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绪论39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本是梁启超任教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所编的讲义,约撰于1923 年至1929 年之间。

这本书被人们视为关于清代学术发展史的名著,突破了学案体的学术史著述模式,为学术史的撰著体例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全书共有16 个章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到第四章,综合叙述明末清初的学术变迁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第二部分包括第五到第十二章,这八章主要介绍对清学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名家巨匠的学术思想。

总体来说,前两部分可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从引论、总论、心学余波、经学建设、哲学、史学建设、程朱学派、颜李学派、自然科学等方面论述“清学”,以人物为中心,分析介绍其思想要点。

剩下的第十三到第十六章曾被梁启超于1924 年6 月至9 月发表于《东方杂志》,并先后于1929 年、1936 年由上海民智书局、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至1932 年被作者收入《饮冰室合集》中。

这四章被人们视为梁启超一直从事的中国通史或中国文化史研究中的清代部分。

此书是一本有着百科全书色彩的清代学术史,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开拓创新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研究也有可借鉴
之处。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导读此文为章太炎、刘师培等撰,徐亮工编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导读。

新文化运动期间,老革命党张继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中国政体虽变,“戏剧文学仍照满清帝政时代的样子”,可知其“思想仍是历史传来的家庭个人主义”;而“风俗如婚宴丧祭,与非洲的土人相去不远”,可以说“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

1 他所关心的,是思想风俗与政治的关联。

2 所谓中国“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颇能代表很多老民党对民国代清这一政治鼎革的整体失望,或有些“故意说”的成分。

然而张氏关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却有所见。

从最粗浅的层面言,当不少人开始整体反思一个时段的往昔之时,这“一个时代”大约也就真正成为“历史”了。

与张继的观察不同,在“思想”和与其关联密切的“学术”方面,民初中国实际处在一个典范转移的时期。

最明显的一个表征,便是许多时人动辄曰“近三百年”、“三百年来”的称谓来表述刚刚过去的昨天。

3 不论表述者自觉不自觉,时人有意无意间已感到思想学术等“世风”到了该做总结的时候了。

这方面梁启超仍然是开风气者,他在1923-1924年间开出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的课程,随即出版了同名的讲义。

4 此后蒋维乔、钱穆、龙榆生等人的思想史、学术史以及词选,也都沿其例冠以“近三百年”。

5 词选不必论,在学术史思想史方面,后来影响最大而多次再版者,则为梁、钱二氏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早在1902-1904年间即著有《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中1904年所著的《近世之学术》一部分,约占全文三分之一,已开始通论这一时段的“学术思想” 。

6 1920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字数上比前论扩充一倍有余;7 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则不仅分量大增,立意上也稍别。

用他自己的话说:该书旨在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和价值”,之所以“题目不叫做清代学术”,是“因为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国的十来年,也可以算清学的结束和蜕化”;故“把最近三百年认做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单位,似还适当”。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中国人民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段不可缺少的历史。

这段历史,既有活跃的学术文化交流,也有挫折和失败的迹象。

本文就以《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为标题,简要阐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发展脉络。

近三百年以来,中国的学术文化发展史经历了从“中国学”到“新学”的转变,也面临了从外的考验。

从八世纪到清朝,中国各朝代的思想,科技,文化等都确立了多种元素,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文学和学术传统。

从明朝开始,受到欧洲技术、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出现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学术流派。

各式各样的学术流派及其相应的思想形式,得到了大量的讨论和探讨,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近三百年来,中国文学及学术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研究领域不断出现,流派不断繁荣。

这些发展都是以清朝文人雅士、书法家、诗人、学者和音乐家为中心。

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文艺创作,使中国文学及学术文化得到了巨大发展。

其中,包括了清朝李渔、蔡邕、黄景仁等人的诗文,题材丰富多彩,风格多样,表达了不同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意蕴,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此外,清代杨万里、窦晨光等学者们的经学著作,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学术文化。

至于新式学者和新学派,尤其是19世纪出现的洋务派,他们孜孜不倦地研究西方科技和文化,并以此作为借鉴,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使中国从封闭的传统中出现了开放的观念。

他们的研究和实践,使中国的学术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的中古文学史,也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此时正以更快的步伐发展着。

