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争起源

合集下载

从战争理论谈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从战争理论谈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从战争理论谈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一、战争理论的源流中国古代的战争理论起源很早。

春秋时期的“兵圣”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战争的本源问题,但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本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作品,《孙子兵法》中的诸多观点今天依然不能忽视。

除了《孙子兵法》中的论述,战国时期纵横家托名苏秦提出“文不能治,以战续之”的论断,认为战争是对于“文治”,也就是对于政治的一种补充手段,当“文治”不能奏效之时,战争便出来充当其后的补充以“续之”。

古代西方的战争理论主要侧重于正义战争,正义战争的概念多少被认为是含糊其辞的,这不仅因为战争本身的内涵相当复杂,而且在于正义一词至少包含了政治、法律、伦理的三层含义。

比较初始的理论认为战争起源与人们的本性,而人的本性中包含贪婪、好斗的攻击本能。

这样的本能可能引发非正义的战争。

所以也许正因如此西方才会如此强调正义战争的重要性,以此来遏制非正义战争的爆发,强调战争的道德伦理以及法理价值。

“西方正义战争理论虽然起源于中世纪教会时期,但其基本要素和源流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在很大程度上,西方正义战争理论有着浓重的斯多葛学理色彩,即以自然理性作为核心理念的哲学传统和众人皆兄弟的普世主义思想精神。

因而,这一理论包含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一系列西方文明史上早期思想家关于国家、正义和法的基本理念,而正是这些理念构成了正义战争理论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即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秩序、公益、善意和人类正义永远是高于战争的一种必要性”。

这里提到了一个战争的目的问题。

诚然千百年来各式各样的战争在世界各地打响,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争夺土地,有的为了捍卫国家;有的为了个人私欲如赢得美人心,有的则是为了民族大义……战争的本源是否存在与战争的目的里呢?这是否是判断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一种标准呢?到了近代,战争理论有所发展。

战争起源

战争起源

战争起源,是战争在人类社会史上的开始产生。

战争并不是从人类社会的开始就有的。

如人类从形成原始群这个人类社会的雏形起,到逐步进化为血缘家族这个人类社会最早的组织形式,再过渡到出现母系氏族公社这个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集体居住,共同采集、狩猎食物,平均分配共同获取的有限的食物,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发生战争。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母权制)阶段,由几个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

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方言、宗教、习俗和生存活动的地域,并把这种地盘上的天然资源视为自己的东西。

各部落继续过着太平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的扩大,便需扩大生存、采集、狞猎地域。

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河流、森林和扩展生存地域,开始发生了武力冲突,从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部落联盟,是这种战争的产物。

这种战争,与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没有阶级对抗和奴役的性质。

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或是用于祭祀,后来才懂得收养人族作劳动力。

战争通常是以一方部落被消灭或被驱走而告终。

据考古资料证明,原始状态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约在中石器时代的初期,也可能更早一些。

考古学家在西班牙勒文特地区发现了约在中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作战的岩画,画面生动地反映了原始人手持弓矢、相互对射的场面。

这证明在这以前就有了战争,战争至今约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

古史记载,上埃及、下埃及两个王国统一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 3500年之前(也有公元前 4000年、5000年诸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将埃及统一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 3200年--公元前2930年。

公元前 26世纪----公元前 2371年,苏美尔城邦拉格什与温马国为争夺土地、水源而进行的四次拉格什--温马战争,已有铭文记载。

中国炎帝侵陵诸侯,黄帝与其战于版泉之野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530年。

关于战争起源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战争起源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军事辩证法讨论会论文1989年9月20日…………………………┌──────────────┐│关于战争起源几个问题的思考│└──────────────┘宫锡准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着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

研究战争的起源,对于理解战争的本质、现代战争的根源以及将来战争的消灭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战争起源问题成为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我国,50年代初期对战争起源曾进行过讨论,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把“战争起源于私有财产和阶级”当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现于各种书刊,不同的观点得不到正式发表。

后来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提出“战争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发展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1),于是这被当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式”。

战争是不是起源于私有财产和阶级,这个“公式’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我认为有进一步讨论和澄清的必要。

为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做点简短的战争起源讨论的历史回顾。

一、历史回顾战争起源是战争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许多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战争起源与战争本质又是紧密联系着的,许多人虽然不是研究战争起源问题,但他们在谈到战争本质时往往又涉及到战争起源问题,这一点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历史上有“心理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这就是说自有人类就有战争,并且将随着人类的生存永远存在下去。

