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2、检索性筛选
检索性筛选就是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章中 筛选出相关的信息来。
做这类题一是要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二 是要注意题干中的疑问代词,做到问什么 答什么。
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 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 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 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 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 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 日本国志》一书”。
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 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 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 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例如:(2008年全国高考(海南、宁夏卷)第16题)盛宣怀 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 想?(《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6分)
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
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 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 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叙议结合,语言或朴实自 然或文采斐然。
我的早年生活
【英】温斯顿•丘吉尔
①“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 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 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 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 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 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 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79be95e6-715c-11ec-965d-7cb59b590d7d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人:① 第一人称(自传):这意味着文本是以当事人的语气描述的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
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 第三人称(他的传记):指作者从局外人的角度的叙述风格。
功能: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灵活、更自由地反映现实。
④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传记的表达方式类似于一般叙事。
传记的表达类似于一般叙事,包括头尾参照、修辞手法、恰当的细节、叙述与讨论的结合、正面与侧面的对比、对比、对比、象征、先抑制后提升等。
倒叙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筛选和总结继任者主要人格特征(特征、差异等)的方法: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② 注意作者对传教士的论证性描述。
③ 注意其他人对文章中引用的传教士的评论。
④ 注意文章的过渡句。
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重点记忆)(1)在传记中,直接使用大量的原始材料——引文,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表达方式和功能的分析与应用:(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2)人物描写方法:传教士的正面描述(肖像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语言描述、细节描述)和侧面描述(间接描述)被用来突出传教士的角色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查询问题的答覆: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高中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叙述性传记:第三人称。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 程、成败得失。 人物评传:第三人称。“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
得失。传中有评,评中有传。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如《霍尔金娜,她 超越了体操》
⑸景物有比喻、象征义,用来表现传主的形象
Company Logo
4
作用分析题 ——细节描写的作用?
⑴突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生动的细节描写,使 人物个性丰满、越鲜明。(传记、小说等都适用)
⑵深化主题,有力地表达中心。
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适用)
⑷真实性。(传记适用)
⑸自然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除了营造典型环境之外 ,还起到象征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作用。(传 记、小说、诗歌等适用)
从选材上看,传记作品主要是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来突 出传主的高大形象。
其中写伟人的作品常常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就是以生 活中某一小事推及到做人做事的准则上,可以全面看出 一个人的品质。 如萧红《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Company Logo
12 作用分析题 ——传记中评论部分的作用 • 对主题表达起画龙点睛作用。 • 评论性文字是对事实的阐释,也
精神世界)。 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小说)。 ⒎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Company Logo
3
环境描写对塑造传主形象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⑴奠定思想感情基调,表现对传主的思想感情。
⑵烘托传主的心情、性格、形象等。
⑶用特定的环境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
⑷为内容、情节起引起铺垫的作用
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 • 公允的评价对形象刻画或主题表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风流人物看今朝

命题分析
真题试做
1234
-19-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 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 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特点的能力。本文是一篇带有浓厚学术色 彩的自传。从全文看,本文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写个人的学术事 迹,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点的形成以及创作作为行文的重点;二是 将生平融入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文章最后一段以及相关链接②都体 现了朱东润先生在学术中的家国情怀;三是自传文本语言平易自然, 通俗易懂,给读者一种亲切之感。
Ⅱ
Ⅰ
Ⅱ
标
爱国科 学家邓 叔群
“飞虎 将军” 陈纳德
一个不 能忘记 的人
谢希 德的 诚与 真
2011 年课 标
下笔 不觉 师造 化
命题分析
真题试做
-3-
高
考
2015 年课
试 标Ⅰ
卷
作
者 及 出
朱东 润
处
2015 年
2014 年课
2014 年
2013 年课
2013 年课
课标Ⅱ 标Ⅰ 课标Ⅱ 标Ⅰ 标Ⅱ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 《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 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 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 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探究 作品 的思 想内 容
探究 传主 的人 生价 值和 精神 品质
实用类文本之人物传记

展现体育明星的体育精神和运动 成就。
详细描述
体育明星传记通常包括体育明星 的成长历程、竞技经历、精神面 貌等方面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 读者可以了解体育明星的体育精 神和运动成就,以及他们在体育 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政治领袖传记通常包括政治领袖的生平、思想、政策等方面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了解政治 领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以及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贡献。
文化名人传记
01
文化名人传记
通过对文化名人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方面的描述,展现其文化成就和
