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诊断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多场合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多场合应用)

教案上消化道出血教案目标:1.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

2.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1.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常见症状。

2.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1.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2.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和常见症状。

2.提问:同学们对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了解?二、病因和常见症状(10分钟)1.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病变等。

2.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如呕血、黑便、贫血等。

三、诊断方法(10分钟)1.讲解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重要性。

2.介绍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四、治疗方案(10分钟)1.讲解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药物等。

2.介绍内镜治疗,如内镜下止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

3.讲解手术治疗,如胃大部切除术、胃底折叠术等。

五、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10分钟)1.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贫血等。

2.介绍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及时就诊、定期复查等。

六、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强调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思考题: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2.案例分析:分析一个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并提出治疗方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常见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并发症等内容,使学生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起病时间、病程、出血方式(呕血、黑便或便血)、出血量、伴随症状等。

大学消化道出血课程教案

大学消化道出血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学视频2. 临床案例3. 相关医学书籍和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消化道出血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二、上消化道出血1. 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

2. 常见病因: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胰腺疾病、胆道疾病等。

3. 临床表现: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鲜红色,粪便呈柏油样或暗红色,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头晕、心慌、乏力、晕厥、四肢发冷、心率增加和血压降低)。

4. 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呕吐物、粪便隐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5. 治疗原则:止血、抗休克、病因治疗、预防并发症。

三、下消化道出血1. 定义: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

2. 常见病因:痔疮、肛裂、结肠炎、结肠肿瘤等。

3. 临床表现: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粪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4. 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呕吐物、粪便隐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5. 治疗原则:止血、抗休克、病因治疗、预防并发症。

第二课时一、案例分析1. 展示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了解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二、讨论与总结1. 讨论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总结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3. 强调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性和临床医生的责任。

三、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消化道出血的最新研究进展。

2. 撰写一篇关于消化道出血的综述。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消化内科部分教案

消化内科部分教案

第一讲:消化系统疾病总论消化器官概要: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即由食管、胃、肠、肝、胆囊和胰腺等器官组成。

消化器官的活动受植物神经系统的支配。

精神与消化系统的关系密切。

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分类:常见的病因有: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吸收障碍、肿瘤、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自身免疫障碍、变态反应、外伤、先天性畸形、遗传因素等。

按病变器官分类有:1 、食管疾病2 、胃、十二指肠疾病3 、小肠疾病4 、大肠疾病5 、肝胆疾病6 、胰腺疾病7 、腹膜、肠系膜疾病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1 、症状:(1 )吞咽困难(2 )烧心(3 )食欲不振或厌食(4 )恶心呕吐(5 )嗳气与反酸(6 )腹痛(7 )腹胀(8 )呕血、黑便和便血(9 )腹泻与里急后重(10 )便秘(11 )黄疸(12 )其他2 、体征:主要体征表现在腹部。

体检要全面系统,包括发育营养、皮肤粘膜、淋巴结等。

腹部望诊主要注意腹部外形、胃肠型和蠕动波及腹壁静脉;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注意检查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触诊肝脏时要注意肝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和边缘、有无压痛、搏动及震颤等;触到腹部肿块时要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及移动度;还要注意检查有无振水音和液波震颤等;腹部扣诊可以发现肝上下径、胃泡鼓音区、脾浊音区和移动性浊音等;听诊时注意肠鸣音有无亢进或减弱。

对于有便秘、慢性腹泻、便血、下腹痛的病例直肠指检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1 、详细讯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病史是诊断疾病的最基本资料,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诊治有很大影响;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采集病史方法和技巧,通过问诊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诊治经过和既往健康情况;腹部检查,尤其是触诊检查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但也忽视全面的系统体格检查。

