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本振源设计与实现
5G毫米波TR组件设计
设计应用esign & ApplicationD5G毫米波TR组件设计Design of 5G millimeter-wave TR module陶长亚(1.电子信息测试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蚌埠 233006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063.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6)摘 要:为了对5G毫米波通信信号进行测试,本文利用锁相技术、混频技术、滤波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设计出一种宽带毫米波TR组件,经过实际测试,所有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并成功用于5G信号综合测试仪中,实现了5G频段24.25 GHz~30 GHz的通信信号测试。
关键词:TR组件 5G 毫米波 本振源基金项目:电子信息测试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由安徽省“三重一创”项目资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3001020)0 引言对于TR 组件的设计,已有很多人做了深入的研究[1-4]。
但是对于5 G 毫米波TR 组件研制的文献却很少。
5 G 通信信号具有毫米波、大带宽等的特点。
为了对5 G 信号进行测试,本文设计出一种5 G 毫米波TR 组件,并成功用于5 G 信号综合测试仪中,实现了5 G 频段 24.25 GHz ~30 GHz 的通信信号测试。
1 方案设计1.1 设计指标频率范围:24.25 GHz ~30 GHz 功率输出范围:-90 dBm ~10 dBm 功率输出步进:1 dB 调制带宽:200 MHz 分析带宽:200 MHz作者简介:陶长亚(1975-),男,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通信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通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长征路726号电子第41研究所研发一部1.2 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对于上行发射通道,中频基带模块产生的0.25 GHz ~6 GHz 中频基带信号通过开关选择,经过衰减、放大等功率调整与 12 GHz 点频低相噪本振2次谐波混频获得24.25 GHz ~ 30 GHz 的5G 通信频段信号,经过滤波、功率调整后发射出去。
面向5G移动通信系统的本振技术研究
面向5G移动通信系统的本振技术研究1 引言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致力于大幅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大规模MIMO 是5G 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在大规模MIMO 应用场景下,利用数百根天线阵列使大量的终端用户同时共享频率资源,系统中存在多路收发信道,需要多路本振信号,对本振有了些额外的要求,因此本振系统的研究成为关键之一,设计是一个难点。
如果本振与收发电路设计在一块电路板上,会加重本振泄露、射频串扰等问题,针对大规模MIMO 系统的多通道设计,还会明显的增加电路板图尺寸与器件成本,为了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我们研究外置的本振系统。
本设计采用并行分配输出16 路射频本振信号,使得本振输出通道之间的隔离度高,输出信号一致性良好、相位噪声性能优异,特别是相位的一致,对于大规模MIMO 技术做波束成型很有意义。
2 本振系统设计本设计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PLL 是一个负反馈环路,是可以实现相位自动锁定的控制系统,其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相位同步,由图1 可知PLL 主要由鉴频鉴相器( PFD )、环路滤波器(LPF)和压控振荡器(VCO)组成。
在环路带宽内,相位噪声主要取决于参考信号(REF)、分频器和PFD 的噪声,在环路带宽外,输出总的噪声主要取决于VCO 自身的噪声特性。
本设计采用ADI 公司的频率合成器ADF4113,为了得到更好的相位噪声特性,选用外置的VCO —Mini-Circuits 公司的ROS2536C-119+,它的频率输出范围和相位噪声均满足我们的要求。
在PLL 的设计中,为了获得稳定的VCO 凋谐电压,LPF 起到了维持环路稳定性、控制环路带内外噪声、防止VCO 调谐电压控制线上电压突变、抑制参考边带杂散干扰等重要作用,是PLL 设计与调试的关键,本设计选用4 阶低通滤波器,设计为25kHz 环路带宽。
较小的环路带宽能有效抑制杂散,抑制本振近端的相位噪声,但同时会增加锁相环的锁定时间,并且环路带宽外的相位噪声也有一定程度的恶化。
北京理工大学《宽带毫米波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北京理工大学《宽带毫米波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课程名称:宽带毫米波通信技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班级:电子与通信工程2023级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三部分,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所有题目必须回答,请将答案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毫米波通信使用的频段范围是()A. 3-30 GHzB. 30-300 GHzC. 300-3000 GHzD. 3-300 THz2. 毫米波通信的主要优势不包括()A. 大带宽B. 低延迟C. 高穿透性D. 高安全性3. 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点是()A. 衍射能力强B. 穿透能力强C. 直线传播特性明显D. 对天气影响小4. 以下哪种天线不适合毫米波通信系统()A. 角锥喇叭天线B. 微带贴片天线C. 介质透镜天线D. 电小天线5. 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是()A. BPSKB. QPSKC. 16-QAMD. 64-QAM6. 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为了克服路径损耗,通常采用()A. 增大发射功率B. 提高接收灵敏度C. 采用波束赋形技术D. 减小信号带宽7. 影响毫米波通信系统覆盖范围的主要因素是()A. 频率B. 发射功率C. 天线增益D. 调制方式8. 毫米波信道的特点不包括()A. 路径损耗大B. 