“宗教战争论”则把战争说成是神对人类的鞭挞和报复。

“战争种族论”则认为战争起源于种族差别。

“战争自然主义论”则说战争是一种永恒的现象。

“理想主义战争论”认为战争是国际关系被破坏造成的,只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关系,就可以废除战争。

这些观点都没有揭示战争的本质,也没有解决战争的起源问题,而是把战争的某些因素片面夸大了,用个别代替了一般。

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并没有从战争起源的角度去研究战争,但他说“战争是扩大了的搏斗”,“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暴力)的继续”。

世界大战的起源

世界大战的起源

世界大战的起源(正文)一、引言自上世纪末至今,世界上发生了两次规模巨大的全球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这两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本质的深思。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呢?本文将探讨世界大战的起源,并分析其中的因素。

二、经济冲突与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扩张和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冲突。

各国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展开了殖民争夺战,这种经济竞争最终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和敌对情绪的加剧。

同时,在这个时期,民族主义的思潮在欧洲兴起。

民族主义者追求自身民族的独立和权益,他们主张各个民族应该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然而,这种民族主义思潮也导致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进而成为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军备竞赛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各国开始大规模地提升军事实力。

各国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强武装力量的建设,并积极研发新的武器和战术。

与此同时,欧洲的国家之间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同盟体系。

这些同盟体系以保障成员国的安全为宗旨,但同时也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敏感。

当一个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时,其同盟国也将被卷入战争之中,进而引发更广泛的战争。

四、政治争端和领土争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政治争端和领土争夺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例如,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以及紧张的国际关系,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此外,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争夺也是导致世界大战的重要推动力。

在殖民地时代,欧洲列强对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进行争夺和占领,而这种争夺和占领行为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剧烈对抗。

五、总结综上所述,世界大战的起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经济冲突、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同盟体系、政治争端和领土争夺共同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形态演变 经典著作

战争形态演变 经典著作

战争形态演变经典著作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战争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下面列举了10个经典著作,对战争形态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

1.《战争论》《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经典之作,他在书中提出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目的是通过武力手段实现政治目标。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战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兵法》《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著作,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

这些著作总结了古代战争的经验和战略战术,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3.《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通过描写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探讨了战争的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部作品对后来的战争文学和反战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4.《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持久战理论。

毛泽东认为,持久战是弱势力量在战争中取胜的有效方式,他通过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战略战术的思想。

5.《火器与战争》《火器与战争》是英国军事理论家贝鲁特的著作,他在书中详细讨论了火器的发展对战争形态的影响。

贝鲁特认为,火器的出现使得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复杂,对军队的组织和作战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6.《战争的艺术》《战争的艺术》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孙子的作品,他在书中总结了古代中国战争的经验和智慧。

孙子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战争中情报和谋略的重要性。

7.《大战略》《大战略》是美国军事理论家海尔曼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战争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海尔曼认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战略的规划和执行,他通过对历史战争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战略思想。

8.《战争的起源》《战争的起源》是英国历史学家多伊尔的著作,他在书中探讨了战争的起源和发展。

多伊尔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由资源争夺、民族冲突等因素引起的。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文化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文化

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文化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军事思想的传承与演进、以及军事文化的影响与遗产。

一、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战斗形式主要是原始社会中的部落之间的争斗,战斗方式简单粗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加复杂和精细的战争形式。

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战争开始出现了一些常规的特征。

战斗不再仅限于个体或小规模的冲突,而是逐渐演变为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

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思考也开始萌芽,一些经典的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开始出现,对战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战争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战争逐渐从徒手格斗演变为武器装备的应用,如弓箭、战车、兵器等。

这些新的武器装备不仅大大增强了军队的火力,也对军事战略和战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中国古代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家,如吴起、孙膑、李牧等,他们的战略智慧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军事思想的传承与演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战国七雄之间的争斗激发了军事理论和战争思想的繁荣。

各国军事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兵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它详细论述了战争的艺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争原则,如“胜人者智,胜己者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军事著作,如《吴子兵法》、《孟子》等。

这些著作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演进。

唐宋时期的著名军事学家孙武、陆游等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古代的军事思想体系。

他们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思想风格。

第一课 战争的起源

第一课     战争的起源

第一课战争的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的概念及特点2.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分类。

教学过程:一、战争起源,是战争在人类社会史上的开始产生。

战争并不是从人类社会的开始就有的。

如人类从形成原始群这个人类社会的雏形起,到逐步进化为血缘家族这个人类社会最早的组织形式,再过渡到出现母系氏族公社这个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集体居住,共同采集、狩猎食物,平均分配共同获取的有限的食物,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发生战争。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母权制)阶段,由几个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

