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渗碳体10 T8钢正火索氏体索氏体是细珠光体,片层间距小11 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层状结构,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体。
12 65Mn 等温淬火上贝氏体羽毛球为上贝氏体,基体为索氏体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3 65Mn 等温淬火下贝氏体黑色针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4 20钢淬火低碳马氏体成束的板条状为低碳马氏体15 T12 淬火高碳马氏体深色针片状组织为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16 45钢淬火中碳马氏体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体17 T10钢球化退火球化体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状为渗碳体。
18 T12 正火正火组织白色呈针状、细网络状分布的为渗碳体,其余为片层状珠光体。
19 15钢渗碳后退火渗碳组织表层为过共析组织(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由表向内含碳量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多。
20 45钢渗硼渗硼组织表层为硼化物层(呈锯齿状)和过渡层,心部为45钢基体组织。
21 40Cr 软氮化软氮化组织表层为白亮色的氮化合物和含氮的扩散层,心部为40Cr基体组织22 高速钢铸态共晶莱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骨骼状组织为共晶莱氏体,基体为黑色屈氏体组织,白色小块为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23高速钢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其余为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24 高速钢淬火及回火回火马氏体+碳化物黑色基体为回火马氏体,白色颗粒状为碳化物25 高速钢退火球化珠光体白色球状为碳化物,基体为珠光体26不锈钢固溶处理奥氏体部分的奥氏体晶粒有孪晶面2720钢铸态低碳铸钢组织白色网状、针状、块状组织为铁素体,黑色部分为珠光体28 T8钢退火脱碳表层脱碳组织表层脱碳后这亚共析钢,黑色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心部为粗片状珠光体。
金相组织
下铁碳合金中碳大部分以渗碳体形式存在。渗碳体具 有复杂的斜方晶格,没有同素异形转变。低温下,有 弱磁性高于217 ℃时消失。渗碳体的含碳质量分数为 6.67%,熔点为1600 ℃,硬度很高(显微硬度可达 800-1000HV),脆性很大,塑性接近于零。 根据铁-碳相图,渗碳体可分为三种:一次(初次)渗 碳体,是沿CD线由液体中结晶析出的渗碳体;二次渗 碳体,是沿ES线由γ-固溶体中析出的渗碳体;三次渗 碳体,是沿PQ线由а-固溶体中析出的渗碳体。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铁素体
白色部分为 铁素体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铁素体
其中的黑色部分为 铁素体,白色的为 珠光体。这个与光 学金相照片刚好相 反。电镜的衬度是 有被测材料成分 (原子量),和被 测材料导电性,以 及被测材料形貌一 起作用形成的。这 与光镜直接光感成 像不同。
材料:20MnSiNb连铸坯 侵蚀剂:4%硝酸酒精 金相组织为:珠光体+网状铁素体+晶内针状铁素体。
材质:共晶白口铁 腐蚀液:3%~4%硝酸酒 精溶液 倍率:显微组织 (250×) 组织:室温莱氏体 在显微镜下,珠光体呈暗 黑色细条或斑点状,共晶 渗碳体呈亮白色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莱氏体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莱氏体
在含碳质量分数为2.11%~4.3%的亚共晶生铁中,金相
组织除莱氏体外,尚有大块珠光体。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奥氏体
图中可见晶界 平直。明暗晶 粒是因为晶粒 取向不同,腐 蚀程度不同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奥氏体
304不锈钢 的原始组织: 奥氏体晶粒 和孪晶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奥氏体
Fe-20Mn0.6C不锈钢 奥氏体扫描 照片,内部 可见孪晶。
钢中常见金相组织—渗碳体
渗碳体是铁和碳的间隙式化合物,用Fe3C表示。常温
常见金相组织知识介绍
金相组织知识-钢中常见组织将其中的组织进行说明:1.灰色针状物为淬火马氏体。
2.黑色针状物为下贝氏体。
3.黑色团状物为托氏体。
4.其余亮白色为残余奥氏体。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珠光体+铁素体电镜照片-珠光体片层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金相组织介绍
金相组织介绍1、索氏体(martensite)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 7232标准)。
其实质是一种珠光体,是钢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片层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其层片间距较小(30~80nm),碳在铁素体中已无过饱和度,是一种平衡组织。
回火索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是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合组织。
回火索氏体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是铁素体与粒状碳化物的混合物。
此时的铁素体已基本无碳的过饱和度,碳化物也为稳定型碳化物。
常温下是一种平衡组织。
2、珠光体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
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休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180 ~280HBS,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3、铁素体(ferrite,缩写:FN)铁素体,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 200×
魏氏组织 200×
珠光体+网状及针状铁素体,呈魏氏组织形态。 魏氏组织是指由晶界向内生长的针状铁素体或渗碳
体。魏氏组织铁素体一般在过热组织及焊接热影响区较 常见。
谢谢!
