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_PA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PVC_PA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PVC_PA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综述

PVC/PA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李 飞1,2*,于 杰2,涂 伟1,2,鲁圣军1,2

(1.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2.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14)

[关键词]聚氯乙烯;聚酰胺;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摘 要]综述了不同种类聚酰胺(PA)与聚氯乙烯(PVC)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937(2011)01-0001-04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blending modification of PVC/PA

L I Fei1,2,YU J ie2,T U w ei1,2,L U S hengj un1,2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Guizhou U niversity,Guiyang550003,China;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 or Compounding and

Modifi c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 s,Guiyang550014,China)

Key words:PVC;pol yamide;blending modificati on;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Progresses in research on the bl ending modif ication of PVC with di fferent kinds of polyamide(PA)were summarized.

Foundation items: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50863001)

聚氯乙烯(PVC)作为第二大通用塑料具有阻燃、绝缘、廉价等优点和缺口冲击强度低、加工性能差、耐热性能差等缺陷,聚酰胺(PA)作为第一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加工性, PVC/PA的共混改性结合了PVC的耐燃性、绝缘性和PA的耐磨性、自润滑性、耐化学腐蚀性、耐油性,同时可提高PVC的柔顺性。在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快速发展的今天,PVC/PA制品依然甚少,各类文献报道也十分少见。这主要源于PVC/ PA共混的两大障碍: PVC与PA相容性差; 两者加工温度相差很大,在绝大多数PA熔融的条件下进行加工极易造成PVC的热降解[1]。如何解决PVC与PA相容性差、加工温度相差很大的问题,使之更好地工业化,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1 PVC/PA6共混

PA6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白色结晶形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热性和电绝缘性能,还具有自熄性和优良的耐油性,但吸水率较高,尺寸稳定性较差[2]。

Lij ie Dong等[3]采用溶液法使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对PA6进行接枝,并运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3C分析证实了SMA对PA6的接枝作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显示接枝后的产物SMA-PA6的熔融温度降至187 ,远低于PA6的215 ,证实了SMA对PA6的接枝有效地降低了PA6的结晶度。在SMA增容PA6/PVC的共混物中,当m (SMA) m(PA6)=5 1且SMA/PA6在共混物中的质量分数为16%时,其冲击强度达到68kJ/m2,拉伸强度达到70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30%,可实现对PVC增强、增韧的效果。

王彩红等[4]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VC 与不同接枝率SMA接枝改性PA6(PA6-g-

第39卷 第1期2011年1月 聚氯乙烯

Poly viny l Chloride

Vo l.39,No.1

Jan.,2011

*[收稿日期]2010-08-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863001)

[联系人]鲁圣军(1971 ),男,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yujiegz@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75200.html, [作者简介]李 飞(1984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加工及改性。

SMA)的共混物,并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PA6-g-SMA接枝率超过5.12%以后,其在PVC基体中能以更小的相畴均匀地分布,相界面很模糊,达到了很好的相容性,并且接枝率越高,增容效果越好。在PA6-g-SMA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其拉伸断面出现典型的韧性断裂;且当PA6-g-SMA的接枝率为5.12%、添加量为15%时,其冲击强度为64.7 kJ/m2,为基体树脂的161.7%;拉伸强度为55 MPa,为基体树脂的148.6%。

聚合物的超细粉碎可以改变其结构与形态,进而改变聚合物的加工性能。PA6经过超细粉碎后可以制成低熔点PA6(uPA6)[3]。鲁圣军等[5-6]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为增塑剂制备了uPA6与PVC的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出:R-SMA的加入降低了PVC和uPA6间的相界面张力,减小了uPA6在PVC基体中的分散尺寸;当uPA6质量分数为18%、SMA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物的拉伸断面呈现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冲击强度达到了92kJ/m2,拉伸强度由40MPa提高到87.7MPa;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纯PVC。

氯化钙和PA6在熔融挤出过程中会发生络合配位反应,在合适的配比下可以制备uPA6[7]。罗筑等[8]以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EVA-g-MAH)为相容剂,将PVC与uPA6共混制备了PVC/uPA6共混物,并对其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uPA6含量的增加,uPA6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粒径逐渐增大;当uPA6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中分散相的分散粒径为1 m,分散相尺寸达到最小。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uPA6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PVC分别提高了约50%和30%,达到了6.29kJ/m2和60MPa。

于杰等[9]采用了SMA-g-MAH、SEBS-g-MAH、EV A-g-MAH3种相容剂对PVC/uPA6共混物进行增容,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添加相容剂的PVC/uPA6(100/20)共混物的相容性不好;添加SEBS-g-MAH和EV A-g-MAH两种相容剂后,PVC/uPA6共混物的相容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SMA-g-MAH相容剂后,uPA6很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

严家发等[10]研究了PA6低聚物的添加量对改性PVC材料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PA6低聚物含量的共混物在165 的lg w-lg w曲线和l g -lg w曲线( w为剪切应力, w为剪切速率, 为表观黏度)的拟合分析,发现改性PVC材料为假塑性流体;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推断PA6低聚物与PVC分子形成了离子型交联键。

2 PVC/(PA6/PA66/PA1010)三元共聚尼龙

PA6/PA66/PA1010三元共聚尼龙为白色或微黄色团状颗粒,一般具有耐磨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碱性、强韧性、弹性回复性、结晶性能低和熔点低等特点,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组分的配比,得到从高软化点、坚硬、不易溶解到低软化点、柔软、易水解的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能的尼龙共聚物。

连永肖等[11-12]采用上海赛璐璐公司生产的熔程为140~160 的三元共聚尼龙与PVC进行共混,在其共混物中加入乙烯-丙烯酸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BACO)及乙烯-丙烯酸酯-一氧化碳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nBACO-g-MAH)两种增容剂,并用转矩流变仪对其进行测试,测得EnBACO-g-MAH的熔体流动速率达到9.38g/(10min),远高于PVC的0.57g/(10min);加入EnBACO的合金在m(三元共聚尼龙) m(PVC)=75 25时,冲击强度达到149J/m,加入EnBACO-g-MAH 的合金在m(三元共聚尼龙) m(PVC)=50 50时,合金已经成为一种超韧材料;三元共聚尼龙含量超过PVC后,断裂伸长率超过了300%; EnBACO-g-MAH增容的三元共聚尼龙与PVC 含量相等时,其维卡软化温度达到了120 ,并具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