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方言、宗教、习俗和生存活动的地域,并把这种地盘上的天然资源视为自己的东西。

各部落继续过着太平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的扩大,便需扩大生存、采集、狞猎地域。

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河流、森林和扩展生存地域,开始发生了武力冲突,从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部落联盟,是这种战争的产物。

这种战争,与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没有阶级对抗和奴役的性质。

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或是用于祭祀,后来才懂得收养人族作劳动力。

战争通常是以一方部落被消灭或被驱走而告终。

二、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

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

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

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

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三、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是由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

老子战争论

老子战争论

第二章老子战争论 (1)第一节战争的起源 (2)第二节战争的性质 (3)第三节战争的结束 (4)第四节用兵之道 (4)一、用兵之法 (4)1,绝不轻敌 (4)2,勿强勿躁 (5)3,以奇用兵 (6)4,去“主”为“客” (6)5,因敌制胜 (6)6,欲擒故纵(“微明”之法) (7)二、用兵之术 (8)1,隐秘机动 (8)2,精锐突袭 (8)3,利用时势 (8)三、将帅选用 (9)四、军队士气 (9)第五节战争恶果和消除战争的途径 (10)第六节从五千文看战争 (10)1,老子论兵的前提 (10)2,战争的缘起观 (11)3,老子的战略观 (16)第二章老子战争论战争是社会组织之间的武力冲突。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史就是战争史,从刀耕火种的氏族部落到机电化的现代国家,战争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伴随着人类成长演进。

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究竟植根于什么?战争能够消除吗?人类何以不能和睦相处?古往今来无数智者绞尽脑汁,或探索战争的各种因由,或寻求消弭战争的良方,但战争仍在继续,形态还在翻新。

自唐代王真始,老子五千文就被个别学者视为兵书。

这个看法之所以有些道理,除了五千文有论兵的章节之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章节富涵方法论内容,这些方法均可应用于军事战争。

另外,不少章节论述治国之道,但也可以从战争、用兵角度去看待。

当然,王真等人的看法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只可说五千文有论述兵道的内容,不可说五千文乃兵书。

五千文中直接涉及战争者有30、31、36、46、57、59、61、67、68、69、76、80共12章(其中只有30、31、68、69章全部内容都属论兵,其余章节要么有所论及、要么其内涵侧重于兵道),涉及战争的起源和性质、战争的结束、用兵的原则和方法(战略和战术)、胜败的因素、战争的恶果和消除战争的途径。

老子的兵道(本书以兵道而非兵法称之,这是因为老子论兵是从大道原则出发的,大道是老子论兵的终极依据),在先秦颇有影响,如孙武、孙膑、六韬、尉缭子等比较纯粹的兵家,如《鬼谷子》、《管子》、范蠡、鹖冠子、韩非子等注重用兵的诸家,或多或少都受到老子兵道的影响。

战争的根源:文明间的不平等和文明的交流

战争的根源:文明间的不平等和文明的交流

战争的根源:文明间的不平等和文明的交流关于战争的起源,目前对战争起源的认知,都是基于单一文明的,甚至是基于人性的。

中国战国时代的荀子和韩非子,均认为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口少,财货多,因此人不争。

随着人口的增多,变得人口多而财货寡,于是人开始为财货而相争。

因此,必须对人进行约束,不然就会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的战争状态。

这种观点将战争的起源归因于人类历史阶段的变化,而且是经济状况的变化。

有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历史唯物主义。

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霍布斯,则将战争直接归因于人性。

他认为,人性是贪婪的,欲壑难填的,每个人都希望把所有的财务占为己有。

如果不加约束,让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状态”,就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夺,进而引发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这种观点战争是人性的必然结果。

只有有人类社会在,就必然存在战争,与历史阶段无关。

最值得注意的中国儒家的观点,是一种无战争观。

儒家认为,人性中是内在地存在理义、道义的。

如果顺应人的自然心性,人的行为就自然合乎道义、理义,这样社会就会自然呈现良好秩序。

儒家的无战争观也是基于人性的,只是其结论与霍布斯恰恰相反,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类社会是不可能有战争的,无论在任何历史阶段。