2 、辅助检查:(1 )实验室化验检查a. 血常规:缺乏特异性,但有时可估计某些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性,如通过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可估计失血程度;b. 粪便检查:包括常规、隐血试验及粪便培养c. 肝功能检查:对肝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价值,包括:i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g- 谷氨酰转移酶(GGT );ii )测定肝脏转移有机离子的功能,如胆红素定量试验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iii )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指标,如血清清蛋白(酶原A )、凝血时间(PT )和血清凝血因子;iv )反映肝脏摄取、排泄功能的试验,如靛氰绿清除试验和利多卡因试验;d. 腹水常规:根据腹水一般性状、生化检查、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判断属于渗出液或者漏出液,对鉴别肝硬化、腹腔内肿瘤和腹腔结核等有重要价值;e. 淀粉酶检查:血、尿、腹水或胸水的淀粉酶检查可用于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诊断;f. 胃液检查:对为良、恶心溃疡的鉴别及胃泌素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试验已作为诊断胃泌素瘤的常规检查;g.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对病毒性肝炎诊断、分型、预后和有无传染性均有一定价值;h. 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甲胎蛋白(AFP )和癌胚抗原(CEA )等的肿瘤标记物测定对肝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的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都有意义;i. 免疫学检查:检查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和自身抗体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价值;j. 活组织和脱落细胞检查:肝穿刺活检是确诊慢性肝病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内镜下取食管、胃、小肠、结肠和直肠粘膜病变组织活腹腔镜下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经内镜刷取消化道粘膜脱落细胞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2 )内镜检查:分为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腹腔镜、胆道镜和胰管镜;内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内腔病变,也可取活检、摄片及进行治疗;急诊胃镜可明确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和病因,十二指肠镜下可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胶囊内镜可检查小肠疾病,腹腔镜检查对确定腹腔肿块大小、性质、腹水原因,特别对肝病、结核性腹膜炎和腹膜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超声内镜是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可检测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浸润深度;(3 )X 线检查a. 腹部平片:对胃肠穿孔、胃肠梗阻、腹腔内钙化和不透X 线的胆石的诊断有帮助;b. 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检查:对怀疑病变在食管至回肠或胰腺癌的病人应作钡餐造影,结肠器质性病变应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粘膜细小结构;对胃肠穿孔、肠梗阻或2 周内有大出血者不宜作X 线钡剂检查;钡剂可降低CT 清晰度,影响内镜下观察粘膜,造成B 超伪影等,应放在其它检查之后;c.X 线胆囊和胆道造影:d. 选择性腹腔血管造影e.CT(4 )超声检查(5 )放射性核素检查(6 )磁共振显象第四节防治原则1 、一般治疗:(1 )饮食与营养(2 )心理治疗2 、药物治疗(1 )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2 )对症治疗3 、手术或其他治疗第二讲: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概念•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外组织损害。

完整word版消化系统教案汇总

完整word版消化系统教案汇总

教学内容
第五章消化管与消化腺(•)胸部的标志线胸骨旁 线1 •前正中线2 .胸骨线3 -锁骨中线4 .一后正中-5 . 腋前线6 .腋后线7 .腋中线8肩胛线9线)二腹部的 分区:四分法 和九分法(1、消化管的微细结构黏 膜、黏膜下层、肌层 、外膜2、口 腔下颌骨的牙槽 内牙嵌于上、,是人体最 坚硬的器官。(三)舌:舌 的形态、舌黏膜、舌肌 鼻咽 3、咽:、口咽、喉咽管 4、食 )(•食管的位置和分 部(个生理性狭窄二)食 管的狭窄:食管有3食管的微细 结构:黏膜、黏膜下 层、肌层、(三)外膜。 五、胃胃 的形态和分部-0大、小二弯和上、下二口。胃有前、后二 壁,)(二 胃的位置和毗邻,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分位 于腹上区。胃壁的构造三()在层平滑肌构成其 中肌 层由,3,层结构中胃壁的4幽门处环形肌增厚,形成幽 门括约肌。胃的微细结构四()层°4胃壁可分为黏膜、 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胃空虚时黏膜形成许多纵行皱 製,1.黏膜:充盈时皱嬖减少、变低。胃黏膜衣面有 许 多小窝,称胃小凹。胃小凹的底部是胃腺的开口处。 为 单层柱状上皮,能分泌黏液。上皮(1):主细胞,又 称 1):固有层(2)含有大量管状的胃腺。主要分布于腺 底部。胃酶细胞,数量最多,壁细2)胞,又称盐酸 细 胞,数量较少。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 黏膜 肌层(3):成。内含较粗的血管、为致密的结缔组 织,
)(二阑尾:麦氏点阑尾的体农投
结肠: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三0 ?影 4状结肠 部。 直肠四0 )(五肛管15分钟多媒体课件、大肠的微细结构)六(
讲述、扌是问、消化腺第二节板书 讨论一、唾液腺 可分大、小二种,小唾液腺数目多:大唾舌下腺32腮腺1 •液腺有三对为下颌下腺 捉问:唾液腺 有哪几对? 讲述、捉问、多媒体课件、 课堂练习20板书分钟 小结讨 论 小结 分钟5.