张军等[13]以三元共聚尼龙(PA)、PVC、丁腈橡胶(NBR)为主体材料,制备了PA/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并讨论了填料品种、用量、共混温度、加料顺序等因素对PA/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填料对PA/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补强效果依次为快压出炭黑>半补强炭黑>白炭黑>活性重质CaCO3>陶土>滑石粉;在PA/PVC/NBR(10/30/60)三元共混物中,快压出炭黑用量在20份以上时,即出现明显的补强效果,且用量在10~50份时,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均呈上升趋势,耐油、耐溶剂性能明显改善,但体系的断裂伸长率下降;PA/ 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适宜的共混温度为120~140 ,超过150 时,其共混性能下降。

3 PVC/其他尼龙

PA11为白色、半透明结晶形聚合物,相对密度小、熔点低、吸水性低、尺寸稳定性好、耐油、耐低温、

综述 聚氯乙烯 2011年

柔性好、耐曲折、低温冲击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染色性差,是一种高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2]。

Tao Wang等[14]通过红外光谱证实了MAH对EVA的接枝,并以EVA-g-MAH为相容剂对PVC/PA11共混体系进行了增容,通过改变EVA-g-MAH含量,测试其对PVC/PA11/EVA-g-MAH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EVA-g-MAH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模量、冲击强度几乎达到了最大值,增容效果达到最佳;在EVA-g-MAH的添加量为15%且PVC的添加量小于50%时,PVC的加入明显地降低了共混物的生产成本,而力学性能降低幅度很少。在不含EVA-g-MAH,m(PA11) m (PVC)=3 1时,共混物中PA11和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38 和83 ;而加入EVA-g-MAH后,共混物中PA11和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降至13.7 和63.9 。通过扫描电子电微镜观察发现:在EVA-g-MAH质量分数为15%、m(PA11) m(PVC)>1 1时,共混物能够很好地相容,PVC以分散相的形式存在于连续相PA11中。

PA12除具有一般尼龙的特性外,与其他尼龙相比,密度小、吸水性低、耐低温性能好,并且结晶性高、熔点较低,易于成型加工,制品柔韧性好、对金属附着力强、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透气性低。PA12耐应力开裂性能比PA6和PA66好,耐碱、耐油脂性能优良[2]。

Byong Jun Kim等[15]利用自己合成的P(LA-b-CL)增容剂对PVC/PA12进行了增容,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LA-b-C L)的添加量在10%、m(PVC) m(PA12)=4 1和m(PVC) m (PA12)=3 2时,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30%和180%,比不加P(LA-b-CL)时的25%和65%分别提高到5倍和2.8倍。同时对PVC/PP/PA12/MA-PP/P(LA-b-CL)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PVC/PP/PA12/MA-PP/P(LA-b-CL)分散相的尺寸为1~3 m,明显优于PVC/PP 体系的4~7 m。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绘制了理想状态的P(LA-b-CL)在PVC和PA12相界面处的分布,见图1。

PA1010是一种半透明白色或微黄色坚韧固体,具有一般尼龙的共性,对霉菌的作用非常稳定,无毒,对光的作用也很稳定。PA1010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延展性,不可逆拉伸能力高,在拉力的作用下,可拉伸至原长的3~4倍;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冲击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60 下不脆[2]

图1 理想状态下P(LA-b-CL)

在PVC和PA12相界面处的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P(LA-b-C L)at

PVC-PA12interface in ideal conditions

方少明等[16]用SBS和MAH合成了SBS-g-MAH。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MAH对SBS的接枝;通过对PVC/PA1010/SBS-g-MAH共混体系流变行为的研究,发现SBS-g-MAH的加入使共混物的塑化时间明显缩短,塑化速率明显提高,成型加工性能明显变好;通过DSC分析发现:SBS-g-MAH的加入仅使共混物在70 出现一个较宽的转变,说明SBS-g-MAH对体系起到了良好的增容作用;当m(PVC) m(PA1010) m(SBS-g-MAH)=100 10 12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了54.7kJ/m2,比不加时提高了2.8倍。

此外,美国Dupont公司用EnBACO、EnBACO-g-MAH作增容剂,在不同进料口分别加入PA和PVC,采用分段控温的方法成功制得了PA6/PVC、PA1212/PVC、PA12/PVC以及两种特种尼龙与PVC的共混合金MPMD6/PVC和MPMD12/PVC,这类合金表现出卓越的性能组合,其兼具轻度塑化PVC的阻燃性和韧性及尼龙的耐化学腐蚀性。这类共混体还表现出出色的抗磨性能、强度和成型加工性能[17-21]。美国Cybertech聚合物公司也采用EnBACO为增容剂,开发出了商品名为Cylon的PVC/PA合金,该产品在低温下具有优于PVC的柔顺性,并且具有很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耐油性,以及良好的流动性和表面修饰的能力,并研制了尼龙包裹PVC的电线、电缆[22]。

4 结语

PVC/PA复合材料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具备优良的性能,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受加工方法的限制,只能进行少量研制,因而限制了这种性能优良材料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只有研发出可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加工

第1期 李 飞等:PVC/PA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综述

工艺,才能使这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 涛.PA11/PVC 共混聚合物的制备与研究[D].武

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06.[2]石安富,龚云表.工程塑料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

[3]Lijie Dong,Chuanxi Xiong,Tao Wang,et al.Prepara

tion and properties of com patibilized PVC/SMA g PA6

blends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 er Science,2004,94(2):432-439.

[4]王彩红,周秉正,何 敏,等.接枝率对PVC/PA6 g SMA

共混物结果与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09,23(3):37-40.

[5]鲁圣军,熊传溪,董丽杰,等.PVC/低熔点尼龙6共混物

力学性能的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36(3):1-4.

[6]Chuanxi Xiong,Shengjun Lu,Tao Wang,et al.Study

on m orphology of compatibilized poly(vinyl chlor ide)/ultraf ine polyam ide 6blends by styr ene maleic anhydride [J].Jour nal of Applied Polym er Science,2005,97(3):850-854.

[7]洪 升.PA6/PVC 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贵阳:

贵州大学,2008.[8]罗 筑,刘金彦,于 杰,等.PA6含量对PVC/PA6共混

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09,37(6):35-38.

[9]于 杰,钱志军,罗 筑,等.相容剂对PVC/PA6体系形

态结构的影响[J].聚氯乙烯,2009,37(1):30-33.[10]严家发,瞿朝甲,贾润礼.PA 6低聚物改性PVC 的研究

[J].绝缘材料,2008,41(6):25-29.[11]连永肖,张 勇,彭宗林,等.PVC/共聚尼龙合金的性

能研究[J].中国塑料,2000,14(8):30-35.

