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填空1X10 单选题1X10 名词解释4X5 简答题10X3 论述题15X2

1文化的概念

a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指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b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c1952年,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西方当时搜集到的160多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梳理与分析——“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

2文化的分层与一般特征

了州、郡滥置的现象,但已难挽救其衰败。唐代与隋相似,州、郡两名称曾迭相改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最高行政机构不是州或郡,而是“道”。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这表明我国唐宋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进入道路制时代,先后长达600年左右。

d省制时代:自元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进入省制时代,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当今。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仍采取省制,但也有变化,即取消宋代始置的路一级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和省、府、县三级制,而以前者为主。

清代沿袭明代地方行政体制,仍实行省制,并由十五省增至二十三省,从而为我国现代省级政区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4人口变迁图

5气候“气候是理解历史的钥匙。”竺可桢政治影响

a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近5000年来,虽然是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但是总的趋势是由温暖向寒冷变化,寒冷期一次比一

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

b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以后的事情。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周公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2)封邦建国制(3)宗庙祭祀制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度不断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家国同构

8礼仪的概念“三礼”“五礼”“五服”

a广义的礼,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即包括政治、教化、刑法、官制等内容的各种典章制

度。狭义的礼,则专指人们(主要是贵族)的行为规范和各种典礼的仪节。

b三礼:《周礼》(政治制度);《仪礼》(行为规范和具体仪节);《礼记》(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属于当时的礼学理论。)

c五礼:《周礼·春官·大宗伯》。

吉礼是祭祀的典礼。祭祀的对象主要包括神祇(包括昊天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与人鬼(祖先)。

凶礼主要指丧礼,据《周礼》记载,还包括对水旱、饥馑、战乱、寇乱等天灾人祸的哀悼。军礼早已亡佚,应该是指军事活动的礼仪。

宾礼指诸侯朝见天子和诸侯之间聘问、会盟的礼仪。

嘉礼主要指喜庆宴饮之类的礼仪,如冠礼、婚礼等。

d五福: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9上古文明探索的几种方面(大要)

1)文献资料中的推测2)人类学上的推究3考古资料的发现与证明

#邦国(众多小政治实体,青铜时代)——王国(三代,“轴心文明”)——帝国(秦汉至明清)

10中国的概念

最初的“国”,并没有明确的疆域。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

夏、商、周三朝的递嬗,代表三个民族的移徙和发展。大体上说,夏人自西而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抟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有时也被称并自称为“华”。——张荫麟《中国史纲》

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的都城成周地区,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洛阳。

11诸子百家的概念特征异同(简要)

春秋战国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诸子百家争鸣。所谓“诸子”或“百家”,概举其成数而言,《汉书·艺文志》按其记载的著作归类,共有189家。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有西汉司马谈列举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之说和刘歆再加上纵横、杂、农和小说四家的十家之说。

春秋末期由孔子(前551─前479)所创建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主旨是“爱人”与“知天”。所谓“儒”,本来是指替贵族阶层相礼的知识分子。孔子适时地创办私学,广招学生,并以礼(礼节仪式和制度规范)、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等“六艺”教人。先秦儒家哲学是先秦“显学”之一,主要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12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

a仁:孔子伦理哲学的精义是“仁”,认为个人若打算修身,最好的办法是顺乎本性中的善而固执力行。

仁的基本形式是“爱人”,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了人有爱和尊重的需求。孔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出了仁学的思想体系。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后来则成为整个儒家文化的中心范畴。仁”的内涵:仁者,人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