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洪涝和干旱(上课)
课件6:6.1.1洪涝与干旱
![课件6:6.1.1洪涝与干旱](https://img.taocdn.com/s3/m/08519a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2.png)
干旱灾害
探究活动:①华北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 且春季降水少; 人为原因: 2、春播季节,农业需水量大; 3、人口、城市稠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4、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气象灾害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气象灾害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基本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 3、结合实例,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4、结合实例,说明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和避灾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
气象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
1、自然原因
(1)、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2)、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3)、自然原因导致堤坝溃决 (4)、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
2、人为原因
(1)、流域内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淤高河床 (2)、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作用减弱 (3)、占据河道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导 流域的汇水速度与排水
速度的变化 致
洪涝灾害
探究活动:思考洪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直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 接 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 危 人畜伤亡 害 引起疫病的暴发
地理选修五课件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地理选修五课件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https://img.taocdn.com/s3/m/10a98b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c.png)
寒潮的特点: 降温幅度大, 风力强,持续 时间长,影响
范围广
寒潮的危害:导 致农作物冻害, 影响交通和电力 供应,引发疾病
和事故
我国台风的分布和特点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浙 江等地
台风的形成与海洋温度、大气 压力、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台风的特点包括:风力强、雨 量大、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
重损失
暴雨:引发洪水、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
交通中断:影响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导致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5
如何应对干旱、洪涝、 寒潮与台风
应对干旱的措施
节约用水:减少不必 要的用水,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
雨水收集:利用雨水 收集系统,收集雨水 用于灌溉和日常生活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 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灌溉效率
寒潮的影响和危害
寒潮对交通的影响:可能导 致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可能导致 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收入
寒潮对健康的影响:可能导致感 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影响人
们的健康
寒潮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导致 能源消耗增加,影响经济运行
台风的影响和危害
强风:破坏建筑物、 树木、农作物等
风暴潮:导致沿海地 区海水倒灌,造成严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风速 条件,一般需要风速达到 15m/s以上。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湿度 条件,一般需要湿度达到 70%以上。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气压 条件,一般需要气压达到 980hPa以上。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 形条件,一般需要地形较 为平坦,有利于台风的形 成和发展。
04
干旱、洪涝、寒潮与台 风的影响和危害
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提高城市内涝治理能力。
洪涝、干旱——讲学案
![洪涝、干旱——讲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f5303f78a6529647d5369.png)
第二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4、学会当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探究一、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发生机制——以我国为例读图1“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季节,尤其是集中在季;(2)简述我国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2、发生机制分析:案例分析:简述A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总结:一般情况下,某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以我国为例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原因:(1)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下,受灾程度,原因是:(2)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上,受灾程度,原因是: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旱灾频次达30%以上,请填出它们的名称:A 平原B 平原C 流域D 地区(2)从旱灾的发生季节看,我国四大旱灾中心有所不同:①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A平原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称为“旱”,成因是:②B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俗称“旱”,此时如受台风影响,则可缓解旱情。
B地区旱灾的成因是:③C流域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D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探究三、旱涝关系——以我国为例1、时间上的关系:想一想:(1)黄河流域每年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季节,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季节(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月,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月结论: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发生,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海河流域等地区是主要的旱涝交替地区。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bc04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4.png)
2、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长较长,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世界上旱灾频发区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2.干旱灾害的分布(世界)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 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2.干旱灾害的分布 (我国)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读图,说出我国旱灾多发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 发区
为什么华北地区旱灾发生最 频繁、影响最严重?
华北地区:旱灾频繁、严重
“春雨贵如油” 春旱
——F-C and d-reduction
5.洪涝灾害的对策 The harm of flood disaster
工程措施:
建分洪、泄洪区 裁弯取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恢复植被、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还河
非工程措施: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监测预报
贵州望谟县特大洪涝灾害
案例
•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 Climatic factors
•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 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Topographical factors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西南地区 夏季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 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发生的旱灾
3.干旱灾害的危害 The harm of drought disaster
高中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 湘教5
![高中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 湘教5](https://img.taocdn.com/s3/m/788c1c0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0.png)
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业达标]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
A 2.C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
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
27万平方公里。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流域【解析】第3题,山洪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二是降水较多。
第4题,我国长江流域大多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暴雨型山洪灾害频发.【答案】3。
C4。
D5.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结合图例可读出河南省的干旱灾害频数在20以上,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
2021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6.1.1 洪涝与干旱
![2021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6.1.1 洪涝与干旱](https://img.taocdn.com/s3/m/1944cfc658fafab068dc0207.png)
读“华北地区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 1~2 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 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探究点二 干旱灾害 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分析:我国干旱频次大于 30 的地区 是__华__北____平原、_长__江__中__下__游___平原及东__南 ___沿__海_。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从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 重的原因是什么?
