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邀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邀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约定价款的合同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商品买卖相关的纠纷也屡屡出现,小编就买卖合同的问题为您解读。
2014年3月1号,某超市想要购进一批毛巾,于是向几家毛巾厂发出电报,称:本超市欲购进毛巾,如果有全棉新款,请附图样与说明,我商场将派人前往洽谈购买事宜。
于是有几家毛巾厂都回电,称自己满足该超市的要求并且附上了图样与说明。
其中一家毛巾厂甲厂寄送了图样和说明后,又送了100条毛巾到该超市,超市看货后不满意,于是决定不购买甲厂的毛巾。
甲厂认为超市发出的是要约,他送毛巾的行为是承诺,合同因为承诺而生效。
超市拒绝购买是违约行为,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而超市认为他的发出电报行为是一种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超市不受该行为约束。
那么,超市发出的电报到底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呢?小编提醒大家,在本案中,首先,这个电报是超市发出的,是特定的人发出的。
但是,根据这份电报的内容,是不具备一个合同应该具备的主要条款的。
没有标的的数量,价款,也没有履行的期限。
因此这根本不是一份要约,而是一项要约邀请。
超市是不受该行为的约束的。
超市和甲厂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关系,甲厂受到的损失应该自己承担。
综上所述,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应该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要约在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中又称为报价,发价或者发盘。
发出要约的当事人被称为要约人,而要约所指向的对方当事人则被称为受要约人。
一项要约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这样几个条件:第一,要约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也就是说,一项要约必须由特定的人发出,这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为什么要约必须是特定人发出的呢,因为要约受要约人承诺生效,如果不是特定的要约人,承诺也就没有意义。
第二,要约的内容必须包括一个合同应该具备的主要条款。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属于邀约还是要约邀请
00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属于邀约还是要约邀请作者:唐青林,北京市云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阅读提示:本文摘自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唐青林律师在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判决书中的合同法》。
唐青林律师精通合同法领域的法律法规,办理过大量涉及合同纠纷的重大疑难案件,有丰富的经验指引企业防范和降低合同法律风险。
关于这个问题,唐青林律师认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例如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等,只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而要约是旨在订立合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行为人在法律上须承担责任。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目的在于促使或诱引更多的人提出要约,属于要约邀请,竞买人提出报价后才是要约行为,国土局在挂牌期限届满后确认竞得人,即构成对竞买人的承诺。
在承诺之前,竞买人即使提出报价支付保证金,双方也未形成合同关系。
裁判要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属于要约邀请,竞买人在竞买申请过程中提出报价,并按要约邀请支付保证金的行为,属于要约,双方当事人尚未形成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关系。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因出让公告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撤销公告后,造成竞买人在缔约阶段发生信赖利益损失的,应对竞买人的实际损失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要约邀请不形成合同关系,撤回要约邀请亦不产生合同上的责任。
因此,本案中在要约邀请人未承诺,双方关系仍停留于缔结合同过程中的要约阶段的情况下撤回要约,竞买人要求其继续履行的主张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案情简介:一、2002年11月7日,玉环县国土局在《玉环报》上刊登了《玉环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其中第13条载明:“挂牌期限届满,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是否成交:……②在挂牌期限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竞买人报价的,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报价相同的,先提交报价单者为竞得人,但报价低于底价者除外……”二、2002年11月20日,国土局收到时间公司的“挂牌出让竞买申请书”,并且时间公司依约汇入玉环县土地储备中心2000万元,国土局也出具收据确认收到该笔款项。
要约与要约邀请及承诺
要约与要约邀请及承诺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在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中又称为报价、发价、出价或者发盘、报盘。
发出要约的是要约人,接受要约的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承诺人。
要约是合同订立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要约要具备法律效力必须符合规定的有效条件,不具备这些要件,要约不能成立,也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要约的有效要件也称为要约的构成要件。
一项有效要约应当具备下列几个要件:第一,要约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第二,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第三,要约必须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受其意思表示的约束。
第四,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第五,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相对人发出。
向不特定的人发出的要约,一般是指向社会公众发出的要约,如商店柜台里陈列的标价商品、自动售货机、市内公共交通运输、悬赏广告等。
第六,要约必须能够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可以撤回。
要约撤回是指要约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约人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要约达到受要约人之前,有权撤回要约。