多径效应严重C. 频率选择性弱D. 时变性强9. 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为了降低相位噪声的影响,通常采用()A. 直接变频架构B. 超外差架构C. 正交调制架构D. 注入锁定架构10. 以下哪种器件不是毫米波前端电路的关键器件()A. 功率放大器B. 低噪声放大器C. 混频器D. 数模转换器11. 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通常采用()A. 频分多址B. 时分多址C. 码分多址D. 空分多址12. 以下哪种编码方式不适合毫米波通信系统()A. 卷积码B. 汉明码C. LDPC码D. Polar码13. 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为了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通常采用()A. 功率回退B. 幅度限幅C. 选择映射D. 部分传输序列14. 在毫米波MIMO系统中,为了获得分集增益,通常采用()A. 发射分集B. 接收分集C. 极化分集D. 空间复用15.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方法主要有()A. 导频估计B. 盲估计C. 半盲估计D. 超分辨估计16. 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为了降低功耗,通常采用()A. 数字波束赋形B. 模拟波束赋形C. 混合波束赋形D. 随机波束赋形17. 在毫米波NOMA系统中,为了提高用户公平性,通常采用()A. 功率分配B. 用户调度C. 速率分配D. 资源分配18. 以下哪种场景不适合部署毫米波通信系统()A. 室内办公环境B. 城区热点区域C. 高速移动场景D. 工业互联网场景19. 在毫米波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接入协议是()A. 802.11adB. 802.11acC. 802.11axD. 802.11ay20. 在毫米波5G通信系统中,为了支持高速移动,通常采用()A. 大规模MIMOB. 超密集组网C. 高频重用D. 动态频谱共享第二部分问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毫米波通信的主要应用场景及其对系统设计的要求。
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
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5G基站的国产化已成为我国通信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国产化设计方案是指在5G基站建设中,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国产化生产和运营。
本文将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安全保障等方面探讨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
一、硬件设备方面在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中,硬件设备是关键之一。
国产化的基站硬件设备应包括天线、射频前端、基带处理等模块。
天线模块是基站与用户之间的重要接口,国产化的天线设备应具备高效率、宽频带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特点,以满足5G网络的高速率和大容量需求。
射频前端模块是信号的收发器件,国产化设计方案应重点提高射频前端的性能和技术水平,以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通信质量。
基带处理模块是处理数字信号的核心部分,国产化的基带处理设备应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的特点,以满足5G基站对数据处理和传输的要求。
二、软件系统方面在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中,软件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国产化的软件系统应包括基站控制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运维管理软件等。
基站控制软件是实现基站自动化运行和网络管理的核心软件,国产化的基站控制软件应具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场景和网络需求。
网络管理软件是用于监控和管理基站网络的软件,国产化的网络管理软件应具备高效的网络资源分配和优化能力,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运维管理软件是用于基站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软件,国产化的运维管理软件应具备智能化的故障诊断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以提高基站的运维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安全保障方面在5G基站国产化设计方案中,安全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国产化的基站应具备安全可靠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能力。
在硬件设备方面,国产化的基站应采用安全芯片和加密技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在软件系统方面,国产化的基站应具备抗攻击和抗干扰的能力,采用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基站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的稳定性。
5G网络下的毫米波通信技术研究
5G网络下的毫米波通信技术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通信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各种通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目前,5G网络已经逐渐成为通信领域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其优势不言而喻。
而其中毫米波技术更是5G网络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一、毫米波技术的介绍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毫米以下的微波,其波长更短,频率更高,因此具备更大的信息传输容量和速率。
毫米波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其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高的带宽和更广泛的频率范围。
