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介绍

安全气囊介绍
安全气囊介绍

安全气囊介绍

安全气囊系统一个辅助保护设备,车轮E站它是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工作时用无害的氦气填充。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充气大约需要0.03秒。非常快的充气速度对确保当乘客的身体被安全带束缚不动而头部仍然向前行进时,安全气囊能及时到位。在头部碰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气体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确保让人的身体部位缓慢地减速。由于安全气囊弹开充气的速度可高达320公里/小时,碰撞时如果人的乘坐姿势不正确,将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车轮E站

气囊式安全带防汽车反弹伤亡的气囊式安全带,原名防汽车气囊反弹伤亡的保险带,又称气囊式安全带。在车用保险带肩部及整体,设有标致形气囊装置。该保险带结合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特性,为乘客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这项技术减少了事故发生时对乘客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伤害,采用了气囊式安全带,进一步提升了该车型的安全创新设施,同时对于儿童老人是个福音。车轮E 站

这款气囊式安全带,当碰到意外情况时,安全带会瞬间膨胀成气囊状,其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是传统安全带的5倍;一是面积大可以有效降低头部与颈部的晃动,二是气囊膨胀时具备一定的反作用力,能减少车祸中乘客容易出现的肋骨骨折、内脏器官受损和淤伤等现象,实现避免目前因气囊弹伤颈椎的60%以上的伤亡事故。车轮E站

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现在很多厂家的车型都会标配前排两个座椅的侧气囊,而装配后排侧气囊的车型则很少。车轮E站

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

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车轮E站

头部气囊主要针对侧撞时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B柱侧、窗玻璃,甚至安全带侧面支撑扣都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杀手。那么头部气囊就会把成员和这些东西隔开。

头部气囊安装在车顶弧形钢粱内,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当横向加速度大于正常值,且达到危险值时就会控制起爆。对于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有着很好的人员保护功能。车轮E站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说明书

吉利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安装维修培训 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OO三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节SRS气囊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安全气囊的概念 SRS气囊系统的功用 SRS气囊系统的发明 SRS气囊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SRS气囊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SRS气囊系统的种类 SRS气囊结构组成 SRS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SRS气囊系统动作过程 SRS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 第三节吉利吉利汽车跑车SRS气囊系统SRS气囊系统主要结构 产品主要技术说明 接线图和端子说明 安装和调整 故障诊断与维修 SRS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 运输和储存 SRS气囊系统的报废

第一节SRS气囊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一、安全气囊的概念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是辅助安全带的一种被动安全防护装置(Sa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是辅助防护系统中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一种装置,因为气囊属于安全装备之一,所以一般都称为“安全气囊”。 在设计上,SRS气囊系统是汽车安全带的辅助装置。只有在使用安全带的条件下,SRS气囊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作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8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SRS系统与坐椅安全带共同使用的保护效果最佳,可使驾驶员和前排乘员的伤亡人数减少43%~46%。遗憾的是人们误认为配装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就能绝对保证安全,以致于造成一些原可避免的伤害和纠纷。事实上,安全气囊系统是辅助坐椅安全带而起辅助防护作用的,其确切地名称应为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 二、SRS气囊系统的功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并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构件发生碰撞,这种碰撞称为二次碰撞。 在车辆事故中,导致驾驶员和车内乘员遭受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二次碰撞。车速越高,惯性力就越大。为了减轻或避免驾驶员与乘员在二次碰撞种遭受伤害,汽车上装备了坐椅安全带和SRS气囊系统等被动保护装置。在这些装置中,坐椅安全带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保护装置,特别是三点式安全带,其保护效果极为显著。为此,我国公安部和交通部已明文规定:自1993年7月月1日起,所有轿车和中小客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面部或胸部可能与挡风玻璃或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前排乘员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后排乘员可能与前排坐椅发生二次碰撞,当汽车遭受侧面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可能与车门、车门玻璃或车门支柱发生二次碰撞。设计SRS气囊系统的宗旨是: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短暂时间(约120ms)内,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如图。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利用气囊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部排气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最新版)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基本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对奥迪A6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做简要说明。然后简单介绍了几种安全气囊新技术。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检修发展方向 1前言 随着汽车综合性能的提高,汽车的安全装置越来越重要,汽车的安装置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装置(如ABS、ASR 等)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装置是指汽车一旦发生事故,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例如,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或减小对乘员的伤害,目前汽车主要装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

