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第五章 小结

合集下载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础方针,深刻论证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创造新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思想4、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胡锦涛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6、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8、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

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之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分别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分析4、党的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踢打全局化的原因是: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改革开放中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复习总结》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毛概复习总结》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个阶段和时期,苏联社会处在它的开端。
尽管如此,但始终没有对基本国情作出
有科学根据的正确分析,提不出科学的理
论,因此也就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
线和政策。
h
15
• 之后,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 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并最终导 致了苏联的解体,探索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阶段问题的任务,也就随之 无疾而终。
h
10
斯大林的认识
斯大林提出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 理论,对于俄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 固和发展十月革命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但是,对建成社会主义的长期 性认识不足.
h
11
• 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 1938年第三个五年计划(五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 1939年苏共十八大(15年过渡到共产主义) • 1940年局部试验 • 1946年“一个国家内的共产主义”是完全可能的。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h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主要内容: 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
发展的进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 含义和主要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长期性。
h
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952年,在苏共十九大上提出苏联已经处在由社会 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期间。
h
12
• 从斯大林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开 始,实践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斯大林没 有从实际出发作深入研究,甚至没有意 识到存在这个问题,而是简单地把当时 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误认为就是建成了 马克思分析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 主义,从而轻率地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 的设想,因此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017年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重点解析

2017年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重点解析

2017年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重点解析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 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

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毛概知识点总结(5-12章)

毛概知识点总结(5-12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补充)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这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的问题。

第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亟待填补的课题。

2、为什么未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在一个长时期内,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严重的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没有搞清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第三,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从而把这一模式的种种具体作法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之上,从而导致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楚。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1、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2、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第一、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提出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

第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5、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二、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理路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民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论第五章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

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毛泽东随即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

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产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份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

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这些失误的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

”他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毛概知识点总结知识梳理系列5~8

毛概知识点总结知识梳理系列5~8

毛概知识点总结知识梳理系列5~8第一篇:毛概知识点总结知识梳理系列5~8第五章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

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一: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二: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党的基本核心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障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四: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3: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通用6篇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通用6篇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通用6篇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通用6篇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篇1这次的毛概实践活动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同小组成员团结一起向外做的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意味着这不是一个人独立独行的活动,所以最让我兴奋的一点就是能够走出校园,接触到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然后跟他们谈谈他们的观点关于我们的话题。

社会是比学校要大很多的学习大舞台,走在社会的上,可谓“俯仰皆学问”,可以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捉摸到一些道理,用一句俗语:“抓一把泥土都是文化。

”利用周六日假期去接触社会上的人,参加小组的团体活动,毫无疑问是可以收获良多的。

在学校,我们大多都只专注于我们的书本学习,只一味的在书本上寻求真知。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学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而参加了这次毛概实践活动也真真切切的让我收获到了一些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知识。

在学校,学生的普遍现象便是忽视了社会的实践活动,于是觉得书中的只是也有点无聊,于是是他们便缺乏善于学习的品性和习惯。

在还没参加活动前,我们小组本来是很懒散的,都想应付了事。

然而在参与中,我们慢慢有了要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的心理。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里,我们做到了用心,虚心,细心,热心,对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也变得很耐心。

一旦尝到了乍入社会的做调查的新鲜感。

我们的学习细胞变被刺激了,甚至对于路旁的一草一木,我们都可能悟出些什么;别人的一言一行,我们可能总结出什么;我们小组的计划,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计划在被一步步完善。

我们坚守着计划走,一路都走的蛮顺利。

我们的组长经常在组建的qq群问我们的意见和计划。

我们的小组成员也很踊跃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时我们语塞,因为当我们想用语言描述眼前的事物却感到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当我们想对一件事情定位,却无从思索的时候,当我们想通过活动做出点什么,却感到捉襟见肘的时候,因此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各方面还欠缺很多,这个认识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很重要。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

毛概第五章心得体会《毛概》第五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章内容除了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矛盾外,还详细解释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区别,并强调了全民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地位。

这一章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目标,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贫弱的和相对不发达的。

这一点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种种困难中得到了体现。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的包围和压力,国内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和工人的私人所有制,这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因此,我们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们还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群关系的密切联系,确保党始终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这主要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国防建设来实现。

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解决粮食问题,保持农村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改革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此外,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领导,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降低商品价格,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是指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的制度。

全民所有制的建立和巩固,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稳定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民所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领导作用,保持国家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相互关系,努力消除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差距。

毛概第五章总结

毛概第五章总结

毛概第五章总结在毛概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本章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怎样解决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下将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

首先,本章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为起点,强调了社会主义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它使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努力,战胜了外来侵略、推翻了国内反动统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既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也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造。

