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七大浪费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ad433f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9.png)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高效的生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浪费现象,这些浪费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时间的浪费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
本文将介绍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
一、物料浪费物料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的错误使用或过度消耗导致的浪费现象。
常见的物料浪费包括过剩的原材料处理、废弃物料的处理以及物料的过度采购等。
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解决方案:- 优化物料采购策略,减少过多采购 - 引入物料追溯系统,提高物料使用效率 - 建立合理的废料回收机制,减少废弃物料的处理成本二、人力浪费人力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的错误分配、人员培训不足或不适当的工作设计等原因导致的浪费现象。
常见的人力浪费包括员工重复劳动、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以及过度的人员调动等。
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生产效率的降低。
解决方案:-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员工的等待时间和重复劳动三、时间浪费时间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缺陷、设备故障或生产计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时间的浪费现象。
常见的时间浪费包括设备停机时间、生产线调整时间以及生产计划变更所引起的时间延误等。
这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和交货期的延迟。
解决方案:-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 优化生产计划,避免频繁的调整和变更 -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线调整时间和产品切换时间四、能源浪费能源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能源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消耗导致的浪费现象。
常见的能源浪费包括未关闭的电器、过度的加热和制冷以及能源的无效利用等。
这会增加企业的能源成本和环境负担。
解决方案:- 加强能源管理,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和节能措施的实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减少能源的损耗 - 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五、运输浪费运输浪费是指在物料运输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运输方式或过长的运输距离导致的浪费现象。
精益管理的七大浪费
![精益管理的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2ec74a290722192e4536f6da.png)
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精益生产中的七大浪费一、库存浪费◆精益生产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 ,所有改善行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和消除库存。
①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寻找等浪费②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③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④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⑤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工场、仓库建设等⑥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因库存造成无形损失,绝不亚于上述有形损失,精益生产者认为库存会隐藏问题,而“问题”在精益生产者被认为是宝藏,问题如果能不断地被发现解决,则利益便会不断地产生1、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2、库存量一多,因机械故障、不良产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不能马上显现出来,因而也不会产生对策。
3、由于有了充足的库存,出现问题时可以用库存先顶上,问题就可以慢慢解决甚至不用解决,最起码是被掩盖住了,不急迫了,不会被上级追究了,于是本部门的工作成绩就出来了。
二、过渡生产(制造过多或过早浪费)◆TPS强调的是“适时生产”。
◆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减少产能损失(不做白不做,机器还不是一样停着?)1、提早用掉了材料费、人工费而已,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2、把“等待浪费”隐藏,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3、积压在制品,使生产周期L/T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现场工作空间变大,不知不觉中吞蚀我们的利润。
4、产生搬运、堆积浪费,先进先出变得困难。
三、品质缺陷(不良品浪费)◆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
◆及早发现不良品,容易确定不良来源,进而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关键是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对,??“零缺陷”四、运输(搬运浪费)◆大部分人皆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认为搬运是必须的。
◆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行吗?1、取放浪费;2、等待浪费;3、在制品过多浪费;4、空间浪费。
◆搬运浪费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
五、处理(加工浪费)◆定义:指的是与工程进度及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
工厂管理七大浪费
![工厂管理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00cae3dab14e852458fb5722.png)
八大浪费1.不良、修理的浪费所谓不良、修理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工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
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额外的修复、鉴别、追加检查的损失;有时需要降价处理产品,或者由于耽误出货而导致工厂信誉的下降。
2.加工的浪费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加工精度过高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工时。
3.动作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运的浪费从JIT的角度来看,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而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属于浪费。
