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译文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译文|赏析唐朝诞生了很多有名气的诗人,本诗的作者刘禹锡就是其一。
这首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家有必要细细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诗句赏析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古诗赏析《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
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
首先是“桥”。
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
“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
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
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古诗鉴赏
黄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
黄河之美、黄河之壮观,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容赋诗。
我国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数不胜数,存有大量的诗词佳作。
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开头一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就是描写黄河的一佳句,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中小学生必学的一首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
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特点。
参考答案冲风破浪一往无前2.对诗歌后两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答案D(没有消极避世,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出了滔滔黄河的雄伟气势。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
全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低语朱以撒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
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内。
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②少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
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③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
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④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
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
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
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
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⑥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
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
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
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黄河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黄河的古诗篇1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2、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3、黄河清,圣人出4、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5、九曲黄河十八弯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7、圣人出,黄河清8、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9、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10、不到黄河心不甘11、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12、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14、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16、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17、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18、九曲黄河十八湾19、鲤鱼跳龙门20、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21、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22、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23、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24、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5、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26、跳进黄河洗不清27、天下黄河富宁夏28、说尽黄河只为水(.)2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30、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31、不到黄河心不死3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描写黄河的古诗篇2一:《渡黄河》谢榛(明)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二:《闻夜啼赠刘正元》孟郊(唐)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三:《登鹳雀楼》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啰唝曲六首》刘采春(唐)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优选]描写秋天的古诗
[优选]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11、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郑板桥《咏梧桐》2、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
——孙光宪《更漏子·对秋深》3、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4、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李梦阳《秋望》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7、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8、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9、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10、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杜牧《早雁》11、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12、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1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不第后赋菊》1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16、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17、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18、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苏轼《念奴娇·中秋》19、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曹雪芹《残菊》20、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21、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22、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23、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24、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描写黄河之水奔流不息气势壮观的诗句
描写黄河之水奔流不息气势壮观的诗句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人通过描写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一片孤城万仞山”来表现出黄河的伟大和壮丽。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句诗句表现了黄河气势磅礴、逶迤不息的形象。
它远在白云之间,显示出黄河的长度和广阔。
“一片孤城万仞山”则描绘了黄河沿岸的景象,表现了黄河两岸山峦高耸、孤城阴森的景象。
黄河不仅是一条水流,还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地貌。
诗歌表现出了作者对黄河的崇敬和敬仰之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黄河的尊重和热爱。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人通过描写黄河“三万里河东入海”和“五千仞岳上摩天”来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伟大和壮观。
“三万里河东入海”表现了黄河流经的距离和广阔,黄河长达三万里,从陇西入海,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绵长和纵深。
“五千仞岳上摩天”则描绘了黄河两岸的山峦,表现了黄河两岸山峰高耸,如同摩天一般,形象地展现出了黄河两岸的山岳壮观。
表现出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黄河的尊重和热爱。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人通过描写黄河“九曲黄河万里沙”和“浪淘风簸自天涯”来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伟大和壮观。
“九曲黄河万里沙”表现了黄河曲折、广阔的特点,黄河流经九次弯曲,河面上漫展万里沙,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绵长和广阔。
“浪淘风簸自天涯”则描绘了黄河水势的猛烈,浪涛滔滔,风吹簸荡,如同来自天涯的力量一般,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水力强大。
这首诗句表现出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黄河的尊重和热爱。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流程。
“白日依山尽”表示黄河从山中流出,随着白日的升起而显现,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源头。
“黄河入海流”表示黄河从山中流入海洋,黄河水势猛烈,壮观引人入胜,形象地表现了黄河的流向和水力。
表现出了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黄河的尊重和热爱。
秋望 李梦阳
