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Word版
关于古诗词中“雨”意象的分析
关于古诗词中“雨”意象的分析作者:汪学刚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32期摘要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第一大类寓意愁苦,具体有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第二大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了解雨意象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雨;意象;愁苦;欢乐;鉴赏中图分类号:Q949.71+8.18,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2-0167-01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东山》)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身世浮沉雨打萍”。
可以说,雨中滴洒着古人生命的血液,也激发了文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诗情。
一、雨的愁苦意象“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杜荀鹤《旅舍遇雨》)诗人旅舍遇雨,夜深孤灯独坐,百无聊赖,随着雨声,往事涌上心头。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这些诗词多凄苦悲凉,雨泪同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几许风雨带来的几许悲伤,读来令人断肠。
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愈是凄凉,愈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在这里,雨已经成为诗人们内心情感活动的“场”,并构成抒情的背景。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诗词都有其显著的特征。
而开元盛世的唐朝则是古诗词最为璀灿繁华的时期。
诗词作为艺术的升华,以简洁的语言、精悍的文字、丰富的情感,形象地阐述了人类心灵的美学。
它注重意象之美,且种类繁多,花前月下、虫鱼鸟兽,都能用借喻的手法完美呈现。
雨原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一种天气,它本身是不带有任何主观感受的,但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雨被创造出丰富的生命意蕴。
诗人们往往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审美,结合雨和中国传统的心理审美,创造大量喜闻乐见的优美诗篇。
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都能激发出诗人不同的创作灵感。
目前留存的所有唐诗中,含雨的意象诗占了5600处之多,由此可见,雨是唐代文人墨客创作的主要素材之一。
一、雨兴盛于唐诗的原因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诗词亦是如此。
在经济繁荣、稳定的前提下,文化之美才能以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惊艳众人,而唐朝经济的空前繁荣,致使不少诗词名家的惊世之作诞生于这个时期。
唐朝后来被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每个阶段都出现过不少诗词名家,极具代表的是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王勃、罗宾王、卢照邻,杨炯,以及武后期的陈子昂等,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中唐时期的:刘禹锡、文婷云。
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魏庄等。
唐代诗坛人才众多,发展空前,这些都与当时繁荣的经济息息相关。
如上所述,以雨为题材的唐诗占比较多,在古诗词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唐诗在其中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诗坛上,唐代的每一滴雨都在唐诗中熠熠生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二、雨的情感艺术1、雨意象的愁与苦淅淅沥沥的雨天,大多乌云密布,凉风阵阵,给人一种凄楚哀凉之意。
此番此景此情,最能与古代诗人的愁绪相契合,令诗人在这种环境下妙笔生花,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雨中名诗。
凄凉雨诗的代表,不得不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借雨喻情,秋雨凄狂,内心更是凄凉,前两句“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精品文档
高中语文教材中“雨”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中,雨是一个经常被诗人们用到的意象。
雨,或轻柔,或急骤,或朦胧,或磅礴,带给人或浪漫,或伤感,或凄苦,或痛快的感情。
没有文人愿意放过这能表达各种感情的雨,高中教材中也有不少涉及雨的诗文,本文试作以归纳。
一、《雨巷》――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姑娘的形象。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诗人在雨巷中彳亍彷徨,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阴暗、潮湿、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中,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戴望舒的《雨巷》中,“如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孤独、无助、又忧伤的意象反复出现。
再加上烟雨蒙蒙,这阴郁的氛围俨然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没有雨,就没有这首诗的优美意境。
因为不管是悠长狭窄寂寥潮湿的雨巷,还是丁香姑娘撑着的油纸伞,都离不开雨。
就是那惆怅、凄清、叹息、迷茫、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离开雨,在表达愁怨上也逊了一筹。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而南唐李?Z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联系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一、喜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题目中的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二、苦雨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
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苦;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
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诗中描写了暮春景色,抒写了怨别之情。
“燕子不归春事晚”,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暗喻着倚阑人的心中之情。
“一汀烟雨杏花寒”,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三、雅雨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古典诗词当中的“雨”的意象(1)
谢谢聆听