搬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动作浪费,由此而带来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后果。
国内目前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搬运是必要的,不是浪费。
因此,很多人对搬运浪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消灭它。
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传送带或机器搬运的方式来减少人工搬运,这种做法是花大钱来减少工人体力的消耗,实际上并没有排除搬运本身的浪费。
5.库存的浪费按照过去的管理理念,人们认为库存虽然是不好的东西,但却是必要的。
JIT的观点认为,库存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
如图1-1,由于库存很多,将故障、不良品、缺勤、点点停、计划有误、调整时间过长、品质不一致、能力不平衡等问题全部掩盖住了。
例如,有些企业生产线出现故障,造成停机、停线,但由于有库存而不至于断货,这样就将故障造成停机、停线的问题掩盖住了,耽误了故障的排除。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读后感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46317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e.png)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读后感通过这次对«管理中的七大浪费»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流程衔接与成效,不难发现存在的种种浪费现象,现对问题进行刨析,在后续工作中完善改正,逐步减少、杜绝管理浪费现象。
一、在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存在与各项目收银人员对接工作时不够积极主动,业务指导不够,预判问题不全面,对流程执行过于依赖但又未熟练运用。
发现问题时没有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协助指导项目人员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等待其自行解决,往往会引发下一个问题出现,造成程序路上的等待浪费。
对上汇报工作不主动,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未有效总结上报,只是一味执行公司工作制度流程和上级安排,未做好业务的承上启下工作。
二、管理工作无序:主要存在业务流程执行的无序,过于注重本部门本岗位工作完成情况,与对接人员沟通不够,造成流程反复传递,对职责交叉点延展不够,认为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存在衔接漏洞。
三、协调不力:关于物业公司下达的会议文件或通知与各项目指示传达的贯彻力度不够,或未引起各项目人员的重视,导致工作上效率低下,有时可一次办成的工作反复沟通,应提高主动沟通能力。
四、生产经营要素闲置:目前费用报销审批授权各项目收银人员关注预算台账,在报销时及时填写预算情况,大大提高了报销效率,缩短报销审批时间。
文中也提到唯有敢于授权才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五、应付:在和各项目对接时发现有些工作同一个错误反复出现、检查出的错误也是会继续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责任心不强或职业素质低下导致的结果。
对于这种情况,不仅要加大培训及沟通力度,更要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办法。
六、“低效”反复发生:在于项目收银人员沟通时存在同一个问题反复询问解决办法等一系列“低效”现象。
在工作中应通过更多的指导培训帮助其改正,更加有效的带领其完成各项工作,提高每件事的工作效率,才能节约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做额外更有价值的事情。
同时,定期给自己充电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精益生产管理七大浪费详解
![精益生产管理七大浪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107568f83c4bb4cf6ecd163.png)
精益生产管理七大浪费详解丰田生产方式是彻底消除浪费的方法,消除浪费就能提高生产率。
制造现场的浪费是指「只会提高成本的要素」,存在’若不充分注意所有的地方浪费就会逐渐增加’的性质。
因此制造产品的作业中,需要有判断怎样的作业是浪费作业的能力。
通过丰田生产方式的教育来培养发现‘浪费’的眼光。
下面为大家进行精益生产管理七大浪费详解:1、过量生产的浪费超过生产计划或提前完成一点也不值得骄傲。
这只是在浪费的时候、生产了浪费的数量的浪费物品、制造了过盈生产的浪费。
现如今,所有企业为了实现将「需要的物品,在需要的时候,供给需要的数量」这种所谓的JIT(Just-In-Time)而展开着改善活动。
但是,对「需要的物品,在需要的时候,供给需要的数量」这句话的理解是多样的。
JIT生产方式所达到的状态是指在接到顾客订货的同时就开始生产,并使其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到客户手中的状态即,发出仓库中存在的成品库存没有任何意义。
汽车的情况是,从确定汽车制造商的最终组装线计划时点开始生产,但是从调配材料或部品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各销售点和代理店,并完成各种手续到达顾客手中需要最小限度的时间。
「过量生产的浪费」是指进行顾客订货以外的生产。
尤其是无视日程计划的过盈生产更是荒谬。
还要完全否定「都能卖出去」的思想。
为此,是以改善的观点上所说的「以要求的TACT 进行生产」为大前提。
营业和生产管理部门只按照交易单位的信息来生产是不行的另外,制造部门若是认为以自己会社生产管理部门的日程计划进行生产就一点问题没有也是不行的。
不要忘记信息和日程计划都是以预测为基础的,是包含「过盈生产」风险的。
特别是各经销商店是以10台、20台这样的少数量来要货。
很多情况下生产管理部门是将这些少量订货以50和100的生产单位合并在一起下指示,发货时从中进行发送。
于是,剩余的数量抱着「会在什么时候发出去的」的安逸心态放置,结果在几年后的年末结算上却成为处理损失而进行了财务处理。
精益管理之七大浪费
![精益管理之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8d404df7cc22bcd127ff0c27.png)
精益管理之七大浪费七大浪费指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有生活中的,有企业管理中的,这七种浪费,都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敌人,我们对它了解的越多,将来获得的利益也越多。
对于这七种浪费,绝对不能半信半疑,否则效果便会打折扣。
敌人就是敌人,一定要想尽办法消灭它!要知道,消灭它的同时,利益就产生了。
第一种等待的浪费、第二种搬运的浪费、第三种不良品的浪费、第四种动作的浪费、第五种加工的浪费、第六种库存的浪费、第七种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目录:1浪费与改善 2管理中浪费工厂中的七大浪费第一种:等待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作业不平衡,安排作业不当、待料、品质不良等。
第二种:搬运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车间布置采用批量生产,依工作站为区别的集中的水平式布置所致。
(也就是分工艺流程批量生产),无流线生产的观念。
第三种:不良品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工序生产无标准确认或有标准确认未对照标准作业,管理不严密、松懈所导致。
第四种:动作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生产场地不规划,生产模式设计不周全,生产动作不规范统一。
第五种:加工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制造过程中作业加工程序动作不优化,可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未及时检查。
第六种:库存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或本区域生产量化控制一次性批量下单生产,而不结合主生产计划需求流线生产所导致局部大批量库存。
库存的损害表现有:(1):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2):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困难。
(3):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