一方面,一些杰出的文学家如鲁迅、陈独秀等,建立了以新文学为代表,以语言、思想、文体、情感和艺术形式为主题的文学流派,使中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改革家,也推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探索新的学术思想,促进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把中国告诉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PPT课件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PPT课件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曲辕犁、筒车、制瓷:南青北白、柜坊、飞钱、市舶使 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传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敦煌莫高窟壁画
29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蒙古、金、南宋形势图
元朝初期疆域图
两宋
政治:分化事权:通判、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 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五大名窑、交子、坊市界限打破、四大商业 名镇 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心学、活字印刷术、宋词、话本、画学兴起、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解 放 战 争
1978 1976 1966 1956
1949
中国现代史



年年
过 渡 时 期
十 年 探 索 时
十 年 文 革 时


今至 改 革 开 放 新 时 期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 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 段。 三、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 继续发展的阶段。 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 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37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 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 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全书分为十六个章节,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

全书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还提出并贯彻了“学术史”的四条规范,即: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叙某家学说,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

这是继其以前著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第一次给我们一个‘学术史’的见解”后,又提出的学术史的撰写原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梁启超生前未刊,其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章,曾连载发表于1924年的《东方杂志》。

主要版本有1929年的上海民智书局本,1932年的中华书局版《饮冰室合集》本,1936年的中华书局单行本。

198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维铮校注本,以《饮冰室合集》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和注释,与《清代学术概论》合编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书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政治与清代学术的关系;各家学术的主旨以及清代学术的成绩。

首先第一部分,大致为书本内容的一至四章节,梁任公叙述了清代的学术源流及所受政治影响。

梁任公认为:清代的学术思想源头是汉学,和宋明的学术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理学的延续,而是反动。

在清初,中国的学术思想选择了一个与宋明完全相反的道路,发展成为经学考据学。

梁任公列举了明末清初反理学的五个方面:一是王学自身,刘宗周一派的“证人”主义,以“慎独”为入手反王学中的玄学;二是自然界,徐霞客、宋应星等对自然界的探索,表现出学者厌空喜踏实的精神;三是明末欧洲文化的传入,经世致用之学盛行;四是藏书刻书风气盛行,也是当时讲学的反动;最后一点是不仅在儒学,佛学方面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自序民国二十年秋,余始任教国立北京大学,为诸生讲近三百年学术史,因撮记要指备诵览。

迄今五载,粗成首尾。

窃谓近代学者每分汉宋疆域,不知宋学,则亦不能知汉学,更无以平汉宋之是非,故先之以引论,略述两宋学术概要。

又以宋学重经世明道,其极必推之于议政,故继之以东林。

明清之际,诸家治学,尚多东林遗绪。

梨洲嗣轨阳明,船山接迹横渠,亭林于心性不喜深谈,习斋则兼斥宋明,然皆有闻于宋明之绪论者也。

不忘种姓,有志经世,皆确乎成其为故国之遗老,与干嘉之学,精气夐绝焉。

抑余治诸家书,犹多余憾。

亭林最坚卓,顾其辞荐也,则曰:「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

」二甥既为清显宦;弟子潘次耕,亲兄备受惨毒,亦俯首为清臣。

梨洲晚节多可讥。

晚村独持夷夏之辨不变,然余读其遗训手迹,缕缕数百言,皆棺衾附身事耳,独曰:「子孙虽贵显,不许于家中演戏」,则无怪后人之入翰苑也。

船山于诸家中最晦,其子则以时文名。

习斋力唱经世干济,恕谷乃为游幕。

徐狷石所谓「遗民不世袭」,而诸老治学之风乃不得不变。

继之以潜邱、西河,此国亡不复后之所谓考据学也。

复继之以穆堂、谢山,此国亡不复后之所谓义理学也。

彼其所以与晚明诸遗老异者,岂不在朝廷哉!岂不在朝廷之刀锯鼎镬、富贵利达哉!乾隆御制书程颐论经筵剳子后有云:「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乎?使为人君者,但深居高处,自修其德,惟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幸而所用若韩、范,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设不幸而所用若王、吕,天下岂有不乱者!此不可也。

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夫不为相则为师,得君行道,以天下为己任,此宋明学者帜志也。