古诗词中 “雨”的意象源自一、雨的愁苦意象(一)借雨写离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二)借雨写愁绪之长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 黄梅雨。” ——李清 照《青玉案》
(三)借雨写政治 环境的险恶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 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借雨写生 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1、滋润大地、给人希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2、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二、雨的欢 乐意象
小结:
雨的愁苦意象:
1、借雨写离愁 2、借雨写愁绪之长 3、借雨来写政治环境险恶 4、借雨来写生活环境艰苦
雨的欢乐意象:
1、给人希望 2、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四)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豗谷凶猛虎嗥,万木尽拔起波涛。州沉岛没无 处逃,顷刻性命如鸿毛。” 李东阳的《风雨叹》
诗人借雨写出了生活环境的艰难,以及广大人民 的悲惨处境。
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就 变成了一种忧伤惆怅、悲苦失意的符 号,可以代表或涵盖诸如相思之苦,离别 之愁,政治险恶,生活痛苦等种种情感和 社会现象,雨意象也由此变得深沉、厚 重、复杂。
然而,在古往今来的诗句中,雨 并非仅仅是悲伤的意象,还有许多欢 乐的意象。
二、雨的欢乐意象
(一)滋润大地,给人带来无限希望
• “春畦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 苏轼《南园》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 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清冷湿衣襟。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三)借雨写政治环境的险恶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 失败,柳宗元等人因参加“革新”被贬,他 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 史》中写道: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以“惊风”、“密雨”来比喻政治打击的残酷。
阮籍在《咏怀诗十三首》中以“激电震光,零 雨降集”来抒发“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的内心惆 怅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因上书言事而获罪, 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的朋友元稹在《闻乐天授江 州司马》中写道: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 寒窗。”
“暗风吹雨”影射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险 恶——令人防不胜防。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典诗词中“风雨”意象例析
蒋捷\《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宋· 方岳\《听雨》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 白居易\《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 王安石\《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 • • • • • • • • • • • • • •
客
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
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所体现的文人 士大夫的生存境界和人生态度与中华民族好 静的传统性格特征相符。众所周知,西方民 族好动,中华民族好静,正是这种好静的性格特征使得 中国古人有条件静观万物、默察于心,因而对自然物象 有了更丰富更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而受传统文化心 理影响的中国文人历来重视诗意化的人生追求,强调自 身心性的修养,在思维方式和智力结构上注重内在的领 悟和体验。可以说,“雨‛意象经过唐宋诗人内心感受的 化合与点染,才使主体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 读者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雨‛意象所包含的 丰 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 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 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 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
二、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 徐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诗词在“雨”的润泽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将古代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几大类,分别探讨作者通过描写雨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悟。
雨意象思想感情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词人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了饱满的生命力,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那一首首诗词在雨的滋润下越发清新透亮。
本文将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希望之雨、朦胧之雨等几类,并就其各自蕴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一、希望之雨写景即是写情。
诗人、词人借雨抒情。
雨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感情后带有丰富的思想韵味。
根据雨下的节令可分为春雨、秋雨等,春雨便是希望之雨。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春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及时的、温润的,带给人希望的。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生发,万物充满生机。
在那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技术却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天吃饭,春雨贵如油。
可以想象农家人见到春雨落地时的喜悦心情。
春雨对农作物有好处,给大地带来生气,对人类和社会是有益的。
所以,重视文学的教化和功用的儒家便借春雨这一含义引伸出它的教化之意,说明良好的政策和品德就像春风化雨那样滋养人们的心灵,让人也像春天的草木那样成长得更好,传播了正能量。
就像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就有这样一层和风细雨的含义。
再看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春雨洗净了道路的尘土,也涤荡了诗人使人心灵上的尘埃,赋予春雨积极的意义。
二、朦胧之雨江南烟雨、杏花微雨都会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
