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德育与学生和谐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理念 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二 、 持德 育 为 先 的教 育 理念 。 坚 促进 校 园和 谐
发 展 。 须制定一 整套 科学 发展 的德 育工作 计划 必
计划 和方 案是 我们 抓好 德育 工作 的行动指 南 ,
面 存在 着很 多 问题 和矛盾 , 急需解 决和 修正 。 因为 这 个 层 面 的生 源 , 一般 都 是 中考 的 落榜 生 , 们 的 他
移地 走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 教育 现代化 之路 , 是 中 这 国特 色社 会主义 教育 的必然选择 。 中职教育 是 中 国 特 色社会 主义 教育 事业 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分 , 培 要 养党 和人 民所 需要 的技工 人才 , 就必 须坚持 育人 为 本, 德育 为先 , 把立 德树人 作 为教育 , 向 不 明 , 方 目标 不 高 , 乏 上进 的 原 动 缺
力 ; 是 学 习 自觉 性 差 , 学 情 绪 较 浓 , 天 只 想 玩 二 厌 整
高 教育现 代化 水平 , 培养 德智 体美全 面发展 的社 会 主义 建设 者和接 班人 , 办好人 民满意 的教 育 。 这 一 ”
等 问题 ; 四是道德 行 为失范 , 法乱纪 的多 , 违 打架 斗
促进 校 园和谐 发展 作 为育人成 才的重 要保 障 , 才能
为 我 国职 教事业 的科 学发展作 出我们应 有的 贡献 。
一
殴 , 酒赌博 , 酗 欺诈 偷盗 , 坏公 物 , 坏环境 。 损 破 以上 这些 问题 确实令人 堪 忧 , 重 干扰 了校 园的和谐 发 严
条的、 象的、 抽 千篇 一律 的 , 根 据 教育 的对象 、 要 学
[ 作者 简介 】 江 云 (9 4 )男 , 北 交 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中职 部 副 主 任 、 级 讲 师 。 : 15 - , 湖 高
道德与法治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
道德与法治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承担着教育的使命,更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责任。
本文将重点讨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在校园建设中的关键要素。
一、积极培养学生成为道德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在校园中,学校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的组织活动等形式,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应包括品德教育、志愿者活动、情态教育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1. 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
学校应通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推行德育课程、组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培养正义、友善、团结、守纪以及爱护环境的意识。
2. 志愿者活动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扶贫帮困等志愿者工作,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情态教育情态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管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注重情态教育的培养,通过开展情境模拟、情感交流、冲突解决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他人的感受,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教育法治意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学会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教育法律知识学校应加强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传授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树立法治的信仰。
2. 强化纪律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校园纪律,严格执行纪律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的纪律要求和学生管理手段,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增强法纪意识。
同时,学校应对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惩处,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法纪的威严和约束力。
和合德育 和谐发展
和合德育和谐发展和合德育和谐发展是当代社会教育的主题之一,它强调的是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良好的品德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一理念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和合德育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教育者应当努力推动这一理念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和合德育和谐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和谐意识是指学生应该具备善于与他人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生活、乐于合作、善于解决矛盾等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品德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知恩图报、勤奋好学等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和合德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在竞争中和谐相处,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困难中互相帮助,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合德育和谐发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当积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和合德育和谐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动,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品德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社会团体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服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帮助和支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和合德育和谐发展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推动和支持。
学校是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社会的根本基地。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制定相应的和合德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计划和方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社团活动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良好品德素养。
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和良好品德素养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学校应当注重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狠抓后进生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和谐发展
狠抓后进生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和谐发展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仅不能轻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且要加强教育,使后进变先进,以促进班级德育和谐发展。
