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一、土地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土地经济学,简单来说,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用、配置以及相关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税收政策,以及土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等。

二、土地的特性与经济价值土地具有多种特性。

首先,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等。

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无法像其他商品那样随意移动,这也使得土地的利用具有很强的区位依赖性。

面积的有限性则意味着土地资源是稀缺的,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

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块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适宜性和价值有所不同。

土地的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的用途多样性以及土地资产的增值性等方面。

土地的供给相对缺乏弹性,而需求则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

土地的用途多样性使得同一地块可以有多种利用方式,但其最优用途往往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土地的自身条件。

土地资产的增值性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增加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因素导致的。

土地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农业领域,土地是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其价值取决于土地的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

在城市中,土地是工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其价值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三、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它包括土地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土地的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的市场。

在我国,国有土地的出让主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

这一市场的运行对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政府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的二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市场。

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反映了土地资源的流转效率和利用效率。

土地市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地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金融政策、人口流动等。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土地与土地经济学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山峦、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的一切可利用的地貌特征。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是一个地理实体,具有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形状。

土地的空间范围由地表、地下和上下空间组成。

土地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土地的空间特征。

(2)经济特性:土地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土地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部附加价值。

土地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土地的用途、使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3)社会特性:土地具有社会属性,受到政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3、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市场规律的学科。

它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1、土地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将土地投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使用活动。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2、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社会经济需求,合理分配和布局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

3、土地资源配置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经济效率原则。

4、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配置方法。

静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需求预测法、综合平衡法和社会经济评价法等;动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1、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体系,包括土地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活动。

2、土地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等。

3、土地市场的特点:不充分竞争性、信息不对称性、政策敏感性。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5、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市场)、二级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市场)、三级市场(个人之间的自由市场)。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学科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虽然我国当前的土地问题分别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通过土地经济学的发 展,也有效地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将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土 地规划学,则可以增强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土地规划实施手段 的多元化,这都将更有效地推进土地规划的实施。
土地学科应用的基础性作用
土地经济杠杆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租 地价、土地税费、土地产权等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了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 理的效率。因此,土地经济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更有利于其他土地学科理论与 方法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 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20 年代。但在此之前,一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就 对土地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
• 此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带来土地问题的日益复杂 化,以及经济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 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 形成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两个原则,对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模以及产
业部门之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关系具有实践性意义。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讲 土地市场 第二讲 土地市场
• 第一节 土地市场概论 • 第二节 中国土地市场体系 • 第三节 中国土地市场管理
1. 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是自然赋予的不可再生物,对于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增 长的需求来说,土地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一经投入某项用途之后,欲改变其利用方向,一般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
3.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任何过度开发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 在增加土地投入时,必须寻找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投资 的适合度,确定最佳的投资结构,不断改进技术、以便提高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

2023年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简答题

2023年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简答题

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合, 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 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口增长, 自然就规定增长食物, 进而规定增长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长。

总之,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 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

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运用率。

2.简述土地经济供应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应的因素很多, 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应;运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运用计划;土地供应者的行为。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 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 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运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 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4.土地市场的运营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营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

其重要涉及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 经济的运营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 这就是市场机制。

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 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应、需求来决定。

同时, 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 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 使市场处在均衡状态。

在这种市场中, 政府不做任何干预。

(2)所谓计划机制, 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的, 通过各种计划方式, 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营进行规范、调节和控制。

这种机制以国家的宏观目的为依据, 从而克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但缺少市场机制所有的灵敏性。

在市场中, 计划机制重要是保证土地资源运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1)农业土地的集约运用①增长复种指数, 提高全年光能运用率②增长单产, 提高作物光能运用率③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潜在生产力④多层次运用光能空间, 进行立体开发, 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运用率(2)非农用土地的集约运用就是力争获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最大经济效益。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复习土地经济学的要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所有权、土地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应对相关考试或工作提供帮助。

