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_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21
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单独用药有效率达42%
Gomez等对37例LABC患者(三期)进行健择 加阿霉素NAC治疗,获得95%的临床缓解率, 其中CR占18%,PR占77%
.
10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
转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
手术的肿瘤得以进行根治手术,原本不能保 乳的肿瘤得以行保乳根治术。 提供宝贵的体内肿瘤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抑制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和术后微转移 肿: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超过50%。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25%。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
17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 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 处转移。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 型,加快康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
12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由于NAC 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导致无法 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
NAC 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致 对乳腺癌手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因素 的分析造成困难。
.
19
在2004年ASCO会议上,Smith等报道了对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在采用Paclitaxel4周期序 贯CEF 4周期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并用Herceptin, 与对照组比更能显著提高pCR(分别为67%和 25%)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有超 过40%的有效率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ppt课件

-
5
NSABP B-18 方案
I~Ⅱ期 BC
手术
手术
Fisher B,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women with operable
-
breas6 t cancer.
J Clin Oncol,1998,16(8):2672-2685.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
术前AC ×4 →手术(Group I) 术前AC ×4 → T ×4 →手术(Group II), 术前AC ×4 →手术→ 术后T ×4 (Group III).
新辅助化疗方案
TXT = 多西紫杉醇 100mg/m2
AC = 阿霉素 60 mg/m2、 环磷酰胺 600 mg/m2
曲妥珠单抗序贯比联合化疗未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P=0.102)
DFS
HR=0.77 95%CI: 0.53-1.11 P=0.022 100
OS
HR=0.78 95%CI: 0.58-1.05 P=0.102 100
80
80
60
ACTHH (n=949)
40
5年 84.5%
ACTH (n=954)
浸润性乳腺癌

HER2阳性

I-III期

N=3505

A多柔比星 C环磷酰胺 T紫杉醇 H 曲妥珠单抗
-
1年 …… 1年 ……
Perez EA, et al. J Clin Oncol 2011; 29:4491-4497.
38
曲妥珠单抗与化疗(NCCTG N9831) : 序贯 vs. 联合

乳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乳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经济问题 • 患者的理解程度 • 患者的耐心
31
预期:除Ⅲ期患者应常规予以新 辅助化疗外.对有任何复发转移 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采用 术前化疗有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 疗效。
32
Thanks!
33
多数文献认为术前化疗3-4个周期是 比较有效和合理的
22
• • • •
经济问题 医患双方的急躁情绪 盲目追逐潮流 ……
许多人认为 凡是在术前 进行了化疗 就被视为开 展了新辅助 化疗,甚至只 给了一次药
23
这种状况有其社会因素, 但也 与目前新辅助化疗缺乏某种标 准有关
如何规范化尚待商榷
24
2.疗效问题
13
炎性乳癌( IBC )病例采用新辅助 化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由原来的低 于10%(单用局部治疗)而提高到40%。
14
新近报道,采用剂量和时间强化新 辅助化疗治疗的LABC(包括炎性乳 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76%。
15
2 .缩小肿块,降低肿瘤分期,
增加可手术率
经 3-4 个周期的联合化疗后,有 60 % -80 % 的乳腺癌肿块可缩小 50 %以上。其效果显 著,可以以临床无远处转移的炎性乳腺癌 (IBC)的疗效为例。
• 目前,达成共识的是新辅助化疗对 LABC(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肯定的疗 效,采用常规法治疗3—4周期,有效率 60%一80%。 • 但对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说法不一。
25
• 在迄今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影响较 大的是BSABP B18,入组病例为1523例 可手术乳腺癌,随访5年,术前化疗组患 者总生存率并不优于术后化疗组。 • 但术前化疗组中原发肿瘤对化疗反应好 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
26
• 但该研究包含了T1-3N0-2病例入选该试验, 即其中相当数量患者属于单纯采用根治 性手术等局部疗法即可治愈,不需全身 治疗的早期和较早期病例。 • 而可手术乳腺癌术前化疗的对象应是那 些已有周身微小转移或有复发、转移高 危因素的病例。