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也可以撤销。
撤销要约是指要约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要约人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的撤回和撤销的区别在于,前者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后者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而两者的共同点则是都发生于承诺生效之前。
承诺生效之后,合同即告成立,这时要约人便不能撤回或撤销其要约。
要约的失效是指要约丧失其法律效力,要约人和受要约人都不再受其拘束。
它的法律意义在于:对要约人而言,是解除要约人必须接受承诺的义务;对受要约人而言,是终止其承诺的权利,即使受要约人表示了承诺,也不能使合同成立。
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指一方当事人邀请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主要有:第一,二者的性质不同。
要约邀请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是什么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是什么一、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法律常识:对于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这个问题,下面我将做简要回答:(1)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性质不同。
要约生效后应受到法律约束,要约邀请不具有约束力。
如果要约人违反了有效要约,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要约邀请只是当事人准备订立合同所采取的事实行为。
这种行为只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即使他人作出承诺,也不能因此使合同成立。
要约邀请人撤回邀请,一般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2)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内容不同。
要约是要约人发出的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包括了合同的主要条款,要约中含有当事人表示愿意接受要约约束的意思。
而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它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含有当事人接受约束的意思。
(3)针对的对象不同。
要约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的相对人的,故要约往往采用对话方式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约邀请一般针对不特定的相对人的,故往往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手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二、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是什么法律常识: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如下:1、要约邀请是指一方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而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邀请是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要约是指希望他人与自己签订合同的意思,是法律行为;3、要约邀请只是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邀请邀请人撤回邀请。
只要不给善意的对方造成信任利益损失,邀请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
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关于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一)案情被告(某市食品公司)因建造一栋大楼,其急需水泥,基建处遂向本省的青锋水泥厂、新华水泥厂及原告建设水泥厂发出函电,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标号为150型号的水泥100吨,如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往购买。
”三家水泥厂在收到函电以后,都先后向原告回复了函电,在函电中告知它们备有现货,且告知了水泥的价格。
而原告建设水泥厂在发出函电的同时,亦派车给被告送去了50吨水泥。
在该批水泥送达被告之前,被告得知新华水泥厂所生产的水泥质量较好,且价格合理,因此,向新华水泥厂发去函电,称:“我公司愿购买贵厂100吨150型号水泥,盼速送货,运费由我公司负担。
”在发出函电后第二天上午,新华水泥厂发函称已准备发货。
下午,原告将50吨水泥送到,被告告知原告,他们已决定购买新华水泥厂的水泥,因此不能接受原告送来的水泥。
原告认为,被告拒收货物已构成违约,双方因协商不成,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对本案不同观点对本案中被告是否构成违约,存在着几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已构成违约。
因为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中,称“我厂愿派人前往购买”。
实际上已表示,只要原告有货,它就将购买,这是对原告发出的购买水泥要约。
而原告发送水泥,实际上是以行为作出承诺,可见,双方已成立买卖合同,被告拒收货物,已构成违约。
第二种观点认为:被告并未构成违约,因为被告向原告发出的函电并非是一种要约,只是要约邀请,而原告送货,实际上是一种要约行为,据此,被告可以承诺,也可以拒绝承诺,如被告拒绝收货,表明它不愿意承诺,这完全是合法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双方已购成买卖合同关系,但由于被告在要约中明确提出“将派人前往购买”,因此,合同的交货方式应是买方自提,而非买方送货。
原告未与被告协商而主动送货,显然是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交货方式,因此,被告有权拒绝收货。
(三)作者的观点我认为,确定本案被告是否构成违约,首先须判定买卖合同是否成立,而要判定合同是否成立,关键在于认定被告向原告所发出的函电在性质上究竟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所谓要约,《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邀约和要约邀请的合同案例
邀约和要约邀请的合同案例案例一:商场促销海报与购买合同(要约邀请与要约)老张在逛街的时候,看到商场门口贴了一张超级大的促销海报,上面写着:“本商场将于本周末举行家电大促,各种品牌的电视机超低价,最低只要999元起!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这个促销海报呢,就是一个要约邀请。
为啥这么说呢?它只是商场在向大家发出一个邀请,告诉大家有这么个促销活动,吸引大家来商场看看。
它并没有明确说要和某个具体的人订立一个电视机的买卖合同。
老张看到这个海报后心动了,就走进商场,来到家电区,看到一款标价为999元的电视机,然后对售货员说:“我要买这台电视机。
”这时候,老张的这个行为就是一个要约。
他明确地向商场(通过售货员这个代表)表示,他想要以999元的价格购买这台电视机,这是一个订立合同的明确意思表示。
案例二:房产广告与购房合同(要约邀请与要约)小王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房产广告,上面写着:“豪华公寓,临近市中心,环境优美,价格优惠,起价每平米8000元,欢迎来电咨询。
