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及诊治

合集下载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活检
目前对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进行术前活检及术前活检方式尚有争议。既往不主张恶性黑 色素瘤切取活检,并认为病化不完整切除如切取活检或钻取活检会加速病情进展,并迅速出 现卫星结节和转移灶。但是另外多个研究认为切取活检或钻取活检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无影 响。2002年,BONG等对265例行切取活检的患者和496例切除活检的患者进行配对对 照分析,研巧证明切取活检和切除活检在复发率和病死率上无显著差异。尽管如此,目前多 位学者和指南共识仍主张完整切除活检,对于无法行完整病灶切除者如病化面积非常大或有 溃瘍的病变则需切取活检,但绝对禁止表面片状切取活检,后者影响肿瘤厚度的评估。 【19】
辅助治疗-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主要有干扰素、白介素-2及疫苗。A -2B干扰素是首个证实在进展期黑色素瘤中 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
2015《中国黒色素瘤诊治指南》提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干扰素的应用治疗的剂量推荐:可 沿用国外高剂量干扰素A-2B的标准剂量(2000万IU/M2D1-5 4W,100 0万IU/M2TIW 48W)治疗一年。专家组认为干扰素辅助治疗可W延长无复 发生存期,但对总生存的影响尚需继续研究.
手术治疗
2017年NCCN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指南指出安全手术范围为: 黑色素瘤原位癌 :0.5-1CM; 肿瘤厚度≤1.0MM切除1.0CM; 肿瘤厚度1.01-2MM切除1-2CM; 肿瘤厚度2.01-4.0MM切除2CM; 肿瘤厚度>4MM切除2CM
淋巴结清扫
• 2015版中国黑色素瘤指南:不建议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阳性或经影像学 和临床检查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的III期患者)在扩大切除的基础上进行区域 淋巴结清扫,要求将受累淋巴结基部完全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要求淋巴结至少应在10 个以上,如临床发现股浅淋巴结转移数3个,应进一步做髂窝和闭孔区淋巴结清扫手术。 如果盆腔CT提示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术中股管淋巴结活检病理阳性,需行髂窝和闭孔区 淋巴结清扫手术。

最新: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要点(全文)

最新: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要点(全文)

最新: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一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要点(全文)第一章概述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有关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

随着HNMM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治与预后近年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学界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又存在差异,临床亟待更加符合个体化治疗、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

第二章口腔颌面黏膜黑色素瘤流行病学OMM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仅20%左右,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之一,构成比为22.6%左右。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黏膜(55%),其次为肛门直肠(24%),生殖道(18%)以及尿道黏膜(3%)。

OMM的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中位年龄在55岁左右,男性多见。

但目前致病因素并不明确,可能的因素包括不良义齿、吸烟、机械性创伤以及家族史等。

第一节预防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宜进食清淡口味食物。

(2)避免过千辛辣刺激性、过热的食物和饮品。

(3)少饮酒或不佽酒。

(4)戒烟,禁食棕椰。

(5)坚持每日适当的运动量,睡前、餐后刷牙和漱口。

(6)减少唇黏膜外露部分过度日照。

(7)避免唇红部使用成分不明的化妆品和含有内分泌激素的口腔清洁剂。

(8)及时正确处理残根、残冠、过锐牙尖、各类不良修复体。

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第二章口腔颌面黏膜黑色素瘤流行病学(9)对口腔黏膜各类色斑,避免挤压和用锐器刮除及刺挑等处理;避免用化学药物(苯酚等)、激光烧灼或电烧灼等不当处理。

第二节筛查办法(1)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海报、网络、微信等播放公益广告、科普视频等,普及OMM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2)社区筛查:培训社区初级卫生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恶性黑素瘤的诊治进展