东部季风区旱灾频发的原因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 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 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一旦降水不足,出现干旱,势必会 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探究点一 洪涝灾害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 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 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 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 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 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 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 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 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 “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我国的洪涝和干旱(上课)
![我国的洪涝和干旱(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e1745f5116fc700abb68fca4.png)
冬旱
--
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4、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十年九旱的原因。
(1)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2)受山地的重重阻挡,使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5、试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地面积雪 融水。
第二节我国的洪涝和干旱
--
【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 的措施。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干旱、洪涝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干旱、洪涝防御的措施。 3、掌握干旱、洪涝灾害的避灾方法,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提高逃生自救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干旱和洪涝的成因;掌握防御干旱和洪涝的措施
--
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降水的季 节分配不均,降雨时间长,多由暴雨引发。 (2)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洪涝灾害。
人为原因:
(1)河流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造成下 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
(二)形成原因:
(1)降水方面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 季节性易旱地区的基础。
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 长江以南: 伏旱为主
华北、东北地区: 春旱为主 西南地区: 冬春连旱为主
--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地区水土 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北方地区: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03369960590c69fc37607.png)
并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是 呈波动起伏。第(2)题,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 季节,农作物受灾影响最大。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寒潮是 冷空气的快速移动形成的,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 温越低。 答案:(1)C (2)D (3)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 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我国主要的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 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 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分布不均,分为西部地震带和东部地震带 (3)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分布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 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2)时空特点 多(夏秋季节) 空间: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甚至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
4.(2012·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C.从西向东递减
D.从西向东增加
(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
原因是(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9568f1770bf78a652954be.png)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分析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理解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掌握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每种气象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
【学习难点】每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干旱的主要特征:一是________多。
平均每________年发生一次。
二是________长,经常出现________,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________________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________、________高于南方地区。
2、我国旱灾的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的________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月和8月降水较少,易形成________;华北、东北地区,易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西南地区________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________、耕地少,北方________、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________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
其一是我国耕地________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是我国北方地区________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________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________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_________所形成的,我国夏季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课件)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fb8d1910a6f524ccbf8516.png)
(2)水资源的匹配: 北方地区:
春旱严重,耕地面积广,以旱作农业为主,春 季作物生长关键期,需大量灌溉水源--旱上 加旱
南方地区:
伏旱严重,耕地不如北方多,以水田为主,农业 发展需水量大--旱情严重
(3)社会经济:
①农业活动: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使受旱威胁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寒潮
强冷空气活 动 合计
91 230 321
1.哪一个地区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2.地形对冷空气活动有什么影响?
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 次数”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的地区按顺序为: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 区、华南地区。 2. 地形特征对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大。一是当地 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 前行,从而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如我国的阴山、秦 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二是当地形的走向与 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 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 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 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 华南地区。三是地形对冷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 兴安岭西坡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 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概念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 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5°C 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以后又补充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以及以 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 达4°C或4°C以下,陆上有相当于三个行政大区出现5~7 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者,称为寒潮或 强寒潮。未达到以上标准者,则称为较强冷空气或一般冷 空气。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435ee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7.png)
①地震 ②森林火灾 ③蝗灾 ④泥石流 ⑤水土流失 ⑥荒漠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解析] 第(1)题,根据我国干旱频次分布图可知,干旱频次越高的 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频次最高,干旱灾害最严 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 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 C正确。伏旱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长江中下游地区,A错误。黄 淮海平原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不易出现干旱;冬季农业用水量少,不易 出现干旱,B、D错误。故选C。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地震属于地质 灾害,与干旱没有关联,①错误;干旱导致草木枯黄可能诱发森林火 灾,②正确;干旱导致蝗虫滋生诱发蝗灾,③正确;泥石流属于地质灾 害,一般是暴雨等多重因素诱发,与干旱关系不大,④错误;水土流失 是由于植被破坏等因素导致,与干旱无关,⑤错误;干旱致使土壤水分 长期缺失,导致土地荒漠化,⑥正确。②③⑥正确,D正确;①④⑤错 误,A、B、C错误。故选D。