消化道影像学教案

消化道影像学教案

消化道影像学教案一、概述消化道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

其主要方法包括X线、CT、MRI和内窥镜等。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帮助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二、常见消化道影像学检查1. 腹部X线检查:通过腹部X线摄影,可以观察消化道蠕动功能和有无异常扩张等情况。

适用于胃肠梗阻、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2. 腹部CT检查:CT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解剖结构图像,对于胃肠道息肉、溃疡、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MRI检查:MRI技术在消化道影像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软组织对比,并可用于胰腺、肝脏等器官的检查。

4.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胃镜、结肠镜等检查,对溃疡、炎症、息肉等病变的诊断非常重要。

三、消化道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消化道影像学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变位置、性质和大小,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直接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从而明确诊断胃癌、胃溃疡等疾病。

四、消化道影像学教学内容1. 消化道解剖学知识: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 影像学检查技术:学习消化道X线、CT、MRI等检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习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如何从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判断病变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培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诊断水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消化道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

2. 影像学实验:利用模拟器材或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的医学影像学检查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技能。

我们的消化教案及反思

我们的消化教案及反思

2.1《我们的消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

2.科学探究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感官观察人体消化道模型,描述组成人体消化道的器官。

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分析等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建构各消化器官分工配合消化食物、摄取养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概念。

3.科学态度、STSE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正确对待研究的不完善,能反复观察不断完善。

了解人体消化的科学道理,意识到个人对健康富有责任,有自觉呵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构“人体有摄取养分的器官”的大概念,这些器官尽管形态不同,作用不同,但是它们相互协作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用直观体验、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资料阅读分析的方式了解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体会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模拟胃蠕动实验用的透明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新鲜的馒头、面包等;人体消化道模型;模拟小肠和大肠形态的管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提问: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说一说,食物在体内要经过哪些器官?(2)交流汇报。

同时随机出示消化道各个器官的图片。

(3)按已有认知给消化道排序。

让学生根据按照食物在体内经过的先后的已有认知进行排序。

(二)新课学习1.认识消化器官(1)阅读科技史﹔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 (2)交流:从阅读材料中,说一说你了解到什么。

(3)课件展示:人体的消化器官图。

(4)交流:说一说,人体的消化道依次包含哪些器官?各自的位置在哪?(5)小结: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依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菑门。

幼儿园大班预防消化道疾病教案

幼儿园大班预防消化道疾病教案

幼儿园大班预防消化道疾病教案
1.学生知道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方法;
2.学生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

教学内容:
1.消化道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2.饮食健康知识。

教学步骤:
一、热身环节
今天我们要学习预防消化道疾病,大家知道什么是消化道疾病吗?(请几个学生回答)那消化道疾病有哪些常见症状呢?(请学生回答)
二、引入新知
1.消化道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1)腹泻:拉肚子,便便次数多,质地稀薄,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
(2)呕吐:恶心,不舒服,口腔内涌出的胃酸会让人恶心,最终会出现呕吐现象;
(3)胃痛:胃部疼痛,感觉钻心的疼痛感,可能因为饮食问题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部黏膜;
(4)便秘:排便不及时,便便干燥、硬结,出现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
(5)腹胀:腹部充气且胃部堵塞。

2.饮食健康知识
(1)少吃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多吃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
(3)饭量适中,不要过量;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
(5)保持口腔清洁,不吃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6)加强自身免疫力,多进行户外运动。