这里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在后进生的预防及转化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究与实践。
一、抓好中小学衔接,消除后进生的“连续性”一般而言,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往往带着好奇与冲动学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熟悉,新鲜感逐渐减弱,特别是经历数次考试排名,那些原本在小学的后进生经历一次次挫折后,他们的“后进性”就体现出来。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为了使小学升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我们把中小学衔接工作作为预防学生分化的首要抓,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六年级老师与初一老师的双向学习交流活动,彼此了解两个不同学段学生在行为特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意志情感等方面,并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信息,对那些学习能力不强、将来有可能掉队的学生进行帮助,提早入手,竟可能地消除后进生的“连续性”,从而做好中小学对接工作。
二、确定“没有差生”的理念,增强转化后进生的信心所谓的差生,实际上是教师按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来划分的,看成绩、看表现等等。
时间久了,后进生就逐渐自然形成。
如果我们对待学生多一些理性的思考,确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我们相信我们的“所谓的差生”会越来越少。
这一理念已越来越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没有差生”,并不否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而是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有了这一理念,就有了力量,有了智慧,有了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的决心和勇气。
三、永葆博爱宽容的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那么没有爱就更不存在后进生转化的可能。
好的学生人人都爱,所以对后进生的真爱更显珍贵与崇高。
蹲下身子的平等交流是真爱,一束充盈信任的目光、一次善意的批评、一次必要的处罚……都是真爱。
德育案例——家校合作使孩子和谐发展
德育案例——家校合作使孩子和谐发展家校合作使学生和谐发展“孩子在学校归你教,回家我会管,我们各管各的。
”这是某家长接到“告状”电话后的反应,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搭界的独立个体。
面对这样缺少家校合作观念的家长,如何改变其教育观念,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呢?分析我班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XXX家长就比较典型,做了如下的尝试,来探讨如何建立家校合作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案例】“孩子在学校归你教,回家之后我会管,我们各管各的。
”这是XXX妈妈和我的第一次通话。
飞飞行为惯很差,家长一幅不合作的态度,我的心情较为恼火,不过多年的教育经验促使我静下心来,寻找背后的故事。
“XXX,幼儿园老师喜欢你吗?”“不喜欢。
”“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呀?”“没有,老师经常打电话给妈妈,说我不乖。
”“你不乖,你妈妈生气吗?”“气的。
打我的。
”在与XXX的对话中,我获得了一些信息:管教XXX主要由妈妈负责,妈妈经常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高频率的告状使家长倍感压力。
了解了这些,我终于想通了吃闭门羹的原因:一味的“告状”使家长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平等的关系使得家长对教师产生了排斥的心理。
要教育好XXX,目前最关键的是转变XXX妈妈对老师的看法,我决定不再打“告状”电话,尝试用“商榷”、“了解”、“鼓励”、“报喜”等沟通方式,让家长接受我。
首先,我预设与XXX家上进行一次深谈,主要是介绍自己的教育风格,阐发飞飞上风弱势,相识家庭基本情况,告竣共同教育理念。
说来简单,但是尝试起来颇费周折。
由于第一次的不愉快经历,使得XXX妈妈的立场比较冷淡,几次相约来校,她都推脱了,正愁这事呢,说来也巧,一天,XXX家长没有按时来接,我立马决定送孩子回家。
看到我送孩子回家,家长的立场明明缓和起来,坐下来,我把我那段深图远虑的话娓娓道来:“我是个卖力任的老师,我会把您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请相信我,XXX可以教好,我不会把他落下。
”好的入手下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次的谈话进行得很顺利,家长初步明白形成教育合力,并接受了我。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通过校风、教风、班风的塑造,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示范和引导,努力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情感态度、文化修养、社会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完善和道德修养,注重从小事做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是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更是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日常的集会活动中,学校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
又如,在班级管理中,学校会设置班委会等组织,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各项事务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学校还会开展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需要和他人的关怀,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学术水平、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这些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学生发展和成才的全过程中。
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更是为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在学生的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得到提升的同时,学校德育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活动,学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经验,提升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基于家校积极德育,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基于家校积极德育,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积极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积极德育是积极心理学和学校德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将道德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以追求生命的整全、成全个体的幸福为期盼而存在,是人的主动选择、享用和创造。
它既强调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又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以积极、正面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生发健康、积极的需要与愿望,进而在实现这种需要与愿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满足和幸福,幸福成长。
它是对以规约、控制、惩罚为核心指向的传统德育的拨正,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幸福成长的新时代育人要求的回应。
为此,我校以家校积极德育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幸福成长为旨归,进行了多方探索。
一、发挥家校力量,创新共育理念家校之间通力合作、互相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