这三种观点的起源时间差异很大,是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的。

霍布斯的观点最晚,显然是基于中世纪西欧的历史现实。

中世纪的西欧,封建领主也都是武士、骑士,是军政合一的。

尽管基督教是存在的,但是,与政府是两张皮,即所谓的“政教分离”。

这意味着宗教对这些作为政府首脑的军人们并无硬约束。

因此,结果就是封建领主之间因为利益争夺而产生无休止地相互混战。

荀子和韩非子的观点,则是基础中国战国时代现实。

儒家的观点最古老,从中国文明的出现伊始就存在了。

儒家的核心概念是义理。

义理一方面为人心本有,是人性之性。

即后来宋明理学所说的“心即理”、“性即理”。

另方面,义理又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这些观点在易经中已经存在了,而且就表现在卦象之中。

浅议中国战争之起源

浅议中国战争之起源

浅议中国战争之起源王天日希内容提要 中国战争的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中国战争起源的历史过程,有四个明显特征:部落间的暴力冲突,已发展为掠夺性的战争;部分生产工具已分化为专用于战斗的兵器;酋邦首长已有了具有军队性质的 营卫;出现了保卫部落及酋邦不受侵掠的早期防御工事 壕沟、围墙及城堡。

关键词 中国战争起源 原始社会末期 掠夺 兵器 军队 防御工事!中图分类号∀E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2)04-0127-05探讨远古时期中国战争的起源,无疑应当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先秦时期以前那些影响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大战争古籍之中。

尽管这些古文献的记载过于简略,但毕竟是可供查寻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近现代关于甲骨文、金文和考古学研究新成果的咀嚼、消化和吸纳,这一时期文献记载不足部分得以补充;空白缺漏之处得到填充;确凿之结论得到印证。

这便使笔者对中国战争的起源规律之研究,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前五种战争起源说的逐一考察和思索;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起源说的分析和领会,我们在人类即将告别原始社会、正要跨进奴隶制社会门槛的转折关头###原始社会末期,找到了中国战争的起源∃。

考古发现证明:旧石器时代以前,战争是不存在的。

中国是人类古老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原始人类化石可以证明:早在17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已栖息繁衍在东亚大陆这块辽阔的大地上。

在原始社会很长时期内,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一直处于分散、隔绝的封闭状态,战争是不存在的。

这时期人类社会的矛盾,主要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

万物相兢,适者生存。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先民们,通过以石击石的途径,制造简单、粗笨的砍砸器、尖状器和木棒等工具,用以采集和狩猎,以获取一些植物和小动物来维持生存,还不能猎取大的动物,并经常受到猛兽的袭击。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中国先民在同自然斗争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经验,打制石器的方法有了改进。

战争 发展历程

战争 发展历程

战争发展历程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冲突现象,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战争
原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形式,主要发生在人类社会初期。

当时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水源以及领土。

原始战争的特点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使用的武器和战术也较为简单。

第二阶段:古代战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逐渐从原始的部落冲突转变为更为复杂的古代战争。

这一阶段的战争往往是由国家或帝国之间的冲突引起的,目的包括领土扩张、资源控制以及政治权力争夺等。

古代战争的规模加大,战争中的战术和武器也开始多样化。

第三阶段:近代战争
近代战争是指发生在17世纪到20世纪的战争。

这一阶段的战争受到了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武器装备和战术也不断升级。

近代战争的特点是战争目标更加多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四阶段:现代战争
进入20世纪以来,战争形态进一步演变为现代战争。

现代战
争的特点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化程度更高,战争方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陆海空军战争,现代战争还涉及网络攻击、情报战、心理战等多个领域。

第五阶段:未来战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逐渐由传统战争向非传统战争转变。

未来战争的特点可能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战争、太空战争等新兴领域。

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仍然不确定,但无论如何,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依然重大。

探索抗日战争的起源和发展

探索抗日战争的起源和发展

探索抗日战争的起源和发展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探索抗日战争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

当时,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陷入困境,甲午战争的惨败更是震惊了整个国家。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落后,引发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同时,甲午战争也激发了一些爱国志士的觉醒,他们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

在20世纪初,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此时,日本的侵略行为逐渐加剧,尤其是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这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愤慨和抵抗,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20年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呼吁抵制日货,强调中国自主经济的重要性。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为抗日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共产党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理论,呼吁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这一事件彻底震惊了中国民众,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浪潮。

各地的抗日义勇军纷纷组织起来,与日军进行顽强抵抗。

同时,中国国民党政府也开始调动全国资源,组织了抗日军队,与日军进行正面对抗。

抗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曲折的道路。

中国军民在日军的铁蹄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始终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念。