(4):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变成呆滞品。
(5):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
(6):没有管理的紧张感,阻碍改进。
(7):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的误判。
第七种:制造过多(早)的浪费主要因素表现为:管理者认为制造过多与过早能够提高效率或减少产能的损失和平衡车间生产力。
制造过多(早)的损害表现有:(1):提早用掉费用(材料费、人工费),不能创造利润。
七大浪费的改善与对策
![七大浪费的改善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c0275c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e.png)
七大浪费的改善与对策1.生产浪费生产浪费指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非必要的使用和消耗。
这包括工人的浪费时间、废弃物和废弃物处理成本、以及不必要的设备维护和更新。
为了减少这种浪费,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生产流程,减少非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操作。
-设立回收和再生材料处理系统,以减少废品和废水的处理成本。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以提高效率和减少停机时间。
2.运输浪费运输浪费包括多余运输、不必要的库存、过度包装和物流瓶颈。
以下是减少运输浪费的方法:-采用合理的物流系统,减少运输次数。
-采用精确和及时的库存管理,避免过度库存。
-减少包装物和使用可再利用材料。
3.智力浪费智力浪费是指在设计、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浪费。
这包括低效的流程、资源浪费和不合理的管理决策。
以下是减少智力浪费的方法:-采用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流程优化,以提高效率。
-对资源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规划。
-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
4.人员浪费人员浪费包括低效的时间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和绩效评估、以及过多的会议和文档。
以下是减少人员浪费的方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和员工培训计划。
-采用自动化和数字化工具,减少文档和会议的数量。
-优化日常规划和时间管理。
5.能源浪费能源浪费包括不必要的照明和加热,以及能源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以下是减少能源浪费的方法:-优化建筑设计和能源系统,减少不必要的照明和加热。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以提高效率。
6.物料浪费物料浪费包括不必要的消耗、过度库存和不必要的废弃物。
以下是减少物料浪费的方法:-采用有效的物料管理和库存规划。
-控制消耗的数量,减少浪费和废弃物。
-实行回收和再生计划。
7.外部浪费外部浪费是指生态和社会影响的损失,包括污染、环境破坏和资源不合理使用。
以下是减少外部浪费的方法:-采用可持续和环保技术和方法。
-实现严格的环境管理和监控。
-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可持续发展。
精益管理七大浪费
![精益管理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1fa953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d.png)
03
激励机制:设立持续 改进的激励机制,鼓 励员工参与
04
持续沟通:建立持续 改进的沟通渠道,及 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05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持续改进的计划,明 确目标和方法
06
持续改进成果展示: 展示持续改进的成果, 激发员工积极性
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
持续改进的方法:PDCA循环、六西格玛、 精益生产、持续改进计划
05
跟踪评估:对实施计划进行 跟踪和评估,确保消除浪费 的效果得到持续改善
02
制定目标:设定消除浪费的 目标和期限
04
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方案, 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消除浪 费的计划
实施消除浪费的措施
01
识别浪费: 识别并记录 生产过程中 的浪费现象
02
制定计划: 制定消除浪 费的具体计
划和措施
03
培训员工: 对员工进行 消除浪费的 培训和教育
04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生 跟踪评估消 除浪费的效 果,并进行 调整和优化
评估消除浪费的效果
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消除 浪费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01
收集数据:收集与消除浪费
相关的数据,如时间、成本、 03
质量等
持续改进:根据分析结果,
生产过剩:生产过多或过早, 导致库存积压
等待浪费:等待材料、设备 或人员,导致时间浪费
运输浪费:不必要的运输, 导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过度加工:不必要的加工, 导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库存浪费:过多的库存,导 致时间和空间的浪费
动作浪费:不规范的操作, 导致时间和效率的浪费
管理浪费:不合理的管理制 度,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浪费的负面影响
增加成本:浪费导致 生产成本上升,降低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d2b88c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1.png)
1.直接的财务问题。说明库存和在制品增加,资金周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资金和利息被占用, 会造成库存空间的浪费,这在现金流量表中是很明显的。
2.产生次要问题。搬运和堆积会产生废物;先进先出的工作造成困难;产品积压导致不良品的发生, 物流阻断过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存在滞留仓库的风险和不良品的风险。
1. 优化工艺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瓶颈和不必要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 采用更高效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减少加工时间和工序。 2. 减少调整时间,通过标准化作业、快速换模等技术手段,减少设备调整和准备时间,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 3. 提高加工精度,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废品和返工,降低加工成本。 4.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 降低加工误差和浪费。 5.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 量符合标准,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加工浪费。 6. 培训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加工工艺和操 作方法,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浪费。 7.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
5.建立持续改进文化
建立持续改进文化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关键之一。通过建立持续改进文化,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 浪费的危害和价值,从而积极参与到消除浪费的行动中来。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交流和 分享经验,以提高员工对精益生产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三)不良品的浪费