[12]连永肖,张 勇,张隐西,等.聚氯乙烯/三元共聚尼龙

共混物的形态结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4):582-586.

[13]张 军,钟 山,丁家海,等.补强剂和共混工艺对PA/

PVC/NBR 三元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J ].弹性体,2002,12(6):5-9.

[14]Tao Wang,Dan Liu,Chuanxi Xiong.Synthesis of

EVA g MAH and its compatibilization ef fect to PA11/PVC blends [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7,42(10):3398-3407.

[15]Byong Jun Kim,Jam es L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75200.html,patibilized blends

of PVC/PA12and PVC/PP containing poly (lauryllac tam block caprolacton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 mer Science,2004,91(3):1983-1992.

[16]方少明,陈志军,李亚东,等.PVC/PA1010/SBS g

MAH 共混体系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15(6):132-134.

[17]Hof mann G H.Polymer blends:美国,5352735[P ].1994-10-04.

[18]Hof mann G H.Polym er blends of nylon and PVC [C]

Proceeding of 54th technical conference of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Connecticut,USA:Society of Plas tics Engineers,1996:3380-3382.

[19]Hof mann G H.Ploymer blends: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708242[P].1997-03-06.

[20]Hofmann G H.An unusual match:nylon ﹠PVC can go

togetther [J].Plastics Technology ,1998,44(6):55-57.[21]Hofm ann G H,Henry G.Polym er blends:美国,

5856405[P].1999-01-05.[22]Sherm an L M.Flexible engineer ing alloys marr y nylon

with vinyl [J].Plastics Technology,1997,43(11):17-18.

[编辑:杜桂敏

]

综述 聚氯乙烯 2011年

高分子改性材料的应用

天 然 高 分 子 改 性 材 料 的 发 展 以 及 运 用 景 姓名:李毅 学号:5404310016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01

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的发展以及运用 姓名:李毅学号:5404310016 班级:工业工程101 摘要:本文介绍了淀粉、木质素、甲壳素、壳聚糖及瓜尔胶等几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改性方法,同时通过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详细介绍了壳聚糖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其他几种在当代生活不同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天然高分子,改性,羧甲基化反应,酯化反应,酰化反应,接枝反应,运用,阻燃和耐热。 正文部分: 1.引言 近年来基于石油产品的合成高聚物材料也已广泛应用于包装、日用品、医用、建材、宇航、工业和农业各个领域,。然而,基于石油资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以后将面临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威胁。而天然高分子来源于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所以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和价格持续高涨之际,天然高分子的研究和利用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天然高分子中含量最丰富的资源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淀粉、各种动植物蛋白质以及多糖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基团,可通过化学、物理方法改性成为新材料,也可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技术降解成单体或低聚物用作能源以及化工原料。因此,近年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及日益增强的全球环境法则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已孵化出这一新兴行业。 2.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运用 2.1 淀粉 天然淀粉资源十分丰富,如土豆、玉米、木薯、菱角、小麦等均有高含量的淀粉,据统

计,自然界中含淀粉的天然碳水化合物年产量达5000亿t,是人类可以取用的最丰富的有机资源。淀粉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多功能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无毒、可生活降解等优点。它是一种六元环状天然高分子,含有许多羟基,通过这些羟基的化学反应生产改性淀粉,另外,淀粉还能与乙烯类单体如丙烯腈、丙烯酸、丙烯酰胺等通过接枝共聚反应生成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可用作絮凝剂、增稠剂、黏合剂、造纸助留剂等。近年来淀粉的接枝共聚研制新型絮凝剂在国内也取得长足进展,有人用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制得阳离子淀粉,实验对炼油废水、生活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色度残留率低于20%,是一种较好的絮凝剂。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作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早巳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有不少成果问世。我国尹华等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加入丙烯酰胺、三乙胺、甲醛和适量的盐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出一种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FNQE,该药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FNQE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除浊效果,对城市污水在投药量为10mg/L时即能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 2.2 ,木质素 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粘结在一起形成植物的主要结构,是植物界中非常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相对于其它天然高分子,木质素具有更为复杂的组成及多级结构,是最难认识和应用的天然高分子之一。但是,木质素分子具有众多不同种类的活性官能基,兼具可再生、可降解、无毒等优点,而且工业木质素来源于造纸黑液,成本低廉,因而被视为优良的绿色化工原料,其综合利用备受关注。在应用和研究较为活跃的木质素高分子材料领域,可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共混将木质素与酚醛树脂、聚氨酯、聚烯烃、橡胶、聚酯、聚醚、淀粉、大豆蛋白等复合,提高材料的性能并降低成本。木质素是一种与工程塑料极为相似的,具有高

综述改性蛋白质的安全性

综述改性蛋白质的安全性 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酶法、生物基因工程法等。 1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实质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静电荷和疏水基团分布,去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大豆蛋白的性质。蛋白质的化学改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蛋白质分子的特定基团与改性试剂以共价键相连接,即化学衍生化反应,另一类则不存在蛋白质与改性试剂之间的共价键,主要包括亲油化、酸、碱处理等。 最常用的食品蛋白质化学改性方法:乙酸酐和琥珀酸酐作为酰化试剂的酰化作用。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酰化试剂一般与赖氨酸ε-氨基作用,带正电的氨基被一个中性的酰基残基取代。酰化作用的功能:提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和水合作用和改进蛋白质的乳化性质。酰化蛋白质的特点:较低的等电点、较高的正极电迁移率、较好的起泡能力、较差的泡沫稳定性、结构较无序、电荷推斥、热稳定性高(主要由前两个决定)。决定酰化蛋白质营养质量的因素:蛋白质的种类、改性的程度、所采用的酰化剂。其他改性方法,如化学磷酸化—利用并入的高亲水性的磷酸基,提高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和酸处理—增加蛋白质表面的负电荷、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展开、疏水性残基的暴露—具有较好的溶解度、乳化性质、起泡性质。 化学变化的危害方面需要考虑因素有两个①改性蛋白质和它的消化产物的毒性;②使用的化学试剂以及在蛋白质中任何残留物的毒性。 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是无机磷酸(Pi) 与蛋白质上特定的氧原子(Ser 、Thr 、Tyr 的-OH) 或氮原子(Lys 的ε-氨基、His 咪唑环1 ,3 位N、Arg 的胍基末端N) 形成-C-O-Pi 或-C -N -Pi 的酯化反应。 蛋白质的磷酸化改性可通过化学方法或酶法予以实现。化学磷酸化试剂:磷酰氯(POCl3)、磷酸(H3PO4)、P2O5/ H3PO4、三聚磷酸钠(STP)。 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酶称为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家族包括有约1001 种酶. 蛋白激酶能对蛋白质进行磷酸化修饰,是很有潜力和前途的食品蛋白质改性的工具。常用到的蛋白激酶有依赖于CAMP 激活的蛋白激酶(CAMPdPK),酪蛋白激酶Ⅱ(CK- Ⅱ)。 磷酸化改性后的蛋白中,由于引进了大量的磷酸根基团,从而增加了蛋白质体系的电负性,提高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使之在食品体系中更易分散,相互排斥,因而提高了溶解度,聚结稳定性,降低了等电点,而且其净负电荷只有在相当低的pH 环境中才会被中和,故其可有效地拓宽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用三聚磷酸钠改性大豆蛋白的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这一结论。但用磷酰氯改性蛋白时其蛋白溶解度反而下降,这是因为用磷酰氯作磷酸化试剂会导致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交联,这些交联键的存在是导致蛋白水溶解性降低的原因。但用磷酰氯改性蛋白可显著提高蛋白的粘度及胶凝性。磷酸化改性蛋白中由于负电荷的引入大大降低了乳化液的表面张力,使之更易形成乳状液滴,同时也增加了液滴之间的斥力,从而更易分散,因此改性蛋白的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都有较大改善。 从毒理学的观点看,因为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合成磷酸根离子,而磷酸根离子为所有生物代谢所必需,必须由膳食中取得,所以蛋白质的磷酸化改性是一种较实用、有效的方法。 化学改性也存在很多的限制因素:(1)产品安全性,化学衍生化可定向地改变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然而这一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却很少,毒性(或安全性)