毫米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5G通信、航天、半导体、雷达等领域。
在5G通信中毫米波技术具有率高的可靠性、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能耗、可实现宽带通信等优点,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毫米波技术才成为了5G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毫米波技术在5G 网络中的应用毫米波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激光雷达、物联网、超高清视频、实时协同办公等领域。
在5G通信中毫米波技术可以实现Gb/s级别的传输速率,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和容量,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快速和稳定的网络服务。
在物联网领域中,毫米波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支持实时的数据交换、控制和监测。
同时,基于毫米波技术的物联网设备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和能耗,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设备的智能化。
在实时协同办公方面,毫米波技术可以实现更快的信息传输和更好的通信质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实时协同办公。
而在超高清视频方面,毫米波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清晰的画质和更好的视觉体验。
三、毫米波技术的优势和挑战毫米波技术在5G网络中具有很多优势,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毫米波技术的带宽比较宽,可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其次,毫米波技术的传输速率比其他的无线通信技术更快,可以提高通信的效率和速率。
5G毫米波OTA测试技术
专题:移动通信(5G )测试5G 毫米波OTA 测试技术凌云志1,2,张煜1,许虎1,陈婷 3(1. 中电科仪器仪表(安徽)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10; 2. 电子信息测试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蚌埠 233010; 3. 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6)摘 要:毫米波(mmWave )是5G 通信关键技术之一,5G 将在网络容量、数据速率和时延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改进。
5G 测试从以往传导式测试向空口测试变革。
分析了5G 毫米波大带宽OTA 测试将遇到的挑战及困难,并提出了多种OTA 测试关键技术,深入探讨5G 毫米波大带宽OTA 测试平台构建,完成了对多种设备在毫米波OTA 下的整机射频性能测试。
关键词:5G ;OTA 测试;大带宽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doi: 10.11959/j.issn.1000−0801.20210425G mmWave OTA test technologiesLING Yunzhi 1,2, ZHANG Yu 1, XU Hu 1, CHEN Ting 31.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ruments (Anhui) Co., Ltd, Bengbu 233010, China2.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engbu 233010, China3. Northern Information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Nanjing 211106, ChinaAbstract: Millimeter wave (mmWave)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5G communication, 5G communication will bring revolutionary improvements in network capacity, data rate, and delay. 5G testing has changed from the previous conduction type to OTA testing.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5G mmWave large bandwidth OTA testing were analyzed, and a variety of OTA test key technologies was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5G mmWave OTA test platform for a large bandwidth was discussed, the radio performance testing of various devices under millimeter wave OTA was completed. Key words: 5G , OTA testing, large bandwidth testing1 引言移动通信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已成为连接人类社会的基础信息网络。
5g毫米波基站架构
5g毫米波基站架构5G毫米波基站架构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毫米波技术是指在毫米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该频段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大的带宽,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基站是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设备,它们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将数据传输到用户设备。
5G毫米波基站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天线阵列:毫米波通信需要使用大量的天线来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传输性能。
