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图案的传承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织锦图案的传承与研究 □ 魏官禄
一、古老的乌江河,悠久的土家族
乌江流域居住着很多个少数民族,土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那里山高河深、山川秀美,养育了勤劳善良、生性纯朴的土家人,他们沿乌江河流而居,祖祖辈辈生活生产在这里。土家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土家人是古代巴国人的后裔,他们崇拜祖先、崇拜太阳、崇拜自然界的各种神灵,有着多元化的崇拜文化,特别是对主宰自己命运的“超诸神灵”更是崇拜,土家人利用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织锦,组成各式各样敬神灵的图案,做成披甲、贡布、神坛用锦等,来与各种神灵沟通,织锦图案成为了神、鬼、人沟通的重要纽带。
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夏朝时期,“桑蚕、麻”成为贡品。因而“禹会诸候于会稽,执五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又记载了武王即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蚕桑、宁麻……”。这说明巴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纺织技术,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纺织出五彩的“土锦”。历代方志都有“土人织兰干细布,织成纹章如绫锦”、“布与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唐宋时期随着土家人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元、明、清时期,织布被汉人称做“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汉《后汉书・南蛮传》)“土人喜服五色斑衣”(明),“土人以一手织纬,或间纬以锦,纹陆离有古致”“机床低小、布绢幅阔不渝尺”(清)。
土家民间织锦艺术根植于土家人的智慧和勤劳中,积淀了独有的特色艺术文化,土家人自种棉花自纺纱,自己织布自绣花,从植桑、养蚕、缫丝、拧线、种棉、纺线和把丝线染成各种颜色再精心编织,织锦的每一过程都凝聚了土家人的心血和汗水,是用土丝、土绵线编织,是真正的手工艺品,他们纺织的织锦经久耐用。编织是土家族姑娘必备的本领,从小她们就开始学习,以口授的形式,世代传承,因此,模仿形式是她们学习织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是原始的,有效的传承方式,用前辈的织锦实物为参照,通过家长或长辈的口头传授,经过长期的模仿学习,再进行变化、创造,从形式到结构,从规则到内容等进行创新,在模仿中寻求新的纺织技术和方法,在大自然中寻找图案的基本原形,在生活中寻视新颖的装饰表现,土家族织锦图案有上百种,各种常用的图案纹样默记于心,编织时无需蓝本,待到出嫁时,她们所织出的织锦的多少,技艺的高低,便成了衡量她们的人品,才能的重要标志。
二、土家族织锦上的精美图案艺术
土家族的姑娘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她们有着天生的巧手,有天生的创造图案纹样的灵感,天生的色彩搭配意识,天生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精妙的纺织工艺,神奇的纺织技术,对称的图案纹样,浓厚的装饰色彩,饱满的纹样构图,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雅素大方的色调调和。土家人崇尚红、黑色,因红色是暖色,代表阳光,表现光明,黑色是冷色,象征庄重、朴素、织锦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设色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见多彩,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响亮、活泼和生机,耐人寻味。织锦内容体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因素,不断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自己,如土家织锦的“福禄
寿喜”“富贵双全”等汉人题材的织锦图案,造型非常简练概括、抽象,大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组成有序的图案和单独的纹样图案,图案艺术中有大量的多元崇拜文化表现,最为常见的四十八勾纹,是几何形的抽象纹样图案,是土家人祖先崇拜太阳的表现。土家人也崇拜蛇,蛇形纹样很多,是呈几何的菱形,多织于铺盖上。单独的植物纹样也很丰富,题材有九朵梅、莲花、藤藤花、韭菜花、大白梅花、小白梅花、梭罗花、荷花、南瓜把花、牧丹花,其中岩墙花为最美。台台花是土家织锦中最有代表性的图案,现在也能看到各种变形的虎纹,抽象化的虎头纹。她们把纹样做多个独立的整体图形纹样,将在一个条形带状的范围内做左右或上下的不断反复排列,组成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来装饰腰带和美化服装的边沿,用勾形纹或蛇形纹做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整体单独图形纹样,按一定的大小尺寸进行适当的排列。将纹样做上下左右的反复不断地向四周排列延伸。织成多彩的四方连续图案。土家织锦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表现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图案设计独特,造型奇异,生动活泼,土家族织锦图案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依承交融,图案反映了土家人对自然物象的认识,保存了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同时也体现了土家族人的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传统织绵图案是土家族人知识和智慧的结晶,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织锦不仅装饰意味强烈而且还寓意着土家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对物寄予的希望情怀。真实地反映了土家人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图案中的每一个纹样都有美好的象征,吉祥的寓意、幸福的祝愿。如:桌子花图案,其构图讲求严谨、对称、平衡、上下边框多为两层以上的二方连续组合,中间的立体图案以典型的四方连续图案出现。如:如土家族的“福禄寿喜”“富贵双全”,还有王字花、喜字花、万字花。“万”字以祝福人万福万寿,吉祥平安,“喜”字的喜庆吉祥,“四十八勾纹”是土家族先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反映。这一切都表明了土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利用传统土家族织锦图案艺术和现代图案艺术设计的教学相结合,打造地域文化特色。
土家族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代表,乌江流域土家族的织锦体现了乌江流域一带土家族人山一般的坚韧性格,勇敢善良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美,并把这种情感趋向图案化,也体现了当地的土家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反映了土家人的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敬重先祖英雄,崇拜天地自然,以独特的方式显露出土家人的文化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乌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织锦出现了全面的濒危状态,有的传统织锦被人为毁坏,有的织锦大量流失,还有的传统的织锦老艺人死去而艺绝,还有因传承方式的封闭而失传,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抢救土家织锦这一民间艺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护,建立乌江流域土家族民间艺术资料库,把这一带的土家族织锦进行收藏,分类保管,把织锦的传统编织技术记载成文字和图片,应对织锦的地方特色、种类制作工序、工艺和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一一记载保存,把织锦图案,拍成照片、录像、刻成光盘,把织绵图案中的美丽传说,故事等收集整理。长江师范学院为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建立了一支从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研究的骨干教师,学院成立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各系院都设有乌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研究所。我们美术学院也成立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学院出版书籍、杂志,发
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76 ARTS CRI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