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 - 社会学研究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99a3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2.png)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摘要】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是一个重要议题。
社会文化对个体的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饮食习惯到运动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塑造。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低社会经济地位往往伴随着较差的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对个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会压力则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观念也会影响个体的健康态度和行为。
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改变。
社会因素在影响健康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社会学,生活方式,健康,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压力,社会观念,社会因素,影响,促进,支持,改变。
1. 引言1.1 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活方式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时间等方面。
而健康则是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
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不仅仅局限在个体层面,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社会因素对个体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发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健康状况。
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也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通常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健康资源,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则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风险。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要深入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2. 正文2.1 社会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塑造社会文化对于个体的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秦晖:“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秦晖:“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https://img.taocdn.com/s3/m/3e76f896d4d8d15abe234e8f.png)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秦 晖 内容提要: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
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
它与法家或“儒表法里”的传统相连,形成一系列“伪现代化”现象。
小共同体本位的西方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起步时曾经过“公民与王权的联盟”之阶段,而中国的现代化则可能要以“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为中介。
小共同体本位论质疑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尤其是被视为中国文化之根的传统乡土社会,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两大解释理论:一为过去数十年意识形态支持的“租佃关系决定论”,这一理论把传统农村视为由土地租佃关系决定的地主———佃农两极社会。
土地集中、主佃对立被视为农村一切社会关系乃至农村社会与国家之关系的基础;宗族关系、官民关系乃至两性关系和神人关系都被视为以主佃对立为核心的“封建”关系(此即把政权、族权、神权与夫权都归之于“封建地主制”的“四大绳索”论);赋税、利息、商业利润等资源分配形式都被视为“地租的分割”;而“土地兼并———农民战争”的叙述模式被用以解释历史上的“周期性”动乱;“中国租佃制与西方农奴制”则成为解释中西之别、尤其是解释中国何以“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首要因素。
笔者前已指出(秦晖、苏文,1996),这种解释模式存在着严重问题。
而另一种解释模式,我们可称之为“乡土和谐论”。
它在1949年以前曾与“租佃关系决定论”互为论敌,而在这以后由于非学术原因它在大陆消失数十年,改革以后才在传承1949年以前学统和引进外部(港台及海外汉学)学理的基础上复兴。
然而有趣的是:此时它已不以“租佃关系决定论”为论战对手,而成了从“新保守”到“后现代”的各种观点人士排拒“西化”的一种思想武器。
这种解释把传统村落视为具有高度价值认同与道德内聚的小共同体,其中的人际关系,包括主佃关系、主雇关系、贫富关系、绅民关系、家(族)长与家(族)属关系都具有温情脉脉的和谐性质。
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研究
![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f5e8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b.png)
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研究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发现以及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从饮食、服饰、住房、娱乐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
一、饮食古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主要以米饭、面食、蔬菜和肉类为主食。
在古代,米饭是人们的主食,而面食则是一种常见的副食。
蔬菜和肉类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豆类、鱼类、禽类和畜类等。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喜欢喝茶,茶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饮品,被广泛应用于社交、文化和医疗等方面。
二、服饰古代中国人的服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古代,人们的服饰主要分为上衣、下装和鞋子三个部分。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而女性则穿着长袍和裙子。
古代中国人注重服饰的颜色和图案,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注重头饰和饰品的搭配,以展示自己的美丽和品味。
三、住房古代中国人的住房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古代,人们的住房主要分为宫殿、府邸和民居三种类型。
宫殿是皇帝和贵族居住的地方,府邸是官员和富人居住的地方,而民居则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
古代中国人的住房通常由木材和砖石建造,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
四、娱乐古代中国人的娱乐活动丰富多样。
他们喜欢参加各种节日庆典、戏曲表演和舞蹈演出。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喜欢进行文学创作和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
古代中国人还喜欢进行体育运动,如射箭、马术和武术等。
这些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总结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服饰、住房和娱乐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传统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传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4d59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4.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传统问题文化传统是人们在传递和继承中所保留的特有历史、民族、地域、时代和个人等方面的思想、价值、习俗、习惯等非物质遗产。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传统问题,既包括个人传承和群体传承问题,也包括文化传统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在本文中,将从多个视角分析和探讨文化传统的多个问题,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产和变迁。