系统(SRS是英文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的缩写)等。 2汽车安全气囊发展 安全气囊是1953年由美国人约翰·赫缀克发明的。1973年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引进安全气囊技术进行实车应用。经过了30多年的漫长历程,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同时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自此才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如今,这个在当年颇具创意性的发明已转为千百万个产品,种类也发展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安全气帘等等。各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都装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装件。在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除了极少数高级车装备了侧面气囊之外,大部分车型还只是安装了正面气囊。 3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 3.1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Xxxxxx学院 Xxxxxxx课程设计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院别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4) 第一章安全气囊的发展历史 (5) 1.1安全气囊的发展 (5) 1.1.1国外的安全气囊发展历程 (5) 1.1.2国内的安全气囊发展历史 (5) 1.2安全气囊的功能简介 (6) 1.2.1安全气囊的使用原理 (6) 1.2.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6) 第二章安全气囊的应用现状 (8) 2.1安全气囊的应用 (8) 2.1.1乘员探测系统应用 (8) 2.1.2磁电式传感器应用 (8) 2.1.3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 (9) 2.2安全气囊改良 (10) 第三章安全气囊的发展前景 (11) 3.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 (11) 3.2安全气囊的绿色环保化 (12) 3.3安全气囊的小型、轻型化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车流量越来越大,汽车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如此汽车带给我们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加重,交通事故频频出现。为了保障人们出行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行车过中的安全,解决行车过程中的人员安全渐渐地受到了我们的重视。以此汽车的安全也就随之产生,随后很快的出现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系统。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等。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成本低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此外还会向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安全气囊;技术;应用;发展

汽车安全离不开安全气囊相关知识详解三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汽车安全离不开安全气囊相关知识详解(三) 安全气囊的使用 由于安全气囊系统存在一定危险性,同时需要正确使用才能发挥SRS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配备安全气囊的车辆,在日常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在确保正确驾驶姿态的情况下,驾驶者应将座位尽量向后移,以便有足够空间使安全气囊在发生意外扩张后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同时驾驶者必须要系好安全带。12岁以下的小孩应坐在汽车的后排,并扣上安全带,绝对不能把小孩放在前排,气囊起爆时的巨大冲击力对于他们来说甚至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于有气囊的车型,后排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应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总结 虽然现在的汽车厂商将安全气囊作为重要的卖点来宣传,但是气囊却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当你合理使用时可以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而遇到气囊不能打开的情况或者不合理使用时,反而会起到副作用。还是那句话,所有安全设备都是辅助性的,只有安全驾驶才是确保安全的最重要保障。 侧气囊 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济南汽车报价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现在很多厂家的车型都会标配前排两个座椅的侧气囊,而装配后排侧气囊的车型则很少。 膝部气囊 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头部气囊 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 头部气囊主要针对侧撞时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B柱侧、窗玻璃,甚至安全带侧面支撑扣都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杀手。那么头部气囊就会把成员和这些东西隔开。 头部气囊安装在车顶弧形钢粱内,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当横向加速度大于正常值,且达到危险值时就会控制起爆。对于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有着很好的人员保护功能。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 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

