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如果煤层尚未开采,可根据地质条件相近的相邻煤层的综合弱化常量( z )
钻孔岩心的取样试验,确定直接顶下位岩层的单向抗压强度及直接顶平均分层厚 度,按式(3)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距,同表 3 确定直接顶类别。 三、基本顶分级 (一)级别顶分级
根据基本顶压力显现强烈程度,将基本顶进行分级,其分为四级。其中,Ⅳ 级又分两个亚级。级别名称和代码见表 5. (二)分级指标
代号 名称
基本顶级别 分级指标
Ⅰ级 不明显
Ⅰ级
p e
≤895
表5 级别名称及代号
Ⅱ级
Ⅲ级
明显
强烈
表 6 基本顶分级指标
Ⅳ级
Ⅳa
Ⅳb
非常强烈
Ⅱ级
Ⅲ级
Ⅳ级
Ⅳa
Ⅳb
895<
p e
≤975
975<
p e
≤1075
1075<
p e
≤1145
p e
>1145
(三)各级基本顶相应的典型地质技术条件的组合(表7)
.7
2.6
数度
参分 考层
hc =
区 厚 0.26+-0.12
间度
5
hc =0.285+-0
.13
hc =0.51+-0.
355
hc =0.675+-0.
34
hc =0.72+-0.
34
等
效
h R 抗 o c <7.
弯 52 能
h h R o c <2.
R o c <7.
9-11.4 8-29.1
h R o c <33
2b
求出其平均值 r ,查表3确定该煤层直接顶所属类别。
表 4 2 类直
基本指标的划 分
8< t ≤12 12< t ≤18
n
l = ri
r
i 1
式中 2.
lri ——同一煤层已开采工作面的实测直接顶垮落距;
N —-同一煤层已开采工作面数,一般应不少于3。 同一煤层已采工作面推算未采工作面:
L L 如已知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 p ),可用式(8)推算初次来压步距( f ):
Lf
=2.45
Lp
(8)
3. 直接顶充填系数计算:
N = hi / hm
(1) 直接顶厚度确定原则:
(9)
h 当直接顶厚度小于 6 倍采高时, i 取实数直接顶厚度;
h h 当直接顶厚度大于 6 倍采高时,取 i =6 m 。
=
37 1 7 4 2
2
5
0
0
1
典
型 Lf /
hm
=
< 30-3 34-3 38-4 43-5 58-6 66-85 85-96 >96
条m
30 4 2
8
3
8
6
件
hm < 24-2 24-2 27-3 35-4 46-5
=
53-68 68-78 >78
24 7 7 1 6 3
3
hm < 19-2 22-2 27-3 31-4 41-4
-104
h R o c <4
5.5-1 39.4
力
c h 注:参考指标中, R z 、 c 、 o 均为该类顶板各煤层相应参数的平均值加减速
均方差。
(三)2类直接顶的划分
接顶的划分
对于2类直接顶,要根据需要分两个亚类,见表4。
(四)直接顶类别的确定方法
代号
1. 已采多个工作面的煤层: 2a
根据本煤层实测的起码接顶初次垮落距,按式(1)
板稳定性综合影响的常
量。
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
位于煤层之上难垮落的
岩层。
m
基本顶初次来压时,自
开切眼到煤壁的距离。
m
当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
超过工作面长度½时,需
9 基本顶周期来压
Lp
m
步距
10 直接顶充填系数
N
11 煤层采高
hm
m
要将进行修。修正衙的
L fe 称 为 修 正 基 本 顶
初次来压步距。 基本顶相邻两次来压之 间的距离
h 直 接 顶 厚 度 i 与 煤 层 h 采高 m 的比值。
二、 直接顶分类 (一) 类别名称
采煤工作面直接顶类别按其在开采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程度进行划分。共分为 4类。其中,1类又为2个亚类。类别代号及名称见表2。
表2 直接顶类别代号及名称
1类
1a
1b
不稳定
2类 中等稳定
3类 稳定
4类 非常稳定
(二) 分类指标和参考要素(表3) 表3 直接顶分类指标及参考要素
定义或说明
M
直接顶下位岩石,其厚
度相当于Hale Waihona Puke Baidu层厚度的部
分中,按岩性和强度形
成的各组岩层的分层厚
度平均值。
M
GB/T16414
(直接顶初次垮落距按
冒落长度超过工作面总
长度的 50%时工作面煤
壁至切眼煤帮之间的距
离计算。
M
按给定公式计算得到的
直接顶初次垮落距。
m.Mpa/ MPa 反映煤层顶板结构,分 层厚度和裂隙分布对顶
(1)
l 如已知煤层某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距 ri 可按式(2)计算其综合弱化常
l 量,并进而按式(3)推进算该煤层其他工作面初次垮落距 rei ,取不少于3个
工作面的平均值,然后按表3,确定其接顶类别。
l 0 .1186 zc
c R h z =
cl ol
(2)
l c R h rei =8.94 z
表7 各级基本顶相应的典型地质技术条件组合表
基本顶级别
Ⅰ级
Ⅱ级
分级界限/(Kn.