如宋代词人王淇的《望江南》:“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还有苏轼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陆游诗歌中雨意象探析
陆游诗歌中雨意象探析鱼文静摘要:本文从陆游创作当中的“雨”意象诗作入手,从具体内容来分析诗人在少年、中年、晚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体味诗人如何用雨意象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欣赏诗人在营造意象时运用的不同的艺术手法,从而理解诗作的丰富意蕴。
通过分析陆游诗作中雨意象所透露出的深层次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贴近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对陆游的诗歌进行认识,领略陆游诗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雨意象;创作风格;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一、通过雨意象分析陆游在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一)“我初学诗曰,但欲工藻绘”“我初学诗曰,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1]。
”“工藻绘”指的是早期阶段诗人的创作风格,诗人自己说在入蜀之前,诗作的风格属于“工藻绘”。
诗人早期的创作,着重修饰,强调个人情绪并且刻意渲染,颇为注重形式技巧,如:“茆葉翻翻带宿雨”等。
他在前期作品的情感表达上缺乏强烈的情感,多重在雕绘,缺乏生气,矫揉叹衰,表现出了一种纤弱的风格。
(二)“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陆游在调去成都以后,又在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先后任职。
作者在途中经过泸州,登南定楼,急雨突来,即景写下了《南定楼遇急雨》。
诗中“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一联写江河绵延,青山叠嶂,都映入眼帘。
突然之间狂风骤雨相互夹杂着卷入楼中。
“争”“乱”二字写出了风和雨来得突然,气势凶猛,十分传神。
这一时期,陆游的诗作多为这种雄浑豪放的风格。
(三)“老来似少进,遇兴颇倾泻”在野的生活难免会对诗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说爱国之心始终未变,但已经没有以前的慷慨激昂了。
诗人罢归故里,决心过躬耕自给的生活。
《村居初夏》一诗以“暮境难禁”开篇,以“白首为农”收尾,但其中不无自我排解愁绪的意味。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写麦穗压车,黄云翻滚,暴雨突来,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紵葛亦新裁”一句极写隐居生活的箫散闲适,但抑郁不平之气却扑面而来。
古诗词中雨意象
漫天风雨铸诗情——中学语文古诗词雨意象解读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抒情意象。
杨万里亦有:“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
”这样的诗句。
为什么中国的诗人对雨如此一往情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在很早的原始社会,人们总是择水而居,而水的来源又是雨水。
于是乎雨便具有了伟大的生命意义。
对水的渴盼雕塑了人类的喜雨情感模式。
但作为生命之源的雨,如果久下不绝、泛滥成灾,会给人留下灾难的记忆。
对淫雨的这种感受,则孕育了人类的苦雨情感模式。
雨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积淀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典意象。
雨打湿了中国的诗坛,同样也浸润着中学语文课本。
中学语文课本涉及雨意象十多处,主要融涉了以下内容:欢愉之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空灵超脱、欢欣愉悦的心境映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杏花繁丽,是一诗境;深巷卖花,又是一诗境。
从今夜的雨声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雨的‘消息’,写得形象生动,富于韵味。
”(吴熊和先生语)诗句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蕴蓄着无尽的想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眼中的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
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映射呢?二、无情风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政治险恶的象征。
中国诗人之所以用无情的风雨象征险恶的政治,正是源于远古社会苦雨给人留下的灾难性记忆。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祖国山河破碎得象风吹飘散的柳絮一样,自身生涯如同雨打水上浮萍,动荡不安。
无情的风雨被赋予了抽象的政治含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万物生长、繁衍、发展的关键。
因此,从古代开始,雨水在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意象,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美妙的诗意。
一、雨水的意象1.1 生命之源雨水是生命之源,它是大自然中最为宝贵的水资源。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经常被描绘为滋润万物的美好天赐。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大雨行》中写道:“空阶滴到明霞,楼上帘开渐晓,月明人静,风波不惊,安时绝少有。
”这首诗中雨水被描述为神奇、美妙的天赐,带给人们生命的源泉和希望。
另一方面,雨水也常常被描绘为忧患之源。
在唐诗中,社稷是指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白居易在《大雨行》中写道:“天地制化成人,人生百年,治乱无常,国家万丈,社稷崩摧”,这说明雨水也可以带来战争、灾难等忧患。
唐儒将雨水理解为治国之象,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请天下经验丰富的人来主持雨水祭祀。
1.3 情感中的象征雨水不仅在自然界有深远的意义,在文学中也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象征。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和心情,具有暗示和象征性。
例如,雨水可以代表人们的喜悦和哀伤、思念和离别等情感。
唐代诗人杜牧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别时餐霞万里,会应长夜微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感叹和对友谊的思念,雨水在其中则是表现出诗人情感的象征。
二、唐宋诗词中雨水的表现2.1 雨声打着嫩芽的雨声,是春天的旋律,也是人们的心灵之声。
雨声可以使人的心静下来,感受到久违的平静。
宋代诗人苏轼曾说:“雨打高窗,宛转声连萧管。
”在他的诗中,雨声被描述为一种宛转悠扬的春之乐,能够清新人心,带给人们快乐与幸福。
唐代诗人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也描写了雨声:“相吟湖上雨,共看潮头花。
”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向往。
雨景是一种美妙的自然景观,也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在唐宋诗词中,有大量描述雨景的佳作,这些作品有的表现雨水的清新洄溢,有的表现闲居陶游的体验和感受。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雨照常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缕缕细雨如罅隙般纷纷落下。