安全气囊厂家排名

汽车安全系统产业变化及厂商收入排名(图) 2010/7/22/8:42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水清木华最新研究报告称,传统的汽车安全系统主要指气囊和安全带,而驾驶者气囊就装在方向盘上,而气囊又是要配合安全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传统的汽车安全系统厂家主要产品就是气囊、方向盘和安全带。这当中以气囊最为重要。 构成安全气囊系统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有ECU、碰撞传感器(集中式系统安置於ECU内部,分散式系统安置在ECU外部)、警示装置、气囊发生器和气囊袋、乘员位置传感装置及接头和线束等。 传感器和MCU(ECU的核心)属于电子产品范畴,任何一家气囊厂家都没有能力制造。老牌气囊厂家有能力自制气囊发生器(AirbagInflators)和气囊袋(AirbagCover),新进的气囊厂家则没有能力自制,如锦恒,摩比斯,需要对外采购气囊发生器和气囊袋。气囊发生器的生产厂家不多,通常只有日本的大赛璐和美国的ARCAutomotive。气囊袋厂家也不多,通常是美国IT G国际纺织集团。 气囊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低端车型大多配置两个前气囊,中端车型加前侧气囊,中高端车型加前后气帘,豪华车在增加后侧气囊,还有得再增加膝气囊。而10年前只有顶级豪华车才能配备前排乘客气囊,如今5万元级别的小车都有驾驶员与乘客气囊,双前侧气囊和前后气帘。气囊的数量都在增加,人们对安全的追求一向舍得付出资金,低端车型的气囊数量增加最快。预测到2013年中国乘用车气囊平均搭载数量为2.8个,整个气囊数量需求比2008年高5倍。 气囊产业也发生变化,门槛开始变低,采购MCU、传感器、气囊发生器和气囊袋,制造气囊并非很困难的事情。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气囊厂家,当然他们所占的市场比例远不如老牌的气囊厂家。 汽车安全系统厂家主要有奥托立夫、高田、丰田合成、KSS和天合等。奥托立夫是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领头羊,无论北美、欧洲、亚太、印度和南美市场都居于霸主地位。2009年底收购了德尔福的汽车安全系统业务,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田和丰田合成是日系车的首选,高田隶属于丰田集团,但丰田并非其最大客户。高田收购德国的Petri,进入宝马的供应链,同时也是福特和克莱斯勒的主要供应商。丰田合成基本上全部供应丰田。天合则主要供应大众、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KSS主要供应福特、菲亚特。

2014年汽车安全气囊产气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汽车安全气囊产气材料行业 分析报告 2014年11月

目录 一、行业背景 (3) 二、产业链关系 (5) 1、产业链上游对行业的影响 (5) 2、产业链下游对行业的影响 (6) 三、行业周期性、季节性与区域性特点 (6) 四、行业管理 (6) 1、行业管理体制 (6) 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7) (1)主要法律法规 (7) (2)主要产业政策 (8)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9) 1、技术壁垒 (9) 2、客户壁垒 (9) 3、生产资质壁垒 (10)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0) 1、有利因素 (10) (1)下游产业政策支持 (10) (2)下游产业需求量增多 (11) (3)下游产业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 (11) (4)新兴行业的应用加快 (12) 2、不利因素 (12) 七、市场规模 (12) 八、行业竞争状况 (15)

一、行业背景 气体发生剂又称产气剂,是指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气体的物质,一般为混合物。其最早由推进剂或火药演化而来,属于固体推进剂的一个种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方面,如:用于推动飞机涡轮、鱼雷的导向叶片和陀螺转子旋转;汽车安全气囊、各种救生船、救生衣和民航应急安全滑梯等设备的快速充气等;其在航天器变轨、无人机着陆、巡飞弹翼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气体发生剂在果蔬保鲜剂及低密度乳炸药方面也得到了应用。气体发生剂的研究自上世纪已经开始,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在1949 年就开始进入实验阶段,直到1989 年第一个有关汽车安全气囊的专利被申请,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开始真正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 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和欧洲早在上个世纪就要求汽车中强制安装安全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道路条件的极大改善,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增多。我国交通事故率和交通事故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为了遏制交通事故频发的势头,我国除了加大对公众交通安全教育和增强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力度之外,也开始强制要求汽车在主副驾驶座位上标配两个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电控单元、气体发生器、气囊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传感器感受汽车碰

(完整word版)汽车安全气囊教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 教案 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 姓名:董宇 指导教师:申荣卫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教案 教研室(系):汽车与交通学院第 1 次课 1 学时