恶性黑素瘤的诊治进展
c tne u lg a tme a o v e e iwe n t s p pe . u a o s ma in n l n ma ha e be n r ve d i hia e nm ;r tet Rv w K y rs w u nos lnn m l o aTe m n; e e a m i t a a i
及 正 确处 理对 预 后 有 重 要 影 响 , 结 合 近 年 来 有 关 现 文 献对 恶性 黑 素瘤 的诊 治进展 综述 如下 。
1 发 病情 况 与诊 断
对研制肿 瘤疫苗具 有重要意义 。② 黑 素瘤特异抗 原, 已鉴定 出 4种 基 因编码 产物 : 酪氨 酸激 酶 、 e n ml 一 a 1 M R 一 、pO 、p 5 / A T 1g l0 g7 。黑色 素 瘤 细胞 胞 浆 中有 或
无黑 色素 颗粒 . 电镜 下 还 可在 胞 浆 中见 到 少 数 典 型 的黑 色素 小体 或前 黑 色素 小体 。多 巴反应 ( O A) DP 、 S 10 H 5可特 异性 诊 断恶 性 黑 素瘤 。尿 中 5 一 0 、 MB4 一
S cs iy o a 5 S D) 可作 为诊 断 指标 J a— — yt nl p ( 一 C 也 e d 。K r nl 等 人 分 析 9 el 2例 患 者 4 4份 尿 标 本 , 5 S D 3 尿 一C
【 bt c】 C t eu m lnn m l o a s i agac o m l o t .h n t li f t e n e m n o p m  ̄ A s at r u nos agat e nm k dom lnny f e nc e T e s , ic e u d r tet f d a a i a ia n f i a ys o e cn a r a t a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对于黑色素瘤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患者应及时发现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那么,黑色素瘤怎么确诊?以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黑色素瘤诊断方法。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交界痣应进行密切观察,如果黑痣在短期内可迅速增大,色素随之加深,并皮肤四周进行扩散,或黑痣毛瞬间脱落,或黑痣周围而不断产生颗粒状卫星结节,所属区域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诊断此病是直观重要的。

2、活检病理来检查,镜下则见上皮样瘤细胞、黑色素成分进行混合,结构较复杂多变、电镜下观察可出现黑色素小体;从而避免阳性病变的出现。

这些均可确诊此病。

3、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当抗血清稀释为1∶2 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

这是重要的黑色素瘤的诊断检查方法。

4、进行黑色素瘤的诊断可以用Vacca 双PAP 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 时,82.14%呈阳性反应。

5、色素原检查,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

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

这也属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检查。

黑色素瘤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3.细胞性蓝痣: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黑色素瘤怎么确诊?以上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以免错诊、误诊,耽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分析及鉴别观察。

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特征并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随后对不同恶性黑色素瘤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S-100、HMB-45、Melan-A、CK、Ki67进行分析。

结果: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共有4种类型,其中小细胞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肢端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1例。

经免疫组化检测,S-100在5例患者的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中均为阳性,阳性率100%,而HMB-45、Melan-A均有4例阳性,阳性率80%。

CK在5例患者均为阴性,Ki67阳性率为5%~35%。

结论: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的发现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掌握典型和非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特点,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

标签: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canoma)是一种来源于恶性程度较高的产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占皮肤恶性肿瘤的7%~20%,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

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病部位在皮肤,在生殖道、消化道、鼻腔等黏膜组织中较少发生[1]。

目前,黑色素瘤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研究提示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刺激相关,如日照时间、人种及是否有家族史等因素[2]。

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溃疡及瘙痒等,其中瘙痒、皮损颜色和大小变化在年轻患者中多发,而老年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溃疡。

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由于该疾病的发生较隐匿,病理组织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变化多样,且有一些肿瘤并不含有色素,易引起误诊[3]。

本次将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例,男女比例为1.5∶1。

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但是不少患者经过了治疗之后出现复发,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么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呢?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2、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

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

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

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黑色素瘤在早期复发阶段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建议患者和家属一定要重视,发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诊治。

一旦黑色素瘤复发,再次治疗往往会比较棘手,加上患者的身体本身也比较虚弱,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往往还需要综合考虑,一旦黑色素瘤复发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临床上治疗黑色素瘤复发主要是采用放化疗和中医的保守治疗。

一般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治疗,因为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也会对正常的免疫细胞造成伤害,还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临床上有些患者本身身体的免疫机能各方面都比较差,若强行进行放化疗治疗,往往只能是弊大于利,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黑色素瘤复发后中医是不错的选择,相比放化疗,中医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复发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辨证施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调动患者全身的免疫机能,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控制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治疗方法

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治疗方法

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治疗方法腰椎骨皮肤出现黑色斑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一种可能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易转移,应尽早诊治。

因此,如发现腰椎骨皮肤有黑色斑点,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于局部恶性肿瘤较小、无转移、标志物正常等情况,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将病变组织全部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化疗治疗对于恶性肿瘤不宜切除的患者,可选择化疗。

化疗主要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生,达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

3.放疗治疗对于局部或广泛的可切除癌肿或放疗后残留癌细胞的患者,选择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或抑制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暴晒紫外线是引起皮肤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原因,如果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中,就容易引起皮肤黑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防晒,尤其是夏季、露天活动时尤为重要。