一、社会学视角下文化传承问题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演化和发展形成的历史遗产之一,贯穿于思想、信仰、道德、规范、谚语、习俗、礼仪、法规、风俗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传承问题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文化传承的收容性问题。
由于社会变化和文化碎片化的影响,许多文化传统已不再得到惯常的传承。
孝经、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某些戏曲、曲艺和文学唱本等都已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的意义也逐渐消弱,甚至失去了原有意义。
此外,一些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经受了各种形式的浸润,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和励志精神,不再是我们此时所应该传承的文化。
另外,文化传承的契机问题也影响到了文化传承问题。
近年来,儒家文化的重新崛起,让日本、中南半岛等地区日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相继产生了多场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文化传承的机会更加显著。
这也说明,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问题是如何让人们更好地接触和学习好的传统文化并保持文化本质的独特性。
二、社会学视角下文化传统和社会变革的关系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文化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如何进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重塑已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同时,在这一领域中的多个主体决策也证明了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并引起多重的问号。
最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接受和传播是一个问题。
将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输出到海外,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既是我们取得自己文化传统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全球化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影响,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被重新解释和利用,如衍生出来的现代旅游、饮食文化等。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a4371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c.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中产阶级,这个看似高端的社会阶层,其实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象征。
作为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特点和生活方式呢?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也许会有更加深刻的探讨。
一、消费文化的锐化中产阶级因其相对较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往往会对消费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的品味。
这也就带来了消费文化的锐化,中产阶级的生活中不仅有更多的奢侈品和品牌商品,也注重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而这种消费文化的锐化也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他们认为,中产阶级对于消费品的追求不仅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还会加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他们呼吁中产阶级要更加理性对待消费,尽量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二、家庭的重要性在中产阶级的生活中,家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与许多传统家庭不同的是,中产阶级的家庭往往注重平等、民主和个性化。
在这样的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平等是很重要的,双方都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温馨。
与此同时,中产阶级的家庭也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他们往往会给孩子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加优渥的环境。
这种家庭观念的强烈和重视家庭教育的态度,也是中产阶级生活的一大特点。
三、自我实现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中产阶级的生活中,自我实现的追求也成为了重要的价值观。
中产阶级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提高,倡导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实现。
因此,在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中,他们追求的是实现自我潜力的机会和能力。
但是,这种自我实现的追求也面临一些问题。
作为中产阶级的一部分,人们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些人会因为想要追求更高的事业和物质享受而过度劳累。
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思考和探讨。
综上所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具有多种不同的特点,消费文化的锐化、家庭的重要性和自我实现的追求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edfc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e.png)
概念1、社会学研究的价值社会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首先,社会学可以使我们从其他的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观点来了解社会世界;其次,社会学能够为我们提供自我启蒙,即增加对自我的理解;第三,社会学研究为评估政策的成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和实际的帮助;2、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社会联系、社会背景、社会结构;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因此,具有社会学想像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从而看清自己;社会学的想象力或者说社会学视角,有助于我们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更广阔社会的问题;社会学想象力——社会联系、社会背景、社会结构3、“安乐椅”哲学孔德认为回答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正如科学的观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他认为科学的观察也可以解释社会的基本定律——安乐椅哲学;孔德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改造整个社会,使之成为一个更加适合人们生活的地方4、社会学的经典理论三种主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考察小规模社会互动模式,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符号以形成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互相沟通;功能主义---孔德、斯宾塞考察大规模社会互动模式社会是由相互联系、协同发挥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冲突理论----马克思考察大规模社会互动模式认为社会是由激烈争夺稀缺资源的竞争性群体构成的,本质是对权力的争夺5、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法国人把科学方法应用到社会世界的想法,也就是所谓实证主义,是由孔德首先提出斯宾塞英国人社会学第二创始人反对孔德关于社会学应指导社会改革的主张认为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适者生存——社会达尔文主义6、新教伦理韦伯不同意马克思关于经济是社会变迁核心力量的主张;他认为是宗教——新教伦理孕育了资本主义;罗马天主教鼓励信徒坚守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新教信仰体系则鼓励其成员接受变迁;不同意罗马天主教信仰的新教徒认为:经济上成功是符合上帝旨意的,从而,他们过一种勤俭的生活,把多余的钱用于投资,于是资本主义诞生了;韦伯把这种对生活方式的自我否定称为新教伦理,把积极进行资本投资以赚取更多财富的意愿称为资本主义精神;在研究中,他比较了罗马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他发现资本主义在新教国家得到了更加迅速而发展;7、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8、人口的自然构成、社会构成自然构成:性别、年龄、残疾人员状况社会构成:阶级、劳动力资源、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文化教育程度、婚姻、家庭状