三、课堂练习
请列举三种能够预防消化道疾病的饮食习惯?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整理自己的饮食习惯,看能否做出一些改变,以更好地预防消化道疾病。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方法,学会了如何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并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激发同学们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教案炎症性肠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教案炎症性肠病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教案消化系统疾病教案炎症性肠病教案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

本教案将介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教学目标:1.了解炎症性肠病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掌握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评估。

4.了解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

5.了解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二、教学内容:1.炎症性肠病的定义和分类a.定义:炎症性肠病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b.分类: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且呈连续性分布;克罗恩病可以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呈不连续性分布,可出现瘘管和肠道狭窄。

2.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a.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有关。

b.发病机制: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3.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评估a.临床表现: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便秘、消瘦、贫血等。

b.疾病活动评估:包括疾病活动指数和内镜评分,用于评估炎症性肠病的活动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4.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a.临床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炎症指标检测)。

b.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腹部超声、结肠镜等。

c.病理学检查:通过活组织检查确定炎症性肠病的类型和病情。

5.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措施a.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

b.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生素、抗胃酸药和营养支持等。

c.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人体消化系统教案精选

人体消化系统教案精选
吸收
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 进入血液循环,被身体各部位利用。
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01
02
03
营养摄取
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所需 的能量和物质,维持生命 活动。
废物排泄
消化系统能够将身体代谢 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保 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防御
消化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 疫物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 侵袭,维护身体健康。
肛门括约肌的作用
控制排便
肛门内、外括约肌协同作用,控制排 便过程。当需要排便时,内括约肌舒 张,外括约肌收缩;排便结束后,内 括约肌收缩,外括约肌舒张。
维持肛门自制
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可以维持肛门自制, 防止粪便和气体不自主地排出。同时, 肛门括约肌的弹性也有助于适应不同形 状和大小的粪便排出。
05
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脂肪的初步消化
胆汁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VS
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胰液和肠液中的脂肪酶将脂肪微粒分解为 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黏膜吸收。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腺
其他辅助器官
如牙齿、舌头等,协助食物的咀嚼和 搅拌。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
消化过程简介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将食物破碎成小块,便于化学性
消化的进行。
化学性消化
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将蛋白质分 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
唾液分泌与吞咽过程
唾液分泌
唾液腺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和黏液等成分。
吞咽过程
食物经咀嚼后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在舌和软腭的协同作用下被推入咽部,然 后经食管进入胃。在吞咽过程中,会厌软骨和喉部结构起到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的作用。

健康教案认识消化道教案反思

健康教案认识消化道教案反思

健康教案认识消化道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健康教案-认识消化道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培养学生对消化道健康的重视意识;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消化道保健知识。

教学内容:1. 消化道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3. 消化道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消化道的图示,引起学生对消化道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提问学生对消化道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介绍消化道的定义和组成部分: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消化道的概念和主要组成部分,如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3. 探索消化道的主要功能:通过课堂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探索消化道的主要功能,如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分析消化道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消化道的常见问题,如消化不良、胃酸倒流等,并提供相应的保健方法,如合理饮食、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等。

5. 小结:通过总结消化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强调学生对消化道健康的重视意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保护消化道的健康习惯。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他们对消化道的理解程度。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消化道保健的小短文,评估他们对消化道保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医生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消化道的认识和保健知识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健康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消化道相关的医疗设备和保健知识。

教案反思:在教案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引入专业人士和实地参观等教学延伸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消化道的相关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医学教案模板消化道出血

医学教案模板消化道出血

医学教案模板消化道出血教案标题:医学教案模板——消化道出血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了解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学生练习册等。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实践教具:人体模型、解剖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介绍消化道出血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消化道出血的危害和重要性。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2.1 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定义:消化道出血是指血液从食管、胃、小肠或大肠等消化道任何部位排出的情况。

- 病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肠道肿瘤等。

- 分类:按照出血部位和性质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2.2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呕血、黑便、贫血等。