2.保持皮肤清洁皮肤油脂、角质屑堆积等会引起毛孔堵塞,容易造成皮肤黑斑。

因此,平时要勤于清洁皮肤,定期用温和的润肤霜来滋润皮肤。

3.保持情绪稳定情绪不稳定或压力过大也很容易引起皮肤黑斑,因此要注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忧虑或紧张。

4.饮食要注意对于皮肤黑斑的发生与食物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利于皮肤美白的食品,如绿叶蔬菜、鲜果、牛奶等,同时也要减少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总之,对于腰椎骨皮肤出现黑色斑点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要注意平时的防晒、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调理等,以减少黑色素瘤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学美术容易得腰椎病吗,治疗方法学美术是一项持久而专注的活动,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坐姿,不断地保持头和身体的姿势。

因此,很容易出现不同的身体状况,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腰椎病。

腰椎病是一种与腰部脊柱相关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腰椎区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学美术容易得腰椎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恶性肿瘤,皮肤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中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占到90%1。

研究证实早期诊断、规范的诊治流程是改善MM预后的关键因素。

疾病概述恶性黑素瘤危险因素包括肤色、种族、日光照射、局部外伤等。

部分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色素痣。

由于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较为多见,所以对于发生于手脚的色素痣要特别重视,尤其是当原有色素痣有明显变化,直径大于3mm时。

年龄越大,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中老年人更要重视有变化或位于高危部位的色素痣。

对于先天性色素痣,如果面积较大,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在中年以后先天性色素痣出现变化时。

这里要强调,色素痣不能采用激光、冷冻或化学药品治疗,一方面美观效果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会失去及时明确诊断的机会。

早期恶性黑素瘤及其它一些皮肤恶性肿瘤很容易与色素痣混淆。

如果要去除色素痣,请选择美容切除加病理检查。

[1-2]临床及病理特征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

早期恶性黑素瘤多为黑色斑片,随着病情加重,斑片可以隆起变大,逐渐形成结节,还可以发生溃疡。

部分恶黑呈现皮肤色,又叫作无色素的恶性黑素瘤。

欧美高加索白种人最常见的是浅表扩散型恶性黑素瘤,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从病理上看主要是以水平侵袭为主。

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最常见,其中一半病例会累及指趾甲和指趾远端组织,另一半发生于掌跖等部位。

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早期多为水平增生侵袭,晚期可以形成结节垂直侵袭。

中国人粘膜恶黑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故而还要重视粘膜部位的黑斑。

对于头面部反复切除仍复发的“色素痣”,要考虑恶性雀斑样痣的可能[3-4]。

疾病诊断(一)MM的临床甄别早期MM 规范诊治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80%以上,所以及早、准确排查出MM皮损临床意义重大。

临床甄别MM主要依靠ABCDE鉴别诊断体系2:A(Asymmetry),皮损不对称; B (Border),边界不规则;C(Color),颜色不均匀;D(Diameter),直径5mm以上;E(Elivation),扩大或结节状生长,皮损退行性改变。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a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a

入院记录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XXXXXX性别X职别XXXXXXXXXX年龄XX岁入院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婚否X婚病史采取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籍贯XX省XXXXXX病史记录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民族X族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主诉:间断性左鼻出血X年,加重伴左鼻塞X周现病史:患者缘于X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鼻出血,量少,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以为“感冒”经当地卫生院冶疗后无好转(治疗不详)。

以后反复发作,呈间断性,X月前患者再次鼻出血并出鼻塞,鼻塞为不完全性,遂到重庆九院求治,九院诊断为“左鼻腔新生物”,并给予取活检病检示:“(左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建议手术,今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左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收入院。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好,食欲佳,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输血及代血制品史,未按计划预防接种。

个人史:出生原籍,未到外地久居,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生活规律有烟酒嗜好。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49岁绝经,夫妻关系和睦,有一子四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

50C 脉搏 75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9/12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癍,无皮疹,溃疡,无皮下出血,毛发分布正常,无稀疏、脱落,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包块及凹陷眼睑无水肿,无下垂、无倒睫,结膜无充血、水肿无黄染,瞳孔等圆大,约0。

