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药物的代谢、免疫反应、氧化应 激等多个方面。
病理生理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肝 细胞的坏死、炎症、纤维化等,最终 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药物的代谢、免疫反应、氧化应 激等多个方面。
肝区疼痛
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可放射至 肩背部。
黄疸
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变深 。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 酶(AST)等指标升高。
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 高。
白蛋白降低
合成功能受损。
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 活动度降低。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
慎重使用药物
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 书,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定期监测肝功能
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特别是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特别是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
长期用药导致的肝损伤
患者因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状,停药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
案例二:长期用药导致的肝损伤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期用药导致的肝损伤
患者因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状,停药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
案例三:联合用药的肝毒性风险

药物性肝损伤 最全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 最全PPT课件
1.药物自身性质(毒性) 2.个体的易感性-- 根据药物的初始损害分类,一般分为 固有肝毒性和异质肝毒,后者再分为过
敏性肝毒性和非过敏肝毒性。
可编辑课件PPT
18
三步损伤模型
2009年,Russmann等提出
1.初始损伤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抑制线
粒体和(或)特定的免疫反应;
2. 初始损伤可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mitochandrial perability transition,MPT)的发 生;
的科学应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可编辑课件PPT
15
中毒性肝损伤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
有可预见性 呈剂量依赖 动物实验可以复制 发生率高 病程长
不可预见性 无明显剂量相关性 动物实验不可以复制 发生率低 病程短
可编辑课件PPT
16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可编辑课件PPT
17
DILI发生的一般机制
进一步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采集的
尿液进行分析后发现,PAPA 引起了超 氧化物歧化酶( SOD1) 、碳酸酐酶 ( CA3) 和钙调蛋白( CaM) 3 种
新型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表明尿
SOD1,CA3,CaM 可作为 PAPA 致 DILI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可编辑课件PPT
10
实例2
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isoline 110 mg/kg引起了小鼠血清 ALT,天冬氨酸 转氨酶( AST) 显著升高和肝组织病理性 损伤,表明 isoline引起了 DILI;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小鼠肝组织样品 分析后发现并鉴定了 13 个差异表达蛋 白点,并证实其中有 9 个蛋白参与了 isoline 致小鼠DILI 的氧化应激性损伤 过程或肝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

药物性肝损伤最全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最全PPT课件

2.加强蛋白质组学在药物保肝本质研究 中的应用力度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质
的研究中已有应用,如薯蓣皂苷对 CCl4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五味子乙素 保肝本质探讨等。
下阶段应加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 质研究中的应用力度。
可以先从当前公认的保肝药物着手,探讨其 蛋白质组机制; 在此基础上,开展不为人熟 知的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机制,最终全面揭 示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本质,从而为保肝药 物
发病机制
1、药物本身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中毒性肝 损伤。
2、药物代谢产物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形成新抗原, 启动机体细胞或/和体液免疫,引起免疫介 导肝损伤。
3、不同年龄、性别、妊娠、营养状态以及遗传 因素使机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4、长期饮酒以及肝内外疾病的存在是增加药物
性肝损伤发病的危险因素。
的科学应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中毒性肝损伤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
有可预见性 呈剂量依赖
性 动物实验可以复制 发生率高 病程长
不可预见性 无明显剂量相关
动物实验不可以复制 发生率低 病程短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DILI发生的一般机制
1.药物自身性质(毒性) 2.个体的易感性-- 根据药物的初始损害分类,一般分为 固有肝毒性和异质肝毒,后者再分为过
新型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表明尿
SOD1,CA3,CaM 可作为 PAPA 致 DILI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实例2
Wang 等将小鼠灌胃给药吡咯里西啶类 生物碱 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 测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 的急性肝损 伤,抽提肝组织蛋白做 双向凝胶电泳( 2-DE) 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进而通过基 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技术 鉴定,