(1)不良品浪费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2)成本增加:不良品的产生会增加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的 增加。 (3)产能降低:不良品的产生会导致生产线停机、返工时间增加,进而降低了企业的产能。 (4)产品质量下降:不良品的产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顾客满意度下降:不良品的产生会导致交货延迟、产品质量问题等,降低了顾客的满 意度。
化工厂七大浪费管理制度
![化工厂七大浪费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01ab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e.png)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技术落后等原因,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
为提高化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七大浪费管理制度1. 物料浪费管理制度(1)建立物料管理制度,明确物料采购、储存、领用、报废等环节的责任人。
(2)加强物料采购管理,严格按照计划采购,避免盲目采购导致库存积压。
(3)加强物料储存管理,确保物料质量,防止因储存不当导致的损耗。
(4)加强物料领用管理,实行定额领用,避免浪费。
(5)建立物料报废制度,对报废物料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可利用部分。
2. 能源浪费管理制度(1)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明确各工序、设备的能源消耗标准。
(2)加强能源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推广节能技术,采用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4)加强员工节能意识教育,倡导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等。
3. 时间浪费管理制度(1)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停顿、等待时间。
(2)加强生产计划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3)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4)建立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4. 信息浪费管理制度(1)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存储等环节的责任人。
(2)加强信息收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优化信息传递流程,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4)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5. 人力资源浪费管理制度(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闲置和过度使用。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员工潜能。
(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4)加强员工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6. 设备浪费管理制度(1)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购置、维护、检修、报废等环节的责任人。
(2)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
如何消除七大浪费
![如何消除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da61ed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d.png)
如何消除七大浪费一、消除人力资源浪费:1.精简组织结构:根据工作量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减少多余的岗位和人员。
2.招聘与培训相结合:在招聘新员工时,注重其专业背景和技能,并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新员工能够尽快适应工作。
3.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绩效不达标的问题。
二、消除物资浪费:1.优化仓储和物流管理:合理规划仓库和货物配送,减少物流时间和成本,避免货品过期或损耗。
2.严格控制库存:根据需求和订单情况,合理控制库存数量,避免采购过量或过少。
3.提高采购效率: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并优化采购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
三、消除时间浪费: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根据工作的紧急程度和任务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在必要时设定工作优先级。
2.打破效率低的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的开会、无效的社交和过分的琐事,提高工作效率。
3.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在工作开始前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避免时间的浪费和拖延。
四、消除能源浪费: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减少能源浪费。
2.建立能源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促进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五、消除技术浪费:1.定期更新和维护技术设备: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降低因技术设备故障造成的浪费。
2.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所需的技术设备,减少由于技术操作不当导致的浪费。
六、消除人员浪费:1.建立合理的工作分配机制:根据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人员过度或不足。
2.培养多岗位能力:鼓励员工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多岗位能力,减少人员流动导致的浪费。
七、消除质量浪费:1.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控。
2.培养质量意识: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促使员工注重细节和注重质量,减少因质量不达标造成的浪费。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浪费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浪费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f391f6101f69e314332944a.png)
人力资源管理的七大浪费行为2011-10-24 打印本页 分享到:浪费行为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相当普遍,不但影响企业管理和运行的效率,还直接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欲企业的竞争力……1、管理工作不能“等”。
在管理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等待上级的指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指示下级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就拖着办。