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黄 彬,马丽萍,许文娟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摘要 为了得到性能更优良的改性沥青,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用作改性沥青改性剂,同时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及其他领域的新化学分析方法也被用来更完整准确地评价改性沥青的性能。总结了国内外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改性机理、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来介绍各种改性沥青的概况,并概述了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改性沥青 改性剂 机理 发展Rsearch Development of Modif ied Asphalt HUAN G Bin ,MA Liping ,XU Wenjuan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Abstract More materials ,as modifier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modified asphalt.Besides ,the new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new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perties more com 2pletely and accurately.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ified asphal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 2rized.From the aspcts of modific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various modified as 2phal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ified asphalt technology i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K ey w ords modified asphalt ,modifier ,mechanism ,development  黄彬: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资源化 E 2mail :binbin_hu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75200.html, 马丽萍:女,1966年生,教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固废综合开发利用 E 2mail :lipingma22@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75200.html, 0 前言 普通道路沥青由于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感温性能差,弹性和抗老化性能差,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而且在过去的10年中,车轴负荷增加、车流量增加、气候条件恶劣,难以满足高级公路的使用要求,必须对其改性以改善使用性能。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覆在沥青集料表面,可以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性能。 1 改性沥青的分类 在沥青的改性材料中,高分子聚合物是应用最广泛、研究最集中的一种。其他改性材料还有两大类:矿物质填料和添加剂。矿物质填料,如硅藻土、石灰、水泥、炭黑、硫磺、木质素、石棉和炭棉等,对沥青进行物理改性,可提高沥青抗磨耗性、内聚力和耐候性。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和抗剥落剂,如有机酸皂、胺型或酚型抗氧化剂或阴、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沥青粘附性、耐老化或抗氧化能力。聚合物改性沥青(PMA 、PMB ),按照改性剂的不同一般可分为3类:①热塑性橡胶类,即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是嵌段共聚物,如SBS 、SIS 、SE/BS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并以SBS 最多;②橡胶类,如NR 、SBR 、CR 、BR 、IR 、EP 2DM 、IIR 、SIR 及SR 等,以胶乳形式使用,其中SBR 应用最为广泛;③树脂类,如EVA 、PE 、PVC 、PP 及PS 。 2 各种改性沥青及其发展现状 通过SCI 和EI 分别检索近15年来改性沥青在交通、建筑、材料、能源及环境等学科方面研究的文献情况,检索结果如图1、图2及表1、表2所示。根据表1、表2数据和图1、图2情况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内外对改性沥青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以SBS 和胶粉最为突出,出现了多种新型改性剂。下面 将分别介绍各种改性沥青及其发展现状。 图1 SCI 检索统计表 Fig.1 SCI search results 2.1 矿物质材料改性沥青 矿物质材料作改性剂的研究较少,主要为硅藻土、纳米 碳酸钙、矿渣粉、白炭黑等,可与基质沥青形成均匀、稳定的 共混体系以改善沥青性能[1] 。

ZSM-5分子筛合成和改性的研究进展详解

ZSM-5分子筛合成和改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ZSM-5分子筛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详细阐述了ZSM-5沸石分子筛的各种合成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高温水热处理、金属改性和磷改性等改性技术现状及其应用。 关键词:ZSM-5,分子筛,合成,改性 ZSM-5沸石分子筛是Mobil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高硅三维交叉直通道的新结构沸石分子筛。ZSM-5分子筛属高硅五元环型沸石,其基本结构单元由8个五元环组成,这种基本结构单元通过共边联结成链状结构,然后再围成沸石骨架,其理想晶胞组成为:Na n(Al n Si96-n O192)·16H2O。该沸石分子筛亲油疏水,热和水热稳定性高,大多数的孔径为0.55nm左右,属于中孔沸石。由于其独特的孔结构不仅为择形催化提供了空间限制作用,而且为反应物和产物提供了丰富的进出通道,也为制备高选择性、高活性、抗积炭失活性能强的工业催化剂提供了晶体结构基础。由此,其成为了石油工业中择形反应中最重要的催化材料之一。不仅如此,ZSM-5分子筛在精细化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ZSM-5分子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在介绍ZSM-5分子筛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ZSM-5分子筛的各种合成方法,如有机胺合成,无机胺合成等方法。此外,浅述了ZSM-5分子筛在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未来ZSM-5分子筛的重点研究方向。 1 ZSM-5分子筛的结构 ZSM-5分子筛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1]为a=2.017nm,b=1.996nm,c=1.343nm。ZSM-5的晶胞组成可表示为Na n(Al n Si96-n O192)·16H2O。式中n是晶胞中Al原子个数,可以由0~27变化,即硅铝物质的量比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改变,但硅铝原子总数为96个。 ZSM-5分子筛的晶体结构由硅(铝)氧四面体所构成。硅(铝)氧四面体通过公用顶点氧桥形成五元硅(铝)环,8个这样的五元环组成ZSM-5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ZSM-5分子筛的孔道结构由截面呈椭圆形的直筒形孔道(孔道尺寸为0.54 nm × 0.56 nm)和截面近似为圆形的Z字型孔道(孔道尺寸为0.52 nm × 0.58 nm)交叉所组成[2],如图1所示。两种通道交叉处的尺寸为0.9 nm,这可能是ZSM-5