(完整word版)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完整word版)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摘要】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在乳腺癌术前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能够缩小肿瘤范围、提升手术保乳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些来得到广泛研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常用方案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环磷酰胺联合化疗(CMF、CAF、CEF、AC),曲妥珠单抗单用或联用蒽环、紫杉类,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表阿霉素。

不同方案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都不同,对于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其适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

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联用曲妥珠单抗会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药物方案有对传统化疗方案的借鉴,也有自身的创新。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蒽环类紫杉类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Abstract】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hemical drug treatment that is used before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which can reduce the scope of the tumor,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common scheme include: anthracycline with paclitaxel, CMF、CAF、CEF、AC, trastuzumab used independently or with anthracycline and paclitaxel, rh—Endostatin with paclitaxel and epirubicin。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林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部分乳腺癌在病变的早期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因此仅予局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低。

现今通过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手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宽,全身性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被重视。

1 新辅助化疗的定义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系统性的辅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亦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

2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据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意大利 Milan 及法国等许多随机试验报道[1—5],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为:(1) 局部晚期乳腺癌(ⅡB、ⅢA、ⅢB和ⅢC 期)和炎性乳腺癌;(2)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

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

1 缩小肿瘤大小,降低临床分期1990 年,Bonadonna 等[6]首先进行了相关报道,作者搜集了肿瘤直径> 3 cm 的 16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5 组,分别给予 CMF* 3(环磷酰胺600 mg·m- 2、甲氨蝶呤 40 mg·m- 2及 5-氟尿嘧啶600 mg·m- 2)、CMF* 4、FAC* 3(5-氟尿嘧啶600 mg·m- 2、阿霉素 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FAC* 4、FEC* 3(5—氟尿嘧啶 600 mg·m - 2、表柔比星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结果有 97。

5% 的患者化疗后肿瘤缩小,其中81%的肿瘤直径< 3 cm,可接受保乳治疗.Gianni等[7]对手术前的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系列研究,作者总结了1 35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阿霉素 75 mg·m- 2);B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C (阿霉素60 mg·m- 2和紫杉醇 200 mg·m- 2);C 组,术后给予CMF 序贯 AC 方案化疗.结果显示(随访 76 个月),B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A 组,B 组与 C 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保乳率明显高于 C 组(P <0. 001)。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NA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使癌细胞凋亡/增殖比率上升。
➢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通 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 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 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腺 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有效 率,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 他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最终导致失败的是远处 转移,潜在患者体内的 微小转移灶,往往成为 致死的隐患。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NAC的使用依据
• 肿瘤休眠(tumor dormacy)
•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然有 超过40%的有效率。
• 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物方 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乳腺癌化疗ppt课件

乳腺癌化疗ppt课件

维持治疗4,5
32
全程管理理念下的化疗模式
33
全程管理理念下的化疗模式
(一线+维持)
34
转移复发晚期乳腺癌的化疗
千万不要只记得化疗
手术切除+放疗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35
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策略
转移性乳腺癌
ER和或PR 阳性 内分泌治疗
ER和或PR阴性 化疗
内分泌治疗失败
HER2阳性 化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 单抗
37
特殊类型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流行病学 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 10.0%~20.8%; 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 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50岁以下非洲裔美 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达39%; 白种人则仅为16%。
38
特殊类型乳腺癌
① ②
③ ④
腋淋巴结阳性 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1-3个)的绝经后患者,如果 受体阳性、HER-2阴性、肿瘤较小、肿瘤分级Ⅰ级 预后较好的因素,或者患者无法耐受或不适合化疗, 可单用内分泌治疗。否则应辅助化疗 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只适用于那些 高危复发风险因素的患者 70岁以上患者化疗获益不明确。
15


高危因素
16
术后辅助化疗
2.化疗时间的选择
① ② ③ ④
术后14-21天开始化疗为宜,切口情况。 辅助化疗6个月以内为合理的 化疗时间6个月以上不能增加疗效 不同方案周期数不同,一般为4-8个周期
17
术后辅助化疗
3.辅助化疗的方案选择
18
19
20
术后辅助化疗