药物性肝损伤案例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案例ppt课件
1989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 损伤的个案报道中9例氟康唑相关的肝损伤
6钟皎,裴泽军.中国药房,2015,27(11):1496-1499.
氟康唑明确可引起肝损伤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使用该药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 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尤其易发生于有严 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与肝毒性药物合用、疗程两周以上或接受多倍 于常用剂量的本品时,可使肝毒性的发生率增高
• 入院第8日,尿涂片见真菌孢子+++(中等量),尿白细胞++,考 虑尿路感染,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400mg qd)抗真菌治疗
• 入院第10日复查肝功见ALT 120.47U/L、AST 127.95U/L、γ-GGT 121.4U/L
3
肝损伤的原因分析
肝损伤与疾病的相关性 •患者既往多次入院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肝病及胆道相关病史,排除缺 血或循环系统问题引起的缺氧性肝病,考虑患者出现的肝损伤与原患 疾病等疾病因素相关性不大,重点评估是否由药物引起
• 入院诊断:1.急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系统);2.高血压病3期; 3.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Ⅳ级;4.心律失常 房颤
2
治疗经过
• 患者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 片稳定斑块,丁苯酞保护线粒体,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呋塞米及螺 内酯减轻心脏负荷,去乙酰毛花苷强心,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1例疑似氟康唑引起肝损伤的 病例分析
1
基本信息
• 患者男性,75岁 • 因发现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入院,当地医院查头CT示: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后收入我院NICU

药物性肝损害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害ppt课件
药物性肝病:
约占黄疸住院病人中的2%-5%
“急性肝炎”住院病人中10% 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 欧美国家急性肝功衰竭30%-40%
引起肝损的药物分类
抗结核药32.7% 中草药23.4% 抗肿瘤药 10.9% 解热镇痛药9.0% 抗霉菌药6.3% 抗生素 6.1%
心血管药3.0% 激素类药 2.6% 抗病毒药1.5 % 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1.3% 其他 3.3%
组织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药物性肝病
背景
当前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威胁中。其 中包括3万种以上的药品和保健品,另3万余种的食 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
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肝脏是药物代谢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
器官。
定义
药物性肝病(DILD): 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 损害,叫做药物性肝病,是目前的常见疾病
氧应激
两种机制均与氧应激有关
自由基:独自存在,含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或 原子团。受磁场吸引、具高度活性,可捕获相临稳定分子中电 子,使后者成为自由基。
活性氧体系(ROS):各种活性分子氧(氧自由基)及其 他自由基总称。
正常肝脏有活性氧产生系统和消除系统, 两者平衡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了解)
药物性肝损害机制
可预测性: 中毒性,直接毒性,剂量依赖,
可复制
不可预测性:特异体质性,非剂量依赖,
不可复制 分为:过敏性(免疫特异质):可伴过敏症状
代谢性(代谢特异质):与药酶CYP遗传 多态性相关
中毒性肝损害
药物
细胞色素P450酶系
转化、活化
亲电子物质和自由基等代谢产物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4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
Cha损伤
可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腹 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检 查可见ALT(谷丙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 酸酶)、GGT(谷氨酰转移酶) 、TBIL(总胆红素)、DBIL(直 接胆红素)等轻度升高。
中度药物性肝损伤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加DILI的 风险。
危险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等均可能影响DILI的发生。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 、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较易导致肝损伤。
宿主因素
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等均可影响DILI的发生。例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免疫 系统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更容易发生DILI。
环境因素
营养不良、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DILI的风险。DILI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轻度病例可能在停药后迅速恢复,而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重型肝炎 和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预后
DILI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病例可能在停药后迅速恢复,而严重病例可能导 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诊断标准
诊断药物性肝损伤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有明确的用药史
②出现肝损伤的症状和/或体征
诊断标准
③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根据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药物性肝 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药物性肝损伤:ALT和/或AST轻度升高,TBIL<3×ULN(正常值 上限)。
诊断标准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版 )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0
目录
• 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 •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和管理 • 总结和展望