3厘米,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咽、喉见专科检查。

口唇红润,舌苔正常,无偏斜,颈部无抵抗感,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气管正中,肝颈静脉回流征(—),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无桶状胸、漏斗胸,双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变窄,触诊双侧语颤一致,无胸膜磨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叩诊双侧为正常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磨擦音。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12 ・ 7
临床肿瘤学 杂志 2 1 0 2年 2月第 1 7卷第 2期
C ieeCii l noo F b 2 1 , o.7 N . hns l c el ̄,e . 0 2 V 11 , o2 n aO
新版 中国 黑素 瘤 诊 治 指 南 解 读
10 4 北 京 北 京大 学肿瘤 医院肾癌 黑色 素瘤 内科 0 12 斯 璐 ,郭 军
o 011 u i ei e sc e t d. f2 g d ln swa r ae
【 yWo d 】 Me nma C ia G ie ns It peao Ke rs l o ; hn ; udl e ; ne r tn a i r ti
s L ,G O Jn eat et fMe nmaa dKd e a cr ei n esy C ne H si l B on I u U u .D p r n o l o n iny C ne,P k g U i r t a cr o t , e'g m a n v i pa i
【 摘
要 】 黑 色素瘤是 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 也是发 病率增长最 快 的恶性 肿瘤 之一。据统计 , 0 年欠 发 2 8 0
达地 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 0 7 1 . /0万和 0 6 1 , 亡率均 为 0 3 1 ./ 0万 死 ./ 0万 。我国每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例约 2万例 , 黑色 素瘤 已成 为严重危及我 国人 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 为了提高黑色 素瘤多学 科规范化 综合治疗 和研究 水平 , 积极学 习和应用 国 内、 外 符合循证 医学原则 的高级别证据 , 制定符合我 国国情 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临床 肿瘤学会 ( S O) 20 C C 于 0 7年 5月成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心理干预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 心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康复团体活动,互相交流经验,提高康复信心。
Part
07
总结与反思
全身扫描
全身CT扫描可发现远处转移灶,如肺、肝、骨和脑等部位的 转移。
MRI检查
局部MRI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浸润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 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功能MRI
功能MRI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可进一步评估肿瘤 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本次病例诊治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是关键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可疑的 色素性皮损,应及早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综合治疗策略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多种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和防范
STEP 02
STEP 03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疼痛等。
STEP 01
术中部位感染风险;精细操作 ,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
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以预测手术并发症风险。
二线化疗方案
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可考 虑采用二线化疗方案,如伊立替

恶性黑色素瘤影像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影像诊断

To impr0ve the understanding of ma1ignant melanoma and its the diagnostic leVe1.
re抽 0d Detailed clinical histOry, imagelOlgical 0f 3 cases w ith malignant m elanOm a w ere cOllected and C0rrelated
平 。
【关键 词】恶性 黑色素瘤; 影像诊 断; 文献复 习 【中 图分 类 号 】 R7 39.5; R445.2: R814.4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OO9—3257 (2 OO8)O6—0029一O5
lm ageoIogicaI diagnosis of m a¨gnant m elanom an attached
feature in CT im ages. 1 postOperative caSe from the cunnus w l1ich n0n m elanin contaiIled, m atastatic lesiOnS w ere shOwn isOintense in T,W I and T,W I, heter0geneOus1y enhanced in the cOntrast, w e see nO specific feature in this
l 偿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影 像 诊 断
董 道先 王立非 罗正益 梁益 贞 刘伟 南 姚 霞飞 金 红华
广 州中医药大学祈福 医院放射科, 广 东 广 州 511495
【摘要 l 目的 提 高对 恶性 黑色素瘤的认识和诊 断水平。 方 法 收集我 院恶性黑 色素瘤病例 3例 ,其 临床病 史详细、 影像资料 齐全 ,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1例后背部皮肤含 黑 色素的恶性 黑色素瘤患者 ,原发灶和转移灶于 MRI 均表现为特征性的短 T1短 T2信号 ,cT不具备特征性;1例是 不含黑 色素的外 阴恶性 黑 色素瘤 清扫术后患者 ,MRI呈 等 T1等 T2信号,增强后 不均匀强化 ,不具备特征性 ;另一例眼球恶性黑色素瘤术后 多发转移的患者 ,cT检 查平扫 呈等低 密度 ,增强后不均匀环形 强化 ,不具备特征性。 结论 恶性 黑色素瘤 多发生于皮肤 、 内脏各种组织 器官, 其 中皮肤 恶性黑 色素瘤 多见 ,以下肢 、外 阴、肛周最 多,鲜有影像报道;发生于 内脏的恶性黑 色素瘤 多因具备特征 性的MRI信号得 以诊断 ,而不合黑 色素的恶性黑 色素瘤影像表现无特征性 ,诊 断困难;cT检查 不具备特征性 ,对于 怀疑恶性 黑色素瘤的患者,应首选MRI检查 。恶性黑 色素瘤容 易发生广泛的转移 ,要提 高对恶性黑 色素瘤 的诊治水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卫星灶:指在原发病灶周围直径2cm,内发生的转移结节。
名词解释 Clark分级:一种评估黑色素瘤预后的方法,该方法是病理学家 Clark设计的,按照解剖层次测量黑色素瘤侵润皮肤的深度。 Clark分级按照侵润的程度分为五级: Ⅰ级:瘤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内。 Ⅱ级: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Ⅲ级: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 网状层。 Ⅳ级: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V级: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 皮下脂肪层 Clark分级提供了一个恶性黑色素瘤侵润 皮肤程度的分级系统,可以评价外科 手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 然而今天更广泛应用的是另一个分级 系统:Breslow厚度分级。
诊治流程注意事项
1.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切除活检 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主张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如病灶面 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以行局部切除;
2.病理报告中必须包括的内容为肿瘤厚度和是否溃疡,其余 指标在有条件的单位尽量提供。
3.危险因素包括:厚度≥0.75mm,有丝分裂率1/mm2,脉管 浸润,Clark分级Ⅳ
恶性黑色素瘤
周琦
主要内容
1 2
3 4
黑色素瘤病因、临床表现来自诊治流程 分期 治疗与随访黑色素瘤(melanoma)
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
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大多见于 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 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Ⅰ期 、Ⅱ期、Ⅲ期、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 94%,44%,38%,4.6%。
良恶性黑色素瘤
影像学检查
1、区域淋巴结B超(颈部、
6、对于原发于腹部皮肤、下
腋窝、腹股沟、腘窝等)
2、胸部CT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修改版)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修改版)