- 诊断方法:内镜检查、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以典型的消化道出血病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病情、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Step 4: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15分钟)4.1 急救处理:包括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等。

4.2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Step 5:预防和健康教育(10分钟)介绍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饮食健康、减少饮酒、戒烟等,并强调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Step 6: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病例的消化道出血病因和治疗方案。

2. 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人体模型或解剖图演示内镜检查和止血方法。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科研项目或调研,深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和分类等方面的理解情况。

初中生物消化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消化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消化系统教案教学内容:消化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3. 理解消化食物的过程;4. 了解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消化食物的过程;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人体系统,带入消化系统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并介绍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2. 解释每个器官在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口腔中的唾液能分解淀粉质,胃中产生胃液帮助消化蛋白质等。

三、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并整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结果并讨论,帮助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消化系统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方法,加深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小实验,展示消化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问题,探讨消化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及意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回家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写一篇关于消化系统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来运用所学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024版年消化系统教案幼儿

2024版年消化系统教案幼儿
2024年消化系统教案 幼儿
REPORTING
• 消化系统基本概念与功能 • 常见幼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 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幼儿 • 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消化健康 • 幼儿园中促进幼儿消化健康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PART 01
消化系统基本概念与功能
REPORTING
消化系统组成部分
消化道
入。
适宜食物选择建议
优质蛋白质
适量提供瘦肉、鱼、禽类、豆类 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丰富蔬菜水果
鼓励幼儿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谷物
选择全谷类、薯类等作为主食, 提供能量和膳食纤维。
健康脂肪
适量摄入植物油,避免过多摄入 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酸。
餐桌礼仪教育
餐前准备
教导幼儿餐前洗手、摆放餐具等基本礼仪。
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幼儿传授一些简单的消化健康知识, 如饮食均衡、细嚼慢咽等。
PART 05
幼儿园中促进幼儿消化健 康
REPORTING
园区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01
每日定时清扫,确保地面无垃圾、尘土等污染物。
定期消毒
02
对幼儿经常接触的玩具、餐具、桌椅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减
少病菌传播。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REPORTING
关键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作用及相互协作。
消化与吸收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与吸收原理,以及各种消化液的作用。
饮食健康与消化系统保护
合理饮食对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预防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 方法。
家长参与支持重要性

2024年度上消化道出血优秀教案

2024年度上消化道出血优秀教案
上消化道出血优秀教案
2024/3/23
1
2024/3/23
• 引言 • 上消化道出血基本概念 • 治疗方法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引言
2024/3/23
3
目的和背景
01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基 本概念、病因、病理生 理及临床表现。
2024/3/23
2024/3/23
情绪疏导
通过心理疏导技巧,如深呼吸、冥 想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减 轻焦虑和压力。
积极心态培养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 信医学科学的力量,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20
家属沟通技巧
提供信息支持
向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治 疗方案和预后情况,帮助他们更
好地了解和支持患者。
指导患者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质、高维生素 的饮食原则,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提供营养 支持建议。
生活方式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戒烟限酒,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
2024/3/23
19
心理支持策略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他们 的担忧和焦虑,给予关心和支持

心理支持等,以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患者预后。
2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6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或反复出血的患者,可 考虑手术治疗,如胃大部切除术、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等。
17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2024/3/23
18
患者教育内容
1 2 3
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知识

中医内科学19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中医内科学19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中医内科学19上消化道出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中医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技巧。

3.学会中医内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原则和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能力。

教学内容:1.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和分类。

2.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中医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技巧。

4.中医内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原则和方法。

5.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和分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学生:你知道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二、讲授知识(30分钟)1.讲授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2.介绍中医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应用。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内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原则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1.提供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和患者的对话,演练中医诊断消化道出血的过程。

2.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拓展的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加深对消化道出血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和评价教学效果。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验和反思学习成果。

3.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和作业。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介绍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例。

3.角色扮演的道具。

评价方式:1.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质量。

2.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3.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问题导入和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病例问题的能力。