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支持中国的力量,如苏联和美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物质和军事援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战胜了侵略者,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首先,抗日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战争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和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抗日战争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试论冷战的起源

试论冷战的起源

试论国家利益与冷战的起源2012级历史本科班魏小栋内容提要:二战结束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法西斯势力已被打败,昔日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已经逐渐衰落下去;新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和二战后崛起的苏联在战后战略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成为冷战爆发的根源。

关键词:国际新环境美国苏联英国战后战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外交政策史学界开始对冷战的起源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与冷战的爆发同时开始的。

美苏两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始的都较早,但是俄国的史学家们一直到苏联解体以后利用大量新解密的有关冷战的档案文献,对冷战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新的观点:美苏两国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那林斯基《苏联对外政策和冷战的起源》,这一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冷战由美国挑起,它应负全责”的观点——几乎在冷战时期占据着苏联史学界冷战史的统治地位。

西方对冷战起源这一课题的研究以美英两国为代表。

史学界根据时间和观点的不同将冷战研究学派划为四个派别,即正统派,修正派,后修正派和非极化派。

1总的来看,他们的观点与苏联冷战史学派的观点相较,即有着相似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起初:美苏都将冷战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对方。

后来,双方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美苏对冷战的爆发都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西方在整个冷战起源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发展性,即:将责任归咎于对方——归咎于己——双方都负有责任——第三方对冷战的爆发有着重要影响。

这不仅仅体现了研究的深入性,同时也为其他各国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观点。

中国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着兼容并包的特点。

本文作者将综合各方面的主要观点对冷战起源进行探讨。

一战后世界的新局面欧洲是二战的主要战场。

欧洲人民以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战后的欧洲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她面临着严重的衰败和难以恢复的损失。

论战争起源

论战争起源

论战争起源战争是怎样产生的,是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理论家的极大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观点。

例如,自然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起源于人的生物本性和自然环境。

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好斗的本性,战争是人类固有的习性,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现象,只要有人,就会有战争,它是消灭不了的。

宗教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神的意志对人的"罪孽"的报应,战争的产生、进程和结局都由上帝来安排,人无能为力。

种族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同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类也有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之分。

优劣民族之间的生存竞争引起了战争,优等民族消灭劣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

马尔萨斯主义战争论者认为,世界上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造成了人口过剩,因而产生了饥荒和战争,战争是调节人口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地缘政治学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由于地理环境,即争夺生存空间引起的等。

这些观点,都属于唯心论的形而上学的战争观,是一种超阶级的观点,从根本上掩盖了阶级社会战争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是为剥削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战争政策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引导我们把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看成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也为我们寻找战争起源提供了一把钥匙。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从纵的方面看,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而不是偶然出现的事物;从横的方面看,它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现象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战争的起源进行了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表述,他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页)。

战争史学研究

战争史学研究

战争史学研究导言战争史学是一门涉及很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包括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

它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战争、战争的起源、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等方面,揭示战争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未来的战争也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战争的起源自古以来,人类就有战争,不同的文化、民族或造成战争的原因可能不同,但在根本上都是因资源的争夺而产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口少、资源有限,各种自然竞争现象的发生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此外,对领土的争夺和对自己民族的存在、权利的保护也是引起战争的原因。

通过战争,各个民族竞争力得到提升,也有很多事实证明战争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

二、战争的分类战争可以按照参战国的数量、战争的规模、战争的性质等进行分类。

按照参战国的数量,可以分为两国战争、多国战争;按照战争的规模,可以分为大规模战争和小规模战争。

按照战争的性质,可以分为进攻战争和防御战争,进攻战争指主动向对方发起攻击,防御战争指被动应对对方进攻。

三、战争的过程战争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战前准备阶段,包括情报搜集、军事计划制定、军备物资调配等。

其次是战争中的实战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这包括了策略的制定、军事活动的展开以及后勤的支援。

最后是战后的阶段,包括战争破坏后的恢复和重建以及战争的结果评估等。

四、战争的影响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同大国之间的战争,会导致科技的进步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相对较小的国家间的战争也会对国家民众的生计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使得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更趋向于战争而非公共福利。

战争的影响会一直持续到战后的一个时期,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长期的不稳定。

而且,随着核武器等高科技战争的出现,战争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冲突行为,而成为对全球安全和稳定的严重威胁。

五、结论战争史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历史上的战争以及未来战争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需要深入探究并加以应用,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战争的策源地战争起源于哪里