519一、 前言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全球每年黑色素瘤新发病例199 627例,死亡例数为46 372例。

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成倍增长,2000年发病率统计仅为 0.2/10万,2005-2007年我国发病率约1/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人。

因此,黑色素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然而在我国黑色素瘤这种疾病长期不被人们认识,甚至对一般的医疗工作者来说也很陌生,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黑色素瘤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 )于2007年5月成立了CSCO 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于2008年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专家共识第一版”,后于2009年经过多次专家研讨会,修订为“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09版”,此次再次经专家研讨会并反复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本“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二、 本指南更新内容(与2009年版比较)(一) 流行病学:①新增: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为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病理亚型;②新增: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③新增:分期、厚度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好于黏膜黑色素瘤。

④新增:KIT 基因和BRAF 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独立预后不良因素,KIT 基因突变为黏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二) 病理:①新增:根据基因特点进行的新分型,即肢端型、黏膜型、慢性阳光损伤型和非慢性阳光损伤型(含原发灶不明型);②新增: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情况:BRAF V600突变率为25.9%,87.3%为V600突变,CKIT 突变率为10.8%,扩增率为7.4%。

(三) 放疗:新分为辅助放疗原则和姑息放疗原则。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Melan-A 蛋白被称为Tcell-1 识别的MM抗原,本文阳性率为 70.83%。此外角蛋白 、波形蛋白(Vimentin)等也可用于鉴别诊 断。
按照AJCC分期标准,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 助于判断MM有无远处转移。
MM的发病时间长,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常 易与“色素痣”、“寻常疣”及创伤后色素沉着等相混淆 。临床可使用“ABCDE法则”诊断早期的MM,即:
皮损数量:病灶单发69例,多发9例(8例患者 初诊时同时可见2处皮损,1例患者初诊时有3个皮 损),7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现象。
症状:破溃的皮损均有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或瘙痒症状; 未破溃皮损除少数患者偶觉轻微瘙痒外,其余无自觉症 状。
系统检查:7例初诊患者区域浅表淋巴结肿大(其 中腋窝3例,腹股沟2例,肘部1例,腘窝2例),均行 淋巴结活检术,除1例为炎症性改变,其它6例均经病 理证实为肿瘤淋巴结转移。
早期MM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破溃及区域 淋巴结转移,移行转移和远隔转移。常见的远隔转移 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肺、脑、肝脏、骨等部位。 发生于非内脏部位远隔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要高于内 脏转移者,脑和骨部位的转移者生存期亦短,预后差。
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是判断临床分期的重要标准和独 立预后因素。 Andtbacka等认为,肿瘤厚度0.75~ 1mm的ⅠA 或ⅠB患者以及>1mm的患者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但国内 一般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及时行淋巴结清扫。对于 无条件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单位,可结合影像学检查, 包括区域淋巴结超声和CT检查,来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MM病 Nhomakorabea分级(期)