家校共育即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协调教育,强调家校、师生彼此之间在环境创设、孩子习惯养成、知识获得、品德培养、性格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通过沟通交流、活动开展、问题探讨等方式密切合作、力求步调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
理想的家校共育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是有益的。
深入挖掘本校的家校共育现状,才能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共育模式。
(一)积极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家委会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作为家长中的领头羊——家委会,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多渠道开展家委活动。
1、家委参与社团活动。
聚焦社团,我校从最初学生的社团自发行为,到对接莆田学院高校资源的优质社团,再到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发动教育合伙人,走过一段学校社团成长的探索过程,特别是挖掘、凝聚优秀家长的资源,家委力量的注入,为学校社团增加丰富性的内容,让社团活动变得更有趣。
孩子们有幸,社团课后服务变得不再单一,学生全面参与社团活动,提升了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
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
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
品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示范作用以及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将良好的道德规范植根于学生心中。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荣誉激励制度,每月评选出品德模范、劳动模范和学习标兵等,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争做表率的动力,也可以形成全员齐参与的积极向上风尚。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主题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学校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次,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教师示范作用上。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扩展自己的眼界,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能够正确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亲身示范和积极引导,引发学生对美德的追求。
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展现自己的诚信、宽容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美德的兴趣和渴望。
最后,德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家校合作方面。
家庭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沟通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品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品德培养。
以德育为核心 创和谐之名校——江苏省张家港塘桥初级中学以“德育”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学 校 于 20 4 创 建 成 为 江 苏 省 绿 色 学 校 . 被 命 名 为 中 央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所 教 育 研 究 部 0 年
青年 教 师沙 龙活 动
省级 德 育课题 开题 仪式
的 高 度 。 营造 出协 调 的 人 际 关 系 。共 建和 谐 的 教 育 。 掌 校 为 此 搭 建 了
平 台 . 让 每 位 教 师 讲 述 自 己 的教 育 故 事 .从 而 让 教 师 在 反 思 中成 长 , 在分 享 中获 得
升 华 . 不 断 丰 盈 他们 的 精 神 世 界 。 学 校 还 定 期 举 行 龙 " 、 “名 师 引 路 " 等 特 色 活 动
行政 帮扶结 对活 动 综 合 实践 活动 剪影 德育 校本 教材 ( 上海 百家 出版社 出版 )
阳光体 育 活动剪 影
艇
学校 运 动 队甲级 队成 员合 影
班 主任 心理 咨询 活动 剪影
学生在 市级 文艺 汇演 中合 影
‘ 个 好 ’ " 的 十
系 列 活 动 为 载 体 .引 领 掌 生 从 小 事做 起 。 养 成 良 好 习 惯 的 做 法 得 到 了 多 方 关 注 。 在 努 力 打 造 德 育 特 色 的 同 时 . 掌 校 还 以 “塘 桥 初 中 教 师 ‘ 神 态 度 ’ ” 的 系 列 十 “十 种 态
活 动 为 载 体 . 在 丰 富 教 师 精 神 滋 养 方 面 作 出 了 新 实 践 。 培 育 教 师 的 这
度 ” 。 是 对 教 师 的 一 种 精 神 引 领 , 就 是 要 引 导 教 师 从 生 活 中 的 小 事 做 起 , 改 变 不 良
学校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德育教育的最有效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下一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与目标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重点,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健全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而言,德育目标应包括:1.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乐意助人、团结友爱等。
2.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1. 课程育人:德育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从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 活动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提升道德素养。
3. 文化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德育特色文化,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文化墙等宣传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自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 榜样教学育人:树立德育榜样,宣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德育实效
构建和谐德育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立校兴校德为先,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地位,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经过认真总结,积极开展德育实践。
提出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
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
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学校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把“有尊严、有修养、会学习、会生活的人”作为培养目标。
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努力工作。
同时利用校庆十周年契机,提出“内聚人气强素质,外树形象创品牌”。
目标明确后,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德育环境,探索德育培养目标和实施的方式,使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德育效果。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德育的基础。
良好的师德形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学校提出“京源学校老师承诺制”、“京源学校班主任承诺制”、“五带入,一严禁”、“十提醒”、“六个精心”、“京源学校党员德育导师制”等。