1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分析ppt课件

1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分析ppt课件

治疗原则
停用和避免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选用保肝药物
简化用药 疗效确切
其他对症处理
采取补液、利尿等措施加速药物排泄,必要时进行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甚至肝移植。对于出现皮疹、 瘙痒、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严重过敏者可适当给予糖
皮质激素治疗等。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3):252-256
讨论: 哪些药物可能致肝损害? 既往方案是否合理? 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 入院后如何调药?
✓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6年,未遗留后遗症; 有吸烟饮酒史,平均每日半斤酒,10根烟,已
戒烟酒半年余。
✓ 查体:
T 36.5℃,P72次/分,R19次/分, Bp125/78mmHg,听力减退,全身皮肤、巩膜 无黄染,双下肢轻度水肿。
氯沙坦调整血压兼顾降尿酸,保钾,余同门 诊治疗方案。
入院后第二天复查
分析原因:既往偶有 漏服,门诊复查后规 律服用抗结核药。
ALT 427U/L,AST 199U/L;
TC8.70 mmol/L,TG2.17 mmol/L,LDLC6.13 mmol/L,K2.9mmol/L,Cr75.1umol/L (e-GFR89ml/min/1.73m2),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
2013-06-20于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予吡嗪酰胺片0.5g tid与盐酸莫西沙星片0.4g qd治疗结 核,同时予九味肝泰胶囊预防肝损害,泼尼松减量至 30mg qd,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偶有漏服。
我院复查:
2013-06-27
ALT31U/L AST35U/L Alb24.5g/L Cr77umol/L UA648umol/L K3.47mmol/L

药物性肝损害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害PPT课件
4
国外报导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占所有 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仅次于皮肤粘膜 损害和药物热
15% 药源性肝损
85%
5
一般人群中1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
其它肝炎 90%
其它肝炎 60%
6
美国15-25%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由药物不 良反应引起,病死率高达50%
直接毒性作用
不再使用了的“毒药”,如:锑剂 还必须使用的“毒药”,如:各种肿瘤化疗药物 被挖掘的新的“毒药”,如:三氧化二砷(砒霜) 、
斑蝥
17
P450酶
自由基、氧基
药物
膜脂质过氧化
膜破坏溶酶 体酶释放
释放酶类
亲电子基
共价结合
肝细胞受损或
膜泵受损等
细胞死亡
18
直接毒性作用特点
❖可预测性 ❖剂量依赖性 ❖首次应用肝毒性物质和发生肝损伤之间的间隔常
8
药物性肝病的易患因素(2)
因素
酗酒
肥胖
影响
肝毒性阈值降低,发 生率增加,预后差 增加发生率
举例
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甲氨喋呤
氟烷、曲格列酮、他莫昔芬、甲氨喋呤
饥饿
增加发生率
肝脏病
增加肝损伤
糖尿病
增加肝纤维化
HIV/艾滋病 过敏反应增加
肾功能减退 增加肝毒性、纤维化
对乙酰氨基酚 海恩酮、培美林、抗结核药、布洛芬 甲氨喋呤 磺胺药 四环素、甲氨喋呤
是固定和短暂的 ❖暴露人群中肝损伤发病率高 ❖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可复制 ❖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四氯化
碳、氯仿, 2-硝基丙烷、三氯乙烷
19
“间接”毒性作用

药物性肝损害病例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害病例ppt课件
明显异常。
13
辅助检查
ALT
AST TBIL(umo DBIL
IBIL
γ -GT
TBA
(U/L) (U/L) l/L) (umol/L) (umol/L) (U/L) (umol/L)
2014/5/24 (门诊)
1119
575
2014/5/25
914
422
228.9 228.9
2014/5/31
258
自身免疫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少见特殊疾病
4
保肝治疗
1
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异甘草酸镁(天晴甘
美)、维生素C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
2
3
异甘草酸镁 (天晴甘 平)、熊去 氧胆酸(优 思弗)
5
辅助检查
ALT
AST TBIL(umol DBIL
IBIL
γ -GT
TBA
(U/L) (U/L) /L) (umol/L) (umol/L) (U/L) (umol/L)
2014/5/24(门 诊)
1119
575
228.9
145.9
83
56
165.7
2014/5/25 914 422 228.9 135.1 93.8 59 173.1
2014/5/31 258 158 261.8 146.3 115.5 正常 83.5
诊断是排除性诊断
15
Thank you
16
抗EB IgM抗体及抗巨细胞病毒(CMV)IgM阴性; 甲状腺功能正常;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铁 蛋白正常。(北大人民医院)
7
较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改良达南 (Danan)评分表、马里亚(Maria) 诊断量表(表1) 、2004 年日本消 化病周(DDW)改良表(表2)及