基站中的天线阵列通常由数十个或数百个天线组成,可以实现波束赋形技术,将信号聚焦在特定的方向上,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2. 射频前端:射频前端是基站的关键组件之一,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天线进行传输。
射频前端通常由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等器件组成,可以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3. 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是控制基站操作的核心部件,它负责信号的解码、编码和调度。
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信道资源的分配,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4. 网络接口:基站需要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以实现与其他基站和用户设备的通信。
网络接口通常使用光纤或以太网进行传输,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的通信。
5. 辅助设备:为了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还需要配备一些辅助设备,如电源供应系统、温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保持基站的温度和环境适宜,并确保基站的安全运行。
5G毫米波基站架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和部署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信号传输距离、信号传输速度、信号覆盖范围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快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因其高带宽、高数据传输速率和良好的频谱效率等优势,在5G及未来通信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信号传播的复杂性以及高频段的特性,信道估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为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利用毫米波频段的信号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在基站和移动设备上部署大量天线来实现多输入多输出的效果。
这种系统具有高带宽、高数据传输速率和良好的频谱效率等优点,可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高需求。
然而,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以及大规模MIMO系统的复杂性,信道估计成为了关键的技术挑战。
三、信道估计的重要性信道估计是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信道估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接收到的信号估计出信道的特性,如信道冲激响应、多径传播等。
准确的信道估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降低误码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信道估计技术研究针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本文提出以下几种技术:1. 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压缩感知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实现准确的信道估计。
通过利用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特性,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稀疏信号恢复问题,从而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2. 联合估计与均衡技术: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多径传播和信号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单纯的信道估计可能无法满足系统的需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估计与均衡技术,通过同时进行信道估计和信号均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深度学习在信道估计中的应用:深度学习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4年应用于5G频段的相控阵列天线的设计》范文
《应用于5G频段的相控阵列天线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控阵列天线作为5G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设计对于提高系统性能、扩大覆盖范围和增强信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应用于5G频段的相控阵列天线的设计,包括设计原理、关键技术、设计流程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
二、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1. 设计原理相控阵列天线是一种利用相位控制技术实现波束赋形和波束扫描的天线阵列。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每个阵元的相位,使波束在空间中产生偏移,从而实现波束的指向和扫描。
在5G系统中,相控阵列天线能够根据信号传播环境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波束指向和宽度,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
2. 关键技术(1)阵列结构优化:阵列结构是相控阵列天线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化阵列结构可以提高天线的增益、效率和辐射性能。
常用的阵列结构包括线性阵列、平面阵列和立体阵列等。
(2)相位控制技术:相位控制技术是实现波束赋形和波束扫描的核心技术。
通过精确控制每个阵元的相位,可以实现对波束的指向和扫描。
常用的相位控制技术包括数字式相位控制技术和模拟式相位控制技术。