学校邀请校外的德育专家或先进工作者开设专题讲座,学校还推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班主任”、“京源十佳师德标兵”等,组织他们开设教师论坛,提高了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体教师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逐步形成了人人讲师德的舆论氛围。
从而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
师生之间逐步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
二、丰富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1、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美丽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束花草都成为一首诗是学校环境改造的目标。
学校侧重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入手,加大校园改造的力度,学校每间教室外的班级展板展示班级的班规班训班歌,实验室旁悬挂着名人画像和科学画廊。
德育校本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德育校本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 适应学校特色发展德育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的,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课程实施,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德育校本课程为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通过课程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 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2)体现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3)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课程的科学性。
2. 优化课程结构德育校本课程结构要科学合理,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
理论课程主要传授德育知识,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动课程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1)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魅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4. 注重评价与反馈德育校本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德育工作为抓手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以德育工作为抓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者:付小英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第09期【摘要】学校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德育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转化成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和品德,作用于社会。
学校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
【关键词】德育;常规;阵地;丰富多彩面对新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可以说是困难与机会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如何做好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呢?我作如下探讨:一、细心抓好学校德育常规建设(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坚持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学校应该认真制定详实、具体、可操做性强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通过推行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严格考核班级工作制度,包括对学生的仪表、卫生、“两操”纪律等的检查。
组织对各班的班容班貌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班级工作评估中。
坚持每日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每周一小结,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存在问题的,给予批评改进。
(3)学生养成教育紧抓不放。
学生的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紧抓不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情况,作出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见到老师或陌生人主动问候,不随地倒垃圾并能将身边的垃圾捡起等等。
二、精心抓好学校德育阵地建设1.利用课堂学科进行教育《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本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编写的适合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教材,内容浅易,通俗易懂。
我们充分利用这门教材内容,结合身边实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利用各种图画文字,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革命领袖爱集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公德,教会他们弃污取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立足生活德育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武汉市恒大城学校“行真”德育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观,我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经过积极探索,现已初步构建了符合校情的“行真”德育体系。
文章从行真德育理念内涵的阐释、基本内容的设置、实践途径构建以及策略推进等方面,展现了学校创新德育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行真”德育;立身以纯;为学以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德育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现已初步形成了“行真”德育模式,逐步构建了“行真”德育体系。
一、行真德育的理念内涵行真德育,是学校纯真教育“守正养纯,启智求真”教育理念的体现。
行真,是学生纯真德性的核心体现,即生命实践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行真德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生命实践,来促进学生获得道德成长的学校德育模式。
行真德育模式基于主体性的德育理念,基于生命实践德育理念,以培养“立身以纯、为学以真”的纯真少年作为学校德育的总目标。
行真德育主张,为了生活的德育。
德育的目的为了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和品味,为了让学生过有道德和灵性的生活,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打基础。
行真德育主张,基于生活的德育。
德育必须基于学生真实发生的生活,面对学生生命活动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难而进行。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说教来实施德育,强调德育主体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在回归学生生活的行动中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德育的情境中思考、发现、探索、理解和体悟,在自我生活世界与生活经验的拓展中去理解生活、发现世界、陶冶情操,去锻炼人生智慧、培养生命自觉、提升人生境界、促进生命成长成熟,不断认识和超越、完善自己。
行真德育主张,在生活体验中的德育。
将道德的说教变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走向生活、认识生活的行动,变成启发学生道德自觉的行动。