治疗:除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皮损面积过大且出现转移而 仅做活检,未予手术切除,余75例均行原发灶手术切除。32例 甲下及肢端MM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肢术,5例行截肢术 (截除平面在跗跖关节或腕掌关节),6例足底负重区皮损行皮 瓣转位修复,7例非负重区皮损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29例接 受了生物治疗(干扰素α-2b、IL-2等)。9例患者转入肿瘤科进 行联合化疗,2例患者行生物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术后病理报(2009-7-15):符合多发性 梭形细胞肉瘤,胃肠道恶性间质肿瘤,各肠段肿 物大体分别呈蕈伞样,盘状隆起型及菜花状,表 面溃烂,侵透肠壁全层,各肠段切缘未见累及, 另送空肠壁肿物为淋巴结见癌组织累及1/1。免疫 组化结果:CD34(+)CD117(部分+)S-100(部 分+)Desmin(-)。
6
恶性黑色素瘤
编辑版ppt
【入院诊断】:十二指肠梭形细胞肉瘤, 右腮腺混合瘤。
【最后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十二指肠小肠多发转移,腮腺转移。
7
恶性黑色素瘤
编辑版ppt
【治疗经过】:1、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 2、请口腔外科会诊腮腺肿物考虑为混合瘤,可暂不手
术。
3、2009-07-10行十二指肠小肠多发肿瘤切除术,术中见 十二指肠空肠曲10x8x5(cm)大小肿物,距屈氏韧带60cm,110cm 及120cm分别约9x7x6,2x2x2,2x1x1(cm)大小肿物。考虑为恶性间 质瘤,术后病理亦支持此诊断,术后一般情况恢复后出院,未 靶向药物治疗。
8
恶性黑色素瘤
编辑版ppt
4、2009-09-15在我院口腔外科行右侧腮腺保留面神 经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恶性黑色素瘤.
9
编辑版ppt
大体标本:十二指肠肿物
10
将肠壁版ppt
12
编辑版ppt
术中探查发现的空场壁肿物
13
肿物致肠套叠
编辑版ppt
14
大体标本
编辑版ppt
15
复诊与随访
编辑版ppt
病理回报后放弃进一步治疗出院,于2010年1月因右肩背部疼痛, 下肢肿胀再次入院, 胸片:双肺多发结节,结合病史考虑转移。 外院骨扫描:多处骨代谢异常,给予DPII方案化疗一周期,输血对 症处理后出院。未进一步治疗。2010年三月随访患者已死亡。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产生黑色素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多数发生于足底、外阴、肛门周围、手指、头颈部等易摩擦的部位,主要由局限性癌前黑色素瘤和瘤前雀斑以及皮肤交界痣演变而来。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甚为少见,但在皮肤恶性肿瘤中排在第三位。

本病多发生在30~65岁之间,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在妊娠期,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恶性黑色素瘤在世界各地的发病一般低于1~4/10万人口,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邦的发病率却是相当高的,大约占16人/10万人口。

我国60年代的初期,对上海发病情况做了统计,为0,07人/10万人口,死亡率男女分别为0.52人/10万人口及0.39人/10万人口。

近年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

引起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有黑色素痣、皮肤复合痣的白种人经常受到日光等紫外线、射线的照射。

2.种族和家族遗传倾向。

3.病毒感染。

4.局部创伤和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

(一)临床表现:黑痣逐渐长大,色素颜色加深,隆起呈结节状。

痣的表面或旁边有浆液性渗出物,表面有结痂,可有破溃、出血、炎症。

当肿瘤向周围组织或皮肤浸润时,病变周围可出现“卫星”状的癌结节,进一步出现附近淋巴结肿大。

中晚期癌瘤细胞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肾等脏器。

同时癌肿的远端有淋巴结肿大。

(二)前期征兆:皮肤色素痣上的毛发突然自行脱落,色痣的颜色逐渐加深至黑色,色痣逐渐长大,表面粗糙、结痴或有分泌物或有出血倾向时,是恶性黑色素痣的早期征兆,应引起重视,及早诊治。

(三)治疗指南。

1.手术治疗:采取手术切除是根治的主要手段。

切除范围距癌肿边缘至少5cm,向下深达肌筋膜还要向四周伸展切除2cm左右,并行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肢体恶黑有淋巴结转移时,应於体外循环条件下,用抗丝状分裂药物进行肢体灌注。

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获得持久临床治愈。

2.放射治疗:放疗较手术效果为差,临床上可采用高温与放疗协同进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黑色素瘤该怎么诊治呢?