归纳拓展
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因素
流域 状况
气象因素 河道堵塞 堤坝溃决
主要影响 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 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
因素
主要影响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流域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状况
汇水速度加快,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有利于洪水形成
植被覆盖率低,支流多,尤其是
对点训练 2.读下面“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3)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2.2.1我国的干旱与洪涝
![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2.2.1我国的干旱与洪涝](https://img.taocdn.com/s3/m/ed4f2b8d8e9951e79a892732.png)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我国的干旱灾害 1.我国旱灾的三大特征 我国的旱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用下面的网 络图表示:
2.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我国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分布地区归纳如下:
把握本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我国旱灾的主要成因是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旱灾严重区在半 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 (2)利用副高的分布和雨带的推移规律理解我国干旱形成的降水 因素。 我国降水深受副高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有规律地推进。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62021/11/162021/11/1611/16/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62021/11/16November 16, 2021
(1)P 地和 Q 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降水的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在(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原和盆地地区
【解析】 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 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 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1)B (2)D
跟踪练习 1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下图。
(1)据上图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抗汛防旱班会记录范文(3篇)
![抗汛防旱班会记录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3346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3.png)
第1篇班级:XX班时间:2023年X月X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班主任:XXX参会人员:全体同学---一、班会开始(时间:14:00)主持人XXX同学宣布班会开始,全体同学起立,奏唱国歌。
---二、班主任发言(时间:14:05)班主任XXX老师首先发言,他强调了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正面临严重的汛期和旱情,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班主任的发言要点:1. 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正遭遇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 北方部分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旱情,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2. 防范措施:- 学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汛期和旱期的基本知识。
- 关注天气预报,合理调整出行计划,避免在恶劣天气中外出。
- 学习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如溺水、触电、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
3. 节约用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避免浪费。
- 洗手、刷牙时尽量使用节水龙头,减少用水量。
4. 宣传倡导:- 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防汛抗旱的重要性,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同学代表发言(时间:14:20)班上同学代表XXX同学发言,他分享了自己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看法和实际行动:1. 个人行动:- 在家中,我主动帮助父母检查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 我还向家人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家庭节水活动。
2. 社会参与:-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协助社区进行防汛宣传和巡查。
- 我还计划利用假期时间,参与环保组织举办的节水宣传活动。
---四、分组讨论(时间:14:30)班主任将同学们分成小组,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汛抗旱工作?2. 如何提高同学们的防汛抗旱意识?3. 如何参与到防汛抗旱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各小组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以下是部分讨论成果:1. 个人层面:- 学习防汛抗旱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 参与社区防汛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2我国的干旱、洪涝解析
![2.2我国的干旱、洪涝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7864f34afe04a1b071de51.png)
5.防御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跨流域调水 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作物 营造防护林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遥感监测预警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实践活动】P35
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 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能 反映出来的我 国干旱灾害的 特征有哪些? 出现次数多、 影响范围广。
(2)找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区域。
华北旱灾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 东北旱灾区
【小结】干旱成因综合分析
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我国水资源分布以及我 国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分 旱灾类型 旱灾成因 区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 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 东北 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 春旱为主 发旺盛,而雨季未到, 华北 降水稀少 关键期,需水量大 7.8月份,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且城 长江 该地受副高控制,出 市用水需求量大 伏旱为主 以南 现高温晴朗天气 华南 冬春连 和西 旱为主 南地 区
观点一:正确。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观点二:正确。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 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 小。 观点三:正确。由于人口增长,使耕地不足、薪柴不足,导致大 量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正确。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长时间持续暴雨成灾。
【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 析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发生在哪个季 节。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
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 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1.时间分布特点: 春、夏、秋季均有洪涝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 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含教学反思设计说课稿案例高三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 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含教学反思设计说课稿案例高三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7fb2c3ad51f01dc281f131.png)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 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成因。
2.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3.提高对干旱、洪涝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 主要特征⎩⎪⎨⎪⎧出现次数① 持续时间② ③ 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 受旱率、成灾率④ 南方地区2.我国旱灾的成因⎩⎪⎪⎪⎪⎨⎪⎪⎪⎪⎧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⑤ 变化是形成全国各地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 ⑥ ;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⑦ 和⑧ ;西南地区⑨ 比较严重 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⑩ 、耕地少,北方 ⑪ 、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⑫ 的 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我国耕地⑬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 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 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 受⑮ 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是我国 人口增加,导致⑯ 持续增大。
工业的 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⑰________所形成的,我国夏季的⑱____________和⑲____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2.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⑳____________向○21______________递减,所以○22__________地区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3.○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