一般灰铸铁在共晶转变时,液相即与奥氏体又与石墨 接触,所以石墨呈片状生成。加镁铸铁在共晶转变时, 它只与奥氏体接触,在石墨周围形成奥氏体外壳,当铸 件凝固后碳是通过周围的奥氏体外壳向石墨堆集,使石 墨均匀生长成球状。
球墨铸铁中常见的石墨形态有球状、团状、开花、蠕 虫、枝晶等几类,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球状。
组织为珠光体+灰色条状石墨
2-2、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是一定成分的白口坯件,经过故态石墨化+
高温退火处理,使共晶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的 一种铸铁。
所谓“可锻”,仅说明它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并不 等于
说它可以锻造。 按生产工艺不同,可锻铸铁通常分为白心可锻铸铁、
黑心可锻铸铁及珠光体可锻铸铁三类。 与直接从铁液中析出的石墨相比较,可锻铸铁的石墨
常见金相组织
1、铁碳平衡组织 2、铸铁组织 3、马氏体 4、贝氏体 5、其它金相组织
第一节 铁碳平衡组织
1、工业纯铁(含碳≤0.0218%) 2、亚共析钢(含碳0.218%~0.77%) 3、共析钢(含碳0.77%,T8钢) 4、过共析钢(含碳0.77%~2.11%) 5、白口铸铁(含碳2.11%~6.69%)
较松散,其间填充着未及撤离的金属基体。 常见的石墨形状为团絮状、絮状、团球状、聚虫状和
枝晶状等。
2-2、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 100×
可锻铸铁 200×
左图:铁素体基体+团絮状石墨 右图:珠光体基体+团絮状石墨
2-3、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是一种铸态呈现球状石墨的铸铁。当向铸铁
中加入球化剂(纯镁、稀土镁等合金)和孕育剂(硅铁 或硅钙合金),则可改变铸铁的共晶转变性能。
马氏体在某一温度内形成时,会出现具有特异 形态的马氏体,这种马氏体的立体形状为细长 杆状,其断面呈蝴蝶形,其内部亚结构为高密 度位错,看不到孪晶。 B:薄片状马氏体:这种马氏体是在Ms点极低的 Fe-Ni合金中发现的。它呈非常细的带状(立体 图形为薄片状),带相互交叉、呈现曲折、分 枝等特异形态,它是由孪晶组成的全孪晶型马 氏体。 C:ε马氏体:上述各种马氏体都是体心立方或 体心正方结构,在Fe-Mn合金中,当锰含量超 过15%时,淬火后形成ε马氏体,它是密排六 方结构的,其金相形态呈极薄的片状。
1、上贝氏体:钢中上贝氏体是成束的大致平行的 条状铁素体和条见平行的渗碳体组成的非层状组 织。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区的上部, 普通中高碳钢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范围约为 350~550℃,在低碳钢中形成温度要高些,光学显 微镜下,当转变量不多时,可以观察到成束的自 晶界向晶内生长的铁素体,从整体看呈现羽毛状, 但分辨不清条件的渗碳体粒子。上贝氏体中的亚 结构是位错,其密度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增高。
2-3、球墨铸铁
牛眼 200× 球墨铸铁 100× 球墨铸铁 100×
左图:珠光体+铁素体+球状石墨(俗称牛眼) 中图:铁素体+球状石墨 右图:珠光体+球状石墨+少量磷共晶
第三节 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是一种非扩散型相变,它是提 高钢的硬度、强度的主要途径,经过不同温 度回火,其性能可满足零件不同要求。
4-1、上贝氏体
上贝氏体 200×
上贝氏体 200×
板条马氏体+羽毛状上贝氏体。上贝氏体中
铁素体条间成小角晶界,板条群之间成大角晶 界。
2、下贝氏体:钢中典型的下贝氏体是片状铁素体 与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的两相组织。对一般中、 高碳钢,它的形成温度约在350℃至Ms点之间, 其铁素体中的含碳量较上贝氏体中的铁素体具 有更大的饱和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铁素 体相呈针状或片状,针与针之间相交一定角度, 分辨不清碳化物。
出现的铸铁。 灰铸铁中石墨强度较低,且以片状形态存在,
割裂了基体的连续性,因此灰铸铁的强度低,脆 性较大,但抗压强度较高。
由于石墨的存在,灰铸铁具有良好的减震性、 耐磨性、切削加工性及缺口敏感性。
由于共晶结晶过程中石墨化膨胀,还有减少疏 松、缩孔的倾向。
2-1、灰铸铁
灰铸铁 100×
灰铸铁 200×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处理) 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
5-2、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 200×
马氏体不锈钢 500×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为奥氏体,晶内有孪晶。 3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为细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及颗粒状未溶碳化物。
5-3、轴承钢
GCr15 淬火+低温回火 500× 马氏体针较粗 500×
下贝氏体与高碳钢的回火马氏体非常相似, 都呈暗灰色针状,各个针状物之间都有一定夹 角,在光镜下难以区别,一般下贝氏体比回火 马氏体更易受浸蚀变黑。
下贝氏体铁素体中位错密度比上贝氏体的铁 素体中更高,但未发现有孪晶亚结构存在。
3、粒状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是由块状(等轴状)的铁素体和 富碳奥氏体区组成,由于富碳奥氏体区一般呈 颗粒状而得名粒状贝氏体。实际富碳奥氏体可 能呈小岛状、小河状等。