立时,大地的尘埃被轻轻地抚慰,干渴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草木焕发出新的生机。
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给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印象。
唐代诗人杜甫《夜巡江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这里的“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形容了夜晚的江夏,而“念去去”则暗含着离别之意。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种描写手法中的“千里烟波”正是指雨天蒙蒙细雨所带来的湿润氛围,而“暮霭沈沈楚天阔”则是雨后云雾缭绕、湿气盈盈的景象。
通过这些以雨为背景的描写,杜甫表达了离别时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唐代河南许浑的《渡海次韵和友之洋江》中,诗人以“湖景风凄澹,江天雨漠漠”描绘了湖景如画却被细雨笼罩的景色。
这里的“风凄澹,江天雨漠漠”中的“雨漠漠”以及后文的“斜樯依夕归”都展现了雨天的阴沉和凄凉,给读者一种阴霾的感受,也增加了诗中的哀意。
宋代董非《蝶恋花·春景》一词,情景描写娓娓动人:“梦里寒花雨,一枝红艳露如银。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这里的“梦里寒花雨,一枝红艳露如银”是在描绘春夜花雨的美景,诗人用“红艳”和“露如银”来形容花朵上的雨滴,给人一种清新而浪漫的感觉。
整首词情景交融,展现出女子幽怨之情。
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也有“风吹江水日东流”的描写,表达了大江东去春去秋来的无情沧桑,如同人生的无常。
“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逝水”境界深邃,用以暗示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而雨水更是加深了整幅画面的忧伤和感伤。
可见,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着实丰富多彩、情景交融。
有的喜欢以雨为背景,表达人情物理的凄凉沧桑;有的以雨为点缀,增添境界的辽阔壮丽。
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景观,它既能给世界带来适宜的生态环境,也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启迪和情绪上的抒发。
唐宋诗人通过对“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
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
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研究胡文唐宋诗词作品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
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一、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
“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
苏轼《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一场透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
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吗?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
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
诗词中的雨水意象
诗词中的雨水意象雨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早在古代诗词中就被广泛地描绘和赞美。
雨水意象丰富多样,不仅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更能勾起人们对生活、情感以及命运的深入思考。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雨水被赋予了寓意丰富的象征,代表了生机、洗涤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诗词中常见的雨水意象,并解读其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一、雨露滋润的大地春天的降雨,使得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种雨露滋润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词作品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听船声吟秋风。
”这首诗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用雨水寓意来形容秋夜的凉爽,展现了雨水滋润大地、带来清凉之感。
二、雨声的伤感雨声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在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伤感的情绪。
雨声和伤感常常结合在一起,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情感。
南宋词人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中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这首词以雨水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倾诉的忧伤。
三、雨中思念的情感雨水还常常被用来描绘思念之情。
在雨中,人们往往更容易产生思念亲人、朋友或者恋人的情感。
宋代诗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烟里鸳鸯堪白首,天边雁阵听朝晖。
”这首诗以秋雨为线索,流露出诗人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雨水的洗涤和改变雨水的洗涤作用也常常出现在诗词作品中。
雨水能够洗涤尘垢,使得一切焕然一新。
同时,雨水也象征着改变。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雨水象征洗尽尘埃,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期许。
综上所述,诗词中的雨水意象丰富多样,既有雨露滋润大地、带来生机的意义,也有雨声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还有雨水的洗涤和改变。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一直都与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命运紧密相连。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中有意重复“巴山夜雨”四字,将实有与虚拟之景绾合在一起:雨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写作时的现实环境,又是诗人设想将来回到故乡、与妻子灯下相对时谈论的话题。
短短二十八字,既展现了客途霖雨、归期无定的凄凉,又暗含着夜雨剪烛、西窗共话的温馨。
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场景与情绪,恰恰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基本内涵。
战国晚期诗人屈原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猨(yuán即猿)啾啾兮狖(yòu猿的一种)夜鸣”的阴冷环境,映衬美丽忧伤的巫山神女形象(《九歌·山鬼》),以“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涉江》),极言放逐之地的凄凉,都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