以下是土地经济学复习的重点总结:一、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经济价值1.土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具有固定性和不可再生性。

2.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土地的市场价格上。

3.土地资源的价值受到土地位置、土地品质、土地用途等因素的影响。

二、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1.土地所有权是指对土地资源拥有的所有权利,通常由政府或私人持有。

2.土地使用权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对土地进行使用、收益和转让的权利。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1.土地市场是指土地所有权的交易市场,通过买卖、租赁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流通。

2.土地价格是反映土地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受土地位置、土地用途、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四、土地与农业经济1.土地在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2.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五、土地与城市经济1.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配置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2.城市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六、土地与环境经济1.土地资源保护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地税收与土地政策1.土地税收是国家对土地资源利用征收的财政收入,是土地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土地政策包括土地资源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对土地经济学的要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土地市场、土地所有权、土地价格等方面的知识,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经济学中的土地经济学经济学培训

经济学中的土地经济学经济学培训

经济学中的土地经济学经济学培训经济学中的土地经济学经济学培训在经济学领域中,土地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土地资源的产出、分配和利用等与经济有关的问题。

土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地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在经济学培训中土地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土地经济学概述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土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的利用效率、土地的价值和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

在土地经济学理论中,土地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空间性等特点。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配置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二、土地经济学原理1. 土地供给与需求土地供给受制于自然地理因素、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等多种因素。

土地供给的弹性决定了土地的稀缺性和价值。

土地需求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土地的价格和利用效率。

2. 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率是衡量土地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和效益。

土地的利用效率与土地的适宜性、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增加农业产量、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生态保护。

3. 土地价值和价格土地价值是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土地的价值受到地理位置、土地质量、开发潜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价格是土地市场上交易的价格,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形成。

土地价格的波动对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地经济学在经济学培训中的教学内容在经济学培训中,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重点教授以下内容:1. 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介绍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土地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讲述土地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和关系,分析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供求平衡的形成过程。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引言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在经济中的作用、价值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并讨论土地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基本概念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部分,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

在经济学中,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土地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发展中需加以合理利用。

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土地的价值、利用和分配问题,研究土地资源的供需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土地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理论与模型土地价值理论土地价值是指土地在市场中所具有的价格和价值。

土地价值理论主要有劳动价值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地租理论等。

•劳动价值理论(Smith)认为土地的价值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土地的价值取决于开发和利用土地所需的劳动成本。

•边际效用理论(Ricardo)认为土地的价值取决于其对经济产出的边际效用,也即土地的稀缺性和需求程度。

•地租理论(Ricardo)认为土地的价值由土地所能提供的收益决定,土地的地租是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

土地利用模型土地利用模型是用于描述土地不同用途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影响因素的模型。

常见的土地利用模型有扩散模型、权衡模型和多因素决策模型等。

•扩散模型(Von Thünen)基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运输成本,描述了农业用地从城市向外延伸的过程。

•权衡模型(Alonso)基于土地用途之间的相对吸引力和竞争关系,描述了城市中不同土地用途的空间分布。

•多因素决策模型(Landis)综合考虑了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个因素,用于预测和规划土地利用。

应用与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

土地经济学作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价值、土地所有权以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学科,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地的定义土地在经济学领域被定义为地球表面及地下的自然资源,包括陆地和水域。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

在经济活动中,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无法增加,而需求则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

土地价值的形成土地价值是指土地在市场上取得的价格或者价值。

土地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位置、土地用途、土地品质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不同地区的土地价值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城市土地的价值要高于农村土地,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价值会不断增长。

土地利用土地的利用关系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土地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安排不同,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等多种形式。

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土地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会影响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土地市场的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

土地经济学的意义土地经济学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土地资源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土地的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够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经济学完整版.doc