影响,为读者提供了解文化名人的视角。
02
总结词
展现文化名人的文化成就和影响。
特点
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 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从而对人物产生敬仰、钦佩等情感,并从中受到 启示和教益。
人物传记的写作目的
记录和传承历史
人物传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记述, 记录了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为 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 助于传承历史和文化。
客观性原则
客观叙述
在写作人物传记时,应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避免主观臆断和评价,让读者自行判断和 评价人物。
全面展现
在描述人物时,应全面展现其优点和缺点,不隐瞒或忽略任何重要信息,让读者全面了 解人物。
生动性原则
生动描写
在写作人物传记时,应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 形象性,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力。
实用类文本之人物传记
目录
• 人物传记概述 • 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 • 人物传记的结构 • 人物传记的写作规范 • 人物传记的实例分析
01
人物传记概述
15、实用文本: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高考备考】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文学性,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它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学习方法】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4.分析传记的文本基本特征、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命题规律】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考查实用类文本,都选用了人物传记。
这些传记中的传主,都是现当代的著名人物,他们在某一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有过卓越的成就,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
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高频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使用)【刘希国】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翔实地介绍了托尔斯 泰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辉煌成就及深远影响,清晰 地勾勒了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轨迹,饱含对托尔 斯泰的敬重爱戴。 B.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思考农民盆困的根源并力图 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 为农民孩子办学校……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 他选择了皈依宗教。 C.1847年,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东方语系退学回 家,决定改变自己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平民 化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 个庄园改造的计划。
Company Logo
三、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1.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小说阅读相似) ⑴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⑵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2.塑造形象的常用方法(写作技巧): ⑴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肖像、行动、语言、 心理、细节),侧面描写(环境、场面……) ⑵表达技巧:对比、衬托、首尾呼用、巧用修 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衬、引用 ⑶选材组材:材料典型、构思巧妙、矛盾冲突 激烈、以小见大……
D.《安娜·卡列尼娜》一开始只想讲述 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 最后却变成对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社 会各阶层种种矛盾和痼疾的深度审视和 剖析。 E.托尔斯泰晚年完成的《复活》塑造了 聂赫留道夫这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 而忏悔的形象,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 义的杰作之一,也是他自己最重要的作 品。
Company Logo
怎么考? 一、考纲解读
分析综合 C
阅读 评价 中外 实用 文本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具体要求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 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 和判断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 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 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 自己的见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技巧讲解】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一类。
从近两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语文卷来看,涉及人物传记的阅读呈上升趋势,一般设4个题目,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分值在18-25分。
从设题的切入点来看,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掌握传主的形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
重要语句即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一般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丰富的语句等。
做此类题,要牢记“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则。
寻找答案的途径有:(1)切分挖掘法,即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2)还原法,即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3)瞻前顾后法,就是找出题干中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找出来了。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就是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做此类题,应力求全面、准确。
首先,要整体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如传主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等。
其次,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第三,确定范围,在其范围内找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忌机械照抄。
3.掌握传主的形象。
掌握传主形象,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把握其形象,紧扣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认真体味。
还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
高考实用类文本之人物传记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 句子(或细节)在文中的作用: • 内容上,突出传主的性格、品质,表达主题(尤 其是小说); • 结构上, •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等;——文首,段首 • 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过渡)、 开启下文等;——文中 • 呼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文末 •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上,阐述效果。 (先分析句子有无使用某种表现手法,有就讲,无 不讲。)
针对以上失分情况,我们有哪些对策: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答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失 误 对 策
1.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认真审题,找准对应
2.模棱两可,心中无底 审清题意,规范答题
3.只图简单,答案缺漏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
4.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5.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多做练习,准确表达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者情感态度。
2.写人的文章一般有哪些手法?
