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问题导学】单细胞生物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流,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能么?你的皮肤上某个细胞需要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体液的组成:。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 ___ ____ _ ___ (存在于,约占______)阅读教材内容,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2)内环境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下列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_____ 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_____ 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2、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血浆的化学组成: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等。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根据资料内容及相关文字,分小组完成完成下列讨论题:(1)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到什么作用?(2) 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1)渗透压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_ _ _,PH为__________。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设定以下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预习案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从外界获得必需的养料和氧。

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必须依靠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他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体液包括(约占2/3)和(约占1/3),后者包括、、和等。

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

4、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2、⑴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其相对稳定的维持与血浆中的存在有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

探究案1、血液全是体液吗?2、泪液、汗液、尿液等属于体液吗?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4、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

主要原因包括哪几个方面?训练案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尿素B、淀粉C、激素D、维生素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4、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高中生物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描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作用学习重点内环境的成分学习难点内环境的概念和成分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自主研讨目标与导入本节聚焦:1、什么是内环境?2、内环境具有哪些成分?导入:由问题探讨引入。

自学与诊断1、体液的定义:____ _ 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体液 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______ _______(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___) ______(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合作互动互动与展示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2、与新陈代谢之间有关的四个系统是什么、、、【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3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箭头图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精讲与点拨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定义和组成:(2)内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比较复杂,以血浆为例)血浆的成分:3、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箭头图示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检测与评价总结与升华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定义和组成(2)内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比较复杂,以血浆为例)血浆的成分达标检测题1、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纤维蛋白原B、激素C、淋巴细胞D、纤维素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4、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课后反思:。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全套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全套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例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较少 1.体内液体的组成划分、判定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血液、血浆、血清的区分(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呢?血清是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渗出的淡黄色的液体,相比血浆,少了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但多了K离子。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中蛋白质,在机体出血后与凝血因子共同完成止血的过程.2.内环境各部分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C.组织液淋巴例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例3.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B例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例5.下图示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的是错误的()A. ①中性粒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DC2.内环境各部分相互转化的关系(1)内环境的概念:a.注意与机体外环境区分呼吸道(鼻腔、气管、肺泡腔)、消化道、生殖道等凡是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内的黏液,不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b.过膜问题即由单层细胞围成的结构都有哪些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肾小囊壁、肾小管壁、肺泡壁等等氧气从外界进入体内并由血红蛋白携带交给肌肉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共需穿几过层膜?(3)决定其转化的因素:溶质物质的量的比较(2)各组成部分成分的区别a.条件允许的话,任何一种物质都趋向于均匀分布b.溶剂分子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溶液中所有溶质分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含有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各种离子、O2)、代谢废物(尿素、CO2 )、乳酸、抗体、淋巴因子、激素、血浆蛋白等。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要求】1、了解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知识纲要】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里。

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1)血浆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2、内环境(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4)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A.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相同点: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主要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考目标导航】稳态的生理意义【基础知识梳理】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体液及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要点名师透析】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人教版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Word版

人教版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Word版

“练”—课堂自测
1

下列关于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内环境的理化性相对稳定的b .
内稳态是由内各种制所维持的 c .
内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来源:zzstep]
d .内环境稳态不能,机的生命活动就到威胁 2
.内环境的实质是()
a .经、体液调节下实 c
.内环境成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3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有一定限度a
.酶的速率加快 b .细谢4.当大量后,排尿量也显著排

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c .排出人体的无机盐 5
.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尿素含量过高

含量
过高 ④ 淋巴循环受阻[来源:中教 网]
a . ①②
b
.
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c 2.c 3.b 4.b 5c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doc

笫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屮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约占2/3⑵组成及比例爲=片…[细胞外液:约占1/32.内环境(1)概念: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i—血浆一11L 」纽织液戏巴」细胞外液(3)作用: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合作探究1.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答案。

2.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分析推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

3.将下列细胞与其牛活的内环境连接起來。

①组织细胞②毛细血管壁细胞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④血细胞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答案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组织液e.血浆(2)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屮含有较 多的。

(3) 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2.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渗透压① 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② 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少③ 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以上来源于。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 左右。

合作探究1. 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屈于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

① 纤维蛋白原 ②尿素 ③呼吸酶 ④消化酶 ⑤血红蛋白 ⑥胰岛素 答案。

2. 尽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f 、CF,其原 因是什么?3. 试分析为什么静脉注射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答案。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物庾(冷种营养物质、乞 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少球水:约90%血 正常范閘浆 维持因素pH.HPO F 等离子 ⑵酸碱度1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Z 间的物质交换过程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 彫响、相互作用的。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语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它的轻波微澜是因为“它”----稳态。

稳态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无论酷暑严冬正常体温都是37℃左右,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等这些生命的奥秘都与“它”有关,那就让我们带着思虑去探究它与“它”的关系。

