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内科消化系统知识点小总结
![内科消化系统知识点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f504a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5.png)
内科消化系统知识点小总结常见疾病的腹痛部位肠结核---右下腹或脐周结核性腹膜炎---脐周、下腹或全腹结肠克罗恩病---右下腹或脐周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或下腹肠易激综合征---下腹和左下腹伤寒---回肠末端(也称回肠下段)大肠癌---直肠及乙状结肠溃结的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UC患者,好发肠段为横结肠(最为严重),常见诱因:低钾(本身抑制肠蠕动,使肠麻痹);②钡剂灌肠(阻塞肠道);③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引起继发性梗阻,抑制肠蠕动);④阿片类制剂(直接抑制肠蠕动,临床常用于镇痛),可出现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各类疾病的疼痛特点胃溃疡:进食后疼痛缓解(餐后痛)克罗恩病:腹痛--进食加重--便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疼痛--排便--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食--缓解(饥饿痛、夜间痛)溃疡性结肠炎疼痛--排便后缓解急性胰腺炎:持续性腹痛,呕吐后不缓解结核性腹膜炎:持续或阵发性隐痛肝硬化肝硬化症状包括: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较轻,可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对于不同的肝硬化,肝脏是否肿大和肿大程度也不一样。
肝功能检查:酶学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类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出血和贫血(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不规则低热、低白蛋白血症,内分泌紊乱情况:雌激素、促黑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都是增加的;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是减少的。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0期潜伏无异常,1期前驱轻微变,2期两力有障碍,3期昏睡4昏迷,123扑翼样震颤,0、4期无震颤肝性脑病诱因:低钾性碱中毒、上消化道出血和肠道积血、感染、镇静催眠及麻醉剂、便秘、高蛋白饮食、低血糖肝性脑病:禁食蛋白饮食(急性起病数日内);禁用镇静催眠药;禁用肥皂水(用乳果糖或者生理盐水)。
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全)
![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全)](https://img.taocdn.com/s3/m/4216d40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c.png)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胃炎1、慢性胃炎主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HP)。
2、慢性胃炎的确诊方法为:胃镜检查。
3、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常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替硝唑(奥硝唑)或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4、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多潘立酮、莫沙必立等胃肠动力药应在饭前服用。
5、慢性胃炎的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病人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利于黏膜的恢复。
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
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消化性溃疡1、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为:胃酸分泌过多。
3、消化性溃疡主要的症状为:上腹痛。
4、胃溃疡疼痛的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
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空腹痛)胃溃疡特点:疼痛性质---烧灼或痉挛感;疼痛部位---剑突下正中或稍偏左;发作时间---进食后30~60分钟,较少发生于夜晚;一般规律:进食--疼痛--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或仅有饥饿样不适感;疼痛部位---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发作时间---进餐后1~3小时,午夜至凌晨3点常被痛醒;一般规律:疼痛--进食--缓解。
6、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其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7、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8、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宿食。
9、消化性溃疡确诊的方法为:胃镜检查。
10、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护理:嘱病人定时进餐,少量多餐,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溃疡活动期病人每天可进餐5~6顿。
同时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为主(面食为主),或软饭、米粥等。
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油煎食品、浓茶、咖啡、辛辣调味品等。
消化系统疾病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疾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ef1a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6.png)
消化系统疾病学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系统之一,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这些器官及其功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有胃炎、胃溃疡、食管癌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点。
二、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胃炎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食物过敏等。
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酸药物、抗生素、饮食调理等。
三、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溃疡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
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和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包括抗酸药物、抗生素、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等。
四、食管癌食管癌是指食管黏膜发生恶性肿瘤的疾病,常见症状有进食困难、胸痛等。