”这个房产广告就是要约邀请。
房产商只是想吸引潜在的购房者来关注他们的房子,它没有包含足够的合同条款,比如具体哪一套房子、具体的付款方式、交房时间等。
小王看了广告后,就去了售楼处。
他看中了一套房子,对售楼员说:“我想购买这套100平米的房子,按照每平米8000元的价格,我一次性付款,你们什么时候能交房呢?”小王这个行为就是一个要约。
他明确指出了要买的房子,价格,付款方式,还询问了交房时间,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订立购房合同的意思表示。
售楼员说:“先生,我们可以在明年6月交房。
如果您今天能签合同的话,我们就按照您说的办。
”售楼员这个回答就是承诺。
这就意味着房产商接受了小王的要约,双方的购房合同就成立了。
案例三:餐馆菜单与点餐(要约邀请与要约)小李和朋友走进一家餐馆,桌子上放着一本菜单,菜单上列着各种各样的菜品和价格,像什么“宫保鸡丁,20元一份”“鱼香肉丝,18元一份”之类的。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在于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在于:
1、要约是当事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要约邀请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2、要约大多数是针对特定的相对人的,往往采用对话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约邀请一般是针对不特定的相对人的,故往往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手段。
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如明确的标的额、标的物数量、质量、价款报酬、履行期限等;而要约邀请则不具备这些条件。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帮助消费者理解抽象的理论:夏天,街边卖冰棍的小贩为了招揽顾客会叫卖,如果他吆喝“冰棍、清凉解暑的冰棍!”,这就只是一个要约邀请,他是为了吸引人们来向他询价;如果他吆喝“冰棍、红豆冰棍,五毛一根!”,这就可以构成要约了。
一旦出现了购房纠纷,如果法院认定房屋销售广告属于要约,消费者据其购买了房屋,其内容就应该构成房屋买卖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开发商没有实现广告中的承诺,则应视为开发展违约;如果法院认定房屋销售广告属于要约邀请,则广告的内容就不能当然地作为合同的一部分,仅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约束力,如果开发商没有实现销售广告中的承诺,即使消费者确实是因为相信广告内容而购买的房屋,也不能因此主张开发商的行为构成违约。
由此可见,广告到底是要约邀请还是要约,对消费者而言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广告被认为是一种要约邀请。
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广告也可被视为要约,从而对广告发布者具有约束力。
邀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邀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邀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在合同实务中,要注意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邀请,是一方当事人邀请另一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要约。
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
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对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即使对方依邀请对自己发出了要约,自己也没有承诺的义务。
因此,要约邀请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拍卖公告、招标、寄送价目表的、招股说明书、商业公告、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
要约与要约邀请,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区分这两者并非很容易的事情。
下面拟举几种实践中的典型行为予以进一步说明:(1)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符合要约规定的,则视为要约;否则,为要约邀请。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常以是否包含合同主要条款作为判断一项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的主要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广告中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提出了名称、价款、型号、性能等内容,应视为一种要约;如果没有具备合同主要条款,则认为只是要约邀请。
例如,广告中声称:“我公司现有某型号的水泥1000吨,每吨价格50元,先来先买,欲购从速”,或者在广告中声称保证有现货供应,都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将广告视为要约。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仅仅以广告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来作出区分是不够的,即使要约人提出了未来合同的主要条款,但如果他在提议中声明不受要约的拘束,或提出需要进一步协商,或提出需要最后确认等,都将难以确定他具有明确的订约意图,因此不能认为该广告是要约。
(2)价目表的寄送。
生产厂家和经营者为了推销某种商品,常常向不特定的相对人派发或寄送某些商品的价目表。
此种发出价目表的行为,虽包含了商品名称及价格条款,且含有行为人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但由于从该行为中并不能确定行为人具有一经对方承诺即接受承诺后果的意图,而只是向对方提供某种信息,希望对方向自己提出订约条件,因此,该行为只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
合同邀约,合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
The thoughts are correct, the good fortune is coming, the thoughts are not correct, the disaster is shining.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合同邀约,合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例如,我国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据此对这些行为应认定为要约邀请。
我国依法治国方针实施以来,法律规定的范围越来越广,人民也坚信,自己的权利可以通过法律的收到得到保护。
人们在了解法律的同时,也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些概念容易混淆在一起。
下面就来说说合同邀约和合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一、合同要邀的概念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在发出要约邀请以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责任。