药物性肝损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有关药物
过敏反应 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 氨苯砜、苯妥英 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 淋巴结增生、淋巴细胞增多 和异形淋巴细胞 抗核抗体 甲基多巴、呋喃妥因、酚丁、二甲胺四环素 LE因子 抗微粒体抗体 氯塞苯氧酸、双肼苯哒嗪、氟烷 造血系统 保泰松、苯妥英 骨髓损伤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溶血性贫血 肾损伤 甲氧氟烷、苏灵大、苯茚二酮 胃肠道(溃疡、胰腺炎) 保泰松、四环素
肝功衰竭治疗:去除毒性物质、支持疗法、人工肝支持、肝细胞移 植、肝移植和活体部分肝移植
易善复
脂溶性药物
第一相反应(氧化)
抑制P450 含量及活性
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
水溶性代谢产物
药物性胆汁淤积的机制
胆盐形成不溶性复合外物, 细胞骨架、毛细胆管受损 肝细胞对胆盐的摄取和排泄障碍 钠离子依赖的胆流形成减少 膜流动性下降 微丝肌动蛋白聚合 滑面内质网肥大活性下降 单羟胆汁酸(石胆酸)和双羟胆汁酸形成增多,三 羟胆汁酸形成减少, 小胆管炎症水肿,羽毛样变性,胆汁浓缩,胆流 减少,胆栓形成
治疗
立即停药,解毒护肝,肝衰竭者可用激素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轻度可短期康复,肝功衰竭者按肝
功衰竭处理
促进药物清除,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 解毒剂
非特异性:GSH、N-乙酰半胱氨酸、硫代硫酸纳、甾
体类激素、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 特异解毒剂:螯合剂、二巯丙醇、青霉胺、二巯丁二 酸、巯乙胺、喷替酸钙钠、依地酸钙钠
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
草药同样可以导致严重
的药物性肝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2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 ppt课件
3.危险因素 饮酒或妊娠 无饮酒或妊娠 年龄≥55岁 年龄< 55岁 4.伴随用药 伴随用药肝毒性不明,但发病时间符合
已知伴随用药的肝毒性且与发病时间符合 有伴随用药导致肝损伤的证据(如再用药反应
评分
指标
评分
5.除外其他非药物因素
+2 主要因素:甲型、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胆 +1 道阻塞;酒精性肝病,近期低血压史。
美国FDA按此定律监测 判定药物肝毒性(药物 警戒定律)。
药物性肝损伤
HVOD CT表现
CT对HVOD诊断有重要意 义
平扫:肝大、密度降低,严 重者呈“地图状”并有中大 量腹水
增强动脉期:肝动脉呈代偿 改变,血管增粗、扭曲,肝 脏可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
门静脉期:见地图状”改变: 肝静脉显示不清,下腔静脉 肝段明显变扁,下腔静脉门 静脉周围“晕征”或“轨道 征”
抗肿瘤药物肝毒性
VOD
硫唑嘌呤,白消安,卡莫司汀,顺铂,环磷酰胺, 阿糖胞, 达卡巴嗪,放射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氟尿嘧啶, Johns Hopkins肿瘤中心报告因化疗而进行骨髓移植者235例,22%肝静脉 闭塞疾病,其中47%致死,占这组患者死亡原因的第3位
利妥昔单抗对HBV的影响
2001 ,Dervite等报道了 1例出现抗HBS(+)患者的HBV再激活, 陆续有rituximab用药后HBV再活化、肝衰竭、死亡的报道
再次用药后,迅速激发肝损伤,肝酶活性水平至少升 高至正常范围上限的2倍以上。(非常强的关联依据, 但故意应用药物再激发反应是有害的)
药物性肝损伤
1993年Danan的量化评分表
指标 1.药物治疗与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 (1)初次治疗5~90天;后续治疗1~15天 (2)初次治疗<5天或>90天;后续治疗> 15天 (3)停药时间≤15天 2.停药反应 (1)停药后8天内ALT从峰值下降≥50% (2)停药后30天内ALT从峰值下降≥50% (3)停药30天后,ALT峰值下降<50%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PPT课件
有(2)(4)(9)者可确诊,有(2)(4)两项及其他项者为可疑。
15
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与预防
(一)药物性肝炎的治疗
1.立即停用有关的或可疑药物,并观察几天内病情是否改善。 2.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维生素类,饮食不佳者静脉输注葡萄糖,
同时可加速药物的排泄。 3.保肝药物,维生素类药物,降酶药等。 4.有过敏症状或明显胆汁淤积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强力宁。 5.特殊药物性肝损害有特异性治疗。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
2.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近年来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发生率 据国内1995~1997年间文献报道,中草药所致的肝损害占所有药物性肝损
害的20~3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
5
3.治疗肝病的药物引起肝损害
许多治疗肝病的药物也可引起肝损害。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免疫调节剂可引起肝损害。 保肝药物、降酶药物、治疗肝病的中草药 例如联苯双酯可加重肝损害,引起AST升高及黄疸。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Itoh等报道40例中9例转氨酶升高及黄疸,
四环素影响肝脏脂肪代谢过程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氨甲喋呤6巯嘌呤等选择性地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影响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甲氰咪胍和心得安使肝脏血流减少引起肝脏解毒功能障碍利福平新生霉素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由血中摄取而引起淤胆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二个体因素遗传性特异质体质或遗传因子的变异均可使某些人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混合型:
ALT和ALP均升高,ALT/ALP 2~5
(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
13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
早期诊断 关键在于有高度警惕性。 凡遇肝损害者应首先排除药物性肝损害 问诊时应认真询问服药史及药物 过敏史,特别注意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以及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发现可疑 药物及时停药,观察停药后肝损害有无好转。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轻重可因所用药物和患者个体特异质性而出现较 大差异和不同的临床类型。因此在服用已知有肝损害的药物和新药或长期用药要注 意监测肝功能。