况、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地区分布9、文化与文明的区别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文明是一个分概念,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文明的基础,而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或者说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文明往往代表着进步,不代表落后,而文化则有进步与落后之分;10、举例说明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符号文化物质文化: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东来阁、图书馆,钢笔、杜甫江阁等规范文化:用来约束人们社会互动的规则与标准——右行还是左行,课堂纪律遵守还是不遵守,买票要排队认知文化: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念、信仰等构成,为社会中的成员提供了观察世界、了解现实的手段——三从四德,诚实守信,三纲五常,热爱劳动等符号文化: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东西,所有的文字、数字、图画等都是符号——长沙学院校徽,原生态歌舞,文学作品蛙11、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的基本内容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文化的细胞;一个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如汉字、纸、墨、笔、砚、筷子、衣服、座位、国旗等,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行为形态和精神产品,如右手握筷子、在隐蔽处穿内衣、让座、四书五经、下跪、磕头、鞠躬、握手;其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立成一个单位,有其特殊历史和特殊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对一个文化体系的了解从文化特质开始——对爱摩斯基人的了解:狗拉雪橇;常德人:米粉文化丛:也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往往与人们的特定活动有关;且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筷子、瓷碗、八仙桌、菜肴、酒水、吃饭的方式等,构成了饮食文化丛;再如丝绸、旗袍、端庄等构成中国服饰文化丛;例如过年习俗:放鞭炮、贴对联、穿新衣等等文化模式:即一个社会中所以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有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各民族或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的不同;如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众多的农村人口,浓厚的家族观念,重人伦,对祖宗及传统权威的崇拜等互相联系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也有普遍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以下9个部分: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12、社会化指个体通过与社会互动,逐渐获得个性与人格、内化文化和社会角色知识的过程;此定义指明了~ 的3大功能:个人自我完善、文化传承、社会稳定;儿童或其他社会新成员学习他们那种社会的生活方式过程被称为社会化,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行为不断被社会互动所形塑;社会化本质是角色分担,即内化社会角色并学习如何扮演他们;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13、镜中我理论19世纪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家、符号互动学派的代表人物——库利;库利发现:“自我”是人性的独特方面——是社会形成的,是在与他人交往互动中形成的:两句话:每个人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对方的情况,从对方那里知道自己的情况;自我意识三个基本要素三个阶段:1、我们想象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感觉阶段2、我们对别人的反应的解释——解释或定义阶段3、我们形成了自我观念——自我反应阶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的对自己的行为反应而形成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镜中我”三个阶段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感知、不断判断、不断修正——自我是一个永远不会完成的产品14、角色扮演理论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核心观点:游戏对于自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自我逐渐形成,儿童学会把越来越多人的期望内化;他将“自我”分为:自我=主我I+客我me主我:自我的一部分,是其主动、自发和创造性的部分;我推他客我:自我当中作为客体的部分,由我们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内化的态度、认识组成;他推我主我和客我概念强调的是: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我们需要接受别人的反应,同时,我们也会评价他人的反应,并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主我”会监督“客我”,帮助我们调整行为使其更符合他人期待;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学会扮演他人社会化需经历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三岁以下,没有与他人相区分的自我概念,模仿他人的姿态和语言,为角色扮演做准备;2、玩耍阶段:3-6岁,扮演重要他人和特殊他人;3、游戏阶段:玩耍被组织起来成为游戏;角色能够互换,如篮球比赛;15、人格的含义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或者: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如同电脑的软件;人格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本我、自我、超我16、社会化主体机构社会化主体:影响我们自我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生活取向的人和群体;包括家庭、邻里社区、宗教基本道德观念、幼儿园、学校、同辈群体小圈子,兴趣小组、体育运动教育价值:合作,勇敢,成功,吸引力、工作场所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成功,生命;18、生命历程标准时间表生命的时间安排是指一个社会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特定角色和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的后果的期望;一个社会一般会有一个“标准时间表”即主要生活事件和社会角色发生的恰当时间,表明了一个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期望;18、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关注社会大的特征,冲突理论和功能主义是宏观社会学分析的典范,考察影响人们的大规模的社会力量;拾荒者:处于社会的底层,失去很多机会、社会福利和权利,如教育、医疗保障微观社会学考察社会互动,符号互动理论侧重研究面对面的互动,是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典范;拾荒者:生存策略、人际交往,家庭与朋友关系、休闲活动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两个视角的运用,对于获得关于社会生活的更完整理解是必要的;19、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社会要素或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具体而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广义的社会结构: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即社会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狭义的社会结构: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社会景象,它为我们的行为设定了限制;由文化、社会阶级、社会地位、角色、群体和社会制度组成;这些构成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基础;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文化、社会阶级、社会地位、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设置; 