大班认识消化道的教案设计意图

大班认识消化道的教案设计意图

大班认识消化道的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通过本次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幼儿认识消化道,了解人体内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培养他们对健康饮食的意识和正确的饮食习惯。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 认识消化道的主要器官,如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2. 了解消化道的功能和作用,如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等。

3. 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意识,知晓不同食物对消化道的影响。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消化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消化道的基本工作过程。

3. 培养幼儿的饮食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消化道的主要器官。

2. 与消化道相关的食物图片或实物。

3. 大班幼儿的饮食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消化道的主要器官,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如“这些器官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幼儿联想到自己吃东西时的感觉和过程,引发他们对消化道的兴趣。

探究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不同食物,引导他们思考并讨论这些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给幼儿分发饮食记录表,引导他们记录一天的饮食情况,并帮助他们分析不同食物对消化道的影响。

拓展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厨房或邀请厨师来班级,向幼儿展示健康食物的制作过程,并与他们讨论食物如何被消化。

2. 制作简易的消化道模型,让幼儿亲自操作,模拟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和变化。

总结活动:1. 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概括消化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意识,以及对消化道的保护和关注。

评估活动: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饮食记录表,评估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延伸:1. 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准备。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食物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清以致消失;常见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炎性水肿或肿瘤浸润所致,②粘膜破坏:粘膜皱襞中断、消失,代之以杂乱无章的钡斑;常是恶性肿瘤的征象。③粘膜皱襞纠集:皱襞由四周向病变区放射状集中;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病变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瘢痕收缩,牵拉。④粘膜皱襞增宽迂曲常见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炎性浸润、肿胀和结缔组织增生,常见于慢性胃炎和粘膜下静脉曲张。 正常胃小区显示可以排除弥漫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征象表现为胃小区及胃小沟破坏。 3.管腔大小的改变: ①狭窄:超过正常范围的持久性管腔缩小。 a.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范围广泛或具分段性,边缘较整; b.癌瘤—范围较局限,边缘不整,管壁僵硬; c.外压性—多在管腔一侧,可见整齐压迹或伴移位; d.先天性—边缘光滑且较局限; e.肠粘连—形状不规则,肠管移动度受限或聚拢; f.痉挛—形状可变,痉挛消除后恢复正常。 ②扩张:超过正常限度的持久性管腔增大。 梗阻性—蠕动增强,肠张力降低—蠕动减弱 4.位置及可动性的改变: 压迫:多见于肿瘤,使胃肠出现弧形压迹,出现无肠管区。 先天性位置变异:一般存在可动性。 粘连与牵拉:位置改变并固定,肠管运动受限。 5.功能性改变: ① 张力的改变:导致管腔变小或扩大。 ②蠕动的改变: 蠕动增强或减弱、逆蠕动 ③运动力改变: 服钡后4小时胃尚未排空 (胃排空延迟) 服钡后少于2小时即到达盲肠─小肠运 动力增强 超过6小时小肠未排空─小肠运动力减弱(通过缓慢)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义进行解释。 图片讲述粘膜形态不同的分类 板书 画图讲述管腔的变化及成因 举例分析位置及可动性 图片讲述讲述张力及蠕动导致管腔形态改变