左图:正常组织,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细小颗粒状 碳化物。黑白区较分明,亮区一般沿奥氏体晶界呈 网状分布,Ms点较低,不易自回火,故呈白色。 右图:马氏体针较粗大,碳化物呈轻微带状分布。
5-4、模具钢
Cr12 淬火+低温回火 100× Cr12 淬火+低温回火 500×
回火马氏体+呈带状分布的碳化物。
厚较长,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次生者尺寸较小,大
部分片的中央有中脊,在两个初生片之间常见“Z”字形源自布的细薄片。第四节 贝氏体
贝氏体是过饱和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混 合物,钢中贝氏体的的金相形态是多变的,转变 温度和合金元素对贝氏体的金相形态都有影响。 钢中贝氏体主要包括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粒状 贝氏体。
1-1、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 200×
工业纯铁 500×
铁素体+少量沿晶界分布的三次渗碳体
1-2、亚共析钢
20钢 200×
45钢 500×
黑色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
1-3、共析钢
T8钢 200×
层片状珠光体
T8钢 500×
1-4、60钢与T10
60#钢 500×
T10钢 500×
左图:珠光体+沿晶界分布的铁素体,铁素体内有晶界。
富碳奥氏体区即可分布于铁素体晶粒内部, 也可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它在随后得的转变 中可能有三种情况:1、当奥氏体稳定性较低时, 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2、当奥氏 体较稳定,Ms点不太低时,一部分转变为马氏 体,一般属孪晶马氏体;3、当奥氏体很稳定, 而Ms点又较低时,可能全部保留下来而成为残 余奥氏体。
3-1、板条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 200×
板条马氏体 500×
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成群,一个奥
氏体晶粒内包含几个板条群,板条体之间为小 角晶界,板条群之间为大角晶界
3-2、片状(针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 1000 ×
片状马氏体 100×
片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呈凸透镜片状(或针状),中间稍厚,初生者较
莱氏体(变态莱氏体)
共晶白口铸铁 500×
1-5c、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 50×
一次渗碳体+莱氏体
过共晶白口铸铁 200×
第二节 铸铁组织
1、灰铸铁(石墨形态为条状或片状) 2、可锻铸铁(石墨形态为团絮状) 3、球墨铸铁(石墨形态为球状)
2-1、灰铸铁 灰铸铁是一种断口呈灰色、碳主要以片状石墨
钢中马氏体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就其 特征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板条马氏体:是低、中碳钢,马氏体时效 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 马氏体组织。亚结构是位错,又称位错马氏 体。 2、片状马氏体: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及高 镍Fe-Ni合金中,亚结构是孪晶。
3、其它马氏体形态 A:蝶状马氏体:在Fe-Ni合金或Fe-Ni-C合金中当
5-5、工具钢
H13 淬火+回火 500×
6542 淬火+回火 500×
H13(4Cr5MoV1Si)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 W6Mo5Cr4V2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颗粒状 碳化物,晶粒度评为10.5级。
5-6、球化退火组织
T12 球化退火 500×
T12 球化退火 500×
左图:正常球化退火组织球状珠光体。 (铁素体基体上分布渗碳体颗粒) 右图:有少量粗片状珠光体,为球化退火不良组织。
右图:珠光体+沿晶界分布的二次渗碳体
区别:铁素体内有晶界,与片状珠光体中的铁素体没有相 界,二次渗碳体边界平直,渗碳体网细而薄,内部没有晶 界与片状珠光体中的铁素体有明显相界。
1-5a、白口铸铁
亚共晶白口铸铁 100×
亚共晶白口铸铁 200×
珠光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
1-5b、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 200×
4-2、粒状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200×
粒状贝氏体 500×
粒状贝氏体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碳化物颗 粒、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
其它金相组织
1、回火索氏体 2、不锈钢 3、轴承钢 4、模具钢 5、工具钢 6、球化退火组织 7、魏氏组织
5-1、回火索氏体
40Cr钢调质处理 500×
40Cr钢调质处理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