安全气囊的定义: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时,为了减少驾驶员或前排乘客与方向盘或仪表板碰撞的可能性,在方向盘和仪表上张开一个气袋。 安全气囊的安装位置: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乘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侧气帘、前排膝部安全气囊等。 安全气囊的工作范围:正面安全气囊的有效工作范围——以汽车纵向轴线为基准,从方向盘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线引出的两条左右各30°的直线。 提问学生,以下那种情况,安全气囊不会打开?引发学生思考,给出答案,得出结论。 安全气囊的工作条件:下列情况,正面安全气囊不工作——侧面碰撞、后面碰撞、侧翻。 (☆注意:了解学生对于这段知识的掌握情况,问:这部分内容明白了吗?) 2)讲述安全气囊的组成 问:安全气囊仅仅是一个气袋吗?它还包含其它部件吗?下面来讲述安全气囊的组成。 强调“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讲解气囊系统的组成。 ○1气袋 问:气袋是怎么打开的?气袋里面是空气吗? 分析:气袋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充胀,充入其中的气体不是空气,而是氮气。那么,氮气从何而来?板书:安装位置 (直观演示) 板书:工作范围、工作条件 (Flash动画演示)(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板书:二、组成 (启发式提问,层层深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气袋 (直观展示) 板书:气体发生器

○2气体发生器 包括发火极、引发药柱、气体发生剂(叠氮化纳)、过滤器。 NaN3受热迅速分解产生N2 过滤器作用:冷却生成的气体过滤燃烧后的杂质 问:气体发生器由哪个部件控制?发火信号从何而来? ○3控制装置ECU 安全气囊的控制中心,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判断、检测, 当信号强度超过超过设定值的时候,ecu立刻发出点火指令。 分析:ECU如何采集碰撞信号?需要传感器 ○4传感器 板书:控制装置ECU 板书:传感器 (Flash动画) (视频引入) 板书:三、工作原理

(汽车行业)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汽车行业)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实践报告 题目/实践名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和诊断维修 专业/班级汽车检测和维修,08103 学生姓名王海龙 学号04 企业指导教师穆伟东 校内指导教师夏英慧 起止时间2010-6至2011-4 实习单位壹汽—大众汽车有限X公司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第壹部分绪论 1.引言 (3) 2.壹汽—大众汽车有限X公司概况 (4) 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相关介绍 (5) 1.安全气囊的作用 (6) 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6) 3.安全气囊的分类 (7) 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全气囊的组成和元理 (8) 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4) 3.安全气囊使用注意事项 (15) 第四部分收获和体会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1953年.J.W.HETRICK取得了第壹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可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且开始实施。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Abstract In1953J.W.HETRICK.kUSA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samewillbethe mostworthyofrecord,oneyear.Therearethreereasons:FirstChinesefromtimetotimeaccordingtothecycli calnatureofthespeciallaws,astheEleventhFive-YearPlanning,thesecondyear,thisyear'salwaystheecon omyin2002willbesimilartothatblowout,whilethetradingvolumeandthesaleofboththegreatermaturity; ThisyeartwoChinesebrandsstartedtostandupbattle,fromlosstoprofitaftersurgingduringthefirstessentia ltoconsolidateforces;3yearofthenewenergystrategyhasbeentheglobalautomotivemanufacturersacom prehensivedowntothepractice,oftenbegintoacceptthetestofacrucialyear.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和诊断维修 第壹部分绪论 1.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的保有量迅速

安全气囊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题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 院系:汽车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姓名:杨旭东 学号:0902020330 指导教师:许和进 2 0 1 1 年6 月12 日

论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 第一章:概述 随着公路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现代汽车的行驶速度日益提高,“安全”已成为汽车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重要措施之一的乘员辅助保护系统(SRS),近年来在车辆上得到了迅速普及。1.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图1-1)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现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系统,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图1-1 安全气囊 1.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1)按照气囊的数量包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一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图1-2 多方位安全气囊 (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 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4)按发气剂。安全气囊按其使用的发气剂不同,可分为叠氧化钠型和液态氢型,但前者应用较多。 1.3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