土地经济学完整版.doc

一绪论思考题: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利用经济、土地经济学、土地价值。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非生物)功能,观赏功能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P7)土地的功能(一)承载功能(二)生产功能(三)资源(非生物)功能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二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概念与内涵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和早期表述(P50)二、近代土地报酬规律内涵的扩展土地报酬变化三阶段分析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内涵二、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阶段分析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P55)一、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二、我国实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客观要求及其途径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思考题:1.概念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肥力、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肥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

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2.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

►早在18世纪7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首先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和权益分配等问题。

它关注土地供需、土地利用、土地价值以及土地政策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研究领域,培养学生对土地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土地经济学概述:介绍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土地经济与城市发展:探讨土地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 土地供需与土地利用:分析土地供需关系、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配置等问题。

- 土地价值与土地评估:研究土地价值的形成机制和土地评估的方法。

- 土地政策与土地改革:介绍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讨论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挑战。

- 土地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土地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授课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2 案例讨论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土地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学术研讨组织学术研讨会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探讨,提升其科研能力。

三、教学要求3.1 知识要求- 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原理;- 把握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理解土地经济与城市发展等关系;- 掌握基本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2 能力要求- 具备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能够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术研究项目。

3.3 态度要求- 对土地经济学问题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态度,勇于挑战和创新;- 培养对土地资源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土地经济学教案

土地经济学教案

土地经济学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土地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土地的利用、产权和价值等问题,对于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3. 能够运用土地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土地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1 土地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1.2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1.3 土地经济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2. 土地的生产要素属性和特点2.1 土地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2.2 土地的稀缺性和固定性2.3 土地的价值和价格3. 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3.1 土地利用的概念和分类3.2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3 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和方法4. 土地产权与土地流转4.1 土地产权的定义和种类4.2 土地产权制度的转变和发展4.3 土地流转的原因和影响因素5. 土地经济效益评估5.1 土地经济效益评估的概念和意义5.2 土地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和指标5.3 土地经济效益评估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系统介绍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关于土地经济学的案例和经验。

3. 问题导向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土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发言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土地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成果。

第六部分: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一本与土地经济学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辅助教学和展示相关案例和数据。

第一章土地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土地经济学导论
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 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 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 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 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 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 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二)土地财产制度
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 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 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 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 题。
推荐教材
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黄贤金、张安录主编,《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3。
刘书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0。
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40%(出勤率、课堂表现10%, 课下作业30%);期末考试60%。
C1:行政办公用地
U2:交通设施用地
C2:商业金融业用地
U3:邮电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C3:文化娱乐用地
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W-仓储用地 T-对外交通用地
C4:体育用地 C5:医疗卫生用地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U5: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U6:殡葬设施用地 U9: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S-道路广场用地
菜地1150 特殊用地2060 可调整养殖水面1551
坑塘水面1540 城市1360 城市2010
可调整其他园地1251
农村道路1530 天然草地1410
水厂 B村 养鸡场 变电站 A村
4.8 27.58 25.7 14.57 0.24
0.23 7.24 219.46 0.3

土地经济学考研题库

土地经济学考研题库

土地经济学考研题库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的配置、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土地的产权、市场、规划、政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土地经济学考研题库的一些内容:# 土地经济学考研题库一、土地经济学基本概念1.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土地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特性?3. 土地产权包含哪些内容?4. 土地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有何不同?二、土地资源的配置1. 土地资源配置的原则有哪些?2. 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什么?3. 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现象有哪些?4. 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什么?三、土地产权与交易1. 土地产权制度的类型有哪些?2. 土地产权的界定对土地市场的影响是什么?3. 土地交易中存在哪些风险?4.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土地产权?四、土地市场分析1. 土地市场的供需机制是如何运作的?2. 土地价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 土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解决?4. 土地市场调控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五、土地利用规划1.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什么?2.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4.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六、土地政策与法规1. 土地政策的制定依据是什么?2. 土地法规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3. 土地政策与土地市场的关系如何?4. 土地政策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有哪些?七、土地经济的国际比较1. 不同国家的土地产权制度有何差异?2. 国际土地市场的特点是什么?3. 国际土地政策的发展趋势有哪些?4. 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本国土地经济政策?八、土地经济学案例分析1. 土地征收与补偿的案例分析。