黑色素瘤该怎么诊治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黑色素瘤该怎么诊治呢?
导语:黑色素瘤根据字面意思应该是个瘤且黑色的,黑色素瘤可和一般瘤不一样,一般我们知道的瘤是在体表或体内肿大,而黑色素瘤早期长的就和黑痣一
黑色素瘤根据字面意思应该是个瘤且黑色的,黑色素瘤可和一般瘤不一样,一般我们知道的瘤是在体表或体内肿大,而黑色素瘤早期长的就和黑痣一样,一般人即使长了黑色素瘤也不知道,因为长的和黑痣差不多就不是很留意,等发现时估计就晚了,那么黑色素瘤该怎么诊治呢?
对早期未转移的损害应手术切除,应根据深度确定切除皮损周边正常皮肤的范围,如果是指(趾)恶性黑素瘤,可采用截指(趾)术。

应切除受累淋巴结,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

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有一定疗效。

对于发生广泛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

生物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前景。

治疗黑色素瘤方法:
1、大块切除肿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2、在指端或足趾者应作截指(趾)术。

3、化疗有一定效果,可作手术要前后综合治疗。

4、放疗不敏感,仅作术手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姑息治疗。

5、抗癌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细胞分子调节剂抑癌中药“傅山神”系列制剂(水丸、胶囊、口服液等)和抑癌针剂,打破了“毒癌、杀癌、抗癌”的“传统思维定势”,药物本身毫无毒性,也不对癌瘤产生直接的正面刺激,它是细胞基因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黑色素瘤的危害相当于癌症,不要以为这是个小病,黑色素瘤恶化。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

-
因突变检测
黑 色
除非特殊标注,上述证据级别均为 2A 类证据



诊 断
【注释】


a. 送检标本处理: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活检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建
12
议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部分切取活检不利于组织学诊断和厚度测量,增加了误诊和错误分期
风险。如病灶面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行局部切取活检。标本需完整送检,手
12. 5.12 注 释 的 参 考 文 献 修 改 为 :[24]XINAN SHENG,XIEQIAO YAN,ZHIHONG CHI, et al.Axi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a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 G4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programmed cell death-1,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ucosal melanoma:An open-label phase Ⅰ B tri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9,37(32):2987-2999.
C C
C

