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心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其目标是科学描述、解释、

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2、罗斯第一次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对待,并专门讨论了这门学科的本质与范围。

3、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是以奥尔波特在1924年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宣

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诞生。奥尔波特提出,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强调不存在群体心理问题。因为心理是脑的属性,而群体没有脑的存在。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

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而行为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行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P21

5、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实质是人与人相互等价地给

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A、成功命题:行为重复的频率决定于行为获得奖赏的频率和及时性,一种行为获得奖赏的几率越高,奖赏越及时,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B、刺激命题:相同刺激将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后果,现有刺激与过去引发特定行为的刺激越接近,则引发同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C、价值命题:一种行为后果对一个人价值越大,则行为对个人的奖赏也越高,其重复同样行动的可能性也越大。D、剥夺—满足命题:相同奖赏的重复会导致满足的递减,间隔越小,递减越大;而长时间间隔形成的剥夺则会提高一种奖赏的价值。E、攻击—赞同命题:行动没有得到预期奖赏或者得到未预期惩罚,则个体可能被激怒,使行动的方向是攻击。反之相反。F、理性命题:个体的行为取决于成功和价值这两个因素。

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概念:行为者、资源、交换结构、交换过程。P23

6、认知失调理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这种失调

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当同时经历多种彼此间不协调的心理过程时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这便是认知失调)P27

7、减少或消除失调的途径主要有:(1)改变行为,使个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2)改变态度,使个体的态度符合其行为;(3)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消除原有认知因素间的失调关系。人永远处在遭遇失调和寻求协调的过程当中。

图式:是通过认知经验发展起来的关于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结构。

8、角色必须具备的四种社会心理要素:(1)作为主体的个人;(2)作为建立社会连带和社会约束的社会

地位或社会身份;(3)作为指向特定社会身份占据者一般特点和倾向的行为方式;(4)作为相应行为方式内在基础的心理根据—态度和价值观。角色: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

角色冲突: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色所出现的矛盾心态。包括角色间冲突(由于多种社会身份引起的角色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身份存在不同角色期望所引起的角色冲突)

9、文化反哺:在急剧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10、再社会化:原来已经学习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不能适应新情况,个体需要通过吸收新的角色、价

值或知识来建立新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生活目标。

11、再社会化发生在以下情况中:(1)较大的角色变换需要再社会化;(2)社会化不完全或称顺应不良

者,需要用再社会化矫正其原先社会化的不足和对主流文化的错误偏离;(3)物理性反社会产生的有害社会进步者需要再社会化。P85

12、态度的构成要素:认知成分(基础)、情感成分(核心)和成分要素。P88

13、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关系p90

14、态度与行为的关系p100

15、总体印象形成的方式有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P119

16、由于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进而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

总体印象形成的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17、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

18、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

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法去估价他所有的特点。

19、认知启发:人们常采用三种启发。

一、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二、可用性启发:哪些信息容易被回忆和联想,人们就倾向于根据哪些信息进行判断的现象被称作为

可用性启发。

三、调整性启发或称锚定启发:指先抓住某个锚定点,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结论的判断方法。

20、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

认知模式。

21、偏见: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性太度。

22、歧视:指不平地看待和对待某个特定对象,其核心是将特定对象看得比自己低劣,并使自己的压迫、

强制、剥夺对方的行动合理化,造成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偏见与歧视的成因:社会化历程,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并内化作为文化传统一部分的偏见;

认知因素,强调消极刻板印象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动机因素,偏见可能源于知觉者的紧张、情绪、恐惧和潜在的需要;社会分层,如果群体间对比鲜明,会使社会分群更加突出,造成更强的内群体身份意识,并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23、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1)对抗刻板印象,在人们认识特定对象的过程中,如果被提示特别注意对象的个人特性,可以成功降低印象形成过程中刻板印象的效应;(2)平等接触,增加、鼓励个体间的平等沟通有利于人们获取新信息,进而改变原有的看法;(3)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24、海德的归因理论归因三步骤1、对行为的知觉2、对行为意图的判断3、对个性的归因

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p152

韦纳认为成功、失败的原因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成败的原因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一个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是经常发生还是偶尔发生。

25、凯利的三维理论: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p155

26、凯利的三维理论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p155

27、基本归因偏差是指在对他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其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

境因素的影响。P157

28、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

功归因于内部因素。P160

29、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由于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人们喜欢

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自己而否认对失败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P172

30、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感到自己能胜任和有效的感觉。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P178

31、习得无助是指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

现象。P178

32、自我决定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而减少习得无助。P179

32 、沟通结构的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和背景。

3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情境、个人特点、相似和互补。

34、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1)熟悉与人际吸引:熟悉引起喜欢;熟悉对象的性质与喜欢。(2)居住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