qb2246-96 食品添加剂-瓜尔胶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食品添加剂 瓜尔胶 QB 2246-96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FAO/WHO1992年瓜尔胶的标准。其中,鉴别试验、酸不溶物、硼酸盐、蛋白质、淀粉试验、砷、铅、重金属的指标均采用FAO/WHO标准;干燥减量、总灰分指标略优于FAO/WHO标准。此外还增加了粘度和细度指标。 本标准的具体检验方法采用经试验确认可靠的方法和其他标准中的检验方法,采用的标准包括FAO/WHO1992年瓜尔胶的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食品造纸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油田化学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立凯、单齐梅、方军、吴玉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瓜尔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关于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的各项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热带豆科草本植物—瓜尔豆〖Cyamops tetragonoloba(L·)Taub〗种子经破碎,去其种皮、子叶(胚芽)后取其胚乳加工精制而成的天然植物胶。其主要成分为半乳甘露聚糖,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等。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09.4-85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GB 6284-86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重量法 GB 8449-87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方法 GB 8450-87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GB 8451-87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的限量试验法 GB/T 14771-93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3 结构式、分子量 结构式: 分子量:22万道尔顿。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 乳白色可自由流动粉末。 4.2 理化指标 食品添加剂瓜尔胶的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蛋白质的生物和化学改性

文章编号:1003 7969(2000)06 0181 05 蛋白质的生物和化学改性 周瑞宝1,周 兵2 (1 郑州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450052郑州市嵩山南路140号; 2 郑州油脂化学集团公司,450053郑州市黄河路;第一作者:男,59岁,教授) 摘要:生物酶或化学法改性食品蛋白质,是提高食品功能特性的重要途径。生物酶有酶源易于得到,应用更安全,并且可将蛋白质改性到所期望的功能值;化学法的乙酰化、磷酸化、糖基化、交联反应,在改变结构和功能性方面,对提高蛋白质功能特性比酶法更有效。 关键词:蛋白质;生物酶;化学法;改性 中图分类号:TQ645 9+9 文献标识码:A 1 蛋白质的酶法改性 蛋白质的改性就是用化学因素(如化学试剂、酶制剂等)或物理因素(如热、高频电场、射线、机械振荡等),使氨基酸残基和多钛链发生某种变化,引起蛋白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从而获得较好的功能性和营养特性。 用于水解大豆蛋白的酶,包括植物来源的木瓜酶(Papain)、微生物蛋白酶(Alcalase、Neutrase、Ther mitase)和动物蛋白酶(Pepsin、Chymotrypsin)等,都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改性。 1 1 大豆蛋白的部分水解及其功能特性 大量文献列举了蛋白质水解对功能特性的影响,其中包括:植物蛋白的大豆蛋白[1]、蚕豆蛋白、小麦谷朊粉、玉米蛋白、燕麦粉(蛋白)、棉籽蛋白、葵花籽和菜籽蛋白;以及动物蛋白的酪蛋白,都可以进行蛋白酶水解,又称蛋白生物酶改性。 大豆蛋白酶改性[2],对于提高蛋白质的溶解性具有特殊重要性,甚至对于在水中难于分散的谷类蛋白,也是如此。只有使蛋白水解之后,才能显示它的改性意义。玉米蛋白是一种玉米储存蛋白,在pH2~5,具有很高的不溶性,当用胰蛋白酶处理水解使1 9%的肽键断裂时,在同样的pH范围内,溶解度可达30%~50%。而小麦谷朊粉用此法处理,在pH7时,达到9 8%水解度(D H)时,溶解度从7%增加到50%。燕麦粉经Alcalase 或Neutrase酶处理,在等电点(pH5.0)条件下溶解度提高3~4倍[3]。在一定的酶与底物比例条件下,增加水解度(3 8%~ 10 4%),溶解度也同时增加。用Alcalase在pH8,或Neutrase在pH7条件下,使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有限的蛋白酶水解,会改变它的pH值与溶解曲线图。用Thermitase酶处理蚕豆分离蛋白,使水解度达到8 3%时,在等电的pH值下,溶解度增加高达40%。用Ttaphyloc occus aureus V8蛋白酶水解酪蛋白,水解度达到2%和6 7%时,溶解度增加25%和50%。 大豆蛋白生物改性,可以提高水解蛋白的吸水和结合水的能力。这是由于蛋白水解过程中释放出氨基和羧基,离子基团数量增加。甚至大豆分离蛋白在84%的相对湿度的室温下,其吸水性随酶处理程度成比例增加。酸 沉大豆蛋白和11S大豆球蛋白,用菠萝蛋白酶进行有限蛋白水解后,吸水能力增加2~2 5倍。运用Alcalase或Teutrase处理燕麦粉,随水解度(DH)的升高,吸水能力增加。大豆蛋白质酶改性对蛋白质的乳化能力很敏感。使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短时水解,会增加乳化能力,然而,当继续水解时,乳化能力减少。有人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在水解度(DH)为5%时,乳化特性最佳。蛋白酶改性,也能改善花生蛋白的乳化特性。 用胰蛋白酶部分水解由大豆和蚕豆得到的11S 球蛋白,其中高分子量的水解产物大豆球蛋白 T 和豆球蛋白 T,分别对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随着豆蛋白 T的生成,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加,当豆蛋白 T被胰酶进一步水解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降低。 蛋白酶部分水解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的有益作用可能是由于暴露了分子内部掩蔽的疏水基团,改善亲水 疏水平衡,从而提高乳化能力。蛋白质表面失去亲水肽,导致表面疏水作用增加,而有利于表面吸附。过度消化的不利影响,使其失去球状 收稿日期:2000 09 15