(3)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是提高相控阵列天线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采样和数字处理等操作,可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传输速率。
三、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根据5G系统的需求,确定相控阵列天线的性能指标和工作频段。
2. 阵列结构设计与仿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阵列结构,并进行仿真验证。
3. 相位控制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研究并确定合适的相位控制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4. 天线单元设计与优化: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天线单元,并进行优化设计。
5. 整体设计与仿真:将天线单元与阵列结构进行整合,进行整体设计与仿真验证。
6. 制作与测试:根据仿真结果,制作出实物样品并进行测试验证。
60GHz无线局域网低成本毫米波频率源的设计
囡
{ 碎 _. : ‘ I] : ’ )= 。G r t l
:
A F 0 4 6
恫
j
图 2 A 41 6整 数 频 率 合 成 器 DF 0
环路 中恒 温 晶 振 的相 位 噪 声 为 : 5 d c 一10 B / H@ 1H z k z和 一15 B / z 0 H ; 控 振 荡 器 6 d c H @1 k z 压 相 噪 的 典 型 值 为 频 偏 10k z 一16d c H 。 0 H 处 1 B / z
Ab ta tA z lmee ae( sr c : 6 GH l tr v MMW )p aelc e e u nysnhszr a end vl e r o 0 mii w h s k d ̄ q e c tei s b e e e p df w o y eh o ol
中图分类 号 : N 2 T 98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 8—84 (0 1 O 0 3 0 10 2 5 2 1 ) 6— 0 6— 3
De i n o w s 0 GHz M i i ee a e Fr q n y S n h sz r sg fLo Co t6 l m tr W v e ue c y t e ie l
ld)l。 +F-s K(N s  ̄
5 = 11 ) ∽ = F sK ()v
4 按 照 锁 相 环 最 小 相 位 噪 声本 文 所 选 闭环, 宽 为 ’ 定 环 路 的 闭 环 带 宽 范 围 ,的 设 计 准 则 可 以确 带
2 0k , 5 Hz 并选 取 环 路 的 相 位 裕 量 为 4 。 滤 波 5,
第2 7卷
第 6期
黄
《2024年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范文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因其高频谱效率和空间复用能力,成为了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及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这个系统中,信道估计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重点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二、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概述毫米波(mmWave)通信是一种在高频频谱上工作的无线通信技术。
毫米波频谱因其具有丰富的带宽和可用于传输高速数据的潜力而备受关注。
而大规模MIMO技术则是通过使用大量天线元素以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稳定的信号质量。
结合两者优势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信道估计的重要性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是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关键过程。
CSI对于无线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还对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信号传播路径多、环境复杂等因素,信道估计的准确度对系统性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信道估计的方法1. 传统信道估计方法: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主要依赖于训练序列或导频信号,通过这些已知的信号在接收端进行比对和计算来获取CSI。
然而,在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信号路径的复杂性以及所需导频资源的巨大,传统方法往往难以满足高准确度的需求。
2. 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毫米波信道的稀疏特性,通过压缩感知算法来准确估计信道状态信息。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减少所需导频资源,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五、信道估计的研究挑战与展望尽管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准确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在复杂多变的无线环境中是一个难题。
5G移动通信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5G移动通信天线的研究与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 1G 模拟通信到如今的 5G 高速通信,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 5G 时代,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研究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5G 移动通信对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以往的通信技术相比,5G 需要支持更高的频段、更大的带宽、更多的天线端口以及更复杂的波束赋形技术。
这意味着 5G 天线需要具备更高的性能、更小的尺寸、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适应性。
在频段方面,5G 不仅使用了传统的低频段,还引入了毫米波频段。