多干事情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听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
很多工作是在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监督。
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还可以往下级身上推。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
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你还是和对方联系一下吧,以免耽误工作。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些“等待”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责任。
对于这种浪费,我们认为,根据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如果不能用Y 理论激励员工去消除等的浪费,就需要用X 理论去加强管理,例如对于较重要的工作,可以用6W2H 来进行计划分解,然进行控制、检查和考核。
/考试大/收集/实际上,X 和Y 理论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X+Y 相辅相也许更好一些。
2、把无序变有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休,整天扯皮,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变成无序,造成极大浪费。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4a3e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3.png)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精益生产是一种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法,旨在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其中,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任何活动或资源。
根据精益生产的原则,有七大浪费需要避免,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现场,使用5S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七大浪费包括:1. 过产:过产是指生产过程中产量超过需求量所造成的浪费。
这会导致生产过剩,占用了不必要的资源和库存空间。
2. 等待: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停滞不前所造成的等待时间。
这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 运输:产品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来回运输所造成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合理规划生产过程和生产线布局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4. 过加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超出需求范围的加工,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时间浪费。
5. 库存:过多的库存会占用大量资源,并造成资金和管理上的浪费。
6. 过运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必要的移动或重复移动所造成的浪费。
此外,工作场所的布局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运动。
7. 失效:产品或设备因为质量问题或故障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所带来的浪费。
这包括废品、次品和修理等。
为了管理生产现场,5S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S分别代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遵守。
1. 整理:整理工作场地,确定需要的物品和设备并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2. 整顿: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布局,确保工作区域的物品和设备放置得井井有条。
3. 清扫: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舒适。
4. 清洁:定期进行清洁工作,包括设备和机器的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5. 遵守:遵守标准和规定,执行工作流程,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而5S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现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企业可以提升竞争力,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七大浪费的总结和心得
![七大浪费的总结和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a320b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9.png)
七大浪费的总结和心得
七大浪费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以下是关于它们的总结和心得:
1. 生产过剩:过早或过度生产导致库存积压、增加管理成本和降低资产周转率。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施准时制生产,按需生产。
2. 等待时间:生产过程中的停顿和等待,会导致效率低下。
通过优化流程、提高设备维护和实施精益生产,可以减少等待时间。
3. 搬运:过多的搬运和重复的搬运过程会增加成本和时间。
实现生产线平衡和减少重复搬运是关键。
4. 过度处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不必要的处理会消耗资源并增加成本。
通过识别并消除不必要的工作,可以提高效率。
5. 库存:库存积压不仅占用空间,还可能导致资金占用和增加管理成本。
实施精益库存管理和实时库存控制可以解决此问题。
6. 瑕疵和不良品:产品瑕疵会导致质量下降并增加售后成本。
通过质量检查、预防措施和员工培训,可以降低不良品率。
7. 人力资源浪费:员工技能不足、工作方法不当或工作动力不足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通过提供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效率。
要识别和消除浪费,企业需要对整个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通过不断优化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增强竞争力。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https://img.taocdn.com/s3/m/e76312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0.png)
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第一种浪费是过度生产。
这种情况发生在生产过多的产品,超出市场需求,导致产品的库存积压和陈旧,浪费了原材料和生产成本。
第二种浪费是等待。
生产线中因为零部件或者工人的停顿而出现的等待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第三种浪费是不必要的运输。
这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的多次搬运、搬运造成的损坏以及周转时间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第四种浪费是过度加工。
这指的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超出实际要求的加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
第五种浪费是过度库存。