20、先赋地位自然而然获得的社会地位;并未要求、不能做选择,也不能随意地被改变;如民族、种族、年龄、性别和某些家庭内的地位;世袭、遗传21、地位象征识别一个地位的标识;有些地位象征是标识人们对其社会地位的满意,而有些地位象征则是带有强迫性的,惩戒的;红字22、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如包括角色冲突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产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不清在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中断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失败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23、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上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交流而发生的社会交往;24、初级群体根据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划分出的;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是规模较小、非专业化的群体;是人们最初步、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如:家庭、朋友、室友、私党、班组等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成员有限2-30人;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出了全部个性;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群体整合程度高;成员难以替代;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1、活动空间接近2、接触时间长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4、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次级群体:公司,军队,政府机构,学校等;次级团体则规模较大,并且“分工互赖,以非情感的依赖相结合”25、非正式群体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地,其成员之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益、义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如同乡会26、六度理论又叫小世界理论;看似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有着神奇的联络;有时只需通过三五个人就能够将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与其说六度空间理论是一个人际网络的规则,不如说是一种人际联系的理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27、性别“性别”这一术语是指男性与女性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建构相关;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性别”是社会创造的概念,它赋予男人或女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28、第三性女性主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和宣传的一个新概念;认为:在传统的、按照生理状况来划分的男女两大性别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社会性别;这个第三社会性别主要是指无论哪个生理性别的同性恋者、易性者、易装者等等;第三性成为正式性别;29、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类型 ;三种具体形式:仅有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30、家庭的功能生理需求满足功能;保障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延续功能;经济协作功能;31、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并非不平等的分化,这种分化只是他们在职能上的差别;水平分化一般表现为社会分工和生活的多样化,它使得社会的异质性增强;比如,大学生毕业后有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有的进入经济领域,他们在职业上的分别是水平分化;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33、社会不平等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不平等现象是长期、普遍存在的;33、社会分层的作用积极作用:A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B 激励人们去奋斗,去竞争,如高考机制消极作用:A 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导致剥削和压迫现象的产生 B 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也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如泰国的社会对立34、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地位、声望社会地位、权力政治地位;韦伯提出社会分层的要素有三个:经济、声誉、权力多元分层论名、利、权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阶级划分阶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场购买力”;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出身门第、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权力地位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三个分层标准相互独立;社会地位不一致,三个标准可以相互转化;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强调社会协调;35、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是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一般具有规模大、速度快、变动剧烈等特点,能够给分层体系注入活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向较高地位的社会位置流动的机会;造成结构性社会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是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36、精英循环37、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用帕雷托的话来说,精英是指“在一定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帕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间接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在各自领域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是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精英流动又称精英循环:即非上流阶层的某些人转变为精英人物而替代老精英;如果统治精英或非统治精英拒绝来自公众的更具才华的成分的输入,就发生精英循环受阻,而其结果是:或者社会秩序衰败、国家和社会失衡,并导致社会堕落;或者造成新的精英运用暴力推翻过时的、无能的统治者精英;37、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P323A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和内容,决定性作用;B 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结果;C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力量;D 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先声;E 人口因素基本前提;F 环境因素;38、中国的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以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同质的现代化经济一元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况是发展中国家结构存在的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39、社会问题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失调,使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一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影响,社会进步受到障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构成要素:1.必须要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3.