但是这种以雨景烘托气氛的诗句在接下来的汉魏时期并不多见,直到南朝诗人何逊写出“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的名句,通过对挑灯长谈、静听夜雨滴在台阶段之上的情景的描写,表现离别的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
可以说,何逊发现了雨意象的细腻情味,并以清丽传神的笔调加以表现。
从此以后,作为自然现象的雨在诗词中几乎固定地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围,表现寂寞的情感,经常与离别、漂泊、孤独这类主题联系在一起。
虽然现实中的离别未必发生在雨中,但是以雨为背景的诗歌显然更具艺术魅力: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江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一夜寒雨之后的黎明舟中送客,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而在晚钟中迎着微雨送人登舟,那打湿衣衫的,不知是分别的泪水,还是绵绵的雨丝。
离别之后是彼此无尽的思念,尤其是当长夜耿耿,冷雨敲窗,辗转难寐之际: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雨意象分析-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雨意象分析-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春雨”在我国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气候现象,其在古代农业中是决定粮食丰歉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春雨喻为生命之水,“春雨意象”也随之形成。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春雨意象是独具特点的抒情载体,使得春雨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
【关键词】春雨意象;古代文学;惜春;离别;思乡风花雪月,雨露冰霜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常描述的对象[1]。
由于我国古代经济来源以农耕为主,而春雨对农耕的影响尤为重要,风调雨顺意味着今年粮食的丰收,反之则表示会有灾荒降临,因此,春雨对于古人来说非常重要。
而正是因为春雨与古代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文人对春雨更是尤为关注。
这就使春雨不仅是一种气候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文学意象。
一、春雨意象的基本含义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人们所崇尚的是靠“天”即大自然气候生活,在农业生产上主要采用的是春天耕种,秋天收获的生产模式,这就使得人们把一年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希望都寄于春雨之上。
人们认为,只有雨水浸润土壤才能带来五谷丰收,使得农作物春天生秋天成熟。
时间越往前推移,春雨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就越重要。
正是由于春雨与古代农耕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才使得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春雨的寓意更深刻。
早在《诗经》中就对春雨有所描绘,但早期文学作品对春雨的描绘并不是直言其为“春雨”,而是将其称之为“甘雨”或是“灵雨”等,如在《小雅甫田》中写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这主要是描述人们在祈求春雨时的情景。
在魏晋之前,文人还常用“喜雨、时雨”表示春雨,该说法最早出现在曹植的作品中,其有一首《喜雨诗》中写到“时雨中夜降,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
”诗中的大致意思是说:春雨果真是知道时节的,它在该下的时候还是来了,并且还是下在夜晚,伴着阵阵的雷声。
人们听到后便可期待秋天的丰收了,这样的雨就是“喜雨”吧。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在唐宋诗词中,"雨"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情感表达中的一种具体图景。
诗人通过描写雨的形态、声音、滋味以及雨水与人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通过描写雨的形态和声音,刻画出丰富的景观。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春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的“好雨”强调了雨水的合时宜度,它应该在春天时才降落,给大地注入新的生机。
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则描绘了雨水的悄无声息,仿佛是在默默地滋润着一切生命。
这种形态和声音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雨细腻的美感。
雨水与人的关系也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方式。
唐代诗人杜牧在《秋雨叹》中写道:“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通过描绘雨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人与天地的和谐共生之美。
诗人还以小雨沾湿人间物事为切入点,揭示了人与雨水的紧密关系。
宋代诗人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里雨水的落下与人类的生活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使得人与雨水之间有了更直接的关联。
通过在特定背景下描绘雨和人的关系,诗人还借助雨水以托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雨水在诗词中也有象征意义。
雨水可以代表着情感的流露和心灵的洗涤。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采用了反衬法,通过描写在草原上草木凋零与复苏的循环中,表达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雨水代表着洗净心灵的力量,它能够消除烦躁、焦虑的情绪,带来心灵的宁静。
宋代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心事静云春酒醒,淡添秋色小窗明。
”通过“秋夜”,描绘了情感的沉浸和内心的宁静;而“雨声”则被用来辅助描绘出境况和心理情感的交融。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雨水在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人情、时代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对唐宋诗词中雨的意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把握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雨水作为自然现象,又与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相互映衬,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对于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的探讨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雨水这一常见自然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和体现,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世界、人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对于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为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唐宋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1.2 研究意义雨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唐宋诗词中对雨的描写多种多样,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情感的表达。