毫米波频段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提供极高的传输速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毫米波信号的传播损耗较大,天线需要具备更高的增益和方向性,以保证信号的有效覆盖。
此外,毫米波天线的尺寸较小,加工精度要求高,这对天线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 5G 移动通信对带宽的需求,天线需要具备宽带特性。
传统的天线设计方法往往难以实现宽频带,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结构。
例如,多频段天线、宽带匹配网络以及新型的天线辐射单元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拓展天线的工作带宽。
在天线端口数量方面,5G 采用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天线端口数量大幅增加。
这要求天线能够实现多个端口之间的良好隔离,以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扰。
同时,大规模 MIMO 技术需要天线能够灵活地调整波束方向,实现对用户的精准覆盖和跟踪,这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波束赋形算法和天线阵列设计。
5G 移动通信天线的设计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首先是天线的小型化问题。
随着移动设备的轻薄化发展,天线的尺寸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性能的天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天线的集成化问题。
5G 通信系统需要将天线与射频前端、基带处理等模块集成在一起,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和高性能。
这就需要解决天线与其他模块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以及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
面向无蜂窝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智能波束扫描方法
面向无蜂窝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智能波束扫描方法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 (4)2. 相关技术介绍 (5)2.1 无蜂窝通感一体化系统概述 (6)2.2 智能波束扫描技术 (7)2.3 面向无蜂窝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智能波束扫描方法研究现状 (9)3. 系统架构设计 (9)3.1 系统总体架构 (11)3.2 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12)4. 智能波束扫描算法设计 (13)4.1 波束扫描算法原理 (15)4.2 基于深度学习的波束扫描算法设计 (16)4.3 基于优化算法的波束扫描算法设计 (18)5. 系统实现与测试 (19)5.1 系统硬件平台选择与搭建 (21)5.2 软件设计与实现 (23)5.3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24)6. 结果与讨论 (26)6.1 实验结果分析 (27)6.2 结果讨论与验证 (28)7. 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成果总结 (31)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2)7.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3)1. 内容简述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面向无蜂窝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智能波束扫描方法。
我们对无蜂窝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在无线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我们详细分析了传统波束扫描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波束扫描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现对信号的高效、准确捕捉和处理。
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1.1 研究背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更高数据速率、更低延迟和更大连接量的需求日益迫切。
蜂窝网络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覆盖范围受限等挑战。
凭借其灵活的部署方式、高效的频谱利用和强大的通感感知能力,逐渐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热门方向。
智能波束扫描是通感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同时降低干扰和功耗。
变频组件测试系统本振源的设计
test system,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 point frequency source to replace the signal source instrument in
the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orted signal source instrument and the point frequency source on output
图 2 20.2 G 点频源原理图
高性能晶振作为点频源的参考源(晶振的性能直接 决 定 本 振 源 相 位 噪 声 的 优 劣 ), 参 考 源 通 过 鉴 相 器 与
2 点频源的设计及制作
依据原理图设计点频源的电路图如图 3 所示,设计 晶振信号为 100 MHz 的恒温晶振,单片机采用 C8501 系列,锁相环采用 HMC704 系列,VCO 采用 HMC738 系 列。单片机烧写程序确定放大 202 倍,VCO 采用 2 分频 与锁相环中的鉴相器,输出状态反馈 VCO,达到稳定状 态后输出 20.2 GHz 的信号。
Key words: Locked Source; Signal Source; Frequency Conversion Component; Test System
CLC number: TN77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1003-0107(2021)06-0024-05