这种失调必须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特征:普遍性、复合性、周期性、破坏性、集群性、客观性、特殊性;分类:1、从社会问题发生的领域划分——政治性社会问题、经济性社会问题、文化性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2、从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划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劳工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交通问题、犯罪问题、生态问题等;3、从社会问题的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地区差异分——普遍性社会问题和特殊型社会问题4、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分——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和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思考题有差异,谨作参考4、为什么涂尔干认为自杀反映了社会整合的状况自杀论:每个国家自杀率各不相同,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自杀率却常年稳定;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自杀率,而且各自保持稳定;自杀不只是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决定杀死自己的个人事件,在自杀的后面还有社会因素,这是为什么自杀率相当稳定的原因;在某些群体中,能使群体远离自杀的社会纽带较弱;例外:有些较强的社会团结也会鼓励自杀,如因为对配偶去世过于悲伤而自杀;迪尔凯姆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主要理论观点:——社会整合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机械团结”,二是“有机团结”;——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5、如何理解文化融合与文化多样性百度文化融合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文化融合的过程:①接触;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②撞击和筛选;每种文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他种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③整合;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文化融合是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指两种比较接近的文化体系接触后,原来的文化体系随之消失或改变其形貌,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持各民族文化差异和平等竞争的权利,又维护文化互动交流、自由创造的权利;6、国人在国外花钱不讨好反映了一种什么文化现象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热内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国人在国外花钱不讨好反映了是一种指文化冲突;即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根本在于中外文化的冲突,而所谓不文明现象以及其他纷纭都是其延伸的结果;在你这里是合情合理的东西,在那里就变成难以接受的事物;中国游客面对这份世界前列不应过分的自责,有色看待,更不能菲薄自我迷失在文化的冲突中;文化中心主义:9、米德认为,自我是一件永远不会完成的产品,如何理解我们在出生时并不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要学习形成思维能力、人格、道德和情感,要形成自我等等;自我=主我I+客我me主我:自我的一部分,是其主动、自发和创造性的部分;我推他客我:自我当中作为客体的部分,由我们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内化的态度、认识组成;他推我主我和客我概念强调的是: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我们需要接受别人的反应,同时,我们也会评价他人的反应,并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a347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2.png)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源远流长,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在这个拥有
着悠久历史的国家里,人们注重家庭、尊重长辈、重视传统文化,这些传统价值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家庭为中心,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家庭聚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会定期举行家庭聚餐,共同度过节日和重要的时刻。
这种家庭观念也反映在中国人对待婚姻和子女的态度上,他们重视家庭的稳定和和睦。
除了家庭,中国人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人们热爱传统节日、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中国人重要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些节日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中国的书法、绘画、茶道等传统艺术都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在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观念上。
中国菜以其独特的
风味和营养价值而闻名世界,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营养的搭配,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养生保健,传统中医理论和养生方法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会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来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综合体,他
们注重家庭、尊重传统、追求健康,这些传统价值观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工大18春《社会学概论》在线作业
![西工大18春《社会学概论》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ff6522e7c1cfad6195fa7f2.png)
(单选题)1:下面哪一点体现了社会工作的预防职能?()A:协调邻里矛盾B:解决家庭冲突C:人际疏导D:婚前咨询正确答案:(单选题)2: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基本视角不包括()。
A:结构-过程的视角B:结构-整体的视角C:个体-整体的视角D:宏观-微观的视角E:均衡-冲突的视角。
正确答案:(单选题)3:通常在合作者之间有比较明确的职责界定,比如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属于哪种合作类型?()A:自发性合作B:指导性合作C:契约式合作D:制度化合作正确答案:(单选题)4: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不包括()。
A: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C:合理化、优先化原则D:科学化的原则正确答案:(单选题)5:齐美尔认为,社会学这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结构B:社会行为C:个人与社会关系D:社会事实正确答案:(单选题)6: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而呈现出的高低有序的()的现象和过程。
A:不同等级、不同层次B:不同等级、相同层次C:相同等级、不同层次D:相同等级、相同层次正确答案:(单选题)7:最古老和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B:自发性合作C:指导性合作D:契约性合作正确答案:(单选题)8: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要贯彻案主的()原则。
A:自决B:服从C:主动D:被动正确答案:(单选题)9:社会学所说的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A:责任B:义务C:承担社会角色D:知识正确答案:(单选题)10:在团体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一个()角色。
A:旁观者B:倾听者C:媒介者D:帮助者正确答案:(多选题)1: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是()。
A:环境和场所B:失范C: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D:相对剥夺E:权力斗争正确答案:(多选题)2:社会资源指人们所能占有的(),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
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
![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a1f5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开放大学(电大)《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篇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A.主观法B.声誉法C.客观法D.评判法2、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
3、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B.阶级产生的需求C.劳动分工的需要D.社会发展的需要4、联系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和实现途径。
5、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A.地域性B.阶级性C.民族性D.经济性6、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A.国家政权B.国家法律C.国家各项制度D.国际条例7、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习俗B.道德C.舆论D.宗教8、社会保障实质是().A.经济保障B.政治保障C.思想保障D.社会保障9、我国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和规定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