探求多样化德育途径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探求多样化德育途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者:齐梅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2期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修养,我校大胆改革与创新,让德育真正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乐园。
一、加强管理,健全德育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党支部书记和副校长为主要领导,政教处、少先大队、学年组长、各班班主任及共建单位、家长代表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健全德育机制。
制定了近五年的德育工作规划,建立了《德育工作制度》、《学生德育考核制度》、《学困生帮教制度》、《学生请假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等德育工作制度。
要求从学校主管领导到政教处、年级组、少先大队、班主任每学期初都要制定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学期末要及时总结,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1.我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
组织学习了《黑河市师德师风“十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逊克县民族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及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开学初,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
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师德师风督查制度》、《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制度》。
建立了《民族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每年期末采取教师自评、领导考评、学生测评的方式给每位教师评分。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
学校每个学期都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坚持校本培训与外出学习培训相结合。
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德育领导和班主任的选拔、配备方面做到精挑细选,以老带新,新老共进,不断夯实和壮大班主任队伍。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坚持德育课程化,少先队活动实践、体验化,年级德育系列化,班级德育特色化,学生德育评价多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运用和谐发展理念 推动德育工作开展
运用和谐发展理念推动德育工作开展一、运用和谐发展的优良传统,培育学生的良好个人品德和谐发展,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智慧与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优良美德,也是我们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古人曰:“礼之用,和为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这种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学生受其影响也呈现出思想多元化发展趋势。
坚持用和谐发展的优秀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就能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学会分辨是非,正确判断选择,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把确立学生的爱心、责任与正义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以为人民服务、爱国守法、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做到文明修身,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人人争做党和人民需要的新一代。
二、运用和谐发展的辩证观点,引导学生求同存异个性发展和谐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状态,是社会存在的一种理想态势。
和谐是在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和谐”并不是铁板一块,不可能整齐划一,而是承认差异、尊重不同,八音齐鸣才能奏出最美妙的乐章,五彩缤纷才能绘就最优美的画卷。
德育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共同的方向目标引领下,给学生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和多样选择,努力实现个人特长与事业需要的完美结合,在面向未来、奉献社会的征途中,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与辉煌。
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克服德育工作中的“一刀切”或“强制性”做法,允许学生在错误中觉醒,在挫折中复兴,在失败中奋起,在成功中感悟,使德育工作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良好局面。
和谐发展高校德育建设
和谐发展与高校德育建设摘要:大学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落与其大学教育的先进与落后息息相关。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大学教育。
全国高校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把德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
关键词:和谐发展德育以人为本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相互撞碰。
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和谐发展与德育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和全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得适当”。
“和谐”英文是harmonious:即和睦的、调和的、和谐的意思。
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有关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二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三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四是要加强社会治安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人是社会的主体,和谐说到底不是物的和谐,而是人的和谐,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从人的精神与人的价值方面提升,即是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和谐和人格发展上来,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所以培育和谐人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它不仅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它更突显人的作用,所以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德育案例——家校合作使孩子和谐发展
德育案例——家校合作使孩子和谐发展家校合作是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家校合作,可以使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全面的关心和培养,促使孩子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下是我所了解到的一个德育案例,通过家校合作,使孩子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和谐发展。
在家访过程中,学校老师与张小明的父母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交流,老师了解到,张小明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张小明,对于他的学习和成长关心较少。
同时,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张小明的父母几乎以控制的方式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很少给予重视。