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长期吸烟、饮酒和食用过热的食物。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五、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常见症状有腹泻、腹痛等。
胃肠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食物、水源和接触传播。
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六、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
常见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等。
肝炎的症状有乏力、黄疸等。
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肝功能保护等。
七、胆囊疾病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有右上腹疼痛、发热等。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结石,常见症状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胆囊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
八、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侵犯小肠和结肠,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累及结肠和直肠,常见症状有腹泻、便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以上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简要介绍,对于了解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消化系统疾病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疾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0831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5.png)
消化系统疾病学知识点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 常见的胃炎类型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
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溃疡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
- 主要原因是胃黏膜受到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胃癌- 胃癌是指恶性肿瘤在胃部形成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食物污染、吸烟、饮酒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等。
- 肝炎主要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种类型。
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肝脏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水、肝区疼痛、黄疸、肝性脑病等。
- 主要原因包括长期饮酒、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肝等。
胰腺炎- 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 最常见的原因是胰腺结石或饮食引起的胆石症。
胰腺癌- 胰腺癌是指恶性肿瘤在胰腺形成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瘦、黄疸、消化不良等。
-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脂饮食、吸烟、胰腺炎史等。
结肠炎- 结肠炎是指结肠发生炎症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
- 主要类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结肠癌- 结肠癌是指恶性肿瘤在结肠形成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贫血等。
-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
- 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 主要原因是胆囊结石或胆囊感染。
胆结石- 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结石。
-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恶心、胆绞痛等。
- 主要原因是胆囊内胆汁成分异常导致胆固醇沉积而形成结石。
以上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一些知识点,了解这些疾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消化系统考点总结
![消化系统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6b825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d.png)
消化系统考点知识总结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1.上消化道大出血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大于1000m l或占循环血容量的20%。
2.8.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措施:内镜检查;一般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9.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立即补充血容量。
10.持续放置三(四)腔管24小时后应放气数分钟,再注气加压,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受压过久而致黏膜糜烂、缺血性坏死。
间断应用气囊压迫一般以3~4天为限,继续出血者可适当延长。
慢性便秘患者的护理1.常见的便秘原因:肠易激综合征。
2.排便次数<3次/周为便秘,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1次。
3.功能性便秘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常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所致。
4.补充膳食纤维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
急腹症患者的护理1.内脏痛特点为疼痛定位不准确,对切、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
2.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
3.诊断尚未明确的急腹症患者,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性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4.急腹症患者“四禁”指禁食、禁用镇痛药、禁服泻药、禁止灌肠。
5..最常见的腹膜炎是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
6..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腹水呈淡黄色,有粪臭味。
7.内脏痛:①疼痛特点: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②疼痛过程:缓慢、持续;③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
8.外科腹痛一般先有腹痛,后出现发热等伴随症状。
9.内科腹痛一般先发热或先呕吐,后发生腹痛。
10.内脏破裂出血:突发性上腹部剧痛,腹腔穿刺液为不凝固的血液。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腹外疝的主要病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