通过研究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对雨的理解和对生活、情感的思考。
对于诗词爱好者和文学研究者来说,探索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拓展我们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探究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略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学遗产。
2. 正文2.1 唐宋诗词中雨的意象唐宋诗词中雨的意象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描绘自然界的一种重要意象。
雨水的落下和洒在大地上的情景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理念。
在唐宋诗词中,雨的意象常常被用来描绘伤感、忧郁、孤独等情感,也被用来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
不同诗人对雨的表现方式也各有特点。
唐代诗人杜甫喜欢用雨来表达心境的凄凉和时间的无常,如他的《登高》中写道:“大雨澌澌,欲肤无光,闇然不能去。
”而宋代诗人苏轼则更多地将雨的意象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如他的《水调歌头》中写道:“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诗词意境常用的一种意象,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
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诗人、词人的笔下,成了他们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
雨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下面就从唐宋诗词中“雨”的意象,按照喜雨、苦雨、雅雨、别雨、禅雨五类进行分析探讨。
一、喜雨雨水滋润万物,“春雨贵如油”,枯木、种子都渴望着这一场甘霖,等待新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人意,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悄无声息地来了,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
它润物无声,体人心,故令人喜。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唐.韦应物《幽居》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
二、苦雨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从今以后还有谁替我在深夜挑灯缝补衣衫呢?三、雅雨中国文人有对雨的雅好,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代.徐俯《春游湖》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之美,甲于天下。
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居荃培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由自然界的表象上升为艺术意象后,往往成为涂抹着诗人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这或许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吧。
本文从雨给人带来的愁苦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来分析古诗词中的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雨意象;愁苦;欢乐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东山》)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
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
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246次,比晴的36次多了六倍;李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73次,而晴只有10次。
[1]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梓州吟罢寄同舍》中写道:“楚雨含情皆有托。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身世浮沉雨打萍”。
可以说,雨中滴洒着古人生命的血液,也激发了文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诗情。
不论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不管他是豪放派词家,还是婉约派词家。
雨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充当了重要的抒情角色。
如果说两千多年的诗歌是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那么淅淅沥沥的雨就是其中一棵挺拔的大树。
青鸟不传音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的愁苦意象“月华显彩坐来收,月色江声暗解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杜荀鹤《旅舍遇雨》)诗人旅舍遇雨,夜深孤灯独坐,百无聊赖,随着雨声,往事涌上心头。
唐人刘媛在《长门怨》中写到:“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人生苦短,往事如烟。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王勃《滕王阁序》)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似乎也懂得他们的心情,点点滴滴,自空中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凄惨惨戚戚,最容易触动诗人那根思乡怀人的敏感神经,因此,这些诗词多凄苦悲凉,雨泪同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几许风雨带来的几许悲伤,读来令人断肠。
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愈是凄凉,愈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在这里,雨已经成为诗人们内心情感活动的“场”,并构成抒情的背景。
诗人或借雨诉相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词作写诗人在雨夜对妻子的思念和寂寞痛苦之情。
虽然没有直接写对妻子的思念,但借“挑灯补衣”这一事件,流露出满腹相思。
由景生情,情中见景,情景相生,各得其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在一个秋雨霏霏的夜晚,诗人独坐在孤灯下,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
在诗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淅淅沥沥的单调的雨声,而且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妻子的深长思念以及郁积心底的愁思随雨声慢慢的涨满了秋池。