它涉及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军事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等多个方面。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其次,本章介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生和解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动力源泉。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需要坚持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接下来,本章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解决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靠人民群众自觉地、主动地、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的主人,他们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决定性力量。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良好局面。

最后,本章还讨论了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阶级矛盾的存在,还会出现剥削、压迫和不平等的现象。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由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问题。

这些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解决和克服。

毛概知识点总结1-5章

毛概知识点总结1-5章

毛概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和基本点: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上的表现,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第四:为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典主义倾向,不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及形成条件:【内容】: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形成条件】:(1)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2)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3)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4)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的矛盾斗争(5)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6)主观条件:毛泽东的智慧和对党的忠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内在关系:【内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内在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灵魂和旗帜;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毛概第五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毛概第五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理论成果:由缺乏独立自主到独立思考,由照抄苏联经验到“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1956年:《论十大关系》1956年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的矛盾。

3、这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成果,有的还不是很成熟,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都是开创性工作,为后来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曲折以“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为表征的失误:经济上急于求成,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上的“左”的偏差及错误2、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成就:①社会主义可以划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②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③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④反“和平演变”⑤“大兴调查研究之风”⑥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⑦“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党际关系不能影响国家关系,我国永远不称霸等重要理论和思想。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80年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1992年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本质(南方谈话中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概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总结

毛概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总结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完成的时候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要正确处理工业化过程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设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夸大企业自主权;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其他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论十大关系》·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业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1957年下半年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

2)1958年盲目开展大跃进运动3)全民掀起“大炼钢铁”热潮4)“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5)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2)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3)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4)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5)从哲学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他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6)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8)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9)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0)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

毛概第五章小结

毛概第五章小结

毛概第五章小结第一篇:毛概第五章小结第五章小结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首次把未来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恩格斯赞同马克思对对未来社会区分的观点,并把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把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通常叫作社会主义”。

这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既说明了社会性质,又说明了社会发展程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它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说明它不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了社会主义,而只是它的不发达、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这两者缺一不可,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

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社会性质、经济基础、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毛概论第五章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

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毛泽东随即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

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产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份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

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这些失误的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

”他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考研政治毛概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五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社会主义若⼲重⼤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以⽑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条有中国特⾊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命发展道路,创⽴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党和⼈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胜利。

在⼤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次结合的伟⼤任务,领导全党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泽东发表的《论⼗⼤关系》、《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以及中共⼋⼤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意义。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盾和党的中⼼⼯作 中共⼋⼤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盾和党的中⼼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残余势⼒⽽⽃争,但是国内的主要⽭盾已经是建⽴先进的⼯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盾,已经是⼈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盾;党和全国⼈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量发展社会⽣产⼒,实现国家⼯业化,逐步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和⽂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争,还要加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产⼒。

3.调动国内外⼀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家 ⽑泽东最早在1954年9⽉的⼀届⼈⼤⼀次会议上就提出了调动国内外⼀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最新毛概第五章小结

最新毛概第五章小结

第五章小结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木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木目标和基木政策。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首次把未来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恩格斯赞同马克思对对未来社会区分的观点,并把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把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通常叫作社会主义” O 这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木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既说明了社会性质,又说明了社会发展程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它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说明它不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了社会主义,而只是它的不发达、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这两者缺一不可,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

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姓,但两者在社会性质、经济基础、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2015版毛概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

2015版毛概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步作出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的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3、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比较(P114-11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九个方面,P115-11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4、新的阶段性特征(三点,P118-119)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小结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知识要点: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首次把未来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恩格斯赞同马克思对对未来社会区分的观点,并把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把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通常叫作社会主义”。

这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既说明了社会性质,又说明了社会发展程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它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说明它不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了社会主义,而只是它的不发达、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这两者缺一不可,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

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社会性质、经济基础、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 100 年时间。

其判断依据有三:一、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二、是由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三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
决定的。

4 、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又称党的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和根本指南。

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与否对党的事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国外和境外,仍然存在着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各种反动势力,他们不断对我国大陆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妄图用和平手段和并不和平的手段使社会主义中国“演变”
为资本主义和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我国大陆,也还存在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包括社会上极少数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极个别的腐败堕落分子。

他们严重损害人民利益,他们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

阴谋分裂祖国的犯罪分子同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矛盾,也属于敌我矛盾。

6 、基本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也称基本纲领、最近目标,是指党在某个具体阶段是提出的关于奋斗目标和任务的简明规定。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最高纲领也叫最高理想、最高目标,是关于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的简明规定。

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五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3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

5 、“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 , 但事实上不够格。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二、论述题
1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的客观依据?
2 、如何理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三、分析论述题
联系所学相关知识,试比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