今曰「以天下治乱为己任尤大不可」,无怪干嘉学术一趋训诂考订,以古书为消遣神明之林囿矣。

于此而趋风气,趁时局,则治汉学者必以诋宋学为门面,而戴东原氏为其魁杰。

起而纠谬绳偏,则有章实斋,顾曰:「六经皆史,皆先王之政典。

」然为之君者既不许其以天下治乱为己任,充实斋论学之所至,亦适至于游幕教读而止,乌足以上媲王介甫、程叔子之万一耶!嘉道之际,在上之压力已衰,而在下之衰运亦见。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一、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2.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后期,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国家制度逐渐完善。

商朝晚期,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这一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同时,各国思想家辈出,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建长城、灵渠等。

汉朝继秦而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进入了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

三国后期,晋朝统一全国,但不久后分裂为东晋和西晋。

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中古史1.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隋朝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继隋而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2.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词、画、书法等。

浅析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浅析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浅析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者:剧锦阳来源:《祖国》2016年第18期摘要: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学者研究学术史提供了一种范式,其书论述了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的学术发展、学派源流、师承关系、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在学界的地位。

学术界也有很多关于此书的评析,尤其是对梁启超与钱穆同名书的比较研究更多一些,但我认为缺少对全书内容的介绍,因此写此文对书中的内容做了一个总结并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梁启超清代学术内容提要成就不足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之间,原为其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是梁启超先生《清代学术概论》的姊妹篇。

这部讲义诞生在中国近代最动荡的时期,全社会各阶层都在奋力探索救国救民之出路,其主旨在于反对宋明理学空洞无用的抽象说教,注重科学和实践,对明末至清一朝的学术成果做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和总结,力图说明学术发展变迁的趋势和过程。

一、全书内容提要全书共分为十六章,我认为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反动与先驱”,这一章作者明确地提及“三百年”的明确界限,上溯公元一六二三年,下至公元一九二三年,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①,此外还有一个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

梁启超是新时期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不仅体现在戊戌变法上,更体现在他与时俱进的学术思想上。

明末清初,阳明学派明心见性、纯粹谈玄的空疏思想的弊端已经渐渐显露,我们不可否认其在两千年的学术史上的价值,但到后来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大反动的成功自然在明亡清兴以后”②,明末清初在学术界掀起了一阵务实的清风。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四章,讲了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梁启超先生特别重视政治环境对学术的影响,如他在文中所述“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是2009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师培。

内容介绍:《老北大讲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是1917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今北大博士生导师钱志熙教授评价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讲义,而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旧学之殿军,新学之开山”。

《中国中古文学史》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研究对象,丽当时的学术界,除章太炎外,都对魏晋玄学相当陌生,连梁启超也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衰落之时代”。

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乐论部分的评述与反思(上)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乐论部分的评述与反思(上)

17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0可获得准确结果。

他视司马迁、班固之后的京房、郑玄等关于铸钟和算术的研究为欺骗之学,不值得一提。

史料显示,梁启超因此认为毛奇龄人格有缺陷,对全祖望的评判表示赞同。

“然其对于荒诞支离的旧说扫荡廓清之功,固不可泯灭。

”虽然毛奇龄的人格不足以让人信服,但他却荒诞、支离、破碎。

旧的音乐理论有着扫荡、肃清的功绩,固然不可泯灭了他做出的贡献。

毛奇龄《竟山乐录》这样写道,“先臣尝曰,乐未尝亡也。

乐者,人声也,天下几有人声而亡之之理?……人各为说,而乐遂以亡。

”⑧“乐者人声也”,毛奇龄用此观点反驳“乐亡”的错误看法。

他坚信,音乐是由人声产生,只要人还能发声,音乐就永存。

他指出,研究音乐应以声音为核心。

当众人纠结于音乐的消亡时,毛奇龄直白地批驳这观念,问道:难道有人声存且音乐消亡之说吗?他追溯“乐己亡”的观点至汉朝,批评后世对音乐的复杂论述,认为多数偏离音乐本质,充斥错误。