2.疝内容物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3.最常见的腹外疝是腹股沟斜疝。
4.腹股沟斜疝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5.脐疝多属于易复性疝,极少嵌顿和绞窄。
消化内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消化内科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faf09d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c.png)
知识点
描述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道(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和消化腺(肝脏、胰腺等)
胃炎
- 分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症状: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病因:HP感染、自身免疫、药物刺激等- 诊断:胃镜、胃黏膜活检等- 治疗:药物治疗(抗生素、抑酸剂、抗炎药等)、对症治疗
胰腺疾病
- 分类: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病因:饮酒、胆石症、感染等- 诊断:CT、MRI、血尿淀粉酶检查等- 治疗:药物治疗(抑酶、抗感染等)、手术治疗(胰腺切除等)
肠道疾病
- 分类:肠炎、肠梗阻、肠癌等- 症状:腹痛、腹泻、便秘等- 病因:感染、肿瘤、炎症等- 诊断:肠镜、X线等- 治疗: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炎药等)、手术治疗(肿瘤切除等)
消化溃疡
- 定义: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形成的溃疡- 症状: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病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诊断:胃镜、钡餐等- 治疗:药物治疗(抑酸剂、抗生素等)、手术治疗(严重情况)
肝硬化
- 定义: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 症状: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 病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 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诊断: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药物治疗(保肝、利尿等)、手术治疗(肝移植等)
肝癌
- 定义:肝脏的恶性肿瘤- 症状: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病因: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 诊断:影像学检查(B超、CT等)、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手术治疗(肝切除等)、药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胆道疾病
- 分类: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炎等- 症状: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病因:结石、感染、胆汁淤积等- 诊断:B超、CT、MRI等- 治疗:药物治疗(抗生素、利胆药等)、手术治疗(胆囊切除等)
消化系统疾病归纳总结
![消化系统疾病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2631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1.png)
消化系统疾病归纳总结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废物排除体外。
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遗传因素等原因,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本文将对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归纳总结。
一、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溃疡形成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有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可出现黑便和呕血。
胃溃疡常由胃内菌群失调、食物刺激、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等引起。
治疗方法可包括服用抗酸药物、抗生素、食物控制等。
二、胃癌胃癌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消瘦等。
胃癌的发病原因与饮食结构、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三、胆囊疾病胆囊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胆囊炎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胆囊结石常引起胆囊炎发作。
胆囊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胆汁组成异常、胆囊内压力增加以及胆囊排空障碍等。
治疗方法包括胆囊切除、药物治疗等。
四、胰腺疾病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
胰腺炎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症状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胰腺癌症状不典型,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胀等。
胰腺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酗酒、高脂饮食、遗传因素等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五、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指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常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相关。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干预等。
总结: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胃溃疡、胃癌、胆囊疾病、胰腺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等。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第九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8d71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1.png)