通过这次交流,学校老师与家长建立了起了较好的关系,双方也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帮助张小明和他的家庭建立更好的家校关系,学校为张小明的父母安排了家长培训课程。
课程包括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张小明的父母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了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技巧。
在学校方面,学校也为张小明制定了个性化的德育计划。
学校注重培养张小明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还为张小明单独安排了一个班级辅导员,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小明在学校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相处融洽,成为了班级的一名模范学生。
张小明的父母也对他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发现张小明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并且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这个案例充分显示了家校合作对于孩子的德育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与家长的积极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
同时,学校也能为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并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
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和谐发展的机会得到了增加。
他们能够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关注和培养,从而全面发展自己的品格和能力。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对于个别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对于整个班级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文 化 建 设要 围绕 一 个 核 心— — 和谐 追 求教育和谐 ,就是要尊重学 生的差异性 ,结合 学生 的社 会发展需要与 自我发展需要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建设和谐 的 校 园文化是要让规矩 和制 度与师生 的实 际相适应 ,与学校 的发 展 相适应 ,这 样才能被师生普遍 接受 ,才能从根本上 保证和谐 校 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程 ,才能丰富学校和谐教育 的内涵 。实 践表 明,建设 和谐校 园文化 ,体现 了科学 的发展观 ,有利于学校 教 育 的 发 展 。和 谐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是 学 校 发 展 的 动 力 和 活 力 所 在 ,和谐校园文 化始终是学校追求的 目标。 二 、校本德 育要落实两个“回归”— —回归生活 。回归人本 校本德育要在新时代体现出它 的实 效性 ,首先要做 到让德 育 回归生活 ,回归人本 。校本德育要 回归生活 ,首先要 做到“三 贴近 ”—— 德育 工作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贴近学生 的生 活实 际 、贴 近学生群体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 学生思想道德 观念发 生 的新 变化 ,根据学生道德 品质形 成的规律 ,增强工作 的针对性 和实效 性 ;校 本德育要 回归人本 ,德育 工作者就必须 珍视人 的 生命 ,关注人的生命 价值 ,承认 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满 足学 生的 发展需要 ,立足于面向每一个学生 ,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为 学生 和谐发展创造有利的平台。 三 、育 人 目标 要 追 求 “三 个 气 ”— — 正 气 、大 气 、灵 气 所谓“正气”,就是指 刚正的气节 、正派 的作 风和 良好 的风 气 。正气 ,是立身之本 ,也是立国之本。青年学 生充满正气 ,才是 国家民族未来 的希望所在 。所谓“大气 ”,指 的是 一个 人所具备 的雍 容大度 、自信平和 、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和气质 。所谓 “灵 气 ”指 的是人对外物 的正确 感知和判断 的能力 ,对客观环境 的 应变能力 ,通常指聪慧或秀美 的气质和 丰富 的想像力 。 倡导 “正气”,就是要让 学生养成正确 的人生观 、世界 观和 价值观。倡导 “大气”,就是要使学生拥有宽广的胸怀 、健康的心 理 ,学会包容 ,充满 自信 。培养 “灵 气”,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 “三气 ”作为德育 的主要 内容 ,就是希望 它能够融人 每个学生 的个性和气质 中,即达到内化和 自律的德 育最高境 界 ,让学 生在现在或将来 真正做到在无评 价 、无 监督 时 也 能 独 善 其 身 。 四 、德 育 过 程 要 注 重 “四 个 化 ”— — 层 次 化 、制 度 化 、多 样 化 、人 文化 1.阶段 目标层 次化 对 于德 育工作者来说 ,一定要重视德 育的过程 ,认 真研究 德育工 作方法 ,探 索适合学生发 展的德育途径 ,了解 不同年级 学生 的特点 ,从而确定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 目标 。自 1997
2制 度 建设 规 范化 管理规范是德育在实施管理过程 中,对学生具体行为 的操 作性 规定和要求 ,有强制性规范和非强制性规范之分 。严格 以 奖惩制度为手段 ,班主任对学生奖和惩的行为一切都要按照奖 惩制度事先设 定的标准进行 ,它显示 的是一 种制度化 行为方 式 。这种行为方式根据 制度 和标准进行 ,比较注重制度上 的原 则性和执行上的公 平性 ,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理性化行为方 式。制度化行为是对事不对人 ,强调对原则 的遵守和坚持 ,制度 化 行 为 的 准 则 是 制 度 面 前人 人 平 等 。 3.德 育 活 动 多样 化 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实 际相结合 ,才能提高德育 活动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 ,学校的德育活动不应是标签式 的,应是贴 近学生生活和情感 的无痕活动 。校 园文化是一所学 校在 自身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独特 的文化形 态 ,它影响学校 的办 学方 向和活动方式 。良好 的校 园文化会渗透到每一位学校成员 的精神和行为方式 中去 。学校要 通过多样 化的活动形式 ,积极 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 神文 化和行为文化 ,形成 良好 而独 特 的校 园文 化 特 色 。 4.活 动 内容 人 文 化 德 育的对象是活 生生的人 。俗话说 ,“金无赤 金 ,人无 完 人 。”对待学生 ,应该 以宽容 的心态容许他们犯错。人文化的德 育 ,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关 注 、爱护 、帮 助和教 育上。学校德育 活动 的开展 以关心学生为前提 ,积极帮 助他们克 服前 进路 上的 思想障碍 ,促进他们 的全面发展 ,使他们怀着 一颗感恩 的心走 向新 的生 活。其次 ,在态度上要动之 以情 ,晓之 以理 ,因材施教 。 通过激 发学生 内在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 学生 自觉遵守校纪 校规。其三 ,在德育教育方式上 ,人文化的德 育多采用正面强化 的教育方式 。教育 首先是从正强化人手 ,而且必须是贴近具体 事件 、具体环境的 。其 四,人文化 的德育 ,往往给予受教育者 以 充分的信任 ,给予他们较多的空间和选 择权 。
年以来 ,永昌一中在深入思考和研究 中学生德育教育 目标 、任 务及其与人 的全面发展关 系的基 础上 ,探索实施“品格 ·学力 ” 三层次(初级层 、中级层 和高基层 )培养 目标工程德育教育创新 项 目,把校本德育的总体要求细化为每个年级学生需要达成 的 具体 目标 ,据此 开展 有的放矢 的德育 实践活动 ,并 以此 引领和 整合 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文化样式 。
2013 F1月
总第 268期
校 本德育与学 生甘肃 金 昌 737100)
学校 管理
摘 要 :以人为本是科 学发展 观的灵魂 和核心 ,是 实施校本 德育 的指 导思 想。实施校本德育 ,要为学生健康成长 和教 师可持续发展营 造 和谐 的人 文环 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 围,要重视德 育对学生发展的 价值 ,力促学 生在知识 、能力 、方法 、情感 、态度 和价值 观等各个方面全 面发 展 、个性发展及 和谐发展 ,要把 学生 的社 会发展需 要与 自我发展 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