或借雨写离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绵绵的春夜之雨,没有给诗人带来丝毫的喜悦,相反却使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现实和梦境的距离,从而哀叹故国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不言忧而忧见,不言怨而怨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词人借滴个不停的秋雨,写离情的绵绵不绝。
同样写不绝的三更雨,李清照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比起温词,立意更高。
她融化前人词意而不显斧凿之痕,并能创新出奇,借“愁损北人”之“三更雨”来抒故园之思、家国之恨,格调、境界皆胜温词许多。
另外,在古诗词中,还有借雨写愁绪之长的。
在江南,春末夏初是梅子黄熟的季节,也是梅雨频繁之时,称黄梅雨。
诗词中有借雨来写愁绪之长的,首推贺铸。
他在《青玉案》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用黄梅雨之绵绵不绝来写愁多愁长,生动、形象、贴切。
无独有偶,李清照在《青玉案》中也用了同样的比喻:“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不同的是,贺词用博喻,李词除了用比喻外,还用了夸张的手法,兼用两种辞格。
或借雨写政治环境的险恶。
阮籍在《咏怀诗十三首》中以“激电震光,零雨降集”来抒发“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的内心惆怅,无情的风雨被赋予抽象的政治寓意。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等人因参加“革新”被贬,他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说:“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以“惊风”“密雨”来比喻政治打击的残酷。
与柳宗元有类似遭遇的是白居易,他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因上书言事而获罪,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的朋友元稹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写道:“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诗人用“暗风吹雨”影射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险恶——令人防不胜防。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由眼前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联想到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如同风雨中飘摇不定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危险。
或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又偏偏遇上连绵的秋雨,屋漏床湿,如何入眠?诗人借自己生活境况之艰难写出了安史之乱后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而李东阳的《风雨叹》中风雨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令人胆怯生畏:“山豗谷凶猛虎嗥,万木尽拔起波涛。
州沉岛没无处逃,顷刻性命如鸿毛。
”在无情暴戾的风雨面前,生命如同草芥一般,根本不值一提。
人的渺小与脆弱,如此不堪一击,令人心惊魄动。
由上述可以看出,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就变成了一种忧伤惆怅、悲苦失意的符号,可以代表或涵盖诸如相思之苦,离别之愁,政治险恶,生活痛苦等种种情感和社会现象,雨意象也由此变得深沉、厚重、复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的欢乐意象雨,古称天水。
《尔雅·释天》谓:“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雨水从天上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也。
”下雨这一自然现象被古人描绘成天界纷纷下落的羽毛,是对它“辅时生养”、滋润万物的礼赞。
正因为如此,古人把滋润万物,带来丰收的雨称为“甘霖”、“甘露”。
北宋诗人曾几在《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为题的七律诗中,一反凄苦悲凉之态,抒发了内心喜悦之情:“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清冷凋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梧桐树上的潇潇冷雨不但没有引起诗人的悲苦情绪,反而由此联想到禾苗的勃勃生机,故而由衷地歌吟出“五更梧桐最佳音”的诗句。
尽管诗人的境况不佳,甚至狼狈到“屋漏床床湿”的地步,但仍然真诚地为“秋苗以苏”而由衷地高兴,那么辛勤劳作的农民“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就可想而知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摒弃了“小我”的忧伤,跳出了个人患得患失的圈子,喜农民之所喜,乐农民之所乐。
从思想境界上看,可以说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具体化。
“春畦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
”(苏轼《南园》)同样对及时的雨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个“酥”字,不仅表现出京城大地在绵绵细雨滋润下变得湿润松软,而且也传达出诗人感受春天到来的那种愉快之情和美妙心境。
景中含情,画中有人,达到了物境与心境的天然合一。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雨丝遥望远处淡淡的草色,心中仿佛也有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希望。
雨,不仅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也触发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热爱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春天是雨贵如油的季节。
因此,当诗人在夜晚谛听到窗外的雨声时,不由得打心眼里高兴:真是好雨啊!诗人把雨拟人化,赋予了春雨“好人”的品格,把无生命的雨写的有情有义,它不仅知道人们什么时候需要,而且滋润万物不事张扬,在人们休息的夜晚,伴着和风,悄悄的来,静静的下,默默地滋润干涸的大地。
“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
”[2]然而,这首诗不光是写实,更有绚丽的想象。
在满怀喜悦的谛听中,诗人神思飞扬,联想到明朝经过春雨的洗礼后竞相怒放的锦簇花团。
这种诗意的想象,既是此时诗人心境形象生动的吐露,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雨的‘消息’,写得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3]雨中闪耀着生命的亮色,也传达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古诗词中的“雨”经过诗人情感的点染、融合后,往往成为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意象。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4]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从而赋予了自然界中无生命的雨更多飞扬灵动的色彩。
当然,雨在古诗词中的妙用远远不止这些,但对于阅读者来说,了解雨意象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