第一节胃食管反流病重点掌握:①药物治疗②不良反应一、诱发或加重返流的药物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抗胆碱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咖啡因、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多巴胺、雌激素、尼古丁(如吸烟)、硝酸酯类、孕酮、四环素、茶碱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阿司匹林、双膦酸盐类、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铁剂、奎尼丁、氯化钾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①抑制胃酸:首选PPI(**拉唑),也可选H2RA(**替丁)②抗酸药:铝制剂、镁制剂(铝碳酸镁有吸附胆汁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的胃食管反流病)③促动力药:单独使用疗效差,PPI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常用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④其他:硫糖铝、巴氯芬酸突破在PPI日间治疗的基础上睡前加服H2RA 细节考点汇总:质子泵抑制剂(PPI)(**拉唑)初始治疗:单剂量PPI冶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服药时间每日1次服药——早餐前0.5-1小时每日2次服药——早、晚餐前0.5-1小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良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较高剂量可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PPI)(**拉唑)反应人;②影响钙、镁、铁、维生素B12的吸收;③感染风险:肠源性、肺炎感染药物相互作用:①奥美拉唑+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疗效↓,导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不良事件风险。
可选用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影响小);②奥美拉唑+华法林→华法林血药浓度↑(抑制代谢);③奥美拉唑+地高辛→监测血镁浓度;④所有PPI都可以降低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厄洛替尼的吸收;⑤地西泮、华法林、苯妥英钠未见与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的相互作用H2RA(替丁)(早晚餐后)①西咪替丁作用最强②法莫替丁更安全,没有明显抑制肝药酶作用抗酸药(餐后1-2小时及睡前服用,或胃部不适时嚼服0.5-1g)铝制剂便秘、低磷血症镁制剂缓泻、高镁血症不宜与四环素、喹诺酮类、甲状腺素、华法林、地高辛、苯妥英钠、H2RA、异烟肼、双膦酸盐等合用会导致这些药物吸收减少,可间隔2小时促动力药(餐前15-30分钟)多潘立酮:会导致Q-T间期延长,不与氟康唑、伏立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胺碘酮合用,否则会增加尖端扭转型室速的风险莫沙必利:不宜与会延长Q-T间期的氟卡尼、胺碘酮合用第二节消化性溃疡攻方: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乙醇、吸烟、胆汁反流及炎性介质守方:胃黏膜-黏液屏障、碳酸氢盐、磷脂、黏膜血流、细胞再生、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2种抗生素+PPI+铋剂,推荐7种抗生素组合根除治疗的首选抗生素——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耐药率低的四环素替代阿莫西林方案抗生素1 抗生素2 服药时间1 阿莫西林1000mgbid克拉霉素500mg bid餐后立即口服(提高药物在胃部存留时间和浓度,发挥局部抗菌作用)2 阿莫西林1000mgbid左氧氟沙星500mg qd或200mg bid3 阿莫西林1000mgbid呋喃唑酮100mg bid4 阿莫西林1000mgbid甲硝唑400mg tid或qid5 阿莫西林1000mgbid四环素500mg tid或qid6 四环素500mg tid或qid甲硝唑400mg tid或qid7 四环素500mg tid或qid呋喃唑酮100mg bid抗生素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时间餐后立即口服(提高药物在胃部存留时间和浓度,发挥局部抗菌作用)频率多数都是bid;特殊:左氧氟沙星500mg qd或200mg bid(1、2次)四环素500mg tid或qid(3、4次)甲硝唑400mg tid或qid(3、4次)可选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简单记忆:阿克沙,四呋甲——1 35 14频率:沙星1、2个;祸害3、4家(四甲)PPI 品种标准剂量用法与用量雷贝拉唑10mg或20mg标准剂量,bid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前0.5h口服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铋剂枸橼酸铋钾220mg胶体果胶铋待确定(200mg)根除治疗的疗程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0日或14日推荐的7种根除方案均采用14日疗程根除效果的评估尿素呼气试验是最佳选择①评估应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8周进行;②此期间服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或PPI均会影响检测结果;③检测前必须停用PPI至少2周;④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二、抗溃疡治疗抑酸治疗首选PPI(因为疗效显著高于H2RA)PPI服用时间:标准剂量,每日一次,早餐前半小时服药H2RA于餐后服用或睡前顿服黏膜保护治疗米索前列醇、硫糖铝、铋剂、吉法酯、替普瑞酮、瑞巴特派米索前列醇腹泻、腹痛;有致畸性,禁用于妊娠期、哺乳期硫糖铝便秘、低磷血症铋剂口中有氨味、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便秘,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导致铋性脑病三、其他考点NSAIDs相关溃疡防停药+抑酸首选PPI治抗血小板药导致溃疡防治对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高危人群应筛查并根除Hp,可联合应用进行防治,首选PPI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不停药+抑酸药发生活动性出血停药至出血情况稳定某些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植入裸金属支架1个月内、药物涂层支架6个月内的患者尽量避免完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发生出血,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当严重消化道出血威胁生命时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停药3~5日后,如出血情况稳定,可重新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消化性溃疡”高频考点提炼第三节溃疡性结肠炎重点掌握:①药物治疗②用药注意事项一、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作用:药物通过在肠道内发挥局部黏膜抗炎作用起效,而不是全身作用主要成分5-ASA的通用名为美沙拉秦5-ASA前体药物(结肠释放)柳氮磺吡啶①与磺胺吡啶结合的偶氮化合物②磺胺吡啶有抗菌活性巴柳氮①与对氨基苯甲酰-β-丙氨酸结合②载体无活性奥沙拉秦2分子的5-ASA通过偶氮键形成的二聚体缓控释制剂美沙拉秦肠溶片、缓释颗粒甲基丙烯酸酯控释的pH依赖型(释放部位:回肠末端和结肠)缓释片乙基纤维素半透膜控释的时间依赖型(释放部位:远端空肠、回肠、结肠)局部用制剂灌肠剂(直肠或乙状结肠)、栓剂(直肠)治疗原则轻、中型活动性UC:①直肠型UC——使用5-ASA栓剂②直肠及乙状结肠——使用5-ASA灌肠剂,也可以联合口服与局部用5-ASA制剂,甚至局部用或口服激素治疗③左半结肠炎、广泛结肠炎和全结肠炎患者——联合5-ASA口服和直肠局部用药,无效时可考虑口服激素重症UC:首选静脉使用激素,5~7天无效者,可予以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作为“挽救治疗”二、用药注意事项柳氮磺吡啶不良反应①可降低精子数量和活力,停药后可逆;②影响肠道对叶酸的吸收,用药期间常需补充叶酸注意事项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不可压碎及掰开服用,应在每日固定时间服用,进餐时服用为佳。
消化系统总结范文
![消化系统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c4f5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1.png)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涉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系统。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慢性肠炎:慢性肠炎是指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患者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便秘、黏液血便等症状。