晚期乳癌化疗策略PPT参考课件

晚期乳癌化疗策略PPT参考课件

– CAF/FAC(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 磷酰胺)
– FEC/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 尿嘧啶) – 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 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 – AT(多柔比星/多西他赛,多柔比 星/紫杉醇)
– 紫杉类
– 紫杉醇 – 多西他赛 – 白蛋白结合的紫杉醇
– 抗代谢类
– 卡培他滨 – 吉西他滨(健择)
J Clin Oncol 25:5210-5217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哪些化疗药物对这类肿瘤最有效?
– 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 – 紫杉类药物?
靶向治疗?
– 贝伐单抗(Avastin ) – PARP 抑制剂
TNBC:目前的治疗策略
尚无FDA批准的专门治疗药物
晚期TNBC的治疗选择有限
蒽环类耐药性乳腺癌的推荐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卡培他滨 吉西他滨+紫杉醇
紫杉类治疗失败乳腺癌的化疗

无标准方案推荐;
可以考虑的药物有卡培他滨、长春瑞滨、吉西他 滨和铂类; 可以采取单药或联合化疗; 两个联合化疗方案失败患者,尽量选用单药化疗。
新型的化疗药物
Ixabepilone plus capecitabine demonstrates superior efficacy to capecitabine alone in MBC resistant to anthracyclines and taxanes
– 多数患者已在辅助治疗时用过蒽环类、紫杉类和环磷酰胺
– 转移性TNBC化疗的PFS ≤ 4 个月*
* Kassam F, et al. Clin Breast Cancer. 2009;9:29-33.
TNBC的靶向治疗

乳腺癌讲课PPT课件

乳腺癌讲课PPT课件

.
18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
病理分期 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 治疗作用
并发症显著 治疗意义下降
.
19
SLNB-地位
SLNB
ALN(-)
ALND
.
20
乳腺重建
按时间阶段分 ➢即时再造(一期重建) ➢延时再造(二期重建)
按重建材料分 ➢假体重建 ➢自身组织瓣
.
21
背阔肌肌皮瓣重建
.
Umberto Veronesi. Lancet 2005.
42
靶向治疗
针对HER-2 Herceptin辅助应用
HERA (ex-US)
(n=5090)
NCCTG N9831 (US)
(n=3046)
NSABP B-31 (US)
(n=1960)
BCIRG 006 (global)
(n=3222)
.
35
新辅助治疗使可手术率和保乳率上升
.
Ian E Smith. BMJ, 2006.
36
内分泌治疗
通过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乳腺癌的增殖
ER 和 PR均为阳性时,有效率可达 70%;当两种受体中只有 一个为阳性时,有效率约为 50%;而当ER和PR均为阴性时, 有效率仅为10%左右。在转移性乳腺癌(M1期),内分泌治 疗的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12–15个月。不同部位的转移病灶对 内分泌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其中对软组织(对侧乳腺,皮肤, 淋巴结)及骨转移的疗效较好
.
37
1. 卵巢去势:可通过手术、放疗(常规分割剂量15 Gy左右 )或药物(LHRH类似物)手段进行。
2. 竞争性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 断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乳腺癌化疗与靶向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化疗与靶向治疗PPT课件
– LN、脉管癌栓、较大的肿块有可能是DCIS – 术后化疗方案通常根据肿瘤复发风险制定,而
术前往往无法准确评估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和用法
• 目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案以蒽环、紫杉或
两者联合的方案为主
• 蒽环类仍然是基石 • 紫杉类化疗药物可以提高pCR
• AC或EC • AC→T或EC →T • TAC或TEC(有效率85~90%) • FAC或FEC
新辅助化疗的疗程
• 延长新辅助化疗时间可能冒如下风险
– 降低患者依从性 – 更多的早期肿瘤进展 – 并不提高病理缓解率,特别是化疗2周期
后无反应者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新辅助化疗是否有生存期优势? NSABP B-18 研究
• pCR是新辅助化疗生存获益的标志:
– 新辅助化疗组随访9年结果:
•pCR患者的DFS:85%(术后残留患者DFS:
• 不可手术变为可手术
– 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指III期,但IIIA期中 的T3N1M0除外)
• 炎性乳腺癌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和用法
• 目前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均可作为新辅助化疗方
案 (NCCN指南),但仅仅是理论上如此。
• 因为术前判断是否需要辅助化疗是非常困难的
乳腺癌的化疗与靶向治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多学科联合协作:当今乳腺癌治疗 的基本准则
• 手术治疗
• 放射治疗
• 化学治疗
• 内分泌治疗
• 分子靶向治疗
• 生物免疫治疗
• 中医中药治疗
• 心理治疗