因此,梁启超称赞毛奇龄在纠正音乐误区中的巨大贡献。

“彼力斥前人之以五行附会乐理。

”毛奇龄极力排斥以前的人用五行来解释音乐的理论。

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写道“推原元本……,名之所创。

”将乐律之数强行与阴阳五行、周天行数等相关联。

分配五行与之对应,……造就了一种音乐的缥缈玄妙。

⑨毛奇龄反驳那些将音乐与阴阳五行结合的观点,认为他们对音乐基础概念如“宫”与“商”都不清楚。

实际上,音乐与阴阳五行的关联并不深刻。

这种误导是音乐风气混乱的主因。

梁启超赞同毛奇龄的反驳,并高度评价其对音乐的贡献。

(二)对江永的评价书中乐论部分写到“慎修长于算,故以算理解乐律,多能匡正宋明人之失然乐律应否以算理解释实为先决问题。

慎修虽用力甚勤,然其截断……出西河下也,书中附会河图、五行、纳音、气节诸陋习亦不免。

”⑩“慎修长于算,故以算理解乐律。

”江永善于计算所以他以算数来解释乐律。

对于这个评价,在江永的《律吕阐微》中确有体现,原文写到,“法曰:求得袭宾倍律之率……即夹钟正律之率。

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

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

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引言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学术也开始逐渐进入现代化的轨道,这一变革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从清朝晚期到现代中国三百年的学术史。

通过对中国学术从近代以来的变迁,揭示其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第一章清朝晚期学术清朝晚期学术是中国学术进入现代化之前最后的一个阶段。

在积累了几千年的学术遗产之后,清朝时期,中国学术思想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清朝晚期学术思想主要包括“科举”、“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

科举考试是清朝晚期学术的核心,也是政治和社会体制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考生可以获得最高的名誉和最高级别的文官地位,成为官方的官员。

从整个政治、文化和社会系统来看,这个考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整个清朝晚期,科举考试成为固定不变的制度,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朝晚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随着儒家思想的完全发展和改进,清朝晚期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高峰。

儒家哲学思想,尤其是传统儒家思想认为,社会的和谐和安定的最重要因素是道德和知识,而不是个人的力量。

这一思想意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政治和教育方面。

除此之外,道教思想也在清朝晚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教思想在伦理、心理等方面有完整的章节和体系。

在道教信仰中,人们寻求的是自我实现、精神升华、修道成仙等。

道教思想也可以帮助个人找到更高的生命价值。

第二章近代中国学术19世纪下半叶,近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和变化,这种变化和变革也影响了中国的学术和思想。

近代文化运动成为近代中国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学术的面貌。

近代文化运动的核心是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和朝臣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思想。

基于近代文化运动,一批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如钱玄同、胡适、严复等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近代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代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第38页/共83页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1、根据原部族名定: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汉(楚汉争霸,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 3、根据封号定:隋(杨坚曾封隋王)
唐(李渊曾封爵唐国公) 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辽(即契丹语“镔铁” )
第39页/共83页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第14页/共83页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 1、三国鼎立 •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19页/共83页
1、三国鼎立
曹操
刘备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权
第20页/共83页
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发明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七擒孟获)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第21页/共83页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 期
•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 称“西晋”
•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西晋皇族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绪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绪论
不完善。仅供学友批 评。请别外传到网上。 ——勇明致 2015-10-21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
引论介绍
陈勇明 2015-10-18
要 点



钱穆先生简介 《中国三百年学术史》的写作动机 引论上:两宋学术 引论下:晚明东林学派 钱穆与梁启超二先生的比较
一、钱穆先生其人
钱穆(1895-1990),江苏 无锡人。
3、理学核心
韩愈:宋儒先导。有志乎古道,师道自尊 胡媛:宋学先河。道德仁义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经义其体,时务其用。
其他诸贤,都继承或发扬此种精神,相互交游,“安 定、泰山、徂徕三人,既先后游希门”。"盖自朝廷之有 高平,学校之有安定,而宋学规模遂建"。 演变:经义、实务 经术、政事(王安石) 王、霸

一身可按其空间活动概况为三部分: 半生大陆→传薪香港→蛰居台湾
(一) 半生大陆


七岁入私塾。 1912年辍学后自学十八年,任教于家乡的中 小学。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 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 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 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 学、江南大学教授。