表现手法: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细节、衬托、对比、侧面描写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设问等。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解题步骤 泛读——
了解文章大意、结构
圈出关键词、句
审题——
确定范围、角度、要求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选材的作用:
通过详略安排体现
1、符合主题,符合写作意图 2、更真实有说服力 3、特别突出人物的性格
详写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 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 然,表现了作者对传主的敬佩、赞许。 熟记下列术语: 诙谐幽默、平易晓畅、含蓄典雅、 尖刻犀利、清新明快、朴实无华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钱伟长》人物传记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钱伟长》人物传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23 题。
(共15分)钱伟长:矮个子的“科学巨人”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2010年7月30日辞世,享年98岁。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
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
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呢。
历史考满分却要学物理钱伟长191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
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
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1931年中学毕业后,钱伟长在一个月内,在上海连考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五个大学的考试。
此时,四叔已到北京大学任教。
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
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竟得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
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他决定读物理系。
由于钱伟长物理分数太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允。
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
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
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打动了,他对钱伟长说:“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他凭着刻苦精神,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课件41张

①Hale Waihona Puke 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 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品质上) 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于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 村建设。(事业上)
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 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思想上)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 会有机结合起来。(行为上)
4.人生经历型 5.引用材料型
3.人生经历型(全文段落大意的考察)
多以时间为顺序,找出主人公发生的大事件,归纳整 理,分条作答。
有时候,也以人物的情感转变过程为线索
3.人物形象(品质)题
【答案来源】 A.直接的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B.间接的描写: 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形象和品质) 典型环境——烘托——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心情) C.从人物经历的事件中(如传记中出现多个事件,而传主的应对行为 就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
例: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8分)(2014-1)
例: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 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 的理由。(6分) 【答案】 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外因) 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 (内因) 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直接原因)
例: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 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 行分析。(8分) (2016-2) 推理过程就是强行点题! ! ! 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 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非红字部分为学生自由阐 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 题型二:概括传主的性 格特点 答题策略——抓住传记 1 叙写的事件 和文中的 2 细节描写 。
请看史树青:《可爱至极的鉴藏泰斗》
• 19.(4分) • (1)自信【6.7段】 • (2)单纯(善良)【15】 (3)快乐(乐观)【15】 • (4)胸怀宽阔(率直、忠诚)【9】
• (选择任意两点回答,含义、事例各1分,每点2分, 共4 分)
•阅读《我所认识的 钱钟书先生》 第3题
文章开头说钱先生待人“平易近人”,中间又说“络绎不绝的来访者已经 常吃闭门羹”, 这在钱先生身上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不矛盾。(1分) 平易近人,是钱先生一贯的作风,尤其是对待我这样的后生晚辈,绝对不 会拿出学界泰斗的架子。(2分) 而当钱先生声望日隆时闭门谢客,也是有所针对的。对我这样的故人,或 是知己,甚至孩童,他都是热诚欢迎的; 他所拒绝见面的,应该是那些只慕名而来,或为着功利目的的人。 所以我们说这正是钱老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表现,集于一身,并不矛盾。 (3分,答矛盾的酌情给分。)
• 传(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动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 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 ②侧面描写(他人衬托) ③环境描写:社会环境(社会背景)
行
①热爱艺术; 题型二: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007年广州二模]从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描述中,你看出巴尔扎克有 哪些特点?(4分)
注意谋篇布局,选材典型
对比 、 抑扬、 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 衬托…… 时间推移法 空间转换法
• 《课程标准》对传记阅读的要求
•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 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 • 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 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 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人物传记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 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正面描写 塑造 人物形象 的方法 语言描写 表现人物 性格,使形 象血肉丰满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 环境
烘 托
侧面描写
他人
社会环境
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
引用: 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 表白,引用同学、同事、友人的回忆,引用档案资料等材 料。 ①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 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③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 象,凸显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 力度的作用。
提醒:加强审题,明确对归纳内容的限制——逐段圈 画、概括要点
典型类题
• 简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爱因斯坦的 “孤独”的。(6分) • 相对论遭到排斥和反对,理论只使有限的 ( 1)他坚持相对论,坚守正义,坚持反战 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科学研究上孤独。 立场,使他被周围的同事和自己的祖国抛 • 军国主义盛行时坚持反战,政治上孤独。 弃。 ( 2)他深邃、睿智的思想远远超越同时代 • 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不为人理解,心灵 (思想)上孤独。 的人,使他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 ( 3)他对工作的狂热与痴迷,使得他与世 • 潜心研究,独自生活在小阁楼,几乎与世 隔绝,在家庭和朋友方面孤独。 俗格格不入。
小结:
• 对人物(高考选材可能是正面人物题材)的探 究评价: 辩证分析
• • • •
1、 主观思想——客观成就 2、 先天禀赋——后天历练 3 、个人——时代(集体、祖国) 4、 平凡人生(不拔高)—伟大人格 (不溢美)
《袁隆平奇遇记(节选)》 • 3.有人说,文章最后一部分大谈特谈 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态度,这从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传主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你如何看待 这一问题?