2.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案例分析。

3. 土地规划与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分析。

4. 土地政策对农业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

结束语土地经济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它不仅需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法律、地理、规划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通过对土地经济学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自然特性: 位置的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经济特性: 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功能: 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名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 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研究方法: 抽象思维、系统分析、微观与宏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土地利用: 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内容: ⑴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⑷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⑸土地保护基本原则: 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影响因素: (土地能否被利用及利用效率高低):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社会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 表现出的作用不同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因素是第一因素, 提高后, 人类具备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较高能力,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土地利用的方向与方式★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原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小于1, 设在产品中心消费区;大于1, 设在地方性原材料产区;等于1, 之间的任何一点劳动系数=劳动成本/地域重量★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 A城市规模大, 人流物流剧增, 公共设施不堪重负、工业布局、土地区位利用不合理、交通堵塞B从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调整开始, 借鉴城市布局原理, 优化城市空间各项用地, 特别是各功能区的组合关系。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型②面积有限性:土地的面积具有不可再生性,面积有限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光照和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质量差异性。

④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性:是人类在土地自然特性基础上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4.土地的分类2007年:分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2017年: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并且内涵是动态的。

2.土地利用的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利用程度分析: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改造程度,以及土地收到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2)利用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

(3)利用效益分析在农业上,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水果产量等。

对城镇土地,所看重的是单位土地面积带来的收益(利润/纯收益)。

除经济效益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开发: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使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也包括对农业用地进行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后,使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活动(也就是非农业土地开发)。

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宜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曲福田第四版选择题

土地经济学曲福田第四版选择题

土地经济学曲福田第四版选择题摘要:一、土地经济学概述1.土地经济学的定义2.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土地经济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土地经济学发展历程1.国外土地经济学的发展2.我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3.土地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三、土地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2.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3.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4.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四、土地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土地制度改革2.土地资源配置与优化3.土地资产管理4.土地纠纷与土地法律问题正文: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配置、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用性和政策性。

本文将对土地经济学的概述、发展历程、核心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土地经济学概述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旨在揭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

二、土地经济学发展历程土地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为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地市场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土地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土地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土地利用与土地规划、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等方面。

这些理论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土地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土地经济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土地制度改革中,需要运用土地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土地制度的优劣,为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在土地资源配置与优化中,土地经济学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在土地资产管理中,土地经济学可以提供土地价值评估、土地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在土地纠纷与土地法律问题中,土地经济学可以为土地法律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土地经济学(全本)ppt

土地经济学(全本)ppt
土地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
研究解决; (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
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2、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人地关系可分为两种:
①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 可成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人是主体(为 土地利用和生产提供人力资源);土地是客体, 为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②在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 关系,称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
2、人地关系的实质内涵
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人地关系:
4、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现阶段是改造中地产田土,其作用有: (1)直接提高粮食单产。 (2)改善生态环境。 (3)解决贫穷问题。 (4)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
济发展。
第二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我们来研究土地问题,尤其土地经济问题,首先 就要研究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也就是说有多少土 地供给我们使用,而人们又需要多少土地。
(2)针对具体的地区单元来理解。
2、制约因素 (1) 地球的表面积 (2) 适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3) 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 (4) 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 (5) 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指各种有用的矿
产动植物可供利用) (6) 一定的交通条件(使人们易于接近,便
于联系和物质交换)
一、 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增长: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水平的提高,有时也指每个人收入或实际消 费水平的增加。

土地经济学(整理)

土地经济学(整理)

土地经济学(整理)第一章导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面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4、功能的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

4、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方面的问题。

5、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容及意义:容:1、土地利用程度2、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效率意义:为更合理的利用土地指明方向。

3、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2、土地供不应求与浪费兼有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局。

4、土地利用的目标: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用)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