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方案PPT课件

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方案PPT课件

剂量及途径
时间及程序
MMC 8
mg/m2 IV day 1 Q21-28d
VDS 3
mg/m2 IV day 1,8
DDP 80-120 mg/m2 IV day 1
• MVP方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的治疗NSCLC的标准方 案。现仍在临床应用。
最新课件
14
NSCLC 术后辅助化疗
方案3:NP
• 该方案毒副反应轻,适合65岁以上患者。
最新课件
32
胃癌 术后辅助化疗
方案3:DLF
药物
剂量及途径
时间及程序
DDP 20
mg/m2 IV
days 1-5 q28d
5-FU 1000 mg/m2 CIV12h days 1-5
CF 200 mg/m2 IV
days 1-5
• CF可使5-FU增效。
最新课件
9
乳腺癌
方案2:PA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
药物
剂量及途径
PCT 200 mg/m2 IV
ADM 60 mg/m2 IV
时间及程序 day1 q21d day1
• PCT和ADM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都是最强的药物,2药合用总 有效率为94%,CR41%。需注意国人PCT剂量的承受能力。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2
乳腺癌 术后辅助化疗
方案2:CMF
药物
剂量及途径
CTX 600 mg/m2 IV
MTX 40 mg/m2 IV
5-FU 600 mg/m2 IV
时间及程序
day1
q21d×6
day1
day1
• 3周方案对于1-3个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术后辅助化疗的结果 与4周方案相似,但毒性较低。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
1
世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鼻组
Gabriel Hortobagyi, MD (加布里埃尔.霍尔托巴吉博士 )
Professor of Medicine Nellie B. Connally Chair in Breast Cancer Chairman, Department of Breast Medical Oncology Director, Multidisciplinary Breast Cancer Research Program
1988年10月17日至1993年4月30日。
1523例I-Ⅱ期(T1-3、N0-1、M0)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方案
AC = 阿霉素 60 mg/m2 ,D1 、 环磷酰胺 600 mg/m2 ,D1
27
NSABP B-18 方案
I~Ⅱ期 BC
AC x4
手术
手术
AC x4
Fisher B, et al.
在辅助治疗中对于HER2阳性的病人加上trastuzumab 可以增加疗效。 不少术前化疗方案正在研究中。 术前的新辅助治疗慢慢成为热点!
说明:基本按照NCCN相对 2.2006旧版的2007.1新版的 Summary of the Breast Cancer Guidelines Updates翻译而来
Second-Line
25%
18%
10-22%
32 - 36%
~28%
19 - 57%
39 - 58%
20 - 27%
13 - 41%
17 - 36%
41 - 56%
25
确定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经典临床试验
NSABP B-18 TAX 301 NSABP B-27

乳腺癌防治ppt课件

乳腺癌防治ppt课件
Her-2/neu
Her-2/neu(C-erbB2)是一种原癌基因,该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有关。 大约25~30%的乳腺癌病人伴有Her-2/neu的过度表达。 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短,并对某些化疗药物耐药。
中位生存期的缩短 HER2 扩增/过度表达 3 年 HER2 正常表达 6 - 7 年
中国乳腺癌病人年龄分布
———————————————— 年龄 百分比% ———————————————— <40 15.9 40-49 50.9 50-59 22.3 60-69 17.0 >70 5.0 ————————————————
核分化程度和组织学分级影响预后 核分级 组织学 分化等级 复发(%) 因瘤死亡(%) 复发(%) 因瘤死亡(%) I 17 13 10 8 II 21 19 23 24 III 30 29 30 28
乳腺癌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 术前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进展
非蒽环类的联合化疗 CMF, CMFVP 蒽环类联合化疗 联合方案: AC, FAC, AVCMF, FEC, CEF 紫杉类 (Paclitaxel/Docetaxel) 序贯: A T C or AC T 联合: TA, TAC 剂量强度,剂量密度, HDCT 生物靶向治疗(Herceptin) 与化疗结合
晚期乳腺癌的化疗疗效
RR(CR) 1960’s 非蒽环类药单药化疗 20~40%(0) 1970’s 非蒽环类药联合化疗 50%(10%) 70’末 蒽环类药单药化疗 30~50% (10%) 1980’s 含蒽环类药联合化疗 50~70%(10~15%) 1990’s 紫杉类联合方案, 60%~80%(15%) 化疗+生物治疗