胃窦:胃角切迹 。 胃小弯、胃大弯、胃角(胃小弯急剧转折处) 讲述胃的四种分型。 粘膜:分粘膜皱襞及粘膜沟 ? 胃粘膜沟为胃皱襞间沟内的致密影,胃粘膜皱襞像为条纹状透明影 ? 胃微皱襞:胃小沟(宽度小于1mm)、胃小区(1-3mm) 3.十二指肠: ? 近端起自幽门,远端至屈氏韧带处连接空肠,呈C形包绕胰头。 ? 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 ? 球部呈三角形或锥形,底部平整,中央为幽门开口;粘膜皱襞为纵行或斜行条纹 ? 降部中段内缘有十二指肠乳头,系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降部以下粘膜皱襞呈羽毛状。 4.空肠与回肠:总长约5-7米,分六组 ? 空肠大部分位于左上中腹,蠕动活跃,粘膜皱襞呈羽毛状; ? 回肠位于中下腹及盆腔,蠕动较慢,轮廓光滑,粘膜皱襞趋于矮小。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图片对比,讲述胃部造影的X线解剖 结合图片讲述胃的四种分型,对比鱼钩图片。 板书画图讲述胃粘膜。举例说明胃粘膜形态的重要性。 复习十二指肠大体解剖,结合图片讲述十二指肠X线解剖。举例说明掌握十二指肠形态的重要性。 结合图片讲述空肠与回
? 服钡后2~6小时钡首达盲肠,7~9小时小肠排空。 ? 小肠运动方式:蠕动、钟摆运动、分节运动 5.结肠: ? 绕行于腹腔四周,长约1.5米 ?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 ? 直肠壶腹最宽,盲肠其次。 ? 结肠袋:大致对称的带状突出,以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明显,降结肠以下逐渐变浅,乙状结肠接近消失,直肠无结肠袋。 ? 无名沟位于粘膜表面 ? 回盲瓣:回肠与结肠相接部位 ? 阑尾:长条影位于盲肠内下方,粗细均匀、边缘光整,有时不显示 三、胃肠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轮廓的改变:①龛影(niche):也称壁龛,是由于胃肠道壁局限性缺损导致的胃肠道腔局部向外突出的含钡影像,是消化道溃疡的直接征象,胃肠壁局限性缺损凹陷,被钡剂填充后,切线位表现为向外突出呈乳头状、三角形钡影,正位呈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钡斑影。 ②憩室:因管壁薄弱,内腔压力增高或管壁被外在粘连牵拉形成的突出性病变,是胃壁全层侧凸起,没有胃肠壁的缺损,X线表现为局限性囊袋状膨出影。 ③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胃肠道壁上的隆起性病变所致,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病变部位不能被钡剂充盈所形成的影像。 2.粘膜皱襞的改变:①粘膜皱襞平坦,皱襞的条纹状影变浅、模糊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肠形态。 课堂提问,结肠分段,结合图片讲述结肠分段。 图片讲述 形象比喻龛影的形态,与佛龛进行对比,板书。 对憩字进行比喻,讲述憩室 图片讲述对充盈缺 课程名称 影像诊断学 授 课 教 师 周宏 职称 主治医师 教学对象 2015年影像技术专科班 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6年8月 授课题目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一、教材及参考书: 1、 教材: 马大庆,影像诊断学,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年8月,P145-156 《首都医科大学影像诊断学课间实习指导》,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处,第1版,P120-136 2、参考书: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P257-268 曹丹庆 蔡祖龙,《全身CT 诊断学》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1月,P176-182 王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医学影像专业》第1版, 知识出版社, P123-128 高元桂 蔡幼铨 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2004年1月出版 P178-190 周纯武,《放射科诊疗常规》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P150-16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消化道造影的正常X线解剖;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熟悉:食管胃肠常见病的X线征象,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早期胃癌的影像诊断。 3.了解: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食管、胃肠x线检查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消化道造影正常X线解剖。 2.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龛影,憩室、充盈缺损的识别,以及分别对应疾病:溃疡,憩室,肿瘤。