3.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
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
4. 肝硬化:肝硬化是指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再生等病理过程导致的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患者常表现为腹水、蜘蛛痣、黄疸、肝掌等症状。
5. 肿瘤: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二、消化系统疾病特点1. 慢性病多: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病占据较大比例,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等,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 癌变率高:消化系统疾病中,部分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等具有较高癌变风险。
3. 季节性强:部分消化系统疾病如痢疾、腹泻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4. 治疗复杂: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等,治疗过程复杂。
三、预防与治疗1. 预防: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
2. 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慢性胃炎可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需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手术治疗等。
总之,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消化内科重要考点
![消化内科重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e265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e.png)
消化内科重要考点1. 胃炎与胃溃疡-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
-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的溃疡形成,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饥饿感和消化不良。
会出现周期性发作与食物摄入有关。
2. 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和肝区疼痛。
肝炎可由病毒感染、药物反应、酒精滥用等引起。
3. 胆囊炎与胆结石- 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和恶心。
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炎的发作,常见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
4. 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 肠炎是指肠道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和大便惯改变。
5. 胰腺炎- 胰腺炎是指胰腺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和消化不良。
胰腺炎可由酒精滥用、胆石症等引起。
6. 肿瘤-胃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消化不良和体重减轻。
- 肝癌是肝脏组织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和肝区疼痛。
- 胆囊癌是胆囊黏膜细胞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和黄疸。
- 胰腺癌是胰腺组织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和黄疸。
7.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由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引起,常见症状为黑便、呕血和贫血。
8. 慢性炎症性肠病(IBD)- 慢性炎症性肠病是一组与肠道炎症相关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排便次数增多。
9. 胆汁反流症- 胆汁反流症是指胆汁逆流至胃食管部位,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嗳气和呕吐。
10. 胃肠功能失调- 胃肠功能失调是指胃肠道的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和排便不规律。
以上为消化内科的重要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点
![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f403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4.png)
消化系统疾病知识点一、胃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疾病,由于胃黏膜受损导致胃壁层破裂形成。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胃灼热感以及反酸等。
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酸药物、抗生素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2.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发炎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症状主要包括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酸药物、抗生素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二、食道疾病1. 食道炎:食道炎是指食道黏膜发炎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
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酸药物、抗炎药物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2. 食道癌:食道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晚期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以及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三、肝疾病1.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肝保护药物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2.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病变的一种严重后果,主要由于肝细胞受损的持续性损害而引起。
症状主要包括腹水、黄疸、乏力以及肝功能异常等。
治疗方法包括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以及肝移植等。
四、胆道疾病1. 胆结石:胆结石是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以及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石、手术切除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2. 胆囊炎: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以及恶心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胆囊切除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五、肠道疾病1. 肠炎:肠炎是指肠道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