《2020 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 PPT课件

《2020 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 PPT课件
2021/3/19
1、术前新辅助治疗
• 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后的辅助治疗(2020版新增章节)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要点。 (1)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应该完成预先计划的治疗周期,只有完成足 疗程后手术,术后才能根据新辅助治疗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术 后是否达到pCR,来决定后续的辅助治疗。 (2)手术病理评估是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术后是否 达到pCR对评价新辅助治疗效果,决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2021/3/19
2、术后辅助治疗
• 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更新要点 (1)双靶向治疗得到普及,但专家并不认可适合单靶治疗的患者都需 要考虑双靶治疗,对于腋窝阴性的患者,需综合其他危险因素(如肿 瘤大小、ER状态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2)将高危患者细化为淋巴结阳性和淋巴结阴性但具有其他高危因素 的分组,并根据不同人群给予方案推荐:淋巴结阳性患者的I级推荐为 AC-THP和TCbHP方案;淋巴结阴性且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的I级推荐为 AC-TH(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和TCbH方案。
2021/3/19
1、术前新辅助治疗
• HER2阳性新辅助治疗后的辅助治疗(2020版新增章节)
(1)对于术前仅使用曲妥珠单抗抗HER2治疗的患者,若达到病理学完 全缓解(pCR),I级推荐曲妥珠单抗(1A),II级推荐HP(曲妥珠单 抗+帕妥珠单抗)方案(2A);若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I级推荐HP 方案(2A)或T-DM1(1B),II级推荐曲妥珠单抗(2B)。 (2)对于术前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若达到pCR, I级推荐HP方案(1A),II级 推荐曲妥珠单抗(2B);若未达到pCR, I级推荐T-DM1(1B),II级推荐HP方案(2A)。