二、合同要约的概念合同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明确;(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三、合同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其一,效力不同。
要约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即:要约送达,要约人就不得撤回,如果当事人想要撤销要约,也要符合法定的条件。
要约邀请对要约人没有在撤回上的限制,当事人可以任意撤回,要约邀请不存在撤销的问题。
但要约邀请也可能构成缔约责任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上的责任。
其二,要约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受要约人承诺送达,合同即告成立。
要约邀请,则不是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它只是唤起别人向自己作出要约表示或使自己能向别人发出要约。
其三,要约必须包含能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条款,或者说,要约必须能够决定合同的内容。
合同法中邀约的定义
合同法中邀约的定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合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购买商品、租赁房屋,还是签订工作合同等,都涉及到合同的订立。
而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邀约”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合同法中的邀约呢?简单来说,邀约就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的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这个意思表示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有效的邀约。
邀约需要有明确的内容。
也就是说,邀约中应当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比如买卖商品的邀约中应当明确商品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格等;租赁房屋的邀约应当明确房屋的位置、面积、租金、租赁期限等。
如果邀约的内容不明确,对方就无法确定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意思表示就不能被认定为有效的邀约。
邀约还应当向特定的对象发出。
这个特定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但必须是能够确定的。
比如,在商店里张贴的“大甩卖”广告,通常就不是邀约,因为它没有针对特定的对象,而是面向不特定的公众。
但如果商家给某个特定的客户发邮件,告知其某种商品有特别的优惠价格,这就可能构成邀约。
邀约还需要表明一经对方承诺,邀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这意味着邀约人在发出邀约时,是真心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并且愿意在对方接受邀约后承担相应的合同义务。
如果一方只是随意地表达某种想法,或者在表达中明确表示不受约束,那么这也不能被认定为邀约。
邀约与要约邀请是不同的。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邀约的意思表示,比如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
这些通常只是邀请对方来与自己进一步协商,而不是直接表达订立合同的意愿。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发布的楼盘广告,上面有精美的图片、诱人的描述和大致的价格范围。
但这通常只是要约邀请,因为具体的房屋户型、面积、朝向等细节可能还需要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
只有当购房者根据这个广告去售楼处咨询,开发商针对购房者的具体需求给出明确的报价和合同条款时,才可能构成邀约。
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判断一个意思表示是邀约还是要约邀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意思表示的内容、发出的对象、当事人的意图等。
合同邀约,合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邀约,合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发出要约是订⽴合同的重要⼿段,要约是指希望对⽅当事⼈签订合同,向对⽅当事⼈发出的邀请,要约要包括合同的⼤部分内容,受要约⼈作出承诺时要约⽣效,那么合同邀约,合同要约的区别是什么?下⾯由店铺嘉定律师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合同邀约和合同要约的区别是怎样的1、根据当事⼈的意愿来区分。
根据当事⼈的意愿来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应当作为⾸要的标准,只有在当事⼈的意思⽆法确定,才能以法律的规定作为补充的标准来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
此处所说的当事⼈的意愿,是指根据当事⼈已经表达出来的意思来确定当事⼈对其实施的⾏为主观上认为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2、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例如,我国《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告等为要约邀请,据此对这些⾏为应认定为要约邀请。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确事实上该提议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要约的内容中应当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这样才能因承诺⼈的承诺⽽成⽴合同。
⽽要约邀请只是希望对⽅当事⼈提出要约,因此它不必要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
4、根据意思表⽰是针对特定⼈不是不特定⼈发出,可以作出区分。
由于要约邀请⼤多是向不特定的⼈发出的,它是为了唤起不特定⼈对其邀请的注意并向其发出要约,所以它针对的对象⼤多是不特定的⼈。
但是要约通常都是向特定的⼈发出的,只有向特定的⼈发出才能确定承诺⼈并使承诺⼈作出承诺。
⼆、合同要约⽣效的条件1、要约必须具有订⽴合同的意图。
所谓订⽴合同的意图,是要求在要约中包含希望并已经决定和对⽅订⽴合同的意思。
但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有关价⽬表的寄送、拍卖公告、招股说明书⼀般不能作为要约。
2、要约必须向要约⼈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发出。
⼀般认为,要约应当向特定⼈发出,这个特定⼈就是要约⼈希望和他订⽴合同的⼈。
⽽特定不限于⼀个,也可以是⼏个,但必须都是确定的。
要约应当向特定⼈发出,但出有例外,如⼴告,因其不是向特定⼈发出,因此不是要约,⽽是订约提议,也称要约邀请,是希望他⼈看到⼴告后向他发出要约,但⼴告中悬赏⼴告是要约。
国际商法第四讲合同法
2
1
4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此已有变通规定。根据该法典,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商人已经签字发出的要约,要约人仍须受其要约的约束。《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我国的《合同法》均采用到达主义的标准,即规定要约必须在送达受要约人时才能生效。
一方凭借以往的交易经验或通过其他途径,预先知道对方有可能向他发出要约,在收到要约前即主动向对方做出“承诺”。如果该“承诺”的内容与对方提出的要约的内容刚好巧合,能否认为双方已达成了协议,合同已经成立了?