超过9小时小肠尚未排空─运动力减低或排空延迟 ④分泌功能的改变: 胃分泌增加→肠胃滞留液增加,致粘膜皱襞涂钡不均匀,常于炎症和溃疡性病变。 小结: 1. 胃肠道基本病变轮廓的改变包括:龛影、憩室、充盈缺损; 2. 粘膜皱襞的改变包括:粘膜平坦、粘膜破坏、粘膜皱襞纠集、粘膜迂曲增宽 3. 功能的改变包括:张力、蠕动、运动力、分泌的改变 4. 管腔大小的改变:狭窄、扩张 5. 位置及可动性改变:外压性、粘连与牵拉、先天变异 课堂练习: 食道的三个生理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胃的四种形态:牛角形、钩型、瀑布型、长型 胃肠道轮廓的改变有:龛影、憩室、充盈缺损 胃肠道粘膜皱襞的改变有:粘膜平坦、粘膜破坏、粘膜皱襞纠集、粘膜迂曲增宽 第二节:本节主要内容:胃肠道常见疾病X线表现如食道静脉曲张、食道癌、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早期胃癌的影像诊断。 一、食道静脉曲张 (esophageal varices) :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 X线表现: ? 轻度—食道下段粘膜皱襞稍增宽、迂曲,管壁边缘稍不整齐;采用适当体位观察 ? 中度—食道中下段粘膜皱襞明显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钡剂通过略缓; ? 重度—食管全长粘膜皱襞极度增宽、迂曲,团块状充盈缺损, 食道张力降低,管腔扩张,蠕动减弱,钡排空延迟。 5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课堂提问 出填空题 选择题 简单分类讲述消化道疾病 板书讲述轻中重度静脉曲张的不同
四、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消化道造影正常X线解剖。 难点分析:胃肠道造影正常X线解剖记忆比较枯燥,语言描述不充分。 对策:结合图例,详细讲述胃肠道造影正常X线表现。 五、 教学方法手段: 1.形象化教学:理论授课结合大量实例图片,加深理解,方便记忆。 2.互动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启发、诱导实例分析,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实战”能力。 3.重点化教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利用图形表格加以对比、分析,便于学生学习。 4.启发式教学:授课结束时,对本结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思考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英语教学:重点词汇标注英文,部分双语幻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 6.合理利用板书,加强学生记忆。 六、教学中引用的事及案例:引用食道癌诊断,来阐述掌握食道形态的重要性。引用胃溃疡和早期胃癌的诊断,阐述掌握胃粘膜形态的重要性;引用胰头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来阐述掌握十二指肠正常形态的重要性。 七、补充的主要内容:补充消化道造影的基本成像原理。 讲授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手段
第一节、消化道疾病影像诊断 本节重点内容: 了解消化道的X线检查方法; 掌握消化道的正常X线解剖; 掌握消化道基本病变的X线征象 一、消化道检查方法(腹平片、消化道造影); 腹平片及腹部透视。 消化道造影检查:消化道造影的基本原理,与腹平片的对比,讲述其优势。 二、消化道正常X线解剖 1.食管(esophagus) 复习食管的大体解剖:肌性管道,上起下咽部,下接贲门,肌性管道,全程位于纵隔后方。 三个狭窄:食管入口、左主支气管压迹、膈食管裂孔处。 三个生理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两个生理性高压区:食管入口及膈食管裂孔处称上、下括约肌。 数条纵行粘膜皱襞,沿气管长轴走行。 第一蠕动自上而下为食物运行提供动力,不要误认为狭窄 2.胃(stomach): 贲门(入口) 幽门(出口) 胃底:贲门水平线以上部分。 胃体:贲门-胃角切迹。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3分钟 课堂提问,消化道的组成,与肝胆胰腺等消化腺区分开来。 对比腹部平片讲述消化道造影的基本成像原理。 复习食管大体解剖,课堂提问食管的三个狭窄区 结合图片讲述食管的五个狭窄。 简单讲述食道粘膜及蠕动波。 结合图片复习胃的大体解剖
? 1.发生机制门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在食道下段通过静脉丛相交通,正常状态时血流量小,交通支细小。肝硬化引起门静脉y压力增高时,门脉血流改由上腔静脉回流,造成局部血流量增加、静脉曲张。 2.影像表现: 二、食道癌(esophageal carcinoma) 1.病理与临床: 起源于食道粘膜,多为鳞状上皮癌,中晚期分为髓质型、缩窄型 、增生型、溃疡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 2.X线表现: 早期病变小而表浅,表现为粘膜扭曲、中断、破坏, 中晚期表现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腔内充盈缺损或不规则的龛影,粘膜皱襞破坏、消失; 3.CT、MR表现:中晚期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浆膜面毛糙,外侵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淋巴结增大; 4.诊断:双重对比造影可以对中晚期食道癌做出定性、定位诊断。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2分钟 图片讲述静脉曲张的发生机制 图片讲述静脉曲张的影像表现 简单讲述食道癌分裂 图片讲述食道癌X线表现 图片讲述食道癌CTMR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