C
CCCC
(dabrafenib+trematinib)上市。BRAF 抑制剂 ±MEK 抑制剂有效率超过 60%[4]。
C C
8. 在 3.3.1 无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增加参考文献:[18]LU SI,XIAOSHI ZHANG,ZHEN XU
C
,et al.Vemurafe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AFV600 mutation-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素痣或损伤。 •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但>60岁的老年人
和男性更多见。
病理类型
恶性雀斑样 :
• 约占4~10%。
• 通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面部等常暴露于日光下的 部位。
• 并非由痣发展而来,往往在暴晒后多年发病。早期 表现为深色不规则的皮肤斑点,可被误认为老年斑 或灼伤斑。
• 较少出现转移,预后相对较好。
恶性黑色素瘤及诊治
概述
• MM是皮肤肿瘤的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 部和腿部,也可见于足底、指趾、甲下和头 皮,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流行病学
• MM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 瘤,年增长率约3%~5%。
M0
IIA期 T2b 3a N0
M0
IIB期 T3b 4a N0
M0
IIC期 T4b N0
M0
IIIA期 T1—4a N1a 2a M0
IIIB期 T1—4b N1a 2a M0
T1—4a N1b 2b M0
任何T N2c
M0
IIIC期 T1—4b N1b 2b M0
任何T N3
M0
IV期 任何T 任何N
内转移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分期
——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皮肤、皮下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M1b 肺转移 M1c 其它内脏转移或任何伴LDH升高的远处转 移
临床病理分期
IA期 T1a
N0
M0
IB期 T1b 2a N0
不规则,颜色各异,可呈棕黑、粉、白、灰色甚 至脱色素,边缘可伴瘙痒,直径多>0.5 cm。 • 预后相对较好。
病理类型
结节型 : • 约占15~30%。是侵袭性最强的MM亚型。 • 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偶尔为无色素性
),呈半球形, 诊断时一般皮肤浸润较深。 • 多来源于痣,可呈跳跃式生长,原发病灶处无可疑的
• 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发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 • 女性稍多于男性。
病因学
确切的病因不清楚,但目前已经证实与此病 有关的因素有:
• 日照: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均可诱导MM 的发生 。
• 种族 • 外伤刺激 • 遗传因素
病理类型
• 常见病理类型 : 浅表扩散型 结节型 恶性雀斑样 肢端雀斑样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样,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
病理类型
浅表扩散型:(主要发生在普通皮肤的黑色素瘤 亚型,以水平生长期为特点,表现为大的肿瘤 性色素细胞在鳞状上皮之间呈铅弹样或派杰样 播散。)
• 最常见 ,约占常见病理类型的70%。 • 好发于背部和女性下肢。 • 通常由痣或皮肤的色素斑发展而来,一般外观
M1
(二)临床分期
病理报告模式
(1)通用的病理学诊断要素: • 肿瘤部位 • 病理组织学诊断 • 组织学类型 • 肿瘤大小(最大径)
病理报告模式
• (2)形态学预后指标: 表皮黑色素瘤报告肿瘤浸润深度(Clark浸润水
平) 表皮黑色素瘤报告肿瘤厚度(Breslow厚度) 是否有溃疡形成 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少量,+++大量) 淋巴管血管浸润 镜下卫星灶 肿瘤切缘是否有肿瘤累及
病理类型
肢端雀斑样: • 白种人发病率低,约占5%,与紫外线关系不大。 • 是有色人种最常见的MM类型。 • 位于手掌、足底、甲床和黏膜(鼻咽、口腔和女性
生殖道等)无毛发被覆部位。 • 因发病部位特殊且隐匿而易被忽视 ,常发现较晚。 • 发病快,侵袭性强,容易出现转移。
病理类型
少见类型 : •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期
• ——原发肿瘤 T3 厚度2.01-4.0mm伴或不伴溃疡 T3a 2.01-4.0mm不伴溃疡 T3b 2.01-4.0mm伴溃疡 T4 厚度≥4.0mm伴或不伴溃疡 T4a ≥4.0mm不伴溃疡 T4b ≥4.0mm伴溃疡
临床病理分期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个淋巴结转移 N1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N1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N2 2-3个淋巴结转移或虽无淋巴结转移但有淋巴内转移 N2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N2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N2c无淋巴结转移但有卫星灶或淋巴内转移 N3 ≥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区域淋巴结簇样转移,或淋巴
起源于蓝痣的黑色素瘤 起源于巨大先天性痣的黑色素瘤 儿童黑色素瘤 痣样黑色素瘤 持续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期
——原发肿瘤 TX 原发灶无法评价 T0 无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厚度≤1.0mm伴或不伴溃疡 T1a 厚度≤1.0mm,程度Ⅱ-Ⅲ级,不伴溃疡 T1b 厚度≤1.0mm,程度Ⅳ或Ⅴ级,伴溃疡 T2 厚度1.01-2.0mm伴或不伴溃疡 T2a 1.01-2.0mm不伴溃疡 T2b 1.01-2.0mm伴溃疡
特异性100%,敏感性93% • S-100抗体
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 电镜:胞质内含有黑色素小体
治疗流程和原则
(一)明确诊断及分期(完整切除病灶) • ① 当发现痣或色素斑有恶变倾向时,应立即完整切除并
将可疑病灶送病理检查. • ② 病理报告须包括以下信息:亚型、浸润深度、最大厚度、
溃疡情况、部位、有无脉管侵犯、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细 胞浸润及免疫组化结果等;根据病理报告决定扩大切除范 围并评估预后; • ③ 确诊MM后行全面体检,进行局部、区域及易转移远隔部 位的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分期。
治疗流程和原则
(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 提倡行SLNB,或由浅表淋巴结B超检测结
果(需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判断淋巴结有 无转移)来替代SLNB。
病理报告模式
• (3)免疫表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化标志、进展标志及 其他标志物检测,并加以报告。
诊断
皮损出现以下变化时,常提示早期MM • 颜色改变(如褐色或黑色混有红,白或蓝
色背景) • 表面不规则隆起 、粗糙、脱屑、渗液等 • 边缘呈角形锯齿或有切迹 • 皮损迅速增大
诊断
免疫组化: • 黑素瘤单克隆抗体HMB-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