过多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库存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还增加了仓储成本,并且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和损失。
第六种浪费是不合理的动作。
不必要的动作包括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的多余动作、多次移动和重复动作,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最后一种浪费是产品质量问题。
包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次品、修理成本以及退货、索赔等问题,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下降。
针对以上七种浪费,生产管理中的精益生产理念提出了对策,如及时生产、减少等待、精简运输、避免过度加工、精确计划库存、优化操作流程和强调产品质量等方法,全面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精益生产理念的贯彻执行,企业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当谈到生产管理中的七大浪费,精益生产理念就不得不提。
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思想,旨在通过最小化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
它强调在资源利用和流程优化中寻求不断改进。
在实践中,企业通常会采用一系列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这些浪费,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
第一大浪费是过度生产。
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产品库存积压,还意味着企业需要为产品的生产和存储支付更多成本。
精益生产方法强调通过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和采用按需生产的模式来避免过度生产。
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相应地安排生产计划,以减少过剩库存的产生。
第二大浪费是等待。
等待时间不仅浪费了时间和人力资源,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比生产七大浪费更严重!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精益生产七大浪费(TIMWOOD),而事实上,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浪费1:管理工作“等”在管理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指示下级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办。
多干事情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听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
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监督。
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还可以往下级身上推。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
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你还是和对方联系一下吧,以免耽误工作。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些“等待”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
对于这种浪费,我们认为,根据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如果不能用Y 理论激励员工去消除等待的浪费,就需要用X理论去加强管理,例如对于较重要的工作,可以用5W1H来进行计划分解,然后进行控制、检查和考核。
实际上,X和Y理论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X+Y相辅相成也许更好一些。
浪费2:管理工作无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不休,整天扯皮,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变成无序,造成极大浪费。
某个部门某个人,当看到一项工作比较紧急,如果不做就会影响到公司利益时,进行了补位。
这时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么,今后这项工作就由你们来做吧,责任部门反而放任不管了,这也是一种无序。
●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会造成了工作的无序。
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因能力不够而导致工作混乱无序;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协作不到位,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经常被推翻,人为增加了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的时间。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规范化的高手,能把复杂无序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员工可以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工作。
●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种人为造成的无序危害更大。
●业务流程的无序:直线职能制的纵向部门设置,对横向的业务流程严重割裂,各部门大多考虑一项工作在本部门能否得到认真贯彻,而很少考虑如何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
通常考虑以本部门为中心,而较少以工作为中心,不是部门支持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围绕部门转,从而导致流程的混乱,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反复协调,加大管理成本。
我曾查阅过几家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公司的各项规定很少按照横向业务流程的顺序来编写,大多数是按照纵向部门来编写,两个部门间如何交接则语焉不详,实施时就会造成无序。
这些无序出现的频次多了,就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
管理者应该分析造成无序的原因,努力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在这种的无序状态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这是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浪费3: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所谓协调,就是指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
因此法约尔把协调视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而如果在管理工作中协调不力,就会造成工作停滞等方面的浪费:●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现问题,双方都不主动联系,还需要第三个部门协调,工作进度当然会受到影响。
某些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相互间的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彼此都在观望,认为应该由对方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原来的小问题也被拖成了大问题。