战争的策源地战争起源于哪里

战争的策源地战争起源于哪里战争的策源地——战争起源于哪里战争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严重问题,它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剧。

了解战争的起源,对于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战争的策源地,即战争起源于哪里的问题。

一、地缘冲突引发的战争地缘冲突是战争爆发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利益、领土、资源等发生冲突时,若无法和平解决,往往会演变为武装冲突甚至战争。

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由地缘冲突引起的,如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侵略行为,以及美苏之间的冷战等。

地缘冲突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比如领土争端、民族矛盾、资源争夺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公正地解决,就会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因此,解决地缘冲突、消除各种矛盾是避免战争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野心导致的战争战争的策源地还包括政治野心。

有些政治家或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或追求个人或国家的利益而挑起战争。

他们可能通过扩张领土、占据资源、加强国家实力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野心。

历史上无数的战争都是由这样的政治人物发动的,如拿破仑的征战、希特勒的侵略等。

政治野心导致的战争常常伴随着大规模的破坏,给无辜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

因此,政治的合理、公正与稳定,对于避免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经济纷争引爆的战争经济纷争也是战争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国与国之间存在资源争夺、贸易摩擦、市场竞争等问题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展成武装冲突。

历史上许多战争都与经济有关,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石油之战等。

经济纷争导致的战争,往往牵涉到国家的发展、繁荣与生存。

解决经济纷争,提升国际经济合作与共赢,有助于减少战争的发生。

四、意识形态冲突引发的战争意识形态冲突也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原因。

当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导致战争的爆发。

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基于意识形态冲突引起的,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抗、宗教冲突等。

意识形态冲突往往伴随着敌视、仇恨与对立,容易导致战争的升级与持续。

战争起源根源与原因

战争起源根源与原因

战争起源根源与原因战争起源,是战争在人类社会史上的开始产生。

战争并不是从人类社会的开始就有的。

如人类从形成原始群这个人类社会的雏形起,到逐步进化为血缘家族这个人类社会最早的组织形式,再过渡到出现母系氏族公社这个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集体居住,共同采集、狩猎食物,平均分配共同获取的有限的食物,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发生战争。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母权制)阶段,由几个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

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方言、宗教、习俗和生存活动的地域,并把这种地盘上的天然资源视为自己的东西。

各部落继续过着太平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的扩大,便需扩大生存、采集、狞猎地域。

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河流、森林和扩展生存地域,开始发生了武力冲突,从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部落联盟,是这种战争的产物。

这种战争,与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没有阶级对抗和奴役的性质。

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或是用于祭祀,后来才懂得收养人族作劳动力。

战争通常是以一方部落被消灭或被驱走而告终。

据考古资料证明,原始状态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约在中石器时代的初期,也可能更早一些。

考古学家在西班牙勒文特地区发现了约在中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作战的岩画,画面生动地反映了原始人手持弓矢、相互对射的场面。

这证明在这以前就有了战争,战争至今约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

古史记载,上埃及、下埃及两个王国统一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之前(也有公元前4000年、5000年诸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将埃及统一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930年。

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371年,苏美尔城邦拉格什与温马国为争夺土地、水源而进行的四次拉格什--温马战争,已有铭文记载。

中国炎帝侵陵诸侯,黄帝与其战于版泉之野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530年。

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其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是

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其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是

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其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是
1、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物的本性,也就是说,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战争,并且战争就是一件自然发生且永恒存在的现象,那要是这么说的话,解决战争唯一的方法不就是。

2、宗教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这种观点产生于远古时代,在19~20世纪的时候还流传很广。

他们用超自然的力量、“神的惩罚”来解释战争的实质和原因,认为胜利和失败都是至高无上的神的意志,煽动信徒为了他们的神投身战争。

其实就是现在的恐怖分子!
3、种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元首表示很赞!优劣民族这个问题不好说,但是历史上也确实有过很多不同民族间的战争,比如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和我们的汉族就经常打仗,北方匈奴靠着放牧为生,可是一旦缺吃少穿了就南下过来抢劫,为此真的没少打仗,汉武帝北伐,五胡乱华,元朝灭宋,满清鞑子入关,都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各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帝国主义和英帝国主义为了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挑起的。

战火燃遍了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直接和间接卷入这场战争的有三十多个国家,整个战争的过程,从1914年8月岛1918年1月,历时四年零三个月,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七千三百四十余万人;死于战场的约一千万人,受战火波及的人口在十三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两千七百亿美元。

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据估计,欧洲的工业水平至少倒退8年。

一、垄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种,但他已经和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有所不同,她它不论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具有自己新的特点。