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痛以及恶心等。
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控制炎症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
2.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
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痛以及消瘦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炎药物、免疫调节药物以及肠道炎症的控制等。
这只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大纲01 胃炎(急性、慢性)02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03 胰腺炎(急性、慢性)04 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05 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01 胃炎总述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可以是弥漫性的,或局限性。
大多数胃炎患者并无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按临床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
一、急性胃炎——概述A.急性单纯性胃炎B.急性糜烂性胃炎主要病损——胃黏膜糜烂和出血,故常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现统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
特点:急性胃炎是一种可逆性病变,病程一般较短,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内镜下可见黏膜的病变可能已不复存在。
一、急性胃炎——病因(1)急性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脑血管意外、过度劳累、紧张、情绪激动、变态反应。
(2)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皮质激素。
(3)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Hp)、细菌或其毒素及病毒感染。
(4)胆汁反流:胆汁、胰液。
(5)其他:吸烟、烈酒、咖啡、浓茶、饮食等理化因素刺激。
一、急性胃炎——发病机制A.胃黏膜缺血、防御能力下降;B.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反流、H+回渗进入黏膜。
1.最常引起胃炎的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缺乏时使胃黏膜对胃酸侵袭的易感性增强。
2.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
3.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一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
一、急性胃炎——诊断要点1.病因:不洁饮食、服药或严重应激状态。
2.症状:大多无症状。
消化不良表现(仅少数):上腹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伴有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3.体征:无特殊体征,上腹部压痛常见。
4.辅助检查:胃镜。
应在出血后48小时内进行,可见胃黏膜多发糜烂、出血。
一、急性胃炎——处理要点1.对症:恶心、呕吐或上腹痛——胃复安(甲氧氯普胺)止吐、山莨菪碱(654-2)解痉止痛;严重者脱水、电解质紊乱。
2.细菌感染:抗生素。
3.上消化道出血①抑制胃酸: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②胃黏膜保护剂:如磷酸铝凝胶、硫糖铝。
③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休克。
同时转上级医院。
一、急性胃炎——健康指导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病理过程,去除致病因素后可治愈,一般预后良好。
对高度疑有急性胃黏膜病损的患者,可预服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避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和理化因素的刺激。
二、慢性胃炎——概述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病理特点: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化生。
分类(补充):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2.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自身免疫性胃炎(胃体胃炎——自身抗体)B型:多灶萎缩性胃炎(胃窦胃炎——Hp感染)3.特殊类型胃炎(感染性、化学性...)二、慢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1.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主要病因(B型)机制:a.Hp具有鞭毛,能穿过黏液层定居黏液层与黏膜细胞表面;b.Hp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利于定居微环境——慢性感染化;c.Hp产生的空泡毒素、多种酶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d.Hp抗体——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2.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A型)a.壁细胞抗体——壁细胞总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
b.内因子抗体——与内因子结合——阻止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恶性贫血。
胃体壁细胞:分泌胃酸+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回肠吸收)。
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胃液素),促进壁细胞胃酸分泌。
胃泌素主要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人胰岛D细胞亦能分泌。
3.物理因素烈酒、浓茶、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损伤胃粘膜。
4.化学因素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皮质激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影响血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
5.胃十二指肠反流胆汁反流物破坏黏膜。
6.其他心力衰竭、门脉高压等全身性疾病。
二、慢性胃炎——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症状: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饱胀、反酸、嗳气、呕吐等)。
畏食和体重减轻者可伴贫血。
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
——A型(2)体征:多不明显,上腹轻度压痛。
2.实验室检查(1)Hp检测:多阳性(B型)(2)胃酸测定:(A型)——降低,(B型)——正常(3)血清胃泌素测定:胃体胃炎(A型)——升高胃窦胃炎(B型)——正常(严重者可降低)(4)自身抗体: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A型)(5)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测定:有助于恶性贫血的诊断(A型)3.胃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主要诊断方法。