01
02
01
一、要约与承诺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所谓的意思表示一致,就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同一个标的发表各自的意见,在协商的基础上接受对方的条件,从而实现意见一致以达成协议。
法律上把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分别称为要约和承诺。一般来说,一方的承诺与对方的要约相一致,即可构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因此,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两个关键问题,要了解合同的成立,就必须首先了解有关要约和承诺的法律规定。
01
02
要约(offer) 要约的概念 定义:是要约人向受要约人提出的愿与之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人(提出要约的一方)——offeror 受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offeree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下简称《合同通则》)的定义是:“一项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表明要约人在得到承诺时受其约束的意旨,即构成要约。”
要约的消灭(失效、终止) 撤销失效 撤回:要约生效之前将要约收回,使其不发生效力。 按照各国的法律,要约必须达到受要约人才能发生效力,在要约人发出要约至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于要约还未生效,要约人当然有权将其撤回或者做出变更。例如,以平邮寄出的要约,在其送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可以用更为快捷的方式将其撤回或者对其内容做出变更。
国际合同法规定
国际合同法规定篇一:第二章国际合同法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在国际交往中,买卖交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公司的设立、产品的销售、代理人的委托,都要通过订立合同来实现。
(一)大陆法系的合同概念依法律行为设定债务关系或变更法律关系的内容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依当事人的合同。
法律行为包括意思表示给其他合法行为。
意思表示行为是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如果缺乏意思表示,就不可能成立合同。
意思表示包括当事人内心意思以及表示这种意思的外在表示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所谓其他行为是指意思表示行为之外的一种行为。
(二)英美法系的合同概念大陆法系主要从理论上认识合同,而英美法系注重在一个具体案件中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救济。
合同的基本要素是当事人所做的允诺,而允诺的关键是其在法律上的可强制执行性。
合同是一份能够产生法律承认或者法律予以强制实施的义务的协议。
强调合同订立当事人之间的协商一致。
(三)我国法律中的合同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从以上对各国法律的介绍来看,尽管各国法对合同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其实并无本质差别,都是把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作为达成协议、形成合同关系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合同成立各国合同法几乎都把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作为合同成立的要素,关于合同成立的含义存在形式和实质两种解释。
从形式上说,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关系经历了邀约阶段和承诺阶段,达成了合意。
从实质上说,合同的成立不仅包括具备了合意的形式,而且还不存在影响当事人合意的错误、欺诈、胁迫、重大失误等因素,也就是说合同获得了有效成立。
一、合同订立的过程——要约与承诺(一)要约1.要约的定义定义:又称为发盘、发价或报价等,凡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有当其发价一旦被接受就将受其约束的意思,即构成发价。
提出要约的人叫做要约人,其向对方叫做受要约人。
一项有效的要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
承诺与邀约
论承诺与要约的区别合同的订立程序是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要约合承诺两个阶段。
合同是要约人发出要约,受要约人接受要约,最终作出承诺的一个真实意思表示。
(一)要约(1)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向他人发出具体订立合同详细内容的真实意思表示,只要对方答应合同即成立。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
一个基本的要约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要约是由特定当事人作出的意思表示;②要约必须反映要约人订立合同的基本意图;③要约必须使要约人想起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方发出;④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即要约表达的内容必须包括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且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2)反要约指受要约人对要约人的要约条款感到不满意,再按照自己所能接受的条款在原要约的基础上向原要约人提出新的要求,是受要约人将要约人发出的要约的内容加以放大、缩小或变更后而予以接受的行为。
即新的要约。
《合同法》第三十条表述为“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3)要约与反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反要约就是受要约方对收到的要约的内容提出异议或者将原要约的内容加以扩张、限制或变更后而予以接受,从本质上改变了原要约的行为。
由此所发出的就不能视作是承诺而是反要约又称新要约。
我国合同法将受要约人对原要约内容的变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质性变更,二是非实质性变更。
前者属于反要约,后者则要根据情况,可能性是反要约,也可能是承诺。
(二)承诺(1)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承诺是对要约的所有条件的认可和接受,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任何有效的承诺,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
属于要约邀请的有哪些分类?