下转 33 页
27
图 4 结果
5 结束语 目前,手势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控制、虚拟现
实等方面。本文利用了 MATLAB 的图像处理技术设计 了静态手势识别系统,此系统在自建的手势图像库中的 识别率较高且识别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面向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与研究》范文
《面向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部署与运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以其出色的频谱效率和系统性能成为5G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此,针对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面向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从基本理论、设计原理、性能评估及其实验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二、MIMO天线基本原理与设计理念MIMO技术是通过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同时传输多个信号流,实现频谱效率和系统性能的提升。
而MIMO天线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多个信号流的独立传输和接收。
因此,设计时需考虑天线的阵列布局、极化方式、阻抗匹配等因素。
三、面向5G移动终端的MIMO天线设计1. 阵列布局设计:针对5G信号的高频段特性,采用合理的阵列布局设计,如均匀线阵、平面阵等,以实现信号的空分复用和波束赋形。
2. 极化方式选择:根据5G信号的传播环境和信道特性,选择合适的极化方式,如垂直极化、水平极化等,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接收性能。
3. 阻抗匹配设计:为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需对MIMO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设计,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四、性能评估与实验研究1. 性能评估: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对MIMO天线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增益、辐射效率、带宽等指标。
2. 实验研究:通过实际搭建5G移动终端系统,对MIMO天线的性能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调整阵列布局、极化方式和阻抗匹配等参数,优化MIMO天线的性能。
五、研究结果与展望经过设计与实验研究,所设计的MIMO天线在5G移动终端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其增益高、辐射效率高、带宽宽等特点使得其在5G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然而,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仍需对MIMO天线进行持续的研究与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和更复杂的信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5G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本振源设计与实现
作者:胡蒙筠周健义
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18年第03期
在5G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被用来大幅度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
大规模MIMO 技术也是5G区别于现有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1]。
在大规模MIMO 场景下,通过基站配置数百根天线,可以使大量的终端用户使用同一个时频资源,因此系统中同时存在多路射频收发信道,也就需要多路本振信号。
本振的研究是毫米波通信系统研究的关键之一[2]。
本振模块与收发系统相互独立可以有效地抑制本振泄露和射频串扰等问题,减少收发系统印制电路板(PCB)版的面积,并且可以使每个模块更灵活,便于调试和后期维护。
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采用外置本振是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选择[2-3]。
1 本振系统设计
频率合成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合成技术与间接合成技术。
直接合成技术又包括直接模拟合成技术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
直接模拟合成技术是最早期的频率合成技术,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器件进行倍频、混频、分频等算术运算从而合成固定频率,再利用窄带滤波器滤出所需频率。
在这种方式下参考信号的相位噪声直接决定了输出信号的相噪,因此容易获得相噪很低的输出信号,但是这种电路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模拟器件组合,集成度低,体积大,杂散抑制较差,成本高昂,目前该种技术主要用于射频微波测试测量仪器中。
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特点是通过数字方式累加相位,再利用相位和去查询正弦函数表从而得到正弦波的离散数字系列,最终经过数模(D/A)转换得到模拟正弦波。
DDS具有频点转换速率快、频率分辨率高的优点,不过由于输出频率杂散很多,输出频率较低,使其使用范围受限[4]。
间接频率合成技术即为锁相环式频率合成技术(PLL),它主要是通过相位负反馈的方式来实现对两路信号相位的跟踪,从而用锁相环将压控振荡器(VCO)的频率锁定在所需要的频点上。
该种形式结构简单,相位噪声低,杂散抑制较好,成本较低,但是频率转换的时间长,频率分辨率比较低[5-6]。
结合本设计中需要输出两路频率较高的本振信号,并且其中一路带宽较宽的特点,综合相位噪声、杂散抑制等因素,决定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来实现该本振源。
1.1 整体框架