分为:(1)浅表性胃炎:黏膜粗糙不平、红斑、出血点,Hp可(+)。
(2)萎缩性胃炎: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病理改变有黏膜轻至重度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
二、慢性胃炎-处理要点1.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2.清除攻击因子(1)根除Hp(四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生素);(2)抑酸或抗酸治疗;(3)针对胆汁反流或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等情况,服用中和胃酸、吸附胆酸并兼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胶体铋、硫糖铝、磷酸铝凝胶。
4.动力促进剂适用于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者,可消除或减少胆汁反流。
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
5.中药萎缩性胃炎者可加用胃复春。
6.贫血应用铁制剂、叶酸和肌注维生素B12。
二、慢性胃炎-健康指导(1)避免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2)及时就医,行胃镜+组织学检查;(3)消除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的错误认识;(4)对疑似恶性贫血患者一定行血清学检查。
三、归纳总结A型(自身免疫性、胃体炎)B型(多灶萎缩性、胃窦炎)累计部位胃体、胃底胃窦基本病变黏膜变薄、腺体减少(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少见很常见病因多由自身免疫性反应引起Hp感染所致内因子抗体+—壁细胞抗体+(90%)+(30%)血清VitB12↓↓(恶性贫血时吸收障碍)正常贫血常伴有、甚至恶性贫血—胃酸↓↓多正常,G细胞损害时可↓血清胃泌素↑↑,恶性贫血时更高多正常,G细胞损害时可↓02 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
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较胃溃疡(GU)多见,男性多于女性,DU好发青壮年,GU较DU晚几年。
约10%~15%的PU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溃疡。
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损害的攻击因素和防御因素失调。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主要病因PU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阳性:DU≈90%,GU≈70%)——根除Hp感染,消化性溃疡可治愈。
(2)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PU最终形成的原因。
(3)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最显著,因其致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防御下降。
(4)胃排空延迟、胆汁反流。
(5)其他:应激、心理因素、遗传、吸烟、病毒感染等。
“无酸无溃疡”+“无Hp感染无溃疡”病理PU多单发,亦可多发,大多发生在幽门管区。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深者则可贯穿肌层,甚至浆膜层。
溃疡基底部分四层:急性炎性渗出物嗜酸性坏死层肉芽组织瘢痕组织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1.上腹疼痛——主要症状①长期性: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
②节律性:与进食有关。
DU——空腹或夜间痛,进食或服制酸剂后可缓解。
GU——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下次进餐前自行缓解。
③周期性:疼痛与缓解期相互交替,发作有季节性。
④疼痛程度和性质:可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烧灼样痛、呈持续性疼痛。
⑤诱发疼痛的因素:如不良精神情绪、消炎药、饮食不当、过劳及气候变化等。
2.其他症状:反酸、嗳气、畏食、上腹饱胀、烧心、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缺乏特异性,多数有上腹部局限性压痛。
DU压痛点常偏右。
诊断要点——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1.球后溃疡:十二指肠乳头近端,具有DU的临床特点,易并发出血。
2.幽门管溃疡:易诱发梗阻、出血和穿孔,缺乏典型的溃疡症状。
3.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
4.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幽门管区黏膜随年龄增长扩大上移,故GU的部位较高,并发症较多。
5.无症状性溃疡:又称无痛性溃疡,当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始被发现。
诊断要点——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癌变(极少部分胃溃疡)。
1.上消化道出血:是PU最常见的并发症(约10%~20%);PU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50%)。
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
2.穿孔:急性穿孔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前壁——急性腹膜炎。
后壁穿孔与邻近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局限性腹膜炎。
3.幽门梗阻:溃疡急性发作,炎症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痉挛——暂时性梗阻;瘢痕收缩而呈持久性——慢性梗阻。
典型症状:呕吐发酵酸性宿食。
重则有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典型体征:上腹部空腹振水音、胃蠕动波。
4.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DU则否。
——七版内科GU癌变率小于1%,胃角溃疡最易癌变。
DU一般不发生癌变!——九版内科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1.幽门螺杆菌检测:①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黏膜涂片染色镜检;②非侵入性——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血清学试验。
2.血清胃泌素测定:怀疑有胃泌素瘤时作。
3.X线钡餐检查:直接征象——龛影,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间接征象——而局部痉挛、激惹和十二指肠球畸形。
诊断要点4.内镜检查,胃镜下分为三期:①活动期(active stage,A)②愈合期(healing stage,H)③瘢痕期(scar stage,S)诊断要点-鉴别诊断1.胃泌素瘤顽固性、多发性、易出现并发症的难治性溃疡——测血清胃泌素可确诊。
2.癌性溃疡早期胃癌的胃镜表现,最易与良性溃疡相混淆,活检作病理检查可确诊。
3.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对不典型的病人,需借助B超声检查。
4.功能消化不良对于症状酷似消化性溃疡者,应作内镜检查。
处理要点——一般治疗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2.禁烟、酒;3.避免辛辣饮食及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处理要点——药物治疗1.减少攻击因素的药物(1)抑制胃酸分泌药1)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2)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
3)胆碱能受体拮抗剂(M-RA):阿托品、颠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