秋望朝代:明代作者:李梦阳原文: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译文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
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略的人,而今天谁会成为像大将郭子仪一样的人?注释⑴汉宫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
一作“汉边墙”。
⑵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
过壕:指越过护城河。
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⑶弢(tāo)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
弢,装箭的袋子。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⑷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⑸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⑹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赏析《秋望》诗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于扶危定倾、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风力遒劲,慷慨悲凉,是李梦阳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从首联两句都写到黄河来判断,诗人登临挑望的地点,很可能是在黄甫川堡。
这里,边墙在侧,地近黄河,故水绕边墙之景首先映入诗人的视野。
次句写秋雁南飞,既点明了节令,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颔联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
“追野马”与“射天狼”对举,不必作如实的理解,这两句只是说,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
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塔箭,满引待发。
这一联写出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情绪饱满、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还揭示出他们行为的思想基础——“射天狼”以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描写黄河的古诗词大全
描写黄河的古诗词大全描写黄河的古诗词大全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黄河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黄河的古诗词1《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官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友善,两人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贬谪,后曾任连、夔、和等州刺史,官至检校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刘禹锡在诗坛极负盛誉,诗风雄浑爽朗,清新活泼。
[注释]●九曲黄河:《初学记》引《河图》:“黄河九曲,长者入渤海”。
●如今二句:托出黄河与天上银河相通的神话故事。
晋张华《博物志》:海边有居民见每年八月按期有浮槎来去,即探奇乘槎而去,芒忽间见到牛郎织女,却不知已到了天河(银河),随槎回海后按牛郎意图访问了隐士严君平,才知自己是到了银河仙境。
后人把这个故事和汉西域使臣张骞奉命寻黄河源的事牵合在一起,说张骞也乘槎去过天河,这样就将黄河与银河连在一起,似乎可顺着黄河直上银河,到牛郎、织女的家。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作者]欧阳修,宋代文学家,诗寄梅圣俞(即梅尧臣)。
[注释]●河水句:黄河之激流,像箭一样急而险。
●谁言句:相传将佛教传入中国的禅宗初祖达摩踏一苇叶,渡过黄河来到洛阳,并到少林寺。
诗句说河水湍急,苇舟渡河是不可能的。
●坚冰句:黄河封冻时,可驰马而过。
●树落句:黄河冲刷河岸,时而可见岸边的树被冲倒,岸土被摧。
●湍惊:湍急的黄河有时改道,旧河道自然露出沙洲。
●槎:舟船。
●漕舟:漕,水运之义。
漕舟,即水运之舟。
《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少本江南客,今为河曲游。
岁时忧漾溢,日夕见奔流。
啮岸侵民壤,飘槎阁雁洲。
目极高飞鸟,身轻不及舟。
[作者]梅尧臣,字圣俞,号宛陵,宋初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曾任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解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解析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的诗作。
此诗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为人豪放,常击剑悲歌,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与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均有唱和,交往颇深。
《全唐诗》仅存录他的六首绝句,其中七绝《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五绝《登鹳雀楼》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鹳雀楼,也叫颧鹊楼,是唐代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的名胜,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原楼高三层,东南是中条山,西面可以俯瞰黄河,因当时常有似鹤的飞禽鹳雀栖息在上面因此得名。
登楼可以“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晋南风光,尽收眼底。
唐代许多诗人都到这里登临眺望,留下了不少诗章。
其中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仅四句二十个字,却是其中的压卷之作。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李益、畅诸二人的诗已寂寞无闻,唯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名垂千古,独占鳌头。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前二句写诗人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描绘了登临鹳雀楼所看到的壮阔雄浑景色,豪放雄劲,气势磅礴。
诗人运用朴素、浅显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登楼所见的广袤河山的情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云遮雾绕,可阳光依然炽烈。
远处,一轮夕阳逐渐落进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依然耀眼的太阳从山旁缓缓西沉。
这是远景、空景。
近处,楼下黄河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从西北天际向东方大海奔流而去。
这是从地面写到天际,视线是由近及远。
这就把上下、远近的景象,全都容进了诗中,形成了一幅粗犷、明快的山水画,而且画面显得宽广、辽阔,意境深远。
【 描写水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描写水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描写水的诗句大全1、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苏轼《卜算子·感旧》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4、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5、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8、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宋琬《渡黄河》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0、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1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12、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13、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冯云山《咏瀑布》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1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17、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岳鄂王墓》18、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胡秉正《咏贺兰山》19、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0、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21、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李白《发白马》22、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2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5、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刘禹锡《浪淘沙 · 九曲黄河万里沙》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⑴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⑴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⑴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⑴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李梦阳《秋望》鉴赏《秋望》译文及赏析
李梦阳《秋望》鉴赏《秋望》译文及赏析《秋望》是由李梦阳所创作的,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望》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望》明代: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秋望》译文滚滚黄河水环绕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几行大雁从空中飞过。
戍边的士兵越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整装待发抗击敌军。
黄河渡口尘土飞杨,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一派繁忙;明月当空,战场格外空寂、悲凉。
听说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只是如今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
《秋望》注释汉宫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
一作“汉边墙”。
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
过壕:指越过护城河。
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弢(tāo)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
弢,装箭的袋子。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秋望》赏析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
李梦阳出使前线,有感而发,遂成此诗。
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
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
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
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浪淘沙》诗词鉴赏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译文翻译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