学习目标1、分清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体液的关系2、理解内环境的涵义,学会判断哪些物质是内环境的成分3、理解内环境的的理化性质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意义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体液 __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内环境注意: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内环境注:补充完整左图。

(1)透出毛细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前者含较多,其它成分。

淋巴循环外界环境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细胞膜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细胞内液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1、成分(90%)(1)血浆(约1%):其中含量较多。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相似。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比血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课本P1-6(二)预习目标1、能说出内环境的概念。

2、能区分各种细胞外液的成分,指出其理化性质。

3、能说明组织液、血浆、淋巴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

4、阐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三)预习检测1、人和所有多细胞生物一样,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故人体体内的细胞都生活在一个液体环境中。

例如,红细胞生活在__________里,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组织细胞生活在__________里,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生活在__________中。

人体内所含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__________。

2、血浆、组织液和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___。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则含有较少的__________。

4、因为细胞外液中含有多种__________,且含量约为1%,故其本质上是类似于__________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

5、渗透压:溶液中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的。

6、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主要由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7、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左右。

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 ________左右。

8、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__的媒介。

二、落实与整合1、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区别 (1)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学案: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学案: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区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概念(重难点)。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重点)。

3.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

|基础知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组成及相互关系: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

①相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

②不同点: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溶液渗透压。

①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渗透压大小的主要物质:(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7.35~7.45。

②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HCO-3和HPO2-4等离子有关。

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5.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

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自查自纠|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内液()2.内环境是人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血浆()4.淋巴来自组织液,流回血浆()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6.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尿液、汗液和泪液属于体液吗?提示:不是,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尿液、泪液和汗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梳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错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血液中除错误!血细胞外的液体.②组织液:存在于错误!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错误!细胞间隙液.③淋巴:错误!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错误!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错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用:是错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错误!1。

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提示: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提示: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提示: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典题分析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例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1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1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考点解读】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2、例题精析:〖例题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乙酰胆碱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葡萄糖主要是血浆与组织液的成分之一,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中;氧主要存在于组织液中,少量存在于血浆中;乙酰胆碱是属于神经细胞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组织液的成分。

答案:A〖例题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解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骨架。

大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人肺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人血液要通过4层细胞膜;8层磷脂分子,血液中的氧气再进人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经过红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

因此共需经过10层磷脂分子。

答案为D 。

〖例题3〗(2005年江苏)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 、碳酸氢钠 B、碳酸 C 、三磷酸腺苷 D 、钾离子解析: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磷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 影响不大。

答案为A 。

〖例题4〗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 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解析: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 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 2。

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1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3)

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1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高考目标导航】稳态的生理意义【基础知识梳理】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体液及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要点名师透析】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1.细胞外液渗透压(1)稳态: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渗透是平衡的。

(2)影响因素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高中生物 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前预习】1.人体内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____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人们把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它又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构成,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理化性质。

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_______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活动。

【课堂训练】4.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体液D.组织液5.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血浆蛋白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6.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7.医学上用0.9%的NaCl溶液给病人输液,对其用途科学的解释是()A.给病人消毒B.给病人提供营养C.给病人补充水分D.维持细胞渗透压8.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9.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10.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课后测试】11.人体组织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A.1层B.2层C.3层D.4层12.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1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里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1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16.在血浆、组织液和组织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是()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7.如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2)组成内环境成分的是图中的标号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新动向】稳态的生理意义【考纲全景透析】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体液及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热点难点全析】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例】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析】选D。

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

消化液不在血浆中,而是在消化腔中。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1.细胞外液渗透压(1)稳态: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渗透是平衡的。

(2)影响因素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①营养不良就会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过低导致组织水肿。

②过敏反应水肿则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

2.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例】2011年12月4日,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在上海举行,如图为比赛的选手。

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析】选B。

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

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高考零距离】1、(2012·新课标)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B2、(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这里的体液就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 项,血浆的成分中有CO2和尿素;神经递质通过细胞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细胞间隙的成分就是组织液。

C项,大部分组织液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

D 项,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D3、(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A错。

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2CO3构成,B错。

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

内环境的变化,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

D对。

【答案】D【考点提升训练】1、(2012·锦州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A.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人体内环境,消化液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答案】D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列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

【答案】D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解析】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

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

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 ℃左右,渗透压约为770 kPa。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

【答案】B4、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丙酮酸+H2O―→CO2+[H]+能量【解析】丙酮酸+H2O―→CO2+[H]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中。

【答案】D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4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HCO-3、HPO2-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C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 B.①③C.③④ D.②【解析】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的,说明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

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调节能力其次。

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

【答案】A7、(2012·大连测试)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组织液,从而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所以a、b、c、d分别是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答案为B。

【答案】B8、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