首先,追求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动力。

其次,资本的高中集中,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形成,国家政权日益被一小部分金融寡头所控制,成为他们谋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暴力工具。

第三,由于金融资本的确立,资本输出在帝国主义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金融资本攫取最大限度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也是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重要工具。

第四,随着资本输出的加剧和金融资本国际联系的扩大,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垄断组织也出现了。

它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远远超出民族国家范围而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世界规模的武装冲突的根源之一。

列宁说:“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1上述事实说明,正是垄断的掠夺性,它的基本经济规律和基本特征决定论二十世纪初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帝国主义大屠杀必然来临。

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规律。

到了帝国主义时期,由于生产的高度集中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垄断的确立,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异常加剧。

后起的资本主要国家在很短时间内就赶上或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

二十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英法等几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下坡路,另一方面,没过、德国等几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崛起。

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

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

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
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认为,无产阶级战争是由社会阶级矛盾和斗争所引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无产阶级则追求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高的工资。

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可能采取各种形式,包括罢工、示威、暴力革命等。

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认为,无产阶级战争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迫。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

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也认为,无产阶级战争不仅仅是经济斗争,还包括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

无产阶级需要通过政治斗争来争取权利和自由,通过文化斗争来改变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总之,无产阶级战争起源的观点认为,无产阶级战争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战争起源战争是怎样产生的,是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理论家的极大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观点。

例如,自然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起源于人的生物本性和自然环境。

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好斗的本性,战争是人类固有的习性,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现象,只要有人,就会有战争,它是消灭不了的。

宗教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神的意志对人的"罪孽"的报应,战争的产生、进程和结局都由上帝来安排,人无能为力。

种族主义战争论者认为,战争同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类也有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之分。

优劣民族之间的生存竞争引起了战争,优等民族消灭劣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

马尔萨斯主义战争论者认为,世界上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由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造成了人口过剩,因而产生了饥荒和战争,战争是调节人口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地缘政治学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由于地理环境,即争夺生存空间引起的等。

这些观点,都属于唯心论的形而上学的战争观,是一种超阶级的观点,从根本上掩盖了阶级社会战争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是为剥削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战争政策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引导我们把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看成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也为我们寻找战争起源提供了一把钥匙。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从纵的方面看,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而不是偶然出现的事物;从横的方面看,它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现象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战争的起源进行了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表述,他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页)。

这一论述,把战争的起源同私有财产和阶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战争起源观从根本上划清了界限。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关于战争起源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

其一,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确实经历了一个没有战争的时期。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早期的蒙昧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凶猛野兽的侵袭,使人类生存和繁衍下去,人类最初以血亲关系组成了一个个部落。

从部落内部看,没有对立的矛盾,人们用原始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剩余产品,过着平等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压迫,更谈不上阶级,不存在产生战争的物质基础。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部落和氏族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文选》第246、247页)。

从部落外部看,当时地广人稀,各个部落主要居住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河套地区,加之各氏族集团距离很远,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没有利害冲突,也就没有产生战争的条件。

这就是说,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较长时期的蒙昧时代,是根本不存在战争的。

这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是有据可查的。

其二,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战争出现了萌芽。

人类经过漫长的蒙昧时代,生产力有了发展,其战胜自然的能力也相继提高,以打猎和采集天然食物为生的部落,逐渐学会了驯养动物,这就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草地,加之随着人口的增多和部落的分化,原来的居住地区不能满足其生活需要,为了扩大和寻找新的生存空间,部落产生了流动,增加了部落之间相互交往和冲突的机会。

在原始社会,部落是人类最高利益和荣誉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当部落之间产生了冲突,部落利益受到损害时,整个部落的所有人员都有义务奋力捍卫,这样就会出现部落和部落之间集体的暴力冲突。

但这种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扩大,是一种集体防卫的自我保存行为。

后来,部落中驯养牲畜的那部分人逐渐从人群中分离出来,形成专门的职业或部落,使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大分工;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产生了青铜器,生产工具有了改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又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农业也分离出来。

这样,使社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可以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本身所需要的产品。

这些剩余产品逐步被个人所占有,出现了私有财产,促使原始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私有财产对他们有了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正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思想观念的变化,才使原始形态的暴力冲突有了新的内容:过去部落间冲突中的俘虏,要么变成本民族的平等成员,要么全部杀掉,而现在则开始将他们用于劳动,剥夺其剩余产品,出现了最初的奴隶现象;过去由于没有剩余产品,部落间的冲突,胜利的一方不可能从对方获得什么财富,而现在则能够从对方直接获得一定的财产。