A.55岁B.60岁C.65岁D.70岁10、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劳动工具B.劳动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11、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12、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A.杨开道B.李景汉C.李景汉吴文藻D.吴文藻费孝通E.梁漱溟晏阳初13、在一系列的社会变迁中,我国农民发生了明显而主要的变化,表现为(A.身份的变化B.家族主义意识的变化C.革新意识的变化D.利益观的变化E.多元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变化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兴国调查》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15、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包括().A.村民会议B.村民委员会C.村民小组D.工作委员会E.特派员16、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终身社会化D.再社会化17、现阶段乡村已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农工商贸副齐头并进的流动格局,其流动方式主要表现在()。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0f61d0e87101f69f319527.png)
目录
• 著者序;英文版前言;英文版导第一章 东林的青少年时代 • 第二章 摆脱贫困 • 第三章 打官司 • 第四章 张家新居 • 第五章 早期教育 • 第六章 村里的节日 • 第七章 农业系统 • 第八章 大米交易 • 第九章 商店的生意 • 第十章 芬洲的命运 • 第十一章 求学雄心 • 第十二章 分裂 • 第十三章 店铺分家 • 第十四章 土匪 • 第十五章 兄弟争吵 • 第十六章 店铺的扩展 • 第十七章 趋向两极的张黄两家 • 第十八章 地方政治 • 第十九章 水路通 • 第二十章 僵局 • 第二十一章 把种子埋入土里 • 附录 《金翼》中张、黄两家系谱表
金翼_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金翼_
一、作者简介
• 林耀华(1910-2000),福建省古田县人,著名的民 族学家、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和民族教育家,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2000年11月 27日逝世,享年91岁。
金翼_
• 第三个阶段,张家已经从生活的画面中消失 ,只有黄家仍然奋斗下去,为了获得更大的 成功,黄家继续扩大生意,并且与地方政治 发生了关系。社会和政治发展之快使换将不 可能跟上潮流,最后,巨大的民族危机使黄 家又回到他们最初的状态中去。
金翼_
三、本书特色
• 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其扩大化就是家族)是 其他所有社会组织的同构体,是人们进行社会 活动的中心场所。本书紧紧抓住传统中国社 会这一特征,其副标题就是“中国家族制度社 会学研究”。像同类作品一样,本书提到了童 养媳、同姓不婚、包办婚等当时中国社会普 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本书更详尽地描述了具 有浓郁地方性色彩的其他与家庭有关的社会 制度和风俗习惯。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https://img.taocdn.com/s3/m/ed9f9b7202d276a201292e9a.png)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3(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______• A.社会事实• B.社会• C.社会行为• D.社会关系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2.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的功能条件是______• A.维模• B.适应• C.达鹄• D.整合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就社会系统而言,适应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达鹄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整合主要由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维模主要由表现为道德、**、教育等的文化子系统承担。
3.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B.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层• C.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流动• D.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解析] 2004年7月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界也在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
4.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属于社会学的______•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解析] 认识社会不能停留在“是什么”即经验层次上,而应该把经验作为向导,深入到社会现象的背后,把握其实质,因此社会研究中的解释性功能就是运用社会学的概念、范畴,将描述性的感性认识进行理论抽象,回答“为什么”,所以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除夕民俗文化多样性
![除夕民俗文化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8c3508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b.png)
除夕民俗文化多样性除夕,又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全国人民都参与的节日,除夕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除夕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年夜饭:团圆与丰盛的象征在除夕晚上,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年夜饭。
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象征,也是对过去一年的辛勤劳动的回报。
年夜饭的菜谱也因地域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蓝莓等有寓意的食物,而南方人则偏爱各种鱼类,寓意“年年有余”。
无论是什么菜谱,年夜饭都代表了家庭团聚的幸福与丰盛。
二、拜年习俗:传递祝福与问候在除夕的早晨,人们会开始进行拜年活动。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表达善意与祝福的方式。
人们会互相道贺、祝福,以及送上红包。
而不同地区的拜年方式也各具特色。
比如在北方,人们会大摆宴席,邀请亲戚好友一同吃饺子。
而在南方,人们则会互送红包,以表达祝福和关心。
三、燃放烟花爆竹:驱邪避祸与庆祝的象征在中国,燃放烟花爆竹是除夕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燃放烟花爆竹代表了辞旧迎新的意义,也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
然而近年来,由于安全隐患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很多地方已经限制或禁止了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可以选择观赏大型烟火表演或者灯会,以取代烟花爆竹,依然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
四、舞狮舞龙:祈求平安与祥瑞舞狮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民间艺术表演。
这项民俗表演意在驱逐邪灵,祈求祥瑞和平安。
舞狮通常由两人扮演,一人扮狮头,另一人扮狮身。
而舞龙则需要多人合作,丰富多样的动作和灵活的表演方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兴奋。
五、放宵夜:守岁与辞旧迎新在除夕之夜,很多人都会守夜,不睡觉,这被称为“守岁”。
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守夜可以驱散邪灵、保护家庭的平安。
此外,还有一个习俗是放宵夜,即在除夕之夜放鞭炮、高音喇叭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庆祝方式,也是对即将到来的一年表示热烈的欢迎。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765d1a02020740be1e9b6a.png)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
(1.0分)1.0 分A、政府B、社会C、法治D、群众我的答案:C2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
(1.0分)1.0 分A、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B、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C、社会关系逐渐由同学同事网络转向亲属老乡网络D、自身的发展定位主要放置在城市我的答案:C3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分)1.0 分A、《群学肄言》B、《社会学导论》C、《共同体与社会》D、《社会学研究》我的答案:D4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1.0分)1.0 分A、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B、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C、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D、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我的答案:C5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1.0分)1.0 分A、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B、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C、文化更为异质化D、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我的答案:D6泰坦尼克号上,二等舱乘客的幸存率是三等舱乘客的()。