改性沥青现状及发展前景

改性沥青现状及发展前景 1、改性沥青应用现状 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由于原油成分及炼制:工艺等原因,其含蜡量较高,导致其具有温度敏感性强,与石料的粘附性差,低温延度小等缺点。用其铺筑的沥青路面,夏季较软,易出现明显车辙壅包等病害;冬季较脆,易出现低温开裂等病害;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较差。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沥肯混合料已不能满足高等级道路和特殊地点的重交通,大轴载,快速安全运输的需要。 1.1 改性沥青的应用背景和现状 据相关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前,沥青路面仅用于城市道路和专用公路,沥青材料主要是煤沥青和用进口原油提炼的石油沥青。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曾采用渣油吹氧稠化,掺配特立尼达(TLA)或阿尔巴尼亚稠沥青等改性的方法,提高结合料稠度,配制成200号沥青铺筑以表面处治为主的沥青面层。1985年国内开展 了沥青中掺丁苯,氯丁橡胶,废轮胎粉等改性沥青和掺金属皂等改善混合料性能的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92年NovophaltPE现场改性技术的引入,对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改性沥青从研究试验逐步发展到生产应用。 1.2影响改性沥青应用的因素 生产施工工艺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大规模应用中起到了关

键性的作用。无论是聚合物改性,物理改性还是采用不同的沥青加工工艺都会增加较大的工程成本,在国内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2、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研究重点在新的改性剂和沥青改性剂的加工工艺上还有一部分研究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即研究在沥青集料改性剂确定的情况下,找出合适的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和改性剂用量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我国研究改性沥青已有多年的历史,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至今仍有两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1)没有形成对改性沥青和改性性能统一的评价标准; (2)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体系。 改性沥青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性成果必须综合各研究机构的优势,形成统一的研究体系,比如美国l987年~l992年的大型系统工程SHRP计划等等。而相对于国内,研究工作往往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完成,没有统一的研究规划,配套工作滞后。另外由于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沥青改性的关键技术往往是秘而不宣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3、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 由于普通沥青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路面的要求,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必将在高等级路面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 SBS改性沥青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SBS改性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双向改性作用,

沸石研究进展

沸石在环境中的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 张艳艳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摘要:沸石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其特性对于控制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尤其适用于水处理,净化空气,脱水方面,同时还可作滤料。沸石的应用前景广泛,应继续加大对各种天然沸石性能、结构和其改性工艺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应用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使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沸石吸附作水处理 Study on investigation processes of zeolite adsorption effect in the environment Zhang Yany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g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bstrac t:Zeolite is a superior adsorbent,which is cheap, convenient, safe and without any secondary pollution.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useful for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ntrol,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water treatment, air purification, dehydration aspect, and it can also be a filter.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zeolite is quite extensive,the atten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further study of all kinds of natural zeolites and their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modification to widen their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Key words: zeolite; adsorption ;water treatment 1 引言 沸石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功能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其显著特点是孔隙度高、比表换性、吸附性、催化性、耐酸性、耐热性、耐辐射性

蛋白质改性研究与应用进度

蛋白质改性研究与应用进度 宋英皓江南大学食品与科学学院 摘要:介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以及物理、化学、摘要介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以及物理、化学、酶法等各种改性方法及其对蛋白质功能特性和营养安全性的影响,展望蛋白质改性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Various protein modification methods including physical chemical,enzymatic methods and the effect of modification to its functional properties Nutritional value and safety were studied. The prospect application was also predicted. Keyword Functional properties Modification Nutritional value Safety Application 蛋白质具有营养功能,添加到食品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在食品中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功能特性,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而且对食品在制造、加工或保藏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领域。但是,不少天然蛋白质的这些特性尚不突出,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开发与加工的需要,往往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提高其功能特性,使其应用领域更广阔。 1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主要分三类:(l)水化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湿润性、溶胀、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由蛋白质肤链骨架上的极性基团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2)与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包括产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如蛋白质面团和纤维)。蛋白质分子受热舒展,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出来,通过疏水作用(高温能提高此类作用)、静电作用(通过ca,·和其它二价离子桥接的)、氢键(冷却能提高此类作用)或二硫交联形 成空间网状结构。(3)表面活性,包括表面张力、乳化作用和泡沫特征。蛋白质结构中既有亲水基又有亲油基,能够吸附在油一水或空气一水界面上,一旦被界面吸附,蛋白质 形成一层膜,可阻止小液滴或气泡聚集,有 助于稳定乳化液和气泡。这些功能特性 在食品中常被应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与其结构有关,即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构象、分子的形状和大小、电荷分布以及分子内和分子间键的作用。高比例的极性残基影响肤链间相互作用、水化作用、溶解性和表面活性,疏水性相互作用在蛋白质三级折叠中相当重要,它影响乳化作用、起泡性和风味结合能力。带电氨基酸能增强静力相互作用,起到稳定球蛋白,结合水分的作用,以及水 化作用、溶解度、凝胶作用和表面活性。琉基(SH)能被氧化形成二硫键,硫醇和二硫化物的相互转化会影响流变性。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的性质和数量决定了蛋白质的大小、形状、表面电荷“,。所有这些性质又受PH、温度等环境因素及加工处理的影响。 2蛋白质改性 2.1物理改性 改变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物理方法有机械处理、挤压、冷冻等。蛋白质粉末或浓缩物彻底干磨后会产生小粒子和大表面的粉末,与未研磨的试样相比,水吸收、蛋白质的溶解度、脂肪吸收和起泡性质都得到了改进;在乳的均质过程中,蛋白质悬浊液受到强烈剪切力使蛋白质聚集体(胶束)碎裂成亚基, 从而提高蛋白质的乳化能力川。挤压处理时蛋白质在高温高压下受定向力的作用而定 向排烈压力的释放,水分的瞬时蒸发,形成 具有耐嚼性和良好口感的纤维状蛋白质。将蛋白质溶液以一定速率冷却,会产生垂直于冷却表面的冰晶,使蛋白质定向排列并在冰晶空隙中被浓缩,移去水分可得到结构完整的蛋白质。 2.2化学改性 2.2.1酸、碱、盐作用下的改性 蛋白质经酸、碱部分水解可改进其功能特性,如溶解性、乳化能力、起泡性等,并能钝化酶活力,破坏毒素、酶抑制剂和过敏原,但往往会造成营养价值下降。P-乳球蛋白和乳清蛋白在酸性或微碱性中热展开,提高了它的增稠、凝胶、起泡和乳化性质。在适当pH