乳腺癌患者治疗护理新进展 ppt

乳腺癌患者治疗护理新进展 ppt
次→赫赛汀3W/次*用足1年。 9、TEC方案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3W/次*6次(极少8次),目前少
用,一般新辅助。
常见化疗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2、胃肠道反应 3、心脏毒性 4、肾脏毒性 5、肝脏毒性等
内分泌治疗
• 指征:
ER 和/或 PR 阳性 (≥ 1%)
• 绝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低风险:他莫昔芬510年;
病因
• 雌酮、雌二醇 •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不孕、未哺乳。 • 家族史 • 乳腺良性疾病 • 营养过剩、肥胖、高脂肪饮食 • 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
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早期 ,预后较好 2.浸润性特殊癌:分化较高,预后尚好 3.浸润性非特殊癌: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
是常见的类型,占80%,预后需结合疾病分期。 4.其他罕见癌
–2)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 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3)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其缩短,可 把乳头牵 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4)两侧乳房不对称,患侧乳房歪斜,抬高或凹陷。
• 3.乳腺癌发展至晚期:癌块固定于胸壁,不 易推动。如侵入大片皮肤,可出现多数小 结节,甚至彼此融合。有时皮肤可溃破而 形成溃疡。
乳腺自我检查
2、触诊:
(1)将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划水平和垂直两线,分为内上、内 下、外上、外下4个象限,从外上象限开始检查,依次为外上 、外下、内下、内上象限。
(2)检查乳头、乳晕:用手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有无乳头 溢血溢液。
(3)触摸腋窝有无肿块。
(4)用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左侧乳腺。
如何预防乳腺癌?
放射治疗 03
04 内分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明确乳腺癌病理学诊断
➢ 文献报导NAC后,乳癌原发病灶CCR为6.6-36%, PCR为3.7-18%。
➢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假 阳性率为0.3%,由此导致不必要化疗比率为2%。 建议最好行空心针穿刺活检。
➢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细针吸取 细胞学检查。
• 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 尤其是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
•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学模型,加 快抗肿瘤新药的发展。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缺点
•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NAC将延误 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 由于NAC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致无法从区域淋巴结 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远处转移的评估
➢ 新辅助化疗是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因此 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处转移。
➢ 化疗前常规进行肺、肝脏和全身骨骼的影像学检 查,以除外肿瘤的远处转移。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2020/6/6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女性的发病约占男性的100倍。
•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妇女死于 乳腺癌。
• 乳腺癌是西方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因第 二位,仅次于肺癌。
•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跃居 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目前仍不属高发国家。但乳腺 癌发病速度增长极快,为3-4%,高出全球1-2个百分点。
• 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含紫杉醇的方案优于不含紫 杉醇的方案。
• 关于在新辅助治疗中是否常规使用紫杉醇类药物则尚无 定论。一般主张,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不宜使用紫杉醇 类药物。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NAC疗程
• 在NAC最适宜的疗程问题上,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 据NASABP和EORTC临床试验经验,3-4个疗程新辅助化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适应症
• NAC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炎性 乳腺癌(IBC),其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直径 >3cm)的可手术的乳腺癌。
•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他复 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癌治疗 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 每年我国新发乳腺癌约19万例,每年约有4万人死于乳腺 癌。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 手术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 ,改良根治术 ,全乳房切除术 ,保乳手术
• 放射治疗
普通放疗,调强适形放疗
• 化学治疗 • 内分泌治疗
如果有化疗指证,放疗应在化疗后进行。辅助化疗一般不与内分泌治疗或放 疗同时进行。化疗结束后再开始进行内分泌治疗。放疗与内分泌治疗可先后 或同时进行。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乳腺 Nhomakorabea的新辅助化疗
优点
NAC的优缺点
•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微转移灶得到 更早更有效治疗。
•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能手术的肿瘤 得以进行根治手术,原本不能保乳的肿瘤得以行保乳根 治术。
• 提供宝贵的体内肿瘤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术后辅化疗 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乳腺癌原发病灶和区域 淋巴结转移的定量评估
➢ 意义:有利于化疗前对乳腺癌进行准确分期;有助于了 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解情况。
➢ 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波、 钼靶检查、CT及MRI等方法进行双径测量。
➢ 区域淋巴结属于可评估病灶,主要靠临床体检进行评估, 结合影像学诊断技术。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肿瘤缓解标准:
• 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
减少超过50%。
•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 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25%。
•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直径的乘积 增加超过25%。
•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 合化疗方案。
•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腺癌的新 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有效率,与阿霉素联 用获得88%的有效率。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目前一般认为,对ER阴性等高危患者,可以考虑在新辅 助治疗中使用含紫杉醇的联合化疗方案。
疗是比较适宜的。
• 在不增加化疗毒副作用的前提下,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患 者延长至6-8个疗程,可明显提高肿瘤CR,从而提高其长 期生存率。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目前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系统
性疾病。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可手术乳腺癌的治疗中,成为乳腺癌多种 治疗手段中的一种,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 史,它是开始于治疗之前的一种辅助化学 治疗模式。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NAC)的含义
• 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前 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 性药物治疗,又称术前化疗、首次 化疗和诱导化疗。
• NAC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致对乳腺癌手 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因素的分析造成困难。
• NAC前乳房肿块活检的假阳性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 性药物的治疗。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NAC的化疗前准备
• 全身性各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 心功能检查。 ➢ 肝肾功能检查。 ➢ 血液系统、造血功能的检查。
• 抑制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和术后微转移肿瘤细胞的
快速增长。 2020/6/6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 可使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完整的肿瘤血管到达肿瘤的内 部,避免手术后肿瘤血管床破坏而降低肿瘤组织中化 疗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化疗效果。
• 通过观察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性来预测乳腺癌 的长期生存率,为乳腺癌提供新的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