图1是PLL的基本结构,锁相环电路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压控振荡器(VCO)、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PF)和分频器[5]。
参考源给出的输入信号FR通过R分频器降低为鉴相器的检测频率FPD,而VCO的输出频率经过N分频器后得到输入鉴相器的另一路信号FN,两路信号通过鉴相器进行相位比较,它们产生的相位差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经过低通的环路滤波器(LPF)滤除噪声和高频分量后送入VCO用来控制VCO的输出频率。
当锁相环稳定后,即[FPD]和[FN]同频同相的状态下,锁相环的输出频率为:
[FOUT=NR×FR] (1)
相位噪声是衡量本振源的重要指标,收发信机的调制与解调精度(EVM)受系统的相位噪声影响,若相位噪声过大,则系统解调出的星座图会出现旋转,因此首先要降低本振源的相位噪声。
影响相位噪声的因素有很多,在近端,相位噪声主要取决于参考信号、N分频器、鉴相器以及电源。
通过式(2)可以估算出环路带宽内的相位噪声:
在输出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分频比N可以改善相位噪声。
一般来说,本振系统的参考源是全球定位系统(GPS)下行的10 MHz[5]。
由于在此设计中需要较高的输出频率,为了获得良好的相位噪声,故选择提升参考频率。
在整个系统前端先设计一个锁相环电路,将10 MHz参考信号提高至100 MHz。
由式(2)可知:系统的相位噪声将会降低10 dB;而在环路带宽外,相位噪声主要受VCO影响。
为了得到更好的频率稳定度和相位噪声,本设计中用100 MHz的恒温晶体振荡器(OCXO)代替VCO[6]。
由于两路本振信号在系统中被同时使用,为了保证信号的一致性,需要采用同一个参考源,图2为本振源结构框图。
ADI公司的频率合成器ADF4002,结合外部恒温晶振XO5051以及GPS参考源10 MHz,并且组成PLL频率合成器。
该模块输出100 MHz的信号经过集总元件组成的功分器后分成2路,分别作为2个ADF5355的参考频率,ADF5355是集成VCO的宽带频率合成器。
第1路参考信号通过ADF5355的锁相环和倍频器后输出8.4~11.2 GHz的信号,以100 MHz步进可调的本振信号,然后经过滤波器和放大器HMC441得到最终所需的射频本振;第2路100 MHz参考信号通过另一个ADF5355的锁相环电路并且再输出5.4 GHz的信号,再经数字衰减器HMC425A和放大器GVA_83+,得到所需功率的中频本振。
1.2 环路滤波器设计
环路滤波器是锁相环电路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它可以为VCO提供干净稳定的调谐信号,维持环路稳定性,控制环路带内外噪声,抑制参考边带杂散干扰。
环路滤波器的重要参数为环路带宽和相位裕度。
环路带宽的减小可以改善杂散的抑制以及VCO近端的相位噪声,但同时增加锁定时间,并导致远端相位噪声的恶化;而环路带宽增大则会减少锁定时间,不过无法保证VCO近端的杂散和相位噪声抑制。
此外,当环路带宽为鉴相频率的1/10 到1/5 时,锁相环会失锁[4-5]。
综合环路稳定性、杂散抑制、相位噪声、锁定时间等因素,最终确定输出频率为100 MHz 的锁相环环路带宽为30 Hz,同时输出5.4 GHz以及8.4~11.2 GHz的PLL环路带宽则为100 kHz。
图3给出了两路锁相环电路中四阶滤波器的结构和取值。
1.3 单片机部分设计
本设计中采用单片机C8051F320对ADF4002、2个ADF5355芯片以及数控衰减器
HMC425A进行输出频率和功率的控制,其中两路ADF5355共用数据传输和串行时钟线。
图4为单片机控制电路结构图。
2 测试结果与
实物图
本设计实现了两路不同频率的本振信号输出,具有较好的相位噪声。
利用RS的相位噪声分析仪分别对两路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5、6所示。
在8.4~11.2 GHz频带内选择10 GHz信号的相位噪声测试结果,参考频率源为相噪仪自带的10 MHz。
从图5、6中可以知道:5.4 GHz信号输出功率为12.07 dBm,10 GHz的信号输出功率约为13.8 dBm,并且两路ADF5355锁相环电路的输出信号皆具有良好的相位噪声,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上位机进行频率控制,利用相噪仪对频率范围为8.4~11.2 GHz,步进100 MHz 的本振信号输出功率进行了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在该频带内输出最大功率为14.57 dBm,最小功率为6.7 dBm。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频带内信号输出功率浮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ADF5355的输出功率有8 dBm的变化范围。
在后续链路设计中可以结合数控衰减器来平衡各个频点的输出功率。
此外,图中谱线的不清晰主要是由于上位机变换频率的速度大于本振信号锁定的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等单个频点锁定后,再进行频率切换,以保证本振信号良好的性能。
图8为本振源实物图。
3 结束语
文中通过结合3个锁相环结构成功实现了参考频率的提升和2个不同频段本振源的输出,可同时用于中频以及射频模块,并且降低了相位噪声。
输出的两路本振信号中,一路5.4 GHz 信号功率可调,另一路8.4~11.2 GHz信号可实现较宽频带内本振源的输出。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功分模块,配合放大器实现多路同频同相的本振信号的输出以满足大规模MIMO 系统对于本振的相关需求。
参考文献
[1] 尤肖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2014,5(44):551-563
[2] 刘兆栋.面向5G移动通信系统的本振技术研究[C]//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合肥:中国电子学会,2015
[3] 单月忠.基于ADF4351的频率源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4,40(6):85-88
[4] 赵清潇.基于宽带多通道微波收发信机的本振源设计与实现[D].青岛:山东大学,2015
[5] 褚颖颖.大规模MIMO系统射频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6] 林波.大规模MIMO外部本振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18
[7] 黄维辰.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通道射频收发信机以及频率源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8] BANERJEE D. PLL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nd Design 5th Edition [M]. USA:National,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