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泰山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团结的民族大家庭》中的第二课。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而《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这个活动主题从民族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等方面介绍各民族的特色风情。旨在让学生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并探究服饰、民居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了解不同的民族的生活习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从能力方面看,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喜爱活动、喜欢唱歌、跳舞。因此,在活动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分享信息的乐趣;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深究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民族歌舞的优美。
【设计思路】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本课教学设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生活体验。让学生收集信息和交流信息,是为了探究民居的特点以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民族服饰,是为感受民族服饰的美丽,理解民族服饰与地域、信仰的关系;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是为了感受、体验民族歌舞的优美。全课设计力求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体验民族特色风情,接受民族团结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并探究服饰、民居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
3.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
4.倾听、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增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探究其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的关系。
2.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民居文化,探究民居特点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各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的图片、文字及影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激情导入,初步感知民族情
(课前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1.上课时,老师唱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问:同学们,从这首歌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从本班入手,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民族多。(大家知道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咱们班的同学都有哪些民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3.小结导入。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用唱歌的形式,引入活动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次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开端。
活动二:看服饰,猜民族,欣赏民族服饰美
1. 课件展示身着民族服饰的图片。先展示“苗族”、“鄂伦春族”、“白族”、“藏族”的民族服饰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说一说这些民族服饰的特点以及与地域、信仰的关系;
(苗族百褶裙:图案丰富,银饰工艺高,体现爱美且会创造美;鄂伦春族:穿兽皮,因为他们以打猎为生,也可以看出就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很冷;白族: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所以,以白色为主,再配其它艳丽的颜色;“藏袍”:胸前可以放东西,睡觉时,只要脱下袖子,就变成一个大睡袋。)再展示“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服饰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2.课件展示其他各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民族的服饰美。
3.谈谈感受:看了这么多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你有什么感受呀?
4.小结板书:服饰美丽
设计理念: 看一看,感受民族服饰特点;说一说,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地域、信仰的密切关系;重点介绍与普遍浏览相结合,以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活动三:查资料,合作交流,分享民居特色美
1.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民居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内容包括: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说说民居特点以及这些民居与他们居住环境的关系。)
2.各组汇报展示。
(重点汇报:蒙古包、布依族石房、傣家竹楼、白族民居、苗族吊脚楼。要求边展示图片边说明这些民居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有着什么密切的联系。)
(蒙古包:可以移动,这就与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有密切关系;
布依族石房:是因为取材方便;傣家竹楼:可以避热避湿;白族民居:崇尚白色,以白色为主;苗族吊脚楼:通风,防潮。)
3.小结板书:民居独特
设计理念: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收集资料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旨在亲身感受民居特色,理解民居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和同学交流资料,旨在实现信息共享。
活动四:听听、唱唱、跳跳,感受民族歌舞美
1.学跳藏族“锅庄舞”。教师边跳边介绍跳锅庄舞,让学生感受藏族人民的性格特点。2.学生介绍、表演其它民族舞蹈。
(重点介绍傣族孔雀舞、维吾尔族的舞蹈,边介绍边学着跳跳)
3.小结板书:舞蹈优美
4.欣赏壮族对歌——电影《刘三姐》的场面。(介绍壮族三月三的歌节)
5.听歌曲,猜民族。(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花儿与少年》、《草原赞歌》学生边听边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6.教师乐器表演——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
7.介绍民族乐器:(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手鼓;傣族象脚鼓;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侗族的芦笙)
8.小结板书:民歌动听
设计理念: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民歌,不是说说就可以理解的,唯有体验才有感受,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是最好的体验方法,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能获得最大乐趣。
活动五:唱歌曲《爱我中华》升华民族团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