m2
)
p e
≤895
895<
p e
≤975
N 间 1-2 3-4 1-2 3-4 区
Ⅲ级
975<
p e
≤1075
1-2 3-4
Ⅳ级
Ⅳa
Ⅳb
p e
p 1075< e ≤ >
1145
114
5
1-2 3-4 1-2
hm < 37-4 41-4 47-5 54-7 72-8 82-10 105-12 >12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一、 术语及代号(表1)
表1 术语及代号
编号
术语名称
1 直接顶厚度
2 直接顶平均分层 厚度
3 直接顶初次垮落 距
4 计算直接顶初次 垮落距
5 综合弱化常量
6 基本顶
7 基本顶初次来压 步距
8 修正基本顶初次 来压步距
代号
hi ho
Lr
Lrc c2
Lf L fe
单位符号 M
p 基本顶的分级指标是基本顶初次来压当量( e ),其值由基本顶初次来压步
L h 距( f ),直接顶充填系数(N)和煤层采高( m )按式(4)确定。基本顶的
分级指标见表 6.
(4)
p L h e = 241.31 ( f ) — — 15.5N+52.6 m
p 式中 e ——基本顶初次来压当量,kN/㎡。
四周未采的工作面:
L fc =
一边采空或有走向断层的工作面:
Lf (1 k) /(1k)
L fc
=
(6)
两侧已采的工作面:
(5)
Lf 2(2 k) /(4 3k)
(7)
L fc
=
Lf 2(1 k) / (1k)
L 式中 k= f / Lw ( Lw 为工作面长度);
µ——基本顶岩石的波桑系数(一般可取:砂质页岩,µ=0.35;砂岩,µ=0.2-0.3; 砾岩,µ=0.2)。 2.用周期来压步距推算初次来压步距:
=
47-55 55-62 >62
19 2 7 1 1 7
4
(四)基本顶级别确定方法 1.计算初次来压步距:
L 当初次来压步距不超过工作面长度的½时,取其实测值作为式(4)的 f 。
如果初次来步压步距超过工作面长度½时,实测的初次来压步距需按照式(5)-
L 式(6)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 Lfc 取代式(4)中的 f 。
cl oi
(3)
式中 Rcl -------已采工作面的单向抗压强度;
hoi --------已采工作面的直接顶分层厚度;
Rci ---------某未采工作面的单向抗压强度;
hoi ------某未采工作面的直接顶分层厚度。
3.当基本指标处在两类界线附近时,可根据岩性,结构特征,其他力学要素所
处区间判定所属类别。 4.未采煤层:
h (2) 煤层采高( m )确定原则;
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以煤层厚度作为煤层采高; 分层开采的工作面,以分层次采高作为煤层采高。
p 4.计算初次来压当量平均值 e 及级别划分: L h p 由已采工作面的 f ,N, m ,按式(4)计算初次来压当量平均值 e ,然
后对照表 6 对该煤层基本面级别进行判定。
综
合
弱
cz =
化 0.163=+-0.0
常
64
cz =0.273+-0
.09
cz =0.30+0.1
2
czc =0.43+-0.
157
czc =0.48+-0
.11
量
主单
要向
力抗 学压 参强
Rc =27.94-1
0.75
Rc =36+-25.
75
Rc =46.3+-2
0
Rc =65.3+-33 Rc =89.4=-3
类别
1类
1a
1b
2类
3类
基本
r ≤4
4< r ≤8
8< r ≤18 18< r ≤28
4类
28< r ≤50
指标
岩性 和结 构特 征
泥岩、泥页 岩、节理裂 隙较发育或
松软
泥岩,碳质泥 岩节理裂隙
较发育
致密泥岩、粉 砂岩、砂质泥 岩节理裂隙
不发育
砂岩、石灰岩 节理裂隙很
少
致密砂岩、 石灰岩节理 裂隙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