5、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面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6、贴现系数: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7、复利系数:现在的一单位货币量在n年后变成现在的多少倍8、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一套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行动路线的系列决策,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一、土地经济学概述1、概念: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关系的学科。

2、研究对象:①人与土地:利用与被利用②人与人:各种关系3、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及其关系研究领域:土地资源利用:①土地资源的规划与计划②土地的集约利用、区位利用和规模利用③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财产制度:①土地的所有制度②土地的使用制度③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土地流转:①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②土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关系:用根本目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手段来表明以上三者的关系。

①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研究土地用途的根本目的。

②土地资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的财产制度下进行,因此建立合理的财产制度是土地合理利用的根本保证。

③在土地利用中必然发生土地资产流转及收益分配问题,因此确定土地流转条件、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是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土地概述1、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土壤、水文、地质、大气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正反两方面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内涵:①土地只限于地球②地球表面的某一区域③土地是一个立体三维空间体(有形状的、客观存在的)④土地是自然——经济综合体⑤土地的性质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改变的3、特点: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①位置固定性(人类利用土地要就地利用,因地制宜)②面积有限性(要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③质量差异性(因地制宜,利用各类土地)④功能永久性(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社会属性:①地供给的稀缺性(要珍惜土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A、总供给与需求不平衡B、某种用途的稀缺C、土地位置固定性和质量差异性②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③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④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找合理的集约度)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由于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所以土地利用应该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4、土地功能①生产功能(由于土地的构成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土壤具有肥力而具有生产能力)②承载功能③资源功能(旅游资源、建筑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5、土地的分类:按土地的用途现状进行分类:二级分类体系(1984年)和三级分类体系(2001年)二级分类体系:把全国土地划分八大类(一级类型)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①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经济学是把土地视为一个经济要素,研究其综合利用 和分配及其法则的综合性经济学科。(刘书楷《土地经济 学》,1993) ➢土地经济学,简言之是一门研究人与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人 与人的关系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1991) ➢土地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以研究\阐述有关土地问题 的经济规律作为自己的核心。它研究有关规律的产生和发 挥作用的条件,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及其与方针、政策、措 施的关系等。(周诚《土地经济学》,1989)
我的土地我做主?不行!
三、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三)土地资源资产的功能
➢生产功能(养育功能) ➢承载功能 ➢蓄积和增殖资产功能 ➢生态环境价值功能 ➢信用担保功能 ➢社会保障功能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三、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思考与讨论1-2: 1) 根据土地的特性与功能,人类应该如何开发利 用和管理土地更为合适?如何反思现有的土地经 济活动? 2)学习本节后你对土地的内涵认识有何变化?
二、土地问题的形成原因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人口问题、人口增多和需求增加 ➢人们对土地的特性功能认识不足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与土地分配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三、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土地问题
➢土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管理问题 ➢耕地保护与利用管理问题;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问题 ➢土地市场建设问题 ➢土地不动产金融与税收问题 ➢土地法制建设与贯彻问题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 总结: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要素经济的应用经济 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人地关系中与土 地利用直接相关的生产力组织问题与土地分配相 关的生产关系调节问题。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研究土地整体的特性功能的经济意义和经济 方面,以及人地关系和土地问题的经济方面,而 以人地关系为核心。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学科定义
❖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三、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 一种社会科学。(伊利《土地经济学原理》,1924) ➢土地经济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于土地的科学。(雷•巴洛 维《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1986): ➢土地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利用土地时所应遵循的经济原理,研 究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并探求改善这 些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它是理论兼实用的科学。(张德粹《土 地经济学》,1981台湾)