属于要约邀请的有哪些分类?1、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5条所述的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不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数人)邀请发出要约,还提出了某些交易条件。
2、未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出口商对进口商的商品感兴趣,可以对其进行要约邀请,预备建立外贸业务的关系。
那么,属于要约邀请的有哪些分类?我们又如何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这两种情况?小编为大家搜集了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分类▲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5条所述的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不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数人) 邀请发出要约,还提出了某些交易条件。
商业广告则分为提出交易条件和单纯宣传两种情况。
当事人还可以在要约邀请中提出交易条件的保障。
以格式条款为例可以说明问题,因为格式条款通常提出了交易条件。
格式条款既可以以要约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以要约邀请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经营者利用店堂告示(格式条款的一种表现方式) 提出:“假一罚十”,这个“假一罚十”的意思表示,不是要约(因为它缺少合同必要条款) ,只能是要约邀请;在严格意义上它也不是交易条件,而是交易条件的保障。
经营者提供合格的商品是第一次给付,“假一罚十”,是第二次给付,是第一次给付不符合约定的演变,是缔约责任(合同无效时)或者违约责任(合同有效时) 的承担。
要约邀请中“假一罚十”、“缺一罚十”这一类诺言如果不能确认为先合同义务或者不承认其可以演变为合同义务,则相对人就会二次受害。
提出交易条件或提出交易条件保障的要约邀请,可以构成法律行为。
这种法律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
这种要约邀请之所以是法律行为,是因为它依据邀请人的意志,在邀请人与受邀请人之间产生了法律关系,在这个法律关系中,受邀请人是权利主体。
这个权利是依照邀请人单方面的意志产生的。
▲未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询价”就是如此,甲方给乙方去信,问:“你公司的自行车以多少钱一辆销售?”此询价尽管被学者们习惯地认为是要约邀请,但是它并不包含交易条件,即不包含合同的条款,因而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思表示。
如何区别要约和邀请
如何区别要约和邀请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而要约是一方向他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与要约的区别主要有:
Is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来区分。
要约包含有当事人受要约拘束的意旨,而要约邀请只是希望对方主动向自己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这是指按法律明确规定为某种行为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来区别。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来区分。
如果订约提议的内容中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则为要约,否则为要约邀请。
4、根据意思表示是针对特定人还是不特定人发出来区分。
要约邀请大多数情况下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
5、根据交易习惯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做法来区分。
《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以上就是小编对“如何区别要约和邀请”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也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进行法律咨询。
简析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简析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作者:张宏伟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2期一、邀约的概念和成立条件1.邀约的概念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2.成立要约应该具备的条件(1)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提出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并且唤起相对人的承诺,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一方的当事人。
由于要约人欲以订立某种合同为目的而发出某项要约,因此他应当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我国《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独立实施某种行为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发出欲订立合同的要约,不应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效果。
(2)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
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而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中必须表明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3)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约合同的受约人发出。
要约人向谁发出要约也就是希望与谁订立合同,要约原则上是向特定的相对人来说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发出,此时应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必须明确表示其做出的建议是一向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二、必须明确承担向多人发送要约的责任,尤其是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必须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做出承诺以后履行合同的能力。
(4)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根据《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内容必须具体。