药物性肝损害 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害  ppt课件

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DILI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进入21世纪,人类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威胁中
药品+保健品>3万种,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
明确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超过1000种
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约1%可发生DILI
Hepatology 2002;36:451-455.
4
重视中草药肝损伤的问题
不能把中医药与中草药的概
念混淆.
应用中草药、植物药及其制剂包括保健品和秘方治疗疾◇病中在医国药内有外其相系当统普地遍理,论体
而且日益广泛。
系,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的辨证立法、组方用药(包
尽管一些草药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
括中成药),有较为完整的
中草如的在近中伤药解抗过年药总的毒病去临所病不、毒的床致例良抗作7报的的反0纤用道多肝4应.维等年的损8尚%化,里草伤~有、但,药占3许2免人人相临.多6疫类们关床%问调对发肝药题节草现损物等和药全害性待可的世按肝研能认界临损究有床3病50理▲▲多4在类2种整%型的植体分美物人:国含群自配毒人有中身伍中服肝,免理药用脏草疫论必过毒药性,须某性的肝且经种的应炎中过中生用、药严成物量慢特格药碱较性别加制,前是工剂有炮。
பைடு நூலகம்
因肝毒性而被FDA加黑框警示的药物
Torsade de Pointes 33%
Cardiovascular 12%
Hepatotoxicity 32%
GI 2%
Immunotox 2% Nervous System 2%
Other 8%
HaematologyBM 9%
Drug Discov Today 14, 162-167,20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有报道相关药物涉及TCM(23%),抗感染药物(17.6%),抗肿瘤药物 (15%),激素药物(14%),心血管药物(10%),NSAIDs(8.7%),免疫抑制剂 (4.7%),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2.6%)等
国内报道较多的引起肝损害的TCM-NM-HP-DS有何首乌、土三七、以 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 些复方制剂等,但由于组分复杂,很难确定究竟是哪些成分引起肝损 伤。
3.明确指出 DILI 的危险因素:
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如药物代谢酶等的 HLA 遗传多态性、非遗传因素如 年龄、性别、妊娠、基础疾病等)
药物因素
环境因素(酒精、吸烟等)。
2019/11/19
3
引起DILI的药物
欧美发达国家,NSAIDs、抗感染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是导致DILI 的常见原因,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2019/11/19
6
DILI 的病理分类
根据靶细胞分为肝细胞损伤、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肝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根据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混合型、胆汁淤积型和肝血管损伤型 ;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 DILI 包括小叶性肝炎(轻、中、重度) 、混合性肝炎、淤胆性肝炎、单纯性淤胆和肝窦阻塞综合征(SOS)、 肝小静脉闭塞症(VOD)
2019/11/19
7
慢性根据其发展过程分为慢性肝炎 - 肝纤维化 - 肝硬化、胆管消失综合征 / 慢性淤胆型肝炎 - 胆汁性肝纤维化 - 胆汁性肝硬化、SOS/VOD- 淤血性 肝纤维化 - 淤血性肝硬化以及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不同分类之 间均有其对应关系。
总结而言,DILI 的特点为损伤靶点多,病理类型多,囊括了肝脏病理的 所有范畴,无特异性。
2019/11/19
8
DILI 的临床分型和表现
基于发病机制可分为固有型 DILI 和特异质性 DILI。 固有型DILI:有预测性,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潜伏期短,个体差异不显 著,相对少见,除非收益明显大于风险的药物,才能批准上市。 特异质性 DILI:具有不可预测性,现临床上较为常见,个体差异显著, 与药物剂量常无相关性,动物实验难以复制,临床表现多样化。