SBS改性沥青的性能与应用

SBS改性沥青的性能与应用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建设成高速公路网的翻天覆地变化。与此同时,传统的普通沥青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对公路的高标准要求,而改性沥青的研制与应用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SBS改性沥青在高温、低温条件下的抗车辙、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抗滑能力等内容,比较得出其对于传统沥青在工程、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优越性,探究了加强对SBS改性沥青的学习,开展对SBS改性沥青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其广泛应用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性能;改性沥青应用;沥青施工;工程效益;应用前景 1 前言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车载质量的增加以及高温和低温的作用,为适应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的要求,保证路面良好的使用状态,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就必须探寻更高性能的路面材料。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改善了沥青的水稳定性,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提高了沥青的抗氧化能力,是比较优良的路面材料。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类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改性沥青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改性沥青相比,SBS(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1]更为突出,SBS改性沥青必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应用。 2 SBS改性沥青简介 SBS属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用SBS改性沥青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传统沥青路面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以及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和抗疲劳能力,并极大地改善沥青的水稳定性,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

ZSM_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和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ZSM -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和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杨少华 崔英德 陈循军 涂 星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州510090) 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ZS M -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合成方面重点介绍了有机胺合成、无机胺合成及负载合成方法;表面改性方面重点介绍了水蒸气改性、离子交换改性及化学气相沉积改性方法。 关键词 ZS M -5沸石 分子筛表面改性 合成 收稿日期:2003202221。 作者简介:杨少华,广东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 沸石是一种结晶态的铝硅酸盐,由SiO 4和AlO 4四面体单元交错排列成空间网络结构。在 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穴,空穴内分布着可移动的水分子和阳离子。这种结构特点使沸石具 有选择吸附、催化和离子交换三大特性〔1〕 。ZS M -5沸石分子筛是M obil 公司于20世纪70年 代开发的高硅三维直通道结构沸石,属于中孔沸石,由于它没有笼,所以在催化过程中ZS M -5沸石催化剂不易积碳,并且有极好的热稳定性、耐酸 性、疏水性和水蒸气稳定性〔2〕。 1 ZSM -5沸石分子筛的合成1.1 有机胺合成 有机胺合成是合成沸石分子筛最常用的方 法。常用的有机胺模板剂可分为5类〔3〕 :(1)直链或环状烷基胺,如苄基丁胺、四乙基铵盐、三丁胺、三乙胺、二异丙胺、异丁胺、二异丁胺、叔辛胺、新戊基胺、环己胺、环庚胺、1,2-二氨基环己烷、2-或4-甲基环己胺、四甲基乙基二胺、R 4N +-螺旋化合物等;(2)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羟基二胺、氯化钠-三乙醇胺、含1个或2个氧原子的饱和环胺、与Ⅳ族金属络合的醚(尤为环醚类)、乙醇胺、饱和低碳醇;(3)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吡啶、2-氨基吡啶、甲基紫等;(4)烷基磺酸盐;(5)含氮正离子的紫罗烯或其离子交联聚合物等。 模板剂对ZS M -5分子筛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孙慧勇等人分别以正丁胺、乙二胺和己二胺作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粒径在200~1000nm 的小晶粒ZS M -5分子筛,研究了碱度、 温度、模板剂和初始浓度等对分子筛粒径和分布 的影响〔4〕 。结果表明,较高的碱度和反应物浓度 有利于晶粒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水热合成中程序升温合成的分子筛颗粒小,粒度均匀,抑制了二 次成核过程。用不同模板剂合成的ZS M -5分子筛晶粒大小的顺序为:正丁胺>己二胺>乙二胺。 国外也有关于纳米级ZS M -5分子筛的报道〔5,6〕 。 有文献报道了一种高硅ZS M -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7〕 ,以固体硅胶为硅源,硫酸铝或偏铝酸钠为铝源,烷基胺类有机物(Q )为有机模板剂,制备出n (SiO 2)∶n (Al 2O 3)=100~1000,n (H 2O )∶n (SiO 2)=1.0~9.5,n (Na 2O )∶n (SiO 2)=0.02~0.3,n (Q )∶n (SiO 2)=0.02~0.50的反应混合 物。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按常规方法水热晶化,或者先将反应混合物于20~105℃陈化4~48h 后再在较高温度下晶化。该方法因投料含水量较低,可以提高单釜合成效率并降低有机模板剂的用量。1.2 无机胺合成 由于有机胺合成ZS M -5分子筛的价格比较昂贵且存在较大的毒性,所以很多学者对无机胺合成ZS M -5分子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有关于用乙醇或甲醇代替有机胺合成ZS M -5分子筛 的报道〔8〕 。陈丙义等人以氨水、硫酸铝、水玻璃为主要原料合成了ZS M -5分子筛,研究了合成温 度和时间对分子筛的影响〔9〕 。结果表明,在147~177℃范围内,以氨水为模板剂可以合成出ZS M -5沸石分子筛。温度越低,合成所需时间越 长。通过XRD 分析,以氨水为模板剂合成的

蛋白质介绍

[本次授课内容] 第6章蛋白质 6.4食品加工贮藏中蛋白质的变化与蛋白质的改性 # 6.5食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重点:加工对营养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改善营养及功能特性的方法 6.4 食品加工贮藏中蛋白质的变化 6.4.1 食品加工贮藏中蛋白质的变化 6.4.1.1 热处理中的变化 热处理是许多食品,尤其是蛋白食品的加工常用的杀菌方法,也是一些食品加工中所必须的工艺步骤。多数食品蛋白质只能在窄狭的温度范围内(60-90℃,1h或更短时间)才具有生物活性或功能性。 ○加热对蛋白质理化性质的直接影响:蛋白质结构变得松散、某些次级键的断裂、变性失活等。而加热的程度(温度、时间)及其它因素的协同作用、蛋白质的种类等又是蛋白质变性程度的决定因素,其中有些变化有利于营养、功能特性的提高,另一些变化则属于劣变。 (1)有利变化始终保持适度热处理,既不会破坏共价键也不至于形成新的共价键,不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从营养学的观点讲,蛋白质对温和热处理所产生的变化一般是有利的。 ①大多数蛋白质在加热后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因为适宜的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后,原有的紧密结构变得松散、伸展,进入人体易为消化酶所水解,从而提高消化率,营养价值也相应提高。 ②某些植物蛋白所含的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凝集素(致血红细胞凝集)等在加热中被钝化失活。从而提高蛋白质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如豆科植物蛋白的热加工处理。 ③热处理是常用的杀菌方法。微生物的机体蛋白因热处理变性失活,达到杀菌目的,可防止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33

