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On the Hero in Robinson Crusoe”之文献综述

学生:李娟

指导老师:孙艳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2011届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的经历启发写成的。笛福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鲁滨逊·克鲁索。这部小说从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历来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这部小说,如从文学、史学、经济学等角度。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人们也试着从更深的层次去挖掘其中的价值。我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和综述所引用文献的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文中主人公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形象生动。本篇论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小说和其英雄人物—一个勇敢地面对现实、与困难抗争到底的典型,一个开辟鸿荒、创造文明的英雄。他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航标,尤其针对现在一部分年轻人安于现状、懒散成风的不良生活态度,他激励现代年轻人直面现实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靠自己的劳动与奋斗求生存与发展,积极进取、奋斗不息。

一.发展历史

小说从出版至今,已经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鲁滨孙飘流记》(1719) 是笛福航海历险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 也是他的代表作。二百多年来, 作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克鲁索凭着他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已经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正如许多批评家所指出的, 克鲁索似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方面, 他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有一种内在的冲动驱使他去操纵和支配外在世界, 去获取物质财富。这一派批评家的代表人物是伊恩·瓦特。另一方面, 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 这个世俗的鲁滨孙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某些批评家们看来, 鲁滨孙身上渗透着一种深刻的宗教观。小利奥波德·达姆罗施认为,《鲁滨孙飘流记》与清教传统的密切关系是毫无疑问的: 它利用了精神自传和寓言(allegory) 两

种体裁。J ·保尔·亨特则说《鲁滨孙飘流记》在一个非常深刻的层面上体现了清教对人类的看法: 通某一个体的生活历程来描述人类的反叛、受罚、忏悔和得救的过程。甚至伊恩·瓦特先生也承认笛福的小说中所显露的许多观点具有独特的清教思想。如罗伯特梅尔从小说虚构性与历史性结合的特点研究, 认为笛福生活的细节叙述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但这样一来, 读者就很难辨别哪些是生活的原型, 哪些是作者的虚构, 进而导致人们对《鲁宾逊漂流记》是否为小说产生质疑; 也有评论家分析主人公鲁宾逊形象的现实意义, 从而归纳出他的毅力、创造力、乐观向上和坚忍不拔等性格品质。此外, 对小说的心理批评解读、殖民主义解读和宗教思想解读等等都曾经是小说研究的视角。其中,我们不能忽视一种对小说的整体评价,这种评价将鲁宾孙在荒岛的作为片面夸大,并借着主人公将读者引入自然的对立面, 认为人类的幸福来源于对自然的奴役。这种长期以来对小说的解读方法必然使读者产生一种同自然对立的观点, 从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发展现状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这部小说,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有的从资产者、劳动者、殖民者的三重角度,有的从后殖民主义发展的角度,也有的从荒岛文学流派的角度,还有的从新史学或生态学等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王佳音在《解析鲁滨孙精神》一文中通过分析鲁滨孙的清教徒思想和资本主义精神,进而理解了在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正是这种鲁滨孙式的精神使英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强国;秦玉杰在他的《劳动者、资产者和殖民者三重身份的统一》一文中从主人公鲁滨孙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新兴的资产者和开拓“新世界”的殖民者三重身份的形象出发分析这一经典人物;许昌富在他的《浅谈鲁宾孙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思想》一文中提到: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兴起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开始关注作品中宣扬的殖民主义思想,鲁滨逊这一英雄形象代之以早期殖民者形象,而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过程是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海外扩张行为的一个缩影,认为仔细研读作品文字里所隐藏着的殖民主义思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英国早期的殖民主义海外扩张的行为;郭艳英在她的《笛福小说作品中

的“荒岛文学”特色》一文中从荒岛文学的视角分析小说具有远离人类文明的环境背景,人物都具有独立生存思想,主人公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追求生存与发展,谋生手段是靠自己的劳动与奋斗等。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小说历来鲜有人问津,陈影在她的《鲁宾孙漂流记的生态视角解读》一文中分析道:依据小说中关于统治自然的描写、主人公被欲望支配的表现和女性因素的大量缺席三个纬度, 可以使读者重新思考鲁滨孙漂流记,并借此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破除人类头脑中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一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基础, 从而实现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发展。以上综述的一些作者从不同视角去解读这部小说从而得出不同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确有很重要的贡献。但却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部小说的确有很深的研究价值,但我们似乎过于强调它深层次的隐含意义,而忘记了最表面也最重要的东西。读过《鲁宾孙漂流记》的人,都会被鲁宾孙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和震撼。这是一般读者的第一印象。他们通常会设想如果自己也处于同样恶劣的环境中该怎么办。人们往往敬佩鲁宾孙的意志力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很多人正是听说了小说的这一特点,才开始读它的。所以抛开那些深层意义的研究,从最原始的主人公的英雄精神进行研究也不乏对现代年轻人的积极启示。

三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对《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研究应该结合表层和深层的意义,充分挖掘研究的现实意义。从空间诗学和空间政治的角度看,《鲁滨孙漂流记》提供了一个西方现代性展开的初始场景。小说中的空间建构与主体的形成同步进行,空间的生产与文化的定位互补互动。鲁滨孙在谋划生存、构建空间的同时,发展出一种比笛卡尔的“我思”更为实在的、可触可摸的主体性意识;通过划界和构建,鲁滨孙生产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空间,开启了自己的此在世界,也开启、构建和定位了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文明与野蛮的关系。小说将空间叙事、现代性主体与帝国政治交织在一起,实现了诗学与政治功能的互相转换。《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可分为海上历险、流落荒岛和离岛回归三个部分,这种叙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