2019/11/19
4
DILI 的耐受性、适应性及敏感性的定义
指南明确了 DILI 耐受性、适应性以及敏感性的定义. 耐受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但继续用药 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 易感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 DILI,且不能呈现适 应性缓解。准确区分上述概念对 DILI 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2015 12 19
2019/11/19
1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天然药(natural medicine,NM)、保健品( health procducts,HP)、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s,DS)及其代
修订的 DILI 的判断标准如下:1. 肝细胞损伤型:ALT ≥ 3 ULN 且 R ≥ 5 ;2. 胆汁淤积型:ALP ≥ 2 ULN 且 R ≤ 2;3. 混合型:ALT ≥ 3 ULN, ALP ≥ 2 ULN,且 2<R<5。若 ALT 和 ALP 达不到上述标准,则称为「肝 脏生化学检查异常」。
2019/11/19
10
实验室、影像和病理检查
血清 ALT、ALP、GGT 和 TBil 等改变为诊断 DILI 的主要指标;超断上有重 要价值。
近年来,陆续报道新的 DILI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包括与细胞凋 亡相关的 BM、与细胞坏死相关的 BM、线粒体特异性 BM、与免疫应答 相关的 BM、反映胆汁淤积的 BM、与药物代谢相关的 BM 等,然而,除 与药物相关的 BM 外,其他 BM 对 DILI 的诊断缺乏特异性,需进一步临 床研究证实。
3、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于病程分为急性 DILI 和慢性 DILI,急性占绝大多数。慢性指DILI发生6 个月后,ALT ALP TBil仍持续异常,或门脉高压或慢性肝损伤的影像学和 组织学证据。
2019/11/19
9
基于受损靶细胞类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混合型、胆汁淤积型和肝血管 损伤型,指南新引入「R 值」的概念,R =(ALT 实测值 /ALT ULN)/( ALP 实测值 /ALP ULN)。
当上述检查无法明确是否为 DILI 时,可行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2019/11/19
11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1、DILI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与用药的关联常较隐蔽,缺乏特 异性诊断标志物。因此全面细致地追溯可疑药物应用史和除外其他肝损 伤病因,对于建立DILI的诊断至关重要。
2、DILI临床诊断目前仍为排他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所致肝损伤,如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其他遗传代谢性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和可能存 在的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
2019/11/19
5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然分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毒性两 大类.
指南提出,将 DILI 的发生发展完全归因于活性代谢产物增多而导致毒性 增加的传统观念并不准确,目前观点认为,肝组织修复状态可能是肝损 伤进展或消退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指南新引进「恢复性组织修复(RTR)」的概念,RTR 以肝细胞再生和 肝组织修复为特征。
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2019/11/19
2
流行病学
1. 在发达国家,DILI发病率估计介于1/100 000~20/100 000或更低.
2. 我国尚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 DILI 流行病学数据,其主要原因为 我国 DILI 数据多来自医疗相关机构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难以明确 DILI 在 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