●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即使传达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来组织落实,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门出现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信息流转到某个部门出现了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信息没有分类汇总,停滞在分散之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分析、核实和利用,依旧停滞在原始状态之中;信息不准确,造成生产盲目、物资供应混乱、计划的频繁调整、没有效益的加班及库存的增加。
更有甚者,把信息视为本部门或个人私有,有意不再传递,则影响更大。
业务流程的协调不力:绝大多数的管理活动,不是一个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两个以上部门相互配合,按横向的业务流程来完成。
但是由于纵向部门设置对业务流程的割裂,会形成一些断点,如果不能及时搞好协调,业务流程就不能顺利运行,会造成后续流程停滞,形成损失,即使想方设法绕过去,也造成效率降低,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整个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浪费4:生产经营要素闲置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置”。
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经营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闲置的浪费。
●固定资产的闲置: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形势和低估了生产潜力,热衷于扩大规模,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厂房、生产设备等因开工不足而导致浪费,使公司的成本升高,利润降低,竞争力下降。
这种浪费最容易出现在高层领导身上,因为他们要把组织做大,创造政绩,因此即使有可行性分析,也充斥着乐观的估计,甚至领导者有意识地夸大预期效果。
●职能的闲置或重叠:公司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为某些部门设置了一些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职能却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部门职能的闲置,而且对公司的相关工作产生了影响。
两个部门承担了类似的工作,职责有部分交叉重叠,好像谁都可以负责,其实是谁都不负责。
错时互相推诿,取得了成绩又相互争功,易导致工作中互相牵制,影响组织效率。
●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重叠: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任务,上级其实只承担签字的职能,但如果没有上级的签字或认可,则业务就无法进行,会出现等待和停滞等浪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浪费?上级如果担心失去权力,则下级就会事事请示,长久下去,组织就会逐渐僵化,失去活力。
这是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可能犯的错误。
唯有敢于授权,才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人员的闲置:人多好办事,都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增加人员,三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
由于工作量不饱和,帕金森定律就发生作用了:为了避免上级“人浮于事”的批评,就开始制造出额外的工作,例如总务部增加一个文员,为了填满她的工作时间,就会以公司或者部门的名义通知其它部门,请提交××计划、总结和报表,于是就制造出了额外的工作,形成了一连串的连锁浪费。
而该文员有工作可做了,而且达到了“细化管理”的效果。
●信息的闲置:笔者在曾经服务过的一家企业发现,公司内外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原始数据,本应当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但管理层未经过汇总、分析等处理,进行放大输出;所以有些公司在信息闲置方面的浪费是极其惊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从信息的有目的搜集开始,经汇总、分析、存档、再输出的全过程中,找出不准确、不及时的浪费,并进行根除。
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过程管理等方法,都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闲置的浪费。
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不能闲置,流水不腐,如果能不断地用新的管理思想去冲击旧的思维,自然会采取有效的对策去消除因闲置而发生的浪费。
浪费5:应付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了事,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是责任心不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应付基础工作:在体系管理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工作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踏实的基础工作,稽核前突击表面工作,以应付检查,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国内的ISO9000质量体系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因为许多企业都可以把来人摆平,即使出现问题也会与管理者代表内部交流,末次会议上只会开出几个一般不符合项,整改后自然获得通过。
应付一下也能过,那么认真干什么。
●应付检查:公司布置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要求去完成,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去应付公司的检查。
人们常说:干没干是态度问题,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其中的含义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如果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应付,或者碍于情面不予指出,就会形成空对空。
●应付导致前松后紧: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不认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交货期确认不准确、不及时,就会导致生产制造系统出现额外加班等多种浪费。
●应付造成虎头蛇尾: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与自查,做事只做前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就忘做了甚至不做了。
工作缺乏主动,让做什么事,只是应付了事,而不是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得更好。
这些都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
应付的浪费主要是由责任心不强和素质低下等造成的,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这种浪费对组织的损害是隐性的,将逐步侵蚀组织的肌体,是一种慢性毒药。
对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决不能麻木不仁,听之任之,而应该建立健全以绩效为中心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减少浪费。
浪费6:“低效”反复发生低效的含义包括:●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
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
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
低效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管理者的低素质:学习能力的不足,危机意识的淡化,造成许多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