(1.0分)1.0 分A、0.5倍B、0.8倍C、1.4倍D、1.7倍我的答案:D7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一定具有的关系是()。
(1.0分)1.0 分A、强关系B、弱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我的答案:C8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认为六个特定条件在特定情况下结合起来或相互作用时才能导致集体行为的产生,这六个特定条件不包括()。
(1.0分)1.0 分A、结构型诱因B、概化信息的产生C、诱导性事件的出现D、社会控制能力的上升我的答案:D9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国家是在一个特定的疆域范围内垄断了()的合法使用权的人类共同体。
(1.0分)1.0 分A、法律B、文化C、暴力D、权力我的答案:C10孙立平提出的“转型陷阱”指出,在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希望能够将某些具有()特征的因素定型化。
XXX《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卷
![XXX《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卷](https://img.taocdn.com/s3/m/36798b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f.png)
XXX《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卷XXX《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0006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9道试题,共18分)1.社会分层是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差别。
A.社会分工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社会制度正确的答案是:A2.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是()。
A.社会文化B.社会制度C.社会群体D.现实社会正确的答案是:D3.()是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A.角色紧张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正确的答案是:D4.()是指互有关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结丛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
A.文化特质B.文化模式C.文化丛D.文化理念正确的答案是:B5.()是社会的本质和根蒂根基。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制度D.社会文化正确的答案是:B6.实证这个概念是社会学的创始人()首先提出来的。
A.XXXB.XXXC.XXXD.XXX正确的答案是:B7.根据(),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A.角色追求的目标B.角色规范的程度C.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D.角色的定义正确的答案是:A8.()又称扩大的核心家庭。
A.基本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正确的答案是:B9.迪尔凯姆理论的核心是关于()的概念。
A.社会制度B.社会文化C.社会事实D.社会群体正确的答案是:C二、多选题(共18道试题,共36分)10.文化的社会功能包孕()。
A.文化为人类提供了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B.文化影响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转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D.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的素质精确的答案是:ABCD11.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孕()。
A.行为导向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约束功能正确的答案是:ABC12.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包孕()。
A.政治组织B.经济组织C.文化组织D.宗教组织正确的答案是:ABCD13.XXX的社会学理论包孕以下几方面的首要内容()。
A.社会行动论B.普通系统理论C.均衡论D.中层理论精确的答案是:ABC14.常见的角色失调包括()。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1fbc5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7.png)
2017年04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分工论》B.《资本论》C.《社会学研究》D.《社会静力学》【答案】B【解析】马克思的代表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三论之一;《社会学研究》和《社会静力学》是斯宾塞的代表作。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一社会学的创立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费孝通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这一术语借用于()。
A.哲学B.中医学C.生物学D.物理学【答案】B【解析】“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
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和出版物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基础课程,即社会学概论、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一中国社会学百年3.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问卷调查B.文件法C.非介入性研究法D.统计报表【答案】D【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考点】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4.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答案】A【解析】访谈法: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知觉过程。
典型调查:指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是在一种一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考点】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一社会学研究的方式与方法5.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中,文献的来源有()。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72b20e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7.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社会学是一门关注社会、文化、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结构、文化、社会变迁、社会运动、社会心理和社会不平等等多个方面。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文化和个体生活方式的关系。
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互动。
社会文化的定义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特定地域内所形成的思想、习俗、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等综合体。
社会文化包含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在物质方面,它包括建筑、物品和技术等;在非物质方面,它包括信仰、语言、宗教、艺术等。
社会文化是人们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也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共同体的一种文化表现。
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关系社会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观和习惯等来自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比如,伦敦的人们喜欢喜欢喝下午茶,这种文化习惯正是因为英国在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造就了这种饮食文化。