安全气囊检测标准

GB/T 19949.2-2005/ISO 12097-2:1996 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第2部分:安全气囊模块试验 2007-06-26 20:25:52 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GB/T 19949.2-2005/ISO 12097-2:1996 (2005-10-08 发布,2006-04-01 实施) 前言GB/T 19949《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分为3部分:——第1部分:术语;— ... GB/T 19949.2-2005/ISO 12097-2:1996 (2005-10-08 发布,2006-04-01 实施) 前言 GB/T 19949《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分为3部分: ——第1部分:术语; ——第2部分:安全气囊模块试验; ——第3部分:气体发生器总成试验。 本部分为GB/T 19949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子ISO12097-2:1996《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第2部分:安全气囊模块试验》(英文版)。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汽技术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石家庄久乐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西安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西产、朱彤、邱少波、李三红、张建、田大利、杨栋林。 GB/T 19949.2-2005/ISO 12097-2:1996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第2部分:安全气囊模块试验Road vehicle-Airbag components-Part 2:Testing of airbag modules (ISO 12097-2:1996,IDT) 1 范围 GB/T 19949的本部分规定了道路车辆安全气囊模块的试验方法,以及安全气囊模块环境试验程序和要求。 GB/T 19949的第3部分对气体发生器总成试验进行了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气囊的类型和结构

安全气囊的类型 (1)按照气囊的数量包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一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 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安全气囊的结构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囊以及控制单元(ECU)等部件组成。 1、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时的撞击信号,以便及时点爆安全气囊。传感器按其功能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两种。碰撞传感器负责检测碰撞的激烈程度,如果汽车以40KM/H的车速迎面撞到一个不可变形的固定障碍物上,碰撞传感器便会自动接通搭铁回路;保险传感器,其闭合的减度要稍慢一些,防止因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误开。传感器按其结构可分为机械式、机电式和电子式3种。下面以机械式传感器(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为例说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机械式传感器一般安装在保险杠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知低速碰撞的信号。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震保护盒内,当传感器中的重锤的移动速度高于某一特定车速(称为TBD车速)时,重锤便将其机械能直接传给引发器使气囊膨开。 具体的工作原理: 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将触头定在上止点位置,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给ECU。当汽车碰撞时,减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重锤产生运动,带动触桥转动,使动、静触头结合。此时,传感器向ECU发出接通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ECU发出引爆指令。 2、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又称充气器,用于点火器引爆点火剂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膨开。 气体发生器用专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气囊支架上,装配时只能用专用工具进行装配。气体发生器由上盖、下盖、充气剂和金属滤网组成。上盖上有若干个充气孔,充气有长方孔和圆孔两种。下盖上有安装孔,以便将气体发生器安装到气囊支架上。上盖与下盖用冷压工艺装成一体,壳体内装充气剂、滤网和点器。金属滤网安放在气体发生器的内表面,用以过滤充气剂和点火剂燃烧后的渣粒。 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囊。在点火器引爆点火剂的瞬间,点火剂会产生大量热量,氮化钠受热立即分解释放氮气,并从充气孔充入气囊。

安全气囊项目申报材料

安全气囊项目申报材料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该安全气囊项目计划总投资7263.1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960.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07%;流动资金1302.3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7.93%。 达产年营业收入12707.00万元,总成本费用9601.98万元,税金及附 加136.96万元,利润总额3105.02万元,利税总额3670.26万元,税后净 利润2328.7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341.4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2.75%,投资利税率50.53%,投资回报率32.06%,全部投资回收期4.62年,提供就业职位185个。 报告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 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 资的要求,确保投资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 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汽车乘员保护法规的健全和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促使汽车厂商追求更严 格的汽车安全评价标准体系,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DAB、PAB、SAB以及CAB等将会成为我国汽车的标配,汽车安全气囊的配置率将得到提升,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部件产业前景向好。另一方面,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部件 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同时,客户也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更高 的要求。提高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安全质量标准,抢占新一轮高端产品市场,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部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背景、产业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选址方案、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工艺原则、项目环保分析、项目安全保护、项目风险评价分析、项目节能、项目计划安排、投资计划、经济效益 可行性、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一、前言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时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座椅、车辆侧壁与驾驶者、乘员之间,防止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腿部撞击到方向盘、仪表板或车辆硬壁等硬物上,这种奇妙的装置自从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性命。安全气囊从取得专利到应用推广,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从机械式到电子式,如今智能化安全气囊的需求又被纳入到新一代安全技术研发之中。 二、安全气囊的作用 在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有助于减轻胸、头和面部在碰撞时受伤的严重性。在汽车发生前碰撞时,首先是汽车要停止运动,车内乘员的惯性力作用下仍以原来速度继续向前运动,驾驶员、乘员将会与转向盘、前挡风玻璃、汽车四壁相碰,因而可能受到严重