高频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一)定稿【刘希国】

高频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一)丁西林:君子不器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物理系主任。
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
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
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动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
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
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
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好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教学目标:1、驾驭人物传记中传主的精神品质;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实力;3、探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驾驭好用类文本传记中“筛选整合及概括要点”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导语: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化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高考试题中好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随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须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依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验;2.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领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愿思的要求之外,还要留意以上五点。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验;(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新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PPT课件

• 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 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 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 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补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 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 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从小 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 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入 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 军官资格。战争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 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③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 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 相继退学了。
④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 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 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 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
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 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 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 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 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 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奇遇记(节选)》
▪ 3.有人说,文章最后一部分大谈特谈 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态度,这从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传主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你如何看待 这一问题?
▪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观点1分)
▪ 写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态度,更贴近当时中国普通人的 生活,更真实可靠。(传记的真实性角度1分)
▪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具体,有理有据。
▪ 具体步骤:
▪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 “我认为······”或“我赞同······”
▪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 “理由是:1·····2······3······”,把 理由分点罗列。
▪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 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 可不写总结句。
▪ 至于赞美这些人的无私、勇敢和智慧,不是虚言赘笔, 而是居里夫人开阔胸怀谦虚品质的自然流露。她赞美 普通人并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这是她的伟大之 处,(平凡成就伟大。“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 系)值得我们学习。(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平凡
与伟大的辩证关系)(传记的文学性)
可参考角度:
▪ 对第二件事的质疑可以从自传 的写作要求、方法等角度来进 行。指出其中的喧宾夺主、剪 裁不当等。
▪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本篇传记的写作意图 是想塑造一个纯朴的袁隆平,还袁隆平以生活常态与真 实人生。(传记的主题2分)
▪ 袁隆平“不好意思”是因为出国前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 万元户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喜不自禁”是因为在共和 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他凭科技成 果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和奖励。这些都说明了袁 隆平的淳朴和憨厚。(结合文本分析2分)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
探究题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
▪ 探究 F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 ▪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 (3)探究文本中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
见解 。
人物传记文本探究题设题角度:
▪ 1、传主人物身上表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社会影响角度) (篇)
参考答案
▪ (1)要有自己的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 丘吉尔尽管拉丁语、希腊语、数学成绩不 好,但历史、文学、母语成绩很好。
▪ (2)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孩子 选择生活志向。丘吉尔的父亲见丘吉尔喜 欢军事游戏,就同意他进军事学院。
▪ (3)要刻苦自学。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 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 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总 之,人要有理想,并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 实践和学习。
可参考角度:
▪ 对第一件事的质疑可以从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艰巨性和严谨性等角度 来进行。比如大材小用、得不偿失 等;还可以设想因为战争残酷,推 想居里夫人上前线如有万一之失, 更是历史之痛。
▪ 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写别的不相关的 人物,而是在记叙与自己战时与工作相关的医生、护 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等人物。不写这些人物, 无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而通过写这些人物, 侧面反映了自己一段生命过程,展现了一幅法国人民 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个人与群体、祖国的辩证关 系)
▪ 2、传记文本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特色; (写作艺术角度)(线) ▪ 3、传记文本独特的社会价值。(选材角度)
(线) ▪ 4、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
自己的见解。 (点)
经典例题:《居里夫人自传》
题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 了伟大的镭的研究工作,而去做普通的战 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 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读者不一 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 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 处理的得失。
③辩证说理:
“内引”文本(信息、材料、观点) “外联”理由: 联知识:
A 文体知识 B 分析鉴赏知识。
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 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 切记:“外联”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 求,不能任意延展。
④ 总结句。
▪ 综上所述,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总体上还 属于常规性试题,只是要求理解得深刻一 点,思考得周全一点。做好此类题目,研 读文本是基础。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 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的,不能脱离 文本作探究。要把高考的探究性试题与我 们平时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区别开来,课堂 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而考试则不能;课 堂可以无结论,但考试必须有答案。
原因:
▪ A、未能明把握此文材料运用的意图(材料运 用是为主题服务,本篇传记通过记录袁隆平 的三个细节故事,塑造了一个生活中淳朴、 有生活情趣的袁隆平形象,意在还他以生活 常态与真实人生。不应该把我们对“感动中 国”中的袁隆平的理解套入分析,任意延展)
▪ B、未能结合实用文的文体特征展开分析(传 记文体强调“真实”,重在用细节塑造传主 形象)
▪ 1、联系文体特点(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 性、通俗性)
▪ 2、联系文本主题分析(写作意图:塑造怎样的人 物)
▪ 3、联系人物表现分析(如动作、语言、心理等) ▪ 总结:并未(这)给传主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更有
利(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的早年生活》
▪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 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请结 合全文和“补充介绍”,简要谈谈你从中受到 的启发,请分条列举(可联系自身实际)。
经典例题:《读 韩 愈 》(梁衡)
▪ 题例:本文的结句“一片江山尽 姓韩”值得探究,请从其字面意 义和内涵上加以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 字面义指韩愈被贬后的“潮州四事”改 变了当地的弊政陋习,给那一片地方带 来的好处;(3分)
▪ 内涵是指赞颂传主的精神世界、所作所 为,能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 起,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3分)
▪ C、未能联系文中人物表现展开分析(文中的 袁隆平质朴、有人情味)
▪ D、答非所问,未能扣住题目要求回答
小结:
▪ (1)本题出题角度是“探究”部分的一个 “点”,即“探究文本中的问题(疑点和难点), 提出自己的见解。”其实间接考到了“线”和 “篇”,即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讨文 本反映的人文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可见,做探 究题,应该有“点”“线”“篇”联系分析的眼 光。
▪ 并没有给传主带来负面影响。
▪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不完整答案
▪ ◎有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全面,更生活化, 更实际化。更突出材料的真实性。
▪ (太空洞) ▪ ◎这样写真实的反映了袁隆平夫妇的性格,同时,
也从侧面揭露了科学研究人员的收入受国家控制 的局面。 ▪ (对文章的中心把握失误) ▪ ◎最后一部份大谈特谈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 态度,是为表现他们对金钱的不重视,他研究水 稻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满足人们所需,他们夫 妻也不喜欢过富裕的生活,只求温饱,很朴素。 ▪ (未能理解准确传记材料及反映的写作意图)
谢 谢!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 首先,国家危难当头,居里夫人把国家需 要摆在第一位,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地救 护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 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因为战争 推迟了镭的研究,但保卫了国家就从根本 上保住了镭的研究。(主观分析)其次, 事实上,德国向法国宣战以后,居里夫人 主持的研究所,其他人员和学生都上了前 线,现实不容许那个时候继续从事镭的研 究。(客观分析)(主客观辩证分析)
小结:
▪ 对人物(高考选材可能是正面人物题材)的探
究评价:
辩证分析
▪ 1、 主观思想——客观成就
▪ 2、 先天禀赋——后天历练
▪ 3 、个人——时代(集体、祖国)
▪ 4、 平凡人生(不拔高)—伟大人格 (不溢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对作品艺术和社会功用的探究评价:
▪ A 是否负面?(为人之常情、认知规律) B 是否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 “点”——“线”——“篇” ▪ “点”不离“线”,“线”不离“篇” 。 ▪ (2)论据从文本中来,或同一论据稍作变通,
▪ 答题规范:
▪ 答对所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分 缕析,集中准确。
▪ 答题格式:言之成理的几个要素
▪ ①观点句:观点鲜明,“观点”(正题、 反题)在题干中。
▪ ②分析句:“论据”在文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