不仅如此,社会文化也对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生活价值观的认同模式、思考方式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都有着差异。
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事情,而在欧洲某些国家则更注重放松和生活质量。
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与不同文化的特性所关系密切。
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比如,在日本,人们很注重礼节和细节,尤其对待饮食的态度非常谨慎,而在中国,人们则非常注重人情味和亲情。
在法国,人们很注重美食和葡萄酒,而在墨西哥,则是玉米饼和鸟唱。
这些生活方式的差异与每个文化之间的不同宗教、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背景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
孝道、伦理道德、和谐价值观几乎贯穿了中国千年文化。
另外,中国的“礼乐文化”所强调的是社会群体的价值、社交规则以及生活仪式等。
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学调查: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
![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学调查: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8622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f.png)
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学调查: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当今社会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
它的研究背景源于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城乡格局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研究对象。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也受到了国际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传承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通过与国际社会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不断汲取外部经验和理论,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以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为例,探讨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学调查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其研究方法、实际成果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与讨论,希望能够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在中国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影响力。
通过对魁阁的研究历史、调查方法和案例分析进行详细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理论框架下的实践应用和贡献。
深入研究魁阁的社会学研究对于探讨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对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变化的学科,对于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魁阁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社会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还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魁阁社会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丰富了学科理论,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
![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6f54f4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c.png)
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也是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社交礼仪等方面都有许多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
一、家庭与婚姻制度明清时期,家庭对于人们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家庭成员通常团结一致,相互合作。
男人主要负责种田和外出劳作,而女人负责家务劳动。
此外,家族观念也非常重要,人们通常以家族的利益为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婚姻制度方面,明清时期的人们非常重视婚姻的安排和规范。
通常情况下,父母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媒人介绍,然后由男方与女方进行相互认识。
婚礼过程繁琐,包括聘礼、娶亲、过门等环节。
婚后,夫妻间相互尊重、互相关心是重要的家庭价值观。
二、衣着与饮食习惯明清时期的衣着与饮食习惯也有一定的特点。
对于衣着来说,社会地位和财富决定了个人衣着的品质和风格。
官员和地主等人通常穿着品质高雅的丝绸衣物,而普通人则多以棉麻布料为主。
此外,男女装束有一定的区别,女性通常穿着长袍、披肩等,男性则多穿短衫、长裤等。
在饮食方面,明清时期人们非常讲究饮食的品质和烹饪技巧。
高级官员和富豪们通常有着丰盛的饮食,其中包括荤素搭配、菜品丰富多样等。
而一般人家的饮食则比较简单朴素,以米饭、面食、蔬菜为主食。
此外,茶文化在明清时期也非常盛行,人们多以茶代替其他饮料,如酒。
三、社交与礼仪明清时期的社交与礼仪非常重视,尊重他人、注重礼节是人们的重要素养。
在社交方面,人们通常以尊重长辈、尊敬上级为原则,不同身份的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和礼仪。
此外,书法、诗词、音乐等文艺活动也是人们社交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礼仪方面,明清时期有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如拜年、祭祀、婚丧嫁娶等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和礼仪。
人们需要遵循相应的程序和礼仪,以示对祖先和上级的尊敬。
四、住房与居住习惯明清时期的人们居住环境多以农村为主,城市人居住也多集中在城墙内。
《社会学研究法》讲义-12-定性资料分析-教学版
![《社会学研究法》讲义-12-定性资料分析-教学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34a8dd2cc58bd63186bd73.png)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与前面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完全不同的是,本章所介绍的方法基本上与数字无关,与统计无关。
这是由定性研究所得资料的性质决定的。
与那种格式统一、能转变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定量资料相比,定性资料显得过于杂乱无章;而与定量资料分析中那种规范的、统一的程序,成形的、相对固定的方法,以及标准化技术相比,定性资料分析也似乎是无规则可循。
它似乎主要根据每个研究者自己的喜好、习惯和经验来进行,而且基本上只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分析。
但在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从这种看起来杂乱的资料中寻找到某些可以依据的线索和脉络,从这种无明显程序的分析过程中总结出某些经验性的做法。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从了解和探讨定性资料的形式和特点开始,对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特点等进行探讨,并详细介绍整理和分析这种类型资料的各种方法。
在介绍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将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定性资料及其形式一、定性资料及分析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定性资料指的是那些以文字、段落、文章或其他记录符号来描述或表达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人物的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的资料。
”在本书中,我们则进一步将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定义为: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根据这一定义,本章中所谈到的定性研究及定性研究者也主要指的是实地研究和实地研究者。
在一定的意义上,对这种定性资料的分析,也可以有定量与定性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定量方式主要体现在本书第九章中介绍的内容分析一节中。
在那里,研究者先将各种文字、段落、图片、符号等材料进行编码和量化的处理。
再运用各种统计手段对它们进行定量分析。
除了资料的来源不同、形式不同、编码的方法不同以外,内容分析中的资料分析程序与调查研究中对问卷资料的分析程序几乎没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