伤害;佩戴安全带的乘员将在安全带的作用下,随着汽车停止运动 而逐渐停止向前运动。但当碰撞来重时,乘员向前运动更快,既使 佩戴了安全带,在安全带使乘员完全停止运动前,他们仍会与车内 物相碰。如果此时装在车内的安全气囊气囊充气弹出,它就可以有 效保护乘员减少其与车内物相碰的可能性,更均匀地分散头、胸的 碰撞力,吸收乘员的运动能量,从而起到补充安全带效果的作用。 因此气囊主要在缓冲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严重性方面,进行有效的 补充性保护。 三、智能化安全气囊技术系统的研究 安全气囊的智能化发展,将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间内能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形式(包括正碰撞、侧碰撞、翻滚等),乘员的身材、体重、乘坐位置和乘坐姿态,以及乘员 是否系有安全带等。智能安全气囊系统根据探测到的信息,通过其 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分析,决定安全气囊何时及以何种程度展开, 从而对乘员提供最优化的保护。新一代安气囊系统将由多种电子传 感器、中央控制器、探测设备、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多气囊、多 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安全气囊传感器

简介 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全气囊

汽车技术手册之一全面解析安全气囊 如果说现在有哪辆在市面上销售的车型还没有配置安全气囊,即便其他配置有多么的丰富,没有这项最基本的安全配置还是很难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确实,安全气囊以及与安全带一样成为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主流安全配置,在消费者心中,安全气囊也成为了购买底线。现在我们就从安全气囊的诞生和发展角度来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项重要的安全配置。 安全气囊确实很重要,以至于让发明汽车的奔驰和拥有诸多安全技术专利的沃尔沃至今还在争着当它的发明人。不过,载入历史中首个安全气囊发明者却是个美国人。来自美国海军的工程师John W. Hetrick在1952年设计出一款充气缓冲垫,并于1953年美国“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 stem;SRS)专利,这也就是如今安全气囊的雏形。有意思的是John W. Hetrick当时也服务于美国几大著名汽车企业,在他将这一想法告知企业高层后,得到的答复却是他们没有兴趣对安全气囊进行深入研究。

1971年福特将安全气囊装在一批实验车上,1974年通用汽车率先在市售车装上驾驶座安全气囊,之后在前乘客座也装上安全气囊,并可依撞击力道分两种充气模式,然而克莱斯勒前董事长李艾科卡在自传中曾说,70年代的顾客只想要大马力大车身的汽车,对安全配备并不感兴趣,安全带使用率也很低,所以安全气囊没多久就从市场中消失。

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制订《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FMVSS)第208条中,增加安装气囊的要求[3]。1995年,正式经由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通过法案,提供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要求1995年起新车的标准配备需要有双气囊。1997年起,货车亦比照办理。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当设置于车辆前部的碰撞传感器检测到撞击时,会向气囊控制系统传回信号,待气囊控制系统分析得出需要启动安全气囊时,由气体发生剂配合点火装置组成的充气模块会迅速起爆向气囊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一般只需25-35毫秒。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前排驾驶员气囊,前排乘客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侧气帘和前排膝部气囊。