所谓具体是指要约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来加以判断。
合同的性质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条款是不同的。
所谓确定,是指要约内容必须明确,而不能含糊不清。
要约应当使受要约人理解要约人的真实意思,否则无法承诺。
(5)要约必须送达到受要约人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邀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在合同实务中,要注意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邀请,是一方当事人邀请另一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要约。
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
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对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即使对方依邀请对自己发出了要约,自己也没有承诺的义务。
因此,要约邀请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拍卖公告、招标、寄送价目表的、招股说明书、商业公告、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
要约与要约邀请,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区分这两者并非很容易的事情。
下面拟举几种实践中的典型行为予以进一步说明:(1)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符合要约规定的,则视为要约;否则,为要约邀请。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常以是否包含合同主要条款作为判断一项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的主要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广告中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如提出了名称、价款、型号、性能等内容,应视为一种要约;如果没有具备合同主要条款,则认为只是要约邀请。
例如,广告中声称:“我公司现有某型号的水泥1000吨,每吨价格50元,先来先买,欲购从速”,或者在广告中声称保证有现货供应,都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将广告视为要约。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仅仅以广告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来作出区分是不够的,即使要约人提出了未来合同的主要条款,但如果他在提议中声明不受要约的拘束,或提出需要进一步协商,或提出需要最后确认等,都将难以确定他具有明确的订约意图,因此不能认为该广告是要约。
(2)价目表的寄送。
生产厂家和经营者为了推销某种商品,常常向不特定的相对人派发或寄送某些商品的价目表。
此种发出价目表的行为,虽包含了商品名称及价格条款,且含有行为人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但由于从该行为中并不能确定行为人具有一经对方承诺即接受承诺后果的意图,而只是向对方提供某种信息,希望对方向自己提出订约条件,因此,该行为只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
当然,如果行为人向不特定的相对人派发某种商品的订单,并在订单中明确声明愿受承诺的约束,或者从订单的内容可以确定他具有接受承诺后果拘束的意图,应认为该订单不是要约邀请,而是要约。
(3)拍卖公告。
拍卖公告是指拍卖人在报纸、电视等媒介上以公开方式向社会作出拍卖某物(或者财产权利)的表示。
对拍卖公告各国合同法一般认为属于要约邀请,因为在该表示旨在引诱他人参加竞投,并不包括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特别是未包括价格条款。
拍卖公告不是要约,而竞投、报价则属于要约。
(4)招标公告。
所谓招标公告是指招标人采取招标通告的形式,向不特定主体发出的,以吸引或邀请相对方发出要约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它属于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
顺便指出的是,投标则为要约,因为是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所公布的标准和条件向招标人发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在投标人投标以后必须要有招标人的承诺,合同才能成立。
(5)招股说明书。
其目的也在于邀请他人向发出该说明书的人提出订立合同的要约,所以,也不属于要约,而属于要约邀请。
(6)自动售货机。
自动售货机设置以后,如果备有货物,则认为是向不特定的公众发出要约。
也就是说设置人已向公众发出了订约的意思表示,且发出此种表示后,任何人投入约定的货币,可认为作出承诺并便合同成立。
(7)商品标价陈列。
从我国的交易习惯来看,对商品陈列应区分各种不同情况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在柜台上陈列的标价商品或在货价上放置的标价商品,可以认为是要约,如果有顾客要求购买,商店不能拒绝;但对于在邻街的橱窗内陈列的商品,如果没有标明正在出售,即使附有标价,也不能认为是要约,而只能认为是起装饰和宣传作用的陈列和展览。
(8)自选商场。
自选商场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如果陈列有明确的标价,则不能认为是起装饰和宣传作用的陈列,应认为是正在向顾客出售的商品,因此,陈列商品应为要约。
当顾客拿取货架上的商品,尚未在交款处交款,应认为没有作出承诺,所以在交款以前顾客可将已挑选商品退回,因为合同并未订立。
核心内容:要约与要约邀请主要体现在效力不同、目的不一样和成立条件差别等方面。
下面法律快车合同法编辑为您详细介绍。
一、要约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一般说来,要约成立的要件有四个:1.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要约人必须使接收要约的相对方能够明白是谁发出了要约以便作出承诺。
因此,发出要约的人必须能够确定,必须能够特定化。
虽然合同双方都可以作为要约人,但作为要约人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
2.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
要约一般应向特定人发出。
因为相对人的特定化意味着要约人对谁有资格作为承诺人,作为合同相对方作出了选择,这样对方一承诺,一个合同就成立了。
如果相对人不确定,则作为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就是不确定的,既然不确定,作出承诺后合同也不一定成立。
3.要约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类似订约建议的表达实际上并不表示如果对方接受就成立了一个合同,如“我打算五千元把我的钢琴卖掉”,尽管是特定当事人对特定当事人的陈述,也不构成一个要约。