➢“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 自然资源.它的意义不仅涉及土地表面,因为它还包括地面上下 的东西.水的本身就被看成是土地,它是一种自然资源.经济学上 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T.Ely)
一、土地的概念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 土壤、水文与植被,它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成果” 。 (FAO《土地评价纲要》)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的部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空间,土 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 、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 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 地是一个垂直系统……”。(综考会)
➢基础概念与基本理论:“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 列基础概念及本学科的绪论;人地关系理论;土地市场理 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论。
➢土地利用理论:土地资源利用利用概论;土地资源配置理 论(土地利用区位理论);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可持续利用;各类土 地可持续利用。
➢原始性 ➢数量有限性 ➢位置固定性 ➢质量的差异性
➢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 ➢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宜性
三、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二)经济与社会特性
➢ 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 土地用途和土地价格变动的滞后性 ➢ 土地利用应有合理的集约度 ➢ 土地报酬增减的规律性 ➢ 土地市场的特殊性 ➢ 土地投资的安全性 ➢ 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 土地用途的管制性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一、土地的概念
➢“土者,吐也,即吐生万物之意”。(许慎《说文解字》) ➢“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管仲) ➢“土地的含义指的是大自然无偿地资助人们的,在陆地、水 中、空中、光和热等物质和力量”。(A.Marshall)
➢“受控制的附着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工资源的总和”。 (R.Barlowe)
第1章 绪 论
土 地 经 济 学…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土地的概念 人地关系 土地及土地经济问题 土地经济学学科定义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
❖ 一、土地的概念 ❖ 二、土地的实质内涵 ❖ 三、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我是财富之母,是智慧、精明与俭朴人的资产。 我是人们代代传承给子孙的最大财富。 我在人们面前,人人都认识,也想拥有我。 在数不清的日子里,我成长而且增值。 虽然我看来有如在沉睡,我的价值却在增长, 永不停止,永不失败。 我不怕火与灾害,它们无法毁坏我。 当所有的东西都枯萎与衰败时,我却存活。 经过多少个世纪,我却愈来愈年轻,愈充满活力。 矿产与石油由我而出,粮食由我生产,我是工厂与 船舰的磐石,银行的基础。 千万人毫不思索,毫不经意地从我身旁走过。 我是如此的平凡。 我是土地。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人地关系
❖ 一、人地关系实质 ❖ 二、人地关系系统
一、 人地关系实质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
行物质变换的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克思
人地关系的两层含义: 直接的关系:人---地 间接的关系:人---地---人
土地经济学研究人们利用土地时所应遵循的经济原理, 也研究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并探 求改善这些关系的原则与方法。它是理论兼实用的科学, 一方面说明利用土地的经济原理,另一方面又提供利用土 地的实际方法,以使人与土地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得以改善。
三、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二、土地的实质内涵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首先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 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是构成国家的基本的要素
讨论 1-1: 土地经济学中的“土地” 与日常“国土”、“土地”概念的区
别?
三、土地的特性与功能
(一)自然特性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一、土地的概念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系指地球表面的陆地 部分。广义的土地系指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 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 生产活动的成果”。(王万茂) ➢“土地是地表上下一定幅度的空间及其中的自然物和经济 物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周诚) ➢“土地的资源资产双重概念和特性就是土地的综合经济概 念”。(刘书楷)
一、土地问题的内涵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问题----人地关系失调所产生的问题,是人地 关系失调所出现的经济问题。
从人地关系看,土地问题包括: ➢土地利用问题(主体)----人与地的关系问题,如土
地生产问题;
➢土地分配问题(从属)----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如土
地制度问题、土地社会问题。
➢土地制度经济理论: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 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土地管理 体制。
本章思考与讨论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 讨论1-3:
当前我国面临怎样的人地关系?应采取哪些 相应的对策来协调人地关系?你对协调人地 关系是呈悲观还是乐观的态度?
二、 人地关系系统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近现代人地关系理论:“具有多层次、多元结 构的人地关系系统” 。
基本层次:人口与土地关系 中间层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食物的关系 综合层次: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土 地 经 济 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及土地经济问题 ❖ 一、土地问题的内涵 ❖ 二、土地问题的形成原因 ❖ 三、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土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