(完整版)安全气囊系统维修试题集答案

第五部分安全气囊系统维修试题集 填空题 1、汽车的安全系统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象制动系统属于_主动__安全系统;第二类象 安全气囊系统属于_被动__安全系统。 2、安全气囊系统必须与___安全带____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3、拆下来的安全气囊总成放置时必须使__装饰盖___面朝上。 4、气囊点火器的电阻值为_大约200__Ω。 判断题 1、安全气囊只能一次性工作,而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却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2、拆下来的安全气囊为了放置稳妥,应使较平整的一面即装饰盖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上。 (×) 3、当有几个拆下来的安全气囊放置在一起时应堆放整齐。(×) 4、安全气囊点火器的引线连接器内一般都设有短路片,是为了防止静电或误通电而造 成气囊误爆。(√) 单项选择题 1.在讨论气囊胀开时,甲说气囊胀开后,驾驶员一侧的气囊在1s后瘪掉;乙说从撞击瞬间起到气囊充满气为止的时间小于100ms。试问谁正确?(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2.在讨论气囊传感器时,甲说各传感器上的箭头必须指向汽车的后方;乙说一定不要将气囊传感器托架弄弯或扭曲。试问谁正确?( B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3.在讨论加速度计型气囊传感器时,甲说加速度传感器能感受撞击力和方向;乙说加速度传感器产生数字电压。试问谁正确?( A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4.在讨论安全气囊系统充气器时,甲说乘客一侧和驾驶员一侧的气囊尺寸相同;乙说气囊是用塑料做的。试问谁正确?( D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5.在讨论钟表发条式电气接线器时,甲说发条式电气接线器在保持充气器与气囊电气系统之间电接触的条件下,使转向盘仍能转动;乙说发条式电气接线器装在转向盘的上方。试问谁正确?( A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6.在讨论气囊控制模块(ACM)时,甲说ACM模块在点火开关开通时监测气囊系统; 乙说ACM模块控制仪表板上的气囊警告灯。试问谁正确?(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7.在讨论气囊系统警告灯时,甲说有些系统的这种警告灯,在发动机起动后应闪光7~9次,然后熄灭;乙说有些系统的这种警告灯在发动机起动时应该发亮。试问谁正确? (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8.在讨论气囊胀开回路时,甲说如果起爆传感器触点闭合,该传感器就接通充气器到地线的电路;乙说如果两个判别传感器的触点闭合,气囊就胀开。试问谁正确?( B )

安全气囊建模

1 安全气囊建模(Airbag Modelling) 与安全带约束系统类似,安全气囊也属于车内重要的乘员安全部件。为了得到具有预测性的模拟计算结果,气囊的精确建模非常重要。针对气囊建模中的经常用到的重要功能,本章首先介绍正确设置气囊模型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不同气囊的应用: -使用 Gas Flow模块的移位乘员(OOP)模拟 -使用均匀压力 Uniform Pressure算法的正常位置(In Position)的司机侧气囊模拟-最后简单介绍胸部侧撞气囊 (thorax airbag) 建模的过程。 1.1 气囊建模相关的功能 在气囊建模过程中,用户会经常面对一些与气囊相关的重要功能。以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1.1.1积分步长和计算时间 为提高气囊模拟的预测性,有限元气囊模拟需要使用较小的积分时间步长。通常情况下,为了正确计算接触,建议采用的时间步长为10-6s ,特别是在需要精确模拟气囊展开过程和使用有限元假人的时候。 为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有选择地定义接触单元。未发生接触的单元应尽量避免定义接触。 (2)只在单元发生接触时激活接触算法。可以利用STA TE.CONTACT检测单元是否发生接触,并配合SWITCH.* 将接触单元激活。 注意,当FE模型中使用Gas Flow (GF)模块时,FE与GF计算之间不允许使用子循环(sub-cycling),而是采用两个积分时间步长中较小的一个。当GF cell尺寸较小和气流速度较高时,GF时间步长会减小,导致FE部分的时间步长同样减小。当此FE模型与其他FE模型发生接触时,为保证接触计算的同步,其他FE模型会被设置成相同的时间步长。 1.1.2气囊折叠模块—MADYMO Folder 气囊折叠模块 Folder 可以折叠任意形状的平面网格(flat mesh),并提供两种使用模式:标准模式以及新开发的网格无关模式 (mesh independent)。使用标准模式时,应注意将单元节点沿折叠线排列,这样在折叠时可以避免单元发生扭曲。使用网格无关模式时,则不需要事先对网格进行处理,Folder程序利用特殊的算法,自动将折叠线穿过的区域重新划分网格(re-meshing),以避免折叠时的单元扭曲。注意,re-meshing后需要检查网格单元的质量,是否生成非常小的单元,这些单元将严重影响积分步长和计算效率。 此外,使用Folder程序时,应该避免折叠后气囊中单元的交叉,并尽量减少变形的单元。单元的交叉和变形可以使用Folder程序检查,也可以检查网格中的应变。通常薄折叠(thin folds)比厚折叠(thick folds)影响的单元少,但会导致较大局部变形。为了减小单元变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