我国河流上游地区的○27________面积缩小、○28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dc7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0.png)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干旱1. 定义干旱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气温高,降雨量少,水分亏缺,地面土壤干燥,植物生长减缓的一种气候现象。
2. 影响(1)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严重的农业干旱灾害,减产或绝产。
(2)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3)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导致水资源紧缺,生活用水困难等。
3. 防治(1)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降雨量和蒸发量监测。
(2)加强水资源节约,鼓励采用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科学研究和应用,建立干旱灾害预警系统,实行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洪涝1. 定义洪涝是指降水过多或河水泛滥,导致水位上升,引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大量水浸、沙漫、浸渍灾害的一种气象现象。
2. 影响(1)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2)污染饮用水源,影响人民的饮食健康。
(3)破坏农田、道路、铁路、各种基础设施实施设施和建筑物。
3. 防治(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和农村排水系统,加强水文、气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措施。
(2)加强河道治理和整治,加强堤防的维护和加固。
(3)鼓励设立防洪移民安置区,加强公共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民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寒潮1. 定义寒潮是指极端低温气泡出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导致气温降低,甚至出现中到重度低温冻害的自然灾害。
2. 影响(1)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破坏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的生产基础,导致人材物损失严重。
(3)对城市和村庄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3. 防治(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2)提高农民的应对能力,设计出适应海拔和气候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3)加强城市和村庄的供暖设施建设,避免供暖设施故障,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四、台风1. 定义台风是指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北印度洋等海域中的强热带气旋,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的洪涝灾害:
1、洪水和雨涝的概念: 洪水是指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 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 河流绝堤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是指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排除,而 形成灾害的想象。 --
2、洪涝的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破坏房 屋、建筑、基础设施,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
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降水的季 节分配不均,降雨时间长,多由暴雨引发。 (2)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洪涝灾害。
人为原因:
(1)河流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造成下 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苍天-- 啊,大地呀!
探究活动: 1、分别指出我国下列地区在什么季节容易发生干旱? 2、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D A B
C
--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产生干旱的原因。
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 游平原华南地区源自旱灾类型形成原因春旱 伏旱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 带未到,降水稀少;工农业生产 需水量大。 该地7、8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降 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
1.读下面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 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
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大、水位高,但二者不成正比。 1998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却一直 居高不下,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可见,l998年该段
的洪水灾害特点-是- :小水量、高水位、大灾难。
冬旱
--
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4、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十年九旱的原因。
(1)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2)受山地的重重阻挡,使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5、试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地面积雪 融水。
--
(二)形成原因:
(1)降水方面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 季节性易旱地区的基础。
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 长江以南: 伏旱为主
华北、东北地区: 春旱为主 西南地区: 冬春连旱为主
--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地区水土 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2)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
--
5、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建立灾害的 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②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③非工程措施:
加强对洪水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警报制度;加 强灾害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的意识;健立健全法 规体系。
第二节我国的洪涝和干旱
--
【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 的措施。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干旱、洪涝成灾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干旱、洪涝防御的措施。 3、掌握干旱、洪涝灾害的避灾方法,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提高逃生自救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干旱和洪涝的成因;掌握防御干旱和洪涝的措施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 洪水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试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 确,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观点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观点二: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观点四: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升。
观点一:正确。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观点二:正确。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的 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正确。由于人口增长,使耕地不足、薪柴不足,导致大量 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正确。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长时间持续暴雨成灾。
--
【思考】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治理措施:
①上游植树造 林,修建水库。
②中游修建分 洪、蓄洪工程, 重点治理荆江 河段。
③下游加固江 防大堤
--
二、干旱:
(一)概念: 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的现象。
--
鄱 阳 湖 变 脸
--
昔
日
烟
草 场
波 浩 渺
今
朝
变
无助 ,无奈!
--
【思考】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 ②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③水系: 支流众多,汇集在一起,易发生洪水灾害;
河道弯曲,泄水不畅。
人为原因: 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②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
--
【探究活动】案例:1 998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长江于流先后出 现8次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 历史最高水位。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丈站最 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记录。长江中下游 超警戒水位时间大多在57~96天之间。
北方地区:
春旱严重,耕地面积广,以旱作农业为主,春季作物 生长关键期,需大量灌溉水源——旱上加旱
南方地区:
伏旱严重,耕地不如北方多,以水田为主,农业发展需 水量大--旱情严重
--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①农业活动 ②工业活动 ③人口增加
--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1)我国的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
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 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 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涝区。
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 害的多发地区。 --
2、我国的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
夏季的锋面雨带的推移和热带气旋的强弱是直接引 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洪涝是我国最主要的 洪涝类型。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