4.乾隆御制书程颐论经筵札子后有云:「夫用宰相者, 非人君其谁乎?使为人君者,但深居高处,自修其德, 惟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幸而所用若韩、 范,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设不幸而所用若王、吕, 天下岂有不乱者!此不可也。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 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夫不为相则为师,得君行道,以天下为己任,此宋明 学者帜志也。今曰「以天下治乱为己任尤大不可」, 无怪干嘉学术一趋训诂考订,以古书为消遣神明之林 囿矣。于此而趋风气,趁时局,则治汉学者必以诋宋 学为门面,而戴东原氏为其魁杰。起而纠谬绳偏,则 有章实斋,顾曰:「六经皆史,皆先王之政典。」然 为之君者既不许其以天下治乱为己任,充实斋论学之 所至,亦适至于游幕教读而止,乌足以上媲王介甫、 程叔子之万一耶! ——乾嘉学派兴起缘由及其局限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绪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绪论
之先对 历须国 史使家 有其有 深国浓
进乃 亦 “ 。能 惟 惟 ”对 对 藉
现现过 在实去 有有乃 真真可 实实认 之之识 改认现
识在 ,,
昆明岩泉寺——钱穆教授著书处
1949 被迫去港
“为了侵略的必要,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了 数百万区别于旧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 小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 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 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其他都不能控制 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学生、教员、教 授、技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文学家、 艺术家、公务人员,都造反了,或者不愿意 再跟国民党走了。”
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3年,新亚书院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并,共同组成后
来鼎鼎大名的香港中文大学。 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西亚大学,前往讲
学。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赴
当时新亚学生很少,而程度则参差不齐。在 国学修养方面更是没有根基,比我还差的也 大有人在。因此钱先生教起课来是很吃力的, 因为他必须尽量迁就学生的程度。
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热,他又犯了严重 的胃溃疡,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间空教 室的地上养病,我去看他,心里真感到为 他难受。我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你做吗? 他说他想读王阳明的文集。我便去商务印 书馆给他买了一部来。我回来的时候,他 仍然是一个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亚 书院《朱子新学案》 1974 《理学六家诗钞》《孔子传》《孔子与论语》
1975 《孔子略传<论语>新编》、《八十忆双亲》《中国 学术通义》 1976 《灵魂与心》 1977 《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 1979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人生 三步骤》 1981 《双溪独语》 1983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宋明理学三书随札》 1987 《晚学盲言》上下册 1989 《中国史学发微》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精彩摘录
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 已。
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
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佛说一切流转相,例分四期,曰: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正然,例分四期:一、启蒙期(生);二、 全盛期(住);三、蜕分期(异);四、衰落期(灭)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建设
中国
学术史
总成绩
辑佚
经学
学术史
学术
价值 旧学
辨伪
中国
学者
古籍
学派
科学
史学
影响
内容摘要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的史学代表作,原为其任教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时所编撰的讲义,充 分阐述了清代学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本书共分16讲,以社会思潮、学派 人物和学科发展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学术在17世纪至19世纪三百年间的变迁,内容翔实,观点新颖。在学术史的 研究和写作上,本书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已成为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必读书目。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作者 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可全面、系统地了解清代学术,以及中国历史发展与思想文化的。
读书笔记
阅历丰富,学识渊博,又涉猎广泛,见识过人,但是书中有些话比较武断,也不太严谨。 认真读了一遍,对于今后国学,研读国学著作,特别是清代学术基本状况及其流变,极有帮助。 诸子百家,烂熟于胸,梁任公学贯中西,其文章如长江大河,气势恢宏,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梁启超现在的学问博大精深,本书总结了近三百年来中国学术的成就,开启诸多学问大门。 这本书把清儒的学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写得清楚明晰,文献做得实在太厉害了。 再看梁任公此书,又是一番味道。 一人成就之学术史,应是后来人了解、研究清学较好的初涉查阅型资料。 门槛太高,第三遍拿起,还是读不下去,读不懂。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它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 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实为梁氏学术论著的代表之作。 要而言之,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作者: 孙钦善
出版物刊名: 文史知识
页码: 29-36页
主题词: 学术史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者 考证学 学术研究 汉学 总成绩 学术经典 学术变迁
摘要: 本世纪,随着西学及各种理论思潮的涌入,中国的学术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师,带有新思维、新方法的学术著作不断问世。

从本期起,我们开辟"学术经典导读"专栏,重点介绍这些影响学术研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学术经典。

既是对百年学术的回顾,又希望能够启发今天我们进行文史学术研究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