34 ④ 热处理还可钝化食品中存在的某些可能引起食品的色泽、质地、风味等发生非需宜改变的酶。如,酶促褐变、引起豆腥味的LOX ),从而保持良好的风味及外观品质。 (2)不利变化 A 、过度加热会导致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蛋与胱、赖AA )的损失。因蛋白质因热分解或聚合致使营养价值下降。 ① 脱硫:T-115℃~27h ,某些AA 残基(胱氨酸与蛋氨酸——含硫EAA ),会有一半以上的 胱氨酸发生脱硫化氢反应。既损害营养,也引起功能性质的改变; ② 脱酰胺:T>100℃,蛋白质中Gln ,Asn 残基脱除酰胺基-NH 2。尽管不损害营养,但环境 中-NH 2会导致蛋白质电荷和功能性质的改变; ③ 异构化:T>200℃,色氨酸发生异构化,生成环状衍生物。其中包括致突变物质,某些氨 基酸由L-型转变为D-型而失去营养价值,甚至具有毒性; ④ 交联反应:T>150℃,蛋白质中赖氨酸的ε-NH 2参与形成新的肽键-交联肽键。如Lys 与 Asp 、Glu 反应,失去赖氨酸的营养价值,新生成的肽链可能对人体有毒; NH CH CO (CH 2)4NH CO (CH )22CH CO ε-N (γ-谷氨酰基)-L-赖氨酰基 ⑤ 羰氨反应:当还原糖存在时,在普通条件下即可发生的羰氨反应,因加热可加速进行。色、 精、苏、组等均易发生,Lys 中ε-NH 2更易发生该反应,形成不易为酶消化水解的希夫碱,失去EAA 的营养价值并同时导致外观褐变,遇有蔗糖水解、脂肪氧化产物均可提供羰基发生该反应;当然,同时可对面粉焙烤食品起到需宜性的呈色效果。 ⑥ 热分解:T>200℃以上时(如烧烤食品表面温度),蛋白质发生热分解。可能产生诱变化合CH 3 2NH N N N N CH 3N N CH 3NH 23CH CH 32NH N N N

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075200.html, 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 作者:刘哲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24期 【摘要】通过对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历史及现状的调研,总结了纤维改性沥青混合 料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纤维种类、长度、添加量以及界面粘结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情况,不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不同性能;总结了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吸附、稳定、桥接以及加筋作用。 【关键词】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作用机理 1 概述 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增强材料,被广泛的用作复合材料增强体,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尖端领域[1-3],由于纤维具有高模量、高强度、高长径比以及较强的吸附能力,在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也多有应用。多年来,国内外对纤维改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道路沥青改性的路用纤维,主要包括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纤维以及新兴的玄武岩纤维等。本文主要针对道路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进行调研,分析了纤维对混合料性能影响的主要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纤维种类及性能 按处理方式划分,纤维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合成纤维,不同种类的纤维具有不同的性能,包括强度、模量、吸持沥青量、长径比以及表面形貌等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对沥青混合料性能产生影响。李智慧[4]等考察了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以及木质素纤维等三类不同的增 强体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三类纤维的常规技术性能,建立了纤维性能与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掺加聚丙烯腈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性能相当,而木质素纤维混合料性能稍差;纤维的种类还影响着其对沥青混合料的主要作用机理。对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程度最大的纤维性质因素是抗拉强度与极限拉伸应变,其次是熔融温度,吸持沥青量也有一定程度影响,纤维直径影响最小,在纤维形状特征因素中纤维长度的影响程度大于纤维直径与长径比。T.Serkan[5]采用聚酯纤维对石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石油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增加而流值降低,同时抗车辙及抗疲劳性能增加,表明聚酯纤维有效提高了石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F.M.Nejad等[6]使用碳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结果显示,碳纤维的加入有效提升了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老化性能。此外,有不少学者采用不同种类的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混杂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8]。

瓜尔胶

天然增稠剂之————瓜尔胶 1958年8月25日,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已故,原名吴百福,日籍台湾人)销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面——袋装“鸡汤拉面”以后,方便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7年方便面的全球销售量大约为979亿包,全世界平均每人消费15包。公司预测,如果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10年后方便面的全球销量有望翻一番,达到2000亿包。目前消费方便面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后依次为印度尼西亚、日本和美国。速食方便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中的配料也是数不胜数,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公认的天然增稠剂之一——瓜尔胶 瓜尔胶:瓜尔胶从产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瓜尔豆(瓜尔豆在民间,其果实作为缓泻剂,并使用于因胆汁而引起的疾病。叶子可治夜盲症;煮熟的种子作成膏药用于治疗头胀痛、肝大以及骨折而引起的肿胀。瓜尔豆全草烧成灰,与油混合,调匀涂敷治疗烫伤。)种子的胚乳中提取得到,主要成分为半乳甘露聚糖,我们通常所说的瓜尔胶指的是瓜尔糖,其结构是由D甘露糖通过β-1,4甙键连接形成主链,在某些甘露糖上D-半乳糖通过α-1,6甙键形成侧链而构成多分枝的聚糖,从整个分子来看,半乳糖在主链上呈无规分布,但以两个或三个一组居多。这种基本呈线形而具有分支的结构决定了瓜尔胶的特性与那些无分支、不溶于水的葡甘露聚糖有明显的不同。因来源不同,瓜尔胶的分子量及单糖比例不同于其它的半乳甘露聚糖。瓜尔胶的分子量约为100万~200万,甘露糖与半乳糖之比约为1.5一2/1。 瓜尔胶的主要成分: 瓜尔胶的性质 瓜尔胶为白色或浅黄色,可自由流动的粉末,略微带有豆腥味,易吸潮。瓜尔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典型的缠绕生物聚合物的性质,一般而言,0.5%以上的瓜尔胶溶液已呈非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流体特性,没有屈服应力。瓜尔胶在冷水中就能充分水化(一般需要2h),能分散在热水或冷水中形成粘稠液,具体粘度取决于粒度、制备条件及温度,瓜尔胶为天然胶中粘度最高者。 瓜尔胶是一种溶胀高聚物,水是它的通用溶剂,不过也能以有限的溶解度溶解于与水混溶的溶剂中,如乙醇溶液中。此外由于瓜尔胶的无机盐类兼容性能,其水溶液能够对大多数一价盐离子(Na+、K+、Cl-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如食盐的浓度可高达60%;但高价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使溶解度下降。 瓜尔胶分子主链上每个糖残基都有两个顺式羟基,在控制溶液pH值的条件下,将会通过极性键和配位键与游离的硼酸盐、金属离子进行交联,生成具有一定弹性的水凝胶,此外还能形成一定强度的水溶性薄膜。瓜尔胶与大多数合成的或天然的多糖具有很好的配伍和协同增效作用,如瓜尔胶与黄原胶、海藻酸钠、魔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