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解释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
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
”“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
”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
”“浮玉亭,需亭北。
”“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
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
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
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
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创作背景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翻译及赏析《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这首词是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宋代: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译文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注释汉中开汉业:指刘邦以汉中为基础,开创了汉王朝的帝业。
今不见: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重用抗金爱国人才。
山川满目泪沾衣: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诗:“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祗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胡尘:金人的军马扬起的尘土。
西风:秋风。
塞马:边马。
一编书:《史记·留候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塞上曲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塞上曲原文|翻译|古诗赏析《塞上曲》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借古鉴今,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侧重讲述非战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上曲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塞上曲》原文唐代:李白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译文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
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攻下了盛产胭脂的燕支山,使胡人惊叹:失我燕支山,使我妇立无颜色!汉兵转战万里,大获全胜。
回渡黄河,凯旋收兵。
从此休兵,胡汉人民都乐其太平。
茫茫瀚海,沙浪寂寂,萧条万里,和平安静。
赏析“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讲述匈奴驻扎离长安不远的五原,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匈奴趁草茂马壮之时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长安。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描绘一幅战将们受命西征、报家为国的壮丽景致,明写汉军战将西征,横行阴山,实则写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出征平定突厥离叛之事。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借用汉使骠骑将军的典故,写汉军征途所向无前,恃勇锐冲锋出战,大败匈奴军,让匈奴人叫苦连天,暗寓出诗人歌颂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与此同时,以借古鉴今为警戒,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讲述汉军渡黄河、临瀚海、战胜休兵后,胡汉人民处处平安无事,突显出战争残酷与和平民安的鲜明对比,抒发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秋望原文翻译赏析
秋望原文翻译赏析秋望原文翻译赏析秋望原文翻译赏析1秋登巴陵望洞庭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翻译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注释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
巴丘山,位于岳阳南。
又名巴蛇冢。
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际海:岸边与水中。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
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瞻光:瞻日月之光。
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
《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潺湲:水流动貌。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
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长流夜郎中途获赦,结束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
诗人随即乘舟东下,在江汉一带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南游洞庭、潇湘。
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秋天。
鉴赏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李梦阳《秋望》诗词赏析
李梦阳《秋望》诗词赏析秋望明代: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译文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
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略的人,而今天谁会成为像大将郭子仪一样的人?注释汉宫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
一作“汉边墙”。
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
过壕:指越过护城河。
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弢(tāo)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
弢,装箭的袋子。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赏析《秋望》诗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于扶危定倾、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风力遒劲,慷慨悲凉,是李梦阳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从首联两句都写到黄河来判断,诗人登临挑望的地点,很可能是在黄甫川堡。
这里,边墙在侧,地近黄河,故水绕边墙之景首先映入诗人的视野。
次句写秋雁南飞,既点明了节令,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颔联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
“追野马”与“射天狼”对举,不必作如实的理解,这两句仅仅说,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
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塔箭,满引待发。
这个联写出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情绪饱满、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还揭示出他们行为的思想基础——“射天狼”以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河南关于黄河的诗词
河南关于黄河的诗词《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衍生注释:1.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里指太阳落山。
3. “欲穷千里目”的“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望见的景色。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画面壮阔辽远,意境雄浑。
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需要站得更高。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三、作者介绍: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的诗作留存下来的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品。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看到了很美的景色。
我就跟朋友说:“你看,现在的景色就很美了,但是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呢。
咱们要是再往上爬,肯定能看到更壮观的景色。
”朋友听了,立马来了精神,我们就继续往上爬,果然,到了山顶看到的景色简直让我们惊呆了,那种开阔和壮美,就像诗里描绘的黄河入海的壮阔画面一样。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衍生注释:1.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后用为词牌名。
2.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 “浪淘”:波浪淘洗。
“风簸”:狂风掀簸。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泥沙俱下的壮观景象,黄河带着万里泥沙,奔腾而来,浪涛汹涌,仿佛是从天边而来。
后两句则展开奇特的想象,要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到牛郎织女的家中去。
这种想象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惊叹诗人的想象力。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出自明代李梦阳的《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1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赏析《秋望》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
风光,抒发对于扶危定倾、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风力遒劲,慷慨悲凉,
是李梦阳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
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
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从首联两句都写到黄河来判断,诗人登临挑望的地点,
很可能是在黄甫川堡。
这里,边墙在侧,地近黄河,故水绕边墙之景首先映
入诗人的视野。
次句写秋雁南飞,既点明了节令,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
苍凉。
颔联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
“追野马”与“射天狼”对举,不必作如实的理解,这两句只是说,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
将军则全
副戎装,弯弓塔箭,满引待发。
这一联写出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
了他们情绪饱满、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还揭示出他们行为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