这样,原始部落的暴力冲突就变成了奴役战败者和占有他人劳动力及财富的冲突,可以说这就是战争的萌芽形态。

因为它已经具备了战争的某些特征,但还不能称做是完整意义上的战争。

因为这些冲突从目的上看,冲突可以获得财富和劳动力,有了奴役的性质,但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一种偶然的不自觉的现象。

就冲突的整体而言,还不是专门为了掠夺和奴役他人而进行的。

从外在表现上看,这种冲突仍然是人类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生产活动之外的独立行为。

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冲突仍然是部落全体成员的集体行为,没有专门从事战争的军队和武器。

其三,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战争。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社会财富不断积累。

这样,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原动力,以交换和掠夺作为两支有力的杠杆,使氏族集团的私有制剧烈膨胀起来。

私有制的膨胀意味着社会成员大面积的两极分化,部落和氏族首领成为奴隶主阶级,而大批的氏族成员和冲突中的战败者则转为受压迫剥削的奴隶阶级。

奴隶主为了管理数量不断增多的奴隶,镇压奴隶的反抗,就需要组织起特别的镇压机构,于是,国家和军队就应运而生了,军队成为国家专政的主要支柱。

与此同时,战争也就脱离了生产过程,军队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用以解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或是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为一种经常的专门职业了,从而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出现了真正涵义的阶级形态的战争。

(参见《毛泽东军事思想》王宪志主编海潮出版社1992年10月版)战争起源、根源与原因战争起源,是战争在人类社会史上的开始产生。

战争并不是从人类社会的开始就有的。

如人类从形成原始群这个人类社会的雏形起,到逐步进化为血缘家族这个人类社会最早的组织形式,再过渡到出现母系氏族公社这个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集体居住,共同采集、狩猎食物,平均分配共同获取的有限的食物,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发生战争。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母权制)阶段,由几个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

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方言、宗教、习俗和生存活动的地域,并把这种地盘上的天然资源视为自己的东西。

各部落继续过着太平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的扩大,便需扩大生存、采集、狞猎地域。

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河流、森林和扩展生存地域,开始发生了武力冲突,从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部落联盟,是这种战争的产物。

这种战争,与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没有阶级对抗和奴役的性质。

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或是用于祭祀,后来才懂得收养人族作劳动力。

战争通常是以一方部落被消灭或被驱走而告终。

据考古资料证明,原始状态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约在中石器时代的初期,也可能更早一些。

考古学家在西班牙勒文特地区发现了约在中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作战的岩画,画面生动地反映了原始人手持弓矢、相互对射的场面。

这证明在这以前就有了战争,战争至今约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

古史记载,上埃及、下埃及两个王国统一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之前(也有公元前4000年、5000年诸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将埃及统一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930年。

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371年,苏美尔城邦拉格什与温马国为争夺土地、水源而进行的四次拉格什--温马战争,已有铭文记载。

中国炎帝侵陵诸侯,黄帝与其战于版泉之野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530年。

公元前3500年在苏美尔出现了铜的冶金术,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已广泛使用青铜器。

金属的出现,使生产力大为提高。

约在5000年前,父系氏族公社开始取代母系氏族公社。

随着社会分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品的发展,生产物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逐步萌芽了私有制和阶级,从而使原始状态的战争蜕变为抢劫、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

战争的发展,防卫的需要,促使城邦(小国)的形成和城市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有城墙的城市耶利哥城,建于公元前7350年之前,面积约4万平方米。

到公元前5400年,已有占地13万平方米的城市。

中国发现,在6000?000年前,在郑州、赤峰等地区有44座石城遗址,最大者占地10万平方米。

原始社会末期的征服、统一战争,加速了原始公社制的解体,促进了奴隶社会和国家的产生,使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

战争根源,是产生战中的根本社会缘由。

在阶级社会,产生战争的根源,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反动的政治统治和对抗性的经济利益冲突。

列宁指出:“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阶级、国家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以来发生的战争,彻底改变了原始社会的战争性质,使战争开始转变成政治的工具,成为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切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从而出现了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这类战争,都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

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原因(动因),是直接引发战争的条件。

在阶级社会里,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都是由战争根源派生的。

国家、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各相互之间直接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政治矛盾、经济利益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争夺势力范围、领土争端、意识形态斗争、边界纠纷、争夺战略资源产地、经济危机等等。

这些因素,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战争动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