能否构成一个要约要看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表达了与被要约人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愿。
这要根据特定情况和当事人所使用的语言来判断。
当事人在合同中一般不会采用诸如“如果承诺合同就成立”这样明确的词语来表示,所谓“表明”并不是要有明确的词语进行说明,而是整个要约的内容表明了这一点。
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
这要求要约的内容必须是确定的和完整的。
所谓确定的是要求必须明确清楚,不能模棱两可、产生歧义。
所谓完整的是要求要约的内容必须满足构成一个合同所必备的条件。
要约的效力在于,一经被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可成立。
因此,如果一个订约的建议含混不清、内容不具备一个合同的最根本的要素,是不能构成一个要约的。
即使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也会因缺乏合同的主要条件而使合同无法成立。
二、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
在发出要约邀请以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责任。
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邀请或者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可以是向特定人发出的,也可以是向不特定的人发出的。
要约邀请与要约不同,要约是一个一经承诺就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只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自己如果承诺才成立合同。
虽然在理论上,要约与要约邀请有很大区别,但事实上往往很难区分。
当事人可能原意是发出要约,但由于内容不确定只能被看作是一个要约邀请。
当事人可能愿意是发出要约邀请,但由于符合了要约的条件而会被判定为是一个要约。
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
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对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即使对方依邀请对自己发出了要约,自己也没有承诺的义务。
因此,要约邀请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都为要约邀请。
根据《合同法》第15条规定,下列行为属要约邀请:1.寄送的价目表。
此举虽包含了商品名称及价格条款,且含有行为人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但从中并不能确定行为人具有一经对方承诺即接受承诺后果的意图,而只是向对方提供某种信息,希望对方向自己提出订约条件,因此只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
当然,如果在向不特定人振发的商品订单中明确表示愿受承诺的约束,或从其内容中可以确定有此意图,则应认定为要约。
2.拍卖公告。
拍卖是指拍卖人在众多的报价中,选择报价最高者订立买卖合同的特殊买卖方式。
拍卖—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拍卖表示(拍卖公告);拍买(叫价);拍定。
对拍卖公告,各国合同法一般认为是要约邀请,因为其中并未包含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特别是价格条款,而只是希望竞买人提出价格条款。
3.招标公告。
招标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采取招标公告的形式向不特定人发出的、以吸引或邀请相对方发出要约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对招标的回应称为投标。
一般认为,招标属要约邀请,投标为要约(招标人的决标为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招标人在招标公告中明确表示将与报价最优者订立合同,则可视为要约。
4.招股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是指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人经批准公开发行股票后,依法于法定日期和证券主管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刊登的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发行股票者的信息以供投资者参考的法律文件。
它通过向社会提供股票发行人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吸引投资者向发行人发出购买股票的要约,故属要约邀请。
5.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文字、图形或影音作品。
从其内容、对象、后果等方面判断,商业广告均不能构成要约,而是要约邀请。
但如果广告内容符合要约规定,应视为要约,例如注明为要约或写明相对入只要作出规定的行为就可以使合同成立者,即为要约。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我们认为,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十分重要,也相当复杂,各国立法和实践主张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对招标、投标、悬赏广告等行为性质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理论和实践,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主要有以下标准:1.根据法律规定区分,即如果法律规定某行为为要约邀请或要约,应依其规定处理。
(《合同法》第15条)2.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区分。
例如,如果当事人在其订约建议中申明“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就表明其不愿受对方要约的约束,因而属要约邀请;商店在其展示的服装上标示“六折出售”字样及价格,则为要约,如标明为“样品”,则为要约邀请。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加以确定。
例如,甲对乙称“我有位于某处的房屋一栋,愿以低价出售,你是否愿意购买”,因没有标明价款,不能认为是要约;若甲明确提出以20万元出售该房屋,则构成要约。
4.根据交易习惯加以区分。
出租车停在路边揽客(竖起“空车”标牌),如根据当地规定或行业习惯,司机可以拒载,则此种招揽是邀请,反之,则可视为要约。
5.根据订约提议是向特定人还是不特定人发出区分。
向不特定人发出者,大都为要约邀请,如商业广告等。
四、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根据《合同法》第14条的规定,要约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具体确定;二是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欠缺当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要约,欠缺当中的一个条件,可以构成要约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